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建立在激励机制上的成人继续教育与提高思想职业道德素质
论建立在激励机制上的成人
继续教育与提高思想职业道德素质
提要:本文从成人继续教育的动力和现实出发,提出将激励机制引进成人继续教育治理,并对建立在激励机制上的成人继续教育及其全面提高素质,进行了从实践到理论的探索。
开展继续教育的迫切性,不一定为每个成人所熟悉,但决策者从实际工作发展考虑,急需提高工作者素质,从而熟悉其迫切性。
一、信息观念和信息技术的冲击力,是成人继续教育的动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知识日新月异。在我国图书馆,每个成人面对信息观念和信息技术的冲击,都有一种适应变化更好地生存下去的需要。继续教育作为信息社会的产物,提供了满足这种需要的可能,成为“弥合昨天和明天世界差距的桥梁”。
二、我国成人继续教育的现实
观念
当前,继续教育应该是指对达到国家规定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的以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为重要目标的培训。
虽然继续教育是“弥合昨天和明天世界差距的桥梁”,开展成人教育是迫切和有长远效益的,但教育观念在我国图书馆界并未深入人心。一些图书馆在决策层即馆领导中,对成人教育的战略地位存在熟悉上的分歧。较多的图书馆在治理层即中层干部中,对成人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熟悉不足,或认为科班出身的成人学识已够丰富,足以应付业务的需要;或认为图书馆一般岗位工作简单重复,经过培训后,即可上岗完成任务。相当一部分成人,对教育或逃避、或应付,甚至漠然处之。
对象
在我国,成人继续教育是对从事图书馆工作的专业人员中具有大、中专学历和一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的教育。教育对象量大、面广且在年龄、学历、职务、职称、知识、技能等方面具有多层次性,因而开展教育必须多类型、多层次、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办学。
机构和治理人员
我国图书馆大多无专门继续教育或职工培训机构,也少有专职或专管的人员。较普遍的是,由图书馆人事部、馆长办公室、辅导部或业务部等负责成人的教育治理,治理人员以兼职为主。
师资和教材
继续教育的师资来源越来越多样化,师资以兼职为主,以图书馆内为
主,主要来源于馆内业务岗位上的骨干,教学相长,又以此类教学活动作为这些骨干提高业务水平、开展自身教育的一种方式。
成人继续教育的教材一般难尽人意,有些内容已显成旧或是成人已经把握了的,有些教材理论和实际工作联系不紧密,不能很好地学以致用。
时间
继续教育,时间是必不可少的保证条件,实行五天工作制后,图书馆更难有时间保证。在汉川馆的教育实践中,只好以业余为主,上班为辅,实行时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业余学习;二是不在减免工作量和工作定额的情况下,上班时间学习。
经费
我国成人继续教育以公费为主,主要来源于图书馆事业经费。但教育的效果是远期的,效益是潜在的和隐性的,而经费的付出是实际的、现时的。因此,经费压力较大。从汉川馆实践看,自费公助加奖金是现实和可行的一种方式。
三、建立成人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
从图书馆继续教育的现实看,其观念尚未深入人心,治理一般无专门
机构和专职人员,师资多样化且以兼职为主,教材不尽人意,教育对象多层次,内容多样,办学多形式,时间和经费难以保证,而学习是主观努力占主导地位的过程,这样我国成人教育难以采用严格、有效地行政治理模式。
成人继续教育的目标靠人去实现,成绩有赖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而成人的学习动机和主观努力,不能完全由行政治理控制。但动机是由需求产生的,在教育治理中,引进激励机制,采取多种手段,创造一种有利于提高成人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物质环境和心理气氛,通过对成人不同需要的激励和满足,唤醒其开展教育,提高自身素质的心态,激发其学习动机、欲望和觉悟,从而可达到教育的有效治理,实现教育的各项目标。
汉川馆从1995年开始尝试建立在激励机制上的成人继续教育的治理,力图通过激励机制,建立成人教育治理体系,达到教育的有效治理。这种建立在激励机制上的教育,其内涵是“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学以致用”。具体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成人通过教育,更新知识,提高能力,适应变化,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二是通过教育及其考评,将成人素质同明确的量化指标、目标联系,将这些指标同岗位调动、晋职、晋级和职称评定等联用,作为聘用和晋级的主要依据,最终实现人才资源的更优配置和科学治理。这种建立在激励机制上的教育治理,包括观念转变、立法保证、规章制约,健全教育机构,控制教育
内容以及建立考核评估体系等方面。
观念转变
大力宣传开展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树立危机感、生存意识和竞争意识,让成人从主观上熟悉到教育的必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主观上重视和自觉对开展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立法保证和规章制约。
据报载,北京市人大通过一项地方性法规,从1995年10月1日起,该市国有企、事业单位受聘各级专业技术职称者,需依法进行继续教育,每年不少于72学时。这样采取强制性的法律手段,对成人教育作出具体规定,为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立法保证。
第二篇:论建立在激励机制上的图书馆员继续教育与提高思想职业道德素质
论建立在激励机制上的图书馆员
继续教育与提高思想职业道德素质
提要] 本文从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动力和现实出发,提出将激励机制引进图书馆员继续教育治理,并对建立在激励机制上的馆员继续教育及其全面提高素质,进行了从实践到理论的探索。在文章的结构上力求层次清楚,在写作特点上力求逻辑性强,文通理顺,这既是征文内容的要求,也是笔者努力争取的一个目标。此外,在手法上从宏观着笔,微观收笔。
开展继续教育的迫切性,不一定为每个馆员所熟悉,但决策者从实际工作发展考虑,急需提高工作者素质,从而熟悉其迫切性。
一、信息观念和信息技术的冲击力,是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动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知识日新月异。在我国图书馆,每个馆员面对信息观念和信息技术的冲击,都有一种适应变化更好地生存下去的需要。继续教育作为信息社会的产物,提供了满足这种需要的可能,成为“弥合昨天和明天世界差距的桥梁”。
基于此,汉川市图书馆于1994年底,将馆员培训与继续教育提到关系全馆工作再上新台阶的战略地位,开展了以业余为主、上班为辅的馆员教育,坚持了3-5年,每年分两个阶段(学期)开展,力争馆员素质上一个台阶,作为一项工作向高层次发展的前提。
二、我国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现实
观念
