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教学反思
我的朋友教学反思1
一、听故事,引发考虑
《我和动物交朋友》这一课是通过一个真实的故事──长颈鹿“海滨”的故事引入课堂教学的。故事论述了发生在上海动物园的长颈鹿“海滨”吃了游客扔给它的塑料包装袋后不治而亡的真实事例。教师讲完故事后,自然地引发同学的考虑;听了故事后有什么感受,也就是这个故事留给我们什么启示?同学对此事感到很难过,很伤心,并且还在课堂中自然地引发出了“喂动物好不好”的考虑:有的同学认为应该把包装袋拆开后再喂动物;有的同学认为根本不应该喂动物,他们认为动物园里的动物应该有专门的饲养员喂养,这样才是真正地保护动物,把动物当成人类的好朋友。
“喂动物好不好?”这个问题的提出出乎教师的意料,是由同学自身通过考虑、理解而提出的。对于同学即兴提出的问题,教师没有回避,而是进行适当的引导,在课堂中引导同学展开讨论,让同学通过考虑,互相启发,最终发现答案。事实证明,这个问题最后还是能够找到正确答案的,而同学之间因为思维火花的碰撞而充沛体现了同学是课堂的主体以和“以同学发展为本”这一教学理念。
二、联系生活经验,引发考虑
在理解“为什么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这一问题时,教师通过媒体画面的提示,启发同学了解动物可以协助人们做很多事,如,打鸣的公鸡,沙漠之舟──骆驼、庄稼的好朋友──青蛙等动物形象。同学通过仔细观察画面,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就能说出这些可爱的动物能够协助人类做很多事,得出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这一结论。教师在选择图片时考虑这些动物的有关知识是同学平时见过、课外阅读过的,事实证明同学能够讲清画面的意思,这就体现了课堂教学要与同学已有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的原则。
课堂中教师还向同学展示了一段描写动物协助残疾人的录像。录像中一只可爱的小狗能够周到地照顾它的小主人──一个身患残疾的小朋友,这段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同学,教师适时地引导同学观察录像中的小狗能够协助小主人做哪些事?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感情?并联系同学的生活经验考虑:作为人类的忠实朋友──狗还能够协助人们做些什么?以培养同学的发散思维。同学能够互相启发找到很多答案。同学的活跃思维再一次把课堂教学带入了高潮,可以感觉到同学对“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这一观点发生了更深切的认同,同学的情感体验得到了提升。
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通过辨析题的形式让同学分析一些不保护动物的现象。在看到“人们买鸽食喂鸽子”的画面时,很多同学积极举手发言,显然不少同学都有“买鸽食喂鸽子”的生活经验,看来这个班级的同学在保护鸽子这方面做得比较好。教师抓住了这一现象,再次让同学体验当可爱的小鸽子在啄食着你手中的鸽食时,其实它在对你说话,它会对你说什么呀?一下子引起了同学回答的兴趣,同学也很快能体验到小鸽子对大家的感谢的话语,想和大家交朋友的心情,让同学的心和小小的鸽子更加贴近了。教师带领同学与鸽子进行了一次非常有意思的情感对话,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亲身感受,激活了同学的心灵体验,使同学真正体会到了作为动物的朋友的快乐。
三、课内外结合,引发考虑
在《我和动物交朋友》的课堂教学中,要求同学介绍一个宠物,可以展示实物,也可以画成一幅画,在介绍的时候可以介绍小宠物的生活习性,喂养方式,也可以介绍一些有关资料。这一环节的设计,其实是让同学能够开展探究性地学习,有目的地去了解喂养小宠物的有关知识。结果,不少同学将自身喂养的小宠物带到课堂中展示给大家看,并能够流利地介绍自身的小宠物,甚至有一个同学提出了“为什么乌龟是短命的动物”的问题,并在课外书籍中找到了相关答案。教师在课堂中和时褒扬了这个同学积极探求知识的主动精神,鼓励其他同学今后有问题也应该到课外的书籍中自身去寻找答案。
还有一个同学提出家里养的小金鱼需要定期换水,但这些事情平常都是由喜欢金鱼的爸爸来做的。当堂有一位同学对于如何给鱼换水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提出了问题。作为教师明白:这个问题对于那位家里养金鱼的同学可能也说不清楚,于是话锋一转,提出了一个建议:是否能够请这位提问的同学有机会到养金鱼的同学家去看看,亲眼目睹这位同学的爸爸是如何换水的,到时候有什么问题还可以当面请教。看似在课堂上并没有协助他们解决问题,其实教师在暗示同学假如碰到问题,不能马上得到答案的话,可以开动脑筋,和小伙伴进行合作,开展一系列的调查,或者通过自身的小小的探究行动来寻找答案,这样得出的结论将会更有价值。
课堂中教师还创设了情境,让同学临时把自身画的关于小动物的画安排成了一个小画廊,把大家带来的宠物安排了一个有趣的“动物之家”;还让同学看了有关动物的录像,录像中提到了动物拯救者协助濒危动物的故事,引发了同学的考虑;我们还能够为一起生活在地球家园的动物们做些什么呢?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需要同学在课堂中用语言来回答,希望他们将来长大了,能够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为需要协助的动物付出自身的爱。
我的朋友教学反思2
《她是我的朋友》这篇课文写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课文先写一名孤儿在炮弹爆炸中受了伤,急需输血;接着具体写了阮恒献血的过程,生动地描写了阮恒献血时的神情、动作,真切地反应了这个小男孩献血时的复杂心情,同时也设下了悬念;最后点明阮恒内心矛盾痛苦的缘由和坚持献血的原因。因此,引导学生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理解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中,我在第一课时,让学生通过多次阅读读准字词,理顺文章顺序,知道课文的主要人物是阮恒,也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通过学习了故事发生的起因1—4节,学生知道小姑娘生命遇到危险急需有人给她献血才可以保住生命。
在设计上第二课时教案时,我就把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词句体会阮恒献血时的情感变化上,通过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点拨学生,抓住重点词深入探究阮恒当时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
1、创设情境,走进文本。
为了让学生能够很快进入文本,我承接上节课的内容,借助板书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医生说如果不给小姑娘补足血,她就“一定会死”。那么谁愿意为她献血呢?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5—7节。这样学生很快从第7节中了解到一个叫阮恒的小男孩愿意献血。接着,我便让学生抓住有关写阮恒愿意献血的句子,看看阮恒当时的动作、心情是怎样的?在学生读后,我便出示句子。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来,然后又举起来。(提示学生想: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让学生把这个句子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模仿阮恒的动作,抓住阮恒小手的动作:颤抖——举起——放下——举起,从这一系列动作中,引导学生体会他当时心里在献血和不献血之间进行的思想斗争,体会他矛盾的心理,同时也感受到他的勇敢,因为他为了救小女孩,最后还是下定决心举起手来要为她献血。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文中一些句子写出了阮恒在抽血中内心的痛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阮恒在献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害怕和痛苦的心理以及他最终坚持献血救朋友的美好心灵,我把这几个句子特意写在小黑板上。
(1)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
(2)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3)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我把这几个句子特意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通过读句子和读老师的思考提示,体会他的心情。并在学生读懂了这三句话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对这三句话中描写阮恒哭泣的词语进行一次梳理:阮恒在献血的过程中,从啜泣一下,到又开始呜咽,再演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以及抽泣说明了什么?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阮恒的痛苦到底是什么呢?(医生不明白,老师也不明白,学生更不明白。这个问题我没有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让学生读12节后再来回答。这样就更加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整合教材,理解课文。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读书,弄清阮恒几次哭和他痛苦的心理,我在学生学习了5—10节后,让学生先读12节,提示他们想读了这段后,你知道阮恒哭的原因和痛苦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学生很快就把软恒的想发说出来了,他哭和痛苦的原因是“他以为自己要死。”然后我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的课文内容,想想他的这个想法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才结束,这样学生通过回忆前面的内容,一下子就理解了阮恒的痛苦心情。那么他后来为什么不哭了,学生一读就很清楚了。紧接着我又启发学生想象医生是怎样安慰阮恒的,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例如:平时自己生病了,要打针,要吃药,害怕时,医生爸爸妈妈是怎样安慰自己的。这样学生很快就会说到:别怕你不会死的,一会就好了。只要你一部分血,小姑娘就会活了。
4、评价人物,升华情感。
课文最后说医生问阮恒以为自己献血后会死,但是他为什么还是坚持献血呢?引导学生读阮恒的话“她是我的朋友”。然后想想阮恒为了朋友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的精神,是多么的高尚,教育学生向阮恒学习。然后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朋友使学生明白当朋友有困难时,我们要帮助,朋友有危险时,我们要救助。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但是,我觉得在让学生自己说体会和感受时,时间不够充分。如果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就更好了。
我的朋友教学反思3
4月3日,东城区低年级语文课例观摩研究活动在学府街小学进行。我代表学府街小学二年级语文组的老师们向大家展示了写话课《我的好朋友》。
这节课的整体思路是二年级语文组教研组长王龙画老师设计的,设计思路有梯度,从猜一猜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接着让学生根据提示说一说自己的好朋友,最后再写一写。示范课后通过组内教研进行了一些调整,大家建议可以在学生说的环节把时间压缩一些,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写一写,最后再让学生评一评。
在接到讲课通知后,根据王芳校长的建议对ppt进行了一点调整。王校长建议猜一猜环节中,出示学生图片时可对照文字,让学生更加清晰得捕捉到特点。除此之外,建议我课堂上要做到详略得当,可以在“好朋友是谁”和“经常一起做什么”这两个部分时,时间减少一些,把重点放在学生说起来不太容易的第二部分“长什么样子?”这一部分老师可以多指导,指导学生表达不仅要准确还要有顺序。
周二下午用二6班学生进行第一次磨课,听课老师是二年级语文组老师们。二年级的孩子们很配合,表达的也很好。但我的问题比较多,首先是课件的问题,字体太小、提供的词语太多,对学生的干扰太多。然后是个人的问题,下水文写得并不好,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写人物,抓特点”这个要求,是要渗透到整个课堂的,我只点到了,却没有落实;在学生们说自己好朋友是什么样子的时候,并没有用很好的评价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后半段都已经失去了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没有及时关注学情,导致学生出现错误,老师并没有及时纠正。
这么多问题出现在自己的身上,觉得无所适从。但是静下心根据老师们的建议一点点整改,整改后真是茅塞顿开,原来课堂上隐藏着这么多教育智慧。
周三上午又进行一次磨课。课后王校长和姜主任就这节课又给了我一些建议:板书设计一定要严谨、美观;课堂上老师要把控全局,用声音、动作都可以以引导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声音要抑扬顿挫,强调重点;评价语要及时且具有针对性;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回答的问题,这些宝贵的建议都是我可以用到以后教学活动中的。
下午讲课之前,一想到下边那么多专业的老师来听我讲课,我就很紧张,但又想想能听到宝贵的建议,又觉得很开心。
我的朋友教学反思4
【目标预设】
产生爱惜图书的情感,愿意与图书交朋友。
知道图书是用纸做的,易皱、易湿、易坏,尝试学习修补破损的图书的方法。
爱护图书,学会正确的使用方法:轻拿轻放,一页一页轻轻地翻阅。
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重难点】
重点:爱护图书,学会正确的使用方法,产生爱惜图书的情感。
难点:学习修补破损的图书的方法。
【设计理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本次活动紧扣着我园的读书节进行开展的,让孩子们在读书节里不仅体验到读书的乐趣,还能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孩子们在书香园地里幸福成长。活动中,教师始终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为幼儿提供观察认知、讨论分享和动手实践的环境,教师以引导者、倾听者的身份参与活动,引导幼儿真心地与图书交上朋友,爱护图书,有效支持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发展。
【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我设计了四个环节:第一环节是欣赏图书--激发幼儿与图书交朋友的愿望;第二环节是图书哭了--产生爱惜图书的情感;第三环节是图书笑了--了解修补图书的方法;第四环节我爱朋友--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活动过程】
一、欣赏图书--激发幼儿与图书交朋友的愿望“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客人,这些小客人想与我们中一班的小朋友交朋友,你们愿意吗?
1、出示不同种类的图书:有折叠式的、逐页翻阅的,有点读发声的等等。
2、幼儿分组观察,引导幼儿轻轻翻阅,与图书朋友做轻轻动作。
3、集中交流:你在图书朋友那看到了什么?
4、教师随意讲述一本绘本的故事,激发了幼儿对图书的喜爱。
5、小结:我们的图书朋友有不同类型的,通过这些朋友我们会获得很多的知识,讲故事、说儿歌等等。
(通过欣赏几种不同类型的新崭崭的图书,使幼儿了解图书的不同功能,图书会给我们带来知识与乐趣,从而产生想看这些图书、愿意与这些图书交朋友的愿望。)
二、图书哭了--产生爱惜图书的情感1、配班教师在班内图书区内播放录音”咦!谁在哭?
1、带领幼儿寻声去找,结果在图书区找到了几本破坏的图书。
“图书为什么哭呢?
