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忘烈士血继承英雄志
国旗下讲话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不忘烈士血,继承英雄志。
清明节是我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这是为了纪念两千多年前的那位拒受封赏,被大火活活烧死的布衣之臣——介之推。在这一天,家家户户禁止烟火,吃三天寒食,因此,清明节又称为寒食节。而我们今天,不仅是为了纪念介之推,也决不仅是为
了继承这古已有之的传统。“挥泪继承英雄志,誓将遗愿化宏图。”这才是我们今天过清明节的目的。
周恩来总理曾说:“林想赤色的旗儿飞扬,又不想用鲜血去染红它,哪有这等便宜事?”无数共产党人也深知这个道理。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染得战旗红。正是无数知名,不知名的先烈鲜血汇成的江河把旧社会席卷而去,也正是那鲜血汇成的潇洒把解放的旗帜飘遍了全中国!
是否有人记得2009年那一个特殊的人群——身体维权者。当时的网络对“身体维权者”的描述是这样的。
“孙中界,砍下手指向钓鱼岛执法说不,在维权所达最高处留下标记;张海超,为求真相开胸验肺揭穿谎言,以满腔的炙热映衬出外界的冰冷;康福珍,为抗拒拆迁最终点燃自己,他们以鲜活的生命为权利而斗争,在刀锋和烈火中伸张正义,他们是为辞海奔波的小人物,是权利运动的悲情践行者。”
在清明节这个如此庄严的节日,请让我们反思何为我们要继承的先辈的意志?是透过法律的缝隙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互助吗?不,我们应该继承先辈为理想奋斗的精神。我们应该做的是用我们奋斗的汗水,用我们壮丽的青春为美好的明天,为更好的中国添砖加瓦!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第二篇:不忘英雄
不 能 忘 记 的 英 雄
盱眙县三河实验小学四(1)王 进 贤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一代英雄,可歌可泣,创造壮举。
2010是极不寻常的一年,2010年9月3日更是极不寻常的一天。这一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既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日,这是一个盛大的节日,是一个值得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兴奋的节日。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泸沟桥附近,发动进攻。中国军士奋起抵抗,拉开了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序幕。
经过了一年又一年的浴血奋战,1945年8月,日本终于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中国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不再是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了,中国人民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我们中国取得了如此伟大的成就,跟那些抗日英雄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就没有现在强大的新中国。在这8年的抗日战争中,是无数的战士们抛颅头,洒热血,他们是抗战中最伟大的英雄!是他们向世界昭示:中国人民不可侮!中华民族不可欺!“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很多年,里面的抗日战争小英雄王二小是我们千千万万的儿童心目中的英雄;董存瑞的名字永垂不朽,他舍身炸碉堡的英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
一寸山河一寸血,如果没有战士们的浴血奋战,那我们的国家就不复存在,那我们的民族就不复存在,那人民的自由和尊严就不复存在,我们今天享有的一切都不复存在。
同学们,战士们就是这样抛头颅,洒热血,用汗水和鲜血换来的新中国。让我们勿忘国耻,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将来振兴中华!
革命英雄永垂不朽!
第三篇:缅怀烈士,不忘国耻
缅怀烈士,不忘国耻
——游凭祥南山烈士陵园有感
就在上周周末,我校组织了四百多名学生去凭祥进行爱国主义实践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便是去凭祥南山烈士陵园,祭奠与缅怀在抗越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士兵。
从南宁至凭祥,我们坐了四个多小时的火车,却丝毫不觉得累因为一想到还有许多烈士需要我们去祭拜,心中便肃然起敬,浑身充满了力量。在这趟旅程开始之前,校长跟我们这些即将要去凭祥的同学说了一件就发生在他身边的事。他说当他在读高中的时候,有一位同学的哥哥,应征当年抗越战争的征兵令,毅然决然地投身于军队之中。那时候,这位年轻人才二十多岁,只是一位就读于军校的人才,可他却有着一颗报效祖国的伟大之心,真是令我佩服不已。这位前辈在军队里当上了排长,虽说有官职在身,可却从不摆架子,凡事亲力亲为。而就是这么一位平易近人的排长,在护送战友撤退的时候光荣牺牲了。校长说,当这个沉痛的消息传到他们班上的时候,全班人都哭了,因为这是对烈士地一种深深敬佩之情的自然流露,而且烈士的爱国之心与报国行为,又怎能不令人为之感动呢?
