《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2023-04-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作者紧紧抓住庐山云雾的神秘、变幻无常,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总分的写作方法,用优美的语句,传神的文字,描绘了庐山的景色秀丽、云遮雾罩。作者借景抒情,把对庐山云雾的赞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出来,全文的字里行间都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浓而不俗,含而不露。

首先,在上课开始我就出示了文章最后一句话:“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由学生理解“流连忘返”这个词语来抛出问题“庐山的云雾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以此来引出文章的重点内容,即庐山云雾的特点。

其次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理解2、3两个自然段总分的构段方式,然后进行分段讲解。在第二自然段中,我让学生用读最吸引自己的一种姿态的云雾来展开学习。在本小节中,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来展现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而我就结合课件展示了山头、山腰、山谷、山峰的图片,让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文中比喻句的形象与妙处。同时,通过图片的展示观察,不同方式的朗读以及对“笼罩”、“缠绕”、“弥漫”、“遮挡”等抓关键字的记忆来训练学生背诵。但是,在这一环节中的面对千姿百态的云雾,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这一想象没有设计意义,缺乏目的性,因此需删除此环节,减少累赘。

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我抓住学生对“瞬息万变”这个词语的.理解来展开教学。学生们理解了“瞬息万变”就是指云雾变化快而且多。然后到文中去找表示云雾变化快的字词,从字词中理解快,并重点理解加深记忆便于背诵。而对于体现庐山云雾变化之多,作者又用了比喻的手法。而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的比喻只有四种,作者用了一个省略号来表示不仅仅只有这些变换,还有更多更多的变化。因此,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说话训练环节。让学生用“刚刚还是__________,转眼间__________。”“明明是 __________,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__________。”的句式来想象庐山云雾还有哪些姿态变化。但是,在整个过程中,我给学生提示的图片不够丰富、给学生创设的教学情境也有限,因而部分学生的思维欠活跃,在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时,只局限于某部分事物的范围内,没有能很好地想出一些合适的比喻句来进行填空。因此,经过考虑,这里可让学生用第二自然段中云雾的姿态来填入,在展现云雾变化多的同时又巩固了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可谓是一句两得。

最后,我通过配音乐、庐山云雾的视频图片进行诗文朗诵,在理解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特点的同时,更让学生感受到庐山云雾的美,真正理解“流连忘返”,做到首尾呼应,加深理解。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2

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让读者身临其境,心旷神怡。

教学时,吸取了前面2课的经验,我找了份庐山云雾的课件,然学生观看,利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变具体为生动,变抽象为直观,学生感到自己就好像置身于云雾缭绕的庐山之中,对庐山云雾的赞美之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所以,我觉得对于这类写景的文章,给予学生视觉冲击还是很有必要的。

针对本课二、三自然段总分句式的特点,在课堂上,我组织学生圈圈画画,划能概括云雾特点的词,又划能体现云雾这一特点的`词句,让学生充分感受语言的美,同时让学生学会阅读短文的方法。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体会云雾变化的快,我让学生把这些能体现云雾变化快的词换成“一会儿”,通过比较,学生发现书上的词更恰当,对“瞬息万变”理解得更到位了!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3

《庐山的云雾》是我面向本校老师上的一堂公开课,前来听课的老师有20人之... 《庐山的云雾》是通过对庐山云遮雾罩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庐山景色的秀丽。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大家喜欢! 范文 1 《庐山的云雾》是我面向本校老师上的一堂公开课,前来听课的老师有20人之多,还包括学校的领导。这阵容真的是久违了,尽管事先我是做了准备的,但还是难免心理紧张。开始上课时,我几乎进入不了这个角色中,课堂上的一些小教学环节,我随意的删减和增加,结果有时候出现了一点语无伦次之感。后来的课堂上竟然还出现了一点电脑的小故障,这些都不是我上课前所能预料到的。一堂课就是在我这样的紧张和出错中结束的。

