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枫岭头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为做好我校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根据省、市教育部门的指示精神和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在广泛征求意见并充分酝酿的基础上,经行政会讨论研究,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
1、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
组 长:刘跃进
副组长:
成 员
2、综合素质评价监察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3、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学籍管理员 各班班主任
二、工作安排
(一)学习宣传阶段(3月9日~3月19日)
1.全校学生广播会:
①3月13日(星期一)上午德育课,主讲:欧阳文革,内容:初中毕业考试的变化。
②3月14日(星期二)上午德育课,主讲:欧阳文革,内容:高中招生的变化。
③3月15日(星期三)上午德育课,主讲:欧阳文革,内容:综合素质评价的原则和学校初步方案。
④3月16日(星期四)上午德育课,主讲:欧阳文革,内容:《市初中毕业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及细则》解读。
2.班会课(3月17日下午):
①全校各班集中学习《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及细则》。
②行政干部下到初三各班负责答疑:
下班安排:217曾天平218欧阳文革219蒋清纯220刘同亲
221邓华222唐中林223田建初224胡革新
225王福华226李耀明
3.资料发放:
①市教育局《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是时代要求》宣传资料发放至全体初三师生。
②学校翻印《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及细则》下发至全校师生。要求:学生及其家长阅后,由家长写回执交班主任。
4.宣传栏内容:
①学校中考与中招工作各种组织机构。
②市今年中考与中招工作的变化。
③复印加大张贴《市2006年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工作意见》。
④政策答疑。
⑤各班出一期与“综合素质评价”有关的黑板报。
5.教师学习:3月13日下午7、8节教工大会。
6.班主任学习及培训:3月21日下午7、8节课班主任例会主讲:欧阳文革
7.学生大会:3月30日下午7、8节课主讲:欧阳文革
内容:衡阳市十六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
(二)试点阶段(3月20—26日)
为探索“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经验,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方案,学校决定在初
一、初
二、初三各选2个班进行试点。
初三:217欧阳文革负责223李耀明负责
初二:227唐中林负责234王福华负责
初一:238廖义俊负责239邓华负责
3月27日前试点各班上报试点经验和试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准备《市十六中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阶段(3月27—4月2日)
1.准备《市十六中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2.方案征求试点班级、初三师生及家长代表意见。
3.方案完善后,报行政会审批。
4.准备评价用的各种表格
(四)组织实施阶段(4月3日—4月23日)
1.4月3日--4月9日各班学生自评。
2.4月10日--4月16日各班学生互评。
3.4月17日--4月23日各班师评。
4.与基教科、体卫科、装配站、教科所联系协调,穿插安排体育测试和学科考查,具体时间待协调后另行通知。
(五)总结阶段(4月24日--4月30日)
1.各种数据输入电脑。
2.评价结果公示。
3.总结经验。
三、十六中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一)工作人员及分工
欧阳文革:负责指导评价实施工作,制订方案、制订各种表格。
李耀明:负责检查、督促各班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评价过
程中出现的问题。
曾秋雁:负责提供学生名册和资料上报,及时与基础教育科取得联系。邹军:负责收集、返回各班测评资料,收集信息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洪涛:负责测评数据的输入、结果的统计。
张利:负责数据输入和打印相关的测评资料。
许建元:负责数据输入、结果公布和相应的宣传工作。
初三各班班主任:负责班级评价小组各种数据的及时上交教导处,负责《毕业生评价表》的填写,负责打印数据和结果的核实,负责原始测评资料的保存和上交。
(二)实施方案
1.实行量化计分
①综合素质评价的五个维度每一维度都为100分。
②每一维度按其要素的权重比例分配分值到三级指标。
具体分值分配见附表一:《市十六中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计分表》
2.评价步骤
①根据《市十六中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计分表》,学生进行自评并打出“自评分”,再根据各班A等指标数,按“自评分”由高分到低分确定各班学生各维度的自评等第。
②根据《十六中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计分表》,各班分成5—6个互评小组,各组由班干部负责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各维度进行交叉互评并打出“互评
分”,根据各班A等指标数,按“互评分”由高分到低分确定各班学生各维度互评等第。
③根据《十六中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计分表》,各班级评价小组按下列原则给出学生各维度的“师评分”:
a.看学生在各维度是否有不良表现,若有评价细则所列出的各种不良表现,则按每项不良表现在相应的维度扣2分。
b.在“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这一项维度中,评为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的计100分,评为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的计98分,前五学期中5次评为校“三好学生”的计96分,校“三好学生”与校“行为规范示范生”合计5次的计94分,其他同学的评分不得超过94分。
