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6下《综合实践活动》德育渗透总结
六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
德育
尚 渗透兰小
总结 学
六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
德 育 渗 透 总 结
德育是始终是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重要内容之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为了在今后飞《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活动中更有效地渗透德育,结合本学期的工作做一简要总结。
● 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道德之知本是一种实践之知,学生在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中使道德教育和生活与实践紧密联系。克服道德教育中以普遍化、客体化的知识割断与生活和实践的联系的倾向,防止了德教育中唯知识化的弊端。● 让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的,它面对的是具有整体性的自然世界、社会世界。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应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从而形成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变革所要求的基本品质。● 让学生形成从自己的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问题解决”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要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强调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引发学生真实的道德冲突,克服利用虚拟道德
教育情景进行道德教育的倾向。
● 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超越单一的学科知识系统的局限,要求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学会做事,发展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强调了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行为改善。
● 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要求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善于交往,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在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强调学生的德育体验,强调大道理和小细节结合、强调感悟和践行结合。
这只是本人在工作中的初步认识,为了更好的在这门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倍加努力,争取将德育工作更好的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第二篇: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德育渗透总结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德育渗透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要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要从生活中选择活动主题和内容,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能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从事生活。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融于生活之中的,所以它是整体的、开放的。它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等方面。
2月17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4年人物评选”揭晓,评选出刘翔等10名人物和中国女排。在这些名字背后,是一串串感人的事迹,他们或者用自己的力量,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诠释着一个人对这个国家、对这个社会,应该担当的责任,以坚强不屈的精神挺起民族的脊梁;他们或者用自己的故事,解读人与人之间应有的情感,带给人们感人至深的心灵冲击,展示中华民族朴素而真挚的人性之美。开学初,四年级开展《走近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各班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布置在中队之家,用一周的时间让学生走近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故事或由各班老师讲述,或是年级学生集中在电教馆观看,让这些真实的故事感动孩子。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在孩子们心田中激起情感的连漪、浪花,他们用稚嫩的笔写下发自内心的“声音”。故事感动了孩子,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
学科整合 承前启后
自去年学习了《春联》一课,学生对对联充满兴趣,加上春节联
欢晚会上的文化大餐——各省新春使者送春联,愈发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于是,以对联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自然诞生。四(3)班以春晚的春联为学习内容,向全校展示了《赏汉语奇葩,游锦绣中华》综合实践活动,在对联中学生领略九州风采,了解中国各地的地域特色或风土人情,同时学生品味到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对联的无穷奥妙,学生学会将单联配成对并会挂联,初步尝试了写对联。通过这项活动,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对联,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集部策划 班级个性
在制定综合实践活动时,集部老师共同出谋划策,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同时,每班根据班级特色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或细化、或调整、或补充。如上文中提及的以对联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四
(3)班主要以赏春晚春联为主内容。四(1)、四(2)两班开展了《趣话对联》四(4)、四(5)两班开展了对联擂台赛„„这样,让集体和个人的智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下学期,我们继续努力。
第三篇: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德育渗透总结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德育渗透总结
传统德育的弱点就是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作用,忽视作为独立个体,有智慧、有情感的人的存在,表现在德育的目标和内容的设置上,在途径和方法的确定选择上,就是既不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也不关注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的过程成了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着观众和听众的角色。学生被动地进行着一种程式化的机械表演。这种教育方法造成了教育与现实之间的悬殊差距。而德育注重弘扬人的主体性,挖掘和引发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从学生兴趣出发,从学生的情感需要、意志、理想出发,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进行独立思考和选择的道德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借助于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智慧,努力探索,在活动中不断强化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促进自身品德的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体现了德育工作的以人为本特征。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就不可能有真正道德的发展。换言之,实践活动是德育的载体,没有了载体,便没有了德育,而新课程中的综合活动课程恰好具有这种功能,它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平台。从“依法治国”到“以德治国”,我们逐渐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此次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闪光点。此次新课程改革,鲜有经验可循,在综合考虑了学校和本地区的各方面的情况后,我们初步开发出了一个把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融合起来,并把德育渗透其中的系列校本课程。以下是我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的初步体会。
