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初级统计师《统计法基础知识》章节例题解析6
统计师考试培训:http://edu.21cn.com/zt/xytj-xjl.htm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
A.统计汇总
B.统计监督
C.整理汇总
D.监督管理
【答案】B
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由社会再生产核算表和()两大部分组成。
A.国民经济账户
B.产业部门账户
C.国际收支体系
D.经济循环账户体系
【答案】D
【解析】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有两大部分组成:①社会再生产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及使用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资产负债表;②经济循环账户体系,由国民经济账户、机构部门账户和产业部门账户组成。
二、多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至少有两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根据最新修订的《统计法》,对统计科学技术的法律规定有()。
A.加强对统计指标体系的科学研究
B.改进统计调查方法
C.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
D.改进统计分析方法
E.加强统计资料的规范化建设
【答案】ABC
【解析】最新修订的《统计法》第五条规定:“国家加强统计科学研究,健全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不断改进统计调查方法,提高统计的科学性。国家有计划地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推进统计信息搜集、处理、传输、共享、存储技术和统计数据库体系的现代化。”
2.国家有计划地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推进统计信息()技术和统计数据库体系的现代化。
A.搜集
B.处理
C.传输
D.共享
E.存储
【答案】ABCDE
三、判断题(请将答案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统计指标体系可分为基本统计指标体系和高层次统计指标体系两大类。()
【答案】×
【解析】统计指标体系可分为基本统计指标体系和专题统计指标体系。其中基本统计指标体系又可分为三个层次:最高层次、中间层次和基础层次。
2.准确的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准确的统计资料,不仅是统计调查对象如实填报的反映,而且必须准确地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运行态势。()
【答案】√
3.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国家统计信息工程列入发展计划。国家统计信息工程建设由国家统一领导,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分级负责。()
【答案】×
【解析】修订后的《统计法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国家统计信息工程建设列入发展计划。国家统计信息工程建设,由国家统计局统一领导,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分级负责。”的反映,而且必须准确地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运行态势。()
【答案】√
第二篇:初级统计师《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简单练习范文
单项选择题
1.下列经济单位中,属于我国常住单位的是()。
A.在我国境内的外资企业
B.在我国境外的中资企业
C.来中国访问的外国专家
D.在国外定居的华人居民
答案:A
2.机构单位与机构部门的关系是()。
A.完全一致
B.没有关系
C.隶属关系
D.前者是后者的基本分类单位
答案:D
3.我国近年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帐户上出现较大的顺差,这主要是由于()顺差造成的。
A.货物贸易
B.服务贸易
C.资本往来
D.金融往来
答案:A
4.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总差额”等于()
A.储备资产增减额的相反数
B.经常帐户差额加资本帐户差额
C.经常帐户差额加资本和金融帐户差额
D.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贷方合计数减借方合计数
答案:A
5.某城镇从业人员117万人,登记失业人员3万人,则该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A.2.5%
B.大于2.5%
C.小于2.5%
D.无法确定
答案:A
解释:失业率=失业人口数/经济活动人口数=3/(117+3)×100%=2.5%,故选A
6.张生户口登记地为安徽W县,今年春节后到北京市打工半年以上,后又转到上海市继续打工,到年末进行人口登记时,张生应统计为()。
A.安徽W县的常住人口
B.北京市常住人口
C.上海市常住人口
D.上海市暂住人口
答案:C
解释:常住人口是指以该地区为经常居留的人口,或者说是长期(通常是半年以上)居留于该地区的人口。
7.标准化处理是将变量值转化为数学期望为O,方差为1的标准化数值,其变量服从的分布是()。
A.正态分布
B.二项分布
C.指数分布
D.任何分布
答案:A
解释:只有在正态分布下,才能进行标准化处理。
8.在一元回归中,对回归系数的检验使用的检验方法是()。
A.t检验
B.F检验
C.z检验
D.x2检验
答案:A
9.国民经济统计中属于经济存量统计的是()。
A.生产与使用统计
B.收入分配统计
C.对外经济与国际收支统计
D.国民资产负债统计
答案:D
解释:经济存量是指截止到某一时点对经济资源的持有量或称拥有量。
10.在计算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诸指标时,其分母数应该是()。
A.年初人口总数
B.年末人口总数
C.年内调查时点人口总数
D.年平均人口总数
答案:D
11.统计分析的必要条件之一是()。
A.取得系统完善的有关资料
B.掌握统计年鉴和各种普查资料
C.把握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
D.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答案:A
12.对企业产品质量下降问题的分析,运用的是()。
A.宏观经济分析
B.专题分析
C.综合分析
D.微观经济分析
答案:B