2、引导幼儿讨论交流,发现有的图书撕坏了;有的图书弄到水了,画面变得模糊了;有的纸张皱起来了。
3、小结:图书是用纸做的,易皱、易湿、易坏,所以作为它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用心去爱护图书朋友。
(通过小情境,引发幼儿对破图书的疼惜,以及通过了解图书的三易,进一步使幼儿产生爱惜图书的情感。)
三、图书笑了--了解修补图书的方法”我们怎样将这些图书修补好呢?
1、讨论:修补图书的方法
2、出示修补图书的步骤方法(让幼儿了解图书破损有很多的修补方法))
3、教师示范将撕坏的图书修补好。(边修边告诉幼儿如何修补图书,让幼儿熟悉修补图书的材料,了解使用方法。让幼儿根据图书的破损的位置、程度等,想出修补的方法。)
4、将幼儿分成五组,指导幼儿合作想办法修补图书。
5、成果展示:将幼儿修补好的的图书展示一下,相互评价修补的图书。
(通过了解修补、尝试修补,使伤心的图书朋友又重新获得了开心,拟人化的情境使幼儿更加地亲近图书。)
四、我爱朋友--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我们怎样才能爱护好图书朋友呢?
1、每人发一本图书,讨论正确的读书方法
2、小结:在没有桌子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小腿当桌子,图书平放在腿上,用右手食指轻轻地拨起图书的右下角,轻轻地翻着每一张,看完后,轻轻合上放在图书架上。
3、集体用正确的方法看图书。(提醒幼儿一页一页地轻轻地翻阅)(通过再次学习正确翻阅图书,激发幼儿对图书朋友的喜爱,培养幼儿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反思:
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幼儿期是关键期。小班幼儿年龄虽只有3岁,但他们已经有了阅读的愿望和兴趣,但因年龄的特点,在阅读方面的经验还较少,所以在本节活动中,培养幼儿对待图书的正确态度,掌握图书翻阅的基本方法。通过幼儿日常生活翻阅图书的视频,让幼儿感知正确的行为是如何的,根据小班幼儿爱模仿的特点,利用同伴的示范作用,更易调动幼儿兴趣和让幼儿接受。教师的集体指导,了解图书的基本知识,翻阅的技巧,对于一些阅读经验较少的孩子是新的知识和体会。在幼儿操作的环节,是将新知运用深化的过程,教师的个别指导也能帮助个别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阅读行为的培养也需家园的合作,在本节活动的延伸环节中,可以请家长将孩子在家亲子共读的图书到区角中来,让幼儿在幼儿园与同伴的交流更加多样。
我的朋友教学反思5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熟悉曲调,初步掌握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唱法。
2。体验做中班小朋友的光荣感。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熟悉曲调。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唱法。
活动准备:
1。与歌词内容相匹配的图标若干,节奏图谱一张,音乐。
2。铃鼓一个。
活动过程:
一、节奏游戏。
1。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我先拍节奏,请你们听一听,然后学一学。
2。请拍的好的小朋友上来用铃鼓拍拍刚才的节奏
3。(出示节奏图谱)请你跟着节奏图谱拍一拍。
二、学唱歌曲。
1。在这个图谱中还藏着一首好听的歌曲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出示歌词图标熟悉歌词。(学念歌词两到三遍)
3。我们一起来听着音乐拍拍节奏(重点练习9—24小节的节奏)
4。我们一起来唱唱这首歌吧(学唱两到三遍)(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和切分音)
三、增加练习形式,提高唱歌兴趣。
1。讨论:除了全体一起唱,还可以怎样唱?
2。我们一起来轮流唱。
3。我们唱这首歌时,应该是怎样的心情?会有怎样的表情呢?
活动延伸:
利用餐前、散步等环节复习歌曲,唱准歌曲曲调,表达欢快的情绪,体验做中班小朋友的光荣感。
活动反思:
《我是中班的小朋友》这首歌曲比较长,歌词也有较多,对于刚刚升入中班的小朋友们来说,熟悉歌曲,把握歌曲的旋律和曲调,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点,另外,歌曲中又有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地方,怎样快速又正确地教幼儿学会演唱歌曲并能注意到这些细节的地方,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在。为了让幼儿有兴趣地学,并能达到学习的一个有效度,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1、以难点前置的方法来练习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节奏。一般的唱歌的开始,都会安排练声的环节,但有时候也可以变换方式,比如进行节奏训练。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对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节奏有一定的了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在进行节奏练习的时候,我又以小鼓来吸引幼儿,使孩子们不至于感到太单调。小小的不足是,在这个环节中,我花费的时间有点长了,整个活动的分配就不够合理,这是以后在活动中要注意的。
2、以利用标志图的方法来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歌曲较长,孩子们容易忘记歌词,所以在活动前我就设计好了简单的标志图来代表歌词。在让幼儿完整倾听歌曲一遍以后,我便提问幼儿听到了什么,幼儿的回答并不丰富,很多孩子听完以后有点不知所以然,而我提出请小朋友边看标志图边听的时候,他们很快就能记住歌曲里唱到了什么,然后再在钢琴伴奏下练习念歌词节奏,一定程度上帮助幼儿解决了记忆歌词的难度。活动后,很多孩子们都还兴趣盎然,我想在下次复习演唱等活动中,进一步引导幼儿用动作和表情来表现歌曲,丰富幼儿对这首歌曲情绪的表达,真正体验做一个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我的朋友教学反思6
一、听故事,引发思考
《我和动物交朋友》这一课是通过一个真实的故事──长颈鹿“海滨”的故事引入课堂教学的。故事阐述了发生在上海动物园的长颈鹿“海滨”吃了游客扔给它的塑料包装袋后不治而亡的真实事例。教师讲完故事后,自然地引发学生的思考;听了故事后有什么感受,也就是这个故事留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对此事感到很难过,很伤心,并且还在课堂中自然地引发出了“喂动物好不好”的思考:有的学生认为应该把包装袋拆开后再喂动物;有的学生认为根本不应该喂动物,他们认为动物园里的动物应该有专门的饲养员喂养,这样才是真正地爱护动物,把动物当成人类的好朋友。
“喂动物好不好?”这个问题的提出出乎教师的意料,是由学生自己通过思考、理解而提出的。对于学生即兴提出的问题,教师没有回避,而是进行适当的引导,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通过思考,互相启发,最终发现答案。
事实证明,这个问题最后还是能够找到正确答案的,而学生之间因为思维火花的碰撞而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以及“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教学理念。
二、联系生活经验,引发思考
在理解“为什么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这一问题时,教师通过媒体画面的提示,启发学生了解动物可以帮助人们做很多事,如,打鸣的公鸡,沙漠之舟──骆驼、庄稼的好朋友──青蛙等动物形象。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画面,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就能说出这些可爱的动物能够帮助人类做很多事,得出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这一结论。
教师在选择图片时考虑这些动物的有关知识是学生平时见过、课外阅读过的,事实证明学生能够讲清画面的意思,这就体现了课堂教学要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的原则。
课堂中教师还向学生展示了一段描写动物帮助残疾人的录像。录像中一只可爱的小狗能够周到地照顾它的小主人──一个身患残疾的孩子,这段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观察录像中的小狗能够帮助小主人做哪些事?
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感情?并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思考:作为人类的忠实朋友──狗还能够帮助人们做些什么?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能够互相启发找到很多答案。学生的活跃思维再一次把课堂教学带入了高潮,可以感觉到学生对“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这一观点产生了更深切的认同,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了提升。
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通过辨析题的形式让学生分析一些不爱护动物的现象。在看到“人们买鸽食喂鸽子”的画面时,很多学生积极举手发言,显然不少学生都有“买鸽食喂鸽子”的生活经验,看来这个班级的学生在爱护鸽子这方面做得比较好。教师抓住了这一现象,再次让学生体验当可爱的小鸽子在啄食着你手中的鸽食时,其实它在对你说话,它会对你说什么呀?一下子引起了学生回答的兴趣,学生也很快能体验到小鸽子对大家的感谢的话语,想和大家交朋友的心情,让学生的心和小小的鸽子更加贴近了。教师带领学生与鸽子进行了一次非常有意思的情感对话,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亲身感受,激活了学生的心灵体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作为动物的朋友的快乐。
三、课内外结合,引发思考
在《我和动物交朋友》的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介绍一个宠物,可以展示实物,也可以画成一幅画,在介绍的时候可以介绍小宠物的生活习性,喂养方式,也可以介绍一些有关资料。这一环节的设计,其实是让学生能够开展探究性地学习,有目的地去了解喂养小宠物的有关知识。
结果,不少学生将自己喂养的小宠物带到课堂中展示给大家看,并能够流利地介绍自己的小宠物,甚至有一个学生提出了“为什么乌龟是长寿的动物”的问题,并在课外书籍中找到了相关答案。
教师在课堂中及时表扬了这个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主动精神,鼓励其他学生今后有问题也应该到课外的书籍中自己去寻找答案。
还有一个学生提出家里养的小金鱼需要定期换水,但这些事情平常都是由喜欢金鱼的爸爸来做的。当堂有一位同学对于如何给鱼换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出了问题。作为教师明白:这个问题对于那位家里养金鱼的同学可能也说不清楚,于是话锋一转,提出了一个建议:是否能够请这位提问的同学有机会到养金鱼的同学家去看看,亲眼目睹这位同学的爸爸是如何换水的,到时候有什么问题还可以当面请教。
看似在课堂上并没有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其实教师在暗示学生如果碰到问题,不能马上得到答案的话,可以开动脑筋,和小伙伴进行合作,开展一系列的调查,或者通过自己的小小的探究行动来寻找答案,这样得出的结论将会更有价值。
课堂中教师还创设了情境,让学生临时把自己画的关于小动物的画布置成了一个小画廊,把大家带来的宠物布置了一个有趣的“动物之家”;还让学生看了有关动物的录像,录像中提到了动物拯救者帮助濒危动物的故事,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我们还能够为共同生活在地球家园的动物们做些什么呢?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需要学生在课堂中用语言来回答,希望他们将来长大了,能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需要帮助的动物付出自己的爱。
我的朋友教学反思7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面向低年级儿童设置的一门与时俱进,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新课程,它涉及到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水平和生活能力起着一定作用。
本学期我承担了一、二年级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将学生感受到知识,立足于生活,指导于生活。如《我和同学交朋友》是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中的一课,本次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们学会与他人交往,体会和同学在一起的快乐,在教本课时结合我校实际,今年一年级从史小转入五名新同学。为使这五名新同学。能尽快适应新环境,认识新老师,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我采用了他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找朋友”的游戏,让他们尽快与小伙伴,熟悉,亲近,在整个游戏中,我始终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与他们共同参与,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愉快。
这次活动的成功使我深切地感受到活动开展时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不应是旁观者,而应是参与者和指导者,因为教师的参与会让学生感到老师让他们做的不是一件随意的小事,而是一件值得他们去重视去认真体验的大事,并且老师的指导又使他们少走弯路,使他们更快的享受成功。
我的朋友教学反思8
教学完这一课之后,对于自己的教学我作了一些反思,我觉得自己在上这一课时,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鼓励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情感、能力等各方面都能够得到提升。
课堂中的这一环节我感觉处理的比较成功,我向学生展示了一段描写动物帮助残疾人的录像,录像中一只可爱的小狗能够周到地照顾它的小主人──一个身患残疾的孩子。这段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教师适时地引发学生观察:录像中的小狗能够帮助它的小主人做哪些事?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感情,并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思考,作为人类的忠实朋友──狗还能够帮助人们做些什么?引起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能够互相启发找到很多答案,学生的活跃思维再一次把课堂带入了高潮,可以感觉到学生对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这一观点产生了更深切地认同,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了提升。
我的朋友教学反思9
今 今天下午,我执教了《她是我的朋友》这一课,从教学这一课的过程中,我得到了有关课堂教学的几点新感受。
一、让导语烘托出整堂课的气氛
导语,是讲授一节课的起点,她旗帜鲜明的告诉每一位在座的学生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的方向、情感目标等。好的导语一下子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求知的*望。而我在上这一节课时,设计的导语内容少,学生还没有完全沉浸进去,我已进入了新课,没有发挥出导语烘托气氛的作用,使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明显下降。
二、学生是课堂的教学主体
在讲解这一课时,我感到自己在问题处理时忽略了学生为教学主体的这一原则。我过多的介入到他们的答案中去,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受到我的语言的限制。这样,就极大的削弱了他们动脑的积极性,使他们自由的心灵和大脑受到束缚。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力避免这样的授课方时,让学生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主人翁作用。
从《她是我的朋友》的讲课情况看我的教学,我会查缺补漏,多读有关课堂教学的论文和书籍、论文,使自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不辜负家长和社会对一个人民教师的期望。
我的朋友教学反思10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生活的需要。《诚信是我的朋友》这堂课的教学就充分体现了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把课堂和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
教学时,我主要体现以下几点:一、游戏表演,贴近生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做游戏、表演是他们喜欢的活动之一,学生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效果非常好。二、调查材料,源于生活。教学以人为本,材料来自学生调查,来自现实生活。课前学生调查有关诚信的故事,学生在调查、交流中成为学习的主人,既是信息的发布者同时又是信息的接受者,更快更近地接受信息。三、创设情境,体验生活。对于儿童来说,只有他自己的生活才是对他有意义的、真正的生活,只有引导儿童关注和“实践”他自己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教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重视、关注、观察、感受、体验生活,成为他自己生活的实践者。四、课后延伸,引导生活。生活是品德教学的重要资源,它本身就是儿童成长的“养料”,课堂教学要把儿童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儿童回到真实的生活中去,并用“美好生活”的目标去引导和提升自己的真实生活。
回顾整个教学活动,感受最深的是课前学生收集资料渠道多,信息丰富,模拟情景表演故事时,每位同学积极准备,充分锻炼了自己。但在教学时,基本完成了事先设计好的各个环节,课堂教学缺乏生机活力,没有生成许多有用的问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的权力在课堂中没有很好地体现,真的很遗憾;不光如此,课前准备师生都花费很多的精力,《品德与社会》的社会性、生活性、实践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完成起来难度很大,有时时间显得不很充裕。
我的朋友教学反思11
大班语言:故事《新朋友》
活动目标:
1、培养专心倾听的能力。
2、理解故事内容,能积极参与故事讨论。
3、乐于认识新朋友。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5、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能积极参与故事讨论。
活动难点:理解故事内容,能积极参与故事讨论。
活动准备:亲自故事《新朋友》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说说暑假认识新朋友后,要怎样保持联系。
2、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用书,讲述故事《新朋友》。
3、提问:
(1)进进喜欢上幼儿园吗?为什么?(喜欢,因为他升大班了,还可以见到小朋友)
(2)阿森长得怎么样?(黑皮肤、卷头发、圆脸)
(3)进进喜欢新朋友吗?他们一起做了什么事情?(喜欢,他们一起看照片、玩游戏)
(4)进进怎样和好朋友小新保持联系的?他们互相了解了什么?(他们用电子邮件联系,互相了解新学期的生活)
(5)如果你的好朋友搬了家,你用什么办法和她保持联系?(自由回答)
4、幼儿自我介绍。
5、请幼儿带一些喜爱的玩具或图书到幼儿园,与小朋友分享。
我的朋友教学反思12
本篇课文写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但为了抢救受了重伤的同伴,还是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但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
【学习目标】
1、学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医院、医生、消息、确认、输血、血型、操典、酒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学习重点、难点】
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目标
1、学认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医院、医生、消息、确认、输血、血型、草垫、酒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学习重点、难点
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板书:朋友)
同学们,你有朋友吗?
