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997甘肃省关于贯彻建立统一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规定
甘肃省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决定》的实施办法
政府1997年第55次常务会研究通过)(1997年11月12日 甘政发〔1997〕134号
为了实现我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办法与全国统一制度并轨,保障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以下简称《决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到本世纪末,要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用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要贯彻社会互济与自我保障相结合、公平与效率相结合、行政管理与基金管理分开的原则,保障水平要与我省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二、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人民政府要把社会保险事业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把改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与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紧密结合起来,确保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为使离退休人员的生活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不断得到改善,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差异企业要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大力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同时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
三、要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到本世纪末,将基本养老保险逐步扩大到全省城镇所有企业职工(含私营企业雇工)及个体劳动者。劳动、工商、税务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劳动者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工作。
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按照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执行,仍参加由劳动部门的社会保险机构组织实施的社会统筹。
四、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从1998年1月起,凡参加地方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的企业,负担比例在20%(含20%)以下的,可逐步提高到按照职工缴费工资总额的20%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负担比例在20%以上的,要分年逐步过渡到20%。各地区具体过渡办法由省劳动厅审批。
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从1998年1月起,职工按照个人缴费工资基数的4%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1999年1月起,职工按照个人缴费工资基数的5%缴费,以后每两年提高1个百分点,最终达到个人缴费工资基数的8%。
五、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比例。从1998年1月起,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比例按本人缴费工资11%的费率记入,职工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帐户,其余部分从企业缴费中划入。随着个人缴费比例的提高,企业划入的部分要逐步降至3%。个人帐户储存额,每年参考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计算利息。个人帐户储存额只能用于职工养老,不得提前支取。职工在本省范围内调动时,不变换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个人帐户储存额不转移。职工跨省跨行业(国务院批准的11个系统统筹的行业)调动时,个人帐户全部随同转移。职工或退休人员死亡,个人帐户余额中的个人缴费部分(本金和利息)可以继承。
六、职工符合离退休、退职条件时,办理有关手续,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一)凡《甘肃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甘政办发〔1996〕46号)实施后参加工作的职工,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者,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其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组成。
月基础养老金=职工退休上年度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20%
月个人帐户养老金=个人帐户储存额÷120
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者,到达法定正常退休年龄后,不享受基础养老金待遇,其个人帐户储存额(本金和利息)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二)本办法实施前已经离退休、退职的人员,仍按本省有关规定发给基本养老金,同时享受每年基本养老金正
常调整机制。
(三)《甘肃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甘政办发〔1996〕46号)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且个人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按照新老办法平稳衔接、待遇水平基本平衡的原则,其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组成。为保持平稳过渡,本办法实施后退休的人员,平均每人每月可增加过渡性调节金120元,分档执行(具体档次、标准另行制定)。过渡期间的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为:月基本养老金=月基础养老金+月个人帐户养老金+月过渡性养老金+调节金
月过渡性养老金=职工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1995年12月31日前的本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4%
(四)本办法实施后三年内退休的人员,为保证他们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不降低,可继续采取新老办法对比计算,新办法低于老办法待遇标准的,差额部分可以补齐,高于老办法待遇标准的,最高不得超过按老办法计发的本人养老金的10%。按老办法计发待遇的标准工资封限政策继续执行《甘肃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甘政办发〔1996〕46号)规定。