到达凭祥后,我们乘上去往南山烈士陵园的班车,一路上我思潮澎湃,很想快点到陵园去祭拜烈士,抚慰、问候他们伟大的英灵。过了三十多分钟,我们到达了目的地,怀着敬佩与悲伤之情,在陵墓前排好队,举行了祭奠仪式。我们唱响了国歌与少先队队歌,并为烈士们献上了花圈,以表达我们的缅怀之情。这一系列活动结束后,还有一位来自凭祥军队的士兵来给我们简单介绍了一下陵园的情况,还为我们讲述了三位战功赫赫的烈士的故事。听完之后我的心里思绪万千,有悲伤与惋惜,因为他们年纪轻轻便牺牲在战场上。但更多的是一份敬佩,因为他们有着报效祖国、为祖国的未来捐躯的高尚觉悟!追悼大会结束后,学校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朵菊花和一炷香,让我们自己去为烈士献花与敬香。我拿着这两样东西,慢慢地走过每一座坟墓前,最后,我将菊花和香献给了一位跟我一样姓黄的烈士,以此来抚慰“我们黄家”的这一大功臣的在天之灵。一个小时后,我们乘车离开了南山烈士陵园,而我的心却始终未能平静下来,因为里面满满都是我对先烈们的敬佩之情。
从今往后,我要学习先烈们伟大的爱国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美好传统,做一位有所作为的人!
第四篇:英雄志读后感
《英雄志》孙晓
英雄志算是一本历史架空小说,借用明英宗土木堡之变为背景,书写了四个英雄的故事:刚正不阿的西凉捕头伍定远为燕陵镖局灭门血案而丢官,被昆仑派追杀亡命天涯进京奔走;书生卢云科举落第,沦落为酒家小二却因世道险恶被诬陷下监狱,在双龙寨英雄的帮助下逃狱后又以书童身份爱上了富家小姐顾倩兮,然而小姐的姨娘却对其出身不屑一顾,将其逼迫离开扬州,在京城遇到被追杀的伍定远,以命相救;伍定远留下做官,卢云却因为书生傲气被排挤,又偶遇了顾倩兮与杨肃观,由此产生误会而心灰意冷,这时遇到了几乎成为他一生好友的将军秦仲海的帮助,受命从军护送公主去西域,立下大功,结果案底被人揪了出来没有得到封赏,秦仲海夜袭县衙威逼县令将卢云平反,并要求他再考一次科举,这一次他终于高中状元,后与倩兮正式订婚;然而秦仲海因身世被揭发,被打入大牢穿了琵琶骨并断腿纹面,得卢云冒死相救,在师父方子敬的帮助下秦仲海最终重新站了起来,接过父亲秦霸先的怒苍大旗,揭竿起义;在卢云的新婚前夜,杨肃观借艳婷和卢云的手,将传国玉玺送入四人共同效忠的善穆侯柳昂天府中,为其带来泼天大祸,柳府几乎满门被杀,而当时正在府中的卢云救出柳氏遗孤(事实上是秦仲海之子)带其亡命天涯,在怒苍山上拒绝秦仲海将孩子交给朝廷的要求并与之恩断义绝,后坠入瀑布,被困十年,被琼芳救出来时早已物是人非,景泰变成正统,顾倩兮下嫁杨肃观,而杨肃观成了实际掌控这朝廷运转的“大当家”,伍定远官至大都督却与爱人艳婷同床异梦,秦仲海的怒苍山却是与朝廷打得有来有往„„
第一次听到“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唯有英雄志”这个说话的时候我不以为然,根据我多年混迹江湖的经验,这多半又是些年轻的书迷们一厢情愿的想法,而且如此霸气的封号下却是这样一个颇为俗套的书名,多少让人有些怀疑。而那时我正逢书荒,《昆仑》、《沧海》连看了三四遍,也正因此,我本着“没有深看就不配批判”的原则决定去看一遍《英雄志》。对这本书我还是有所好奇的,被我翻烂了的《昆仑》都只被认为其前传能与金庸的作品相提并论,何以这本未完结之作能获得这么高的评价?
