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省慢病综合防治示范区考核组莅临牡丹区考核验收
山东省慢病综合防治示范区考核组莅临牡丹区考
核验收
2012年12月17日,省卫生厅组织专家对我区慢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创建工作进行了考核验收。考核组由泰安市卫生局姬生勤副局长任组长,省卫生厅、省疾控中心、烟台市卫生局、烟台市福山区疾控中心等5名专家组成。本次考核采取听取工作汇报、查阅有关资料、现场观看环境等方式进行,牡丹电视台进行全程跟踪报道。
12月17日上午11:00-12:00在牡丹区政府公务大厦一楼贵宾室召开了汇报会,牡丹区政府副区长李治代表区委、区政府致辞欢迎词,区政协副主席、区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杨明欣就我区创建省级慢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做了汇报。
12月17日下午,考核组在区疾控中心对我区创建省级慢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相关资料进行了详实的查看和指导,接着深入到牡丹人民医院、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中心血站、东关小学、南城办事处程堤口社区、水邑皇家大酒店等单位进行了现场考核,并实地考察了健康步道。
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副局长沙元革,监控科科长刘心华,市疾控中心主任杨传欣,区政府副区长李治,区政协副主席、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杨明欣,区卫生局副局长、疾控中心
主任刘开秋及教育局、爱卫办、食药局、工商局、卫生局等部门领导陪同检查和现场考核。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慢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创建工作,成立了牡丹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逐步完善了“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防控工作机制,投入了专款用于工作开展。按照《山东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示范县(市、区)考核指标体系》的内容和要求,在死因监测、冠心病、脑卒中、肿瘤报告、慢病管理、健康山东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单位创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通过查看档案和实地考核,省级专家考核组对我区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给予肯定,同时也希望我区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责任再明确,措施再强化,全力巩固慢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创建成果,真正让慢病防治成果惠及广大城乡居民,促进全省慢病综合防治工作再上新水平。
第二篇:迎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考核验收组汇报材料
建设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加快法库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关于创建出口树莓质量安全示范区
工作情况的汇报
尊敬的国家出口树莓质量安全示范区验收组各位领导,辽宁局、沈阳局、省出口办、市农委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法库县人民政府、法库县出口树莓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向各位领导的莅临表示诚挚的欢迎,也借此机会,向各位领导给予法库出口树莓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的支持和帮助,表示真诚的感谢!
法库是农业大县,全县区域面积23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8万亩,总人口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万人。2011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70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7.6%、15.5%。几年来,全县围绕创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大力调整种植结构,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科技化、设施化、产业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2年,全县以树莓、辣椒、万寿菊、香瓜、花生为重点的出口农作物栽培面积达到66万亩。全县树莓面积8万亩,产量3.5万吨,引进建设了8家树莓加工企业,树莓出口供货值超过10亿元,今年预计出口1亿元以上。法库树莓已经成为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树莓生产加工基地。
为了寻求法库农业的进一步突破与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畅通法库农产品国内外销售通道,按照市农委、沈阳出入境检疫检验局的工作部署,以打造全国唯一出口树莓质量安全示范区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县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 one的文件精神,克服难题、凝聚力量、真抓实干,扎实有序地开展了出口树莓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加大领导力度,明晰责任分工
