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富阳市中医骨伤医院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管理细则
富阳市中医骨伤医院
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管理细则
为发展我院中医文化传统,传承弘扬张氏骨伤技术,提升各层次中医药人员的中医药理论及实践水平,开展医院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
我院的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由医院制定相关规定,医院科教科、医务科、人事科共同管理,由科教科负责日常工作。在制定管理细则的同时,要为指导老师和继承人提供必要的工作和学习条件(包括场所、设备、时间等),关心指导老师和继承人的工作与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和因难。定期检查继承协议执行情况,若遇特殊原因不能正常履行协议时,应及时上报卫生主管部门,并要建立专门的继承人业务档案(包括思想表现、学习进度、继承成果、考核考评等)。具体管理实施细则包括:
一、对象及要求
(一)指导老师应当为富阳市级及以上“名中医”,或医德高尚、医技精湛的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正高人员。
(二)继承人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应当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并在本院注册的执业中(中西医结合)医师;
2.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3.热爱中医药事业,无不良或不诚信行为记录。
(三)本着双方自愿的原则,指导老师同时带教继承人员不得超过两名。继承人与其指导老师之间所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应基本对口。
(四)继承人员必须与指导老师签订《富阳市中医骨伤医院传统医
学师承关系合同书》。
(五)继承时间以合同签订之日起,为三年。
二、学习形式与内容
采用理论学习与临床跟师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师徒在签字协议书的基础上,共同制定3年教学计划,分年度实施。其中理论授课:以自学为主,指导老师辅导为辅,时间不少于500学时。跟师学习:不少于150个工作日。独立临床实践:不少于250个工作日。执行计划必须做到:
1、指导老师每周带继承人从事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得少于1天。
2、继承人每周除跟师外,另行安排两天从事临床或实际操作;其他时间用于自学和研究。
3、继承人应根据教学计划自学相关理论知识。以学习古典医籍为主要内容。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在指导老师指导下选定学习书目,制定学习计划。3年师承学习期间,要求学习医古文,精读四大经典,至少一部与继承人所从事专业密切相关的专科经典著作。
4、继承人根据指导老师的时间表,安排跟师学习,并完成以下工作内容:
(1).跟师笔记
跟师笔记是继承人进一步提炼心得体会、月工作记录和管理者阶段考核的原始依据。应做到有跟师就有记录。跟师笔记统一格式,采用便于分类整理的活页形式,内容包括:
封面:继承工作教学单位、指导教师、继承人姓名、启用日期; 内页:每页页眉包括阳历、阴历日期、天气情况栏目,以体现中医医案注重时令季节的特点;页脚有页码,便于查阅。
跟师笔记的内容:指导老师面授的系统论述或只言片语;指导老
师的典型案例;继承人应用老师经验的诊治案例;与老师的讨论内容;继承人的自身体会等,均可作为跟师笔记的内容记录。
(2).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在理论学习、跟师笔记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体现继承人对指导老师学术思想或经验的体会和领悟,原则上每月1篇。每篇心得体会的字数要求在1000字以上,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能反映继承人跟师的体会。心得体会完成后交指导老师批阅。
(3).月工作记录
月工作记录是继承人每月工作情况的实际反映,既是继承人书写年度总结和出师工作总结的基础,也是管理部门阶段考核的依据之
一。月工作记录要求每月底整理出当月的跟师记录1篇,其篇幅可长可短,内容包括:时间、月学习计划、月学习计划完成情况及收获、指导老师评语等。
(4).医案整理
医案内容:对跟师随诊案例和继承人应用指导老师经验诊治的案例进行整理。医案的内容一定要反映指导老师诊治疑难病独到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技术。
医案形式:病案采用电子文档形式按月报送医院科教科,同时递交纸质医案。
医案格式:考虑到继承工作教学特点,为突出指导老师临证辨治特色和用药思路,便于对名老中医独到学术思想或临床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医案需按以下格式(基本信息栏目)书写: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联系方式,主诉、现病史、既往史、辅助检查(若无就不需记录),辨证思路、处方用药、处方用药特色,继承人按语、老师评阅意见等。
如医案为住院病案,继承人必须建立所选病案的详细查阅目录
(住院号等),便于出师考核时从医院病历库中提取。
(5).学术论文:其内容必须是反映指导老师学术思想或学术经验。论文格式参照有关期刊论文要求。鼓励继承人对指导老师学术思想或学术经验开展科研课题研究。
