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环境

时间:2019-05-14 21:48: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土木工程环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土木工程环境》。

第一篇:土木工程环境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环境》结课论文第 1 页 浅谈高速公路绿化

摘要:随着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高速公路的要求不再仅仅是快捷、安全、舒适,而是更高层次的“畅、洁、绿、安、美”的绿色生态景观大通道。高速公路绿化问题已然成为土木工程环境问题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为此,本篇文章对高速公路绿化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绿化原则及设计理念、组成部分与绿化设计、绿化时的注意事项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且阐述了高速公路绿化时的各项理论依据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高速公路;绿化原则;设计理念;注意事项前言

高速公路作为土木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虽然在中国出现仅短短十余年,但是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纽带。而作为重要景观元素的公路绿化,虽然在工程造价中只占很小比重,但却因其景观效应和在环境评价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绿化设施带给道路使用者的直接感受和社会影响,而影响到高速公路的总体设计质量和服务水平。随着高速公路建设“舒适、安全、耐久、美观、和谐”新理念的提出,高速公路的设计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绿化问题。高速公路绿化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高速公路对环境的影响是土木工程环境问题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高速公路绿化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内容。由于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运营对自然环境的质量产生了影响,应及时采取措施,搞好环境保护,保持生态平衡。而绿化就是重要的措施之一,因为植物茂密的树冠、根茎及草皮可防雨水的冲蚀,高大的枝叶可以遮阳,叶面的绒毛或气孔可以帮助净化空气,植物的各部分可将声音吸收、折射偏向,因此建设公路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可以用栽植植物的方法加以控制,而且采用植栽方式不仅能够增进环境协调,恢复自然生态,还能持久发挥作用或随时间不断增强[1]。

2.1 调和自然环境

通过适当规划公路绿化,可解决破坏当地自然生态平衡及与自然环境不调和的感觉,使公路融于自然环境之中,达到相得益彰之效。

2.2 调和生活环境

人类大肆地开发利用绿地,已使生活环境的绿色资源逐渐减少。公路绿化可为单调的道路平添绿意,也具有削弱车辆噪音,以及吸收车辆废气、净化生活环境的作用。

2.3 防止灾害发生

公路的兴建经常破坏沿线地区自然环境的平衡状态,加强公路绿化可以减缓此种不良冲击,减少灾害的发生。

2.4稳固边坡

裸露的边坡长期在自然条件下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散落等侵蚀现象,增加了养护的难度,而边坡植被可达到保持水土、稳定边坡的作用。

2.5视线诱导功能

合理规划苗木栽植位置,有助于引导驾驶员视线,集中注意力。公路沿途连续的植物

绿带,可以显示公路线形变化,使驾驶员预判前方线形走向,避免弯道突兀出现。

2.6防止事故发生

中央分隔带规划整齐的花木绿带可以有效遮蔽对向车辆灯光,起到防眩作用,有助于降低交通事故。中央分隔带及公路两侧栽植的柔韧性强、耐冲撞的灌木丛和树木,为失控车辆提供了缓冲地带,有助于减低伤亡程度。

2.7协助休憩

公路沿线由植物营造的绿意盎然的环境,能有效消除驾乘人员长途旅行的疲劳。另外通过园林规划的服务区,为停车休息的旅客提供了优美的休憩场所和生态环境[2]。

2.8调整景观

借助密集连续的绿墙遮掩路旁不雅观的景物,达到美化路容的效果。通过规划公路绿化,可降低公路所造成的不协调性,将公路融入当地周围景观当中,加强了景观特色。高速公路绿化设计理念与原则

3.1 高速公路绿化设计理念

高速公路贯穿全国,每段高速公路都有共性和异性。但是,高速公路的绿化设计理念却是百变不离其中,高速公路绿化设计应以道路主体设计思路为考虑,以建设环保路、生态路为目标,设计以自然、生态、环保、融于自然、贴近自然为宗旨,树立了“安全、舒适、美观、和谐、耐久”理念,具体体现:

3.1.1 并重防护和生态恢复

结合沿线的路域生态和地形地质条件, 依据“防护第一, 景观第二”的道路绿化原则, 注重生态防护。

3.1.2 并重主体工程美化和附属工程生态恢复

在加强中央分隔带、边坡、互通立交区、公路两侧以及服务区、办公区、生活区的绿化同时, 注重一、二级平台、隧道绿化和取、弃土场的生态恢复。

3.1.3 注重工程安全稳定

在绿化设计中,注重乡土乔灌的应用,实现路域景观与原生植被景观的和谐,增加生物多样性,规避景观的单一性和植物群落的不稳定性。

3.1.4 强调自然美学价值

强调自然美学价值能够满足人类对自然情感的心理依赖,针对服务对象,实现服务功能。即在绿化设计中,除把中央分隔带、路基路堑边坡、预留植被恢复带、互通立交、服务区和收费站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外,还要根据功能和服务对象的不同随之而变,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

3.1.5 贯彻设计理念

认真贯彻“四季常绿, 三季有花, 错落有致, 色彩丰富, 简洁明快”的设计理念, 实现边坡稳定、遮光防眩、诱导视线、改善环境的目的。强调大色块、俯视、平视和动态观赏的多重景观效果,实现“车在路上行, 人在画中游”,景观设计目标。

3.2高速公路绿化设计原则

3.2.1 生物多样性原则

植物材料的设计要符合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同时要考虑到公路沿线的可持续发展。[3]

3.2.2长期稳定原则

植物材料的选定与组合要符合长期稳定原则,即设计合理的植物群落演替方案,同时高速公路绿化设计还应当合理、稳妥、积极地采用经驯化、表现好的外来优良绿化植物品种,以不断改良绿化用材,丰富和改善公路绿化景观,以保证能长期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4]。

3.2.3 美学原则

绿化景观是道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化是营造公路美学氛围的重要手段。合理地规划,使公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协调与和谐。

3.2.4 经济可行原则

即要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优化设计,结合自然恢复和人工种植等多种方法,实施生态工程。

3.2.5 功能高效原则

即在保证公路的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增加和强化水土保持、视线诱导、标志、指示、防眩、遮蔽等功能。

3.2.6 以人为本原则

高速公路绿化设计的出发点并不只是构建一个新的风景带,而是通过独特的艺术加工,淡化高速公路与两侧的界线,将公路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让司乘人员享受大自然中惬意旅行的乐趣,让公路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不受干扰。因此,设计时,应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处处考虑司乘人员和公路周边居民的视觉和心理感受。以安全、畅通、美观、舒适、自然、超前为设计宗旨[5]。

3.2.7 最小破坏和最大恢复原则

在高速公路设计中尽可能坚持最小破坏公路沿线植被和最大限度绿化的原则。高速公路绿化的组成部分与设计

高速公路的绿化包括公路绿化、服务区绿化和互通区绿化3个部分。在这3个部分下面,又包括很多具体区域的绿化(见图1)[6]。

图1高速公路绿化组成部分

4.1 公路绿化

4.1.1 中央分隔带

(1)满足诱导视线、遮光防眩的要求,选择常绿、枝叶浓密、高度适宜的绿化品种。

(2)考虑驾驶员、乘客的视觉效果,观赏时间(取决于行车速度),选择分布长度不同、花色品种不同的绿化树种。

(3)考虑人员安全,中央分隔带绿化养护较困难,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应性强(如耐旱、耐寒等)的绿化品种[7]。