课后,想想这堂课,真的是一堂不完美的课,或者说确实出现了很多小差错,也引起了我的一点思考。

1、文中的一个字音混淆。“瀑布”的“瀑”的读音,我把“p”和“p”混淆了,另外,学生在读“系(j)腰带”时,个别学生也把这个多音字读成了“x”的读音,我也没有及时发现并纠正。这些都是我自身的素养不够扎实所引起,以后还必须加强这一点。

2、课件运用出现了偏差。上到课快接近尾声时,突然电脑出现了一点

小故障,这是我从来没有碰到的事,可我却不会当场处理,导致还有几个课件播放程序播放不出来,课堂环节也就到那出现了一点偏差。这时的我真的是心慌乱万分,接下来的教学环节我该做怎样的调整呢?我一边上,一边调整着我的教学机智。这一事件告诉了我,事先我应该多考虑一些的,更应该把上课的基本功练过硬些,尽管我的年龄告诉我不再是个青年教师,有些技能确实不如年轻的老师,就有如那个计算机的运用能力,我确实无法和年轻老师相比。但有一点,我很清楚,年轻教师,年老的教师,我们都是教师,我们的职责是一样的,对孩子应尽的义务是一样的,我不能亏待我的学生。所以,我也应该尽自己的努力去不断提高自己,而不能对自己放松要求来做事。

3、最后的总结语中,我提到“庐山的云雾变幻无常,庐山很美,这儿还曾发生过一个美丽的故事,那是由郭凯明和张喻演的《庐山之恋》,唐代的大诗人李白,宋代的苏轼游览了庐山后都写下了不朽的诗篇。”这时,我看见底下听课的老师在笑,我猜测他们一定是由我说的那《庐山之恋》引起的联想了。这是个爱情故事,跟三年级的'孩子提及,似乎不适合。课后,我证实了一下,果不出我所想,老师们的“笑”确实因此而起。课后,有的老师还提醒我说,那儿不该这样设计。关于这一点,我真的有点自己的想法。谈到爱情的话题,我们难道就一定要在课堂上保持缄默吗?或者说避开这话题一概而不论吗?何况我也只是点到为止,并没有去故事梗概这内容啊。记得有一次,我在让学生课外延伸时拓展了这样一练习题:写出带有“月”字的成语。学生交上来的作业里就有“花好月圆”,“花前月下”等词语,这些词语也跟儿女谈情说爱有着关联。事后我还曾与学生闲聊问

及他们是否真懂这些词语的意思,从孩子们的回答中,他们也并非一无所知的。难道理解这些词语,我们一定要放在一个适合他们的年龄段吗?其实,在我看来,有些东西的教育是可以潜移默化的,而不必要到了某个阶段才拿出来大张旗鼓的说教。一般的来说,孩子们都有好奇心理,有些成人的话题,你越不想让他知道,他越想去窥视,结果就因为小孩的幼稚而闹出了一些不堪,甚至未成年就做下了无知的事造成终生的遗憾。我更佩服在内蒙古开设的性课堂教育课,虽只是尝试,最起码说明他们已经有了这个意识,对孩子加强性教育也成了孩子接受教育的一个课程。而在我们看来,这可能是冒大不违的。所以,我个人认为有些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的,只要对孩子无害,都是可以尝试的。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4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作者紧紧抓住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总分的写作方法,用优美的语句,传神的文字,描绘了庐山的景色秀丽、云遮雾罩。作者借景抒情,全文的字里行间都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表达了对庐山云雾的赞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这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以读促写,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掌握写作方法,产生写作的欲望,做到读写结合。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积累和运用语言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励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引入,启发式谈话引入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运用录象和多媒体课件,创设庐山云雾瞬息万变、多姿多彩、奥妙无穷的情境,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展示给学生欣赏。一上课就把学生引入美的境界,使全体学生对这半是仙境,半是人间的美景,产生了无限的好奇,浓厚的兴趣。

二、读说结合,感悟云雾特点

在本课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学生围绕庐山云雾的特点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美,并通过事先收集的有关庐山云雾的图片资料,学生更加形象地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美。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默读,明白这段用先总后分的方法描写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语句,边读边想象,入情入境,体会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深入体会庐山云雾的形态美,体味课文的语言美。同时,我还引导学生在读中揣摩课文是怎样具体形象地写出云雾的特点的。如:发动学生小组讨论,再组织交流,教师同时参与学生交流,做适当的点拨,使学生明白这段采用先总后分的方法,运用了许多恰当的比喻,生动形象的描述出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最后,我又让学生上讲台画简笔画,展示不同方位的云雾的形态,加深大家对庐山云雾特点的感悟。