5、指导老师每月至少进行一次专题讲座或病案讨论,并吸收所在单位专业人员参加,会后由继承人做出书面小结。
6、继承人在本单位独立临床(或实地)实践时间,每周不少于2个工作日,3年不得少于250个工作日,其中到省级以上重点学科(专科)进修或短期培训班学习时间,3年不得少于100个学时。
7、以上所有心得体会、月记、医案、论文、小结等均需同时向科教科提交电子稿备案。
三、目标管理是教学管理的主要环节,3年继承的基本目标是:
1、继承人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其临床疗效或操作技能基本达到指导老师的水平。跟师笔记、心得体会、月工作记录、随诊医案或操作记录、论文发表的数量、格式、内容符合要求,质量经专家验收认可。三年中,撰写心得体会36篇,撰写月工作记录36篇,医案整理60份或总结的中药特色技艺材料60份。
2、提供反映指导老师专长和经验等方面总结材料。撰写总结指导老师学术经验的论文,3年内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至少发表1篇。同一指导老师所带的两名继承人应分别选定不同的专题各自完成,避免重复整理。
3、继承期满,提交1万字左右全面总结指导老师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结业论文,以备答辩和出版选用。结业论文内容必须全面系统、真实可靠、联系实际,充分反映指导老师的主要经验和专长,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实践意义。
三、继承人员出师考核
1、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实行淘汰制度,继承人不能“一
2、每年由科教科对继承人进行2次考核考评,认真填写考核表。平时考核的主要依据是平时考核和月记。平时考核要能反映每对师生继承教学的实施情况及其效果,对继承教学过程中存在或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解决。
3、继承人学习期满后,由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行专家统一组织考核。通过临床应诊病案分析、操作演示、现场咨询、论文答辩等方式、定量定性,综合考评,严格把关,确保质量。
4、经考核合格者,发给继承合格证书,并报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备案。
5、单位对继承工作有突出贡献的指导老师、继承人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
四、经费管理
1、单位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情况,相应投入适当的继承工作经费,经费主要用于继承工作所需的教材、学习资料、经验整理、带教津贴、表彰奖励及有关管理费用等,并保证专款专用。
2、指导老师在带教期间,可享受一定的带教津贴,各级“名中医”者按国家相关政策发放津贴,非“名中医”者每月发给150元津贴。继承人的学习费用,每人每年600元(由单位职工教育经费项内支出,纳入师带徒工作经费统一支出)。
富阳市中
医骨伤医院
科
教科 榜定终身”。对于定期检查、考核不合格者,应及时予以淘汰或更换。
08.8.3
第二篇: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医案记录(跟师□
独立□)
患者姓名: 何某某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79.8 就诊日期: 2013.6.23
初诊
发病节气:夏至
主诉:左耳听力下降1个月
现病史:患者自诉1个月前感冒后突发左耳听力下降,在某医院就诊,服西药治疗(具体药名不详),服药后左耳听力未见明显改善。
现在症:左耳听力下降,睡觉时头部近耳上方发热,左眼有时跳动,头晕,口苦口干,睡眠不好。舌质暗红,苔薄黄,脉细弦。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史,否认“外伤、手术、输血”史,无特殊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体格检查:血压:116/76 mmHg
辅助检查:无
中医诊断:耳聋
证候诊断:肝胆火热,阴虚阳亢
西医诊断:神经性耳聋
治
法:清泻肝胆火热,滋阴平肝潜阳
处
方:龙胆草6g 黄芩9克 山栀子9克 泽泻12克 木通9克 车前子9克
当归8g 柴胡(10克)生甘草(6克)石菖蒲15g,枳壳10g,生白芍20,香附10g,天麻10g,防风10g,钩藤20g,生地黄20g,生牡蛎30,甘草5g,夜交藤20g,炒枣仁2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复诊:二诊左耳聋稍见减轻,续用原方加减。三诊左耳听力恢复,诸症减轻,原方去夏枯草、川芎,加枸杞、女贞子补益肝肾,巩固疗效。
心得体会:耳主司听觉,是清阳之气上通之处,属清窍之一。耳与肾、心以及肝、胆、脾均有密切关系。本例患者肝胆火热闭塞耳窍,故左耳听力下降;耳上方为胆经分野,故觉发热;阴虚阳亢,则头晕眩,口干口苦;肝经风热上扰,则眼皮时有跳动;肝火扰心,心神不宁,则夜卧失眠。舌质暗红,苔薄黄,脉细弦为肝经郁热之象。
签 名:
****年**月**日
指导老师评语(不少于100字):
本龙胆泻肝汤所治证候,乃肝胆实火或肝经湿热循经上扰下注所致。治当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上泻肝胆实火,下清肝经湿热为君。黄芩、栀子苦寒泻火,燥湿清热,助龙胆草泻火除湿为臣。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助龙胆草清下焦湿热。肝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肝经有热,易耗伤阴血,再用大量苦燥渗利降泄之品,恐更伤肝之阴血,故用生地、当归滋阴养血,以使标本兼顾,共为佐。柴胡疏肝兼以引经,既合生地、当归养肝体而和肝用,又防苦寒降泻抑遏肝胆升发之气;甘草护中,以防苦寒太过伤胃,兼可调和诸药,共为佐使。综观全方,泻中有补,利中有滋,以使火降热清,湿浊分清,诸证自愈。