4.1.2 边坡

边坡绿化以种植草本地被为主,同时间植木本植物或攀缘植物以及垂挂植物。根据不同地段的实际情况,采用丛植、列植等绿化模式,尽量做到乔、灌、花、草搭配,形成不同景致的植物群落。

4.1.3 公路两侧

公路两侧林带栽植的目的在于防止水土流失,视线引导、遮蔽、降噪,以美化路容为主,兼具防护、恢复和改善沿线环境的功能。所以,在公路两侧用地范围内采用乔灌结合,常绿、落叶间植,观叶、观花植物相间,“季相分明,前低后高”的绿化模式,形成垂直方向上郁闭的植物景观和真正的“绿色长廊”。

4.2 服务区

以庭院绿化形式为主,形式开敞,以现代化结合局部自然式栽植。采用线条流畅、舒缓的剪形绿篱空出时代气息,局部的自然式植物配置便于服务区的人们近视品味。服务区绿化应考虑各个部位的功能要求因地制宜地进行。如在停车场可适当栽植高大乔木,形成一定的绿萌,使车辆免受曝晒,服务区建筑群和广场,还可以通过庭园式手法建设花坛,加强美化效果,营造舒适宜人,轻松活泼的休闲环境。办公区、生活区乔、灌、花、草布局合理,贯彻“终年常绿、四季有花,错落有致、色彩丰富”,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

4.3 互通区绿化

互通区绿化常以草坪、植物造景为主,通常选择一些常绿灌木进行大片栽植,构成宏伟图案,同时适当点缀一些季相有变的色叶木和花果植物,形成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层搭配植物景观,赋予其一定的文化历史、民族风情等内涵。高速公路绿化时的注意事项

5.1 注意加强各个路段景观绿化的协调性和统一性

众所周知,高速公路经常以省界进行分段建设,往往由于不同省份观念的差异导致绿化工作各自为政,绿化形式各异,整条公路的景观绿化缺乏和谐性和统一性。对于司乘人员来说, 高速公路沿途的景观虽然是瞬间而过,但整条路的景观却是连续的。如果景观之间缺乏连贯性的话, 那么整条道路的景观绿化就难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也就无法构成一个完美的景观。所以说对于同一条道路的绿化,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绿化设计理念和形式。

通过总体规划,从整体上对绿化形式理念等进行控制,可以有效地解决各个路段绿化形式杂乱无章以及整体绿化风貌不理想等问题。

5.2 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绿化

在高速公路的绿化过程中,不能盲目地一味追求绿化效果,也不能盲目地选择树种,而是要根据各个地区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土壤成分以及区域生态环境等各个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选择适合在该地区生长的树木,以确保树木可以正常地进行发育生长。

另外,在一些特殊的地区,要选择一些抗污染、抗干旱、抗风沙、耐病虫害能力强的植物。从而达到因地制宜,最终生成较好的景观绿化效果。

5.3 树立新的绿化观念重视绿化生态功能

建立新的景观绿化观念,摒弃一些陈旧的短视的想法和做法,要考虑长远利益来设计和进行高速公路的景观绿化工作。在具体的绿化设计中,要力求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使绿化可以实现长远效益。此外,在绿化设计的过程中还应重视绿化的生态功能,通过绿化可以使防风固沙、保持水土、降低噪声、净化空气、调节空气温湿度等这些方面得到改善。因此高速公路的绿化设计应该将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营建出多功能生态植物群落,最大限度地保持和维护当地的生态景观[8]。

5.4 营造美丽的道路景观,改善人们视觉疲劳

植物材料具有形态美、色彩美、季相美等特点,艺术地运用这些特性来进行植物配置,通过植物的品种、色彩、高矮、整形与自然形、连续与间断的变化构图创造出美丽的自然景观,表现运动中平面和立体的美感,给司乘人员以新鲜感和情趣,能有效地缓解不良反应,从而达到调节视觉与缓解精神疲劳的目的,保证行车安全。总结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高速公路绿化工程问题已经成为高速公路建设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在要求高速公路能实现其基本功能的同时,也对其绿化工程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我们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绿化类型,将高速公路建设成为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观路。另一方面,高速公路的管理者和建设者要根据高速公路绿化的设计原理,遵从设计原则,保持工程与自然的协调统一,并且加强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为行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行车环境的同时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钱 芳.高速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A].安徽省地质学会.2007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

集[C].合肥: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7.378-382.[2] 刘东明, 林才奎.高速公路边坡绿化理论与实践[M].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0.[3] 张庆费, 郑思俊, 夏 檑.环境修复绿化植物[ 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4] 邓云潮, 张倩.高速公路绿化设计基本原则的探讨[J].高速公路运营技术与管理, 2007,(11):

66-69.[5] 赵 斌.高速公路绿化的艺术性设计[J].中外公路, 2006, 26(1): 182-184.[6] 白彦 赘.关于高速公路绿化工程的思考[J].山西交通科技, 2011,(3): 81-90.[7] 郭丽文.高速公路绿化设计浅析[J].山西建筑, 2010, 36(1): 357-358.[8] 张永连.浅谈高速公路绿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9):276-277.

第二篇:土木工程环境论文

土木工程环境 专题论文

题目: 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及处理方法 姓名: 张 超 班级: 土木10-2 学号: 22101690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及处理方法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周边的环境污染问题,指出了主要的污染源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根据不同的污染源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垃圾土 垃圾填埋场 前言

人类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其中以工业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为主。城市数量的增多、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使我国城市垃圾的产生量持续增加。据报道,全国668 个大大小小的城市中有2 /3 的城市已经不同程度出现了“垃圾围城” 的局面。每年全国产生垃圾的数量虽然没有精确的统计数字,但以每人每天生产垃圾1kg 计算,全国2.6 亿城市人口一年的垃圾总量就在8000 万t 以上。目前,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是国际上通用的三种垃圾无害化处理方法。其中,卫生填埋是垃圾经过焚烧或者堆肥处理工艺、实现垃圾利用最大价值后,剩余残留物的最终处理方法。这种处理方式由于具有处理量大、操作工艺简单、运费低廉等优点而被大多数国家所采用[1]。但在我国,大多数垃圾没有得到及时处理而仅仅是简单堆积,既污染环境又耗费土地和人力,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垃圾占地” 现象还在快速地由城市向农村蔓延。如何将产量大、成分复杂的污泥,经过科学处理后使其减量化、无害化、资 源化和稳定化,己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环境保护领域广泛关注的课题之一[1,2]。