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我抓住学生对“瞬息万变”这个词语的理解来展开教学。学生们理解了“瞬息万变”就是指云雾变化快而且多,然后到文中去找表示云雾变化快的字词,从字词中理解快,并重点理解加深记忆便于背诵。对于体现庐山云雾变化之多,作者又用了比喻的手法。而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的比喻只有四种,作者用了一个省略号来表示不仅仅只有这些变换,还有更多更多的变化。因此,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说话训练环节。让学生用“刚刚还是 ,转眼间 。”“明明是 ,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 。”的句式来想象庐山云雾还有哪些姿态变化。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他们的想象力和朗读水平,使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庐山云雾变化的快而美。

实践证明,通过精心设计的环节,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了想象,促使学生萌发了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自信心与自主意识的驱动下,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性,在广阔的时空中个性得到了张扬。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5

近日,我面向本校老师上了一堂公开课——《庐山的云雾》,全班师生收获颇多。

这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以读促写,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掌握写作方法,产生写作的欲望,做到读写结合。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积累和运用语言能力在本课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围绕庐山云雾的特点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美,

并通过事先收集的.有关庐山云雾的图片资料,学生更加形象地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美。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默读,明白这段用先总后分的方法描写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就象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语句,边读边想象,入情入境,体会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深入体会庐山云雾的形态美,体味课文的语言美。同时,我还引导学生在读中揣摩课文是怎样具体形象地写出云雾的特点的。如:发动学生小组讨论,再组织交流,教师同时参与学生交流,做适当的点拨,使学生明白这段采用先总后分的方法,运用了许多恰当的比喻,生动形象的描述出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最后,我又让学生上讲台画简笔画,展示不同方位的云雾的形态,加深大家对庐山云雾特点的感悟。

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从”刚刚还是......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等等语句加以文中的饿省略号,感悟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一方面体会庐山云雾变化之快,另一方面感受作者想象力的丰富:将变幻莫测的云雾想象成”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的白马“、”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生动地描绘出庐山云雾的动态美,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形。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6

《纲要》明确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在课文第二自然段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使他们懂得努力寻找方法去表现自己思考的内容,“如何使自己所画的云雾更美”,在思考、分析和交流后,学生不仅锻炼了动口能力,也锻炼了动手能力。

新课程中指出,“要加强学科的综合性,要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为了展现云雾的姿态,光凭老师的讲解和观察书中的图片,难以使云雾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借助学生在美术课中所学的绘画本领,结合学生平时所见的晨雾,让学生用笔来“说话”。一下子,同学们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个个都在认真地读着每句话、每个词语。在接下来的交流中,直观的`画面使他们快速地理解“笼罩”、“缠绕”、“弥漫”等词语的意思,通过鼓励他们进行想象绘画,学生明白了想象还需要合理。

通过美术技能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使这节课充满了生趣,学生更具有表现欲和创造性。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7

《庐山的云雾》一文的第三自然段向学生介绍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如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云雾“瞬息万变”的这一特点呢?教学中,我抓住“瞬息万变”一词展开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请看下面的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你们是怎样理解“瞬息万变”这个词的?

生:是说变化非常多、非常快。

师:是的,“瞬息”是说变化快,“万变”是说变化多。那课文写了哪些变化呢?

生:一缕轻烟变成了九天银河,一匹白马变成了一座冰山。

师:是的,文章提到了4种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这一自然段,老师读前半句,你们接着读后半句,要读出变化之快。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

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

师:“转眼间”,多快啊,这几个字要读得快一些。再来试试。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

生(快速地接):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

师:很好,这样读能让我们体会到庐山云雾变化之快。下面男生读前半句,女生读后半句。

(学生对读,气氛很热烈)

师:同学们用朗读的形式表现了云雾的“瞬息万变”。这一自然段最后有一个省略号,你们知道省去的是什么吗?

