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省人事厅关于印发“《专技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具体应用问题的解释”的通知
福建省人事厅关于印发“《福建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具体应用问题的解释”的通知
各地市人事局、省直各单位人事(教育)处、各省继续教育基地:
为使各地、各部门更好地贯彻执行《福建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准确把握《条例》的精神和有关概念、规定的内涵,现将《条例》具体应用问题的解释印发你们。在贯彻执行《条例》中有什么问题请直接与我厅培训教育处联系。
关于《福建省专业技术人员教育条例》具体应用问题的解释
一、为了便于《福建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顺利施行,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第四条和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特对《条例》具体应用问题进行解释(以下简称《解释》)
二、《条例》第二条中的“本省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系指本省所属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乡镇企业和事业单位以及中央属及外地驻闽企业、事业单位。
《条例》的适用对象系指《条例》适用范围内的企业、事业单位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含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在职人员。具体操作:凡有专业技术职称都属继续教育对象;没有专业技术职称但在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或担任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也属继续教育对象。
参照施行《条例》的中央属或外地驻闽企业、事业单位须向本省业务管理部门和福建省人事厅备案。
三、《条例》第三条明确了继续教育的概念和主要任务。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使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业务技能、创造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知识更新包括科学知识更新、技术知识更新和知识结构更新即学习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信息。业务技能提高系指在接受继续教育中选择比较合适的形式,提高专业技术工作岗位或工作任务所需的业务技能。
四、《条例》第五条第一款:省人事行政部门系指福建省人事厅,其职责是综合管理全省继续教育工作。
(一)管理、协调、检查和监督地市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和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施行《条例》情况;
(二)拟定全省继续教育规划、计划组织实施;
(三)对《条例》中具体应用问题进行解释并向省人大常委会和省政府报告施行《条例》情况;
(四)总结交流全省继续教育工作先进经验,表彰省级继续教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五)组织、推动全省继续教育理论研究工作。
市(地)县(市、区)人事行政部门系指市(地)、县(市、区)人事局。其职能是归口管理本市(地)、县(市、区)继续教育工作。
(一)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县(市、区)和市(地)人民政府各部门施行《条例》情况,及时向省人事厅反馈施行《条例》情况;
(二)制定施行《条例》和推动本地区继续教育工作的规划和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
(三)总结交流本市(地)县(市、区)继续教育工作的先进经验,表彰本市(地)县(市、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向省人事厅推荐省级继续教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省、市(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继续教育工作:
(一)组织、检查、督促本部门所属企业、事业单位施行《条例》,及时向同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反馈施行《条例》情况;
(二)制定并组织本部门继续教育规划、计划和办法。
五、《条例》第六条第一项“高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脱产接受继续教育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72学时(12天),初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累计不少于42学时(7天)”,系指企业、事业单位必须保证的最低限度的占用工作时间的学习时间。企业、事业单位可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作出不少于上述要求的安排。“一个周期内的学习时间可以集中使用,也可分散使用”,系指一个周期(一般三至五年并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周期一致)内的学习时间可当年一次脱产完成,也可分次脱产或半脱产完成。
《条例》第六条第二项“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系指本人工资、医疗费、副食品价格补贴和其他劳保福利待遇。接受继续教育期间的奖金和岗位津贴视其接受继续教育期间工作任务情况、学习时间长短而减发或全部发放。
六、《条例》第九条“在国内连续脱产学习半年以上”含一次性半脱产累计脱产时间半年以上。接受继续教育后本单位服务服务最低年限:国内脱产(含一次性半脱产)累计半年以上(含半年)一年以下的,其最低服务年限为三年;在国内脱产学习一年以上和出国留学进修的最低服务年限为五至八年。双方订立学习同时,凡在国内进修的按《国内进修协议》办理,到国外留学、进修、业务考察的按《出国留学协议书》办理。
七、《条例》第十条所述“继续教育内容应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涵义:“针对性”是指开展继续教育要结合单位的生产、科研工作需要;实用性是指要学以致用、讲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先进性是指在继续教育活动中应选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信息为主要内容,积极跟踪当代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八、《条例》第十一条所述“继续教育应用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涵义;多渠道是指政府各部门、各行业、继续教育基地、社会团体都可以组织继续教育活动;多层次是指针对专业技术队伍结构而言,可以分为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三个层次开展继续教育活动;多形式是指继续教育活动的形式应灵活多样,可以举办培训班、进修班、研修班、函授班、还可以参加有计划、有指导、有考核的自学活动,这种自学必须是专业技术人员根据自己的专业及所从事的工作需要,提出自学的书面计划,经单位领导批准,学习完成后要提交论文或读书笔记、学习心得等材料作为考核的依据。