1、垃圾填埋场周边的污染源 1.1 水污染源垃圾填埋场的水污染主要来自于垃圾渗滤液,其次还有少量的生活污水和洗车废水以及流经填埋场的地表径流可能受到垃圾填埋场的污染。垃圾渗滤液来源于五个方面:一是垃圾本身带来的水分;二是垃圾中有机物经分解后所产生的水分;三是以各种途径进入垃圾填埋场的大气降水和地下水;四是地表径流;五是灌溉水。其中进入场区的大气降水和地下水以及垃圾自身含水是决定渗滤水产生量的主要因素。垃圾渗滤液属高浓度的有机废水,主要污染物是BOD、COD、NH3-N和重金属。1.2 大气污染源垃圾填埋场大气污染源主要是填埋气(LFG)以及垃圾填埋场的粉尘和垃圾飞扬物。LFG主要是由于微生物分解垃圾中的有机成分产生的,主要成分包括CH 4、CO 2以及少量的H 2 S、NH 3、N 2和H 2等,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污染物有CH 4、CO 2等温室气体和H 2 S、NH 3等恶臭气体。CH 4和CO 2约占填埋气体的85%1.4%;填埋场释放气体中的微量气体量很少,但成分复杂,有100多种,可以归为挥发性有机组分(VOCs)。1.3 噪声源垃圾填埋场的噪声来源于垃圾运输车辆进出填埋场的交通噪声;垃圾填埋作业时填埋机械(压实机、推土机、垃圾运输车等)工作时发生的噪声;场区渗滤液废水处理站的鼓风机和水泵等的噪声。根据类比调查可知,这些机械产生的噪声值约为80-90dB(A)。1.4 其他污染源影响场内环境质量的污染源除以上几种外,垃圾填埋场还存在以下的环境影响: a、固废主要来源为填埋区的废纸、粉尘、塑料等能被风吹起的轻物质以及污水处理站的污泥。b、垃圾填埋场的存在对周围景观的不利影响以及填埋中的塑料袋、纸张和尘土等在未及时压实覆土情况下可能飘出场外,造成环境污染和景观的破坏。c、填埋作业及垃圾堆体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如造成滑坡、崩塌、泥石流等。d、填埋场孳生的害虫、昆虫、啮齿动物以及在填埋场觅食的鸟类和其他动物可能传播疾病,这类污染直接影响填埋场职工和附近居民的生活。

2、污染源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垃圾填埋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多方面的。监测结果表明:目前全国尚无一例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所排放的污染物全部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的。这些污染物如不加处理排放,极易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对水、大气和土壤的污染。

2.1水污染垃圾填埋对水产生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垃圾渗滤液。这是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发酵、雨水淋刷和地表水、地下水浸泡而渗滤出来的污水。渗滤液会对周边地区的环境、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2.2 大气污染卫生填埋场中的生活垃圾含有大量有机物,这些有机物被微生物厌氧消化、降解,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填埋气。填埋气主要成分为CH 4、CO 2以及其它一些微量成分,如N 2、H 2 S、H 2和挥发性有机物等。CH 4和CO 2产生的温室效应会使全球气候变暖。此外,CH 4 是易燃易爆气体;H 2 S和NH 3气体虽然排放量不大,但其为强刺激性气体,大量气体逸出的地方会有恶臭味,且H 2 S对人体有毒。2.3 土壤污染城市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的玻璃、电池、塑料制品,它们直接进入土壤,会对土壤环境和农作物生长构成严重威胁,其中废电池污染最为严重,进入土壤和地下水源,最终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3、污染防治措施 3.1 渗滤液污染控制措施(1)填埋场场底防渗。为防止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必须在填埋场底采取有效的防渗措施。之前垃圾填埋场底部都铺放一层防渗材料,主要有黏土、沥青、塑料膜等合成橡胶等。各填埋场可根据具体工程和水文地质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2)渗滤液的收集处理。渗滤液由于成分复杂、污染大,在排放前必须进行处理。但目前国内外尚无完善的能够适应各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工艺。一般来说,渗滤液可采取“清污分流-渗滤液回灌-预处理-汇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合并处理”的方法进行处理。3.2 填埋气的回收利用垃圾填埋气是一种可回收利用的能源,其热值与城市煤气的热值相近,但由于填埋气回收设备复杂且投入大而效益低,我国目前运行的垃圾填埋场中,大多没有气体回收系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被放入空中,不仅造成污染,也是一种资源浪费。一般来讲,沼气回收利用可通过“收集-净化-利用”的方式进行。

(1)填埋气的收集。由于大部分沼气在填埋场填埋过程中就已形成,所以沼气采集应在填埋过程中就开始实施。在荷兰,对正在使用的垃圾场,主要采用立式或水平式收集技术。立式采气系统是在垃圾场的填埋过程中逐步建造成的,其方法是在填埋场内均匀分布竖立大口径钢管,在每个钢管外砌筑竖井,当填埋厚度达到2-5m 时,将钢管向上抽一部分,并继续砌筑,直到填埋场达到设计高度,然后将钢管移走。通过将各竖井用排气管水平连接,即可实现垃圾填埋与沼气回收同步进行。对于分层堆放的填埋场,可采用水平采气系统,但要注意采气管道的铺设不要影响垃圾的填埋。对已建成封场的填埋场,可采用表面收集或竖井收集技术。(2)填埋气的净化。溶剂吸收法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沼气净化方法,如采用双塔式溶剂吸收法提纯垃圾沼气,设备简单、成本低、操作简便,净化效果好。(3)填埋气的利用。沼气为一种经济可用的能源,其应用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直接供给工业以及暖房或温室,用于供暖或工业生产,这种方式沼气的热效率最高;沼气经脱水后用于燃气发动机驱动发电机发电;经加工处理升级使沼气达到天然气质量用途更为广泛。3.3 土壤污染的防治(1)搞好垃圾源头控制。垃圾减量化、无害化是解决城市生活垃圾问题的关键。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控制过分包装,严格限制一次性商品的生产。倡导绿色消费,呼吁老百姓重新拿起菜篮子、米袋子、饭盒子,少用或不用塑料包装物。

(2)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城市垃圾中含有大量污染物,也含有大量可回收再利用的资源,实行垃圾分类回收,不仅可以解决垃圾污染问题,还可以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3)搞好填埋区植被覆盖。在填埋过程中,应边填埋边绿化,尽量减轻污染。对建成封场后的填埋场,要大力搞好植被覆盖,为填埋区的重新开发利用创造良好条件。3.4 加强监测,消除隐患要在场区周围设立观测井,配置有害气体检测仪,定期对地下水质和大气环境进行监测消除污染隐患。填埋场总体布置 4.1 卫生填埋场场址的选择,涉及到当地经济、交通等的发展情况,地理地形条件,气候情况,环境地质条件,地表水文条件及水文地质工程条件等众多影响因素,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主要应从工程学、环境学、经济学、法律和社会学等方面来考虑[3]。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1)及相关的国内外情况,可将安全填埋场的选址标准归纳为[4]: ①填埋场容量足够大;②场地的运输距离要适宜;③远离居民生活区;④填埋场不应建于离涡轮式飞行器机场跑道末端3000m 范围内或离仅由活塞式飞行器使用的机场跑道末端1500m 范围内;⑤要求场址所在位置,交通方便,具有全天候公路,承载力适宜;⑥场地地形地貌条件适宜,应便于监测系统的布置;⑦所选场址避开洪水泛滥区、湿地、可航行水道,同时远离供水水源和公共水源,避开湖、溪、泉,场地自然条件应有利于地表水排泄,避开滨海带和洪积平原;⑧所选场址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规。4.2 主体设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由填埋库区、渗滤液处理站、计量站、渗滤液调节池等组成。填埋场宜分期和分区建设,其优点有:(1)可以减少一次性投资;(2)可以减少渗沥液量,未填埋区的雨水径流容易和填埋作业区隔离;(3)可以减少运土或买土的费用,前期填埋库区的开挖土可以在未填埋区域堆放,逐渐用于前期填埋库区作业时的覆盖土;(4)专项基金的利息或基金回报还可以补贴前期的运营费用。渗滤液调节池及渗滤液处理站宜布置在填埋库区下游,且应结合地形设置台阶型自流系统。为准确地记录运入填埋场的垃圾量,计量垃圾的地磅房应设计在车辆入场处(称重汽车主要行驶方向的右侧)。地磅房配设有电子地中衡,并设有与全场计算机管理网络相接的端口。4.3配套工程及辅助设施