《英雄志》不像《射雕》或是《昆仑》那样轻松写意的传统武侠把爱恨情仇摆在读者面前,连它的叙述方式都让我一开始感到很难受。各种插叙、倒叙以及故事隐线使阅读并不那么轻松、那么酣畅淋漓。当你看得正要拍案叫绝时,却马上进入了另一个故事;当你终于看懂了先前的铺垫正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时,作者又会抛给你一个看似与主线并无多少关联的故事让你头痛不已(如《小泥鳅的故事》)。这是作者故意给予的痛苦,你却偏偏欲罢不能,因为这也是阅读本该具有的思考乐趣。事实上,抛开读者体验,《英雄志》本身就是一本充满痛苦的书,传说中快意江湖的逍遥自在在书中从未出现,反倒是人人都命途多舛:数月前还是意气风发、御驾亲征的一国之君,数月后便流落神机洞为世人所遗忘;昨天还是手执神剑擒龙天下无敌的剑神,今日便众叛亲离死于非命;上一刻还是国之梁柱圣上心腹的征北大都督,下一刻便被天子诛杀抄家灭族。“人生得意须尽欢”或许是对《英雄志》中人物的最好劝慰,因为在这里,无论你如何权势熏天或是武功盖世,都是暂时的,你永远猜不到下一刻你的命运会发生怎样天翻地覆的变化。配角如此,主角如何能逃脱?
我想起《三少爷的剑》,在序章中,古龙写道:“武侠小说中写的本就是江湖人,可是我现在想写的却有点不同。我想写一系列的故事,每篇故事都以一个典型的代表人物为中心。我想写他们的快乐,也要写他们的痛苦。我想让他们来做一面镜子,让大家都可以从这面镜子中看出自己应该怎么做。无论如何,他们总是可爱的人。因为他们敢爱敢恨,敢哭敢笑,因为他们讲义气、有原则。人生毕竟也是可爱的。”不错,衣着光鲜、出手豪阔、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英雄背后,也有痛苦的一面,而《英雄志》写尽了英雄的痛苦。
我不得不承认,我不喜欢伍定远,不仅仅是因为文学中的英雄主角没有哪个出场便已三十多岁、一张国字脸还略有秃顶,更因为他的性格。他坚守自己“杀人者死,天经地义”的捕快原则,否则也不会因此差点丢官丧命,但他也有市侩的一面,知道如何把控原则和世俗的界限,知道如何在不打破原则的情况下圆滑处事。可不知不觉中,他的底线已经在慢慢下行。客观来说,伍大都督并没有做错什么,唯一错的是不该对艳婷有所奢求。事实上他一开始也只是希望艳婷能过得开心甚至祝福了她和杨肃观,而当艳婷被托付给自己时,伍定远却无法拒绝,即便知道她爱的是杨肃观,即便知道她是受杨肃观的指示跟自己在一起。艳婷是伍定远的唯一弱点,她放大了伍定远的软弱,不断地拉低了伍定远的底线。伍定远的痛苦由此而来。十年过去了,伍定远娶了艳婷的人,却没得到艳婷的心。毫无疑问,伍定远无比地绝望,否则也不会与艳婷名为夫妻实则如同陌路,他又岂会不知陪在自己枕边的人就是杨肃观安排在身边一直对付自己的二当家。自己十几年的爱却抵不上修罗王的一个吻。十几年来,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艳婷却没有换得艳婷的一片真心。当初单纯的艳婷变了,变得曾经也待她千般好的韦子壮如今都在背后骂她婊子。而伍定远也变了,真龙之体变成了行尸走肉,一腔热血变得冰冷。“神胎宝血符天录,一代真龙海中生”又如何,他的心已经死了。
杨肃观是是整本英雄志的题眼,是最主要的暗线,不同于其它三位主角,整本书几乎并没有多少以他为第一视角的描写,可他却是唯一一个剧情主导者。人称“风流司郎中”的杨肃观可能是书中最符合英雄外型的角色:外貌俊美、年轻有为、多智善谋、武艺卓绝、年少老成,曾令同样俊朗的卢云称羡不已。可这张“脸”是假的,没有人知道他的真正面目。风流潇洒的治国栋梁却原来满是冰霜,他为了实现自己的佛国理想抛却了七情六欲,杀死授业恩师天绝、背叛曾施展抱负的柳门,成了“客栈”中一手遮天的“大掌柜”。客栈的意思,便是说天下一切来人,全是过客,那么所谓的朋友自然也是没有的,在天绝死后唯一能偶尔安慰他的大概只有顾倩兮。在我们俗人眼中,只有两个字能形容--可怜。但杨肃观难道就不会感到痛苦吗?只是因为他背负了太多:杀父之仇、佛国理想。他是《英雄志》中最让人看不透也是最压抑最痛苦的角色,只不过其它人的痛苦在灯下,他的痛苦在无尽的黑暗里。
“英雄”二字秦仲海当之无愧,甚至可以说是英雄志中最担得起这两个字的人。被打入死牢后左腿被施刖刑、脸刺“罪”、琵琶骨被穿、武功尽废,仅凭意志攀爬珠穆朗玛峰而使得阴阳筋脉畅通,武功直追业师。可以说,秦仲海是书中最有反骨最不畏惧命运最喜欢与老天斗气的人。也可能正因如此,他成了书中最洒脱之人,他重新扛起父亲的怒苍大旗不是为了自己做皇帝,只是为了一句“秦仲海此生不跪人”。尽管如此,他也有一道伤疤,那道疤生在自己曾经最重要的朋友卢云额头上。虽然那恩断义绝的一刀只是为了杀卢云怀中的婴儿,虽然秦仲海当时可能便已知道那婴儿是自己的骨肉,但他别无选择。
与伍定远恰恰相反,同样有一根做人准绳的卢云从未放松过,甚至将这条准绳越拉越紧。他有知识分子的迂腐,又不乏才华和毅力,是一个完美的不完美形象,却有无数读者为他这不完美的形象而心折。他的执著、他的善良、他对正义的永恒追求让人感动。同时,这些也为他带来了痛苦,曾经拥有的一切:刚成为深受圣上喜爱的状元郎;拥有最好的朋友,那个后来成为五军都督,天山传人不死真龙的伍定远;也曾经有最好的兄弟,赏识他的才华于困顿之中,同生共死在西北战场的秦仲海;有爱护他的上司柳昂天;有视他如己出的岳父大人;而最重要的,他拥有顾倩兮,这一生中的最爱,那一刻他几乎拥有这世上最美好的一切,可为了“正道”二字,为了保护那个无辜的婴儿,他丢掉了一切。有些人认为改变卢云一生的人是顾倩兮,我却不以为然。顾倩兮给了他爱恨情仇,而顾嗣源才是给了他希望、给了他勇气、给了他将“正道”坚持下去的信心的人。他教会了顾嗣源什么是正道:正道,就是做对的事情。而顾嗣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四五十幅血写的正道--告诉了卢云如何去实行正道。“今虽不能视富贵若浮云,然立心之本,岂能尽忘?我身入梏炬,我心受梏方,天地大无耻,吾对之以二字,曰正道”,正是顾嗣源用自己生命写就的《疑公论》让心如死灰的卢云如醍醐灌顶重拾风采。无法承受痛苦如何成为英雄?
其实对于作者而言,英雄志又何尝不是一种痛苦。这本二十年不曾完结的书,也许是孙晓最大的心结。“一九九六年罗彻斯特的夏天,我还记得芳草如茵,那天我写下了“乱世文章”,今天我已四十好几,终于要开始“英雄再会”。”这些痛苦,终于要在孙晓手中结束。
第五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
【发布单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18-04-28 【生效日期】2018-05-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人大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
(2018年4月2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英雄烈士的保护,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传承和弘扬英雄烈士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家和人民永远尊崇、铭记英雄烈士为国家、人民和民族作出的牺牲和贡献。近代以来,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而毕生奋斗、英勇献身的英雄烈士,功勋彪炳史册,精神永垂不朽。