签 名:
****年**月**日
第三篇: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实施方案
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实施方案
为继承整理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培养造就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和中药技术人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十二五”期间开展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一批有丰富、独到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老中医药专家为指导老师,选配具有相当专业理论和一定实践经验的中青年业务骨干为他们的继承人,采取师承方式进行培养。
为做好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根据原人事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管理规定(试行)》(国人部〔2008〕32号),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培养目标
通过3年的跟师学习和临床实践,使继承人能够掌握、继承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并有所创新,培养造就一批热爱中医药、医德高尚、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的高层次中医临床骨干和中药技术骨干。
二、工作周期
工作周期为连续3年。全国按照统一时间进岗学习,具体时间不得迟于2012年8月。
三、教学方式
采取跟师学习、独立临床实践、理论学习的形式进行。
(一)跟师学习。继承人自进岗学习之日起,跟指导老师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每周不得少于1.5个工作日,累计不少于180个工作日;
(二)独立临床实践。独立从事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每周不得少于2个工作日,累计不少于250个工作日,其中在病房的临床实践累计不少于40个工作日;
(三)理论学习。采取自学研修与集中授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集中授课时间累计80个工作日。
四、教学任务
(一)以跟指导老师临床(实践)和独立临床(实践)为主,全面系统地继承指导老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或技术专长。每年完成不少于60个半天的跟师学习笔记;12篇1000字以上的学习心得或临床经验整理(月记);20份指导老师临床医案总结。
(二)中医专业继承人以精读《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等中医经典为主,学习1部以上与所从事专业密切相关的专科经典。中药专业继承人学习《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雷公炮炙论》、《炮炙大法》以及《中药大辞典》、《中药炮制学》等典籍、著作,并重点掌握1—2项中药技术。民族医药的继承人学习本民族医药学经典。每年撰写典籍学习心得4篇以上。
(三)指导老师每周临床或实际操作带教时间不得少于1.5个工作日,并对继承人撰写的跟师笔记、学习心得、临床医案总结进行批阅,批语要针对其中的问题予以指导,有针对性和指导性,能体现指导老师的学术和水平。
五、预期成效
(一)中医药理论功底更加扎实,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进一步加强。学习指导老师指定的
古典医籍,领悟古籍精华。
(二)基本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中医临床诊疗水平、临床疗效或技能技艺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
(三)按照中医药学术特点和发展规律,结合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对本学科领域的某一方面能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观点。
(四)学习期间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期刊(具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上发表1篇以上继承、总结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的论文。同一指导老师的两名继承人发表的整理或总结指导老师经验和专长的论文不得为同一专题。
(五)中医专业继承人结业时提交由本人独立完成的、能反映指导老师临床经验和专长的体现疾病诊疗全过程的临床医案总结60份。中药专业继承人结业时应提交反映指导老师中药加工、炮制、鉴别、制剂工艺等方面的特色技艺材料60份。
(六)提交1篇体现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和临床(实践)经验、具有创新观点和一定学术价值和临床(实践)意义的结业论文,2万字以上并附有2000字的论文摘要(少数民族文字的结业论文应附2000汉字的论文摘要)。