《条例》第十一条第二款第二项“到教学、科研、生产单位学习”系指专业技术人员受单位派遣到业务对口的单位进行科技合作、考察完成项目课题任务,通过工作时间,掌握新技术、新方法,从而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这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最后要有论文或业务报告作为考核依据。
九、《条例》第十二条所称“继续教育基地”是专业技术人员增新、拓宽专业知识,提高业务能力的一个重要场所。我省对继续教育基地实行分级管理和申报公布制度。省、市(地)、县(市、区)的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负责本级继续教育基地的认定和管理工作。其中省级继续教育基地条件:
(一)有较健全的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
(二)有一支专兼相结合且有一定水平的师资队伍、具有培训中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
(三)有基地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教学组织管理、学员考核管理、继续教育证书登记、培训收费管理以及培训效果跟踪制度;
(四)有一定的继续教育办学水平且年继续教育工作量须占办学单位整个培训工作的20%以上;
(五)有专门的培训场所和一定的教学设施。
凡符合省级继续教育基地条件的单位,均可申报省级继续教育基地。申报单位须由其主管部门提出审核意见,报省人事厅审批,合格的予以公布。同时,省人事厅将适时对省级继续教育基地进行考核检查,并根据考核检查结果决定是否保留其省级继续教育基地的资格。市(地)级继续教育基地的条件由各市(地)人事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制定。
十、《条例》第十四条涵义:省人事厅要积极协调、指导各地、各部门、各行业继续教育科目指南和教材编写工作。各部门、各行业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发展趋向以及对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的要求编制科目指南和教材,确定继续教育导向性培训内容。
十一、《条例》第十五条第一项所称“继续教育工作经费”,是指各级人事部门综合管理继续所需经费。此项经费主要用于各级继续教育主管部门组织推动继续教育工作和组织实施全省性、高层次继续教育活动以及指导各业务主管部门制定继续教育科目指南、《条例》执法检查、证书登记验印等。各级人事部门在按《条例》要求积极争取各级财政部门对继续教育的主持的同时,实行国家、用人单位和接受继续教育者共同负担继续教育费用。
《条例》第十五条第三项涵义:省人事厅可根据继续教育发展需要,从财政、企业、事业单位等方面多渠道筹措经费建立省级继续教育基金,用以推动全省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
十二、《条例》第十六条所述:“继续教育证书登记制度”实行一证一卡制,即指建立继续教育证书和登记卡。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情况要记入由省人事厅统一印制的“继续教育证书”内。专业技术人员人手一证,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后,持有关培训证明,按专业技术干部管理权限交主管部门填写盖章后证书退还本人保管。登记卡存入个人业务考绩档案。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由继续教育基地举办的学习活动,由基地负责登记;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讲座、研讨、进修和脱产自学由单位的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负责登记。登记内容应包括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形式、内容、时间以及成绩评语等。登记时专业技术人员应提交有关学习证明材料。
十三、《条例》第十七条第一款是对企业、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即主管部门在检查考核下属企业、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任期目标完成情况时,须考核其单位开展继续教育的情况,并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企业、事业单位人事部门负责按《条例》对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记入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考绩档案,作为其聘任、续聘或晋升专业技术人员职务的必备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在申报专业技术职务时,要将参加继续教育情况及考核结果与其他申报材料一并呈报,没有按《条例》要求完成继续教育任务的不得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企业、事业单位在研究专业技术人员能否聘任或续聘专业技术职务时,要将专业技术人员在聘期内接受继续教育情况的考核结果作为必备条件,未完成继续教育任务的暂缓聘任或续聘。
十四、《条例》第十八条第一款所称的“表彰和奖励”,其条件如下:表彰的企业、事业单位条件:
(一)按《条例》要求制定了可行的继续教育规划、计划,并采取有力措施组织实施,成绩显著;
(二)按照《条例》的要求制定了本单位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并组织施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三)单位领导重视继续教育工作,严格遵守《条例》的各项要求,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
(四)保证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完成《条例》要求的继续教育任务。
《条例》第十八条第二款所称“表彰和奖励”条件主要是
(一)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认真遵守《条例》和本单位继续教育管理制度;
(三)根据本单位的实际需要,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活动,努力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为我省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并做出了显著成绩。”