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县政府县长为组长,分管县长为副组长,县农经、财政、环保、工商、质监、招商局(外经局)等县直部门及有关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经局,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实施、各项制度建设,并对各职能部门进行协调沟通。县农经部门负责植物产品原料种植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并加强对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管理和指导;质监部门负责生产企业和出口农产品原料基地的备案和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工商部门负责农资市场及流通环节监管;环保部门负责对农产品生产区域水体、大气、土壤等环境监测及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监管;外经外贸部门负责出口农产品综合协调及相关服务。建立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部门合作推进机制,形成了推动出口树莓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形成良好氛围
通过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介宣传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性,引导各级干部群众形成对出口树莓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高度共识。自创建示范区工作以来,共发放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资料5000余份,宣传手册3000余册。分别同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达成科技共建协议,邀请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市农业检测中心到法库举办相关技术培训班,对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基地种植户进行培训,累计举办培训班21期,培训各类人员6300余人次,发放培训资料近万份。
使建设出口树莓质量安全示范区的重大意义和政策措施得到广泛宣传,形成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共同维护的良好氛围。
三、加大扶持力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县政府制定了《关于印发<法库县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法库县出口树莓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方案>的通知》,明确了任务目标、实施步骤及示范效果,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工作机制。连续两年把出口树莓质量安全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严格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县财政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7300万元作为创建经费,用于出口树莓基地建设、监管体系建设、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四、加大“七项制度”建设力度,确保示范区建设水平
1、抓好示范区保障制度建设。成立了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示范区建设管理办公室,抽调了专门人员,明确了责任分工,出台了建设方案,保证了示范区建设的有序、稳步、高质量进行。
2、抓好示范区质量安全标准化制度建设。制定了树莓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制定了出口树莓种植的卫生技术标准,对出口农产品实施了备案管理,建立了基地日常监管记录。
3、抓好示范区疫情疫病监测及控制制度建设。全县制定了《法库县树莓疫情疫病监测计划及控制措施》,在登仕堡、丁家房、秀水河3个镇安排63名植保员具体负责疫情疫病监测工作,县植保站建立了专业化防治队伍,配备了专用设备、器械及技术人员,确保突发事件处理。
4、抓好示范区农业化学投入品控制制度建设。制定了全县农业
化学投入品管理方案,健全了县、乡(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队伍,在重点乡(镇)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办公室、检测站,配备专职人员和办公设备,在丁家房、秀水河、登仕堡三个镇建立了5户农药专营店,并用摄像记录管理和服务情况。
5、抓好示范区农残监控评估及预警应急制度建设。制定了《法库县出口基地农产品检测方案和检测计划》,县农产品检测中心购置气象色普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检测仪器50余台套,全年开展农产品检测服务。每月检测三次,两次到生产基地采样、一次到农贸市场采样,每年检测样品2000个以上,基本实现了全县蔬果生产基地的全覆盖检测。在历次农产品质量抽检中,我县农产品合格率保持99.8%以上。
6、抓好示范区出口水果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建设。制定了《法库县出口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施方案》,制定了企业、农药商店、生产者投入品采购、储运、销售的可追溯制度。县农经局投资500多万元,建立了县级农业检测中心,并在丁家房、四家子、登仕堡建立了3个检测站。
7、抓好示范区企业质量安全诚信制度建设。积极开展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和信用等级分类加强监管,对长期守法诚信企业给予宣传表彰,采取优惠措施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对信用等级低的企业予以警示和限期整改。
法库县出口树莓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9月25日
第三篇:迎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考核验收组汇报材料
建设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加快法库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关于创建出口树莓质量安全示范区
工作情况的汇报
尊敬的国家出口树莓质量安全示范区验收组各位领导,辽宁局、沈阳局、省出口办、市农委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法库县人民政府、法库县出口树莓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向各位领导的莅临表示诚挚的欢迎,也借此机会,向各位领导给予法库出口树莓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的支持和帮助,表示真诚的感谢!