一、在社区服务课中渗透德育
社会公益性活动是一种直接服务于社会的活动,也是处理自我与社会关系的一种手段。让学生在助人中体验服务的快乐,在奉献中培养无私的精神。从中不仅使学生获得了人生意义的感悟,而且这种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的活动更有利于老师引导学生说、学、做合一,知行统一,对以往说与做两张皮的现象,具有特殊的修正作用。在这个教育平台中,老师没有过多的条条框框,没有过多的要求,而是将教育目标隐含起来,让学生自己在活动中去感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学生参加这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了解了社会,在活动中理解了社会福利事业,献爱心活动对每个人的意义,这正是爱国爱家爱人的具体体现,真正使学生们感到公益活动首先要从自己做起,这样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律性和社会责任感。
二、在校园公益课中渗透德育
针对当前一部分学生自立自理能力较差,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和艰苦磨炼的情况,加强学生的自我服务性教育,如料理自己的生活,保持环境整洁卫生的劳动是非常必要的。在学校包括值日,保持教室、校园的整洁,布置教室,改善学校环境和教学生活条件,绿化、美化校园等,这类的自我服务性、自立自理性劳动,不单单是为自己服务,包括为自己所在的集体服务,为所居住的社区服务,为国家服务。这类劳动,能使学生深刻体会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有责任关心家里的一切事情,学会当家作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问题自己来解决。从而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并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继而关心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勇于承担重任的优良品德。许多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责任心不强,义务感较弱,生活能力很差,有的甚至无法适应社会,又谈何成为栋梁之才。所以,为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创建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学校开设了校园公益劳动课。为了科学而又周密的安排组织好校园公益劳动课,年级组负责组织,班主任具体布置,广大学生负责实施,学生会督促检查、考评,最后按学分评出成绩,并存入学籍档案。劳动中,将卫生管区分成若干区域,每项任务都有具体要求,承包到人。承包工作基本鼓励学生自告奋勇以便于发挥特长。由于任务重,难度大,劳动前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动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劳动中,班主任老师要亲自动手教学生怎么干,并向学生讲解劳动要领,注意事项。通过校园公益劳动课,使卫生管区面貌焕然一新,管区内到处干净整洁,窗明几净,台阶楼梯一尘不染,同学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劳动观念有了很大的增强。校园公益劳动课的开设、实施,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将综合实践活动课落在了实处,对养成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热爱劳动的观念,珍惜劳动成果,铸造强建体魄,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审美观都大有益处。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团结互助、热爱校园、保护公物、对社会的责任心、义务感等。但它不是说说讲讲就能养成,只有在一定的环境中,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学生才能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个人品性。校园公益劳动课的开设,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条件。许多同学在课后总结中表示,是劳动教育了我们,使我们认识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以后我们要自觉爱护我们美丽的校园,其实这也是在保护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由此可见,劳动不光增强了学生劳动意识,还培养了学生爱校护校的习惯和强烈的责任心和义务感,加强了德育的实效性。
三、在多学科综合考察课中渗透德育
在考察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加深对各学科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探索、创新、实践能力,树立忧患意识和吃苦精神的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人和自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多学科综合考察活动,在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意志品质等方面是有效的。科学考察过程真正把每一位同学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在一起,将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团结友爱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体验与感悟在这一过程中真正地融合起来了,这是单一的课堂教学远不能达到的。同学们真正体验到接受教育绝不仅仅是知识的记忆,定律、定理的套用,而是在此基础上寻求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为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的满足及幸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四、在研究性学习课中渗透德育
在一年多的研究性学习中,我们鼓励学生自己选择研究课题和指导教师,并且打破了行政班的限制,同一研究方向的学生集中在一个班级由专门的教师进行培训、辅导。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发挥了很大的主观能动性,也取得了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学生不仅掌握了大量的信息,而且在此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吃苦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礼貌意识,野外生存能力等,这是单纯的德育很难做到的。在这一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学生学会了同陌生人打交道。过去,学生的生活圈子比较狭窄,除了学校,就是家庭。研究性学习活动为学生的社会交往提供了机会。学生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通过合作,小组成员之间逐渐增进了解,使他们敞开心扉,坦诚地面对自己或别人的优缺点,从而使彼此的交往更加深人,养成了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了学生关心国家命运、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关注社会需要的意识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培养了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需要、科技进步、学生生活以及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加强德育的针对性。