(生纷纷举手)

师:这样,我们来试着加上。我说前半句,你们说后半句。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一只正在奔跑的老虎——

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只四处张望的小老鼠。

(生笑)

师: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一辆威风凛凛的大坦克——

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架小巧的玩具飞机。

师:明明是一顶巨大的绒帽——

生: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就变成了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对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有不一样的了解了吧?我们再来读这一自然段,一起走近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吧。

(生又一次投入地齐读课文)

对于词语教学,一方面,我们意识到词语对学生思维与语言发展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我们在面对实际的词语教学时,常常无法将词语真正融入学生心灵。我们经常看到脱离语言环境、就词解词的课堂教学场景。在这种情形下,教师虽然下了很大工夫,可是学生还是似懂非懂,甚至越听越糊涂。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说过:“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也就是说,词语只有与学生的精神世界建立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才能在学生的心中拥有鲜活的生命。

“瞬息万变”这个词非常容易理解,学生也能大致说出它的意思,但仅仅停留在这种浅层次的理解还不够,我们要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起对词语感性而深刻的认识。在这则片段中,我以师生对读的形式,让学生在练习朗读中形象地感受到云雾的变化之快,又结合对省略号的想象拓展,感受云雾的变化之多,把学生思维的练习、语言的实践与词语的理解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由抽象到具体,由理性到感性,让学生一步步领悟“瞬息万变”的内涵,进而鲜明而深刻地感悟出庐山云雾的特点。这样的词语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让课堂学习充满情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朗读、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8

教学完《庐山的云雾》一课,有很多感悟,有成功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抓住想象的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学习也总是伴随着想象。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在学习本课时,利用云雾的特点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先展示课文中描写云雾的动人画面,接着诱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大胆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庐山云雾的壮美。有的同学说云雾像一匹奔腾的野马,有的又说云雾像一泻千里的瀑布,还有的说像一尊女神。课件画面的展示,学生想象力的开发,不仅刺激着学生的视觉,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

二、朗读感悟,体会文章语言的美。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在游览途中,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而且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让学生感悟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云雾,再配上优美抒情的乐曲。在感性的画面、音乐声的刺激下,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这样,学生对庐山云雾的喜爱之情油然而发,喜爱之情全部融入朗读之中。另外,我还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男女生赛读,个人读,小组读,范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

三、品读词句,理解感悟。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在此基础上再结合课文的图片,让学生对庐山的云雾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再引导抓住重点句和重点词去进行进一步的理解、感悟。如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明白这段用先总后分的方法描写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就象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语句,边读边想象,入情入境,体会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这样,学生就从中感受到了庐山的美。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太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抓住文本的空白处,充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切实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师: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正是有了千姿百态的云雾。它都有哪些姿态呢?请学生自读第二小节,用笔在纸上把云雾的姿态画出来。

生:(边读课文边画。由于学生的绘画水平的不同,所展现的云雾也有所不同。)

师:(教师巡视,同时请三位同学上黑板画出云雾的一种姿态。)

(黑板上的学生和下面的同学都在绘画。)

师:你们都画了什么呀?(教师指着黑板上同学所画的内容)

生1:我画的是半山腰上的云雾。这些云雾就好像一条条的玉带,系在了山腰间。

生2:我画的是山顶上的云雾。这些山顶上的云雾好像一顶白色的帽子,而且是一顶白色的小绒帽,所以我把云雾画成了帽子的形状。

生3:我画的也是山顶上的云雾。

师:同学们,他们画的好吗?

生1:他们画得都很好,看着他们的画,我仿佛就看到了庐山的云雾。

(三位同学都露出了笑脸。)

生2:老师,我觉得半山腰的云雾还要再画上面一些,那样就更准确了。

(老师点头同意,并请那位同学上来修改。)

生3:老师,书中还写了两种云雾的姿态,他们没有画出来。

师:你读书真仔细,老师就请你来画。

生:上黑板快速的绘画。(这位同学的绘画水平较好。)

师:请你向大家作一个介绍。

(生读课文)

师:我们看了四种云雾的姿态,其实它的姿态不至四种,作者只选了四种典型姿态向大家作了介绍,它还会有哪些姿态呢?

