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济学开题报告正文
开题报告正文
一、选题的研究意义:
网上银行,也被称为网络银行,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资源,通过计算机连接到互联网,可以在任何时候,通过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相关的服务。网上银行是电子银行,电子银行业务还包括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可以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统一的、实时的银行服务,以实现各种银行业务流程自动化,快速和虚拟化。它于 20 世纪 90 年代诞生,是金融领域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项创新。现代金融发展史实质上是不断创新的过程。但是金融创新在促进金融发展的同时,也会产生新的金融风险,对原有的金融法律制度提出挑战,迫使各国进行金融制度和金融法律制度的改革。网上银行为银行业带来了新鲜血液,也为其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实践中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这就迫使我们必须对原有的银行法律制度进行调整,以防范网上银行风险,引导其健康发展。本文以网上银行风险为视角,试图通过对网上银行的一般理论、风险及其成因和规制的讨论,为我国网上银行风险规制的立法完善提供值得借鉴的思路。
二、选题的研究目标与任务
本文试图通过对网上银行法律制度、网上银行风险及其成因的分析,结合网上银行风险规制的国际经验和我国的发展现状,对我国网上银行风险规制的制度做一系统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
三、拟定的方案或路线
本文拟定采取的主要方法有:
1.文献研究法:尽可能多收集关于网上银行风险的相关文献资料,争取在客观条件的限制下,对网上银行风险的了解最全面。
2.比较研究法:通过比较我国和外国网上银行监管的制度,以期为我国网上银行风险规制提供借鉴的思路。
四.分析和调研
网上银行是一种新型的银行,它既是一种金融创新,又是一种科技创新,是二者相结合的产物。虽然它的组建、运行与管理模式都不同于传统的商业银行,但其本质上仍然属于银行的范畴。银行属于金融机构,而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存在着诸如信息不对称、不完全竞争等市场缺陷。这些缺陷会给整个金融体系甚至一国的经济稳定带来巨大的风险,从而使得政府监管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网上银行并不改变其作为银行的属性,所以同样需要政府的干预,需要政府来规范它的商业行为,进而达到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保证交易安全、维护市场稳定的目的。网上银行作为传统商业银行的一种延伸,并未改变其作为“银行”的基本性质,所以网上银行面临的风险,一部分是传统银行所固有的风险,例如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价格风险、外汇风险、战略风险等。但这部分风险在网上银行形式下有所变异,风险的程度有所变化;另一部分是网上银行特有的风险,网上银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快捷而全球化的信息交流和全天候虚拟化的业务运作,以上特点决定了网上银行风险的特殊性。由此产生了其特有的风险形式: 技术风险、业务风险、管理风险、信心风险、信誉风险和法律风险等。
虽然我国巳经初步建立了网上银行监管的制度,但是,由于我国的网上银行是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一片空白的情况下诞生的,至今仍然暴露出许多问题。而且我国网上银行具有跳跃性发展的特点。国外银行从传统银行发展到网上银行,一般都经历了三个阶段:银行办公自动化阶段、内部网络电子银行阶段和网上银行阶段。而我国的商业银行基本上没有经历内部网络电子银行的发展阶段,直接由
银行办公自动化阶段进入网上银行发展阶段,业务方式迅速演变。我国商业银行网站几乎一开始就进入了动态、交互式信息检索阶段,而且主要的商业银行在这一阶段停留的时间也很短,很快就进入了在线业务信息查询阶段,并与电子商务的发展紧密结合,迅速完成了从一般网站向网上银行的转变。跳跃式的发展和业务方式的迅速演变,使得有关网上银行交易的权威认证机构的建设和金融法规的出台明显滞后,在我国这样一个信用体制本来就不发达的国家,银行要承担由此带来的很大风险。
近些年来,网上银行的犯罪案件不断增加,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同时也威胁着网上银行的安全发展。这就说明我国的网上银行监管的法律制度仍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监管目标、监管体制和监管内容三大方面。
综上所述,网上银行既有着传统银行固有的风险类型,也存在一些自身的特殊风险,而且,随着网上银行的逐步发展,还会出现一些我们目前无法预料的风险。而这些风险的存在,只靠传统的监管制度是无法调整的,这就迫切的需要完善网上银行监管的框架和健全相关的制度设计。文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网上银行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不足,进而研究网上银行发展的对策。
五、论文提纲
一、网上银行的概念及特点
(一)两种模式
一种是全依赖于互联网无形的电子银行业务,也被称为“虚拟银行”另一种是基于传统的银行业并利用互联网为传统的银行交易服务。
(二)业务分析
1、基本网上银行业务
2、网上投资
3、网上购物
4、个人理财助理
5、企业银行
6、其他金融服务
(三)网上银行的特点
首先,依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操作,为客户提供更好,更快的服务其次,电子化和无纸化业务操作的实现。
最后,金融服务具有“3A”特性。
二、网上银行风险表现形式
(一)传统银行风险的变异
1、利率风险
2、流动性风险
3、价格风险
4、外汇风险
(二)网上银行特有的风险表现形式
1、技术风险
2、业务风险
三、网上银行风险的规制
(一)技术风险和业务风险的规制——监管制度的完善
(二)管理风险的规制——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
(三)信心风险和信誉风险的规制——消费者保护制度的完善
六、实施计划
论文具体写作计划如下:
1.2013年11月9日接到任务书
2.2013年11月10日——2013年12月14日跟指导老师联系,并收集跟论文相关的资料,开始撰写论文工作日志
3.2013年12月15日——2014年1月6日撰写论文开题报告