c.在“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这一项维度中:在学校受过“警告”及“警告”以上处分的学生,若在“综合素质测评”前撤销处分的计C等,若在“综合素质测评”前未撤销处分的计D等。
d.在维度“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的要素“热爱劳动”一栏“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项中,根据学校“双文明”上街宣传、禁毒教育进社区、返校卫生保洁等活动中表现好的计3分,良好计2分,一般计1分,未参加者计0分。
e.在维度“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的要素“集体责任感”一栏“热心参加校内、班内的有益活动,乐于参加校外的公益活动”这项中,担任过学生会干部且工作表现良好计4 分,担任过班干部,组长(或课代表)且工作负责的分别计3分、2分,其它计1分。
f.在维度“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要素“学习方法”一栏中的评价依据“学科关键考试成绩”以初三一期期末考试成绩为参考,根据班上A等指标数,期末考试成绩在A等指标数内计20分,后10名计12分。其它计16分。
g.在维度“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要素“实践能力”一栏“积极主动上好实践课,考查成绩合格以上”这项中,以综合实践活动考查成绩为计分依据:A等计4分,B等计3分,C等计2分,D等计1分。
h.在维度“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要素“实践能力”一栏“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查成绩合格以上”这项中,以理化生实验考查成绩为记计分依据:A等计4分,B等计3分,C等计2分,D等计1分。
i.在维度“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要素“探究与创新”一栏中,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种竞赛或活动获市一等奖以上的计20分,获市二等奖计18分,获市三等奖的计16分,其他同学的评分不能超过16分。
j.在维度“运动与健康”要素“习惯与技能”一栏中,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种体育竞赛获个人项目前6名或集体项目前6名的主力队员,或获国家
二级运动员证书以上的,计30分;参加“校运会”获个人项目前6名或集体项目前4名的主力队员计28分;其他学生根据两操、体育课的出勤、运动会、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度和体育课成绩评分,但不能超过26分。
k.在维度“运动与健康”要素“身心健康”一栏中,以体育测试成绩为计分依据:A等计40分,B等计36分,C等计32分,D等计28分。
l.在维度“审美与表现”要素“审美情趣”一栏中,以艺术考查结果为计分依据:A等计50分,B等计46分,C等计42分,D等计38分。
m.在维度“审美与情趣”要素“艺术活动与表现”一栏中,符合A等艺术类政策优惠的计50分,符合B等艺术类政策优惠的计46分,积极参加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组织的各项文艺活动的计42份,其他学生打分不能超过40分。
n.其他未作特殊说明的,则参照“计分标准”和“计分建议”进行计分。根据各班A等指标数,按“师评分”由高分到低分,确定各班学生各维度的师评等第。
3.评价结果认定
①根据自评分、互评分、师评分按1:2:7的比例合计总分,由高分到低分按各班A等指标数确定各班学生各维度的学校认定等第。
②综合评价领导小组根据教导处记载的学生好人好事和各种不良表现情况,对少数同学的相应维度的等第进行适度调整。
③将评价结果按等第公示一周后,如无异议,将作为最终评价结果造册上报。
(三)操作步骤
1.在进行自评、互评、师评的每周的周一,教导处将学生评价计分表和班级评价登分表发至各班。
2.各班于该周星期五前将学生评价计分表和班级登分表交教导处。
3.教导处相关工作人员于双休日将各班数据输入电脑,统计数据、确定该周进行评定项目的等级,并将等级结果打印连同计分表、登分表返回到各班。
4.评价结束后,各班将评价过程中的所有原始记录交教导处存档备存备查。
5.评价结束后,教导处将打印一份各班五个维度的自评、互评、师评及学校认定的等第的结果统计表返回到各班,要求结果与学生见面。
6.各班班级评价小组于评价结束一周内上交评价总结报告。
(四)各班A等指标
1.学校A等指标数:568人×30%=171人,2.根据各班三年评为“优秀班集体”、“行为规范示范班”的总次数和各期考试成绩分配A等指标,具体分配如下:
217班:31人218班:31人
219班:32人220班:31人
221班:6人222班:6人
223班:9人224班:6人
225班:11人226班:6人
3.各班后阶段如有学生流失,则扣除相应的A等人数。
(五)实施原则
诚信、公开、公平、公正、有效监督。
2006.4.3 中学
第二篇: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模版)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有利于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要有利于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健康发展;要有利于引导家长、社会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从而进一步推进我校的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评价标准及要求(略)
三、评价组织
为加强对我校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1、学校成立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丁耀军
副组长:王时奎 于亚范邹治田张伟刚姜黎明
成员:孙新艳殷 丽王善强迟敬东 班主任
主要职责:确定学校的评价方案,制定学校的评价程序;指导成立班级评价小组,组织并监督学校评价工作,处理评价过程中的纠纷,对评价结果进行认定;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对评价中出现的分歧予以仲裁;组织教师对全校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反馈意见,指导改进教育教学;对全校初中部教师和初中学生家长进行培训,开展相关宣传和解释工作。
2、学校成立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
(1)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测评机构:
人员组成: 组长:张伟刚 组员:孙竹君 班主任
职责:负责学生“道德品质于文双与公民素养”的定性评价及相关档案的收集整理。
(2)学习态度与能力测评机构:
人员组成:组长:于亚范 组员:孙新艳班主任
职责:负责学生“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的定性评价及相关档案的收集整理。
(3)合作交流与探索实践测评机构:
人员组成:组长:邹治田 组员:殷丽王善强 迟敬东 班主任
职责:
①负责学生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四个专项的测评工作,初步确定学生测试等第(A、B、C、D等)。
②及时提醒与督促学生及学生家长报名参加探究与实践类校级等级测评。③及时准确地向校测评领导小组提供探究与实践类A等申报名单。
(4)运动与健康测评机构:
人员组成: 组长:姜黎明 组员:王 凯吴蕾
职责:
①负责学生运动技能专项测评和健康素质专项测评,初步确定学生测试等第(A、B、C、D等)。
②及时提醒与督促学生及学生家长报名参加运动与健康类校级等级测评。③及时准确地向校测评领导小组提供运动与健康类A等申报名单。
(5)审美与表现测评机构:
人员组成:组长:于文双组员:李长河魏大为
职责:
①负责学生审美与艺术类中的音乐专项测评与美术专项测评工作,初步确定学生测试等第(A、B、C、D等)。
②及时提醒与督促学生及学生家长报名参加审美与艺术类校级等级测评。③及时准确地向校测评领导小组提供审美与艺术类A等申报名单。
四、评价工作原则
一是“三公”原则。坚持评价工作公平、公正和公开,保障对学生作出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二是“三化”原则。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教师均参与评价工作;评价形式多样化,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评价操作信息化。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及时把相关评价信息电子化,在评价工作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评价工作的效率与客观性。三是“三结合”原则。坚持形式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共性评价与个性评价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间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和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
五、评价方法与程序
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贯穿整个初中阶段。每学年组织一次,第一、二学年在学期末进行,第三学年在5月底前结束,第三学年在评价时,既要参考第一、二学年的评价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在第三学年的发展情况。
1、资料建设。各班级要全面建设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袋。
成长记录档案袋主要记录和收集学生日常主要行为表现材料,为综合素质评价提供实证材料。实证材料必须是原始、真实、完整、全面的。学校建议主要收集以下八类实证材料:1)各类课程学习的阶段性或终结性考试或考查成绩;2)考勤及日常突出表现的统计材料;3)关键性作品、作业;4)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记录和证明;5)经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表彰、奖励证明、证件;6)关键性评语;7)经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认可的特长鉴定;8)自我描述。
2、评价程序: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先由学生本人作出自我评价,经家长签字同意后,上交班级评价小组。然后按评价内容标准和要求完成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最后评价结果如实汇报到学校。
1)学生自评:学生对照标准进行自我评价鉴定,并写出描述性评语,描述性评语不超过150字。
2)学生互评:每一位学生对照标准,对本班每一位同学(包括自己)进行评价量分。
3)教师评价:评价小组的教师,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对照评价标准,对全班每一个学生客观、公正地作出评价量分。
4)结果合成:每个维度的评价,学生互评占20分,教师评价占30分,统一考试、考查等硬性评价结果占50分。学生自评不纳入结果合成,无统一考查的等级评价,学生互评占40分,教师评价占60分。
毕业生最终评价结果的合成:七年级评价结果占30%,八年级评价结果占30%,九年级评价结果占40%。
5)结果审定:学校评价工作领导组对评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全面审查并负责解释。对学生某一基础性发展目标被评价为D等级或A等级的,学校评价工作领导组将上报县评价工作委员会进行审核。
6)反馈与公示:各班级要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个人及家长,评定等级为A等的要公示,接受学生的质询并由班级评价小组研究后给予答复。
7)监察与投诉:对评价过程中出现的违纪违规行为,可向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举报和投诉,也可直接向县有关部门举报和投诉,学校负责调查与处理。学校在接到投诉后1周内作出答复。如对评价结果存在异议的,可向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申诉和请求复议;
8)对残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降低标准,以体现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
六、呈现与使用
1、评价结果: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应包括两部分:综合性评语和评价等级
1)综合性评语:学生自我评语,教师综合性评语。
2)评价等级:每个维度的评价结果为A、B、C、D四个等级,分别代表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对学生某一维度评价为D等级时应非常慎重,其材料必须的交学校评价工作领导组进行审核,对符合直接认定为A等级条件的,必须在学校张榜公示15日后报县评价工作委员会审核认定。
3)等级比例:学和毕业生最终评价均以学校为单位划分等级,其中公民道德素养维度A等级不受比例限制,其他四个维度A等级占实际参加测评人数30%,B等占35%,C等占30%,D等不高于5%。