生:(学生积极举手)

师:选了四名同学上黑板画,其他同学在下面画。

生:动手画。

师生共同点评所画的内容,想象合理就行。

《纲要》明确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在这部分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使他们懂得努力寻找方法去表现自己思考的内容,“如何使自己所画的云雾更美”,在思考、分析和交流后,学生不仅锻炼了动口能力,也锻炼了动手能力。直观的画面使他们快速地理解“笼罩”、“缠绕”、“弥漫”等词语的意思,通过鼓励他们进行想象绘画,学生明白了想象还需要合理。

通过美术技能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使这节课充满了生趣,学生更具有表现欲和创造性。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9

《庐山的云雾》是我初次面向全校老师上的一堂公开课,我对这次公开课非常重视,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听了全国的优质课,借鉴了名师的教学设计,但是上课的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我对这堂课进行了分析反思。

一、我的课堂教学借鉴了名师的教学设计,但是我忽略了本班学生的学习程度,设置问题较难,学生无法理解教师的设计意图,无法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学习内容太多。《庐山的云雾》是通过对庐山云遮雾罩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庐山景色的秀丽。课文共四个自然段,其中重点是

二、三自然段,让学生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我在课堂上虽然也对这两段进行了重点讲解,但也讲解了一、四自然段,这使得我要讲的内容太多。

三、教学内容多,学生无法一下都吸收接受,同时为了能上完课,缩短了师生互动的时间,给学生的时间太少,我讲授的时间过长。

四、问题设置太碎,也耽误了大量的`时间。

五、教学最后的微课展示,时机把握的不好,如果放在第二段讲完后放就更好。另外微课的内容程度有些深,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些难,不易理解。教学过后,我深刻反思了,相信在以后的讲课中我能够避免出现这些问题,讲出更受学生欢迎的优质课。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庐山的云雾》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文章层次分明,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丰富孩子们语言积累与情景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在教学本课时,我紧紧围绕“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感悟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文中的比喻句可谓精彩纷呈,有些跟孩子们生活很贴近,如“白色绒帽”,我便引导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谈对这处比喻的感受。有的孩子说“漂亮”,的确,青色的山配着白色的帽子,想来就很美,看着也养眼;有的说很“温暖”,在这样的寒冬季节,戴着厚厚的绒帽,一定觉得很温暖;还有的说很“神奇”“不可思议”,可不是吗?这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文中有处“……”,我引导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用“云雾一会儿变成……一会儿变成……”或“刚刚还是……刹那间变成……”这样的句子说一说。孩子们的思维很开阔,他们联系二年级学习的课文《云房子》,植物、房子、骑车、小鸟等都出现了,想象非常丰富。这样也为孩子写话作了铺垫,提供了参照的格式,降低了写话的难度。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1

《庐山的云雾》是通过对庐山云遮雾罩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庐山景色的秀丽。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怀。对于教学一些景色的文章,我特别喜欢运用课件,通过课件给学生展示了庐山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庐山风景的秀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多媒体出示了庐山云雾的图片,从学生那种充满欢喜的表情,学生一定爱上这庐山的云雾了!而且有的学生都会情不自禁地说:“哇!真美啊!”

庐山的云雾有两个特点: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课文的重点也是这2个自然段,而文中所描绘的庐山的云雾的姿态都是比较抽象的,所以我通过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多媒体的图片,使学生在头脑里初步把抽象的文字描写变为具体的图像。在进行第二自然段的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通过采用打比方的.写作方法,体现了云雾静态时的美。抓住4句比喻句,让学生借助想象,把不同的比喻描述转化为头脑中的具体图像。通过这样的图文结合,对于学生的理解是很有帮助的。