(五)《甘肃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甘政办发〔1996〕46号)实施前参加工作的职工,缴费年限满15年,不到退休年龄,经县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仍可按国务院〔1978〕104号文件规定办理退职手续,并按月支付基本养老金,其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
七、城镇个体劳动者和私营企业主等非工薪收入者,按本省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其中9%进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基金,11%进入个人帐户。凡个人缴费累计满15年、到达正常退休年龄者,均可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其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组成。
八、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社会保险机构要严格履行经办和管好社会保险基金的职责;财政部门要通过财政专户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审计和监察部门要定期审计和检查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职工等各方面代表组成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切实履行监督职能。要保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专款专用,全部用于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结余额除预留相当于2个月的支付费用外,应全部购买国家债券和存放专户,严禁挤占挪用和挥霍浪费,严禁投入其他金融和经营性事业,不得动用社会保险基金平衡财政预算,确保基金的安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后的具体管理办法,由省劳动厅、省财政厅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报省政府批准后下发执行。
要加强基本养老保险费用收缴工作。劳动、经贸、财政、审计、税务、工商、银行、工会等部门要积极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和办法,加强对收缴工作的领导,建立工作责任制,将养老保险工作列入企业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对不参加养老保险和无故拖欠养老保险基金的企业或个体劳动者,不得评为先进,不得购买小汽车,不得兑现经营者收入。工商和劳动部门要结合年检工作,督促、教育企业和个体劳动者积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并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用。
九、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工作,建立统一调剂使用基金制度。各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额,除预留相当于2个月的支付费用周转金外,其余部分的40%上解省级财政专户作为省级储备金,30%存入省上在各地、州、市开设的调剂金专户,专户基金的使用权和调拨权在省上。不能按时划转的,由省财政厅相应扣减预算内补助经费。剩余30%留在地、州、市,作为地区级储备金,并按财政专户管理办法管理。
十、提高养老保险管理服务的社会化水平,尽快将目前由企业发放养老金改为社会化发放,已经实行了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地、市、县,要加以巩固并进一步完善。积极创造条件将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逐步由企业转向社会,减轻企业的社会事务负担。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机构基础建设,规范业务,改进和完善管理服务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十一、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步骤,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全局。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重大问题要及时请示报告。
十二、省政府以前所发相关文件与之不一致的,以本文为准。
十三、本办法由省劳动厅负责解释并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十四、本办法自一九九八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第二篇:江苏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规定
江苏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规定
(省政府令169号 1998、3、2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企业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进一步深化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根据《劳动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城镇各类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及其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所有职工,以及企业退休人员。
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聘用的帮工应当按照本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第四条 基本养老保险由政府负责组织和管理,遵循下列原则:
(一)保障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本省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确定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水平;
(二)社会互济与自我保障相结合,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
(三)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按照“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留有部分积累”的原则征集;
(四)行政管理与保险基金管理分开,执行机构与监督机构分设。
社会保险行政管理部门主要任务是制订政策、规划,加强监督、指导。管理社会保险基金一律由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负责。
第五条 职工享有参加养老保险并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权利。企业和职工必须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履行缴费的义务。职工有权向企业和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查询其养老保险有关情况,企业和经办机构应当及时提供相应的服务。
