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西部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处理
本节课是一个区域地理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突出区域的特色、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本小节教材包括三部分内容“工业密集、发达国家集中”“现代化的畜牧业”“繁荣的旅游业”,共二课时,而本节课选择了“工业密集、发达国家集中” “繁荣的旅游业”作为第一课时,以旅游为主线,认识欧洲西部的位置、国家,感受地理与生活的联系,同时让学生认识该区域在经济、工业、旅游业方面的突出特色。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欧洲西部的位置、主要国家与城市。
(2)、了解欧盟及欧洲西部的经济。
(3)、了解欧洲西部繁荣的旅游业。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构建区域空间概念的地理学习方法、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地理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
1、欧洲西部的位置、主要国家
2、欧洲西部的经济、繁荣的旅游业
四、教学难点:
欧洲西部的位置、主要国家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思路设计:
本节课以旅游为主线,通过旅游前提出的思考,学生对其探究(共5个问题),让学生感受地理与生活的联系,了解到欧洲西部在经济、旅游业方面的突出特色。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学生欣赏《欧洲西部景点》、阅读《小王旅游前思考》
欧洲西部人均收入高、旅游圣地多,是热爱旅游的小王非常想去的地方。去年署假,小王终于如愿以偿。下面的一些问题是小王在出行前的部份思考。阅读课本,看看你知多少?
1、欧洲西部在哪?
2、欧洲西部在有哪些主要国家?
3、欧洲西部人均收入高的原因?
4、出行前,把人民币换成什么货币购物最方便?
5、欧洲西部有哪些举世闻名的景点?
情境导入意图:通过生活事例的探究让学生步入地理课堂,感受地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新知探究
学生活动1:让学生带着生活中的问题,阅读课本52、53、58、59页。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活动2:探究问题1:欧洲西部在哪?
活动通过学生课堂内交流,发言,识图三部份完成
设计意图:认识欧洲西部的位置,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学生活动3:探究问题2:欧洲西部在有哪些主要国家?
活动通过学生完成课本53页活动题、识图二部份完成设计意图:该活动二部份的目的在于从不同角度加强学生对欧洲西部的主要国家与城市认识
学生活动4:探究问题3:欧洲西部人均收入高的原因?
活动通过学生交流、小结、发言的方式完成设计意图:该活动以欧洲西部人均收入高为话题,引导学生了解欧洲西部发达的工业与经济
学生活动5:探究问题4:出行前,把人民币换成什么货币购物最方便?
活动通过学生回答、教师介绍欧元、欧盟完成
设计意图:该活动以换欧元的原因激趣,引导学生了解欧盟这个国际组织
学生活动6:探究问题5:欧洲西部有哪些举世闻名的景点?
活动通过学生发言、教师展示图片同时学生抢答方式完成设计意图:感受欧洲西部繁荣的旅游业
学生活动7:小结本节课内容
活动通过完成填图、练习的方式完成
设计意图:由于地理学科与图密切相关的特点,用填图、练习的方法小结本节课内容,即兼顾构建区域空间概念、又突出区域的地理特色,更通完整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欧洲西部教学设计2
一、教学内容
欧洲西部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国家的集中地,其联合组织“欧盟”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里的工业以制造业为主,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发展畜牧业有优越的位置、地形、气候条件。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繁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欧洲西部地区的位置、范围;能在地图上找到主要的国家及首都,说明本区重要的地理环境特征,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学会运用地图、统计图及相关资料分析欧洲西部的地形、气候特征,理解欧洲农业以传统的畜牧业为主的原因。
3、分析说出欧洲西部工业区的分布特点。
4、记住欧洲西部地区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图、统计图表分析说明欧盟在本区内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通过图表和相关资料,讨论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上的差异,通过收集、调查有关资料说明制造业在本区工业中的主导地位。
3.通过读图分析本区的位置、地形和气候,归纳总结出欧洲西部发展传统畜牧业的优越条件,明确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地区农牧业有重要影响的规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以上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提取、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并使学生从欧洲西部区域经济联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中获得启示,得以借鉴。
三、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一)重点
1、欧洲西部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特点及原因。
2、欧盟在本区的地位和作用,欧洲西部的位置、地形、气候特点与发展传统畜牧业的关系。3、旅游资源的分布。
(二)难点