内容包括进场道路、备料场、供配电、给排水设施、生活和管理设施、消防和安全卫生设施、车辆冲洗等附属设施及库区绿化。生活管理设施宜集中布置并处于夏季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在与填埋库区之间应设绿化隔离带,以保证生产管理人员有良好的工作环境。为防止出入填埋场的垃圾运输车对外部道路及城区环境造成污染,应在车辆出场处(进场道路的左侧)布置洗车台。

4.4 地表水和地下水收集系统

填埋区外地表水应通过各层锚固HDPE平台外侧截水沟和总截水沟收集排走,不得进入填埋区。填埋区内地表水也应通过各级台阶的排水沟及竖井排走,以减少渗沥液处理量。大雨和暴雨期间,排水系统易出现问题,应安排专人值班来回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并组织人员处理,确保排水顺畅。

4.5 填埋场封场覆盖系统

垃圾填埋场覆盖处理是生态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封场覆盖系统由排气层、防渗层、排水层及植被层组成。终场覆盖能够为植物生长提供基质,保护顶部防渗层,减少进入垃圾堆体的下渗雨水量。填埋场气体在由填埋场内部经过覆盖系统向外部扩散传输过程中,覆盖土壤系统会对填埋气体的释放产生重要影响,应根据当地的植被情况选用栽培树种,覆盖土壤厚度控制在0.3~0.8 m[4]。

随着环境污染防治的重点由工业污染防治转向生活污染防治,提高垃圾处理质量,进一步消除垃圾处理运作中的污染,加强垃圾收运的科学管理,提高垃圾处理的科技含量,才是防治垃圾危害的有效途径。同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制,从而真正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处理场是一个运行周期长、环境影响因素多的建设项目,所以卫生填埋场环评应重视公众参与。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应符合国家规定:填埋场场址设置应符合当地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填埋场排放的污染物不应超过国家相关现行标准的规定;填埋场宜选在地下水贫乏地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应设在当地夏季主导风下风向,距人畜居栖点500m 以外;交通方便、运距合理。防渗工程是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的核心部分,评价中应从防渗方式、工艺、材料等的选择与操作方面对渗滤液防渗对策进行合理性、可行性和可靠性论证。

参考文献

[1]尹军,谭学军.污水污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2]周少奇.城市污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3]刘云斌.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模糊综合评判系统[D].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2004.[4] CJJ17-2004,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S].

第三篇:环境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市政工程)

环境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市政工程)

一、适用学科

 环境科学与工程(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一级学科,工学门类,学科代码:0830)

 土木工程(Civil Engineering,一级学科,工学门类,学科代码:0814)本方案适用于市政工程二级学科

二、培养方式

1、实行导师负责制,必要时可设副导师,鼓励组成指导小组集体指导。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博士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协助指导。

2、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学习有关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确定具体课题,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成果。

三、知识结构及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

(一)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

1、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

进入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应在一级学科范围内和相关的学科领域中有着广泛的了解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2、市政工程专业

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在市政工程学科和相关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等交叉学科领域中有广泛的了解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二)课程学习及学分组成

1、普博生

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要求学分不少于15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程学分不少于4学分,学科专业课程不少于6学分(其中基础理论课不少于4学分、本学科或相关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不少于2学分),必修环节学分不少于5学分。自学课程学分另记。课程设置见附录。

2、直博生

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要求学分不少于29学分(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21学分,自学课程学分另记),其中公共必修课程学分不少于5学分,学科专业课程学分不少于19学分(其中基础理论课不少于4学分、本学科或相关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学分不少于14学分),必须环节5学分。课程设置见附录。

四、主要培养环节及有关要求

1、制定个人课程学习计划

博士生入学后三周内,在导师指导下作好个人课程学习计划,并报院(系、所)研究生主管部门备案。执行计划过程中,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动,须在每学期选课期间修改。修改后的课程学习计划,经导师签字后送院(系、所)研究生主管部门备案。

2、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深入调查研究,确定具体课题,并尽早完成选题报告。文献阅读量不得少于20篇,选题报告应包含文献综述、论文选题及其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工作特色及难点、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等。选题报告在一级学科或跨部分二级学科范围内进行,每年组织3次,分别安排在二月、五月、九月底。由博士导师为主组成的考核小组评审。选题报告应吸收有关导师和研究生参加,跨学科的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导师参加。若学位论文课题有重大变动,应重新作选题报告,以保证课题的前沿性和创新性。评审通过的选题报告,应以书面形式交研究生科备案。

3、博士生资格考试

普博生在入学后第二学期末或第三学期初进行博士生资格考试。直博生在入学后第四学期结束前进行博士生资格考试。

博士生资格考试采取口试方式进行。口试按学科方向由博士生导师组织实施,考核小组由3~5名教师(要求至少有3名博导参加)组成。考核小组在听取博士生的汇报(内容包括学习情况、选题方向以及相关领域的学术前沿等)的基础上,就学科理论基础、专业知识以及学科前沿问题等进行提问,并填写考核意见,给出考核成绩。

资格考试不通过的博士生可以在下一学期或以后的学期再申请参加考试。

4、社会实践

按《清华大学博士生必修环节社会实践管理办法》执行。

5、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

实行博士生学术报告制度。博士生在论文工作期间每学期至少在二级学科范围内做1次学术报告,至少有1次在全国性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自己撰写的学术论文,博士生在学期间应参加30次以上学术报告(采用IC卡记录方式考核),其中两次以上为跨二级学科的学术报告。

6、论文中期检查

学位论文实行中期检查制度。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中期按二级学科或跨部分二级学科组织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状况以及工作态度、精力投入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查。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论文中期检查可与学术报告统筹安排。

7、学术论文发表或科研成果的要求

博士生在学期间至少发表与博士论文相关的SCI收录论文2篇,或SCI收录论文1篇和EI收录论文2篇,或在影响因子大于2.0 的SC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其中在影响因子低于0.5的SCI收录期刊发表的论文只能按EI收录论文计算。

8、最终学术报告

在博士学位论文工作基本完成以后,最迟应于正式申请答辩前3个月,做1次论文工作总结报告。环境学院每三个月开展一次最终学术报告,分别于每年的3月、6月、9月、12月。具体要求见《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

9、国际学术活动环节

博士生在学期间应积极参加国际学术活动,且至少满足以下1项条件:(1)参加1次国际学术会议(双边会议除外),并在会议上做口头报告。(2)参加校、系组织的国际化实践环节,累计时间不少于2周。

(3)选修校、系开设的用英语开设的专业相关课程不低于1学分,且通过考核。

五、学位论文工作及要求

1、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集中反映,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

2、博士学位论文应是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应在科学上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应能反映出博士生已经掌握了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了独立从事研究或教学的能力。

3、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为2年(选题报告通过之日起至论文评阅前止)以上。

附录:

附录

一、普博生修读科目及学位学分要求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生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15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程学分不少于4学分,学科专业课程不少于6学分(其中基础理论课不少于4学分、本学科或相关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不少于2学分),必修环节学分不少于5学分。自学课程学分另记。课程设置如下:

1、公共必修课程(≥4学分)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博士生英语(或其他语种)

(90680032)(90640012)

2学分 2学分

(考试)(考试)

2、学科专业课程(≥6学分)(1)基础理论课(≥4学分)

 高等数值分析  其它数学类研究生课程

(60420024)

(70050162)(90050012)

4学分

2学分 2学分

(考试)