第六条 省、市、县劳动行政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养老保险的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企业养老保险工作,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各级经办机构负责征缴养老保险费和支付养老金、管理个人养老保险帐户、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等工作。
第七条 省、市、县分别设立由政府代表、企业代表、工会代表和离退休人员代表组成的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实施对社会保险法规、政策执行情况和基金管理工作的监督。
第二章 养老保险费的征集
第八条 企业必须按照规定到当地经办机构办理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手续。企业发生分立、合并、撤销、破产或者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应当在30日内向当地经办机构办理养老保险变更手续。
第九条 各级经办机构定期向当地税务部门提供企业和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基本数据,税务部门根据经办机构提供的数据向企业开出基本养老保险费征收凭证。征集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存入经办机构在银行开设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户”,并在每季度次月转入同级财政部门在同一银行开设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
具体办法由省劳动、财政和地税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条 全省由目前县(市)级统筹逐步过渡到省级统筹,并做到对各类企
业和劳动者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剂使用基金。
省和市(设区的市,下同)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企业的承受能力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拟订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比例分年过渡不超过20%的方案,经省劳动、财政部门统一测算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第十一条 职工的工资收入为缴费工资。企业应当按照政府规定的比例,以全部职工缴费工资总额为基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职工按照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随着职工工资收入的增长,原则上每2年提高1个百分点,逐步提高到8%。并按照第十条的规定,对企业缴纳比例作适当调整,逐步减轻企业的负担。
企业按照规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在税前列支;个人按照规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不计征个人所得税。
第十二条 职工工资收入超过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300%以上部分,不计入缴费工资。职工工资收入低于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60%的,企业按照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的60%缴费;职工个人按照本人实际工资收入缴费,但不得低于当地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职工工资收入无法确定的,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基数按照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确定。
第十三条 国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为职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企业为职工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费在企业应付工资结余中列支;没有结余的,按照每年不超过本企业职工一个半月的平均工资额度,在管理费用中列支。
第十四条 国家提倡职工参加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职工可以自愿选择经办机构。
第三章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
第十五条 各级经办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技术局发布的社会保障号码,为职工建立终身不变的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同时核发《职工养老保险手册》,并为职工建立养老保险档案。
第十六条 职工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包括:
(一)本规定实施后,职工本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二)本规定实施后,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按照职工本人缴费工资基数的一定比例划转计入个人帐户的部分;
(三)前两项个人帐户储存额的利息。
前款
(一)、(二)项合计为职工本人缴费工资基数的11%,并保持不变。第十七条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储存额按照基本养老保险利息。基本养老保险利率根据人民银行公布的城乡居民1年期居民定期存款利息,并参考全省上一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确定。由省劳动行政部门每年5月1日公布。
各级经办机构,每年应当对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中的储存额结息一次,并向职工本人出示个人帐户储存清单。
第十八条 职工流动,其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和档案关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转移手续。
第十九条 职工因各种原因停止工作或者失业而间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其中断缴费前后的缴费年限累积计算,个人帐户储存额不间断计息。
第四章养老保险待遇
第二十条 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退休人员,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达到国家、省规定退休年龄的;
(二)企业和本人按照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的;
(三)本规定实施后参加工作,缴费年限15年以上的;本规定实施前参加工
作并参加养老保险,缴费年限10年以上的。
第二十一条 符合本规定第二十条条件的退休人员,从办理退休手续之月起,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
(一)基础养老金以本人退休时本省和其所在市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平均
数为基数,按20%发给;
(二)个人帐户养老金按照本人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累计储存额除以120
按月计发;