解释:专题分析是指对某一个专门问题的分析研究。其目的是通过深入分析,使某项重大问题、关键性或紧迫性问题尽快得到解决。
13.我国近年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帐户上出现较大的顺差,这主要是由于()顺差造成的。
A.货物贸易
B.服务贸易
C.资本往来
D.金融往来
答案:A
14.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总差额”等于()
A.储备资产增减额的相反数
B.经常帐户差额加资本帐户差额
C.经常帐户差额加资本和金融帐户差额
D.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贷方合计数减借方合计数
答案:A
15.某城镇从业人员117万人,登记失业人员3万人,则该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A.2.5%
B.大于2.5%
C.小于2.5%
D.无法确定
答案:A
解释:失业率=失业人口数/经济活动人口数=3/(117+3)×100%=2.5%,故选A
16.张生户口登记地为安徽W县,今年春节后到北京市打工半年以上,后又转到上海市继续打工,到年末进行人口登记时,张生应统计为()。
A.安徽W县的常住人口
B.北京市常住人口
C.上海市常住人口
D.上海市暂住人口
答案:C
解释:常住人口是指以该地区为经常居留的人口,或者说是长期(通常是半年以上)居留于该地区的人口。
17.标准化处理是将变量值转化为数学期望为O,方差为1的标准化数值,其变量服从的分布是()。
A.正态分布
B.二项分布
C.指数分布
D.任何分布
答案:A
解释:只有在正态分布下,才能进行标准化处理。
18.在一元回归中,对回归系数的检验使用的检验方法是()。
A.t检验
B.F检验
C.z检验
D.x2检验
答案:A
19.国民经济统计中属于经济存量统计的是()。
A.生产与使用统计
B.收入分配统计
C.对外经济与国际收支统计
D.国民资产负债统计
答案:D
解释:经济存量是指截止到某一时点对经济资源的持有量或称拥有量。
20.在计算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诸指标时,其分母数应该是()。
A.年初人口总数
B.年末人口总数
C.年内调查时点人口总数
D.年平均人口总数
答案:D
21.统计分析的必要条件之一是()。
A.取得系统完善的有关资料
B.掌握统计年鉴和各种普查资料
C.把握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
D.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答案:A
22.对企业产品质量下降问题的分析,运用的是()。
A.宏观经济分析
B.专题分析
C.综合分析
D.微观经济分析
答案:B
解释:专题分析是指对某一个专门问题的分析研究。其目的是通过深入分析,使某项重大问题、关键性或紧迫性问题尽快得到解决。
第三篇:初级统计师《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单选题
1.加权算术平均数中权数的实质是()。
A.各组的单位数
B.总体单位数
C.各组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
D.各组的单位数与标志值的乘积
2.时间数列中,每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A.相对指标时间数列
B.时期数列
C.平均指标时间数列
D.时点数列
3.下列时间数列中,属于平均指标时间数列的是()。
A.年末总人口
B.出勤率
C.人均消费水平
D.人口自然增长率
4.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的指标是()。
A.环比发展速度
B.平均增长速度
C.定基发展速度
D.定基增长速度
5.已知环比增长速度为6.5%、5.6%、4.1%、3.5%,则定基增长速度为()。
A.6.5%×5.6%×4.1%×3.5%
B.(6.5%×5.6%×4.1%×3.5%)-100%
C.106.5%×105.6%×104.1%×103.5%
D.(106.5%×105.6%×104.1%×103.5%)-100%
6.某地区出生人数呈下降趋势,2006年与2005年相比降低3%,2007年又比2006年降低5%,2008年是2007年的98%,则2008年与2005年相比,下降幅度为()。
A.10.3%
B.90.3%
C.9.7%
D.89.7%
7.某种商品报告期与基期比较销售量增长16%,价格下降9%,则销售总额比基期()。
A.增长105.56%
B.增长5.56%
C.增长27.47%
D.下降5.56%
8.在物价上涨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少购买商品3%,则物价指数为()。
A.97%
B.103.09%
C.3%
D.109.13%
9.在一定抽样平均误差的条件下,通过()可以提高抽样推断的可靠性。
A.扩大样本容量
B.扩大极限误差
C.缩小样本容量
D.缩小极限误差
10.对甲乙两个工厂工人平均工资进行纯随机不重复抽样调查,调查的工人数一样,两工厂工资方差相同,但甲厂工人总数比乙厂工人总数多一倍,则抽样平均误差()。
A.甲厂比乙厂大
B.乙厂比甲厂大
C.两个工厂一样大
D.无法确定
答案:
1.C 2.B 3.C 4.C 5.D 6.C 7.B 8.B 9.B 10.A
第四篇:初级统计师《统计法基础知识》章节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资料,是指统计()过程所产生的,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成果以
及与之相联的其他资料的名称。
A.整理
B.活动
C.分析
D.研究
【答案】B
2.在我国统计工作管理体制中,统计资料的管理实行()。
A.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B.分级管理、统一负责的原则
C.统一管理、统一负责的原则
D.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答案】A
3.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公布统计资料。
A.国家
B.国务院
C.国家统计局
D.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答案】A
4.()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应当及时公开,供社会公众查询。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B.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C.企业事业单位
D.国家机关
【答案】A
5.《统计法实施细则》规定,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健全统计资料的(),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
A.批准制度
B.审核制度