法库是农业大县,全县区域面积23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8万亩,总人口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万人。2011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70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7.6%、15.5%。几年来,全县围绕创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大力调整种植结构,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科技化、设施化、产业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2年,全县以树莓、辣椒、万寿菊、香瓜、花生为重点的出口农作物栽培面积达到66万亩。全县树莓面积8万亩,产量3.5万吨,引进建设了8家树莓加工企业,树莓出口供货值超过10亿元,今年预计出口1亿元以上。法库树莓已经成为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树莓生产加工基地。
为了寻求法库农业的进一步突破与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畅通法库农产品国内外销售通道,按照市农委、沈阳出入境检疫检验局的工作部署,以打造全国唯一出口树莓质量安全示范区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县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
one 建设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加快法库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的文件精神,克服难题、凝聚力量、真抓实干,扎实有序地开展了出口树莓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加大领导力度,明晰责任分工
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县政府县长为组长,分管县长为副组长,县农经、财政、环保、工商、质监、招商局(外经局)等县直部门及有关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经局,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实施、各项制度建设,并对各职能部门进行协调沟通。县农经部门负责植物产品原料种植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并加强对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管理和指导;质监部门负责生产企业和出口农产品原料基地的备案和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工商部门负责农资市场及流通环节监管;环保部门负责对农产品生产区域水体、大气、土壤等环境监测及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监管;外经外贸部门负责出口农产品综合协调及相关服务。建立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部门合作推进机制,形成了推动出口树莓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形成良好氛围
通过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介宣传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性,引导各级干部群众形成对出口树莓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高度共识。自创建示范区工作以来,共发放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资料5000余份,宣传手册3000余册。分别同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达成科技共建协议,邀请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市农业检测中心到法库举办相关技术培训班,对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基地种植户进行培训,累计举办培训班21期,培训各类人员6300余人次,发放培训资料近万份。
two 建设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加快法库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使建设出口树莓质量安全示范区的重大意义和政策措施得到广泛宣传,形成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共同维护的良好氛围。
三、加大扶持力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县政府制定了《关于印发<法库县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法库县出口树莓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方案>的通知》,明确了任务目标、实施步骤及示范效果,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工作机制。连续两年把出口树莓质量安全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严格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县财政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7300万元作为创建经费,用于出口树莓基地建设、监管体系建设、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四、加大“七项制度”建设力度,确保示范区建设水平
1、抓好示范区保障制度建设。成立了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示范区建设管理办公室,抽调了专门人员,明确了责任分工,出台了建设方案,保证了示范区建设的有序、稳步、高质量进行。
2、抓好示范区质量安全标准化制度建设。制定了树莓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制定了出口树莓种植的卫生技术标准,对出口农产品实施了备案管理,建立了基地日常监管记录。