(三)本规定实施前参加工作的,以其缴费工资和缴费年限,推算出1995年
前全部工作年限的储存额,再除以120按月计发。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实施后的一段时期内,在按照第二十一条计发基本养老金的基础上,各市可适当增发调节金。增发调节金后基本养老金不得超过原计发办法计发水平的120%;低于原办法计发水平的予以补足。
原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的基数,以劳动行政部门确认的1994年职工本人的标准工资为准。
第二十三条 职工达到退休年龄但未具备本规定第二十条第(二)、(三)项条件的,按照缴费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2个月的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的养老金和其个人帐户中的全部储存额,一次付清,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职工未达到退休年龄因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县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退出生产(工作)岗位;符合本规定第二十一条第(三)项条件的,可以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按月发给生活费。
第二十四条 职工因工致残,经县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按照工伤保险待遇的有关规定办理,低于本规定基本养老金水平的,予以补足。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实施后,职工获得劳动模范等称号时,由奖励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或者由企业为其办理补充养老保险,退休时不另外提高基本养老金计发标准。本规定实施前获得劳动模范称号,退休时仍保持其荣誉的,仍保留国家和省规定的养老保险优惠待遇。
从事高空、井下、高温、低温、有毒、有害工作和特别繁重体力劳动的职工,仍按照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执行,退休时按照本规定计发基本养老金。
第二十六条 基本养老金的最低标准,由省劳动行政部门根据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和城镇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的变化情况不定期公布。退休人员领到的基本养老金低于最低标准的,予以补足。
第二十七条 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按照全省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一定比例和城镇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的变动情况进行正常调整,每年7月1日由省劳动行政部门公布。工资负增长时不作调整。
第二十八条 职工退休时凭经办机构审核的《职工养老保险手册》和有关证明,到劳动行政部门办理退休手续,换领《职工退休养老证》。职工退休后的基本养老金,由经办机构或者其委托的单位按月支付。各级经办机构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将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逐步由企业转向社会。
第二十九条 职工和退休人员因病或者非因工负伤死亡后,由其亲属凭死亡证明书和其他证明材料,向经办机构申请领取丧葬费、直系亲属一次性抚恤费和供养直系亲属抚恤金。
第三十条 职工在退休前或者退休后死亡的,个人帐户中个人缴纳部分的储存额或者余额发给其指定的受益人或者法定继承人。
第五章养老保险基金的使用和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 基本养老保险金包括下列来源:
(一)企业和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利息;
(三)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值收入;
(四)依照本规定收取的滞纳金。
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发生困难时,由同级财政给予支持。
第三十二条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范围;
(一)按照本规定第二十一条、二十二条所支付的基本养老金;
(二)按照本规定第二十三条所支付的一次性养老金、个人帐户全部储存额或
者余额;
(三)按照本规定第二十九条所支付的有关费用;
(四)按照本规定第三十条所支付的储存额或者余额;
(五)支付给本规定实施前退(离)人员的基本养老金。
第三十三条 财政部门应当按照支付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的用款计划,定期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划拨到经办机构在银行开设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户”,确保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及时、足额发放。
第三十四条 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实施前,建立省级调剂金制度。省级调剂金由省劳动、财政部门年初下达上解计划,各地财政部门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中按期上解。
省级调剂金从1998年起按各地企业职工缴费工资总额的1%上解。1997年底前各地按原规定应上解省集中管理的积累基金并入省级调剂金。省级调剂金留足支付一个月全省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用于退休高峰或者发生较大的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时,需要支付的基本养老金外,其余用于适当调剂各市当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应收额以及国家和省规定支付的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费用的余缺。省级调剂金具体使用管理办法,由省劳动、财政部门另行制定。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结余,全额转入积累基金,暂存各地。需要支付积累基金前,当地人民政府必须报省劳动、财政部门审核后,由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五条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除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户”留足支付2个月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费用外,应当全部购买国家债券和存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存银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按照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计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所得收益和银行存款所得利息,全部并入基金。养老保险基金及其增值所得,免征税费。
各级经办机构按照本规定安排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以及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中划拨、调剂使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须经财政部门审核后办理。