4.2014年1月7日——2014年3月20日撰写论文提纲,并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完成提纲的修改,撰写论文初稿,并完成初稿的修改
5.2014年3月22日——2014年4月20日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对论文的第二次修改,并完成论文的中期检查
6.2014年4月25之前完成论文的三稿
7.2014年4月30日之前完成论文格式的修改,并准备答辩的相关资料
8.2014年5月进行论文答辩
第二篇:开题报告正文
2007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
《新疆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开题论证报告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关于特色文化产业应用理论的研究,世界各国的共同表现是,其直接源于一国文化产业实践的不断发展,所以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程度相对比较密切。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在许多国家都表现不俗,各国学者也对本国的这一研究领域进行了探索。如专门研究流行文化的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社会学教授戴安娜·克兰在其专著《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中分析了美国特色文化产业——当代电影业及传媒业国际竞争力强的内在根源。英国学者查尔斯·兰德利在其专著《伦敦:文化创意城市》中用一系列数据表明,伦敦已成为英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心和文化创意人才迅速成长的沃土。中国海洋大学文学院的徐向昱教授则在《世界文化产业概要》一书中全面介绍了日本文化产业的代表——动漫产业。
近年来,国内学者针对各地区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实践,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如中国文联副主席丹增提出,追求特色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王光文、孟宪政等学者提出了依托特色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战略措施。何国强、刘会林等学者就开发特色文化产业项目,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但总体看来,我国特色文化产业应用理论的研究还不能充分引领我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1
2006年11月29日,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屹在“2006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上提出,我们要树立一个中心,即立足新疆丰富的文化资源,发展新疆特色文化产业。这为我们指明了新疆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根本路径。2005年,《新疆文化产业发展调查报告》(全国艺术科学规划课题)在《西域文化》第3期全文发表。它是新疆第一份以文化产业发展为课题的调研报告。报告对新疆文化产业 的发展现状(截止到2003年)做了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并就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的特征、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思路。今天,生动的实践仍在呼唤鲜活的理论,我们仍需潜心研究新疆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诸多问题。
二、本课题选题的意义
我们认为,研究新疆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具体来看:
新疆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有利于拓展新疆文化产业应用理论的研究空间。
新疆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有利于促进新疆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优势。
新疆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有利于实现新疆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新疆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有利于推动新疆和谐文化建设。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主要方法、创新程度、重点难点 基本思路:本课题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立足于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着眼于新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战略大局,客观呈现新疆丰厚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准确描述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深入探讨新疆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全面分析云南等省强劲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宝贵经验,慎重提出新疆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有效路径。
主要方法:本课题的研究将运用文献查阅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等方法。
创新程度:本课题将实现理论创新。因为本课题将开拓新疆文化产业应用理论研究的新领域。本课题将实现制度创新。因为本课题将深入研究新疆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优劣态势,认真研习兄弟省区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有益经验,科学阐释发展新疆特色文化产业的制度设计。