(考试)(考试)(2)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2学分,在导师指导下选择)

 环境经济  可持续发展引论

 由导师根据需要选定其它跨二级或一级学科课程

3、必修环节(5学分)

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 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  资格考试  社会实践

(99990041)(99990032)(99990061)(69990041)

1学分 2学分 1学分 1学分

(考查)(考查)(考试)(考查)

4、自学课程

涉及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门知识,由导师指定内容系统地自学,可列入个人培养计划。

5、补修课程

凡在本门学科上欠缺硕士层次业务基础的博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有关课程。补修课程可记非学位课程学分。

附录

二、直博生修读科目及学位学分要求

(一)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

在学期间,研究生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29学分(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21学分,自学课程学分另记),其中公共必修课程学分不少于5学分,学科专业课程学分不少于19学分(其中基础理论课不少于4学分、本学科或相关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学分不少于15学分),必须环节5学分。课程设置如下:

1、公共必修课程(≥5学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3学分)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自然辩证法概论

(90680032)(60680021)(90640012)

2学分 1学分 2学分

(考试)(考试)(考试)(2)外语(≥2学分)

 博士生英语或其他语种

2、学科专业课程(≥19学分)(1)基础理论课程(≥4学分)

 高等数值分析  线性与非线性规划  其它数学类研究生课程

(60420024)(60420034)

4学分 4学分

(考试)(考试)

(2)本专业课程或相关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15学分。课程选择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A组课程不少于9学分。)A组课程:

 运筹学

 环境系统建模理论与复杂模型  环境流体力学  气溶胶力学  水处理过程化学  大气污染化学和物理  多孔介质污染物迁移动力学  高等水处理工程

 废水生物处理的数学模型与新技术  大气污染防治原理  固体废物控制工程

(70250124)(80050092)(70040123)(70050012)(70050062)(70050032)(70050082)(70050042)(70050262)(70050022)(70050102)

4学分 2学分 3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 环境规划

 地下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治理工程  高等环境化学  现代环境生物学

(80050082)(70050172)(70050182)(70050072)

(90050012)(70050162)(70050092)(80050012)(70050252)(70050112)(80050152)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考试)(考试)(考试)(考试)

(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B组课程:

 可持续发展引论  环境经济

 固体废物资源化工程  能源与环境

 环境核辐射及其示踪技术  环境风险分析  环境保护投融资

 环境学院开设的其他研究生课程  化学、生物学、人文、社科类课程

 其它由导师根据需要选定的跨二级或一级学科课程

3、必修环节(5学分)

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 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  资格考试  社会实践

(99990041)(99990032)(99990061)(69990041)

1学分 2学分 1学分 1学分

(考查)(考查)(考试)(考查)

4、自学课程

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门知识,可由导师指定内容系统地自学、并列入个人培养计划。自学课程学分另记。

(二)市政工程专业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生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29学分(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21学分,自学课程学分另记),其中公共必修课程学分不少于5学分,学科专业课程学分不少于19学分(其中基础理论课不少于4学分,本学科或相关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不少于15学分),必修环节5学分。课程设置如下:

1、公共必修课程(≥5学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3学分)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自然辩证法概论

(90680032)(60680021)(90640012)

2学分 1学分 2学分

(考试)(考试)(考试)(2)外语(≥2学分)

 博士生英语

或其他语种

2、学科专业课程(≥19学分)(1)基础理论课程(≥4学分)

 高等数值分析  线性与非线性规划  其它数学类研究生课程

(60420024)(60420034)

4学分 4学分

(考试)(考试)

(2)本专业课程或相关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15学分。课程选择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A组课程不少于9学分。)A组课程:

 环境系统建模理论与复杂模型  环境流体力学  水处理过程化学

 多孔介质污染物迁移动力学  高等水处理工程

 废水生物处理的数学模型与新技术  固体废物控制工程  环境规划  现代环境生物学

 地下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治理工程  高等环境化学

(80050092)(70040123)(70050062)(70050082)(70050042)(70050262)(70050102)(80050082)(70050072)(70050172)(70050182)

(90050012)(70050162)(70050092)(80050152)

2学分 3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

(考试)(考试)(考试)(考试)

B组课程:

 可持续发展引论  环境经济

 固体废物资源化工程  环境保护投融资

 环境学院开设的其他研究生课程  化学、生物学、人文、社科类课程

 其它由导师根据需要选定的跨二级或一级学科课程

3、必修环节(5学分)

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 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  资格考试  社会实践

(99990041)(99990032)(99990061)(69990041)

1学分 2学分 1学分 1学分

(考查)(考查)(考试)(考查)

4、自学课程

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门知识,可由导师指定内容系统地自学、并列入个人培养计划。自学课程学分另记。

环境学院 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

机械工程系 精密仪器系 电子工程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 软件学院

工程博士

一、适用领域

 能源与环保(环境学院、核研院) 先进制造(机械系、精仪系)

 电子与信息(电子系、计算机系、微纳电子系、软件学院)

二、培养目标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在相关工程技术领域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应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以及规划和组织实施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能力;应在推动产业发展和工程技术进步方面做出创造性成果。

三、培养方式

工程博士生的培养依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实行校企合作、多学科交叉培养。采取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联合指导的方式,并根据研究课题组成指导小组;工程博士生的校内导师由我校认定的博士生导师担任,企业导师由重大专项合作企业或相关领域资深专家担任,一般应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跨学科的论文研究,应聘请相关学科的专家作为指导小组成员。

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

四、课程学习及学分要求

工程博士生课程要求应根据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的特点设置,总学分不少于10学分。可根据工程博士生的知识结构、行业背景和研究需要按需选课。

 工程领域前沿讲座(1学分)

(99998021)

邀请国内外同行专家开设讲座课,讲授行业前沿、工程案例、管理理念和案例分析等。

 工程领域重大专题研讨课(1学分)

(99998001)

结合重大专项课题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专题讨论。 工程管理类课程(2学分)

项目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工程经济学 国际经济法

 领域专业课程(不少于4学分)

在导师指导下选修本领域专业课程。 选题报告(1学分)

选题报告包含选题背景及其意义、研究内容、技术难点、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等。选题报告以口试方式进行,由指导小组成员进行考查。 企业调研(1学分)

(99998011)

组织工程博士生到国内外知名企业考察与调研,学习企业先进经验,拓展视野,提交调研报告,由导师负责考核。

五、学位论文研究工作要求

论文选题选择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的关键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应与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实现企业技术进步和推动产业升级紧密结合,学位论文研究成果应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

工程博士生每年应向导师提交研究工作进展报告,并在领域内做口头报告。

工程博士生须在学位论文工作基本完成后,至迟于正式申请答辩前三个月,做最终研究报告,由指导小组审查。

最终研究报告通过后方可进入提交论文送审及申请答辩程序。

六、研究成果要求

工程博士生在学期间应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并完成一项重大专项研究课题,作为主要撰写人完成综合性工程科技报告。公开发表的与重大专项相关的研究成果应署名清华大学,并须满足以下要求之一:

(1)以第一发明人身份获得国内外已授权发明专利;(2)以排名前1/2身份获得省部级二等奖及以上奖励;(3)领域认可的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4)设计方案已被采纳实施或研究成果鉴定通过;(5)EI检索论文1篇。

第四篇:土木工程环境论文

土木工程环境 专题论文

题目:土木工程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及治理 姓名: **** 班级: 土木09-6班 学号: 2209****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土木工程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及治理