1、理解欧盟在本区内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读图分析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3、通过分析欧洲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条件,明确本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地区农牧业的重要影响。
(三)教学突破
1、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是欧洲西部的突出特征,也是教材的一个重点,教材由此作为切入点开始学习。这部分可以联系学生前面已有的知识,通过提问、学生回顾、动手计算、读图查找等学习方式,进一步突出欧洲西部的经济特征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2、欧盟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欧盟成员国密切联系示意图和欧盟进出口商品占世界百分比及有关资料,联系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欧盟在本区内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让学生通过观察图表,亲身调查本地来自欧洲西部的产品来分析制造业在本区的主导地位。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进行调查,写一篇关于发达国家工业发展的500字左右的启示,体会欧洲西部工业发达的特点及成因,我们应该借鉴点什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从生活入手提问:常见欧洲人爱吃的食物——乳产品和牛羊肉,引出发达的畜牧业。教师引导着分组读图,讨论分析欧洲西部的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为发展畜牧业创造的有利条件。因而明确本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地区农牧业的重要影响,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读图分析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4、通过分小组查找资料,合作探究、交流,教师播放录像或VCD盘和出示相关材料,了解欧洲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繁荣的旅游业,再运用连线的方式加以巩固。
四、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第一课时,准备制作的本节课件;关于欧盟、欧元的材料介绍;欧洲西部的国家分布图;收集有关欧洲西部出口产品的图片(汽车、飞机、手表、手机等);划分学习小组。
第二课时,欧洲西部牧场景观图;欧洲西部的地形图;欧洲西部的气候图;欧洲的旅游胜地图片和有关录像带。
(二)学生准备
第一课时,有关欧盟、欧元的图片、文字或实物资料;世界人口分布图;世界的政治地图;收集有关欧洲出口的产品。
第二课时,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图;收集欧洲西部牧场景观图片;收集有关欧洲西部旅游名胜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等。
五、教学步骤
(一)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一、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1、导人新课,展示课件。
上一学期我们学习了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你们知道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主要有哪些?它们主要分布在哪些大洲? 小结板书:
一、欧洲西部是发达国家的集中地。 2、计算。
人口数(人)5亿多总面积(千米2)500万人口密度=? 3、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发达国家集中。同学们可以谈一谈,你对欧洲西部了解些什么? 4、总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对外敞开了国门,在欧洲西部的各国之间,贸易往来和人员流动十分频繁。为了进一步加强联系,他们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欧盟。根据老师布置查找欧盟的资料同学之间交流。5、学生回答说明了什么问题?有没有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展示课件:学生小组讨论分析58页欧盟国家密切联系示意图和59页活动2的有关数据。进一步体会理
解欧盟的重要地位。
总结:欧盟(EU)是欧洲联盟的简称,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组织,其前身是欧洲共同体。1993年11月,《欧洲联盟条约》生效,欧共体演化为欧洲联盟,现在有15个成员国组成。同学们说的对,我们要借鉴他们的经验,搞好对外开放。我们虽然在世界贸易中的发展速度比较快,但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应该怎么办?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6、展示欧洲西部的国家图:让学生找出欧盟15个成员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爱尔兰、英国、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瑞典,看这些国家的领土面积有什么特点?与其经济联盟有什么关系?找出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等国的首都。上述这些国家工业的特点是怎样的?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
二、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
1、课前已布置同学们回去收集当地来自欧洲的工业产品(实物或照片),老师也收集了一些,下面来交流一下,开阔一下同学们的视野。