3、抓好示范区疫情疫病监测及控制制度建设。全县制定了《法库县树莓疫情疫病监测计划及控制措施》,在登仕堡、丁家房、秀水河3个镇安排63名植保员具体负责疫情疫病监测工作,县植保站建立了专业化防治队伍,配备了专用设备、器械及技术人员,确保突发事件处理。
4、抓好示范区农业化学投入品控制制度建设。制定了全县农业
three 建设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加快法库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化学投入品管理方案,健全了县、乡(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队伍,在重点乡(镇)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办公室、检测站,配备专职人员和办公设备,在丁家房、秀水河、登仕堡三个镇建立了5户农药专营店,并用摄像记录管理和服务情况。
5、抓好示范区农残监控评估及预警应急制度建设。制定了《法库县出口基地农产品检测方案和检测计划》,县农产品检测中心购置气象色普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检测仪器50余台套,全年开展农产品检测服务。每月检测三次,两次到生产基地采样、一次到农贸市场采样,每年检测样品2000个以上,基本实现了全县蔬果生产基地的全覆盖检测。在历次农产品质量抽检中,我县农产品合格率保持99.8%以上。
6、抓好示范区出口水果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建设。制定了《法库县出口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施方案》,制定了企业、农药商店、生产者投入品采购、储运、销售的可追溯制度。县农经局投资500多万元,建立了县级农业检测中心,并在丁家房、四家子、登仕堡建立了3个检测站。
7、抓好示范区企业质量安全诚信制度建设。积极开展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和信用等级分类加强监管,对长期守法诚信企业给予宣传表彰,采取优惠措施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对信用等级低的企业予以警示和限期整改。
法库县出口树莓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 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9月25日
four 建设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加快法库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five
第四篇:2017年基公卫慢病考核常见问题及省级慢病考核组统一意见
常见问题及慢病考核组统一意见
1.规范管理抽查的范围是在辖区所有管理的患者当中抽取,即使辖区管理的患者数远远超过上级下达的任务数。(因有基层反映他们辖区管理数大大超过任务数,他们辖区可否选择部分患者群作为规范的检查对象,这是不允许的。比如某乡镇县级下达任务数为200人,他们实际管理400人,他们想选择部分村作为规范管理的抽查对象,即使这部分村患者超过400人,也不允许。)2.关于面访。慢病患者规范管理原则上应做到4次面访,且4次面访时间间隔等距,即大致在间隔92±14天范围内。对于个别长期外出打工、求学、做生意、走亲访友的患者,允许先用电话随访的方式,待患者回归后补一次面访,并做好备注。对于长期外出超过6个月的,无法做到面访的,应当迁出到常住地管理,未迁出又无法做到4次面访的,属于管理不规范。
3.对于出现过控制不满意,或多次出现控制不满意的患者,面访随访间隔应如何计算?对出现控制不满意的患者,2周内应再次随访,可以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但对于下一次正常面访随访间隔还是要求等距(跟第一次发现控制不满意时的时间),大致在间隔92±14天范围内。举例来说,比如1月1日随访发现患者控制不满意,1月15日电话随访还是控制不满意,转诊县医院,1月29日电话随访转诊情况,发现血压控制平稳了。这时候预约下一次面访随访还是应约在4月1日±14天范围内。
4.对于连续出现控制不满意的患者,其随访记录应如何填写?对于连续两次出现控制不满意的患者,应建议转诊,并相应记录,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对于依从性不好的患者,实际患者未转诊且血压未得到控制的,记录随访情况,备注未转诊,并预约下一次面访时间;对于实际已转诊,但是个别患者血压控制不下来,属难治性高血压的患者,记录电话随访的转诊情况,并预约下一次面访时间。这两种情况,在指标计算上属于管理规范但是血压控制不达标,且所预约的下一次面访时间可以是第一次发现患者血压控制不满意间隔92±14天范围内。另外对于这两种情况,下一季度的面访时,是否应再次建议转诊,由管理医生自行判断,不做统一要求。
5.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血压或血糖即可得到控制的患者,可无需服药,系统上相应备注即可。但注意这种情况应该是个案,不应也不可能普遍存在。
6.65岁以上慢病患者是否有做辅助检查,不是慢病患者规范管理的条件之一,意即没有做辅助检查,仍然可以算规范管理(在慢病考核环节)。
7.糖尿病患者一年4次面访测血糖要求测空腹血糖,可以是指尖血。8.慢病控制率是计算最近一次随访监测值,如患者最后一次随访失访了,该患者即不属于控制理想,即使他前几次随访都控制很好。
9.慢病患者的健康体检中的健康评价,如果患者无新发疾病或原有疾病控制良好无加重或进展,健康评价可“无异常”。但是在健康体检表“现存健康主要问题”中仍需要填写该慢病(高血压或糖尿病)。至于高血压应该填在“现存健康主要问题”中哪一行,专家组意见是填在“脑血管疾病”、“心脏疾病”、“血管疾病”、“其他系统疾病”的其他栏,都是可以的,不做扣分。
10.健康体检表“主要用药情况”中的用药时间,应填体检当时主要服用的慢病控制药物,在考核用药的时间,比如一个月,半年等等。不是日常服药时间(比如有人填早饭后、睡前等等)。
第五篇:第三组综合目标责任书考核验收汇报
二OO七年综合目标责任书考核验收
情况汇报
根据局里安排,从12月25日开始,对县六中、职校、岘塬学区等12所学校的《综合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进行及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全面考核验收,其中中学全体教师、学区中心小学教师和完全小学校长参加了考核会议和民主测评,并与部分教师进行了个别谈话。考核组通过听取学校领导汇报、查看有关材料等形式进行了全面考核、验收评分,并将考核结束及时反馈。总体上各学校都高度重视,提供的相关材料翔实,工作比以前有了较大的进步,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县九中