研究重点:新疆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优势、新疆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劣势、新疆区县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有益尝试、新疆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路径选择。
研究难点:新疆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路径选择。
四、本课题研究提纲
(一)文化产业的基本内涵
1、文化产业的定义
2、文化产业的分类
3、文化产业的特征
4、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二)云南成功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对新疆的启示
1、发展新疆文化产业必须打好“特色牌”。云南文化产业在短时间内取得跨越式突破的根本原因,一是云南具有厚重而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是云南拥有一大批具备世界眼光、中国一流的文化人才,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和创意,把云南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优势,转化为文化生产力,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不竭动力。
2、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必将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云南以特色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带动和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产业在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新疆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优势
1、新疆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枢纽和汇聚地
2、新疆拥有丰厚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
3、新疆拥有奇异美丽的自然景观
(四)新疆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劣势
1、思想观念依然滞后
2、政府扶持引导力度不大
3、市场主体力量单薄
4、文化精品的市场效应弱小
5、人才匮乏
(五)新疆区县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有益尝试
1、吐鲁番地区
2、和布克赛尔县
3、阿勒泰地区
(六)新疆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路径选择
1、树立一个中心,即发展新疆文化产业,应立足新疆独有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2、加大政府扶持引导力度,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
4、积极吸纳社会资本,推动文化产业投融资方式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
5、加快实施新疆特色文化产业“走出去”发展战略,拓展国内外文化市场。
6、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焕发人才活力。
附:本课题参加人员名单排序
1、刘芦梅,新疆社会科学院邓研中心副研究员。
2、冯宏丽,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3、詹春燕,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4、阿班·毛力提汗,新疆社会科学院马列所所长,副研究员。
5、阿布力克木,新疆社会科学院马列所助理研究员。
6、陈君,新疆社会科学院马列所助理研究员。
7、李霞,新疆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助理研究员。
8、梁红营,新疆社会科学院马列所实习研究员。
9、王秀丽,新疆社会科学院马列所实习研究员。
第三篇:3.1开题报告正文
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一、写作目的与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作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旅游业被誉为“朝阳产业”“无烟工业”。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出游方式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传统的跟团包价旅游方式受到挑战,随之而来更加灵活自由的自助旅游被更多的人群所关注。众多的学者对自助旅游都进行了研究,但是都缺乏系统性,已有研究的角度多局限于自助旅游表现的某一具体形式,比较微观,而对于自助游本质的关注较少,且程度较浅。基于此笔者选择对自助旅游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此项研究能够系统地认知自助旅游理论体系,揭示自助旅游的含义、本质和起因,分析自助旅游面临的困难,预见自助旅游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旅游地和旅游企业的发展自助旅游提供一定的帮助。本论文从自助旅游的时代背景出发,对自助游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进行了详尽的剖析;以心理学、行为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相关理论为指导,详尽阐释了自助旅游的含义、分类、特征并挖掘了自助旅游产生和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对自助旅游者的行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助旅游面临的困难和举措,最终指出自助游的发展趋势。本论文正是沿着这条主线来进行论述的。本论文通过网络和相关文献大量地获得数据和案例,并绘制成图表,给予理论观点以强有力的支撑。本论文的主要创新在于:
1、本论文研究了众多学者关于“自助旅游”的定义,在此基础之上,笔者紧紧围绕自助旅游的本质——旅游者的意愿,在论文中对自助旅游进行重新定义“旅游者在进行旅游活动时,部分依靠或者完全不依靠旅游中间商的安排,无须借助导游人员,在旅游行程过程中明显突出自我意愿的旅游方式。”