2、总结引入:欧洲西部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也是世界工业发达的地区之—,这里生产的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刚才我们收集的不少,下面我们看一段录像,来详细了解一下欧洲西部的一些工业设施和更多的著名产品。师生共同得出结论: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点题板书)3、展示课件:课本60页图不同国家GDP与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数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同。
总结:欧洲西部的国家选取了三个经济势力最强的国家,人均收入高,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比重大。而这三个发展中国家,则是资源贫乏、人口众多、经济单一的农、矿业国,出口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为主,其产业结构不合理,制造业水平低,经济落后。同学们应明确这些原因。欧洲西部的工业是怎样分布的呢? 4、课件展示欧洲西部工业区分布图(图中注明了本区的德国的鲁尔区、法国的巴黎盆地、英国的伦敦等著名的工业区):让学生参考课本59页西欧国家图、自己准备的世界的政治地图和61页欧洲西部工业区示意分析,说出本区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那些国家的哪个方位?呈现什么形状?教师引导,可在课件中使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位于十字型的工业区,给学生提示。5、说重要国家的位置,为下一节作好铺垫。6、总结:本区的工业多而稠密,呈十字型分布,与本区丰富的资源和电力、便利的交通、雄厚的科技力量分不开的。同学们回去查找资料,写—篇文章,关于欧洲西部发达的工业,要求有自己的独到见解,题目可自拟。
(二)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三、传统的畜牧业
1、设问引入:你印象中欧洲人喜欢吃的食物有哪些?请你数一数。(及时表扬)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紧接着问:为什么
小结:欧洲人这种传统的饮食结构与这里发达的畜牧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彻底地探讨一下这个原因。板书:
一、传统的畜牧业
2、课件展示欧洲的地形图或让学生参考课本64页,提出问题,学生小组学习、讨论。(1)分析欧洲西部地区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特点。
(2)找出本区主要的地形区:西欧平原、波德平原、阿尔卑斯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分析各地形区的大约海拔高度。
(3)分析上述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有什么特点?找出本区主要的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和大不列颠岛。大陆轮廓有什么特征? 3、展示课件中欧洲西部的气候图,找出欧洲西部主要的气候类型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参照课本图6、9和6、10,比较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差异。教师提示从离海的远近、降水的季节和气温的年较差上比较。
4、总结:欧洲西部地处中纬度大陆的西岸,以平原为主的地形和阿尔卑斯山脉的走向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全年温和湿润的气候,适宜多汁的牧草生长,因而畜牧业发达,也适合水果、花卉的种植。但由于阴雨较多,部分农作物的生长会受到影响,因而本区的种植业也多服务于畜牧业。(随时总结随时板书,让学生理解其因果关系)5、同学们看课本62页的文字,找出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的主要国家及其特点。把同学们收集到的图片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表扬鼓励)老师播放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的有关录像,加强直观印象,开阔学生视野。6、欧洲西部的人们称牧草为“绿色金子”。很多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在本国内占很大比重。在本区他们是怎样把“绿色”变成“金子”的?学生阅读书本第62页的阅读材料和乳产品生产的过程示意图,并用口头描述,以达到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
四、繁荣的旅游业
1、首先提问学生,你喜欢哪些户外运动项目?第2篇:欧洲西部教学设计
欧洲西部与德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全国高考大纲新编教程区域地理
欧洲西部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欧洲西部地区的位置、范围;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学会运用地图、及相关资料分析欧洲西部的地形、气候特征。
3、理解欧盟在本区内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4、记住欧洲西部地区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
二、教学重点
欧盟在本区的地位和作用,欧洲西部的位置、地形、气候特点。
三、教学难点
理解欧盟在本区内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课件辅助教学、分析归纳法
五、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我有一个朋友叫刘洪涛,他第一次出国旅游看见一个老外,他很有礼貌的对老外说,“How are you?I am Hongtao Liu.”老外答道,“我是梅花七”。“在你的周围有出国的吗?那他们都选择什么国家”。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发达国家”。“好,世界上有一个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方在哪里?”学生答道:“欧洲西部”。现在正值春暖花开之计,是旅游的大好时光,今天我就带领大家进行一次异地之旅---欧洲西部
二、围绕教材提问题,学生自主探究解决师:我们在旅游之前做哪些准备?