对学校班子的整体评价占98%,较好的占92%。综合评价为好班子。该班子团结作协,克服学生生源差,教师专业不对口等问题,不努力提高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深入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活动,认真开展了“课改”研究活动,通过积极组织开展“知荣辱、树新风,构建和谐校园”及“展赛评”活动,全校范围内营造出“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07年高考上线14人,是近多年取得最好的成绩,特别是绩效工资落实,从出勤、请假、迟到、旷课等几个方面做了细致的分解,并对罚奖都有详细记载,每月兑现一次,客观公正的兑现奖罚,极大的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
县六中: 对学校班子一整体评价好占98%,较好占差占3%,班子成员测评97分以上,该班子团结务实,认真落实省、州、县教育会精神,努力抓学校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认真做好教研工作,努力朝着“教研兴校”的方向发展。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硬化地面1000多平方米,刷新墙面600多平方米,使学校的校容校貌有了很大的改善,学校在失控学生方面有新的举措,征对初中学生流失严重,校长与每位任教教师签订责任书,应对无故流失学生,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有相应的处罚,大大提高了学生巩固率。学校进一步加大安全管理,通过各种有利因素,最大程度调动教师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县九中:
对学校班子整体评价点95%,较好占4%,一般占1%,该班为较好班子,该班子制定了明确的发展规划,强化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业务能力逐步提高,在抓好教研工作的同时,重视实验教学,为每位教师树起标榜,学校校容校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观,各项材料齐全,认真实施绩效工资。常规管理有章可循,努力提高教职工的敬业爱岗意识,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县十中:
学校班子整体评价好占99%,较好占1%,该班子团结协作,有较强的凝聚力,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更新教育理念,强化学校管理,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狠抓“三风”建设,师生精神面貌好,近年来班子采用多种开形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近年来教学成绩稳中有升,学校投入大量资金,狠抓 了硬件建设,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育人环境进一步优化。
县职校:
学校班子整体评价好占98%,较好占2%。班子务实,学校党规管理落实较好,但综合目标考核材料不够齐全,学校由于几经搬迁,底子薄,困难多,校舍资金师资设备都十分紧张,但学校领导班子带领教职工,奋力拼搏,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学校坚持联合办学方向,妥善安置学生就业工作。但由于学校的育人环境不宜,教学设备馈乏,以及对职校的就业意识不够,学校生源不足。
三塬学区:
班子整体测评好占97%,较好占2%,一般占1%,学校制度健全,绩效工资有详细的实施方案,成立各种相应的领导机构,分工明确,材料翔实,但校园文化建设不够浓厚。
岘塬学区:
班子整体测评好占98%,较好占2%,学校加强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四制”改革,全面落实绩效工资制,严格执行奖励制度。认真开展教研活动,全面实施平等参与式教学,加强法制、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动员企业家捐资助学,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发挥骨干教师模范带头作用,组织教职工参加校本培训。
盐镇学区:
班子整体测评好占99%,较好占1%,学校注重廉政文化进校园,各项制度齐全,学校各项管理趋于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建立民主理财,收支透明,通过各种形式积极筹措资金平整操场,粉刷墙壁,焊接花栏,改善学校育人环境,学校整洁、优美。对教师的考核公开、透明,开展红领巾广播站,积极进行宣传工作。但在工作上有些管理不够灵活,使有些工作一刀切,缺乏创新意识,教师老龄化严重,加强教学理念的更新、加大校本培训。
西河学区:
班子整体测评好占98%,较好占1%,一般占1%,学校加强班子建设,把年轻有为,有组织领导、业务能力强,团结协作的教师充实到领导班子上来,不断制定和完善了学校各项常规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公开教学,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等活动,积极发动学生家长为学校拉土平整校园,共计拉土630方,从而大大净化了学校的校园环境,认真做好“离辍保学”工作,争取学校项目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今后,应多到各学校加大检查力度,使全学区教学均衡发展。由于教师结构老化,加大校本培训力度,不断更新教学新理念。
坪沟学区:
班子整体测评好占92%,较好占5%,一般占2%,学校常规管理有了明显好转,落实了奖罚制度,校容校豺有所改观,安全工作落实到位,建立了值班制度及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但各种材料不齐全,绩效工资只与考勤挂钩,部分教师教案不规范。学校领导应关心教师生活,工作中注意方式方法,加强各小学教师的人员配置,财务应有公示。
盐化:
班子整体测评好占96%,较好占4%,学校教学工作扎实,教 师都有很强的精业精神,但常规管理不够细致,作业批改及教案不改规范,常规管理有待于到外校学习借鉴。各项责任书相关材料不够全面。
盐电:
班子整体测评好占95%,较好占4%,一般占1%,各项制度不够健全,未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学校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骨干教师考核结果:
本组共有骨干教师20名,其中省级骨干2名,州级骨干3名,县级骨干14名,州级教学能手1名,通过者问卷、学生问卷等形式,所有骨干教师都能使满意,教师们认可,在学校教学工作中发挥规范作用。
优秀:十中 盐镇学区 岘塬学区 其它为良好 后备干部名单
六中:魁学林、冯荣萍 七中:冯泰山 九中:李世进、张金平十中:沈文成 职校:罗万锋
坪沟学区:欧庆镇 西河学区:刘尚国 盐镇学区:党存顺 三塬学区:吴顺西
岘塬学区:尤建新 盐电:汪文乾 盐化:孔小玉
第三考核组
二○○八年一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