五、在学生自主性管理课中渗透德育
为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在班级的管理中让学生自主管理,在充分发挥班主任主导作用的同时,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想象的余地,使学生主动、独立地发展。要实现学生自我管理,提高他们的能力,就是要给学生一个实践的舞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养成独立思考,乐于求新、求异的精神,逐步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实行年级学生干部、班级班长轮流制,年级学生干部、班长人选定期在年级、班内的竞聘中由全体同学确定,不能连任,委员由学生干部、班长自主选择,每届干部要根据实际,建立一套学生自查自纠、督促检查的自主管理的监督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学生自主管理能真正落到实处。学生的自主管理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级长、班主任应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和培训,并在工作上给学生指点和帮助,使年级、班级的管理工作做得更好,不偏离正确轨道。在年级、班级管理中,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地安排计划,选择方法,勇敢地面对困难,承担责任和义务,同时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服务于集体,这不仅能增强学生集体意识和班级的凝集力,而且能使学生获得年级、班级管理主人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并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学会自我管理,学生主体意识的提高,自主管理、自我教育制度的完善,使年级、班级的管理工作不再是级长、班主任一个人的事,而成为班级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而教育也不再是外在的,强加于学生的,而成为一个自我教育的自觉过程。年级、班级的管理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得以减轻,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使德育目标落在实处。
总之,德育活动应把学生引向社会,引入生活,走近大自然,去和周围的世界积极对话,广泛交流和沟通。这种以社会为大课堂的德育方式,突出了德育的开放性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热情,必能大大提高德育的实效。而教师的重任之一就在于抓住新课程改革的良机,寻找学生对外界教育影响的最佳接受点,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平台,活动育人,最终实现知、情、行的统一。
第四篇:综合实践德育渗透计划
综合实践德育渗透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基础方式,以学生个体养成为基本目标的一种课程,它是以综合实践活动为基础。通过课程的学习,“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真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教师应努力挖掘其中德育因素,适时适度地教学中渗透德育。
具体措施:
1、依托教材内容,激发爱国教育。
作为教师,应该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中,发掘教材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从而激发学生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谢和使命感谢去发奋学习,积极进取。
2、依托课堂教学,培养道德素养。
在教学的过程中,养成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学生能进一步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家乡和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
3、实验前先让学生小组讨论,进行分工,然后再开始动手实验,教育学生要学会合作,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别人。不但能顺利地完成实验,更主要的是学生学会了与人平等合作,坦诚的共处。学会了正确看待自己,也正确看待别人。
第五篇: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大场镇中心小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要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要从生活中选择活动主题和内容,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能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从事生活。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融于生活之中的,所以它是整体的、开放的。它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等方面。
2月17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4年人物评选”揭晓,评选出刘翔等10名人物和中国女排。在这些名字背后,是一串串感人的事迹,他们或者用自己的力量,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诠释着一个人对这个国家、对这个社会,应该担当的责任,以坚强不屈的精神挺起民族的脊梁;他们或者用自己的故事,解读人与人之间应有的情感,带给人们感人至深的心灵冲击,展示中华民族朴素而真挚的人性之美。开学初,四年级开展《走近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各班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布置在中队之家,用一周的时间让学生走近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故事或由各班老师讲述,或是年级学生集中在电教馆观看,让这些真实的故事感动孩子。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在孩子们心田中激起情感的连漪、浪花,他们用稚嫩的笔写下发自内心的“声音”。故事感动了孩子,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
学科整合 承前启后
自去年学习了《春联》一课,学生对对联充满兴趣,加上春节联 欢晚会上的文化大餐——各省新春使者送春联,愈发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于是,以对联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自然诞生。五(3)班以春晚的春联为学习内容,向全校展示了《赏汉语奇葩,游锦绣中华》综合实践活动,在对联中学生领略九州风采,了解中国各地的地域特色或风土人情,同时学生品味到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对联的无穷奥妙,学生学会将单联配成对并会挂联,初步尝试了写对联。通过这项活动,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对联,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集部策划 班级个性
在制定综合实践活动时,集部老师共同出谋划策,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同时,每班根据班级特色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或细化、或调整、或补充。如上文中提及的以对联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五(3)班主要以赏春晚春联为主内容。五(1)、五(2)两班开展了《趣话对联》五(4)、五(5)两班开展了对联擂台赛„„这样,让集体和个人的智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下学期,我们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