(七)符合相关条件的继承人可申请临床医学(中医师承)专业学位。
六、管理考核
(一)组织管理。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负责全国第五批继承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负责继承工作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衔接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2.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会同人事、卫生部门负责本地区继承工作的管理。组织指导老师和继承人签订继承教学协议(附件),制定继承教学计划,并负责日常工作的管理。
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会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继承工作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衔接工作的管理,会同学位授予单位按照相关规定制定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学计划。
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会同带教单位加强对跟师笔记、月记、医案等相关继承文书格式和质量的规范管理,细化管理措施,对相关材料进行登记、存档,并注意对原始材料的保存,完善档案管理。
3.指导老师所在单位负责本单位继承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若指导老师与继承人不在同一单位,由双方单位协商,明确继承教学管理责任单位,报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批准。
4.学位授予单位负责继承人学位课程的组织实施、学位论文指导与评审、答辩工作。
(二)考核方式。
继承工作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考核和结业考核。
1.平时考核由指导老师和带教单位负责进行。主要考核继承人平时学习情况、跟师临床和独立临床时间。
2.考核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考核时必须以原始材料为依据,按照统一印制的《考核表》规定的内容和要求,逐项检查和考核。考核结果,由省级中医药管
理部门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考核不合格者,应及时予以淘汰。
3.结业考核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同行专家成立考核小组,严格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继承人结业考核指标、考核方法和考核程序进行。结业考核采用积分制,包括日常继承表现、实绩考核、临床(实践)技能考核、结业论文考核。结业考核不合格者,不予结业出师。
(三)异常情况处理措施。
1.因继承人原因不能正常跟师学习情况处理:
(1)继承人继承学习时间原则上不得中断。对确有特殊原因,中断继承学习3— 6个月者,经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批准,可继续学习,并补足其短缺的教学和实践时间。
(2)中断学习时间6个月以上者,协议自行终止,取消继承人资格,并追回国家拨付的经费补贴。
2.因指导老师原因不能继续带教情况处理:
(1)继承人进岗学习时间超过2年半并学有成效者,经省级中医管理部门同意,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后,可自行整理、学习和研究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继续完成继承学习任务。
(2)继承人进岗学习时间超过1年者,经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同意、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后,可转跟其他相应专业的指导老师学习,并重新签订继承教学协议,学习时间须延长半年。
(3)继承人进岗学习时间不满1年者,应终止学习。
七、临床医学(中医师承)专业学位的申请与授予管理
继承工作期间,中医临床专业的继承人可申请临床医学(中医师承)专业学位;指导老师可由相应的学位授予单位聘请为中医师承硕士生导师或博士生导师。
(一)聘请硕士生、博士生导师条件和任期。
1.被确定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指导老师,可聘请为申请专业学位继承人的硕士生导师或博士生导师。2.资格任期。
按继承工作周期,聘期为3年。
(二)继承人申请临床医学(中医师承)专业学位的条件与要求。1.申请临床医学(中医师承)硕士专业学位条件与要求。
(1)热爱中医药事业,品学兼优,有志于继承和研究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并勇于创新;
(2)已获得医学学士学位;
(3)医古文(中级)、中医综合全国统一入学考试合格;
(4)完成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课程;
(5)结业考核合格;
(6)提交1篇以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期刊(具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上发表的继承、总结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的论文;