十五、《条例》第十九条对违反《条例》的企业、事业单位及直接责任者的处罚规定。其中企业、事业单位违反《条例》第八条第二项规定,由县级以上人事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并责令其在接到警告之日起三个月内予以改正。如情节严重,限期不改的,县级以上人事行政部门可视情节严重程度处3万以下罚款,对其行政第一负责人和直接责任者由县级以上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等处分。企业、事业单位行政部门发现企
业、事业单位进行处理后,应向同级人事行政部门备案。县级以上人事行政部门发现企业、事业单位违反《条例》行为时,应向其主管部门提出对其行政第一负责人和直接责任者给予行政处分的建议,其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建议后一个月内必须做出处理决定,并将处理决定报送同级人事部门备案。
十六、《条例》第二十条规定了企业、事业单位违反《条例》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处理方式。企业、事业单位应按下列要求制定本单位对违反《条例》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处理规定:
(一)对不服从本单位继续教育安排,擅自占用工作时间参加非本单位安排的继续教育活动的,视其时间长短和态度,分别给予通报批评;不予报销学习费用或责令退还学习费用等处理,对情节严重的,以至给工作单位造成严重损失的可解聘其专业技术职务。对不服从本单位继续教育安排,拒绝参加本单位安排的继续教育活动的,应予以通报批评;对连续两年拒绝接受本单位继续教育活动安排的,可解聘其专业技术职务。
(二)对未经单位批准,无正当理由擅自终止学习的,应通报批评并不予报销其学习费用;对经通报批评仍不悔改而擅自终止学习的,可解聘其专业技术职务。
(三)对学习期间违反办学单位有关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应予以通报批评,对其中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解聘其专业技术职务。
(四)对未达到学习目标的基本要求,修业不合格的应视具体情况,凡因主观不努力造成的,要通报批评并不予报销学习费用;对因客观原因造成的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凡连续三年均未达到学习目标基本要求,修业不合格的可解聘其专业技术职务。
(五)接受继续教育后不按规定为本单位服务的应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可解聘其专业技术职务。
十七、《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一款涵义:企业、事业单位对人事行政部门依照《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所处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做出决定的人事行政部门申请复议,也可向其上一级人事行政部门申诉。有关部门在接到复议申请或申诉后要在三十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并答复申请复议或申诉单位,在复议或申诉期间不停止处分的执行。
对不服人事行政部门或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第十九条处以行政处分的当事人,可在接到处分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核或向同级人事行政部门或行政监察机关提出申诉。人事行政部门或行政监察机关申请复核或申诉后,要在三十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并答复本人。在复核或申诉期间不停止处分的执行。
十八、省、市(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可根据《条例》和本《解释》的要求,结合本地、本部门的特点和实际,制定贯彻实施《条例》办法或意见,并报送同级人事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篇:关于印发《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有关问题的解释》的通知
关于印发《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有关问题的解释》的通知
【内容分类】劳动力市场与就业 【分类细目】就业管理与就业服务 【时 效 性】有效 【颁布单位】人事部 【颁布日期】2003.12.10 【实施日期】2003.12.10 【失效日期】 【失效说明】
【发 文 号】国人部发[2003]61号 【主 题 词】事业单位 聘用制度 解释
关于印发《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有关问题的解释》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厅(局),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人事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 团人事局,副省级市人事局:
现将《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有关问题的解释》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 二○○三年十二月十日
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有关问题的解释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02〕 35号,以下简称《意见》)以后,各地在实施中遇到了一些需要解释的具体问题。为了更好 地贯彻《意见》精神,规范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现对实施中的有关问题解释如下:
一、聘用制度实施范围
1、事业单位(含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除按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人事管理的以 及转制为企业的以外都要逐步试行人员聘用制度。
2、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事业单位中,原固定用人制度职工、合同制职工、新进事业单位 的职工,包括工勤人员都要实行聘用制度。
3、事业单位的党群组织专职工作人员,在已与单位明确了聘用关系的人员范围内,按照 各自章程或法律规定产生、任用。
二、推行聘用制度首次签订聘用合同的有关问题
4、事业单位首次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可以按照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的原则,优先从本单 位现有人员中选聘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签订聘用合同,也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在严 格考核的前提下,采用单位与现有在职职工签订聘用合同的办法予以过渡。
