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 国家(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4 21:51: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东南亚 国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东南亚 国家》。

第一篇:东南亚 国家

缅甸农作物行业分析

缅甸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也极其丰富,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尤其是热带作物。农业是缅甸的国民经济基础,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左右,农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量1/4左右;缅甸可耕土地约4500万英亩,其净种植面积为2800万英亩,水浇地面积占净种植总面积的18.5%,尚有1600多万英亩的空地、闲地和荒地待开发,农业发展潜力大。缅甸政府也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积极吸引外商投资农业,同时促进橡胶、豆类和稻米等农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国。

06~07财年缅芒果出口量同比增幅近15%

据3月28日缅商务部的一位官员说,2006~2007财年缅甸芒果出口总量为24,136吨,较2005~2006财年的21,034吨增幅近15%。2006~2007财年缅甸芒果出口创汇约1,339万美元,2005~2006财年为1,226万美元。但2006~2007财年,缅甸芒果的出口价格已从2005~2006财年的每吨583美元下降至2006~2007财年的555美元,下降幅度为4.8%。据来自缅甸果蔬企业家协会的数据表明,目前缅甸全国芒果种植总面积为22,372英亩,年产量为45,326吨。

缅甸西瓜借道云南抢滩中国市场

近日,40多辆大货车满载着上千吨产自缅甸、越南等东盟国家的西瓜驶往国内各大城市。这是今年以来较大规模的东盟西瓜进军全国的行动。下月起,随着全国各地气温逐渐升高,对西瓜的需求量还会大幅增加。东盟西瓜此次大规模借道云南进入中国内地,主要有两个原因:今年以来,越南等国家的西瓜丰收,导致外销量大增;更重要的是,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及云南商人与东盟客商交往加深,越来越多的东盟西瓜已选择从滇进入国内。由于东盟西瓜大增,近期,该市场的西瓜批发价有所下调。由于中国的传统西瓜主产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华中的广大平原区域,西瓜主产区的面积减少,质优价廉又能提前上市的东盟西瓜填补市场空缺。

广西农垦在缅甸建剑麻种植基地

广西农垦凭借自身的成熟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由剑麻集团与缅甸娃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签订《中缅替代种植合作项目合作合同书》,在缅甸北部开发建设两万公顷替代种植示范基地项目已开始实施,其中优质剑麻基地和优质木薯生产基地各1万公顷。这是广西农垦继委内瑞拉、越南等境外剑麻种植基地顺利建设后的又一项目。

今年初,中缅替代种植项目第一期剑麻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和木薯种植进入实施阶段,首批35万株剑麻种苗和60吨木薯种茎已运送到缅北地区,农垦剑麻集团派出具有丰富剑麻种植经验的技术人员赴缅甸指导种植。

中缅替代种植的良好开局,使农垦剑麻集团增强了境外基地建设的信心。集团在巩固和发展国内基地建设的同时,积极开拓国外基地建设,并以此为依托,带动全区乃至全国剑麻同行生产高质量、高标准的原料,使剑麻产业形成与其资源特征相适应的区域经济格局。

缅甸将大力发展小桐子种植加工业

据缅甸《新光报》10月16日报道,缅甸第一工业部召开麻疯树种植产业专题会议,部署麻疯树种植加工计划。一工部部长吴昂丹在会上讲话说:“国家计划,2005-2008年三间内,全国生物能源-麻疯树的种植总面积将达800多万英亩。截止2006年初,麻疯树种植面积已达130万英亩,这些树将于2007年大量产果,这部分麻疯树开始产果后的五年内,每英亩麻疯树的年均生物油产量将达78加仑,从第六年开始每英亩的年均生物油产量将可达约100加仑。从目前开始要着手计划生物油加工业的发展。”