在进行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时,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大家都知道云是会动的,在我们生活中有时候看天上的云也会觉得它特别像一个动物,这段的云雾特点是瞬息万变,说明云雾变化速度之快及变化的种类很多,我引导学生从省略号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走出教室,在走廊上先观察会今天的云(幸好今天的天气还不错),把学生从课堂上拉到生活中,等学生观察完后同学们想象的翅膀开始飞翔,有的说云雾像一只可爱的小白兔;也有的说像一条龙……总之,学生的想象之门已被打开,课堂也特别活跃。

本篇课文用了许多优美词语,语言形象生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加强朗读指导,希望学生能把对美好事物的的赞美之情表达出来。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2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紧紧抓住庐山云雾的神秘、变幻无常,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总分的写作方法,用优美的语句,传神的文字,描绘了庐山的景色秀丽、云遮雾罩。

首先,课前我让学生背诵他们熟悉的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以这首描写庐山美景的古诗让学生渐渐走进庐山,这时再引出课文,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进而指导“庐”和“瀑”的书写,因为这两个字都是四会字,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经常会写错,故在上课伊始就加深印象。

然后,从“在庐山,最有名的还不是瀑布,而是它的云雾”导入课文,在自读之后进行段落单独初读,接着就是随文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的过程。首先就是“幽谷、游览、似乎”,在这三个词语中分别指出注意要点,“幽谷”的含义和“游览”的意思,以及“似乎”的读音和近义词,接着是“飘飘欲仙”和“腾云驾雾”这两个四字词语的意思,特别抓住动词来体会,并让学生自述了成为仙人的体验和感受,进而在学生对这些词语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课文第一小节,体会庐山的风景秀丽。

接着进入第二小节,第二小节着重写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到底有着怎样的形态呢?引入课文,自读后让学生找出这一小节的动词,从动词身上找寻突破口:“笼罩、缠绕、遮挡、系、戴”,动词最关键的就是理解和运用,在实际教学中,我让学生从字面出发,结合上下文来理解,有的在联系实际,从生活中,用身边的“无字词典”来理解和运用,效果不错,最后两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比如“系红领巾”、“戴眼镜”,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特别要说明的是,为了让“教考合一”,根据当前的形势,我又让学生实践了“弥漫”的“漫”字的“一字多义”,学生在运用中也能得心应手。后来让学生带着这些对词语的理解,回味课文,朗读起来明显会好得多。

再后来就是第三小节,第三小节主要描写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其中较难理解的就是几个四字词语,通过让学生抓住关键字,活用“引申”的办法让学生理解,效果良好。

最后,回归课文的最后一小节“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结束全文第一教时的教学。

课后,我向王校长请教的时候,王校长指出:从总体上说,这节课完成了既定的课时目标,课堂反响也较融洽,但依旧是在操作和引导上的功夫还欠火候,有两个问题,提出了之后学生并未能领会,导致有些冷场。可能是由于我在备课的时候并没有充分的预见到这点,没能很好地从“儿童立场”出发,换位思考,还有就是朗读的少了些,这篇写景的课文更应该多读,多让学生在朗诵中自我感悟。我想我今后也会注意到这些,逐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加认真地研究业务,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

在这里再次感谢王校长的教诲和师傅刘亦老师对我的付出和指导。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3

《庐山的云雾》一课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全文共4个自然段,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其中,第二部分是重点,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第三部分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流连。根据课文及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利用图片,展现庐山的美

首先,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庐山的幽谷、高峰、瀑布及溪流,让学生一下子走进了庐山,感受到庐山的景色秀丽,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了让学生确切地感受庐山云雾给人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时,仅读文字比较空洞,因此,我借助多幅云雾图片让孩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效果颇佳。在感受云雾千姿百态时,那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更令学生赞叹不已。

二、利用画笔,感受云雾的美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写云雾的姿态非常美。作者按照“山头—山腰—山谷—山峰”的顺序,以丰富的想象,恰当的比喻把云雾分别比作“绒帽”、“玉带”、“大海”、“天幕”,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首先,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比喻句子感受云雾的壮美。接着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身临其境,你想不想用画笔画下这神奇的景象?”把文字转化成图像的教学形式,学生都感到很新奇,立即拿起画笔,于是我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边创作绘画。最后,我选了几幅作品与学生共同点评,讨论为什么这样画?在这个寓教于乐的过程中,不仅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了山头绒帽般的云雾、山腰玉带般的云雾……,再次回归文本,学生朗读时声情并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指导读词,感受语言的美