5、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单位应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1)现役军人的配偶;
(2)女职工在孕期、产期、晡乳期内的;(3)残疾人员;
(4)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1-6级伤残的;(5)国家政策有明确规定的。
6、经指定的医疗单位确诊患有难以治愈的严重疾病、精神病的,暂缓签订聘用合同,缓 签期延续至前述情况消失;或者只保留人事关系和工资关系,直至该人员办理退休(退职)手续。
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退休(退职)手续。
7、在首次签订聘用合同中,职工拒绝与单位签订合同的,单位给予其不少于3个月的择 业期,择业期满后未调出的,应当劝其办理辞职手续,未调出又不辞职的,予以辞退。
三、公开招聘
8、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以及经费来源部分由财政支持的事业单位,公 开招聘工作人员应在编制内进行。
9、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必须在本地区发布招聘公告,采用公开方式对符合报名条件的应聘 人员进行考试或考核,考试或考核结果及拟聘人员应进行公示。
四、聘用合同的期限
10、聘用合同分为四种类型:3年(含)以下的合同为短期合同,对流动性强、技术含 量低的岗位一般签订短期合同;3年(不含)以上的合同为中期合同;至职工退休的合同为 长期合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合同为项目合同。
11、试用期的规定只适用于单位新进的人员,试用期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包括在聘用 合同期限内。原固定用人制度职工签订聘用合同,不再规定试用期。
12、“对在本单位工作已满25年或者在本单位连续工作已满10年且年龄距国家规定的退 休年龄已不足10年的人员,提出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的,聘用单位应当与其订立聘用至该 人员退休的合同”中,“对在本单位工作已满25年”的规定,可按在本单位及国有单位工作 的工龄合计已满25年掌握。
符合上述条件,在竞争上岗中没有被聘用的人员,应当比照《意见》中规定的未聘人员 安置政策,予以妥善安置,不得解除与单位的人事关系。
13、军队转业干部、复员退伍军人等政策性安置人员可以签订中、长期合同,首次签订 聘用合同不得约定试用期,聘用合同的期限不得低于3年。
五、解聘辞聘
14、被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缓刑的,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15、受聘人员提出解除聘用合同未能与聘用单位协商一致的,受聘人员应当坚持正常工 作,继续履行聘用合同;6个月后再次提出解除聘用合同,仍未能与聘用单位协商一致,受 聘人员即可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但对在涉及国家秘密岗位上工作,承担国家和地方重点项 目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和技术骨干不适用此项规定。
16、《意见》中事业单位职工医疗期的确定可暂时参照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 的规定执行。
17、在聘用合同中对培训费用没有约定的,受聘人员提出解除聘用合同后,单位不得收 取培训费用;有约定的,按约定收取培训费,但不得超过培训的实际支出,并按培训结束后 每服务一年递减20%执行。
18、事业单位与职工解除工作关系,适用辞职辞退的有关规定;实行聘用制度以后,事业单位与职工解除聘用合同,适用解聘辞聘的有关规定。
19、聘用合同解除后,单位和个人应当在3个月内办理人事档案转移手续。单位不得以 任何理由扣留无聘用关系职工的人事档案;个人不得无故不办理档案转移手续。
六、经济补偿
20、《意见》中关于解除聘用合同的经济补偿是按职工在本单位工作的工龄核定补偿标准,不是对其在本单位工作的工龄补偿。
21、在已经试行事业单位养老等社会保险的地区,受聘人员与所在单位的聘用关系解除 后,聘用单位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调转手续。
22、单位分立、合并、撤消的,上级主管部门应当制定人员安置方案,重点做好未聘人 员的安置等有关工作。
七、其它问题
23、下列聘用合同为无效合同:(1)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聘用合同;
(2)采取欺诈、威胁等不正当手段订立的聘用合同;
(3)权利义务显失公正,严重损害一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聘用合同;(4)未经本人书面委托,由他人代签的聘用合同,本人提出异议的。无效合同由有管辖权的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确认。
24、聘用工作组织是单位推行人员聘用工作的专门工作组织。《意见》对聘用工作组织的 人员构成和工作职责做了专门规定。单位应按规定组建聘用工作组织,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 行人员聘用工作,以保证聘用工作的客观、公正、公平。
第三篇:关于印发《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有关问题的解释》的通知
关于印发《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有关问题的解释》的通知
国人部发〔2003〕6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厅(局),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人事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事局,副省级市人事局:
现将《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有关问题的解释》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
二○○三年十二月十日
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有关问题的解释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02〕35号,以下简称《意见》)以后,各地在实施中遇到了一些需要解释的具体问题。为了更好地贯彻《意见》精神,规范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现对实施中的有关问题解释如下:
一、聘用制度实施范围
1、事业单位(含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除按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人事管理的以及转制为企业的以外都要逐步试行人员聘用制度。
2、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事业单位中,原固定用人制度职工、合同制职工、新进事业单位的职工,包括工勤人员都要实行聘用制度。
3、事业单位的党群组织专职工作人员,在已与单位明确了聘用关系的人员范围内,按照各自章程或法律规定产生、任用。