第三条 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国家保护英雄烈士,对英雄烈士予以褒扬、纪念,加强对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的宣传、教育,维护英雄烈士尊严和合法权益。全社会都应当崇尚、学习、捍卫英雄烈士。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英雄烈士的保护,将宣传、弘扬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英雄烈士保护工作的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做好英雄烈士保护工作。军队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规定,做好英雄烈士保护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英雄烈士保护工作经费列入本级预算。
第五条 每年9月30日为烈士纪念日,国家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举行纪念仪式,缅怀英雄烈士。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军队有关部门应当在烈士纪念日举行纪念活动。举行英雄烈士纪念活动,邀请英雄烈士遗属代表参加。
第六条 在清明节和重要纪念日,机关、团体、乡村、社区、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和军队有关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英雄烈士纪念活动。
第七条 国家建立并保护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纪念、缅怀英雄烈士。矗立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解放、人民自由幸福和国家繁荣富强精神的象征,是国家和人民纪念、缅怀英雄烈士的永久性纪念设施。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其名称、碑题、碑文、浮雕、图形、标志等受法律保护。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英雄烈士纪念设施建设和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加强对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和管理;对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的英雄烈士纪念设施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中央财政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的修缮保护,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予以补助。
第九条 英雄烈士纪念设施应当免费向社会开放,供公众瞻仰、悼念英雄烈士,开展纪念教育活动,告慰先烈英灵。前款规定的纪念设施由军队有关单位管理的,按照军队有关规定实行开放。
第十条 英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应当健全服务和管理工作规范,方便瞻仰、悼念英雄烈士,保持英雄烈士纪念设施庄严、肃穆、清净的环境和氛围。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英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范围内从事有损纪念英雄烈士环境和氛围的活动,不得侵占英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范围内的土地和设施,不得破坏、污损英雄烈士纪念设施。
第十一条 安葬英雄烈士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军队有关部门应当举行庄严、肃穆、文明、节俭的送迎、安葬仪式。
第十二条 国家建立健全英雄烈士祭扫制度和礼仪规范,引导公民庄严有序地开展祭扫活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为英雄烈士遗属祭扫提供便利。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引导公民通过瞻仰英雄烈士纪念设施、集体宣誓、网上祭奠等形式,铭记英雄烈士的事迹,传承和弘扬英雄烈士的精神。
第十四条 英雄烈士在国外安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外交、领事代表机构应当结合驻在国实际情况组织开展祭扫活动。国家通过与有关国家的合作,查找、收集英雄烈士遗骸、遗物和史料,加强对位于国外的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的修缮保护工作。
第十五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对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的研究,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认识和记述历史。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军队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英雄烈士遗物、史料的收集、保护和陈列展示工作,组织开展英雄烈士史料的研究、编纂和宣传工作。国家鼓励和支持革命老区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开展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的研究、宣传和教育工作。
第十七条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以青少年学生为重点,将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的宣传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纳入教育内容,组织开展纪念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第十八条 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网信等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以英雄烈士事迹为题材、弘扬英雄烈士精神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广播电视节目以及出版物的创作生产和宣传推广。
