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贫穷找一条出路 记乳源的绿色食品示范县之路
为贫穷找一条出路
——记乳源的“绿色食品示范县”之路
张墨琴
乳源瑶族自治县位于粤北韶关市西部南岭山脉南麓,县内山青水秀,生态环境十分优越。但是一度,它却是因为它的贫穷为世人所 知。
为了改变现状,充分发挥山区特有的资源优势,加快山区经济发展,2002年,乳源县根据国内外食品消费市场的发展趋势,抓住入世机遇,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提出了“创建绿色食品示范县”的发展思路。一年的实践下来,乳源建设“绿色食品示范县”的努力获得了丰厚的回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非常显著,仅一年的时间,乳源就有9个农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的标志认证。
契机
2002年7月,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的帮助下,乳源县邀请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乳源的水、土壤、大气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乳源六大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水、土壤、大气均符合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布的《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导则》、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要求,具备发展绿色食品的条件。
规划
为了将良好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乳源马上聘请有关科研部门的专家,对全县的农业生产环境、产业基础及中国加入世贸后国内外农产品的变化和我国农业如何打破国外绿色壁垒等因素进行了
充分的调研,并结合本县较具规模的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情况,制订了创建“绿色食品示范县”的总体规划,提出了到2005年,全县要建成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的蔬菜生产基地10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10万亩,名优特竹笋生产基地10万亩,优质茶叶生产基地1万亩,优质水果基地5万亩,优质桑种植基地2万亩,油茶种植基地3万亩,中草药生产基地2万亩,优质鱼生产基地5万亩,以及生产山地鸡100万只和年出栏肉猪15万头的生产基地等目标。
2002年8月16-17日,乳源邀请农业经济、养殖、园艺、食品加工、畜牧、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有关专家,对创建“绿色食品示范县”的总体规划进行了科学的论证,根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乳源对总体规划进行了进一步修改补充和完善,成为指导创建绿色食品示范县的总体大纲。
准备
为确保创建“绿色食品示范县”的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乳源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创建绿色食品示范县领导小组和日常管理办公室。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人大、政府等有关单位的领导任副组长,财政、农业等部门的主要领导为成员,具体负责制定“绿色食品示范县”发展规划和组织协调等工作。农业局作为主管部门,负责落实规划和宣传、培训、绿标申报等工作;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南水渔业开发公司及大布、红云、必背等乡镇具体负责有关项目的实施。战略部署好后,就要进入实战了。为了将这一计划推广开来,让全县都知道,乳源着力进行宣传培训事宜,营造绿色生产的氛围。一
方面,乳源不遗余力地邀请省绿色食品办公室、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领导和专家到县里来做有关农业发展方面的专题报告,另一方面,也组织人员参加韶关市科技信息局、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举办的绿色食品生产和营销培训班。仅2002年,全县就举办了绿色种养技术培训班38期,培训学员1844人。这些为创建绿色食品示范县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为了营造全民创建“绿色食品示范县”的氛围,乳源在县城主要路口及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旁设置了一些大型的宣传广告牌,并通过有线电视网播放介绍绿色食品的专题片。另外,还组织有关部门的人员组成参展工作组,分别参加了在福州举办的“中国绿色食品”2002福州博览会暨海峡两岸农产品洽谈订货会,以及在东莞举办的第二届大京九农副产品食品(常平)交易会,广泛宣传乳源的绿色食品,拓展乳源的绿色食品市场。扶持