第三十六条 各级经办机构应当根据国家和省的规定建立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会计、统计和审计等管理制度。每年编制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的预决算,按时编制和报送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会计和统计报表。
第三十七条 养老保险基金的征集、支付、增值和营运,应当接受劳动、财政、审计和金融主管部门的监督。
第三十八条 各级经办机构根据同级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的要求,定期汇报本规定的实施情况以及养老保险基金和使用和管理等工作。
省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有权对各市、县养老保险基金的使用、管理和营运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第三十九条 各级经办机构所需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安排。财政部门会同劳动行政部门应当根据经办机构的实际工作需要,合理核定和安排经费预算。
第四十条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擅自改变其性质和用途,不得拖欠、挪用或者侵占。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 企业和职工应当按照规定期限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企业逾期未缴的,负责征收养老保险费的行政部门除责令其限期缴纳外,按日加收应缴额2‰的滞纳金.企业缴纳的滞纳金在自有资金中列支.第四十二条 企业违反本规定,未为职工办理基本养老保险手续的,由劳动行政部门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对挪用、截留基本养老金的,责令其归还被挪用、截留的基本养老金,并可处以30000元以下处罚;对有关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 经办机构或者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第四十条的,由劳动行政部门或者上级行政机关责令其限期改正,追回挪用资金,追缴非法所得;按照管理权限,对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 退休人员及其亲属虚领、冒领养老保险金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追回虚领、冒领的养老保险金,并可根据情节轻重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五条 实施行政处罚,应当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必须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刷的罚没款票据。
第四十六条 职工和退休人员享受养老保险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不服的,要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四十七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起诉,又不执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八条 本规定所称的“以上”、“以下”,包括本数;所称的“不满”,不包括本数。
第四十九条 企业离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按照国家和省的现行规定执行。
第五十条 对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特困企业,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在规定限期内,可以缓缴养老保险费。
第五十一条 省劳动行政部门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办法。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规定和实施办法制定本地区实施意见,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五十二条 本规定自1998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政策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政策
一、什么是企业基本养老保险
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是指劳动者因年老或丧失劳动能力时,由政府和社会提供一定的经济帮助和社会服务,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的社会保险制度。
二、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方式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按照本单位在职职工上工资总额为基数,用人单位按18%的比例缴纳;职工个人按8%的比例缴纳。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三、享受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条件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且未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个人可以书面申请终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收到申请后,终止其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并将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四、职工退职、病退的条件
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累计缴费满15年,由医疗机构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申请办理因病退休。企业职工未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缴费满15年的,可以申请办理退职。
五、基本养老保险金的构成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第四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总结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工作总结
我区的企业养老保险在市局处室直接领导下,我们以落实社会保险政策为核心,以统筹城乡社会保险工作为重点,紧紧咬定全年养老保险目标任务,突出重点,狠抓扩面征缴宣传等工作,较好地完成了社会保险各项目标任务,社会保险服务质量和形象得到显著提升,为保民生、保稳定及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将三季度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截止12月份参保总人数13400人,缴费人数13031人,完成目标的101.29%;农民工参保960人,个体、灵活就业人员新增参保7086人,乡镇企业参保人数500人。基金收入5099万元。工伤10346人,生育人数10305人,职工医保27452人。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认真做好扩面征缴宣传工作