你为你的朋友做过什么?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朋友的课文。
交流:互相帮助……
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 我读了这个故事后,心灵被深深触动了,你有什么感受吗?打开书,再来用心读读这个故事。 自由读课文。
感悟朗读 一、体会“迫在眉睫”
同学们,读完了课文,谁来说说,“她”是谁?
仅仅是一个受伤的小姑娘吗?再看看书,谁来补充?
(出示: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都来读读这句话,再请同学说。
你看,此时血就是小姑娘的──
不及时输血,小姑娘就会──
所以说她必须──
说的太好了,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来概括此时的情况?
是啊!输血迫在眉捷,而医生和护士又都不具有她的血型。体会着当时的情况,用心读读这段。
(出示: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输血迫在眉捷。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
二、体会输血前的矛盾心情
同学们,在这迫在眉捷的时刻,阮恒是怎么做的?自己读读后面的.课文。
(出示: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然后又举起来。)都来读读这段话,看你有什么问题问问大家。
这是个问题,同学们,都来读一读这一段,试着填填线上的问题,你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出示:一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忽然又放下去,(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然后又举起来,(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
你看,用心体会,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就很容易读懂了课文。用心读读这一段。让大家感受到此刻阮恒内心思想斗争的激烈。
三、感受献血的过程
阮恒宁愿自己去死,也要救你们的好朋友,这是多么难得啊!让我们跟随阮恒一起去献血的现场去看一下吧!(范读8~10自然段)
用心读读这一部分,试着走进阮恒的心理,体会一下他此时内心深处的想法。
你走进阮恒的心理了吗?谁来交流一下?
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配合板书:
啜泣 唔咽 低声哭泣
捂住 掩盖 竭力制止
看看板书,再读读课文,看有没有更深的体会?
同学们,阮恒一次又一次的极力掩盖自己越来越深的痛苦,宁愿自己去死,也要救自己的──
这是多么的高尚啊!现在你能体会到“朋友”这个词究竟意味着什么了吗?
一个受伤的小姑娘。
受重伤的小姑娘,急需输血的小姑娘;输血迫在眉捷的小姑娘……
……
生命。
失去生命。
马上输血。
迫在眉捷。
自由练习读。
指名朗读,说一说他读的如何。
自由读,交流……
阮恒决定给小女孩献血了。为什么又把手放下去,后来又举起来了?
自由读课文,准备填空。
交流: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此时他可能在想:救朋友……)忽然又放下去,(此时他可能在想:会死……)然后又举起来。(此时他可能在想:死也要救朋友……)
自由练习,指名读。
看着老师听课文。
由朗读课文。
指名交流:
我从“……”体会出此时阮恒……
指名读。
“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害怕死去,紧张。
“啜泣”因为想到自己要死了所以有点难过。“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不想让人看出她的害怕,要救…
“唔咽”……“掩盖痛苦”……
“低声哭泣”……“咬 竭力制止”……
在整个献血的过程中,随着体内的血不断被抽出,阮恒越来越害怕,却没有停止献血,而是一次又一次的掩盖自己越来越痛苦的表情。宁愿自己死去,也要救自己的朋友。
朋友!
为了朋友,可以……
课堂小结 再读读阮恒献血的部分,用心来感受一下朋友的真正含义。 自由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小练笔。
〖学习目标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写出医生和阮恒的对话。
〖学习重点、难点
小练笔。
〖学习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感受了“朋友”这个词的真正意义。打开书,把你感受最省的部分再用心读一读。 自由朗读课文。
小练笔 同学们,随着血液不断被抽出,阮恒认为自己快死了,所以越来越痛苦。你觉得他会死吗?
你们看,这是老师的鲜血证。老师每年都会去献好几次血可是依然很健康。其实我们身体丢失一定量的血是不会有什么危险的。我们自身完全可以把它再补充上。自己读读课文的11~14自然段,想一想医生和阮恒之间都说了些什么? 不会……
自由读课文。
同为合作演一演。
写一写。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
课文生字词。
〖学习目标
学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医院、医生、消息、确认、输血、血型、操典、酒精”等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读写“医院、医生、消息、确认、输血、血型、操典、酒精”等词语。
〖学习准备
练习本。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观察,哪些字的笔画容易写错。
2、给大家提个醒。
⑴ “医”,注意笔顺,最后一笔“竖折”。
⑵ “眉”,注意字头中间的“竖”。
⑶ “垫”,右上角“丸子”的“丸”撇上加点。
⑷ “酒”,右边里面有一“横”。
⑸ “拳”,字头有两横。
⑹ “柔”上面“矛”第二笔是“点”。
3、描一遍写一遍。
4、准备听写。
〖板书设计
第18课 她是我的朋友
迫在眉睫
举──放──又举
(害怕紧张)啜泣 唔咽 低声哭泣
朋友
(竭力掩盖)捂住 掩盖 竭力制止
【课堂呈现】
师:你帮你的好朋友做过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这节课我们就学一篇和朋友有关的课文?齐读课题,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自由朗读课文。
她是谁?
生:一个受了重伤的小女孩
你从哪里知道?
生读有关句子。
师:仅仅是一个受了重伤的小女孩吗?(伤得多重呢?读读课文中的句子,能知道吗?问题尽量简练减少。)
生:失血过多即将死去,如果不理解输血。
师:血对小姑娘来说怎么样?
生:命根子。
师:输血必须──
生:迫在眉睫。
(板书)
(读出迫在眉睫的感受,可以先练习读,再合作读,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上的最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输血──迫在眉睫,再迫在眉睫一点,合作读。)
师:体会着当时情况读一读。
指名读:经过查看……
师:读得怎么样?
生:有点结巴。
再指读,读得怎么样?
生:评价并且朗读。
师:每个人理解不同,朗读也不同,你怎么理解就怎么读。
(但主题一样,都是说输血必须迅速进行。)
师:在这迫在眉睫的时刻,阮恒怎么做的?
生读有关句子,再练读。
师:有什么问题要问?
为什么举起来又放下再举起来?
为什么颤抖?(板书)
生:担心自己死去。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读后面的句子。做填线练习: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此时他可能在想:────)忽然又放下去(此时他可能在想)然后又举起手,(此时他可能在想──)
学生回答。(角色要转换,让学生自己当阮恒。让学生充满情感的来当阮恒,小阮恒,你为什么颤抖地举起手来?你在想什么?你为什么忽然又放下手去,你在想什么?你又一次举起手的时候在想什么?合作,补充朗读,真正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师:试着自己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带着你的理解,再来读读上面的课文。练读,指名读。
师:他哪儿读得好?
生:忽然。
生:一阵沉默。
师:如果是你怎么读?
(问题零碎,要凸现问题的整体性,尽量得少问。)
指读,齐读。
师:阮恒宁可自己去死,也要救自己的朋友。我们到现场看看,老师范读,出示插图。
(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8~10段,面对输血这件事,阮恒是什么样的心情?抓重点词语去读去悟)
师:自己读读老师读得段落,试着走进阮恒的内心世界。
(老师要先走进去呀,生命只有一次,要让学生感受到。为了朋友,放弃自己的生命,这是多么艰难的选择,所以他的痛苦越来越加深了,由“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到“啜泣颤抖捂住脸”再到“呜咽”“低声哭泣”“咬着拳头”表现出来!以读代讲,充分朗读,配上音乐。)
生读。
师:把你走进去体会到的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生:男孩在一再摇摇头,说明他忍住痛苦。
生:掩盖自己的痛苦。哪个词在掩盖自己的痛苦?板书:掩盖(问题不清楚)
生:抽泣说明他……
(这个环节没有指导方法,一问一答,让学生去谈。)
生:竭力掩盖。
生:制止。
师:再来读读刚才读得部分。还从那儿体会到阮恒的痛苦?
生:持续不断地低声哭泣。
生:过了一会儿,试图掩盖自己的痛苦……
都来读读这三句话,看他怎样竭力掩盖自己的痛苦的。
师:他为什么痛苦?书中找找答案。
(老师目标不明确,开始有些混乱。板书不能简洁明快的为理解语言文字服务。)
带着你的感动再来读读这段课文。
学到这儿,朋友这个词里包含了什么?
生:互相帮助。
生:宁愿献出自己的生命。
再来读读这段文字。
自由朗读11~14段,思考:医生会怎样安慰他?补充朗读。
原来一直让阮恒这么痛苦的原因,是──?
宁死也要输血给小女孩,只是因为“她是我的朋友”。引导学生从不同的神态不同的动作方面去体会小阮恒是怎样说这句话的?
小阮恒(坚定、低声、骄傲、自然、轻松)地回答说──她是我的朋友。
【简评】
教师用教材教的过程,首先是教师与教材进行对话的过程,教师是否体会到人物的内心了?是否被一个孩子为了挽救朋友的生命而必须献出自己生命所震撼?是否感受到男孩对生命那深深的留恋和对朋友那伟大的爱?这就要求老师要先读进去,才能引导孩子也读进文本,让学生也与文本进行对话。比如,这篇课文多处写到了阮恒的表情和动作,要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的表情动作体会他的内心世界。这时候,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一根针扎进了阮恒的血管,小阮恒,此时你为什么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呀?”“你为什么突然啜泣?”“你为什么呜咽?”“你为什么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让学生依据输血的知识如情入境地进行回答。老师还要动情,老师的语调太平淡,很难已达到调动学生情感的效果。
赵校长根据研究计划对语文教师提出研究要求:(见前面开始部分)
【课后反思】
1、导入:
设计:由“朋友”入手,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帮朋友做过些什么事,初步探索朋友的意义,渗透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这里是一节课的开始,应该让他们有一个好的开始,激发活跃的思维,一节课才有可能成功。但学生思路好像并没有打开,所说的事情寥寥无几,课堂一开始就没有陷入沉闷之中。
其实我应该好好感谢那几位回答问题的同学,很给我面子的。课下想想,其实朋友之间能帮助的无非就是借东西、讲题、安慰之类的,还能有什么呢?换个问题试试也许会好一些:你觉得怎样做才算是朋友?孩子也许就知道怎么说了。
(阮恒怎样对待小女孩这个朋友的呢?)