2、本研究运用不同的分类依据包括交通方式和旅游方式对自助旅游进行了分类,之前关于自助游的分类,比较零散,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笔者创新性地提出了按照交通方式将自助旅游分为自驾车游、公共交通自助游和徒步旅游,又将自驾游分为自驾汽车自助游、自驾摩托车自助游和自行车自助游等,丰富了自助游的研究内容。
二、研究现状
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旅游消费的日趋理性,许多旅游者已不满足跟着旅行社按照事先确订的路线:景点,时间全团统一行动,而不是讲究游的自在和舒心,在出游的时候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得心应手地从容游玩,仔细的品赏秀美的自然景观和底蕴丰富的人文景观。于是过去那种由导游挥着小旗,几十个人一起戴者统一的帽子,趁着统一的交通工具,在统一的地点享受统一酒店的服务,吃统一的饭食,在统一时间拍摄风格统一的“到此一游”的照片„„。这种走马观灯式的旅游模式,已为不少人所放弃。于是自助旅游发展迅速,旅游方式也发生着变化,短程旅行备受宠爱,在自助旅游市场家庭休闲游占了相当的份额,而且多为去往周边地区的短程旅游,双休日和公休假日是自驾车短途旅行的出游高峰。自驾车旅游渐成时尚,目前我国城市居民私家车拥有量越来越多,自驾车出游成为有车族首选的出游方式,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自驾车旅游主体市场以家庭单车休闲游为主,并更多地以经济发达的城镇为主要集散地。背包旅游也颇受欢迎。
三、写作内容及写作方法
(一)写作内容
本论文从自助旅游的时代背景出发,对自助游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进行了详尽的剖析;以心理学、行为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相关理论为指导,详尽阐释了自助旅游的含义、分类、特征并挖掘了自助旅游产生和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对自助旅游者的行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助旅游面临的困难和举措,最终指出自助游的发展趋势。本论文正是沿着这条主线来进行论述的。本论文通过网络和相关文献大量地获得数据和案例,给予理论观点以强有力的支撑。
(二)写作方法
本文是通过阅读网上或者书本中国内外其它学者的研究著作,并且考察了目前的国际形式,并且题材来源于生活,许多的实践经验,将是写作中的最鲜明的好材料,是文章符合现实需要,体现时代精神,反映客观事物本质,有独到的见解。文章主要分为三部分写作,第一部分主要一 自助旅游的基本理论 ;第二部
分主要写自助旅游在中国的发展;第三部分主要写自助旅游在中国发展的障碍与困难。
四、写作提纲
一、自助旅游的基本理论
(一)自助旅游的概念
(二)自助旅游的分类
1、按交通方式划分
2、按旅游目的划分
(三)自助旅游的主要特征
1、目的地选择性强
2、参与度高
3、出行规模小,花费高
二、自助旅游的发展原因分析
(一)旅游者总体支付能力提高
(二)旅游者需求的推动
1、个性需求
2、求新、求异需求
3、求知需求
(三)自助旅游的比较优势突出
(四)公共交通的发展
(五)信息渠道通畅为自助旅游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三、我国自助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一)我国自助旅游发展状况
1、自助旅游市场增长迅猛
2、短程旅行占多数
3、自驾车旅游增幅最快
4、背包族日益受到关注
5、旅游保险有所突破
(二)我国自助旅游发展面临的困难
四、发展我国自助旅游的主要对策
(一)我国发展自助游的主要措施
(二)建设完善的旅游救援系统
五、我国自助游发展的趋势展望
致谢
五、进度安排
2011年3月02日—2010年3月08日下达任务书
2011年3月09日—2010年3月19日收集资料、完成提纲和论文综述 2011年3月20日—2010年4月02日完成论文初稿
2011年4月03日—2010年4月16日修改初稿、完成二稿
2011年4月17日—2010年4月26日论文定稿
2011年4月27日—2010年4月30日装订论文、准备答辩
2011年5月01日—2010年5月6日答辩
六、参考文献
[1 ]陈俊鸿.论风景名胜自助旅游产品的开发[J].旅游学刊.1995.[2 ]盛蕾.背包旅游及其特征[J].社会科学 J 2003
[3 ]陈立平.我国自助旅游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载:魏小安,刘德谦主编.旅游绿皮书:2001-2003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2003
[4 ]黄元春.中国自助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 [J].商业现代化.2006.6
[5 ]丁磊.浅谈自助旅游发展的障碍与对策 [J].商业经济.2006.9
[6 ]彭艳.浅谈我国自助旅游的现状及其发展 [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6.4
[7 ]王文玉,李建伟.中国自助旅游服务体系的发展完善 [J].市场经纬.2005第24期
[8 ]何红梅,邸明慧.自助旅游成为非典时期重要发展趋势[ N].经济日报.2003年7月22日第2版
[9 ]李琦.关于我国自助游事故应急机制的思考[J].北方经济.2007年10期
[10]李昕,李晴.旅游心理学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
[11]林南枝,陶汉军.旅游经济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
[12]黄维理.旅游学概述[M].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
[13]林南枝,李天元.旅游市场学 [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年
[14]包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第二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本社.1999年
[15]马勇,刘名俭.旅游市场营销(第二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
[16]吕勤.旅游心理学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17]薛群慧.旅游心理学[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
[18]罗明义.旅游经济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
[19]陈俊鸿.论风景名胜区的自助旅游开发〔J〕.旅游学刊,1995(6).