为在全区范围内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实现养老保险“应保尽保”,我局专门抽调社保中心、监察大队人员成立了养老保险扩面小组,对全区范围内符合参保条件的单位开展养老保险“拉网式”扩面工作,重点是餐饮服务和商
业零售业。同时采取了多种形式扩大政策宣传,一是编印养老保险宣传材料通过扩面小组上门宣传政策发至相关用人单位,通过组织咨询活动和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直接将宣传资料发至居民手中;二是利用休息时间在步行街举办了“社会保险政策咨询活动”和 “农民工维权咨询活动”等活动,接受1000余人现场咨询;三是深入工商局、地税局,广泛了解私营企业单位数和用工人数,确定扩面重点单位。通过广泛深入宣传养老保险政策,营造了全社会都关注养老保险工作的舆论氛围,为配合全市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加强领取资格认证工作
企业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由各乡镇和街道的劳动保障所和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对居住在外地的离退休人员我们主动联系通过邮寄协查表的方式,委托居住地的社保部门协助认证;对卧病在床,行动不便离退休人员由家属申请上门服务予以认证。同时我们对居住在我区的异地离退休人员按规定做好协查工作。通过对离退休人员进行资格认证,既堵塞了养老金支付的漏洞,又完善了离退休人员的数据库信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完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为了丰富改善企业退休人员的文体生活,我们在有条件的社区建立老年活动室,以活动推动工作,促进社会化管理
服务工作向纵深迈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受到省市好评。今年迎接建党九十周年,我局认真组织,召开劳动保障所所长会议,通过社区、办事处推荐节目,层层选拔,在最后市处领导和专家的亲选过程中我中心所报节目数量之多、质量之高让领导难以取舍,这场文艺汇演既丰富了退休人员的业余生活,激发了退休人员的生活热情。又给党的生日献上了一份厚礼。
第五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工作若干问题探讨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工作若干问题探讨
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经过近20年的不断改革,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企业保险向社会保险的重大转变,形成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筹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框架,其意义和影响是深远的。但从进一步完善制度、增强功能的角度上讲,仍有几个较大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一、关于养老保险费征收主体的选择问题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来,养老保险费一直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所属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征收。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规定,可以由劳动行政部门所属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或税务部门征收,具体哪个部门征收由各省市人民政府确定。这样,就出现了两个征费主体的选择问题。
劳动保障部门征收的优势,一是作为综合管理劳动保障的职能部门,十几年的改革探索和实践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核定缴费基数方面已形成申报、核审、稽查等一套比较好的工作机制;二是核定缴费基数--征费--记录个人账户--按月记息--定期公布账户--计发退休待遇等整个环环紧扣的业务链,前后贯通,不会出现人为的工作脱节问题;三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执法监察、退休审批、工资管理、劳动关系转移、劳动争议仲裁处理等行政工作易于形成合力。缺点是征缴手段缺乏强制性,对有能力但拒不缴费的企业,没有直接有效的强制办法。尽管在行政手段上有代扣代缴、欠费企业领导不评先进、欠费加收滞纳金、劳动保障行政执法监察和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等办法,但代扣代缴只能靠企业、靠银行;强制执行只能靠法院;劳动保障部门依赖相关部门配合的工作量大,协调任务重。
税务部门征收的优势,一是权威性比较高,容易得到社会各方特别是企业的认同。二是队伍装备比较强,经费充足,工作网络比较广密,特别是向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等零散群体征费的效果更好。但部分地方实行税务部门征收后,也出现了两个新问题,一是在企业财力一定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先税后费”的问题,即企业上缴的资金中,先征足税收部分,其余部分用来缴纳养老保险费,使税前列支社会保险费的规定不能落实到位。有些地方税务部门的征缴率反而下降。二是两个部门同时从事一项具体工作,容易出现扯皮脱节问题。收钱的不记账、记账的不收钱,在核定缴费基数、缓缴和处理历史欠费,核定滞纳金等具体问题上,相互之间协调配合工作的难度很大。特别是在记录个人账户时,个人缴费和单位划入部分难以及时匹配,给个人账户管理和退休待遇计发等后续工作带来隐患,正因为存在这些问题,有些地方出现了征费主体选择的两次反复。
我认为,社会保险费改革方向应该是“费改税”,而且应该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保险费合并成一个社会保险税,由税务部门统一对企业和个人征收。在目前“五保合一”体制没有完全形成、五项制度改革没有完全到位的情况下,养老保险费仍由劳动部保障部门征收是比较好的选择。因为社会保险待遇是权力与义务的统一体,单位或个人没有履行缴费义务,是不能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同时,待遇水平高低直接与缴费水平高低挂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的待遇审定均与劳动保障部门的具体工作紧密相连,构成了一个严密的运行框架。特别是养老保险费的征收直接与养老金计发、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紧密相连。如果将费用征收主体与后续工作的管理主体错位,会直接影响到制度改革和事业发展的速度,因此,目前还是要由劳动保障部门继续征收,待“费改税”以后,特别是劳动保障部门管理工作得到较大改善,“五保合一”体制形成后,即可移交税务部门征收。
二、关于养老保险基金统筹层次的设定问题
社会保险遵循“大数法则”,覆盖面越大、缴费人数越多,社会保险基金承受能力就越强;统筹层次越高,基金支付风险也就越小。但从实际工作看,统筹层次越高,利益调整面越大,工作阻力也越大。因此,统筹层次设定过低,必然从制度上束缚社会保障自身的发展能力;统筹层次设定过高,由于利益调整过大和基础管理不到位影响制度的发育和完善,欲速则不达。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在省、市、县三级政府管理层次上,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市级统筹好,还是省级统筹好。
我国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是以县(市、区)为单位的,即全县区域内的企业和职工统一缴费基数、统一缴费比例、统一支付项目、统一基金管理。在一个县的区域范围内,实现了均衡企业负担,社会保险基金