生:畅所欲言(地图、衣物了解气候、货币、交通工具等)师:要想去欧洲西部,首先我们要确定它的——?生:地理位置。
1、范围和位置(教师板书)出示课件【欧洲西部在世界中的位置地图】,让学生描述欧洲西部的范围和位置。师:刚才我们了解了欧洲西部的范围和位置。很好,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了解欧洲西部有哪些独特的自然景观,也就是说,要去爬山去哪个国家最好,要游览无汽车城去哪里呢?要去海滩晒太阳去哪个国家最好;这些独特的自然景观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些地方。这就需要了解欧洲西部的——?生:地形、地貌概况以及河湖状况。
2、地形(教师板书)
出示“欧洲西部的地形图”课件,由学生合作分析本地区的地形特点。由学生分组找出半岛、岛屿、内海、边缘海、海湾、海峡的名称。师:(1)巧记:(直布罗陀海峡)--直脖骆驼海峡
(2)讲述:爱琴海名字的来历激发学生兴趣
(3)提示: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的走向为分析气候做好铺垫。师:刚才我们了解了欧洲西部的范围、位置及地形。那么出门旅行,尤其行程较远的时候,我们要随身携带一些衣物,只有先知其冷暖,才可以有备无患,这就需要提前了解欧洲西部的——?生:气候状况。
3、气候(教师板书)
通过P63欧洲西部的气候图引导学生分析气候。
师:探究:“假如阿尔卑斯山脉走向发生变化、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消失,欧洲西部的气候会有什么变化?”,此问题吸引了大家,学生们通过认真读图,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假如阿尔卑斯山脉变为南北走向,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就不能长驱直入,欧洲西部大范围也不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而应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假如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消失,有利于海洋气流的深入,使整个岛屿显示温带海洋性气候。
学生自主学习体验成功(课件出示习题)(1)、范围:除俄罗斯以外的欧洲部分。(2)、海陆位置:亚欧大陆的西部,三面临海。
纬度位置:40?N-北极圈。
(3)、主要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4)、地形特点: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海湾、海峡、内陆海及边缘海。
师:好,同学们完成很出色,我们以上分析了欧洲西部的地形及气候,欧洲西部的这种地形及气候对它的农业有什么影响?请同学们自学《传统的畜牧业》。
4、传统的畜牧业(自主学习)?为什么欧洲人爱吃牛羊肉?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61页,相信你一定出色完成此问题。那么我们在旅游中一定会买些纪念品送给你的家人,这就需要我们带上必不可少的——?生:货币
(展示欧洲女郎身着欧元裙的图片)
师:谁知道欧洲西部国家使用货币的名称叫什么?请同学们看书58--59页让我们一起在进一步的了解欧洲西部各国。
5、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教师板书)师:请同学们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数一数欧洲西部大约有多少国家?(30多个)本区国家大都是哪种类型的国家?(发达国家)本区的特征: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师:观察本区国家在领土面积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生:面积狭小。师:与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相比,这些国家最明显的劣势是什么?如何改善这种情况?
提示: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生:单个经济实力弱。只有联合起来师:欧洲西部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是推动欧洲各国求同存异,走向联合的动力。
师:比一比:读图找出欧盟的主要成员国及其首都.巧记欧盟27个成员国:塞浦路斯,立陶宛。
英法德,两颗牙,(西班牙、葡萄牙)
两克瑞典,马耳他,(捷克、斯洛伐克)
四利四兰有五亚,(比利时、匈牙利、奥地利、意大利芬兰、波兰、荷兰、爱尔兰;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斯洛文尼亚)
卢森堡里出童话。(丹麦和希腊)
师:根据图描述欧盟的作用及其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课外欣赏【1欧元=人民币;欧盟总部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三、提出新问题,铺垫第二课时
同学们,旅游之前我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现在就让我们快乐出发,让我们到欧洲西部国家的商店里去逛一逛,为你的家人挑选礼物吧。【展示课件--欧洲名产品】
欧洲有那么多的名牌产品,请同学们想一想他的工业发展如何?