[20]何江海,邸明慧.靠什么发展自助旅游.中国假日网,2003.
第四篇:经济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经济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经济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经济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我们要掌握与我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研究工作才能有深入进去,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要加强,这样我们写开题报告的时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下面是小编和大家分享的经济学研究开题报告,欢迎阅读。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对企业健康发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扩大就业渠道、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占全国企业总数99%、工业产值60%、利税40%、就业机会75%的中小企业,现阶段不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在对外贸易中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中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途径或策略
探究中小企业的出口路径的意义。中小企业能在国际市场大显身手,也能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扩大企业市场,提高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短缺困难,可以利用出口获得发展资金,也可以吸引海外风投基金或者吸引外资合股以及从海外资本市场出口型中小企业是近年来我国贸易增长的中坚力量,是国民经济的生力军,其发展越来越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和谐。产业集群化发展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种重要经济现象,也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其对企业、区域、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对于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目前产业集群发展的.现阶段而言,还存在很多问题,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集而不群,大而不强,缺乏整体协调发展的支持体系和战略部署。这一点,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形势下尤为凸显。 目前我国对出口型中小企业的研究还不多见,远远落后于实践中的需要。本文将从经济学视角,以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以促进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提高集群应对风险能力及集群竞争力为目标
2、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对出口型中小企业的研究还不多见,远远落后于实践中的需要。本文将从经济学视角,以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以促进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提高集群应对风险能力及集群竞争力为目标。
3、选题研究的内容:
该论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 广电产业运营模式的转变
2. 员工配置和技术能力的提高
3. 广电网络业务能力的提升
(一)机遇
1. 拓展电视传播的新渠道
2. 增强电视传播的互动性
3. 扩大电视传播受众群体
(二)对策
1. 加快广电网络的改造
2 开办内容新颖的节目
3. 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4、选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技术路线:首先,了解本论题的研究状况,形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其次,进一步搜集阅读资料并研读文本,做好相关的记录,形成论题提纲。第三,深入研究,写成初稿。最后,反复修改,完成定稿。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把自己的关键问题用两句话写下即可)
5、研究与写作计划:
20xx年3月1日--3月6日 确定选题、收集相关资料
20xx年3月7日--3月10日 撰写开题报告与开题
20xx年5月1日--6月30日 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形成写作提纲
20xx年7月1日--9月30日 深入研究,形成论文初稿
20xx年10月1日--10月30日 论文修改、定稿、打印、答辩
6、参考文献:
1. 陈乃醒:“ 我国中小企业进出口贸易服务需求”,《中小企业评论》,20xx年第10期。
2. 鲁桐主编:《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经济管理出版社,20xx年版。
3. 邹刚,黄祖辉,周连喜:“中小企业的国外市场进入模式与演进---以浙江省为例的若干分析”,《财贸经济》,20xx年第6期。
4. 李时民:《中小企业出口问题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xx年版。
5. 徐剑明:《 国际营销实务与案例》,机械工业出版社, 20xx年版。
6. 尹柳营主编:《中小企业如何发展与腾飞--国际化经营视角》,清华大学出版社, 20xx年版。
7. 顾列铭:“中国如何拥有国际市场定价权”,《中国外资》,20xx年第2期。
8. 任建雄、吴兵:“中小企业国际化动因及其国际化战略选择”,《企业天地》,20xx年第5期。
经济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一、选题来源