2、体会小女孩所面临的处境:
设计:
从课题《她是我的朋友》的“她”入手,她是一个小女孩──她是一个受伤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受重伤的小女孩──她是一个急需输血的小女孩。引导学生通过读文章一步一步体会出小女孩的处境的危险。这个地方孩子说出“危急”来了,说出“迫在眉睫”来了,但真正从心理体会到了吗?好像没有,从他们的反应,他们朗读的情况看,孩子没有将这种“紧迫”这种“迫在眉睫”放进心里去。
(可以通过朗读读出对“迫在眉睫”的理解来。)
其实当时的“紧迫”与“迫在眉睫”不单单是小姑娘这一方面:小姑娘急需输血很“紧迫”,但更“紧迫”的是“医生和护士都没有她的血型”,急需又没有,这才构成了“迫在眉睫”。
3、体会阮恒献血前矛盾的心理:
设计:
抓住“颤抖”“举──放──举”这几个动作,运用题问题──填想法的方法,结合后面的课文,体会学生内心的想法。
(设计抓点但不到位,要深入进去。)
学生提出的几个问题很好,正好扣住了这一句话的重点:“为什么‘颤抖’地举起手;”“举起来了为什么又放下了,然后又举起来了。”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学生比较沉闷,后来有几个同学回答了,有一个同学联系了后文,虽然表扬了,但没有砸死,所以多数同学还没有联系后面的文章。这里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学生来不及思考,干脆就不去思考了。
(问题有些琐碎)
4、感受献血的过程:
设计:
通过描写阮恒动作、神态的句子,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体会献血时越来越深的恐惧,以及越来越极力的掩饰。
(目标定得好,要有方法达成目标。)
由于只给了孩子段落,没有落实那些动作、神态的句子究竟是哪些,所以孩子抓重点词语时非常茫然,能体会出“恐惧”与“掩饰”的词语绞在了一起,绕不出来了,最后板书也不完整,很混乱,孩子还是很茫然。他们虽然说出了这两层意思,但没有体会出“越来越”这层意思,也没有很清楚的联系到具体的语言文字。
5、领会“朋友”的真谛:当朋友遇到危险时,要不顾一切地克服一切困难去帮助他。
(前面没有入情,后面牵强拉出,只是有环节,没有情感投入。)
学生对献血过程中的“恐惧”与“极力掩饰”体会不深,很自然就体会不到“朋友”的真谛了。所以还停留在导入交流时那浅层次的“互相帮助”。
透过学生的表现,老师要学会反思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在于老师目标不明确,或者缺乏方法指导。
【老师们听课后的建议和意见】
久老师:导入的问题,“朋友”想到什么?可以放在开头,想怎么读课题,读出自己的感受。最后再读“他是我的朋友”,体会出阮恒的感情。
一阵沉默之后……小手举起放下,设计巧妙。
闫老师:听课人更清醒。备课时候要想第一课时到底做什么,如果不能保持故事完整性,领会就牵强。这节重点品析,重点部分要让学生感受透彻。导入设计要有首尾呼应的层次性,我们感知和学生感知可能有不同,我们的感知到的应该想办法让学生也感受到。学生对朋友的理解就很好了,很真实,在生活中感知,然后补充完整题目。认知两个人物,她?我?重点品读的时候,要读进去。泡泡语,课后题目,要抓住。“迫在眉睫”学生感知好,读完说,说完读,没有思绪断层。说,是个体的说,推动群体的感悟,深化要通过读悟出来。读要有发展,但不到位。比如某些孩子出现问题,读错字音,课前预习要到位,读得不到位的地方,老师要放下教案,给学生范读,加强语感培养。第五自然段阮恒的犹豫、矛盾,要体会到,朗读出来。阮恒后来的表现层层递进,变化读出来,采取多种方式,自由读──注重阮恒的表现,再读──看看图,关注图上内容,再读,形象化地读──配合着读。结尾体现个性化朗读。可以配乐,音乐、美术、语文融合。
孙恩:学生讲到三个动作,已经抓住主题了,体会怎样深入升华?题目贯穿全文,整体感知基础上,重点要目标明确,体会心情的变化。“朋友”从生活中来,与生活接轨,真实的了解朋友。这个概念是多姿多彩的,为朋友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献出生命的友谊比较罕见,要来源真实的生活。
闫文夏:引导孩子用心去感受。
文章整体性强。不要肢解课文。
我的朋友教学反思13
陈素花老师执教的校际公开课《她是我的朋友》一课以其朴拙的常态教学风貌,引发听课者深刻的思考,为提升校际教研内涵提供了鲜活的范例。现综合执教老师对《她是我的朋友》的教学反思以及听课者的观点,阐述如下:
一、常态教学令人欣喜
与会者一致认为,陈老师的课堂教学摒弃以往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教虫小技”,自然纯朴,无刻意雕饰之痕,其浑然天成的教学方式于我们的日常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
1、文道统一,教学目标多维化:
《她是我的朋友》的教学目标“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引导学生学会从内容入手体会思想,懂得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由表及里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同时,极其注重语文学习的人文性,让学生体会阮恒待人真诚、无私助人的品格,感受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2、读悟结合,学习方法探究化:
让学生读中悟情,把尽量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多读多想。“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从不同方式的朗读中感悟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这样也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多读描写献血过程这一部分,勾画出描写阮恒动作、神情的语句,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学生评议,激励读,创设情境读,让学生明白阮恒献血时内心很复杂。其二,发挥想象,合作释疑。教学时发动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当学生找出阮恒神情动作句子后,引导学生抓住阮恒的异常表现及其矛盾之处提问,以小组的形式讨论,想象阮恒当时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在学生读议之后,各小组汇报本小组的想法,充分展现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学生在此时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全班互助互学,共同探究阮恒的内心世界,体会阮恒虽然说以为献了血自己就会死去,但为了朋友能活下去,仍然坚持献血的可贵品质。
3、读说互促,情感体验生命化:
语文教学要“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陈老师在学生理解《她是我的朋友》全文后,用满含激情的语言进行熏陶感染:“小阮恒的鲜血流入了小女孩的身体内,她慢慢地睁开了眼睛,她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她的朋友。是朋友将她幼小的生命挽回,是朋友让她感到了这世界的温暖,是朋友使阮恒勇敢地举起了手,是朋友使他有了战胜面临死亡的勇气。他们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然后发问:“同学们,你们现在的心里有着怎样的想法?最想说些什么?”于是学生有的谈自己读了这个故事以后的感受,有的对阮恒说些什么,也有的对小女孩说些什么。这一设计着眼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利于学生学习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发挥。充分体现了“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理念,从而实现“培养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一目标。
二、精彩失约引人深思
陈老师在《她是我的朋友》的教学反思中提出,她在“假如你是阮恒,你会怎么做”这一教学环节中,预设了两种教学方案,即学生“愿意献血”和“不愿献血”两种可能性下的教学思路。结果,课堂上只出现“愿意献血”一种声音,教学流程偏离了教者的“埋伏线”,教者只好将另一方案黯然搁下。对此,刘金山老师不无遗憾地说:“此时的课堂,如果有部分学生提出异议,发出‘另类声音’,教者再顺而导之,便是本堂课的一大亮点。”可惜,亮点与现实教学擦肩而过,精彩失约了。针对这一困惑,我们进一步深入分析课堂教学,认为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真正做到“让预设和生成激情共舞”(周一贯语)。
1、摒除传统教材观:
在传统观念中,教材是神圣的,其育人目标是无可置疑的。教者在教学中往往就教参教教材,抱着教参的“最高指示”不敢越雷池一步,本是绚丽多姿的语文课堂成了一言堂。学生的读悟被无形的镣铐锁定,自然就听不到“异音”。《她是我的朋友》一文中,作者抱紧“生命诚可贵,友情价更高”这一主旨,对阮恒的“伟大的抉择”津津乐道。我们如果借此教育学生体会友情、学会奉献当然无可厚非。但如果从“珍爱生命”、“合法献血”(阮恒不满18周岁)的角度来看问题,学生则有一百个理由说“我不献血”。因为,“拥有生命,才有奉献”。我们备课时,要尽量多维度审视教材。教师个性化解读教材,是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前提。教者对教材的理解如果是单层面的,在设计教学时,个性化导读就会被忽略。
2、、优化课堂民主性:
只有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动态资源才有生成的空间。在陈老师的课堂上,“告诉我”、“跟我说”这一口头禅不绝于耳。试想,面对六十几名学生,教师与学生交流时,要学生“告诉我”、“跟我说”,学生会做何感想?这种“单线性”、“单向性”交流是极不利建立民主课堂氛围的。尽管教师时常很有礼貌地说个“请”字,但在这彬彬有礼的话语背后,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仍然“阳魂不散”。在教学中,“蹲下来”与学生说话,“迎上去”听学生说话,是融洽师生关的技巧,也是不可忽视的小细节。此其一。
其二,在师生、生生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放得开”。本堂课在导入课题时,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朋友观的环节,这本身是极为自由宽松的生成性教学环节。教学时,谈话环节浅偿辄止,一两名学生发言就匆匆“收摊”,一张民主气氛的网刚刚撒开就打住。课堂伊始,自由表达的氛围便“胎死腹中”了。
3、找准生成切入点:
精彩是可以预约的。找准生成点,顺学而导,教学亮点将在课堂中时时闪烁。
我们认为,在《她是我的朋友》一课中,可引发生成的有:
⑴课堂伊始,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朋友观,师相机导之。(陈玉梅建议)
⑵理解、对比“啜泣”、“呜咽”、“哭泣”三个词时,让学生设身处地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说心里的想法,如“我要死了,我好怕”等(林文锋建议)。
⑶课堂临近结束时,启发学生说说“假如不是朋友”该怎样对待这样的事(陈志强建议)。这样,摆脱文本的拘绊,引导学生立足文本的同时,跳出文本,超越文本,焕发个性,在真正的意义上实施生命化阅读教学。
我的朋友教学反思14
在本次教学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及时捕捉学生语言描述中的精彩部分。当学生在介绍自己的动物朋友时,我及时捕捉他们语言描述中能体现亲密关系,朋友情谊的词或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语言感受,为接下来的动笔做好铺垫。
及时归纳和整理学生的习作特点。学生介绍自己的动物朋友时往往比较随意,没有按一定的顺序介绍动物的样子、生活习性等。我在倾听的过程中及时引导梳理,把散乱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分别纳入“观其形、知其性、述其事”三个方面,便于学生形成合理的习作思路。
在反复的对话中唤醒学生对语言的感觉,对情感的知觉。这节课中,我引导学生通过与老师、同学、文本互动,打通了学生的习作命脉,让学生对语言的运用有把握,对朋友间的情谊有知觉。
在交流与评改中,我引导学生发现习作中的问题和闪光点,让学生明白该如何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通过交流和展示,实现了增加学生的习作语言积累、提升其习作水平的目标。
我的朋友教学反思15
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她是我的朋友》一课。在课堂上,我着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通过理解“迫在眉睫”来体会小姑娘急需输血的紧迫情况,并通过比较“啜泣、呜咽、哭泣、抽泣”几个词语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并采用引读、指名读、换成一人称读课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感悟阮恒误认为自己输血后会死去但为了救朋友又不愿中断抽血强忍痛苦的矛盾心理,从而感知教材语言的丰富精妙;而后让他们以医生的身份用“轻柔”的话语来“安慰”阮恒,最后再以同题阅读《平分生命》加以拓展,感悟阮恒的真诚无私,表达对爱心与勇气并存的献血者的敬佩。
刚开始,我认为这个设计较紧凑,而我自己对这篇很有感觉,我的范读也很有激情,效果应该会不错的。但上完课后我的心里却有点不是滋味了,整体的感觉是学生的情绪没有调动起来,我思考原因,大致有这么几个:1、现在的孩子心目中对朋友的概念多数是在一起玩玩闹闹,朋友=玩伴,课文中为朋友宁愿献出自己的生命这种感受离他们的生活的确有些遥远,学生难以深入人物内心去体会其思想;2、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尤其是“啜泣、抽泣”孩子理解起来确实是有难度,因此第二环节没有我预期的精彩,只是我单方面的投入;3、阮恒对输血常识的缺乏导致他的“痛苦”,班里的孩子同样也存在认识的误区,所以模拟医生对阮恒的说话写话练习也只有肤浅的只言片语。
怎样才能缩小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呢?我思考再三,觉得应该首先让学生在预习环节落实字词,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解决自己的疑惑;然后在课堂上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与文本深入对话,另外是否还该在本文提供的特定环境“孤儿院”上多作。但说实话究竟该如何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我还得进一步思考。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我又一次深刻领悟到自己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学习,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1
这篇课文讲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孤儿阮恒,为了救护受伤的同伴,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挽救了同伴的生命,当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课文通过对阮恒献血神情、动作的真实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
这篇课文的讲解我采取学生汇报的形式。让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阮恒的表情动作的相关句子,划出来,然后进行分析。读一读这些句子,想想从这些句子中间你能够看出什么?读读第一句他为什么要颤抖着举手,显示出了他什么样的内心?举了手又放下,放下又举起来,这说明了什么?当时他的心里都在思考些什么问题呢?最终他选择了什么?你觉得他只是单纯的举手吗,他这次举手是把生的希望留给了……
找找哭的词语,啜泣,呜咽,哭泣,你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了什么?阮恒既然这样的害怕,为什么他要去救这个女孩子呢?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举动呢?在这个环节我交给学生体会句子的方法是通过抓重点词语进行体会。学生能很准确地找出阮恒的表现的句子,学生从自己找到的语句中自己感悟阮恒这个人的品质,揣摩他内心可能会想些什么。找到重点句子都动情地读,认真地品,而且重点词语学生抓得都不错。学生的想像力也是很丰富的,学生能把自己想象成阮恒舍身处地想。但是为了朋友,如果我不给她输血她就会死,我一定要救她,为了朋友,我不能眼睁睁看着朋友死去。但是我好害怕啊……’”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而且课文的重点把握也非常的好。看着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互相交流,争论。在辩论中孩子们掌握了文章的重点,认识了阮恒这个勇敢的孩子,再次感受阮恒那愿为朋友而牺牲自己的美好心灵,并在《她是我的朋友》的歌声中得到情感的共鸣。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2
《她是我的朋友》是一篇含蓄隽永的佳作。课文讲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孤儿阮恒,为了救护受伤的同伴,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挽救了同伴的生命,当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课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人物深刻的内心世界。通过对阮恒献血神情、动作的真实描述,生动地再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
教学本课前,我深入地分析了教材,把重难点定位在通过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我想,如果学生能在朗读中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感悟,阮恒复杂的心理变化这个重点、难点就很容易突破了,自然而然地也就理解了阮恒的精神。在把握了这样的一个思想内涵后,我围绕以下几点进行了教学设计:
一、以读代讲,渗透学法。
“语文学习无他途,唯有读书路一条。”上课伊始,引导学生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边读阮恒献血前的背景,然后再“目视”着这样的“画面”感情朗读。“你脑海中浮现出了什么情景?用你的朗读告诉我。”学生读出了当时局面的严峻和小姑娘伤势的严重时,就证明他们已经进入了文本。
“小姑娘的生命危在旦夕,此时此刻,输血——迫在眉睫。谁愿意为小姑娘献血呢?听了医生的询问,阮恒有什么表现?”在学习阮恒献血前的表现时,我选用了品读的方法,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从哪个词感受到的?”让学生理清自己从哪里感受到的,从而归结出,抓住了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这个学习方法是在学生的学中总结的,从引导当中水到渠成,并适时评价“你能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来体会人物的心情,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引导学生知道了要想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先要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又渗透了学习方法,也是贯穿理解这篇课文的重要方法,同时为突破重难点作了铺垫。从本节课的教学实际看学生非常好的掌握了这种读书的方法,而且能够用这种方法来展开交流和学习。