摘要:土木工程建设包括很多方面,城市建筑、交通建设、矿山建设这三个主要方面。主要是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建筑垃圾,噪声污染,废气污染,粉尘,对人和动物以及自然界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土木工程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非常必要的。关键词:环境保护 建筑垃圾 治理交通建设 矿山建设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环境问题也愈来愈严重,近20年来,随着国家对以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工业与民用建筑,矿山建设,公路建设得到迅猛发展,造成的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基础建设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带动作用,但它同时产生对破坏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如何在土木工程建设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土地,并处理好同社会、经济的关系,进而实现交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怎样把我国建成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仔细研究的课题。1 城市建设工程产生的建筑垃圾和治理 1.1 建筑垃圾

建筑物是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建筑施工垃圾的成分有:土、渣土、木屑、废钢筋、废铁丝和各种废钢配件、金属管线废料、各种装饰材料的包装箱、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碎砖和碎混凝土块、搬运过程中散落的黄砂、石子和块石等。这些材料约占建筑施工垃圾总量的80%左右。

1.2 我国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现状

当前我国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不高、处理方式落后。随着我国城镇建设的蓬勃发展,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也与日俱增。目前,我国每年的建筑垃圾数量已在城市垃圾总量中占有很大比例,成为废物管理中的难题。1.3 我国建筑垃圾管理基本对策

1.3.1 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筑垃圾的处理和回收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该如何处理就需要有组织进行协调解决,各建筑施工有关单位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稳定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分工负责,齐抓共管;要建立健全渣土设置与管理专项方案,对工地内建筑渣土的产生、防尘措施、处置等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

1.3.2 提高建筑垃圾的技术处理水平。城市建筑垃圾一般采用直接填埋的处理方式,缺乏对建筑垃圾的有效技术处理。尤其是对建筑垃圾做混凝土骨料必需破碎、筛分分级、清洗堆存的技术国内企业还少有研究。城市相关部门应尽快帮助协调并依靠企业技术研发解决在建设垃圾处理等方面存在的技术问题。

1.3.3 降低建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我国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及回收利用率较低,建筑 垃圾大部分被运往垃圾填埋场堆放或填埋,不但占用了大量宝贵的耕地,而且对土壤、水源、植被等自然环境造成了相当大的危害。同时,在运输过程中给城市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和城市形象。所以对于那些分拣出来不能利用的垃圾要合理处置,把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1.3.4政府要为建筑垃圾处理提供资金保障。建筑垃圾废料不是商品,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只有经过加工处理再利用后才会产生新的价值。在建筑垃圾的回收处理利用过程中,常常使处理单位无利润可图,缺少了积极性,直接影响利用工作的进行,因此必须由政府通过某种渠道在利用过程中给予经济补助。

1.3.5建立健全合理的政策法规。近些年来,我国对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的重要性虽已有清醒认识,但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国家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对违反规定的处罚条例,禁止填埋可利用的建筑垃圾及规定建筑垃圾必须进行分类收集和存放的条款还不完善。所以,应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实行有效地奖惩制度。2.交通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2.1 交通建设造成环境破坏的原因

公路建设破坏了原来的自然平衡,引起岩土体移动、变形和破坏;长大隧道的建设造成地表塌陷、植被和表土损失,使自然植被恢复困难;一些土地被低价甚至无偿占用,产生了不少失地农民。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资源、环境和人口之间的矛盾。而施工只好自己创造条件,强攻硬上,修建的便道有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长,才能到达路基正线上,施工出来的路基同时也兼作便道使用。因此,在公路的建设过程中,由于现场施工条件艰难,弃渣场道路一时还不能通达等等客观原因,致使一些承包商为了追求工程带来的丰富利润,节约成本,予环保生态不顾。2.2交通建设中保护环境的主要措施

2.2.1树立公路行业环保意识,促进环保工作健康发展

公路行业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如何真正做到土地资源、公路建设和经济发展三者能协调发展,需要政府主管部门与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共同研究探讨,计划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学术活动,吸引公路行业的建设、经营、管理人员及专家对公路行业中存在的环保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交流和研讨,形成统一认识,指导环保工作。要加快培养公路环境工程设计人员,开展高等级公路环境保护与恢复新技术的应用研究。2.2.2树立生态公路理念,做好施工环保设计

近阶段公路的建设依然侧重其功能因素,如安全、迅速,对环境因素的重视不够。为减轻公路对现有地形、植被的破坏和自然水系水质的影响,要因地制宜采用合理的技术等级标准和适宜的技术指标,对路线位置、路基高度等重大决策必须慎重,千方百计节约土地。对深挖工程量艰巨的地段,可考虑用隧段,尽量避免山体深挖后对路基稳定性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高填深挖,少占土地,减少水土流失发生。公路绿化应以保护沿线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提供和谐的公路景观为根本目的,不哗众取宠。应用环保技术做好弃渣场的设计,在弃土场的位置选择上,主要考虑避免诱发泥石流,不挤占河道过水断面,尽量选择山间洼地,做好弃渣场的排水和绿化设计,石质弃碴场在完工后其表面宜考虑履地予以绿化或还耕。2.2.3 抓施工期的环保实施,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首先质量监督部门要建立起相应的管理与监督措施,规范管理。其次应给出公路建设与环保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对公路环保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施工阶段应严格按照设计的环保方案组织实施,要进一步加强取、弃土场和临时用地复耕的监管。对路基上边陂、下边坡以及弃土(渣)场应有相应的处理措施:①处理好山体的开挖面。在上边陂应设碎落平台,以防落石危及行车行人的安全,采取挂网施工技术在破碎或石质边坡上种草绿化;在路基的下边坡则应采取设拱形或菱形等骨架稳固边坡,同时也种植草皮绿化,让所有开挖面看不到开挖痕迹。②处理好弃、取土(渣)场。对于弃土场采取“土地复垦技术”作好土地复垦规划、复垦工程的实施以及复垦后的改良与管理,或人工植树等。对于石质弃渣场,应在工程完工后其表面复盖一定厚度的土层,并且进行植被恢复逐渐向“绿色新文明”建设推进。对桥梁下构施工给水体造成的污染应引起足够重视,加强施工组织管理,并加大管理力度。建设项目的环保专项资金要专款专用,尽量打足。同时,实施“环境监理计划”,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建设项目进行监理与监测,对施工全过程中的环保进行全面监测检查。真正做到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把环境监理结果作为该项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内容之一,严格把好环保关。3 矿山建设对环境影响及措施

3.1 水资源、地表环境环境的影响

矿山采矿的疏干排水,使地下水位大幅下降,降落漏斗水力影响半径达十几公里。不仅浪费丁地下水资源,更主要是改变了原有的水文地质条件,由稳定的状态改变到不稳定状态。造成相应的不均匀地面沉降。采矿造成的地面塌陷与裂缝,直接造成大气降水与地下水的沟通,使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废石、尾矿长期堆积占用大量土地,经雨水淋滤造成土壤污染侵蚀 尾砂、废石风化后形成细小颗粒物质和糟尘,在干燥气候与大风作用下易产生尘爆选厂污水的捧放,造成土壤与地表水污染,有害物形成扩散晕,进一步破坏植被,致使土壤荒漠化经过淋滤、渗透污染地下水。3.2 矿山保护及治理措施