2、评价结果的使用
1)用于指导改进日常教育教学实践。
2)作为学校评估和监控班级教育教学质量的依据。
3)作为学生初中毕业的主要依据之一。
4)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主要依据之一。
七、评价制度的有关规定
1、全体师生在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要公平、公正、合理,要签订诚信责任状。
2、如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被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的,综合素质评价一、二项等第均为“不合格”。
3、如老师在评价过程中被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的,经综合考核领导小组核实,将与年终考核、职称评定、工资晋升挂钩。
第三篇: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1、思想品德
热爱祖国,遵守一切法律法规,社会道德规范,遵守学校内一切规章制度,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在学校与同学相处和谐,信守承诺,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能够帮助老师组织各种活动,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爱护环境卫生,积极参加环境教育和环保活动。
2、学业水平
学习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学习主动,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上课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自觉独力完成各科作业,各科学习成绩优异。连续几次获得成绩进步奖。作为学生代表,在班级介绍过学习经验。
3、社会实践
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善于与人沟通,和同学老师相处融洽,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且成效显著。能够创造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能得到家长老师的肯定。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学工活动,有食雕,做风铃,模拟驾驶等活动,锻炼了动手能力也培养了耐劳性格。还参加过一些学农活动等等
4、身心健康
注意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拥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平时注意锻练身体,上放学尽量步行,外出尽量骑自 行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如打球、跑步等。讲究个人卫生,无不良嗜好,远离毒品,无网瘾。能积极面对生活学习中的挫折与失败,自我调控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学习生活态度。
5、艺术素质
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参加艺术作品展,到大自然欣赏自然风光,积极参加音乐美术等课程的学习,闲暇时喜欢欣赏经典音乐,还喜欢自我涂鸦,用画笔记录美好的生活。在学习绘画期间,被老师评为构图能力最强的,因此经常帮助同学学习构图。
第四篇:浅谈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浅谈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为新课程评价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我就自己对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肤浅认识和具体做法:
一、对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认识
1、综合素质评价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传统教体育方式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看学习成绩,成绩决定一切。这种评价忽视了学生具备的发展性和多元性,严重束缚了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严重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根本目的,把综合素质作为评价内容。这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因此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必须。
2、实施素质评价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3、《综合素质评价表》上说:“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生评价与考试的改革通知》的精神,为了提高初中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特制订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报告册”。
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四大部分: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专门性发展与素 1
质考察;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评价;创新实践成果评价。在这些要素中学习成绩不再是评价学生素质的唯一标准。
4、综合素质与学生教育、班级管理是一致的。
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审美与表现等”六个评价维度和我们日常进行的德育教育及班级管理的主要依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其一致性:那就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人,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