支付养老金的风险比企业自筹资金大大降低。在县统筹中,主要是解决企业“吃亏”、占“便宜”有利益选择短期行为,工作难度相对要小些。实行市场统筹,就增加了县与县之间利益调整的问题,有的县可以从市级统筹中拿回一块基金,有的县则要上缴一块基金。这样就出现了县级政府决策者的利益选择问题。当然,实行省级统筹同样不仅要解决企业领导人的认识问题,而且要同时解决市、县两级政府领导的认识问题,保证基金在县与县之间、市与市之间的全额调剂。
在“分灶吃饭”的财政管理体制下,劳动保障部门进行基金调剂难度很大。首先要面对下级政府决策者的态度问题,不少地方县级领导干预经办机构的工作,不允许将本县的基金上交市里;二是实在顶不住的就采取消极办法,只要求经办机构征收够本县使用的钱,应上交市里的部分留在企业不收缴了,在经办机构属地管理的体制下,下一级经办机构只能听同级政府领导的话,基金调剂也是名存实亡。各县之间基金不能平衡调剂,在一个区域内出现了较大数额结存基金和较大数额养老金拖欠并存的问题,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不可能露在上面,只能埋在基层。实行省级统筹的,省级经办机构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三是资金“逆向流动”的社会认同程度低。大城市一般离退休人员多、负担系数大、费用支出多,按社会统筹调剂的一般计算办法测算,经常出现山区县、贫困县向平川县、富裕县、小城市往大城市调拨基金的问题,从社会统筹工作本身来讲是合情合理的,但难以得到社会的理解,普遍认为社会保险统筹是“杀贫济富”。
社会保险费用统筹的灵魂是“统”的功能,没有统筹就没有社会性的制度保障,就形不成抵御风险的能力。我认为目前养老保险的统筹级次放在市一级为妥,要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统一企业和个人的缴费比例,市对县实行基金的统收统支。因为实行县级统筹的时间较长,基础工作较好,市级经办机构对各县管理的难度相对要小些,在这一级次上进行基金全额调剂的阻力相对要小点,在市统筹巩固完善的基础上再向省级统筹过渡。目前已基本实现省级统筹的,应坚持完善制度、功能,不要后退;确属名义上的省级统筹,实际工作没有到位、一时又难以改进完善的,应实实在在地退回到市级统筹管理,同时建立省级调剂金制度,以逐步均衡各市之间的费用负担,为实现少级统筹创造条件。省级调剂基金的主要来源是中央、省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各市按一定比例上解的养老保险基金。省级调剂金的比例数额,可以在保证各市、县养老金发放、体现公平效率的前提下具体研究确定。
三、关于财政支持机制的建立问题
政府要对社会保险基金支付风险承担最终的法定责任。但财政支持社会保险基金的机制如何建立,目前只有原则框架,没有具体操作办法。我认为目前最关键的是财政和劳动保障部门应在以下三个方面形成共识。一是财政解决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要有严格的考核条件。养老保险基金主体部分是由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三方筹资形成。企业要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费,职工按本人工资收入一定比例缴费,国家出资首先体现为企业缴费进入生产成本、税前列支,同时国家承担弥补基金缺口的责任。经办机构必须在征收环节上做到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包括扩大覆盖面、提高征缴率和清欠率工作到位后,基金仍有缺口的,财政要支持。如果一个县的经办机构因工作不力、收缴率未完成预任务形成的的基金缺口,作为惩罚性措施应从县级财政预算中出资弥补,不允许吃市级或省级统筹的“大锅饭”。对征缴工作好的经办机构,市或省级政府应拿出一定的专项资金予以鼓励。
二是各级财政要科学、合理地均衡负担,一个县或一个市的养老保险基金出现缺口后,到底应该找哪一级财政预算弥补,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比如驻在贫困县的一个省属企业,其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应由谁来弥补?站在省的角度讲,这是属地问题,应由市级财政弥补;市里则说要论属地,应由县级财政拿钱;而从县的角度说,企业是省属的,缺口理应由省级财政弥补,再说县里也无钱可拿。如此推诿,责任分不清,弥补渠道不确定,实际工作很难落实到位。有些地方近几年财政确实拿了不少钱,大部分属于防止、解决集体上访时被迫无奈拿出来的,而且越是困难企业集中的地方,越是财政困难的地方,基金缺口越大,稳定工作难度地越大,财政拿钱也越多;反之,有些财政状况很好的市、县,因为当地企业效益好,养老保险负担系数较低,基金没有缺口,财政反而不用拿钱,这不是一种科学合理的财政支持机制。为了防止上下级财政扯皮推诿现象的问题,财政注入资金应在一个市或省的范围内进行统一筹集,比如可按财政总收入、总支出或增收部分的一定比例筹集,集中拨付市或省级经办机构,由经办机构连同正常基金调拨捆在一起向各县、市拨付。
三是财政注入资金要选择合理时机。这是实际工作中经常争论的一个问题。有些地方财政部门要求,只要经办机构账上有钱就不注入;地方劳动保障部门希望建立一种正常的注入机制,不要等基金不能运转时再注入,这样不仅损害社会保险的信誉,而且会给整个工作带来极大的损失。我认为,目前财政调整支出结构支持社会保障工作,不仅仅是应付基金支付风险的问题,同时应体现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消费、保护弱势群体利益和减轻国有企业负担等几个方面的意义。因此,财政向养老基金注入资金的时机,应以基金结存的警戒线为标准,当结存基金低于两个月养老金正常发放额时,财政要立即予以支持,不能等基金结存为零时再注入。有些地方企业缴费比例在20%以上的,要利用扩大覆盖面和财政支持的条件,逐步将企业费率降到20%以下。
四、关于基金增收节支机制的培育问题
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很容易出现企业吃基金“大锅饭”下级经办机构吃上级基金“大锅饭”,基金吃财政“大锅饭”的问题。所以,养老制度本身有一个如何趋利避害、培育增收节支的良性运行机制的问题。
企业吃基金“大锅饭”的主要表现,一是瞒报少报工资总额,人为降低缴费基数,找出种种理由拖欠或不缴养老费,在履行缴费义务上打折扣;二是钻各种政策的空子搞提前退休。在工资发放不能保证、面临下岗、失业风险的情况下,困难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成为一种理想的选择;企业通过鼓动职工提前退休向政府转嫁负担有利可图。如果提前5年退休,每个职工按年缴费1500元、每个退休人员每年按6000元养老金计算,养老金增支减收因素合计37500元。在这个利益机制驱动下,企业和职工成为一个利益的共同体,因此在部分企业出现了修改身份证加大年龄、伪造特殊工种记录、伪造病历等问题,千方百计搞提前退休,劳动保障部门防不胜防;二是将统筹项目外应由企业支付的费用,千方百计挤入统筹项目内从基金中支付。目前全国养老保险金支付项目并没有统一,各市地之间都是从试点到正式运转,由县级统筹逐步过渡到市或省及统筹,有些项目在不同地区也有较大出入,目前企业吃基金“大锅饭”的问题比较严重。
下级经办机构吃上级调剂基金“大锅饭”,同样表现为缩小地方缴费基数总额和缴费人数,同时迎合地方领导减轻本地企业负担的要求和意图,在退休审批、待遇计发和征收、清欠等环节执行政策不严,人为形成基金缺口向上要钱。有些地方领导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的管理思维,凡是能从上边要回钱来的都是“有功之臣”,至于是否由于工作不力,当地应收未收回基金的问题则关注和研究不多。致使县里向市里要钱。市里向省里要钱。省里向中央要钱的惯性越来越大。
基金吃财政“大锅饭”的问题,目前在地方表现不太严重,但如果制度完善期拖得过长也会形成一个严重问题。现在财政注入资金主要集中在中央财政,地方财政注入数额不大,也没有形成一个规范的支持机制。基于上述问题,重点要抓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政府要对经办机构建立严格的考核指标体系,包括扩大缴费人数,提高征缴率和清欠率,建立具体明确的奖惩制度。二是要赋予经办机构一定的强制手段,包括欠费保全办法,强制封存和申请公开拍卖企业有效资产,企业上市或领导人评选先进、模范的否决权,企业资信评估的参与权、否决权,等等,对企业的违规违纪行为有相应的处罚权。三是经办机构要建立一支有力的稽核检查和费用征收队伍,要逐年严格核定企业的缴费基数和缴费人数;上级经办机构要加强对下级经办机构的稽核检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仅要加强对同级经办机构的监督检查,而且要加强对下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业务指导和执行政策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