3.2.1高度重视矿山生态环境问题

近年来愈演愈烈的矿山地质灾害、潜伏的大量致灾隐患、日益恶化的矿山生产和生活环境向人们警示,单纯从技术角度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因此,矿山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及其发展趋势,应当受到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强对它的管理。应当把矿山地质灾害纳入国家防灾减灾政策范围之内,把矿山的防灾减灾与矿山企业、地区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提高重视程度,加强社会教育,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3.2.2 坚定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对于环境污染和破坏,有些能够事后治理,有些则属于不可逆变化,事后很难挽救,矿山地质环境一旦被破坏就很难治理和恢复。因此必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通过科学管理和必要的工程措施加以预防,同时对已存在的或难以避免的地质灾害开展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理,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项目,坚决取消,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3 加强科学研究,为矿山环境治理和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矿山环境管理和保护、治理涉及许多复杂的科学技术问题,诸如:矿山环境调查、监测系统;矿山环境评价标准与地表环境无害化的矿产采掘技术;矿山废水无害化处理与再利用技术;尾矿、废石及其他废渣资源化与综合利用;矿区地质灾害预防与综合治理;矿区土地复垦与综合开发以及矿山环境管理机制与方法„„针对这些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才能为矿山环境管理提供科学基础,为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结束语 要实现土木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统一和谐,就要做到“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从战略的角度认识土地资源、土木工程建设和经济发展三者之间如何协调发展的辩证关系。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同时,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深入认识和掌握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根源及危害有计划地保护环境,防止环境质量的恶化,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对土木工程建设中产生的各种垃圾进行回收利用,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以较低的资源和环境优价换取较高的公路发展速度。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 《土木工程环境概论》(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3] 《中国的环境与发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2)

[4] 《土木工程环境》(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2002.11.12)[5] 《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国外建材科技 2005年02期)[6] 《矿区生态环境的初步研究》(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7年04期)[7] 《矿区生态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地理科学 2004年02期)[8] 《高速公路环境保护与绿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9] 《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6.12.7)

[10]《中国矿山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研究》 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8)

第五篇:土木工程环境论文----交通土木工程与生态环境保护

现代土木工程概论论文

题目:论土木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姓名: 孙鹏文 班级: 工程管理1202班

学号: 201231010216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摘要

土木工程环境是以土木工程学与环境科学,特别是环境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研究人类工程活动对地球土木工程的环境作用和影响的学科。

土木工程环境问题类型主要包括:大规模复杂工程所涉及的土木工程环境问题、土木工程所引起的土木工程环境问题。

土木环境问题的主要方面主要包括:城市建设工程引起的环境问题、交通建设中引起的环境问题、矿山建设中引起的环境问题、地下工程建设中引起的环境问题、土木工程引起废弃物处置的环境问题、名胜古迹的土木环境问题。

本篇论文着重研究交通土木工程引起的环境问题并以青藏铁路为例研究对其环境、生态的保护措施及正面影响。

关键词:土木工程环境问题,交通土木工程环境,青藏铁路,生态保护

1、前言

1.1土木工程与环境问题 1.1.1土木工程环境问题类型

人类开始面临自身活动对自我产生的挑战,这可能是前人未能料到的。近一个世纪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后果日益严重。人类直接对环境破坏的例子包括:

1)过量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区域性地面沉降,以及由此引起的海平面上升而造成的风暴潮加剧、海岸侵蚀加速与盐水入侵对沿海城市的影响;

2)不恰当的工业作用或工程作用在成岩土环境的失衡,如道路建设、采空区、大面积滑坡导致的灾难性后果;

3)若干老城市也相继出现了一些新的工程环境问题,如西安市区的地裂缝和武汉等地的地面塌陷;

4)间接地破坏还包括与人为排放物造成的温室效应有关的厄尔尼诺现象加剧了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1.1.2土木环境问题的主要方面(1)城市建设工程引起的环境问题 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土木工程环境问题

主要包括桩基施工引起的环境问题,工程降水对周围环境影响,深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与城市地下问题有关的环境问题等。(2)交通建设中引起的环境问题 1)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主要包括占用土地、改变生态环境、对珍稀动植物的影响等。2)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高速公路的建设有可能分隔原有的居民村庄和土地,造成居民出行不便;公路的建设有时会造成居民拆迁、景观环境的改变甚至损坏文物古迹。3)对环境的污染

主要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土地铅污染等。4)造成的岩土工程环境问题

主要包括路基工程、路堑工程和桥隧工程影圈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3)地下工程建设中引起的环境问题 主要介绍地铁建设中的环境问题: 1)引起生态环境问题:

地铁工程全线拆迁房屋,施工中绿地被暂时破坏,并有多处道路、电力、电信线路、给排水管线改移。在施工中需占用车道,造成交通拥挤,打乱了城市正常交通秩序,给沿线部分地区的居民工作、生活带来不便,但这些影响只是临时的。

地铁辅助车辆段将占用城市绿化用地,在自然保护区,有国家濒危保护的动植物。由于绿地的占用,人为扰动的增加将是自然保护区边缘的生态环境变得脆弱。

2)噪声、振动环境:

地铁在施工中施工机械噪声、振动对沿线环境敏感点:居民区、学校、医院,都有一定影响。但是地铁建成后对改善城市交通噪声,其效果也是明显的。地铁开通后,可以分流28%的客流,从而减轻交通噪声污染,根据计算可减轻交通噪声约1~2dB(A)。3)大气环境:

地铁建设对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作用十分显著。地铁开通后代替了地面部分公交车辆的运行,相应减少了各类车辆排出的废气对环境的污染。(5)土木工程引起废弃物处置的环境问题

废弃物的处置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城市废料,主要是生活垃圾,包括各种废纸、有机物、玻璃、金属、塑料等;

2)工业废料,主要包括废钢渣、矿渣、粉煤灰、废油、废塑料、废酸、废碱等;

3)建筑废料,主要包括开挖余土、废淤泥、废混凝土、废沥青、废木料等。(6)名胜古迹的土木环境问题 1)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由于名胜古迹的建造时间早,对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重视和勘查不足,许多名胜古迹建造在不均匀土层上。另外,当时的地基处理的技术较差,地基处理的方法比较简单,经过较长的历史时期,建筑就会产生明显的不均匀沉降,从而造成破坏。如世界著名的比萨斜塔、中国苏州的虎丘塔等都是因为不均匀沉降导致塔体倾斜。

2)过量抽取地下水与古建筑沉降

这里的古建筑沉降主要是指并未引起建筑开裂或倾斜,但由于沉降幅度过大而对古建筑的一种破坏。一方面,由于大幅度的沉降,其基础将接近甚至下降到地下水位以下,地下水将对建筑物基础产生机械侵蚀和化学侵蚀;另一方面,基础下降后,有一部分建筑物将沉入地下,同时又要遭受地表降水的影响,使得建筑物无法正常使用。

3)岩体风化、滑动对名胜古迹的破坏

世界上有许多名胜古迹是建在岩体上的,有的则是建在山体或悬崖上,这就必然要遭受岩体风化、滑动等带来的破坏。

2、问题的研究:交通土木工程与生态环境保护

二十世纪中期来,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整个地球的一大危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了严峻挑战,资源的迅猛开发与有效利用,使其在日益枯竭,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造成了各种污染事故频频发生。因此,如何在土木工程建设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土地,并处理好同社会、经济的关系,进而实现交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怎样把我国建成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值得我们仔细研究的课题。