新世纪以来,我国财政政策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尤其是20xx年金融危机前后。而关于这些财政政策的宏观效应如何,是否促进GDP增长和就业率的提高,对于物价稳定的影响等问题都值得考虑。财政政策有效性也是目前财政理论中的前沿课题,也是关乎中国经济的重大现实课题。看到了天津大学胡琨博士的一篇关于中国20xx年以前的财政政策的有效性研究,我觉得研究一下进入新世纪后中国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也十分必要。
二、课题目的
对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宏观财政政策进行实证分析,检验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剖析财政政策的传导效应,主要从税收和政府购买两方面来考察中国财政政策的有效性。
三、现实及理论意义
现实意义:财政政策有效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问题,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国家,国有经济占据很大比例,财政政策的作用尤其不可小觑,尤其是国家提出宏观调控策略,财政政策的作用更是明显,20xx年11月的四万亿计划就可见一斑。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宏观财政政策整体经历了一个由紧到松的过程,究竟缘何采取如此策略,又是否得当,应当如何衡量,这些问题都值得研究,而且,了解财政政策作用的全过程并掌握其规律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理论意义:在西方经济理论中,财政政策能否有效促进经济总产出增加的争论由来已久,至今没有定论。整体情况是:上世纪30年代以前,自由主义流派的古典宏观经济学占主导地位,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认为财政政策不会对产出产生任何影响。30年代经济大危机,凯恩斯主义出现,政府干预被认为可以扩大需求,对实体经济有很大影响。然而上个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的“滞胀”问题,让以“自由经济”为基调的古典主义重新复苏,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崛起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对凯恩斯的经济政策有效论提出了质疑,反对干预性政策。同时凯恩斯主义并没有销声匿迹,在与古典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论战中,凯恩斯主义者吸收了新古典主义的研究方法,发展和完善了自己,形成了新凯恩斯学派。它认为财政政策是一种短期总需求管理手段,即在短期内对经济总量具有调节作用,长期来看对经济总量不产生作用。
其他西方经济学理论,如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等都对财政政策有效性提出了不同的见解。由此可见,当前西方经济学关于财政政策有效性问题的研究仍然是财政理论中悬而未决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并非无懈可击,至少没有任何一种解释能够得到普遍认可。财政政策有效性结论的成立,还有待于经济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另外,各种解释仅仅是从理论到理论,本身都还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
四、国内外基本研究概况
国内情况:1998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出现通货紧缩,财政政策成为最主要的宏观调控工具,特别是财政支出政策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目前国内学者对财政政策有效性的研究更偏重于财政支出效应分析。如张清(20xx)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分析方法,根据中国1952—20xx年间的财政支出和GDP统计数据,对财政支出总量与GDP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财政支出总量的变动和GDP的变动互为因果关系,并且财政支出对GDP具有长期均衡的正向影响。朱培标(20xx)利用我国1978一1998年样本数据,对财政支出总量与GDP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财政支出水平对产出的作用不明显,但财政支出的变动对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
这说明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主要体现为扩张效应。胡荣华(20xx)利用我国1952一20xx年的统计数据,对财政支出水平和各项财政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GDP)进行了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财政支出总水平和各项财政支出均与GDP正相关。其中,财政基础建设支出(包括基本建设支出和地质勘探费两项)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大,而行政费用、政策性补贴支出以及增拨企业流动资金对经济增长作用不明显。郭庆旺、吕冰洋、张德勇(20xx)根据1975一20xx年间中国统计数据,利用时间序列自回归动态模型,对我国财政支出水平和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政生产性支出与经济增长率正相关,而财政支出总水平与经济增长率负相关。