缅甸计划发展木薯生产

据南宁市贸促会提供的信息,缅甸农业部农业种植公司正在计划开展木薯种植。据曼德勒省彬乌伦镇试种木薯的情况看,缅甸水土气候均适合种植木薯,不久将在帕安地区推广种植。

木薯属季节性农作物,是国际市场上继小麦、玉米、稻米和土豆后的主要食

用作物,此外,木薯还能够加工生产生物燃料,可以加工纯度为99.5%的乙醇,渗入10%的汽油即可作代替燃料油使用。全世界木薯年总产量约为1398.27亿吨,其中,非洲、南美洲及亚洲的印度尼西亚和印度为木薯消费最多的国家和地区,泰国、尼日利亚和巴西是出口木薯最多的国家。目前,中国、韩国、日本和中国台北均有许多乙醇生产厂,但由于原料不足,必须从国外进口。尽管甘蔗、木薯和玉米均可提炼生物燃料,但较油棕和蓖麻提炼生物燃料工序多,成本也更高。

缅甸豆类出口位居世界第二

据《缅甸之声》周刊报道,缅甸对日本的黑麦豆和绿豆出口额目前已位居第二,仅次于中国。

日本对缅甸黑麦豆和绿豆的进口给予了免关税待遇,目前黑麦豆和绿豆对日出口占了缅出口的12%,但远远低于对中国的出口价。为了争取在日本和欧洲市场获得较好的价格,缅豆商目前正在积极组织优质量的豆类出口两地市场。

2002年以前,除了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缅甸是第三大豆类出口国。近几年的豆类出口情况分别为:01/02财年,达110万吨;02/03财年,达190万吨;03/04财年,达130多万吨;04/05财年,不包括边贸出口,仅一般贸易的出口就占了约100万吨。

缅甸目前豆类的出口仅次于加拿大,是世界第二大豆类出口国。

缅甸洋葱出口正旺

据来自缅甸商务部市场调查研究小组的报告称:2005-2006财年,缅甸洋葱出口收入可望达1亿美元。缅甸各邦省的13个种植区洋葱种植面积为5万英亩,产量50万吨。截止2005年10月,已出口洋葱近29000吨。

缅甸洋葱的主要出口国家为孟加拉国,目前孟加拉国的洋葱需求呈增长趋势。东盟国家每年洋葱的需求量约40万吨。为了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缅甸正在计划进一步加大洋葱的种植力度。

缅甸木豆销势看好

据缅甸豆商介绍,今年因印度的木豆产量减少,抬高了缅甸木豆的市场价格。但因去年缅甸雨水太多的原因,缅木豆产量也受到影响,预计产量会减少近一半。

但不会影响豆的质量,甚至会比去年更好,价格也会高于往年,而且还有继续上涨的趋势。

4月初缅甸市场上木豆的出口价为每吨61.9万缅币,与去年同期每吨35万缅币相比贵了很多。

豆商认为,虽说4月第一周缅甸豆类市场没有太大变化,但泼水节后豆类市场会较以往活跃,而且市场销售情况会好于往年。

第二篇: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制造业研究论文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制造业产业链已实现了跨国发展,各国制造业的发展存在着极大的关联性。我国制造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正由跨国公司的加工组装基地向制造基地转变,并且正在向“世界制造中心”迈进。这就要求我们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促进制造业平衡发展;促进制造业的集群化发展,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群;培养国际性的大企业,壮大中小配套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培养。

[关键词]制造业竞争力生产效率

制造业是一国繁荣富强的基石,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发展,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呈现三种发展趋势:一是发达国家制造业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而工业化过程中的国家制造业的比重正在稳步上升;二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制造业在国家之间的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污染型产业纷纷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制造业出现了研发、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全球化的趋势;三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全球制造业呈现垂直分工、水平分工和网络分工并举的格局,产业链不断细分。