C.报送制度
D.复核制度
【答案】B
6.根据《统计法实施细则》规定,国家建立健全统计数据质量()的制度,加强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内生产总值等重要统计数据的监控和评估。
A.监控
B.审核
C.管理
D.监控和评估
【答案】D
7.必须发表属于()统计资料时,应先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全国性数字报国家统计局批准,地方性数字由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批准。
A.绝密级
B.机密级
C.秘密级
D.非秘密级
【答案】B
【解析】绝密、机密、秘密统计资料,非经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对外发表。必须发表时,①属于绝密级的,先征得管理该资料部门的同意,送统计部门审核,全国性数字报国务院审批,地方性数字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②属于机密级的,先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全国性数字由国家统计局批准,地方性数字由地方人民政府统计局批准;③属于秘密级的,一般由确定该资料密级单位批准,综合性统计数字要送统计部
8.《统计法》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国家统计数据以()公布的数据为准。”
A.国家统计局
B.国务院
C.各地政府
D.最新
【答案】A
9.最新修订的《统计法》规定:“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人员应当对其审核、签署的统计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A.准确性和完整性
B.科学性和准确性
C.合法性和规范性
D.实用性和完整性
【答案】A
10.统计资料的密级和保密期限,应当根据情况变化及时变更,密级和保密期限的变更,由()决定。
A.国家机关保密委员会
B.中央保密委员会
C.国家统计局
D.原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的机关、单位
【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
1.按照《统计法》的规定,下列行为中,应依法追究行为人统计法律责任的有()。
A.虚报、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B.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来源:C.迟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D.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E.屡次迟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答案】ABDE
【解析】C项,迟报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违反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的规定,超过法定的报送统计资料的期限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特点是虽然报送了统计资料,但没有在法定的报送统计资料的期限内报送,从而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及时陛。按照《统计法》的规定,只有屡次迟报统计资料的行为才能依法追究行为人的统计法律责任。
2.在实践中,下列行为中,属拒报统计资料行为的有()。
A.明确表示不履行提供统计资料的义务且拒绝报送统计资料
B.拒不参加年报会议,也不领取统计报表的C.不按期据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
D.在《统计报表催报通知单》规定的期限内报送了统计资料
E.在《统计报表催报通知单》规定的期限内仍未报送统计资料
【答案】ABCE
【解析】D项,在《统计报表催报通知单》规定的期限内报送了统计资料构成迟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3.在统计工作实践中,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人对统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行为,主要包括()。
A.故意进行人身伤害的B.对统计人员提供的统计报表拒不签署的C.侮辱、诽谤统计人员的D.擅自修改真实的统计资料
E.滥用权、假公济私、侵犯统计人员合法权益的【答案】ACE
【解析】D项构成篡改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4.下列行为中,属于统计违法行为的有()。
A.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
B.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C.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造成统计资料毁损、灭失
D.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
E.非法提供、泄露在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资料
【答案】ABCDE
5.我国现行的统计法律规范对统计违法行为的规定中,构成统计违法行为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统计违法行为是违反统计法律规定的行为
B.统计违法行为是危害社会的行为
C.统计违法行为是行为人有过错的行为
D.统计违法行为的主体对是否具有法定责任能力没有要求
E.统计违法行为的主体是具有法定责任能力或行为能力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答案】ABCE
【解析】我国现行的统计法律规范对统计违法行为的规定中,构成统计违法行为必须具备的条件是:①统计违法行为是违反统计法律规定的行为,其中包括积极的作为或消极的不作为;②统计违法行为是危害社会的行为;③统计违法行为是行为人有过错的行为;④统计违法行为的主体是具有法定责任能力或行为能力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6.根据《统计法》规定,个体工商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A.迟报统计资料