板书设计
欧洲西部1.范围和位置2.地形3.气候
4.传统的畜牧业
5.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6.繁荣的旅游业
欧洲西部教学设计4
一、教材分析
欧洲西部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国家的集中地,其联合组织“欧盟”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欧洲西部”也是高考的重要内容
高二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欧洲西部的相关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学生的视野还不够宽,对了解外界知识的新鲜感特别强。地理基础不扎实,学习积极性不够高。本课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对直观的地理知识,教师激励学生自助获取,在活动中体会到地理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记住欧洲西部的位置和范围,能准确地在图上识别本区主要半岛、岛屿、内海和海湾。记住本区主要国家名及其相对位置。
②、记住欧洲西部主要地形特点和主要地形区的空间分布。
③、理解本区的气候特点及形成原因,学会运用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说明欧洲西部气候自西向东的变化特点。
④、记住本区主要河流,理解其主要特征和航运价值。
(2)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阅读地图、从地图上获得地理信息的能力。运用各项图表锻炼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②、根据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③、学会运用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欧洲西部气候自西向东变化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欧洲西部自然环境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欧洲西部的位置和范围,欧洲西部的气候成因。
(二)难点:欧洲西部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欧洲西部海洋性气候显著的形成原因。
四、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求知动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自主学习法:通过自主讨论和探究的方式,完成任务
情境学习法:根据提供情境,解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欧洲西部国家的风景图片,让学生观看。
师:这些风景美不美?美得令人心驰神往,令人有了一种想要旅游的冲动。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欧洲旅游。当然,是虚拟旅游。
【意图】在视觉上给学生以冲击,吸引学生的眼球。以旅游的情境在上课,让学生亲临其镜,激起学生兴趣。
(二)讲授新课:
1、欧洲西部地理位置和范围
我们要去欧洲西部旅游,应先了解欧洲西部在哪?,请你向他们介绍旅游目的地的——地理位置与范围。
【提示】地理位置应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描述。
多媒体展示欧洲西部的范围图
【学生活动】学生指出欧洲西部地理位置,并试着加以描述。
2、欧洲西部的地形地貌
(过渡)欧洲西部的自然风光独特,这跟地形有很大的关系。请你向他们介绍旅游目的地的——地形特点:
【提示】地形特征的描述包括:
地形类型(分布)、地势高低(起伏状况)
【意图】提出地形特征描述的一般规律,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们兵分两路,一路驾车陆地游,一路乘船沿海游,来考察欧洲的地形。A、驾车陆地游,让游客了解欧洲西部地形和地势
B、乘船沿海游,让游客了解欧洲西部海岸曲折,多半岛,岛屿、海湾、海峡【学生活动】
A组:在欧洲西部地形图上指出你要带游客途径的地形区
B组:在欧洲西部地形图上指出你要带游客途径的半岛,岛屿和海湾引导学生总结出欧洲西部的地形特征:
①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②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地表起伏大③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和海湾
老师以多媒体配以形象生动的景观图,帮助学生理解“冰川地貌显著”这个特点
欧洲西部由于纬度位置较高,还深受冰川的影响,形成很多冰川地貌湖泊多——“千湖之国”芬兰峡湾海岸——挪威沿海
平原呈波状起伏——波德平原
【意图】根据教师提供的景观图和语言直观,理解欧洲西部受冰川作用后的冰川地貌,形象生动,化难为简,学生更易于理解。
3、气候
(过渡)游客们要游览,也得关注天气,所以我们还要了解一些有关旅行过程中的出行前的穿着问题,那就得看天气了——了解欧洲西部的主要气候类型。【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课本19页的世界气候分布图,小组讨论欧洲的气候分布规律及特点。总结归纳欧洲西部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气候的差异【提示】气候特征的描述,从气候类型(分布)+气温的变化+降水的变化