一、制造业发展总体情况的比较

亚洲作为制造业转移的一大接受区,在过去的几十年,制造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日本接受了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首先成为亚洲工业化国家。接着亚洲“四小龙”接受了来自日本和欧美国家的产业转移,迅速成为亚洲新兴工业国家。目前,亚洲正处在第三轮产业转移中,即由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向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转移。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国外企业来到中国投资、建厂、开拓市场,外资及外国先进技术为中国制造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引进和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中国制造业突飞猛进,总产值从1990年的6704亿元到2003年51860亿元,增长了6.7倍。2003年,中国GDP达到14170亿美元,制造业占39%。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的世界第四大制造强国。由于仍处于工业化过程中,我国制造业仍存在极大的发展空间。因此,目前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民用技术为主的发展路线的推行,使日本的制造业走向了巨大的成功,日本成为继英美之后的又一个世界制造中心。2003年,日本GDP达到43008亿美元,是中国2003年GDP的3倍还多,其中制造业的贡献率为21%。目前,日本在钢铁、汽车、电子产品制造业上仍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韩国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的加工制造业,推动了地区经济迅速增长。韩国制造业是一个典型的从技术模仿到技术创新而取得成功的例子。如今,韩国无论在汽车、钢铁行业等重工业还是半导体等高科技行业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而且拥有埔项、三星、LG等大型跨国企业。2003年,韩国GDP达到6053亿美元,制造业的贡献率为23%。韩国产品大部分用于出口,2003年贸易额占GDP的61.6%,而高科技产品占出口总产品数量的32.1%。

印度与中国同属发展中国家,两国既是农业大国又是人口大国,都具备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独立后的40多年,印度的企业一直在半封闭状态下经营,缺少竞争机制,制造业发展缓慢。1991年的工业改革后,印度制造业逐渐显出活力,在软件、制药和汽车部件等行业都已经成为世界市场的竞争者。2003年,印度GDP达到6006亿美元,为中国2003年GDP的42%,其中制造业的贡献率为16%。

二、行业竞争力的比较

研究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的现实差距,除了需要从制造业的总体情况宋分析,更需要从制造业的各个行业进行研究。本文以钢铁、汽车两大支柱产业为代表,在各国间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我国的优势与差距以及相应的调整措施。

(一)钢铁制造业

钢铁是构成现代化城市最主要的结构材料,是国民经济的——大基础产业。改革开放以来,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2002年,我国钢铁工业总产值为6492.36亿元,占制造业的7.6%:利润为294.77亿元,占制造业的7.19%,中国制造业各行业中利润排名第三。1996年中国钢铁产量超过了1亿吨,成为世界第一大产钢国。从1955年到2002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1.79亿吨,增加了近62倍,仍居世界首位,产量为居第二位的日本的1.66倍。

但是,产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我国钢铁产品的结构的根本改变。传统的低技术低附加值的品种在我国钢铁产品中仍占有较大比重,条钢类产品比重超过53%,比日本高出15个百分点;而板材类产品比重为33%,比日本的26个百分点。差距尤为巨大的是高附加值产品,如表面处理板,在日本占板材产量的24%,但我国这一产品几乎还是空白。因此,我国高技术的钢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进口,我国钢铁贸易一直处于逆差,2001年这一值为104.13亿元。

就经济效益而言,中印钢铁制造业的投入产出均较大,比最佳水平高出约14%;中印都具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但是劳动成本所占的比例却比最佳比例高出近三四倍,可见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为过低的生产效率所抵消,总体上出于竞争劣势。因此,提高升级生产设备,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是中印两国当前加强钢铁行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钢铁工业是典型的装置型产业,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非常明显。钢铁工业强国生产的集中度都很高。韩国埔项钢铁公司,一家的粗钢产量约占全国的64%,英国钢铁公司占英国钢铁产量94%,美国最大6家企业粗钢的集中度为50%,日本5家企业的集中度为80%。而我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较低,2002年全国生产钢铁的企业有一二百家,生产钢材的企业上千家,但产钢量在1000万吨以上的仅有宝钢一家,500万吨以上的也只有4家,由于低集中度和高分散度,大量的钢铁企业达不到合理的经济规模,工艺装备小型化,技术水平不高,产品缺乏竞争力。