课文讲述的故事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但课文描写具体,事件感人。在突破本课重难点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我采用了范读,从孩子们聚精会神的倾听中,我感受到我那饱含深情的朗读潜移默化地感染着他们。当孩子们把掌声送给我时,我证实了自己的这种想法,也感受到了一种鼓舞(这种体验真好!)。“能说说给我掌声的理由吗?”孩子们争先恐后,子宁说:“陈老师读得很有感情。”欣羽说:“听着陈老师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阮恒的表现。”我趁势引导学生:“要读出感情,还要入情入境,体会人物的心情,甚至要把自己当作里面的人物。”
学生整体感悟以后,我提出“不动笔墨不读书”,引导学生默读阮恒献血这一部分内容,画一画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但并不是把这些重点词句都拿出来给学生分析,而是让学生在主动读句子,画词语中,从个性化的朗读中,感悟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成了学习的主人,自主汇报、交流了令人感动的地方,并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学生们在朗读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在交流中获得了思想的启迪,在学习中享受到了审美的乐趣。
这样,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读中也体现了自主创新思路,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能切身体会作者的实感,体会句子的含义,用内心情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真正达到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二、创设情境,进入角色。
本课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教材,开始上课时,我随着学生的汇报,相机创设了一个与战争有关的情景——炮声隆隆、场面凄惨,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孩子们很快地投入到了这种紧张的氛围,进入了文本,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了感情上的共鸣。
在学习阮恒献血前的表现时,我抓住了表示动作的词语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在处理“举、放、举”这三个动词时,我创设了一个动作情景:我读着,孩子们边模仿着阮恒的动作。“小阮恒,你颤抖地举起了手,此时你心里在想什么?”“我怕自己会死。”“我不知道该不该举手。”“放下时想什么?”“当他再次下定决心、毅然地举起手时,又会想些什么?”有的孩子联系了上下文,结合孤儿院孤儿的生活情况体会孤儿院的孤儿们朝夕相处、一起长大,他们没有别的亲人,一起长大的朋友就是他们最亲的人。通过这个情景的创设,孩子们很快地进入了角色,做为小阮恒的同龄人,阮恒内心的矛盾、挣扎,他们已经深切地体会到了,人文内涵也就依托词语扎入了孩子们的心中。
在学习阮恒献血这一部分时,我充分利用了文中的插图,画面向学生展示了直观的形象,与课文内容相辅相成,同时为调动学生情绪,我还配了一首钢琴曲。孩子们在图文对照中入情入境地朗读,不仅对人物的表情、动作有了更直观的感受,而且阮恒的心理活动和美好品质更形象地烙印在孩子们的心上,工具性和人文性达到有效地统一。
在这一课的结尾处,我结合本课的主题,出示了关于朋友的名言警句,让学生诵读。最后,让孩子们在《友谊天长地久》的乐曲中写下最想对朋友说的话,既加深了学生对朋友之间情谊的理解,又使主题得到了升华,这也是一个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熏陶的过程。
我觉得这节课上得比较顺畅,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让人感受到了真情、真爱、真实。在引导学生立足文本的同时,跳出文本,超越文本,焕发个性,基本上实施了阅读教学。但课堂的生成远比预设来得精彩,也更大程度地考验了我的教学智慧。这节课上,自我感觉以下几点没有把握好:
一、在教学中,我感觉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还不够。如由于上课前,学校广播抽查作业,部分同学的情绪受到波动,上课时还没有完全沉浸进去。我也未能及时调节这种氛围,致使一部分孩子整堂课的学习状态受到影响,教学效果比预计中下降。收放自如、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还有待提高。
二、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法的指导,但对孩子个性朗读的指导不到位。学生虽然对本课的中心理解了,但部分同学没能通过自己的深情朗读展示出来。如:在每一个重点句子交流、感悟和朗读以后,我都进行了及时地总结,但对于升华学生情感的效果不明显。怎样有效地进行评价和引导,是我应努力克服的问题。
三、没能很好地层次化处理不同的句子,对于阮恒越来越恐惧,越来越坚强这一心理活动的指导不够深入。在教学“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和“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时,我是让学生自主汇报交流的,对这三个句子感悟的层次处理得不够,只是做了简单的小结,没能引导学生作深入思考。如果让孩子们再把表示阮恒“哭”的词语和表示动作的词语联系起来,结合板书,考虑“有什么发现”,让学生再次感受阮恒越来越害怕的同时,他也越来越坚强了,是一个视友情重于自己生命的男孩。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3
《她是我的朋友》是小学语文新课程第六册第五单元的一篇含蓄机智的佳作。作者巧妙地设置悬念,先在读者头脑中埋下一个谜,以引起强烈的期待和追索,继而谜底揭开,真相大白,使读者从中获得惊喜和教益。这篇课文讲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孤儿阮恒,为了救护受伤的同伴,毅然冒着死亡的危险献出了自己的鲜血,挽救了同伴的生命,当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课文通过对阮恒献血神情、动作的真实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
我把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按预习要求,想想小男孩是怎样献血的,划出描写小男孩献血时的神情、动作的句子,体会小男孩献血时的复杂感情。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这节课上我想反映的是这样的教学理念:
1、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在教师和学生的对话,以及尊重学生的意见上)
3、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教师的主导地位。
具体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预设的:
课前谈话感受生活中因为有朋友而感到快乐,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也顺势揭示课题。初读课题后,采用填空的形式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献血的起因比较简单,我就安排学生找找有关句子读读、议议、评评。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体会阮恒献血前的复杂心情,我们一起抓住重点句:“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在读中学生找到描写阮恒小手的动作的词语有:颤抖——举起——放下——举起,从这一系列动作变化的语句中,引导学生感悟他献与不献思想斗争非常激烈,但为了救小姑娘,下定决心举起手来,以自己的死去换取她的生。在感悟中进行比读、表演读、配乐读以加深体验。
有了这些铺垫,请学生找找描写阮恒献血时的动作或神态的句子,再反复地读一读,从“啜泣、捂 、呜咽、掩盖、哭泣、咬”中体会他是在以顽强的意志战胜害怕和恐惧,再大 16
的痛苦也改变不了他救人的决心,他那不让别人看到自己为朋友牺牲时的痛苦的高尚灵魂也越来越鲜亮感人。此时我还安排了欣赏臧天朔的《朋友》,在他充满激情的演唱中再次感悟、提升对“朋友”这两个字的认识。
课堂的生成远比预设来得精彩,也更大程度地考验了教师的教学智慧。这节课上,自我感觉以下几点没有把握好:
高估了三年级学生的自学、概括能力,以为学生通过自学,了解课文大意后,能用不同的方式朗读课题,谁知孩子们没能把它读出来。回过头来想一想,如果我不那么心急,放在结课时请他们读一读是否更自然,更流畅?
孩子们能快速地找到描写阮恒献血时的动作、神态的句子,如果我能引导得再好一些,条理再清楚一些,就能节约好几分时间,那么下面的教学也能更坦然。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4
《她是我的朋友》是一篇特别感人的文章,但背景离孩子的生活比较远,学生理解起来困难些,讲课时我做了如下处理:1、精心设计,阅读指导具有层次性。先设计问题“朋友有困难时你会怎么做?”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畅所欲言,再让学生初读整体感知理解课文,细读体验课文,达到对课文的深入体会和理解。整堂课的知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平淡到感人,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也完成了由“感知”到“理解”直至“深入理解”的过程。2、抓住重点语句,读悟结合进行情感体验利用课件优势,抓住重点句段指导学生读中悟情,体会阮恒献血时心理的变化。通过解读重点词“啜泣、呜咽、哭泣”以及哭时的动作“全身颤抖、捂着脸、双眼紧闭、竭力制止抽泣”在读、悟与说融合中体会阮恒恐惧心情的不断加剧,直至阮恒以为是在牺牲自己来换他的朋友,让学生体会到他的害怕与恐惧已达到了极点。这时我巧妙的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他还坚持献血?”学生在读议之后,交流自己的想法,此时学生充分表达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共同探究阮恒的内心世界,体会阮恒虽然说以为献了血自己就会死去,但为了朋友能活下去,仍然坚持献血的可贵品质。引领学生体会友情的可贵和友爱的力量,从而让学生了解到阮恒是一个舍己救人、无私奉献的人。3、应用拓展,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语文教学要“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我让学生说出想对阮恒说什么及学习本课的收获,这一设计着眼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利于学生学习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发挥。“你会回答吗?”“给朋友写赠言”这些情境的设计让学生表达出来,感觉是水到渠成,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认识了像阮恒这样的朋友,感受到了朋友之间友情的伟大力量,也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5
朴拙、真实是本节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我的课堂教学摒弃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教虫小技”,自然纯朴,无刻意雕饰之痕。
1、文道统一,教学目标多维化。
2、读悟结合,学习方法探究化。让学生读中悟情,把尽量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多读多想。“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从不同方式的朗读中感悟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这样也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多读描写献血过程这一部分,勾画出描写阮恒动作、神情的语句,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学生评议,激励读,创设情境读,让学生明白阮恒献血时内心很复杂。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6
在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时代,人们要处理大量信息,应对迅速变化的环境,仅仅靠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已不能受用终生。要适应未来的社会,人们必须终身学习、不断自我发展与提高,而终身教育又要求人们能够培养可以独立于教师和课堂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现代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终极目标,即以培养学生自求自得、独立思考、自我管理的能力为目标。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自主学习的技能呢?下面结合案例谈两点:
首先,知疑善问。自主学习要求学生知疑善问。知疑善问可以避免学习误入歧途,并获得新的理解。知疑是提问的前提。提问有自问和问他人之分,自问就是自己善于提出问题,然后自我解决问题;问他人就是有问题求教于他人,请别人解惑。相比之下,自问更为重要。知疑善问是我国传统学习观的精华,充分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辨证观。朱熹主张:“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也就是说,学习没有疑问的,要鼓励他提出疑问,提出疑问得到解答,学习就取得了进步。在他看来,质疑要经过两个阶段:由不疑到疑的阶段和由疑到不疑的阶段。正是这种由肯定到否定,再由否定到肯定的过程中,学习不断取得进步。在这个案例中,贯穿着学生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问既是目标也是手段,学生在提出问题,寻求答案品味词语,理解句子,与文本、作者深入对话,同时掌握抓住关键词提问,联系上下文解答的学习方法结构。
第二,教用结构工具。要让学生确实能做到主动、独立地学习,十分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工具”。叶澜教授指出,“工具”不是指学具,而是教学内容的结构和学习方法的结构,教会学生学习结构及掌握、应用结构主动、独立学习。上课时,老师按结构过程一步一步教学,给学生一个按合理的结构过程学习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学生熟悉这一过程后,老师不再板书,而是学完一个过程后,有意提问学生:“下一步该做什么?”帮助学生把结构过程有意识地记在心中,并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如案例中品味句子的方法结构,自学卡的设计,不但使学生熟练掌握了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而且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已能独立学会某种知识的自豪感,学到的学习方法还常常在课外学习中应用。久而久之,对结构的感知、发现和用结构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得到了根本的培养。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7
《她是我的朋友》一文写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课文先写一名小姑娘在炮弹爆炸中受了伤,急需输血;接着具体写了阮恒献血的过程,生动地描写了阮恒献血时的神情、动作,真切地反应了这个小男孩献血时的复杂心情,同时设下了悬念;最后点明阮恒内心矛盾痛苦的缘由和坚持献血的原因。因此,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理解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我上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是教学生字新词,感受战争所带来的危难,给小姑娘输血迫在眉睫。
我在学生理解全文后,用满含激情的语言进行熏陶感染。如我在指导教学第3—4自然段时,重点指导了“输血迫在眉睫”这句话。用导语创设情境,课件作辅助,学生朗读的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很好的体会到小姑娘输血真的很紧迫,情况很危急。
这堂课也有好多遗憾。如上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哦。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抓住阮恒小手的动作:举起——放下——举起,从这一系列动作中,引导学生体会他的思想斗争非常激烈。我没有真正的挖掘好,上好课只觉得自己上得不对劲,没有处理好,但究竟哪里不对我不清楚。后来师傅为我点出没有抓好“沉默”这个词,我才恍然大悟。想要阮衡的形象跃然纸上,不光指导好朗读,还应让学生从人物出发,准确地把握好。很可惜,这一环节亮点与现实教学擦肩而过,精彩失约了。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8
这学期开学学校就提倡各位老师要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提倡先学后教,预习先导,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课堂不可占用过多的学生时间。如何落实这一要求呢,我也琢磨了好久,无论备课还是上课,如何向自己的课堂要效率,如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真的困扰了我好久。经过一个月的上课摸索,经过多次的观摩同行的课堂教学,通过学校组织的同课异构研讨,我终于有种如梦方醒的感觉,这中感觉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之后更为明显。
一、精心设计课前预习。
《她是我的朋友》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孤儿阮恒,为了救护受伤的同伴,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挽救了同伴的生命,当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课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人物深刻的内心世界。通过对阮恒献血神情、动作的真实描述,生动地再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如何让学生轻松学习这篇课文呢。我在设计预习上下了一番功夫。我深入地分析了教材,把重难点定位在通过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