二、推行聘用制度首次签订聘用合同的有关问题
4、事业单位首次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可以按照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的原则,优先从本单位现有人员中选聘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签订聘用合同,也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在严格考核的前提下,采用单位与现有在职职工签订聘用合同的办法予以过渡。
5、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单位应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
(1)现役军人的配偶;
(2)女职工在孕期、产期、晡乳期内的;
(3)残疾人员;
(4)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1-6级伤残的;
(5)国家政策有明确规定的。
6、经指定的医疗单位确诊患有难以治愈的严重疾病、精神病的,暂缓签订聘用合同,缓签期延续至前述情况消失;或者只保留人事关系和工资关系,直至该人员办理退休(退职)手续。
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退休(退职)手续。
7、在首次签订聘用合同中,职工拒绝与单位签订合同的,单位给予其不少于3个月的择业期,择业期满后未调出的,应当劝其办理辞职手续,未调出又不辞职的,予以辞退。
三、公开招聘
8、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以及经费来源部分由财政支持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应在编制内进行。
9、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必须在本地区发布招聘公告,采用公开方式对符合报名条件的应聘人员进行考试或考核,考试或考核结果及拟聘人员应进行公示。
四、聘用合同的期限
10、聘用合同分为四种类型:3年(含)以下的合同为短期合同,对流动性强、技术含量低的岗位一般签订短期合同;3年(不含)以上的合同为中期合同;至职工退休的合同为长期合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合同为项目合同。
11、试用期的规定只适用于单位新进的人员,试用期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内。原固定用人制度职工签订聘用合同,不再规定试用期。
12、“对在本单位工作已满25年或者在本单位连续工作已满10年且年龄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已不足10年的人员,提出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的,聘用单位应当与其订立聘用至该人员退休的合同”中,“对在本单位工作已满25年”的规定,可按在本单位及国有单位工作的工龄合计已满25年掌握。
符合上述条件,在竞争上岗中没有被聘用的人员,应当比照《意见》中规定的未聘人员安置政策,予以妥善安置,不得解除与单位的人事关系。
13、军队转业干部、复员退伍军人等政策性安置人员可以签订中、长期合同,首次签订聘用合同不得约定试用期,聘用合同的期限不得低于3年。
五、解聘辞聘
14、被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缓刑的,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15、受聘人员提出解除聘用合同未能与聘用单位协商一致的,受聘人员应当坚持正常工作,继续履行聘用合同;6个月后再次提出解除聘用合同,仍未能与聘用单位协商一致,受聘人员即可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但对在涉及国家秘密岗位上工作,承担国家和地方重点项目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和技术骨干不适用此项规定。
16、《意见》中事业单位职工医疗期的确定可暂时参照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执行。
17、在聘用合同中对培训费用没有约定的,受聘人员提出解除聘用合同后,单位不得收取培训费用;有约定的,按约定收取培训费,但不得超过培训的实际支出,并按培训结束后每服务一年递减20%执行。
18、事业单位与职工解除工作关系,适用辞职辞退的有关规定;实行聘用制度以后,事业单位与职工解除聘用合同,适用解聘辞聘的有关规定。
19、聘用合同解除后,单位和个人应当在3个月内办理人事档案转移手续。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扣留无聘用关系职工的人事档案;个人不得无故不办理档案转移手续。
六、经济补偿
20、《意见》中关于解除聘用合同的经济补偿是按职工在本单位工作的工龄核定补偿标准,不是对其在本单位工作的工龄补偿。
21、在已经试行事业单位养老等社会保险的地区,受聘人员与所在单位的聘用关系解除后,聘用单位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调转手续。
22、单位分立、合并、撤消的,上级主管部门应当制定人员安置方案,重点做好未聘人员的安置等有关工作。
七、其它问题
23、下列聘用合同为无效合同:
(1)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聘用合同;
(2)采取欺诈、威胁等不正当手段订立的聘用合同;
(3)权利义务显失公正,严重损害一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聘用合同;
(4)未经本人书面委托,由他人代签的聘用合同,本人提出异议的。
无效合同由有管辖权的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确认。
24、聘用工作组织是单位推行人员聘用工作的专门工作组织。《意见》对聘用工作组织的人员构成和工作职责做了专门规定。单位应按规定组建聘用工作组织,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人员聘用工作,以保证聘用工作的客观、公正、公平。
第四篇:关于印发《关于〈泰州市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暂行办法〉实施有关问题的解释》的通知
关于印发《关于〈泰州市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暂行办法〉实施有关问题的解释》的通知
泰人通„2006‟121号
各市(区)人事局,市各部委办局、直属事业单位: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关于印发泰州市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暂行办法的通知‣(泰政办发„2006‟143号)精神,进一步做好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实施工作,针对聘用制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政策理解和具体操作问题,参照省属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的有关政策口径,我局研究制定了•关于†泰州市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暂行办法‡实施有关问题的解释‣。现将•关于†泰州市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暂行办法‡实施有关问题的解释‣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十月二十四日