当前,继续教育应该是指对达到国家规定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的以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为重要目标的培训。
虽然继续教育是“弥合昨天和明天世界差距的桥梁”,开展馆员教育是迫切和有长远效益的,但教育观念在我国图书馆界并未深入人心。一些图书馆在决策层即馆领导中,对馆员教育的战略地位存在熟悉上的分歧。较多的图书馆在治理层即中层干部中,对馆员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熟悉不足,或认为科班出身的馆员学识已够丰富,足以应付业务的需要;或认为图书馆一般岗位工作简单重复,经过培训后,即可上岗完成任务。相当一部分馆员,对教育或逃避、或应付,甚至漠然处之。
对象
在我国,馆员继续教育是对从事图书馆工作的专业人员中具有大、中专学历和一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的教育。教育对象量大、面广且在年龄、学历、职务、职称、知识、技能等方面具有多层次性,因而开
展教育必须多类型、多层次、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办学。
机构和治理人员
我国图书馆大多无专门继续教育或职工培训机构,也少有专职或专管的人员。较普遍的是,由图书馆人事部、馆长办公室、辅导部或业务部等负责馆员的教育治理,治理人员以兼职为主。
师资和教材
继续教育的师资来源越来越多样化,师资以兼职为主,以图书馆内为主,主要来源于馆内业务岗位上的骨干,教学相长,又以此类教学活动作为这些骨干提高业务水平、开展自身教育的一种方式。
馆员继续教育的教材一般难尽人意,有些内容已显成旧或是馆员已经把握了的,有些教材理论和实际工作联系不紧密,不能很好地学以致用。
时间
继续教育,时间是必不可少的保证条件,实行五天工作制后,图书馆更难有时间保证。在汉川馆的教育实践中,只好以业余为主,上班为辅,实行时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业余学习;二是不在减免工作量和工作定额的情况下,上班时间学习。
经费
我国图书馆员继续教育以公费为主,主要来源于图书馆事业经费。但教育的效果是远期的,效益是潜在的和隐性的,而经费的付出是实际的、现时的。因此,经费压力较大。从汉川馆实践看,自费公助加奖金是现实和可行的一种方式。
三、建立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
从图书馆继续教育的现实看,其观念尚未深入人心,治理一般无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师资多样化且以兼职为主,教材不尽人意,教育对象多层次,内容多样,办学多形式,时间和经费难以保证,而学习是主观努力占主导地位的过程,这样我国图书馆员教育难以采用严格、有效地行政治理模式。
馆员继续教育的目标靠人去实现,成绩有赖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而馆员的学习动机和主观努力,不能完全由行政治理控制。但动机是由需求产生的,在教育治理中,引进激励机制,采取多种手段,创造一种有利于提高馆员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物质环境和心理气氛,通过对馆员不同需要的激励和满足,唤醒其开展教育,提高自身素质的心态,激发其学习动机、欲望和觉悟,从而可达到教育的有效治理,实现教育的各项目标。
汉川馆从1995年开始尝试建立在激励机制上的馆员继续教育的治理,力图通过激励机制,建立馆员教育治理体系,达到教育的有效治理。这种建立在激励机制上的教育,其内涵是“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学以致用”。具体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馆员通过教育,更新知识,提高能力,适应变化,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二是通过教育及其考评,将馆员素质同明确的量化指标、目标联系,将这些指标同岗位调动、晋职、晋级和职称评定等联用,作为聘用和晋级的主要依据,最终实现人才资源的更优配置和科学治理。这种建立在激励机制上的教育治理,包括观念转变、立法保证、规章制约,健全教育机构,控制教育内容以及建立考核评估体系等方面。
观念转变
大力宣传开展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树立危机感、生存意识和竞争意识,让馆员从主观上熟悉到教育的必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主观上重视和自觉对开展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立法保证和规章制约。
据报载,北京市人大通过一项地方性法规,从1995年10月1日起,该市国有企、事业单位受聘各级专业技术职称者,需依法进行继续教育,每年不少于72学时。这样采取强制性的法律手段,对馆员教育作出具体规定,为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立法保证。
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汉川馆在无相应法规提供立法保证的情况下,制订了有关继续教育的暂行办法,对教育的目的、内容、课程及师资、组织治理、激励机制作了具体规定。按规定,全馆业务技术人员需参加教育,每年不少于40学时。该办法成为全馆教育的制约性规章,使图书馆教育有章可循。
从笔者自身情况来看。1986年3月,派至孝感地区(今孝感市)图书馆,系统地受到了为期一月的“全区图书资料治理干部”培训。1988年9月参加电大图书馆学专业学习。1992年11月,参加由地区人事局、文化局联办的(全脱产)图书馆业务培训。1997年1月,参加汉川馆的业务培训。成绩合格,先后获得各级主管部门验印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
第三篇:结合医学生专业论如何增强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意识
结合医学生专业论如何增强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意识 经过了从小学到高中毕业的十二年学习,我们进入了大学这个小社会,更深入的学习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通过学习,对于医学生如何增强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修养有了一定的心得和体会。
随着全球经济化的进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全面形成,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先进科学技术的崛起,面对知识经济的巨大冲击,我们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社会形势,青年学生怎样才能把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有用之才和可靠接班人,除了遵纪守法外,在自身来说就要以社会主义道德观规范自己,从自律的角度管好自己,做一个道德高尚的社会主义大学生。特别是对医学生而言,未来的医学人才,不仅需要深厚的医学基础知识,更需要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对医学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层出不穷的医患纠纷改变了人们对医生的态度,因此我们需要强调高尚的医德。高尚的医德,需要医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作为的医学生,必须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的献身精神;必须有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的精神;必须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良好的医风。医生应有一种特殊的社会责任感与奉献意识,即对病人﹑社会负责和为他人奉献。而这种奉献意识的培养,是从进入医科大学的第一天就开始的,这就要求在对医学生进行专业文化知识传授的过程,要注重培养其正确的医学与道德观念,培养特殊的道德品质。让医学生了解学医的艰苦性和医生职业的崇高性,激发医学生的学习热情,敬业精神,同时还要培养其热爱医学事业,对病人要有真挚的爱心和强烈的责任感。