他们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在此期间我国政府消费性支出增长过快,抑制了财政生产性支出正的增长效应造成的。结果还表明各项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同,财政人力资本投资比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率正的贡献更大。而科学研究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最为显著。刚猛、张得让(20xx)对1978一20xx年期间中国政府投资、政府消费与GDP增长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政府投资性支出和政府消费性支出的变化均与GDP增长率呈正向关系,但政府消费中的转移支付支出的变化与GDP增长呈负向关系。张海星(20xx)利用我国1978一20xx年的统计数据,对实际GDP增长率与各项财政支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基本建设、挖潜改造和科技三项费用、农业支出、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正相关;增拨流动资金、地质勘探与工交商事业费、行政管理费、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及财政补贴等转移性支出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马拴友(20xx)对1981一1999年间中国各项税收和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的税收项目,包括所得税、农业税、包括关税的工商税等,都与经济增长负相关,这说明增加各种税收对经济增长都产生了不利影响。在财政支出方面,国防支出、基本建设和挖潜改造及科技三顶费用与经济增长正相关,但作用不显著;支援农业和农业事业费支出、行政管理费、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政策性补贴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与经济增长负相关,但不显著;地质勘探和工业、交通、商业部门事业费与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支援农业和农业事业费支出与经济增长显著负相关。
第五篇:外院日语专业开题报告正文样本
浅析中日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原因
浅析中日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原因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在年轻人中间风靡着,从早几年的“囧”到现今的“雷人”“给力”„ „ 在日本,也有很多,“囧”在日本青年人群中也经常被用到,「囧rz」日语读法是「ジオン」,它的日语解释是うなだれた様子、落胆した様子、或いは気持ち悪い,这个是中国流行语直接用日语翻译成的,也有一些日本本土的网络流行语,例如:「うける」在年轻人中用成“逗死我了”,跟原本的“接受”的意思差的很远,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网络流行语横行的现象,使得俩国中很多语言学家十分担忧,网络语言逐渐对正规语言表达造成威胁,所以很多语言学家也对这个现象进行分析。
本文通过对背景,网络流行语的出处,造词法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两个国家的经济都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也使得双方的文化交流合作也有所加强,对新一代的年轻人也就有了很大的影响,当然也包括语言方面的影响。希望通过本文,不盲目认为网络语言就是糟粕,也希望年轻朋友们在运用网络流行语的同时,不摒弃对正统语言的学习传承。
2.文献综述
美国学者J.B.Pride的《社会语言学》一书中提出“语言和社会结构共变”的理论:当社会生活发生变化时,语言也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变法而发生变化。而网络给我们社会所带来的变化无不谓不大,在网络的带动下,社会结构和语言系统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网络流行语的风靡就是俩者共变的产物。《社会学视野下的网络流行语分析》该书中顾源就提出网络在中国的迅猛发展,网民也成为全球最多的国家,在这种温床下也就顺理成章的出现了一种具有特殊形式和特殊意义的语言学——网络语言。
此外,日本的学者太田一郎在他的调查报告《言語意識から見た若者ことば使用の要因 》中也指出:网络的广泛普及,让更多的新生语言在青年人之间广泛应用,而且年轻人有力的创造性,让更多网络语言源源不断的产生,而且也被广泛的网民接收。还指出年轻人嫌正统语言表达繁琐就用缩写来表达要表达的意思,还有结合外来语等方法造词;《汉语网络流行语造词法研究》中陈发青等3位学者就指出汉语网络流行语的造词法主要是有四类:借用汉语造词法、借用英语造词法、汉语与外语谐音法、自创法,细分为14种。
3.论证过程
3.1 中日网络流行语形成的背景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时刻受着社会因素的影响,作为最基础的交际工具,对社会有着极深的依附性,对社会的变化也有很大的应变性,而当今社会网络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语言也就会对此产生应变,网络语言就应运而生。此外,经济对一个国家的语言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经济的发展会带动一个国家对外的联系,也使得国外的一些文化进入,并不断与国内文化结合产生一些新的,语言也不例外,一些外语与本土语言的结合也推动了网络语言的发展。这也就引出了网络语言形成的第二大背景——文化背景,网络流行语形成的文化背景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不断融合发展,有1
浅析中日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原因
语言学家曾经指出“语言很少会自给自足”,这就说明语言有很大的兼容性,语言不仅是
3.3 日本企业文化是对管理理论的创新和贡献
基于生存危机的忧患意识,日本民族形成了特别善于学习和借鉴其它民族的成功经验。体现在企业上兼收并蓄,为我所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创新求生存。
4.结论
总之,日本企业文化是日本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深深地植根于日本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正是日本文化的群体特征所反映出来的日本人的行为模式,„„„„„„„„„„
参考文献
[1](日)吉田茂,《十年回忆》,第三卷,世界知识出版社
[2]《世界通史》,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
[3] 佛格尔著黄景自译,《日本第一》,1981年,台湾金文图书有限公司
[4] 郭咸刚,《西方管理学说史》,2003年8月第1版,中国经济出版社
[5] 李志扬 黄云明,《日本问题研究》,2005年02期
[6] 孙利,《日本企业文化中的儒家管理哲学》,2005年01期,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 叶生,《日本企业文化和宗教信仰》,中国管理传播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