在讲授第三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感悟云雾的瞬息万变。为了让学生体悟云雾的变化之快,我引导学生抓住“刚刚还是……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语句,为了感受云雾的动态美,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的白马”、“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上”,并通过个别读、分组读、赛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加强了对文本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边想象边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感受语言的美,学生如临其境,脸上写满了对美的向往。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4

在教学《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探究

上新课前,请学生谈谈庐山有那些著名的景点。学生畅所欲言。有学生说到:宋朝著名大诗人苏轼在游过庐山之后写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因势利导,那么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庐山的云雾。

二、创设情境,激励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引入,启发式谈话引入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运用录象和多媒体课件,创设庐山云雾瞬息万变、多姿多彩、奥妙无穷的情境,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展示给学生欣赏。一上课就把学生引入美的境界,使全体学生对这半是仙境,半是人间的美景,产生了无限的好奇,浓厚的兴趣。

三、在新课学习中,注重学科的交叉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我在教学“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时,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并用笔在纸上把云雾的姿态画出来。学生边读边画。学生画好后,请学生上黑板展示自己的画,并说清分别画的是什么地方的云雾,为什么这样画,学生说完后,我在加以引导,作者具体描写了四种姿态的云雾,其实云雾不止这四种,它还会有哪些姿态呢?请你展开想像。做一个小小的美术家,在自己的纸上画一画,学生画,画完后,师生共同交流。

为了展现云雾的姿态,光凭借老师的讲解和多媒体课件,难以使云雾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在教学中借助学生在美术课中学到的绘画本领,结合学生平时的生活实践,鼓…励他们进行想像绘画。通过绘制出来的直观画面在让他们理解“笼罩”、“缠绕”、“弥漫”“遮挡”等词语的意思,让他们领会作者使用“戴、系”等动词的准确与贴切。

四、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启发学生想像感悟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美

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我在教学“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时,引导学生从“刚刚还是……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等语句及文中的省略号,感悟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一方面体会庐山云雾变化之快,另一方面感受作者想像的丰富:将变幻莫测的云雾想像成“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生动的描绘出庐山云雾的动态美,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形。我从结尾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说说云雾在瞬间还会有什么变成什么。学生通过朗读、想像,踊跃发言,云雾变成了:一之威武的狮子,一群可爱的白兔,一只美如凤凰的孔雀,一只凶猛的老虎……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这些奇异的景致,我们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情呢?学生们齐答“惊叹”!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这一自然段。

在本段的教学中,我通过学生朗读,启发学生充分体会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之后,让学生的心灵插上翅膀,想像云雾在瞬间还会变成什么?最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像和感受谈谈如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提高了他们的想像力和朗读水平,使学生更深切的体会庐山云雾变化的快而美。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5

《庐山的云雾》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教学伊始,不妨由《题西林壁》(此首诗在上学期古诗研究报告中已学习)导入,抛开故事寓意,着重领略庐山山的千姿百态。教学完本课,可将本册13课《望庐山瀑布》提上来学习,欣赏瀑布的壮美,还可再补充阅读叶圣陶的《瀑布》一诗。这样,学生对庐山秀丽的的景象认识的就更全面了。

当知识能学以致用时,学生才会感兴趣。当知识合理组块时,学生才记忆深刻。

高林生的建议:

对这一课的教学有这样几点建议:第一、这一课的中心话题是“庐山云雾的.神奇”。在第一小节,特别要注意那个“更”字。课文开头连用了三个“有”字,从面上描述了庐山的“美”。随后又着一“更”字,由面到点指明了“庐山云雾”的美妙之处。你看,“在山上游览”和“漫步山道”的感觉都是在“神秘”这一点上展开的。第二、要注意第二、第三小节的“总—分”结构。即抓住“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以及随后出现的具体描述,看看课文是怎样具体写的。就其实质来看,这两小节仍然是第一节“神奇”的延续。第三、要抓住第四小节的“流连忘返”这个词语。因为它照应了开头的“神奇”。如此环环相扣的“前总后分”的联系,前“领”后“述”的写法是这篇课文的一大特色。