4、航运发达的河网
我们来到了莱茵河,登上了小船,碧波荡漾。
下面请根据欧洲西部的地形和气候特征,归纳当地的河湖特征。
【学生活动】学生回忆河流特征的描述方法,描述欧洲西部河流的特征。
师:学习河流的特征,主要要用于河流的开发利用,请说说,欧洲西部的河流有哪些开发利用方向。
追问:莱茵河是世界最繁忙的一条河流,请说说莱茵河航运价值高的原因
5、农业
(过渡)旅客们游览一天了,累了该休息,考虑三餐问题—吃什么?总结得出欧洲的畜牧业发达。
①平原为主,地形平坦
②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多汁牧草生长,且草场面积广大③饮食习惯
除了畜牧业,欧洲西部还有其他的农业,比如:荷兰的郁金香、法国薰衣草——花卉业法国葡萄酒——亚热带水果产区巴黎盆地的小麦——种植业挪威,北海渔场——渔业发达
6、发展较高的经济
同学们在游览的过程中,应该会看到很多本土的工业产品,说说,有什么?——高度发达的制造业
还有——繁荣的旅游业
7、欧盟
师:介绍欧盟历史和概况。设疑:欧盟的建立对本区人们生活的影响;分析建立的基础是什么?
学生参课本46页资料及欧盟示意图来了解欧盟在本区所起的作用,或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来说明各国为寻求发展,与强国抗衡而联合。
【意图】加深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把地理与社会、地理与生活联系起来。
(三)课堂小结
小结课堂知识内容,突出重难点。
(四)学案——目标检测
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二节“欧洲西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要求“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基于这一理念,本课时通过学习“欧盟”这一案例,让学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献计献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欧洲西部地区的范围、位置,在地图上找到主要国家及首都,认识本区重要的地理环境特征。
2.学会运用地图、统计图表说明欧盟在本区内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在了解欧盟的基础上,认识到经济上联合的优势,以及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教学重点:
欧盟在欧洲西部的作用及在世界经济、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对欧盟的学习,使学生从欧洲西部区域联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中获得启示。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分组搜集有关“袖珍国”和欧盟的资料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004年是“中法文化年”,系列活动于2004年10月10日在中国拉开帷幕,到2005年7月结束,为期近一年。出示一组幻灯片:故宫午门前音乐会光彩的舞台,法兰西巡逻兵飞行表演,法国印象派画展之阿尔弗莱德·西斯莱《莫瑞桥》,法国艺术、烟火表演等精美图片,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同法国的密切关系。
法国位于欧洲西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欧洲西部。课堂活动一:走进欧洲西部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洲西部在世界中的位置”,高亮度显示欧洲西部。学生:查图分析欧洲西部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欧洲西部位于亚欧大陆西部,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隔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纬度位置:中纬度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洲西部”,认识欧洲西部海岸线曲折,大陆轮廓破碎,多半岛、岛屿、内海、边缘海。
学生:查阅“欧洲西部地形”图;分组查找欧洲西部的主要半岛、岛屿、内海、边缘海和海峡。
学生:派代表点击课件,师生共同点评。点击“英吉利海峡”位置,教师:出示“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图片,播放事先录制好的录音。“英吉利海峡位于英国和法国之间,沟通了北海与大西洋,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之一。为了减轻英吉利海峡的运输负担,英法之间在英吉利海峡最窄处,修建了被誉为‘世纪工程’的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隧道于1994年5月6日正式竣工通车,从此,天堑变通途,大大方便了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联系。从伦敦到巴黎的列车,运行时间从原来的5小时(依靠轮渡),缩短为3小时。”