在控制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方面,一是国家要尽快修订退休政策,坚决不开提前退休的口子。特殊工种提前五年退休的政策要尽快修订或废止,现行标准是30年前制订的,现在生产条件已有很大的改善,比如冶金企业的“炉前工”原属高温岗位,现在大都使用计算机操作,但仍执行提前退休政策;有毒有害岗位对职工身体的伤害,应改提前退休为经济补偿。效果可能更好。因病提前退休的政策也应做调整,现在的医疗鉴定费时费力费钱,漏洞环节太多,鉴定结果往往容易失真。二是要严格控制提前退休和待遇支付标准。现在国有企业兼并破产、资产重组,人员安置是最复杂的问题。有些地方领导认为,上边弥补养老金缺口,提前退休办得越多越占便宜,劳动保障系统要建立自上而下的监督检查体系,对违规办理提前退休、违规扩大养老金支付范围和提高支付标准的问题,要依法进行严肃查处。三是要采取有力的措施防止虚报冒领养老金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后问题日趋严重,据抽查,有的地方达到退休人数的1%-3%,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多领少领养老金与企业没有利益关系,企业明知不报告,这也是一个急需解
决的问题。
五、关于基本养老保险与其他补充保险的地位问题
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强制实施的法定社会保险,其主要功能是保障企业职工因年老退出工作岗位后的基本生活,其待遇水平必须与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待遇过高会使国家和发展成本加大,影响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待遇过低又不能保障其基本生活,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在我国,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水平不会太高,相互之间的差距也不宜太大。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行业、企业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工资水平差距,不同职工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待遇差别。这种差别的主体部分是体现在素质和效率上。为了鼓励和支持他们在退休后仍能够享受较高的生活待遇。我国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又设置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主要是考虑了企业之间经济效益的差异因素,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都要为职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职工可以从本人工资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补充养老保险,企业要从自有资金中拿出一块钱按职工出资的一定比例与之相匹配,职工出资多,企业补贴多;职工出资少,企业补贴少。原则上企业和职工的出资比例在1:1~1:4之间。这块资金国家不计入征收所得税基数,可以由企业和职工直接管理。也可以委托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或其它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管理,不能用于任何风险性投资,保证基金保值增值。因此,建立企业职工补充养老保险对吸引和留住人才,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体现企业、职工的效益和效率差别,保证退休之后生活待遇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另一种补充保险,是倡导职工个人通过储蓄性存款和参加商业保险的形式,再为自己晚年生活建立一条保障线。这主要体现个人经济承受能力和对晚年生活的预期值,完全由个人自愿选择。储蓄性养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广泛的社会基础。参加商业保险要按照多投多保,少投少保的原则,走商业化运作的路子,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总之,在基本养老保险之外,增加这几种补充养老保险的形式,不仅可以弥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本身的缺陷,进一步增强其保险功能,而且可以多渠道筹资,多层次保障,多意向选择,充分发挥几个方面的积极性,使养老保险制度更加完善。
六、关于社会养老和企业、家庭养老的关系问题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已经明确,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退休人员实现社区管理。目前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已经基本实现,人员社区管理的问题正在各地开展试点,但这项工作牵涉面大,发育完善社区组织的工作量十分繁重,绝非在短期内可以完成。现在有几个认识问题需要进一步统一。
一是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也是养老保险事业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有的企业在养老金刚刚实现社会化发放后,就要求经办机构将退休人员同时管起来,企业不想再承担这方面的事务性工作,我认为将远期目标当作近期要求,这是一种苛求。退休人员实现社会化管理,必须依托社区管理服务组织来实现,目前,社区建设的行政职能在民政部门,而且社区组织建设需要做大量复杂的工作,工作机制基本没有形成,我们不能在基本条件不具备的条件下,盲目推开社会化管理工作,造成现有管理服务工作的混乱。
二是企业管理向社会化管理过渡需要有一个过渡期。这个过渡期是渐近式的,需要包括企业在内的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特别是对现在已退休的原固定职工更要有一个适应期。从政府的角度讲,要尽快组建社区服务机构,处理好与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的工作关系,使社区服务的功能尽快发育起来,政府需要在人力、物力上大量投入;企业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必须依法与职工建立规范的劳动关系,履行好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保证职工合法的权益不受侵害,同时要强化各种与之相的基础资料、文书、档案管理。三是家庭养老传统需要继续发扬。尊老敬老、家庭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其乐融融的老年生活令多少外国人羡慕不已。我们从制度上搞社会养老保险,重大解决资金负担问题。感情寄托、精神享受、和睦温馨的家庭生活,是多少金钱都无法解决的。我们在宣传社会保险的同时,千万不能忽略家庭养老传统美德的宣传,这是我们的一个伟大传统和无尽宝藏。现在有些地方建设敬老、养老院,作为解决部分或个别特殊问题是可以的,但不应形成一种导向,否则不仅会造成国家财力、物力的浪费,同时也会滋长社会冷漠感,反而使正常发展的工作产生不正常的社会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