我的认识:语文教学关键是要锻炼学生两只强有力的双腿和能够展翅飞翔的翅膀,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先学走再学飞。

这课的教学,宁凿一口井,不开一条渠。高林生局长的建议非常务实。这课的教学遵循高林生局长的建议可以让学生通过诵读,观察图片,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和美妙,再此基础上,通过读、议引导学生逐步领会文章片段的总分写作方法和环环相扣的总体布局。

学生有了两只强有力的双腿还不够,还要有能够展翅飞翔的翅膀,这个翅膀是什么?就是联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经历和感受都不一样,这个联想给其充分展示独特个性的舞台。而联想也让文本的灵动幻化成学生个体意识上主动的生动。借助课本图片,观察其形,展开想象,充分表达,将会绽出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接着,可以让学生仿写课文或片段,让学生用手中的笔把脑海中的无形的翅膀描绘成实实在在的双翼。

我相信,春天花会开。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惠农区惠农小学 张银银

一、课文介绍

《 庐山的云雾》这是一篇写景文章。作者通过对庐山云遮雾罩的描写,展现了庐山景色的秀丽。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怀。

课文集中笔墨对庐山的云雾作了精彩的描写。课文一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先以“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开篇,整体介绍了庐山的景色到底秀丽在哪里。点出“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给人一种飘飘悠悠的感觉。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通过对庐山云雾特点的具体描写,展现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通过形象而生动的比喻句,给我们充分说明“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两个词语的意思。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用一句话总结了庐山的云雾整体给作者的印象是“云遮雾罩”让人“流连忘返”。

二、教学设计

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的孩子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庐山的美景。因此,开篇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说出庐山的美景,然后引申到庐山云雾的学习上。在接下来的学习中,首先我主要抓住了庐山“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这两个特点,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文本,找出关键词、句,抓住形象而生动的比喻句说明庐山云雾变化多、变化快的特点。比如:“云雾笼罩山头时,像绒帽;缠绕山腰时,像玉带„„;刚刚、转眼间、明明、„„”从而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然后通过学生仿写练习和词语积累练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这两自然段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习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还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其次,我通过男女生比赛读、小组比赛读、集体朗读等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普通话能力。最后,通过欣赏庐山云雾变化多端的图片,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变化和祖国河山的秀丽景色,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怀。

三、自我评价

在此次的教学设计中,令我满意的是抓住了本课的学习重点,消除了紧张的情绪,课上的比较流畅,与学生配合的也比较好。但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新老师我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其主要表现在:指令不清晰;段落的学习中过渡的不够自然;语言组织能力不强;口语化语言比较多等等。因此,通过这堂课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这充分说明我离一名好老师的距离还有很远、很远,这无疑给了我继续虚心学习的动力。以后我一定多多向老教师请教,认真钻研课标,争取当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

下载《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惠农区惠农小学张银银一、课文介绍 《 庐山的云雾》这是一篇写景文章。作者通过对庐山云遮雾罩的描写,展现了庐山景色的秀丽。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紧紧抓住庐山云雾的神秘、变幻无常,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总分的写作方法,用优美的语句,传......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 这几天,心里一直想着周一被听到的那节语文课,每每想到,总是觉得无名的失落中还夹杂着些许的幸运。失落的原因在于自己没有享......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 这几天,心里一直在想那节语文课,总是觉得无名的失落中还夹杂着些许的幸运。失落的原因在于自己没有享受那节课的教学,孩子没......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通用15篇)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 《庐山的云雾》是我面向本校老师上的一堂公开课,前来听课的老师有20人之多,还包括学校的领导。这阵容真的是久违......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5篇)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 今天教第一课时,我本来把任务定位最在朗读课文上,后来在早读课重新审查教案时,我又作了临时变动,决定把课文分开,一段一......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 《庐山的云雾》是通过对庐山云遮雾罩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庐山景色的秀丽。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怀。根据......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 《庐山的云雾》一课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