(7)有两位临床医学副教授或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专家推荐书(其中一位应是学位授予单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
(8)继承人申报时须提供《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及专业学位申报表》及医学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
2.申请临床医学(中医师承)博士专业学位条件与要求。
(1)热爱中医药事业,品学兼优,有志于继承和研究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并勇于创新,(2)已获得医学硕士学位;
(3)医古文(高级)、中医综合全国统一入学考试合格;
(4)完成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课程;
(5)结业考核合格;
(6)提交2篇以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期刊(具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上发表的继承、总结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的论文;
(7)两位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以上的专家推荐书(其中一位应是学位授予单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导师);
(8)继承人申报时须提供《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及专业学位申报表》及医学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
(三)专业学位衔接相关工作。1.专业学位申请入学考试要求。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上报的申请临床医学(中医师承)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的继承人资格进行审核,确定参加在职人员攻读专业学位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的继承人名单,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并公布。
(2)被确定的申请临床医学(中医师承)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继承人,于2012年10月份参加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我局人事教育司共同组织的在职人员攻读专业学位全国统一入学考试(具体考务工作另行通知)。
硕士专业学位考试科目为:医古文(中级),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药学)。
博士专业学位考试科目为:医古文(高级),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药学)。
(3)根据考试结果,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公布入学继承人名单。并根据继承人所在地区的分布情况,按照“就近就学”原则,确定接受继承人的专业学位授予单位。
2.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课程安排。
由接受继承人申请的学位授予单位进行安排。攻读硕士学位不少于6门课程,攻读博士学位不少于4门课程。学位授予单位负责继承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课程学习期间的管理与考核。
3.申请临床医学(中医师承)专业学位的继承人完成继承工作学习任务并符合结业要求,等同于完成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临床教学及专业学位论文要求。其中,继承人完成继承工作的经典理论和专业理论课程认同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继承人完成继承工作的跟师学习和临床实践认同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临床轮转;继承人完成继承工作的实践技能考核认同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临床能力考核;继承人完
成继承工作的结业论文认同为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字数不少于2万字,博士学位论文字数不少于3万字。
(四)考核与专业学位授予工作。1.考核工作。
申请临床医学(中医师承)专业学位的继承人通过学位授予单位的学位课程考试、继承工作的实践技能考核,完成继承工作的结业论文后,可向学位授予单位申请专业学位论文答辩。
2.专业学位授予工作。
申请临床医学(中医师承)专业学位的继承人,其学位论文答辩与继承工作结业论文答辩合并进行,由学位授予单位和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共同组织。通过答辩者,由学位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相应的临床医学(中医师承)专业学位。