对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学生评价工作的重点,也是当前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难点。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如何才能使评价做到“公平、公正、合理”呢?下面是我的具体做法:
1、运用每日量化扣分的办法评价。
依据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和行为规范的内容,通过学生讨论,制定学生非每日量化扣分的标准,学生轮流值日记录学生不遵守纪律等方面的情况,并扣除相应的分数。每位任课老师根据学生每天的表现,记录相应的扣分情况。每周进行总结公布,并作为学期综合素质评定的依据。
2、采用个人评价,班级评价,老师评价相结合的三级评价方法。〈1〉个人评价:就是让学生在每一学期结束时,对照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册的各项内容,回顾一学期的各项表现,找出依据并量化,打出等级。学生个人评价能够全面地反映学生各种表现,并能挖掘出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好办法。
〈2〉班级评价:首先成立由班委会部分成员与学生公推的学生代表组
成的班级评价小组。评价小组参考学生个人自评和量化扣分以及学生日常各方面的表现,找出依据,进行讨论,最后量化,判定等级。
〈3〉老师评价:每位任课老师依据每个学生日常表现及日常量化扣分情况,找出依据,共同讨论,判定等级。
〈4〉班主任写出综合性评语:在学生、老师的评价基础上,班主任写出综合性评语。评语既要肯定学生的成绩,又要指出其不足。
〈5〉综合评价公示与家长沟通: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评定,要对学生进行公示,同时把素质评价的结果告知家长。让学生家长明白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也能相应的做出一定得教育措施。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项崭新的工作。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更需要我们敢于承担责任,为培养新型合格建设人才做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浅谈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浅谈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北营房中学 张平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文意识的发展,人才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而在素质教育改革大潮中,对中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对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认识、开展综合素质发展评价工作在这十年探索中取得的初步成果、以及在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不足等三方面详细的阐述了综合素质评价。希望早日把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素质教育 综合评价 初步成果 困难 不足 素质教育的不断加强,新课程评价体系不断完善,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为新课程评价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人对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学校的实际开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对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的认识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评价主要是看学习成绩的好坏,成绩决定一切。这种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具备的发展性和多元性,严重束缚了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严重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根本目的,把综合素质作为评价内容。这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因此,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2.开展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构建和完善学校德育目标体系。并为全面了解和检
/ 5
验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更好地组织开展德育序列化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科学的管理方法。
3.开展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具有诊断功能。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诊断功能表现在它可以鉴别学生思想、行为的优劣,让学生及时了解自身的优缺点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二、开展综合素质发展评价工作在这十年探索中取得的初步成果
1.评价的内容更加丰富、科学。
以目前使用的《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报告册》为例,其重点突出了学生的特点、特长和创新。它的基本结构和分值是这样的:
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200分)专门性发展素质考查(50分)
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评价(50分)(以上三项内容均为A.B.C.D四个等级)
创新实践成果评价(100分)(此项可按不同等级给出分值)其中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又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创新与发展、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七个评价维度。