2.1交通建设造成环境破坏的原因

首先是有的施工单位未按施组操作,将施工挖出的土、石以及将施工中产生的各种混凝土、其它建筑材料采取就近丢弃的办法。其次在进行施工设计时采用的技术指标也未能很好结合实地充分利用地形进行路线布设,致使深挖路堑、高填路基普遍存在。三是弃渣场的设计,未结合地形、地貌因地制宜的进行设置。2.2公路建设及运营中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有:(1)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占用土地

高速公路占地范围 大致为宽50m的带状地带,对土地资源的占有是永久性的,有些甚至是良田,据公路环评调查的中国公路占用耕地的统计,若以省为单位计算,一般不超过1%。但在农业发达的省份,有的村庄被占用的耕地可达20%~30%。对土地占用比例较大的局部地区来说,对农业生产和对农民的影响是很大的。

2)改变了生态环境

山区公路某些路段在施工时大填大挖,或取弃土处置不当,会改变原有的地形、地貌,造成植被破坏,局部地区引起水土流失。施工过程中有时会干扰地表和地下水流,破坏了生态平衡。3)对珍稀动植物的影响

如果公路经过自然保护区的附近地区,有可能影响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或损坏了某些珍稀植物,影响了生物多样性。(2)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高速公路的建设有可能分隔原有的居民村庄和土地,造成居民出行不便;公路的建设有时会造成居民拆迁、景观环境的改变甚至损坏文物古迹。(3)对环境的污染 1)空气污染

汽车行驶中排放的汽车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等有害物质,汽车行驶过程中引起的二次扬尘导致空气中TSP超标,此外,沥青拌合场的沥青和粉尘也造成了空气污染。

2)噪声污染

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各种污染中,运营期交通噪声是污染最严重、居民最难以忍受和反映最强烈的污染。由于最近几年来,许多交通量大、车速高的汽车专用公路陆续投入运营,使交通噪声扰民问题日益突出,全国80%左右的交通干线两侧环境噪声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

3)水污染

在公路施工,尤其是公路桥施工时,施工废水,高速公路营运期生活服务区洗车污水和生活污水,如任意排放,将造成水污染。公路经流水对饮用水源也会造成一定影响。

4)土地铅污染

汽车使用的含铅汽油排放的铅微粒逐渐沉积在公路两侧的土地中,长此以往,会引起土壤铅污染。但随着中国无铅汽车的推广使用,铅污染的问题将逐渐减少。

2.3交通建设中保护环境的主要措施

树立生态公路理念,做好施工环保设计

公路的技术标准越高,对自然人文景观、生态环境的破坏越严重。在公路建设的同时,要尽量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扰动,力争实现区域经济、生态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想达到以上目的,就要求设计者首先要树立生态公路的理念,确立生态公路的设计思想和方法。

1)为减轻公路对现有地形、植被的破坏和自然水系水质的影响,要因地制宜采用合理的技术等级标准和适宜的技术指标,对路线位置、路基高度等重大决策必须慎重,千方百计节约土地。

2)对深挖工程量艰巨的地段,可考虑用隧段,尽量避免山体深挖后对路基稳定性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高填深挖,少占土地,减少水土流失发生。对于部分地形复杂的山区不能满足现行规范的特殊路段,应通过技术论证和经济比较,选择最佳布线方案。

3)交通噪声是目前公路运营期最严重的污染,通过环评,对在公路两侧受噪声污染的学校及重要的环境敏感建筑物,有的予以拆迁,有的采用噪声防治措施,如建造公路声屏障。

2.3我想从青藏铁路这个例子来着重说明我对于交通与生态这一问题的看法

青藏铁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该路东起青海西宁,西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青藏高原是巨川大河的发源地,也是世界山地生物物种的重要起源中心,生态环境原始、独特而脆弱。

青藏铁路经过可可西里和羌塘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铁路建设的设计阶段,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工程方案的决定因素。生态环境保护成为青藏铁路设计的基本理念,在铁路的线路选择上,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活动的重点区域。如原设计路线要通过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颈鹤自然保护区,为了避免对野生动物的干扰,经过多方论证,决定选择经过羊八井的线路方案,绕避了黑颈鹤保护区。对于无法避让,必须经过野生动物活动区域的路段,如穿过可可西里、楚玛尔河、索加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区段,在设计中进行了多方案比选,研究提出工程保护对策,尽量减少对自然保护区的干扰。在调查研究沿线野生动物的习性、迁徙规律的基础上,在不同地段布设了25处不同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在桥涵和隧道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野生动物穿越铁路的需要,在许多地段还专门架设了旱桥,作为野生动物迁徙过往的通道,以最大程度地保证铁路沿线野生动物的正常活动。分布在可可西里的国家濒危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每年6—7月都集结成群,长途跋涉前往卓乃湖、太阳湖等地产仔,青藏铁路有关参建单位为此停止施工四天,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撤离工地,拔掉让藏羚羊警觉和恐惧的彩旗,确保了藏羚羊顺利通过工地,前去繁衍生息。为了不破坏草地、湿地等自然环境,设计中大量采用了以桥代路的方法,仅在西藏自治区境内就为此专门设置了累计13公里的桥梁。

西藏地区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抗干扰能力低,自我更新能力差,一旦遭到破坏,在很长时间内难以恢复。西藏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协调发展,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同时,使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有效保护。

3、总结

通过完成这篇论文,我查找了大量资料,并对其中的很多研究性问题也有自己的很多见解。交通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交通工程项目的实施是否带来环境污染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就显得尤为重要,精神需求也要提高,这就要求施工过程中的噪声污染及夜晚施工带来的光线等困扰人们休息的因素就要尽量避除。在这里,我认为,除了工程的设计者实施者责任重大以外,该工程的项目管理者也同样肩负重任,他们不但要考虑以尽量少的成本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要将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在将来将会被逐渐推广应用到各个工程项目的管理中。

参考文献

【1】贾颖绚 宋宏伟 《土木工程环境》

【2】曹志平生态环境可持续管理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3】《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6.12.7)

【4】青藏铁路沿线生态环境保护及对策 柴达木开发研究,2010年第3期 【5】中华环评网http://www.xiexiebang.com/ 【7】《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国外建材科技 2005年02期)【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9】《土木工程环境概论》(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10】《高速公路环境保护与绿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11】(英)斯科特(Scott,J.S.)《土木工程》

下载土木工程环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土木工程环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土木工程

    对于你的提问 我做以下回答 假如你是本科毕业后一年后自动转为助理工程师,评为助理工程师后四年评工程师。如果是搞施工就考建造师,做到一定时间后可以考一个监理工程师.如果......

    土木工程

    工程学院因为就业形势好,压力小的缘故,学风很差,好像是全校倒数的吧,呵呵。。。但是就业形势好只是工作好找,待遇好不到哪里去,很难进设计单位,能进进勘察单位就不错了,大部分都是进......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专业 专业简介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市政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学科:工学 门类:土建类 专业名称:土木工程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市政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

    土木工程

    沉降缝:为了预防建筑物各部分由于不均匀沉降而设置的结构缝。从基础到屋顶全部断开 硅酸盐水泥: 以黏土和石灰石为原料,经高温煅烧得到以硅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熟料,加入0—5%的混合......

    土木工程概论

    专业:工程管理0901班姓名:王东琴学号:9119090107 观后感 ——“鸟巢”及南方住宅小区建筑 老师用两次课给我们播放了关于“鸟巢”以及两处南方住宅小区的视频,通过观看这些关于......

    土木工程知识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

    土木工程概论

    土木工程概论摘要:当今世界,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雄伟的建筑已成为各国经济腾飞的象征,这对一个国家的经济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而为土木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