那么当代医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应该有强烈的爱国意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从大的方面讲,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丧失了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的最根本的基础。这样的国家,面对世界潮流的冲击,只要一触,便会土崩瓦解。从小的方面讲,任何人没有了爱国精神,没有了热情都不可能成功。只有充满着强烈的爱国热情的大学生才会产生共同的信仰和情感,才会具有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
再次,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加强学习政治理论课,通过理论学习,我们充分认识祖国的国情,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良好传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树立崇高的理想与信念,凡事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思想,医学生更应当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道德追求。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明辨是非,把握人生成才的方向;才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也才能正确对待成才道路上所面临的各种境遇,不断排除成才道路上的障碍,勇往直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唯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提高自我修养的课程,才能全面发展,开拓新的境界。
再次,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也是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有效途径。营造浓厚的校园人文氛围。利用校刊、校报、校园网、校园广播等宣传阵地,传播人文文化精髓,探讨热点问题,使医学生受到高尚品质的熏陶,培养医学生热爱祖国、团结协作、诚实守信、正直谦虚的个性品质。在校内我们应该自觉抵制校园不文明,不健康的行为,真正把《学生手册》落到实处,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加强校训、校风、校歌、校徽等象征着大学精神载体的教育功能,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氛围,强化群体行为举止对个体行为举止的影响,激发其奋发向上、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力量,促使医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修养、品行道德、职业气质等。
最后,医学生同样要增加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的学习。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高校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政治素质教育、科学素质教育及身心素质教育等同等重要,只有重视了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使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只有你真正的进入社会进行
了实践,才能真正的体悟到规范道德其中的内涵。社会实践也是规范道德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学生要走出校园,走出社区,走向社会这个大课堂,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义务献血、青年志愿者等活动,培养医学生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和人道主义精神;开展“感恩系列教育”等活动,促使医学生形成仁爱、诚信、正直的思想品质。
在具备了这样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后,我们作为一个合格公民,也应当有一定的法律素质。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观念,在法律法规日益完善的今天,只有人人懂法,才有可能人人守法。大学生在培养和提高法律素质的过程中,不仅要从一般原理角度领会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精神,而且要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重要的实体法律制度和程序法律制度,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并在实践中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增强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而全体公民懂法守法是社会之一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人人守法才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进步。
在具备了这些医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并且有远大的理想和雄伟的抱负之后,我们应为之付出努力,为我国以后的医疗事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只要我们坚持学习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修养,在学习之余努力提高我们相应的素质,人人有理想有目标,并为之努力奋进,那么我们整个国家就会呈现生机勃勃的气象,那祖国的明天就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