以此说明,考试制度做了重大的变革,中考将是千分制,600分来自文化考试,另外400分将来自《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报告册》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全面,最重要的一点是以提高学生的发展和创新能力为目标,这更有效的为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可见其科学性和重要性。
2.评价的方法更加丰富、多元。
多元化的社会对人才要求的规格也是多元的。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只是学业成绩优异,还需要有应对日趋竞争激烈社会挑战的综合素质。《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报告册》引入了多
/ 5
元化的评价主体。按照评价方式,我们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综合性评价、学校审核等评价方式,初步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予以整体而客观的描述,即使从某一方面来说有一点偏颇,也不影响整体评价结果,这样有利于评价结果的公平性、客观性,避免了以偏概全,使评价的真实性更加接近被评价主体。
3.应对了中考改革实践,为人才的选拔制定了更合理的标准。
《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报告册》配合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特别是综合评价结果在高中招生中的应用,初步改变了“只靠考试成绩定终身”的考试选拔制度。多年的实践证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其发展创新能力不一定强,而所谓的“高分低能”正是在只靠成绩衡量人才的标准下的畸形产物。所以说成绩好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不一定高,但综合评价高的学生成绩肯定好。这样的评价结果给人才的选拔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那些成绩又好创新发展力又强的学生真正走到了考试队伍的前列。
素质教育改革时至今日,各学校在评价方面的确采取了许多新的举措。如:开始使用学生素质评价手册、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考试方式、建立了学生成长记录册等等。为此对原先的评价机制进行了幅度不小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然而在肯定成绩和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此项改革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改革的步子迈出去了,但思想依旧在“鞋子”里-----“流于形式”,是最为普遍的问题。
三、在素质教育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不足。
1、社会、学校、教师的认识有待提高。
受传统的评价观念的影响,学生、家长和教师参与素质评价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舆论环境还未真正形成。“分分学生的命根儿”在人们头脑中已形成思维定势,根深蒂固,要想改变,难度较大。家长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对学生
/ 5
综合素质关注明显不足。同时教师对学生成绩记录习以为常,而对其它方面的记录或描述不太积极,甚至认为是一种负担,产生了很大的消极情绪。
笔者就本地的评价方式进行了一下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学校都是走过场,奔着成绩好的学生评定等级高的原则,在学生毕业之前按照一定的等级比例一次性填好,有的学校甚至由老师全盘代填,造成了评价体系形同虚设。所以,如果评价的社会大环境不改变,即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的方法、方式、内容、标准不变,家长、学校、教师的思想观念、认识、行为均很难转变,综合素质评价只出现流于形式的现象。
2、教师负担重,操作难度大。
新课改不断地对教师提出了各种新的要求,教师既要忙于繁重的教学工作,又要不断接受各种学习培训,还要充分了解每一名学生的个性特点,这已经十分忙碌。综合素质评价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观察记录,而且还对学生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创新与发展、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变化进行观察和记录,进行质性评价,这就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使教师处于教学工作和进行评价的双重压力下,最终导致对教学投入的精力不足,从而造成评价的失真或不全面。
3.对综合素质评价的资料不注重管理。
各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资料管理很是不规范,时常造成资料混乱,连续性差等现象。首先,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资料通常都是由班主任统一管理,没有及时归档,结果多是上一任交给下一任,代代相传,并且查阅不规范,造成资料的遗失现象时有发生。鉴于这种现象,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资料应当有专人或专门的科室统一管理,定时发放与归档,规范资料的管理。其次,综合素质评价的资料不能像学籍等资料一样装入学生档案,一般到某一个学业阶段就结束,下一个学业阶段又重新评价不具备连
/ 5
续性。
另外,评价分值与高中录取的松散关系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高中招生制度,这种评价结果形同虚设。笔者就当地的评价结果调查到,除极少数的重点高中招生中要求必须达到A级外,一般的高中对评价结果基本不予考虑,还是由成绩的高低来决定是否录取。这样导致了综合素质评价的形式主义倾向,使人们对综合素质评价乃至对课程改革失去信心。这些问题和不足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和克服,必将影响素质教育进程,使课程改革再度陷入应试教育泥潭。
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势在必行而又任重道远,特别是在一些关键的认识没有突破、正确的理念没有形成、改革的政策没有被深刻领会之前,很多做法都可能会导致形式化和表面化现象。因此,我们应克服浮躁情绪和功利主义思想,脚踏实地,认真实践,才能使综合素质评价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使课程改革实现质的飞跃。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