B.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的C.拒绝答复或者不如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的D.拒绝、阻碍统计调查、统计检查的E.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或者拒绝提供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及
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的【答案】BCDE
【解析】A项,个体工商户迟报统计资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千元以下的罚款。只有当“拒绝提供统计资料或者经催报后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时,可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7.统计法律责任中行政处分的特征是()。
A.一般以上下级的隶属关系为前提
B.只能以干部管理权限和隶属关系为前提的C.只能通过统计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来解决
D.监察机关对国家各类公务员的违法行为,不可以直接给予撤职以下的行政处分
E.只能针对有统计违法行为的国家工作人员
【答案】AE
【解析】行政处分,是行政机关对本机关违法的工作人员,或行政监察机关对行政系统的机关内部的工作人员施行的制裁措施。行政处分的主要特征是:①行政处分的适用对象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国家机关、企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中属于国家行政编制的工作人员;②行政处分的适用,一般以上下级的隶属关系为前提。但是,行政处分的适用,也有法律规定的例外情况。根据《行政监察条例》的规定,监察机关对国家各类公务员的违法或失职行为,可以直接给予撤职以下的行政处分。即这种行政处分权不是以干部管理权限和隶属关系为前提的。
8.统计行政处罚作为一种具体的统计行政行为,其特点是()。
A.实施统计行政处罚的主体是特定的国家统计行政机关
B.统计行政处罚属于行政处分的范畴
C.被处罚的行为是违反统计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
D.统计行政处罚属于行政制裁范畴,只适用于统计行政违法
E.被处罚的行为是一种统计行政违法行为,部分行为构成犯罪
【答案】ACD
【解析】B项,统计行政法律责任主要包括统计行政处罚、行政处分两种形式。统计行政处罚,是指各级统计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统计法律规范的行为给予的处罚。它是统计法律责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处分,是行政机关对本机关违法的工作人员,或行政监察机关对行政系统的机关内部的工作人员施行的制裁措施。统计行政处罚并不属于行政处分的范畴。E项,被处罚的行为只是一般统计行政违法行为。也就是说这些行为都是未构成犯罪的行为。
9.Word是完成()等湖和编辑排版的工具。
A.文字
B.图形
C.表格
D.幻灯片
【答案】: ABC
10.依据有关统计法规的规定,乡镇统计员的调动,应当征得()的同意。
A.国家统计局
B.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C.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D.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答案】C
【解析】为保持一般统计人员的稳定,在有关的统计法规中明确规定,统计人员调动工作或者离职,应当有能够担当规定职责的人接管,并须办理交接手续;乡镇统计员的调动,应当征得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同意。
第五篇:2018初级统计师《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基础练习题
一、判断题
1.统计信息社会共享,是指统计调查者对所收集到的统计资料,都要及时向社会公布。
【正确答案】:×
2.政府综合统计系统和部门统计系统在组织实施国家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和部门统计调查项目过程中,都要严格执行统一的统计标准。
【正确答案】:√
3.根据《统计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
【正确答案】:√
4.《统计法》确定了以全面调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正确答案】:×
5.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机构组织实施的统计调查活动中发生的统计违法行为,由组织实施该项统计调查的调查机构负责查处。
【正确答案】:√
6.在编制物量指数时,要以商品的数量作为权数。
【正确答案】:×
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则货币购买力指数下降。
【正确答案】:√
8.狭义的统计法主要是指《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
【正确答案】:×
9.统计法律、统计行政法规、地方性统计行政法规和统计规章之间不得抵触,应当相互衔接。
【正确答案】:×
二、综合应用题
卫生部为了制定医疗改革方案,进一步了解我国医疗机构情况和患者的实际需求,需要组织实施专门的统计调查。
请根据上述资料,从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
1.卫生部的这项统计调查项目属于()。
A.国家统计调查项目
B.部门统计调查项目
C.地方统计调查项目
D.涉外统计调查项目
【正确答案】:B
2.根据《统计法》规定,该项统计调查项目应当由()。
A.国务院审批
B.国务院备案
C.国家统计局审批
D.国家统计局备案
【正确答案】:C
3.卫生部的这项统计调查项目的调查对象()。
A.属于卫生部管辖系统
B.属于省及省以下人民政府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C.属于省及省以下人民政府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所属卫生医疗机构
D.超出卫生部管辖系统
【正确答案】:D
4.卫生部如果发现这项统计调查的调查对象有统计违法行为,()。
A.可以根据《统计法》的规定,行使统计执法检查权,对统计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B.可以对违法的调查对象处以警告和罚款
C.可以对管辖系统内统计违法的调查对象进行处分
D.应当将该统计违法案件移交统计执法检查机关,由统计执法检查机关进行处罚
【正确答案】:CD
5.该项调查的调查对象在接到该项调查的调查表时,应当()。
A.如实填报
B.自愿填报
C.拒绝填报
D.置之不理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