在马不停蹄展开一系列引导、准备工作的同时,乳源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绿色食品示范县”建设步伐的决定》,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绿色食品的优惠政策:对已获得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将按国家有关政策给予支持和扶持;对从事绿色食品科技研究开发、生产和营销的企业视同环保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给予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积极打造绿色食品品牌,从2003年起,县财政每年在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作为绿色食品开发专项资金;对凡获得绿色食品AA级标志认证的食品A级标志认证的产品,每个奖励2万元;对在绿色食品产业的开发、技术推广和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
励。2002年,乳源组织专家对获得省、市级以上科技成果的农业科技项目进行了评比,对获得一、二、三等奖的项目工作者给予了奖励,推动了农业科技特别是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的发展。同时,县财政还出资扶持了农产品加工中心、检测中心、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等项目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乳源农产品质量的生产、加工和检测体系:为发展优质高效的绿色农产品提供保障。
措施
2002年,乳源对较具区域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了改造,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推广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等措施,建立了蔬菜、茶叶、笋竹、荷兰豆、香蕉李、三角鲂等六大产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一是在石灰岩山区修建大量的蓄水池和引水渠等水利设施,解决了红云歧石优质菜绿色蔬菜生产基地的用水问题,并为建立石灰岩山区优质稻生产基地创造了条件。二是铺设了通往一六香蕉孪生产基地的水泥路面,掀起了当地综合开发山区的浪潮,一批缓坡地、荒地变成了绿色生产基地。三是推行标准化生产,先后制订了茶叶、笋竹、蔬菜、香蕉李、三角鲂、玫瑰茄等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组织各基地的生产。四是与江门市江丰公司合作,在大布建设了4000亩的荷兰豆生产基地,实行了“四统一优”的管理方式,即统一造册登记、统一培训、统一供肥供药、统一管理规程、优先收购的管理方法。成效
2002年,乳源县推广种植了“金稻1号”、“粤杂122”等中优质稻10.8万亩、中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水稻总面积的75%以上,优质
蔬菜1万多亩。
至2002年底,乳源县在侯公渡镇、桂头镇、大桥镇、红云镇、大布镇建立了包括荷兰豆生产基地在内的五大出口型蔬菜基地,总面积1万多亩;同时,还建立了大布2.3万亩的笋竹基地。一六1.9万亩的李果基地。龙南5万多亩的水产养殖基地,瑶区0.75万亩的优质茶叶基地;还有1万多亩的蚕桑生产基地、1.5万亩的油茶基地和5万多亩的毛竹基地也正在建设之中,目前全县种植业的粮经比例达到了45:55。养殖业中,三元杂交肉猪出栏量达到6万头,三角鲂总产量达到12万公斤,畜牧水产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29.4%。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县农业已逐步走向了区域化布局、优质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农业的增长方式实现了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通过实施绿色食品标准化的生产技术,乳源县的荷兰豆基地、笋竹基地、三角鲂基地、香蕉李基地、茶叶基地及高寒山区蔬菜生产基地的产品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其中菜心、生菜、荷兰豆、结球甘蓝、辣椒、笋竹、三角鲂、香蕉李、白毫茶等9个产品已获得绿色食品的标志认证,填补了韶关地区绿色食品标志认证的空白。
乳源大布镇生产的荷兰豆,突破了日本蔬菜农药残留方面的限制,质量达到了出口该国的标准达标豆的比例由原来的50%提高到75%,增加了25个百分点,稳定占领了以苛刻著称的日本市场。红云歧石菜场、南水湖三角鲂养殖基地的产品,也远销香港、澳门、日本等地,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2002年,乳源大布镇达到绿色食品标准的荷兰豆收购价是每公斤5元,比没达标的荷兰豆每公斤多3元。按当地农户每户种植荷兰豆2.2亩、亩产荷兰豆1000公斤、达标率提高25个百分点来计,农民户均增收达1650元。
龙南三角鲂养殖基地的马新有、马艺锋、林金兰等几家农户,每户饲养三角鲂6000条左右,自2002年春进苗至今,经过2年的饲养,每条三角纺的体重达1公斤。去冬今春,三角鲂的产地销售价是每公斤36元,按每户出售咸鱼5000条计,每户总收入可达到18万元。仅仅一年的实践,乳源全县通过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就辐射带动了农产10642户,户均增收2032元。尽管乳源的“绿色食品示范县”之路才刚刚开始,但是数字说明问题,我们有理由相信,乳源的尝试将为山区脱贫致富找到一条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