关于《泰州市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暂行办法》实施有关问题的解释
为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印发泰州市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暂行办法的通知‣(泰政办发„2006‟143号)精神,确保 1 我市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现就事业单位实施人员聘用制工作过程中的有关具体问题解释如下:
一、•泰州市事业单位人员聘用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第四条和第五条规定,“所有事业单位(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人事管理的除外)与其受聘人员(包括原固定用人制度职工、合同制职工和新进事业单位的职工)之间建立聘用关系的适用本办法”,“实行聘用制的事业单位应当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人员编制数额内”。各事业单位应当结合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加强用人管理,及时清退单位临时用工人员。
事业单位临时用工不适用•暂行办法‣的政策规定,对少数确因事业发展和工作需要、而又未能及时增加编制的事业单位,其编制外用人可由单位根据•劳动法‣及其相关规定与之建立劳动或劳务用工关系。
二、•暂行办法‣第六条中“不具备设立聘用工作组织条件的单位”,是指单位规模较小,没有独立人事管理权限的事业单位。其它事业单位实施人员聘用制方案应当报主管部门审核备案。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实施人员聘用制的方案应当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审核备案。
三、•暂行办法‣第九条中“首次实行人员聘用制度”,是指尚未实行人员聘用制度或只对新进人员实行了聘用制度的事业单位,根据•暂行办法‣的要求,事业单位应尽快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制度。
四、•暂行办法‣第十六条中“本单位连续工作”年限的掌握:事业单位首次实行人员聘用制时,其职工的连续工 龄计算为该受聘人员的“本单位连续工作”年限;实行人员聘用制后进入单位的其他各类人员,其“本单位连续工作”年限从该受聘人员进入本单位之日起计算。军队转业干部、复员退伍军人等政策性安臵人员,按照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五、•暂行办法‣第十八条规定的暂缓签订聘用合同的职工,缓签期间保留人事关系和工资关系,由单位按国家、省有关事业单位职工病假待遇的规定发放工资福利。
六、•暂行办法‣第十九条对“试用期”进行了明确规定。聘用合同中的试用期制度与毕业生就业中的见习期制度是两种不同的制度。签订聘用合同应当按规定约定试用期,但不应涉及见习期。考虑到试用期与见习期的衔接,对应届大中专毕业生订立聘用合同时,可以将试用期延长至12个月。试用期的规定只适用于事业单位新进人员。职工在同一个单位工作,试用期只能约定一次。
七、•暂行办法‣第三十条第三款“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是指因国家政策的调整,导致事业单位合并、分立、撤销等情形。
八、事业单位受聘人员医疗期的确定可暂时参照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执行。
九、•暂行办法‣第三十八条中“单位出资引进”,是指单位为招聘人才,经受聘人员同意,向有关单位支付了应当由受聘人员个人支付的费用,以及单位向受聘人员额外付 3 给有关费用或照顾其利益的行为。单位因招聘人员而发生的工作费用,不属于“出资”范围。
十、•暂行办法‣第四十条中“当地上年职工月平均工资”,是指事业单位所在地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上年职工月平均工资。
被解聘人员上年实际领取的月平均工资低于本人同期国家规定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与国家规定的津贴补贴之和的,单位向其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标准暂按被解聘人员同期国家规定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与国家规定的津贴补贴之和计算。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后,按国家和省新制订的相关政策规定执行。
十一、为做好已经实行人员聘用制度事业单位全面推进聘用制工作的政策衔接,2006年9月1日前已签聘用合同的职工可以继续履行原聘用合同(双方协商约定的条款继续执行,合同条款中明确按政策规定执行的,按•暂行办法‣的规定执行),也可由双方协商按•暂行办法‣的规定重新签订聘用合同;原签劳动合同的职工可以在劳动合同期满后,按•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签订聘用合同,也可以由个人申请改签聘用合同。
十二、聘用双方应当签订必备条款齐全的聘用合同。合同必备条款不全,但不影响双方当事人主要权利义务履行的,聘用合同成立。
生效的聘用合同、协议之间出现条款内容冲突、双方未能协商一致的,以订立时间在后的聘用合同或协议的相关条款确认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十三、事业单位与受聘人员订立聘用合同的,不因其部分或全部人事管理业务委托给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代理而改变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十四、事业单位名称或者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变更,不影响聘用合同的履行,双方当事人不能以此为由拒绝承担聘用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
十五、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后,未按规定与受聘人员订立聘用合同,但受聘人员按照单位要求履行了岗位职责工作义务的,视为事实聘用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由•暂行办法‣调整。受聘人员可以随时提出终止聘用关系,单位提出终止聘用关系须提前30日通知受聘人员。
聘用合同期满后,双方未续订合同,受聘人员仍在原聘用岗位继续工作的,视为双方继续履行原聘用合同的约定(聘期除外)。受聘人员可以随时提出终止聘用关系,单位提出终止聘用关系须提前30日通知受聘人员。
十六、聘用合同期限内双方又订立了服务期协议,且服务期长于合同期限的,双方应及时办理聘用合同的变更手续。