(过渡)欧洲西部总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占欧洲的一半左右,也相当于我国面积的1/2,但这里却分布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国家密度较大的地区之一。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洲西部政区”图,认识欧洲西部的国家。学生:查找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4国及其首都名称。教师:点击课件,明确4国的位置及首都名称。
介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法国,与我国四川省面积差不多;经济最发达的是德国,与我国云南省面积相当;最大岛国英国,与我国陕西省面积差不多等等。
总结:欧洲西部大多数国家面积不大,并且出现了一些神奇的“袖珍国”。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袖珍国”图片及资料,相互交流。回顾以前学习的世界四大稠密区及发达国家。
小结: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经济发达等突出的地理特征。
(过渡)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经济发达,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使欧洲西部各国之间,贸易往来和人员流动十分频繁,发达国家间的竞争与联合不可避免。在长期的竞争与联合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欧洲联盟(欧盟)。
课堂活动二:了解欧盟。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盟成员国”图
学生:对照图册查找欧盟成员国的名称。
教师:点击欧盟会旗。讲解含义:由一块蓝色底上12颗排成圆圈的金星组成。12颗金星代表欧盟最初成立时的12个成员国。
欧盟从1993年最初的12个成员国,到2004年欧盟成员国已达25个。为什么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欧盟迅速的成长扩大?
教师:播放录音资料“同学们,你们听过这样一个地方吗?这里,司机开车跨越国境,无需出示任何证明,也无需任何检查;人们可以自由地越境采购、旅游、工作和休憩。旅行时可以享受医疗保健服务;在购买东西时,人们使用统一的货币,减少了兑换货币的麻烦,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如果你想到成员国中的其他国家学习,无需办理签证(少数国家除外),就像我们跨省学习一样简单,并且允许任何成员国的公民在当地政府和欧洲议会的选举中投票,在这里基本实现了商品、人员、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通。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里吗?”
教师:这就是欧盟成立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难怪一位法律学者认为根本不应该把欧盟看做一个国际组织,而应看做一个独特的实体。他们有着一致的对外关税,以及一致的对外贸易地位。同时他们用同一种声音在世界舞台上发言,形成同一种势力,成为世界政治、经济领域不可忽视的力量。
课堂活动三:探究欧盟──为我所用
1.探究:从地理角度分析欧盟建立的基础?
地理位置相近,经济基础类似,发展水平基本相当等。
2.请同学们读课本图8.16“欧盟进出口占世界的百分比(1998年)”,分析欧盟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
(1)欧盟进出口占世界百分比的位次(首位)(2)欧盟进出口之间的关系(出口>进口)(3)美国进出口之间的关系(进口>出口)
(4)“欧盟进出口占世界的百分比(1998年)”图,为什么以轮船图形表示本区进出口比重?
(引导学生从海陆位置和交通条件对本区贸易的影响分析)
3.小组讨论:如果不建立欧盟,欧盟各国以各自的经济能否在世界上具有强大实力?
4.尝试探究:我们亚洲若要建立亚洲联盟,与欧盟相比,有哪些不利因素?(提示:从自然、人文两方面分析。)
5.从“欧盟进出口占世界百分比(1998年)”图中了解我们进口、出口贸易占世界百分比比重较少。
教师:讲解2005年“两会”期间,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04年我们依然保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其中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3.65万亿元,比2003年增长9.5%;2005年GDP增长的目标为8%,显示我国实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思路。”因此,同学们更应努力学习、积极探究,为“中华的早日腾飞而读书。”
我的收获:
(1)你从欧洲西部区域经济联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中获得什么启示?(区域经济以集团式发展,可扩大经济市场,降低成本,减少繁琐手续,推动科技发展,并加强了各国在世界政治、外交上的实力。)
(2)若给我国经济建设献计献策,你会说些什么? 教师:
小结: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亚洲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为了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各国之间求同存异,排除各种不利因素,走向联合,这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