我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熟读课文,能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把握文章,而且让学生根据文章的重点句子发散思维。这个表格看似简单但是包涵了课文的重点,通过心理活动的揣摩,让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
二、课堂凸显以学生为主体。
这篇课文的讲解我一改以往的教学模式,采取学生汇报的形式。让学生找出在献血前描写阮恒的表现的句子,在这个环节我交给学生体会句子的方法是通过抓重点词语进行体会。学生能很准确的找出阮恒的表现的句子,学生从自己找到的语句中自己感悟阮恒这个人的品质,揣摩他内心可能会想些什么。找到重点句子都动情地读,认真地品,而且重点词语学生抓得都不错。学生的想像力也是很丰富的,学生能把自己想象成阮恒舍身处地想。但是为了朋友,如果我不给她输血她就会死,我一定要救她,为了朋友,我不能眼睁睁看着朋友死去。但是我好害怕啊……’”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而且课文的重点把握也非常的好。看着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互相交流,争论。我作为主辩方与孩子们展开了讨论。我故意说阮恒是胆小的孩子,不勇敢,我举出了课文中的句子,孩子们跟我争得面红耳赤,这正是我想要的效果。今天正是个有矛盾冲突的环节,因此我也因势利导地用上了辩论。真理往往是越辩越明,在我和孩子们的辩论中孩子们掌握了文章的重点,认识了阮恒这个勇敢的孩子。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展开想象。
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识字、写字、读书、作文,就是读读写写,写写读读。基于这一点我认为每一篇语文课文都有训练学生习作的素材,因此这篇课文的结尾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以阮恒的朋友的名义跟阮恒说几句话。题目就是:阮恒我想对你说……学生在争辩的情绪中自然有很多话想对阮恒说,因此他们此时都集中于对阮恒的说话的情境中。这一个环节看似不经意设计的,其实我是想了很久的,孩子们不是肤浅地对阮恒说几句话,在孩子们的话语中看出孩子对真善美的崇尚,对奉献的崇尚,对人物品格的再认识。如果我们的语文课都能够坚持对学生写话的训练那么我们的孩子的写作能力一定提高很快。
存在不足:这节课中也存在了一定的问题。由于辩论的时间有些长我为孩子们没有准备课外阅读,时间也不足了,以后课上的时间还得压缩,使课堂的节奏快些,孩子们得到多些。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9
教学设计:
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究竟是怎样的?
它到底应有哪些其本的特征?
它怎样体现时代的明显标记?
洋思经验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怎样有效地实施主体教育、创新教育?
这些都是我们所迫切探究的事。笔者在这方面也不断进行了苦苦探索。现通过一篇完整课时的教案设计和它的赋诸实施,来试图提出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遵循先学后教原则,给足学习时间,调动主体自主发展 学习课文前,重视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以如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最感人等探究、询问式的提问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坚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独立思考,给足思考的时间,绝不走过场,搭花架。充分鼓励学生该画的在书上画下来,该写的在纸上写下来,该说的自己要主动地说出来。
二、展现学习心理历程,追求自主发展,着眼学生终身学习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学习主体的自我感悟、选择、重建、组合、交融、评价、小结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学习者知识得到不断地积累,能力有了不断地增强,久而久之,才能够形成综合素质。教学过程中,我突出: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我个性特点的学习方式,如让学生使用自已喜欢的符号在书上作出标记,便体现了这一思想。通过集体的智慧,帮助小结、点出有关受益终身的学习方式。如在归纳主要内容时,相机点出运用了连段意的方法。让学生熟练使用好工具书,这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也是一项必备的基本功,在教学中抓住迫一字字义的理解,培养了学生选择字义的能力。
三、开展互助合作学习,激活参与热情,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课堂教学过程,是若干个充满生命和活力的个体共同协作、相互提升和影响的过程。充分发挥每一个体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一个体都主动参与,这是促使主体主动地最大可能地发展的有力保证,更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教学主要通过个人自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形式来展开,让每一个体广泛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大胆地交流不同观点和看法,允许有争论,允许有疑意。
四、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活跃表象储备,开发学生创造潜能教学中通过听录音、圈画写、动手查、看画面、感情读,相机说等多种有效途径,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完全解放了学生的眼、耳、手、脑,同时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表象源。还学生一个可以自由驰骋的天地,让学生的思想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这里得到了实现。灵感的再现,思维火花的频频燃起,体现了生命的延续和创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主要内容。
3、讲读课文第一部分。
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1、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课题中的她指的是谁?我又指的是谁?指点恒的读音。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2、通过预习课文我们还知道课题她就是我的朋友这句话就是阮恒要救小姑娘的原因。
3、示标。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出示预习要求:A、请一个同学来读读。B、从这篇课文的预习要求看,共讲了三方面。[介绍了事情发生的背景;概括了主要内容;提出了预习的要求。理解挽救、垂危。]
2、这篇课文非常的感人,下面首先请同学们听录音,想想看:A、播音员阿姨是怎样的读的?你能像她那样读吗?你能达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目的吗?B、想想阮恒献血的经过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画出描写他献血时的神情、动作的句子,用波浪线作标记。C、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最感人?用你喜欢的记号标出。
3、交流:A、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最感人?请读一读,再说说你觉得它为什么感人。B、课文中5--11自然段讲的是阮恒献血的经过。请你读出描写他献血时神态、动作的语句。C、分别指名读读1----4自然段、12----14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D、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休克 输血 迫在眉睫 阮恒 草垫 擦拭 抽泣 捂住 呜咽 竭力 E、分小组读课文。
4、这篇课文是写事的文章,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这篇课文分段。请在草稿纸上写出来。
5、请运用连接段意的方法归纳主要内容。
6、朗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思考:阮恒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输血的?请用三角标出关键的词语。并画出有关的重点句。
2、出示:A、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严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B、输血迫在眉睫。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C、一位女医生告诉这几个孤儿,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
3、交流:A、迫的部首是{ },再查{ }几画,用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 逼迫;b 急促;c 接近迫在眉睫中的迫的意思应为{ }。B、用如果.......就.........说话。C、小姑娘的急需输血的这种情况还可用哪些成语来形容呢?D、指导朗读。
4、小结:A、结标。B、提示下节课的内容。阮恒正是在这样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主动献血的。他是怎样献血的呢?阮恒具有怎样的品质?这正是我们下一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四、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讲读课文第二部分,抓住阮恒献血时的神态、动作的描写,来体会他当时的心情。
2、讲读课文第三部分,了解阮恒献血的原因,体会他的高尚的品质。
3、对照课文插图,想象说话。
4、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阅读了课文,能够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下面老师就来检查一下。A、出示生字词。B、昨天我们又学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这部分讲了什么?2、小姑娘生命危在旦夕,输血迫在眉捷,这时阮恒举起了颤抖的小手,阮恒是怎样献血的呢?他为什么要主动献血给那个小姑娘?这就是这一节课学习的重点。〔借机点出教学目标〕
二、讲读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思考:A、一阵沉默之后,阮恒是怎样举起小手的?请划出有关的动词。想想通过这些词说明了什么?B、课文从哪一小节开始真正写阮恒献血的?他开时表现怎样?划出有关的语句。C、献血时,阮恒为什么不停地哭?请找出这样的句子,用三角划出表示哭的意思的词。
2、以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
3、全班交流:A、出示: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B、出示: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C、出示: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抓住情感的变化来体会人物紧张、痛苦的复杂内心。〕
4、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出层次。
5、对照插图,复述内容。
6、小结。这一段真切地写了阮恒输血时的动作、神情以及小作者的感情变化。
三、讲读课文第三部分:
1、阮恒为什么哭得很伤心?他为什么要献血给那个小姑娘?自由读课文第三部分。2、、交流。3、你从这里能看出阮恒是个怎样的孩子吗?注意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
四、结标、质疑:
五、对照插图,想象说话。要求:认真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画上各个人物的动作、神态以及他们的心情怎样。〔可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重点说。〕
六、作业: 1、摘抄表示哭的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试图{ } 竭力{ } 安慰{ } 持续不断{ } 3、填空。 他眼睛{ }着,用牙{ }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 }抽泣。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阮恒的心情[ ]。
教后记:
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我最深的感触有三点:一是,较好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自主发展的主体教育的思想,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培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成为学习的主人,寻思、讨论、争辩,圈画、说写、听读、查选,加上足够时间的保证,民主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自由、广阔的空间中得到充分的发展。二是,通过听课文录音,体现人物感情变化的有层次性的朗读,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假想,对照图画有针对性地选择人物想象说话等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情绪被调动,心灵受到触动,被人物美好品质深深感动。三是,学生灵感的被激发,创新欲望的被唤起,首先要依赖于占有大量的表象,这是创新的基础。其次要多给予鼓励,多提供机会,多诱导,多用童心看孩子。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10
尊敬的领导和老师们,大家上午好。下面我简谈我执教的三年级《她是我的朋友》这节课的一点体会和感受。
《她是我的朋友》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五组中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写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孤儿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但为了救受伤的伙伴,还是既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当医生问他为什么要鲜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课文通过阮恒鲜血时的神情、动作的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他为朋友而无私奉献,甚至是牺牲自己的生命的优良品质。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所以教给学生一些读书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按照三步走:读通、读懂、读情,这样一个步骤,带学生走进这个故事,走入这一文本。在课堂上,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体会阮恒鲜血前的复杂心情,我抓住重点句:“一阵沉默之后……”这个句,在读中学生找到描写阮恒小手的动作的词语有:颤抖、举起、放下、举起,从一系列动作变化的语句中,引导学生感悟他献与不献思想斗争激烈,但为了救小姑娘,下定决心举起来手来,以自己的死去换取她的生命。在感悟中进行指名读、比读、表演读、以加深体验。有了这些铺垫,请学生找找描写阮恒鲜血是的动作或神态的句子,再反复地读一读,从“啜泣、捂、呜咽、掩盖、哭泣、咬”这些词中去体会他是在以顽强的意志战胜害怕和恐惧,再大的痛苦也改变不了他救人的决心,他那不让别人看到自己为朋友牺牲时的痛苦的高尚灵魂也越来越鲜亮感人。最后我还安排了欣赏《友谊天长地久》在他们充满激情的演唱中再次感悟提升对‘朋友’这个字的`认识。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但是,我觉得在让学生自己动手体会和感受时,时间不够充分,如果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能够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就更好了。我还觉得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不够,就如学生思路大开后,要讲的很多,而我没有那种收获自如的机智。总之:“课堂是一种遗憾的艺术。”今天我又一次深刻领悟到自己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学习,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我愿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宝贵意见中,在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中,不断地向这门艺术攀登!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11
本篇课文写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但为了抢救受了重伤的同伴,还是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但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
【学习目标】
1、学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医院、医生、消息、确认、输血、血型、操典、酒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学习重点、难点】
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目标
1、学认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医院、医生、消息、确认、输血、血型、草垫、酒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学习重点、难点
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板书:朋友)
同学们,你有朋友吗?
你为你的朋友做过什么?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朋友的课文。
交流:互相帮助……
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 我读了这个故事后,心灵被深深触动了,你有什么感受吗?打开书,再来用心读读这个故事。 自由读课文。
感悟朗读 一、体会“迫在眉睫”
同学们,读完了课文,谁来说说,“她”是谁?