未办理变更手续导致出现服务期长于聘用合同期限的情形时,聘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放弃对剩余服务期要求的,聘用合同可以终止,用人单位不得追索受聘人员的违约赔偿责任。
聘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要求受聘人员继续履行服务期的,双方当事人应当续订合同;续订合同的条件不能达成一致的,双方当事人应当按原聘用合同确定的条件继续履行;继续履行期间,用人单位不提供聘用合同约定的工作条件的,视为单位违约并放弃对剩余服务期的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违约责任后,聘用合同终止。
十七、受聘人员按照•暂行办法‣第十六条有关规定,与事业单位订立了聘用至退休的合同后,出现•暂行办法‣第二十九条中规定的单位可以即时解除合同的情形时,单位可以即时解除与该受聘人员之间的聘用合同;出现•暂行办法‣第三十条中
(一)、(三)款单位可以预告解除合同的情形时,单位应当通过待聘、待岗等方式妥善安臵。
十八、聘用关系解除(终止)后,个人应当按照单位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办理工作移交、财物归还等各种手续;单位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出具解除(终止)聘用关系证明、转移人事档案、办理社会保险转移及其他相关手续。任何一方未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给对方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十九、为确保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的平稳推进,对事业单位首次推行人员聘用制度时原有的在编在职人员,应当由单位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进行妥善安臵。
新老人员的确定标准:对2006年9月1日前已实行人员聘用制度的单位,以该单位首次实行人员聘用制度时在编在职人员为“老人员”,之后进入该单位人员则为“新人员”。对2006年9月1日后首次实行人员聘用制的单位,统一以2006年9月1日•暂行办法‣施行之日为界,即2006年9月1日前的事业单位在编在职人员为“老人员”,2006年9月1日以后新进入事业单位的人员为“新人员”。
推行人员聘用制度后,“老人员”如因竞争上岗、双向选择、聘用合同终止等原因落聘,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其实际情况,实行转岗培训、内部待聘(待岗)、自谋职业等多种方式妥善安臵(转岗培训、内部待聘(待岗)期间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不能简单地推向社会。
转岗培训、待聘(待岗)及自谋职业人员的管理办法及相关待遇等,由用人单位按有关政策规定制定并经职代会或职工大会讨论通过。
二十、权利义务显失公正,严重损害一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聘用合同,以及未经本人书面委托,由他人代签,本人提出异议的聘用合同,属于无效合同。
无效聘用合同分为合同全部无效和部分无效两种。聘用合同的一方可以就聘用合同的有效性问题向当地有管辖权的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确认请求。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审查有关合同并就其是否有效作出确认。
聘用合同被确认全部无效的,根据实际情况,双方可以协商订立新的聘用合同,也可以终止聘用关系。聘用合同被确认部分无效的,双方应当协商取消或变更无效条款,但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
聘用合同被确认无效的,对受聘人员付出的劳动,用人单位应参照本单位同类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支付报酬。
二十一、事业单位的聘用合同鉴证工作由政府人事争议仲裁机构承担。
二十二、实行人员聘用制度以后,单位与职工解除人事关系应当按•暂行办法‣中有关辞聘解聘、终止聘用合同的规定执行,不再执行辞职、辞退制度以及与辞职制度相关连的自动离职制度,也不得使用除名、停薪留职等不规范的人事处理形式。
单位在推行人员聘用制过程中对少数没有订立聘用合同的职工仍可适用辞职、辞退制度以及与辞职制度相关连的自动离职制度。
二十三、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后,要尽快实现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与身份管理相应的事业单位聘用制干部的考试、审批、备案一律停止。
二
十四、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后,事业单位应当把聘用合同作为单位人事管理的基本依据,建立起以聘用合同管理为基础的用人机制。对聘用合同到期需要续签合同的,应当重新签订新的聘用合同书,也可以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续签书‣对原合同进行续延;在聘用合同履行期间单位按•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单方面调整职工岗位的,应当由单位向职工下达•岗位调整通知书‣并说明理由,同时相应变更聘用合同的有关内容;在聘用合同履行期间双方协商一致同意对聘用合同部分内容进行变更的,应当签订•聘用合同变更书‣;聘用合同履行 8 期间需要解除聘用关系的,单位应向职工出具•解除聘用合同证明书‣并说明理由;聘用合同到期终止聘用关系的,单位应向职工出具•终止聘用合同证明书‣。
二十五、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以后,事业单位法人与职工自然人之间在法律、法规面前是平等主体关系。单位作为社会事业活动的组织者同时对职工具有管理权,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单位有权在法律、法规、人事管理政策规范的框架内制定单位内部管理规定,但应当经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并告知全体职工。
http:///13816.html 9
第五篇:关于印发《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有关问题的解释》的通知(国人部发[2003]61号)
关于印发《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有关问题的解释》的通知(国人部发[2003]61号)来源: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04-05-29 查看次数:141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厅(局),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人事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
团人事局,副省级市人事局:
现将《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有关问题的解释》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 二○○三年十二月十日