第十九条 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出版单位、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通过播放或者刊登英雄烈士题材作品、发布公益广告、开设专栏等方式,广泛宣传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第二十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以捐赠财产、义务宣讲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帮扶英雄烈士遗属等公益活动的方式,参与英雄烈士保护工作。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捐赠财产用于英雄烈士保护的,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第二十一条 国家实行英雄烈士抚恤优待制度。英雄烈士遗属按照国家规定享受教育、就业、养老、住房、医疗等方面的优待。抚恤优待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并逐步提高。国务院有关部门、军队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关心英雄烈士遗属的生活情况,每年定期走访慰问英雄烈士遗属。
第二十二条 禁止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公共场所、互联网或者利用广播电视、电影、出版物等,以侮辱、诽谤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将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用于或者变相用于商标、商业广告,损害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公安、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网信、市场监督管理、负责英雄烈士保护工作的部门发现前款规定行为的,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第二十三条 网信和电信、公安等有关部门在对网络信息进行依法监督管理工作中,发现发布或者传输以侮辱、诽谤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的信息的,应当要求网络运营者停止传输,采取消除等处置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对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上述信息,应当通知有关机构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阻断传播。网络运营者发现其用户发布前款规定的信息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该信息,采取消除等处置措施,防止信息扩散,保存有关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网络运营者未采取停止传输、消除等处置措施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四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有权对侵害英雄烈士合法权益和其他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向负责英雄烈士保护工作的部门、网信、公安等有关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第二十五条 对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的行为,英雄烈士的近亲属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英雄烈士没有近亲属或者近亲属不提起诉讼的,检察机关依法对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负责英雄烈士保护工作的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发现第一款规定的行为,需要检察机关提起诉讼的,应当向检察机关报告。英雄烈士近亲属依照第一款规定提起诉讼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依法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第二十六条 以侮辱、诽谤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在英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范围内从事有损纪念英雄烈士环境和氛围的活动的,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应当及时劝阻;不听劝阻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英雄烈士保护工作的部门、文物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规定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宣扬、美化侵略战争和侵略行为,寻衅滋事,扰乱公共秩序,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侵占、破坏、污损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英雄烈士保护工作的部门责令改正;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被侵占、破坏、污损的纪念设施属于文物保护单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处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英雄烈士保护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本法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