(二)汽车制造业

近年来,出于降低成本,抢占市场的考虑,世界汽车各大汽车制造商开始将生产重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目前,亚洲已成为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地之一,2002年产量占世界31.4%。

2002年,中国汽车总产量325万辆,同比增长39%;轿车产量增至109万辆,同比增长55%。从产量上看,中国汽车产量已经超过韩国,已成为世界第五大汽车生产国:从发展情况看来,中国汽车工业的增速比其他几个国家遥遥领先,日本、韩国、印度的汽车总产量分别同比增加是5%、7%、2.8%;但总体规模上,我国汽车工业总体规模还不及日本的1/3,特别是轿车的产量,不到日本的1/8、韩国的1/2。

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较发达工业国家比较仍然很分散。就单个企业规模而言,我国企业也与世界级汽车公司存在巨大差距。2003年,中国最大两家汽车企业,一汽和上汽的生产能力分别为85.9万辆和79.7万辆,而在世界大汽车公司排名较后的韩国现代汽车公司的生产能力超过250万辆。即使在亚洲范围内,中国也缺乏有影响力的汽车企业,专业化程度与国际大公司相比仍然较低,尚未形成面向全行业的甚至国际市场的大汽车零部件生产集团。

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相当薄弱,在许多核心技术领域落后与世界先进水平。2002年,中国汽车新产品开发中,属于自主开发的新产品占所有新品种的32%,其中轿车仅占10.5%。大部分轿车都是依靠技术引进和合资开发的。与日本、韩国相比,中国汽车创新能力严重不足。韩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主要是由本国企业发动和驱使的;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是外商直接投资来带动汽车制造业的发展的。韩国最大汽车生产商现代公司,1967年只是一家福特组装厂,在缺乏技术能力的情况下,现代一直坚持引进非成套技术,以确保独立于跨国公司,自身发展不受其束缚,很快现代公司就能够自行设计发动机和整个汽车。1994年,现代公司汽车总产量占到全国的49%,出口量占全国汽车出口总量的53%,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制造商。当前,我国几大汽车企业均与外商合资生产,核心技术大多掌握在外商手中,这将成为我国汽车发展壮大的隐患。

通过以上两个行业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制造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钢铁、汽车等国民支柱产业在世界上已占有较大份额。“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已经取得了较为有利的地位,正在由跨国公司的加工组装基地向制造基地转变,并且正在向“世界制造中心”迈进。

三、中国走向“世界制造中心”的几点建议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促进制造业平衡发展。我国制造业结构偏轻,传统工业所占比重较大,而装备制造业占的比重偏低。一方面,进一步加强我国具有比较优势制造业,如服装、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国际竞争力,走品牌发展道路;另一方面,要将发展装备制造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积极学习外国先进技术,消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技术,实现成套设备国产化。

2.促进制造业的集群化发展,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群。制造业的地理集中,有助于形成规模经济,提升产业的国际国内竞争力。在我国,无论是钢铁还是汽车,产业集中度都较低。但制造业的集群现象以初步形成,出现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经济区三大制造中心。产业集聚地的形成需要依靠民间创新,市场引导。政府则应该致力于提供完善的公共设施,保证公平的竞争市场。

3.培养国际性的大企业,壮大中小配套企业。现代国与国之间经济上的竞争,最终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并在市场竞争中形成一批研发能力强、掌握核心技术、注重市场营销的大型企业集团。同时,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在贷款及市场准入上给予公平的待遇,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形成大中小企业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和谐局面。

4.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培养。“世界工厂”的形成都是以科技革命作为推动力,科技发展为“世界工厂”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用现代技术武装传统产业,用高科技推动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人才是一切创新的关键。国家应该重视相关的职业教育,让更多的城市、农村适龄青年能够接受各种技术培训,充实壮大制造业的员工队伍。

下载东南亚 国家(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东南亚 国家(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