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有关问题的解释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02〕 35号,以下简称《意见》)以后,各地在实施中遇到了一些需要解释的具体问题。为了更好
地贯彻《意见》精神,规范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现对实施中的有关问题解释如下:
一、聘用制度实施范围
1、事业单位(含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除按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人事管理的以 及转制为企业的以外都要逐步试行人员聘用制度。
2、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事业单位中,原固定用人制度职工、合同制职工、新进事业单位 的职工,包括工勤人员都要实行聘用制度。
3、事业单位的党群组织专职工作人员,在已与单位明确了聘用关系的人员范围内,按照 各自章程或法律规定产生、任用。
二、推行聘用制度首次签订聘用合同的有关问题
4、事业单位首次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可以按照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的原则,优先从本单 位现有人员中选聘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签订聘用合同,也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在严 格考核的前提下,采用单位与现有在职职工签订聘用合同的办法予以过渡。
5、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单位应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
(1)现役军人的配偶;
(2)女职工在孕期、产期、晡乳期内的;
(3)残疾人员;
(4)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1-6级伤残的;
(5)国家政策有明确规定的。
6、经指定的医疗单位确诊患有难以治愈的严重疾病、精神病的,暂缓签订聘用合同,缓 签期延续至前述情况消失;或者只保留人事关系和工资关系,直至该人员办理退休(退职)手续。
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退休(退职)手续。
7、在首次签订聘用合同中,职工拒绝与单位签订合同的,单位给予其不少于3个月的择 业期,择业期满后未调出的,应当劝其办理辞职手续,未调出又不辞职的,予以辞退。
三、公开招聘
8、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以及经费来源部分由财政支持的事业单位,公 开招聘工作人员应在编制内进行。
9、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必须在本地区发布招聘公告,采用公开方式对符合报名条件的应聘 人员进行考试或考核,考试或考核结果及拟聘人员应进行公示。
四、聘用合同的期限
10、聘用合同分为四种类型:3年(含)以下的合同为短期合同,对流动性强、技术含 量低的岗位一般签订短期合同;3年(不含)以上的合同为中期合同;至职工退休的合同为 长期合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合同为项目合同。
11、试用期的规定只适用于单位新进的人员,试用期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包括在聘用 合同期限内。原固定用人制度职工签订聘用合同,不再规定试用期。
12、“对在本单位工作已满25年或者在本单位连续工作已满10年且年龄距国家规定的退 休年龄已不足10年的人员,提出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的,聘用单位应当与其订立聘用至该
人员退休的合同”中,“对在本单位工作已满25年”的规定,可按在本单位及国有单位工作 的工龄合计已满25年掌握。
符合上述条件,在竞争上岗中没有被聘用的人员,应当比照《意见》中规定的未聘人员 安置政策,予以妥善安置,不得解除与单位的人事关系。
13、军队转业干部、复员退伍军人等政策性安置人员可以签订中、长期合同,首次签订 聘用合同不得约定试用期,聘用合同的期限不得低于3年。
五、解聘辞聘
14、被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缓刑的,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15、受聘人员提出解除聘用合同未能与聘用单位协商一致的,受聘人员应当坚持正常工 作,继续履行聘用合同;6个月后再次提出解除聘用合同,仍未能与聘用单位协商一致,受 聘人员即可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但对在涉及国家秘密岗位上工作,承担国家和地方重点项 目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和技术骨干不适用此项规定。
16、《意见》中事业单位职工医疗期的确定可暂时参照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 的规定执行。
17、在聘用合同中对培训费用没有约定的,受聘人员提出解除聘用合同后,单位不得收 取培训费用;有约定的,按约定收取培训费,但不得超过培训的实际支出,并按培训结束后 每服务一年递减20%执行。
18、事业单位与职工解除工作关系,适用辞职辞退的有关规定;实行聘用制度以后,事 业单位与职工解除聘用合同,适用解聘辞聘的有关规定。
19、聘用合同解除后,单位和个人应当在3个月内办理人事档案转移手续。单位不得以 任何理由扣留无聘用关系职工的人事档案;个人不得无故不办理档案转移手续。
六、经济补偿
20、《意见》中关于解除聘用合同的经济补偿是按职工在本单位工作的工龄核定补偿标准,不是对其在本单位工作的工龄补偿。
21、在已经试行事业单位养老等社会保险的地区,受聘人员与所在单位的聘用关系解除 后,聘用单位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调转手续。
22、单位分立、合并、撤消的,上级主管部门应当制定人员安置方案,重点做好未聘人 员的安置等有关工作。
七、其它问题
23、下列聘用合同为无效合同:
(1)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聘用合同;
(2)采取欺诈、威胁等不正当手段订立的聘用合同;
(3)权利义务显失公正,严重损害一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聘用合同;
(4)未经本人书面委托,由他人代签的聘用合同,本人提出异议的。
无效合同由有管辖权的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确认。
24、聘用工作组织是单位推行人员聘用工作的专门工作组织。《意见》对聘用工作组织的
人员构成和工作职责做了专门规定。单位应按规定组建聘用工作组织,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 行人员聘用工作,以保证聘用工作的客观、公正、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