仅仅是一个受伤的小姑娘吗?再看看书,谁来补充?
(出示: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都来读读这句话,再请同学说。
你看,此时血就是小姑娘的──
不及时输血,小姑娘就会──
所以说她必须──
说的太好了,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来概括此时的情况?
是啊!输血迫在眉捷,而医生和护士又都不具有她的血型。体会着当时的情况,用心读读这段。
(出示: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输血迫在眉捷。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
二、体会输血前的矛盾心情
同学们,在这迫在眉捷的时刻,阮恒是怎么做的?自己读读后面的课文。
(出示: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然后又举起来。)都来读读这段话,看你有什么问题问问大家。
这是个问题,同学们,都来读一读这一段,试着填填线上的问题,你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出示:一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忽然又放下去,(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然后又举起来,(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
你看,用心体会,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就很容易读懂了课文。用心读读这一段。让大家感受到此刻阮恒内心思想斗争的激烈。
三、感受献血的过程
阮恒宁愿自己去死,也要救你们的好朋友,这是多么难得啊!让我们跟随阮恒一起去献血的现场去看一下吧!(范读8~10自然段)
用心读读这一部分,试着走进阮恒的心理,体会一下他此时内心深处的想法。
你走进阮恒的心理了吗?谁来交流一下?
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配合板书:
啜泣 唔咽 低声哭泣
捂住 掩盖 竭力制止
看看板书,再读读课文,看有没有更深的体会?
同学们,阮恒一次又一次的极力掩盖自己越来越深的痛苦,宁愿自己去死,也要救自己的──
这是多么的高尚啊!现在你能体会到“朋友”这个词究竟意味着什么了吗?
一个受伤的小姑娘。
受重伤的小姑娘,急需输血的小姑娘;输血迫在眉捷的小姑娘……
……
生命。
失去生命。
马上输血。
迫在眉捷。
自由练习读。
指名朗读,说一说他读的如何。
自由读,交流……
阮恒决定给小女孩献血了。为什么又把手放下去,后来又举起来了?
自由读课文,准备填空。
交流: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此时他可能在想:救朋友……)忽然又放下去,(此时他可能在想:会死……)然后又举起来。(此时他可能在想:死也要救朋友……)
自由练习,指名读。
看着老师听课文。
由朗读课文。
指名交流:
我从“……”体会出此时阮恒……
指名读。
“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害怕死去,紧张。
“啜泣”因为想到自己要死了所以有点难过。“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不想让人看出她的害怕,要救…
“唔咽”……“掩盖痛苦”……
“低声哭泣”……“咬 竭力制止”……
在整个献血的过程中,随着体内的血不断被抽出,阮恒越来越害怕,却没有停止献血,而是一次又一次的掩盖自己越来越痛苦的表情。宁愿自己死去,也要救自己的朋友。
朋友!
为了朋友,可以……
课堂小结 再读读阮恒献血的部分,用心来感受一下朋友的真正含义。 自由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小练笔。
〖学习目标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写出医生和阮恒的对话。
〖学习重点、难点
小练笔。
〖学习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感受了“朋友”这个词的真正意义。打开书,把你感受最省的部分再用心读一读。 自由朗读课文。
小练笔 同学们,随着血液不断被抽出,阮恒认为自己快死了,所以越来越痛苦。你觉得他会死吗?
你们看,这是老师的鲜血证。老师每年都会去献好几次血可是依然很健康。其实我们身体丢失一定量的血是不会有什么危险的。我们自身完全可以把它再补充上。自己读读课文的11~14自然段,想一想医生和阮恒之间都说了些什么? 不会……
自由读课文。
同为合作演一演。
写一写。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
课文生字词。
〖学习目标
学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医院、医生、消息、确认、输血、血型、操典、酒精”等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读写“医院、医生、消息、确认、输血、血型、操典、酒精”等词语。
〖学习准备
练习本。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观察,哪些字的笔画容易写错。
2、给大家提个醒。
⑴ “医”,注意笔顺,最后一笔“竖折”。
⑵ “眉”,注意字头中间的“竖”。
⑶ “垫”,右上角“丸子”的“丸”撇上加点。
⑷ “酒”,右边里面有一“横”。
⑸ “拳”,字头有两横。
⑹ “柔”上面“矛”第二笔是“点”。
3、描一遍写一遍。
4、准备听写。
〖板书设计
第18课 她是我的朋友
迫在眉睫
举──放──又举
(害怕紧张)啜泣 唔咽 低声哭泣
朋友
(竭力掩盖)捂住 掩盖 竭力制止
【课堂呈现】
师:你帮你的好朋友做过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这节课我们就学一篇和朋友有关的课文?齐读课题,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自由朗读课文。
她是谁?
生:一个受了重伤的小女孩
你从哪里知道?
生读有关句子。
师:仅仅是一个受了重伤的小女孩吗?(伤得多重呢?读读课文中的句子,能知道吗?问题尽量简练减少。)
生:失血过多即将死去,如果不理解输血。
师:血对小姑娘来说怎么样?
生:命根子。
师:输血必须──
生:迫在眉睫。
(板书)
(读出迫在眉睫的感受,可以先练习读,再合作读,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上的最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输血──迫在眉睫,再迫在眉睫一点,合作读。)
师:体会着当时情况读一读。
指名读:经过查看……
师:读得怎么样?
生:有点结巴。
再指读,读得怎么样?
生:评价并且朗读。
师:每个人理解不同,朗读也不同,你怎么理解就怎么读。
(但主题一样,都是说输血必须迅速进行。)
师:在这迫在眉睫的时刻,阮恒怎么做的?
生读有关句子,再练读。
师:有什么问题要问?
为什么举起来又放下再举起来?
为什么颤抖?(板书)
生:担心自己死去。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读后面的句子。做填线练习: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此时他可能在想:────)忽然又放下去(此时他可能在想)然后又举起手,(此时他可能在想──)
学生回答。(角色要转换,让学生自己当阮恒。让学生充满情感的来当阮恒,小阮恒,你为什么颤抖地举起手来?你在想什么?你为什么忽然又放下手去,你在想什么?你又一次举起手的时候在想什么?合作,补充朗读,真正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师:试着自己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带着你的理解,再来读读上面的课文。练读,指名读。
师:他哪儿读得好?
生:忽然。
生:一阵沉默。
师:如果是你怎么读?
(问题零碎,要凸现问题的整体性,尽量得少问。)
指读,齐读。
师:阮恒宁可自己去死,也要救自己的朋友。我们到现场看看,老师范读,出示插图。
(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8~10段,面对输血这件事,阮恒是什么样的心情?抓重点词语去读去悟)
师:自己读读老师读得段落,试着走进阮恒的内心世界。
(老师要先走进去呀,生命只有一次,要让学生感受到。为了朋友,放弃自己的生命,这是多么艰难的选择,所以他的痛苦越来越加深了,由“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到“啜泣颤抖捂住脸”再到“呜咽”“低声哭泣”“咬着拳头”表现出来!以读代讲,充分朗读,配上音乐。)
生读。
师:把你走进去体会到的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生:男孩在一再摇摇头,说明他忍住痛苦。
生:掩盖自己的痛苦。哪个词在掩盖自己的痛苦?板书:掩盖(问题不清楚)
生:抽泣说明他……
(这个环节没有指导方法,一问一答,让学生去谈。)
生:竭力掩盖。
生:制止。
师:再来读读刚才读得部分。还从那儿体会到阮恒的痛苦?
生:持续不断地低声哭泣。
生:过了一会儿,试图掩盖自己的痛苦……
都来读读这三句话,看他怎样竭力掩盖自己的痛苦的。
师:他为什么痛苦?书中找找答案。
(老师目标不明确,开始有些混乱。板书不能简洁明快的为理解语言文字服务。)
带着你的感动再来读读这段课文。
学到这儿,朋友这个词里包含了什么?
生:互相帮助。
生:宁愿献出自己的生命。
再来读读这段文字。
自由朗读11~14段,思考:医生会怎样安慰他?补充朗读。
原来一直让阮恒这么痛苦的原因,是──?
宁死也要输血给小女孩,只是因为“她是我的朋友”。引导学生从不同的神态不同的动作方面去体会小阮恒是怎样说这句话的?
小阮恒(坚定、低声、骄傲、自然、轻松)地回答说──她是我的朋友。
【简评】
教师用教材教的过程,首先是教师与教材进行对话的过程,教师是否体会到人物的内心了?是否被一个孩子为了挽救朋友的生命而必须献出自己生命所震撼?是否感受到男孩对生命那深深的留恋和对朋友那伟大的爱?这就要求老师要先读进去,才能引导孩子也读进文本,让学生也与文本进行对话。比如,这篇课文多处写到了阮恒的表情和动作,要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的表情动作体会他的内心世界。这时候,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一根针扎进了阮恒的血管,小阮恒,此时你为什么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呀?”“你为什么突然啜泣?”“你为什么呜咽?”“你为什么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让学生依据输血的知识如情入境地进行回答。老师还要动情,老师的语调太平淡,很难已达到调动学生情感的效果。
赵校长根据研究计划对语文教师提出研究要求:(见前面开始部分)
【课后反思】
1、导入:
设计:由“朋友”入手,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帮朋友做过些什么事,初步探索朋友的意义,渗透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这里是一节课的开始,应该让他们有一个好的开始,激发活跃的思维,一节课才有可能成功。但学生思路好像并没有打开,所说的事情寥寥无几,课堂一开始就没有陷入沉闷之中。
其实我应该好好感谢那几位回答问题的同学,很给我面子的。课下想想,其实朋友之间能帮助的无非就是借东西、讲题、安慰之类的,还能有什么呢?换个问题试试也许会好一些:你觉得怎样做才算是朋友?孩子也许就知道怎么说了。
(阮恒怎样对待小女孩这个朋友的呢?)
2、体会小女孩所面临的处境:
设计:
从课题《她是我的朋友》的“她”入手,她是一个小女孩──她是一个受伤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受重伤的小女孩──她是一个急需输血的小女孩。引导学生通过读文章一步一步体会出小女孩的处境的危险。这个地方孩子说出“危急”来了,说出“迫在眉睫”来了,但真正从心理体会到了吗?好像没有,从他们的反应,他们朗读的情况看,孩子没有将这种“紧迫”这种“迫在眉睫”放进心里去。
(可以通过朗读读出对“迫在眉睫”的理解来。)
其实当时的“紧迫”与“迫在眉睫”不单单是小姑娘这一方面:小姑娘急需输血很“紧迫”,但更“紧迫”的是“医生和护士都没有她的血型”,急需又没有,这才构成了“迫在眉睫”。
3、体会阮恒献血前矛盾的心理:
设计:
抓住“颤抖”“举──放──举”这几个动作,运用题问题──填想法的方法,结合后面的课文,体会学生内心的想法。
(设计抓点但不到位,要深入进去。)
学生提出的几个问题很好,正好扣住了这一句话的重点:“为什么‘颤抖’地举起手;”“举起来了为什么又放下了,然后又举起来了。”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学生比较沉闷,后来有几个同学回答了,有一个同学联系了后文,虽然表扬了,但没有砸死,所以多数同学还没有联系后面的文章。这里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学生来不及思考,干脆就不去思考了。
(问题有些琐碎)
4、感受献血的过程:
设计:
通过描写阮恒动作、神态的句子,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体会献血时越来越深的恐惧,以及越来越极力的掩饰。
(目标定得好,要有方法达成目标。)
由于只给了孩子段落,没有落实那些动作、神态的句子究竟是哪些,所以孩子抓重点词语时非常茫然,能体会出“恐惧”与“掩饰”的词语绞在了一起,绕不出来了,最后板书也不完整,很混乱,孩子还是很茫然。他们虽然说出了这两层意思,但没有体会出“越来越”这层意思,也没有很清楚的联系到具体的语言文字。
5、领会“朋友”的真谛:当朋友遇到危险时,要不顾一切地克服一切困难去帮助他。
(前面没有入情,后面牵强拉出,只是有环节,没有情感投入。)
学生对献血过程中的“恐惧”与“极力掩饰”体会不深,很自然就体会不到“朋友”的真谛了。所以还停留在导入交流时那浅层次的“互相帮助”。
透过学生的表现,老师要学会反思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在于老师目标不明确,或者缺乏方法指导。
【老师们听课后的建议和意见】
久老师:导入的问题,“朋友”想到什么?可以放在开头,想怎么读课题,读出自己的感受。最后再读“他是我的朋友”,体会出阮恒的感情。
一阵沉默之后……小手举起放下,设计巧妙。
闫老师:听课人更清醒。备课时候要想第一课时到底做什么,如果不能保持故事完整性,领会就牵强。这节重点品析,重点部分要让学生感受透彻。导入设计要有首尾呼应的层次性,我们感知和学生感知可能有不同,我们的感知到的应该想办法让学生也感受到。学生对朋友的理解就很好了,很真实,在生活中感知,然后补充完整题目。认知两个人物,她?我?重点品读的时候,要读进去。泡泡语,课后题目,要抓住。“迫在眉睫”学生感知好,读完说,说完读,没有思绪断层。说,是个体的说,推动群体的感悟,深化要通过读悟出来。读要有发展,但不到位。比如某些孩子出现问题,读错字音,课前预习要到位,读得不到位的地方,老师要放下教案,给学生范读,加强语感培养。第五自然段阮恒的犹豫、矛盾,要体会到,朗读出来。阮恒后来的表现层层递进,变化读出来,采取多种方式,自由读──注重阮恒的表现,再读──看看图,关注图上内容,再读,形象化地读──配合着读。结尾体现个性化朗读。可以配乐,音乐、美术、语文融合。
孙恩:学生讲到三个动作,已经抓住主题了,体会怎样深入升华?题目贯穿全文,整体感知基础上,重点要目标明确,体会心情的变化。“朋友”从生活中来,与生活接轨,真实的了解朋友。这个概念是多姿多彩的,为朋友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献出生命的友谊比较罕见,要来源真实的生活。
闫文夏:引导孩子用心去感受。
文章整体性强。不要肢解课文。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12
课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人物深刻的内心世界,是学生学习的范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孤儿阮恒,为了救护受伤的同伴,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挽救了同伴的生命,当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课文通过对阮恒献血神情、动作的真实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
1、情境的创设
在一开课,通过配乐描述回顾课文,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更好投入到课堂,更快进入文本,本课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教材,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2、从读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本课着力于结合具体词句体会阮恒献血时的感情变化,但是并不是把这些重点词句都拿出来给学生分析,而是让学生在积极主动读句子,画词语,从个性化的读中感悟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我抓住一个例句,让学生默读,自主感悟句子,接下来通过朗读把个人的体会读出来,通过引导他:“为什么这样读?让学生理清自己的从哪里感受到的,从而归结出,刚才是从读当中重读了某些词语,就是抓住了重点词句体会人物,这个学习方法是在学生的学中总结的,从引导当中水到渠成的,并适时评价“你已经学会了这种方法。”让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
3、学生在每个句子中不断运用这种方法体会人物的心理
当教师创设好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规定的情境,入境而入情,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与作者同喜同悲,同爱同憎,甚至能收到震撼心灵、影响一生的教育效果。通过加强默读、自读自悟和加强朗读,培养语感,把理解语言和体会思想感情结合起来,使学生凭借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体会到丰富的思想感情,并在感悟语言的基础上,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从整体上提高语文素养。文章读通了读透了,这时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也会水到渠成。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13
《她是我的朋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8课,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孤儿阮恒为了救自己的朋友,以为自己要死了还坚持献血的事情。课文通过对阮恒神情、动作的细致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
我认为自己在备课、授课的过程中做到了以下几点,基本达到了我的预期目标。
一、重视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新课程标准非常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由表及里地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并引导学生用完整的恰当的句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极其注重语文学习的人文性,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体会阮恒献血前的矛盾和献血时的坚强,感受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二、在学习阮恒献血时的表现时,是本课的重难点所在,我放手让学生依照刚才的讨论法进行自学,勾画出描写阮恒动作、神情的语句,通过“画——想——读”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讨从关键语句中读懂了什么。并且教师适时质疑,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充分理解阮恒献血时内心很复杂。
三、重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促进学生情感体验升华。语文教学要“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在本节课中,我采用多种方式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为到达情感体验做好铺垫。比如:
1、在阮恒献血前的表现中,我让学生深入阮恒心里,猜想他的内心活动。
2、在医生安慰阮恒时,我让学生大胆假设、角色换位,说说医生会怎样安慰阮恒。
3、在作业的布置上,我让学生写一写医生、孤儿或康复后的小姑娘会对阮恒说什么。
这些设计着眼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也顺利地升华了学生对朋友和友谊的理解,达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虽然经过了精心的备课,但是各种原因,备课及授课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一、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不够。语文是一门充满知识和情智的课堂,师生置身于其中,应该忘却时空的束缚,获得是美的熏陶和身心的愉悦。但是在本节课中,我感到学生有些拘谨与压抑,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我的教学设计和教态没有能够是学生产生发挥主体性的机会和情境。
二、教学用语还不够规范,教学语言还不够具有吸引力、感染力不够,因为担心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导致学生朗读不够充分,朗读新式单一、板书时把箭头画反了等。
我想,语文教学应该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要达到有效、和谐的课堂,我还要在各个方面付出更多的细心和汗水。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14
《她是我的朋友》是一篇感情真挚的文章,在这里战争的残酷被朋友间的友谊所替代,课文十分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小男孩献血过程中的动作神态表情,通过这些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挣扎,学生可能也能够感受到,但是他们无法系统地进行了解,因此需要老师进行指导,把他们所知道的进行点拨。
在学生的心里朋友之间可能只是帮忙借橡皮本子,或者是一起玩,一起做游戏,但是课文中朋友的含义却要深重的多,在平时可能只是互相的帮助,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忙,但是到了朋友危难的时候,那时是最能够考验朋友的时机,你是否为朋友涉险,是否肯为朋友牺牲。也可以给学生讲述两个朋友在山林里遇见熊的故事,这同样也是一个朋友之间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友谊不仅仅只是分享好吃的好玩的,他要比他们想像的沉重的多。她是我的朋友这篇课文的学习主要是抓住阮恒这个小男孩的表情动作来展开的,从他的动作表情去推断他的心理活动,去分析他的思想。
1、理解迫在眉睫,理解小姑娘当时情况的危急。先让学生学习3、4段,通过朗读这两个段落,来理解小姑娘当时情况的危急,了解到事情已经是迫在眉睫了,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了。通过对这个小姑娘情况的了解,我们才能够体会到阮恒当时做的决定的重要性,他是在救一个人的命,他不是简单的举手,他的举手决定了他要救朋友的命,这是很可贵的品质。一个那么幼小的孩子,他根本还不知道输血是怎样的一个概念,也不知道输血的结果是怎样的,但是他知道他输血就可以救这个朋友,他举手了,虽然犹豫过,害怕过,但他绝不退缩。
2、抓住阮恒表情动作的重点句子,分析人物性格心理。让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阮恒的表情动作的相关句子,划出来,然后进行分析。读一读这些句子,想想从这些句子中间你能够看出什么?读读第一句他为什么要颤抖着举手,显示出了他什么样的内心?举了手又放下,放下又举起来,这说明了什么?当时他的心里都在思考些什么问题呢?最终他选择了什么?你觉得他只是单纯的举手吗,他这次举手是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找找哭的词语,啜泣,呜咽,哭泣,你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了什么?阮恒既然这样的害怕,为什么他要去救这个女孩子呢?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举动呢?
3、关注阮恒的哭泣,进行辩论,他到底勇敢吗?阮恒为什么这样喜欢哭呢?他这样哭算不算是个勇敢的人呢?你觉得他勇敢在哪里,又不勇敢在哪里?学生肯定会有这样的矛盾心理,他明明那么爱哭,哭了那么多次,为什么我们要说他是勇敢的呢?在他们的心理勇敢就是不怕疼,不怕苦,男子汉是不会哭的。所以这里进行辩论这个环节,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这个问题然后阐述自己的理由,对课文人物的理解是起到很大的作用的。然后教师在进行引导,进行一定的情境演示:当你认为献了血自己就会死,你还是举起手时。因为你想到了……当你强忍着哭,终究还是忍不住哭出了声时,你还是咬着小拳头想竭力制止,坚持献血。因为你想到……所以我们说阮恒是勇敢的。最后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说说你和你的朋友之间是如何相处的,为什么你和她能够成为好朋友,你觉得你的朋友有哪些优点是你喜欢的,说说平时你都为你的朋友做过些什么,你的朋友做过哪些事情最让你觉得感动了?当和朋友之间闹矛盾了,你们是如何解决的呢?通过与自己生活的联系来进一步理解朋友之间的友谊情感。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15
陈素花老师执教的校际公开课《她是我的朋友》一课以其朴拙的常态教学风貌,引发听课者深刻的思考,为提升校际教研内涵提供了鲜活的范例。现综合执教老师对《她是我的朋友》的教学反思以及听课者的观点,阐述如下:
一、常态教学令人欣喜
与会者一致认为,陈老师的课堂教学摒弃以往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教虫小技”,自然纯朴,无刻意雕饰之痕,其浑然天成的教学方式于我们的日常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
1、文道统一,教学目标多维化:
《她是我的朋友》的教学目标“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引导学生学会从内容入手体会思想,懂得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由表及里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同时,极其注重语文学习的人文性,让学生体会阮恒待人真诚、无私助人的品格,感受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2、读悟结合,学习方法探究化:
让学生读中悟情,把尽量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多读多想。“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从不同方式的朗读中感悟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这样也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多读描写献血过程这一部分,勾画出描写阮恒动作、神情的语句,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学生评议,激励读,创设情境读,让学生明白阮恒献血时内心很复杂。其二,发挥想象,合作释疑。教学时发动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当学生找出阮恒神情动作句子后,引导学生抓住阮恒的异常表现及其矛盾之处提问,以小组的形式讨论,想象阮恒当时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在学生读议之后,各小组汇报本小组的想法,充分展现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学生在此时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全班互助互学,共同探究阮恒的内心世界,体会阮恒虽然说以为献了血自己就会死去,但为了朋友能活下去,仍然坚持献血的可贵品质。
3、读说互促,情感体验生命化:
语文教学要“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陈老师在学生理解《她是我的朋友》全文后,用满含激情的语言进行熏陶感染:“小阮恒的鲜血流入了小女孩的身体内,她慢慢地睁开了眼睛,她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她的朋友。是朋友将她幼小的生命挽回,是朋友让她感到了这世界的温暖,是朋友使阮恒勇敢地举起了手,是朋友使他有了战胜面临死亡的勇气。他们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然后发问:“同学们,你们现在的心里有着怎样的想法?最想说些什么?”于是学生有的谈自己读了这个故事以后的感受,有的对阮恒说些什么,也有的对小女孩说些什么。这一设计着眼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利于学生学习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发挥。充分体现了“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理念,从而实现“培养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一目标。
二、精彩失约引人深思
陈老师在《她是我的朋友》的教学反思中提出,她在“假如你是阮恒,你会怎么做”这一教学环节中,预设了两种教学方案,即学生“愿意献血”和“不愿献血”两种可能性下的教学思路。结果,课堂上只出现“愿意献血”一种声音,教学流程偏离了教者的“埋伏线”,教者只好将另一方案黯然搁下。对此,刘金山老师不无遗憾地说:“此时的课堂,如果有部分学生提出异议,发出‘另类声音’,教者再顺而导之,便是本堂课的一大亮点。”可惜,亮点与现实教学擦肩而过,精彩失约了。针对这一困惑,我们进一步深入分析课堂教学,认为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真正做到“让预设和生成激情共舞”(周一贯语)。
1、摒除传统教材观:
在传统观念中,教材是神圣的,其育人目标是无可置疑的。教者在教学中往往就教参教教材,抱着教参的“最高指示”不敢越雷池一步,本是绚丽多姿的语文课堂成了一言堂。学生的读悟被无形的镣铐锁定,自然就听不到“异音”。《她是我的朋友》一文中,作者抱紧“生命诚可贵,友情价更高”这一主旨,对阮恒的“伟大的抉择”津津乐道。我们如果借此教育学生体会友情、学会奉献当然无可厚非。但如果从“珍爱生命”、“合法献血”(阮恒不满18周岁)的角度来看问题,学生则有一百个理由说“我不献血”。因为,“拥有生命,才有奉献”。我们备课时,要尽量多维度审视教材。教师个性化解读教材,是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前提。教者对教材的理解如果是单层面的,在设计教学时,个性化导读就会被忽略。
2、、优化课堂民主性:
只有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动态资源才有生成的空间。在陈老师的课堂上,“告诉我”、“跟我说”这一口头禅不绝于耳。试想,面对六十几名学生,教师与学生交流时,要学生“告诉我”、“跟我说”,学生会做何感想?这种“单线性”、“单向性”交流是极不利建立民主课堂氛围的。尽管教师时常很有礼貌地说个“请”字,但在这彬彬有礼的话语背后,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仍然“阳魂不散”。在教学中,“蹲下来”与学生说话,“迎上去”听学生说话,是融洽师生关的技巧,也是不可忽视的小细节。此其一。
其二,在师生、生生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放得开”。本堂课在导入课题时,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朋友观的环节,这本身是极为自由宽松的生成性教学环节。教学时,谈话环节浅偿辄止,一两名学生发言就匆匆“收摊”,一张民主气氛的网刚刚撒开就打住。课堂伊始,自由表达的氛围便“胎死腹中”了。
3、找准生成切入点:
精彩是可以预约的。找准生成点,顺学而导,教学亮点将在课堂中时时闪烁。
我们认为,在《她是我的朋友》一课中,可引发生成的有:
⑴课堂伊始,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朋友观,师相机导之。(陈玉梅建议)
⑵理解、对比“啜泣”、“呜咽”、“哭泣”三个词时,让学生设身处地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说心里的想法,如“我要死了,我好怕”等(林文锋建议)。
⑶课堂临近结束时,启发学生说说“假如不是朋友”该怎样对待这样的事(陈志强建议)。这样,摆脱文本的拘绊,引导学生立足文本的同时,跳出文本,超越文本,焕发个性,在真正的意义上实施生命化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