答辩不合格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一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再次不合格者,不授予学位。
(五)申请专业学位所需费用由继承人个人承担。
八、待遇和奖励
(一)通过结业考核的继承人,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出师证书,同时对指导老师颁发荣誉证书。
(二)继承人在继承学习期间,符合《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有关规定者,可评聘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获得出师证书,符合《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有关规定者,可优先评聘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三)指导老师和继承人在继承教学期间的工资及其他福利待遇均由各自所在单位发给。
(四)继承人在学习期间按计划学习并经考核合格者,继承人和指导老师每年均获得I类中医药继续教育学分25分。
(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成绩优异继承人和有突出贡献指导老师给予表彰,开展继承人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并出版论文集。
九、经费安排
中央财政安排专款作为开展第五批继承工作的专项补助经费,每位指导老师3万元、继承人3万元,主要用于继承教学、带教津贴和继承工作管理等。其中70%要用于继承工作的教与学,20%用于理论学习和学术交流,10%用于继承工作的日常管理、检查考核、表彰奖励等项。继承工作经费要专款专用,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每年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报告经费使用情况。
第四篇: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出师验收合格人员名单
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 工作继承人出师验收合格人员名单
北京市(76人)
安海英 戴 梅 侯林毅 黄 莉 黄玉华 李 东 李 敏 李 明 李晓林 王东红 徐旭英 朱培一 安俊英 范圣凯 冯勇伟 姜 敏 林 海 邢兆宏 张立新 陈 红 丁 毅 梁晋普 刘晓红 王 彤 王亚红 张秋云 赵岩松
天津市(35人)
田晓芳 杜宇征 马鸿杰 林 燕 王德惠 周 祺 张朝晖 任 明 王 欣 田立军 河北省(38人)
李 峥 于 洁 白 杰 韩 谨 刘 清 张其慧 冯淬灵 路广林 王伊光 戚团结 王 涛 闫 颍 刘长玉 王 权 韩金凤 刘慧林张 琳陈爱萍韩义红潘 芳张 秦郭玉红马一兵杨华升王伏声王 元朱 颖关 靖徐 英王 鹏刘雁峰赵文景陈朝晖侯雅军彭 伟赵宇昊胡凯文孟 嫣杨效华刘新桥王耀光汪 涛王春来张文柱刘洪玲倪 诚 甄小芳 陈嘉兴 胡凤山 孙明霞 周继朴 焦 扬 王 超 张立山 曹 锐 赵菁莉 张 莉 孟庆安 李树茂 刘 茹 史成和 周冬梅 段昱方 胡锦丽 夏淑文 周旭升 李志红 王朝阳 张秋霞 王遵来 杜瑞斌 马 静 邓 红 哈永琴
唐晓亮 韩红伟 魏勇军 蔡春江 杜艳茹 魏慧利 佘延芬 唐 静 吴中秋 齐建兴 曹丽静 杨晓黎 张学林 张占玲 谷占卿 刑舒恒 扈有芹 刘士梅 徐胜珍 孙增为 董绍英 李利军 梁凤兰 刑筱华 王根民 樊建平吕淑静 安国辉 王强徐 江 红 王雪红 郭 媛 康日新 曹清慧 杨洁文 于文涛 张建强 王月华
山西省(26人)
王 健 李聚林 李 晶 张海生 王步青 陈筱云 李宝玲 李宜放 苗建英 王世荣 贾 颖 张淑芬 王 红 孙小红 郭 霞 郝重耀 文 雅 李小军 刘爱军 王家仁 吕玉娥 魏峰明 安志强 崔宇宏 李廷荃 贺振中
内蒙古自治区(20人)
旭 日 特木其乐 宝音仓 包海金 毕力格 郭增元 黄
燕
雷清怡 刘萨仁 青巴图 苏 和 孙 萍 周铁宝 白玉兰 包占宏 朝 鲁 陈平董秋梅 黄震洲 乌云斯日古楞
辽宁省(55人)
廉治军 刘英军 陈晓云 郭 瑀 张丝微 张 欣 王 永 薛丽辉 于 睿 李东书 孙 晔 邢玉庆 焦富英 丛 羽 汲 泓 李享辉 王 辉 王长淼 尚 东 王 镁 于雪峰 张雅凤 刘 彤 安照华 徐 楠 乔文军 李文杰 柳越冬 吕 静 远 方 宫丽鸿 鞠庆波 海 英 曹 魏 陈 民 韩 煜 侯 斌 赵 钧 沈兴城 陈帔霞 张虹玺 战丽彬 都 弘 怀晓红 刘丽微 吴 晖 于艳秋 张 磊 谢兆华 张宝文 王天罡 郭旭恒 张霄峰 周 毅 李更佐
吉林省(31人)
陈宇光 郝 毅 黄丹奇 李向欣 刘丽敏 刘新瑞 杨 戈 张为民 李佳明 沙里泉 齐 伟 陈 颖 刘舒音 田 洋 王 慧
黑龙江省(43人)
姜家康 李 岩 吕焱红 姚 靖 于慧敏 张 淼 满玉晶 任凤梧 王韶兵 滕雨虹 吕瑞民 范景海 高 山 耿乃志 郭秀芝 梁 群 刘 彬 刘 丹 江柏华
上海市(42人)
米秀华 李 佶 韩天雄 回 春宋智冰庄玲伶丁大愚孙伟毅张铁林郑佳新陈 东韩凤娟尚艳杰胡升芳李 静 王 檀 朱东平高洪波王东岩张 健杨素清陈宝忠李春涛王翠微潘 新李 霞王孝成于红霞黄 晶王和平安玉芳徐京育白玉宾李晓宁王德军陈 敏李绍军 徐亚文 闫德英 黎明全 王晓东 刘东方 佟 颖 符 强 李 义 王 顺 张 雯
高凌卉 郑 军 陈 倚 周 敏 张殷建 丁惠玲 翁雪松 叶秀兰 俞而慨 蒉 纲 奚小冰 李 华 杜 炯 高 翔 石 瑛 石 琤 崔 松 孙建明 葛茂军 沈 杰 吴树华 杨 弘 钟 薏 要全保 张婷婷 马淑颖 张 焱 何东仪 崔花顺 赵长青 李 红 王见义 窦丹波 沈 琳 孙建立
江苏省(62人)唐 虹 黄晨昕 陆 斌 易 岚 何雯玉 李 鸣 张建明 李 靖 高 军 钱祥夕 钱小雷 章 蓓 吴崑岚 郑雪平钱海华 孙志兴 张小琴 魏学东
浙江省(46人)陈茂盛 李 涛 刘云霞 李夏玉 莫晓枫 代建峰 周 奕 钱 琪 季卫锋 项晓骏 王身菊 周 云 李红卫 刘 钧 朱 俊 金黑鹰 李 瑾 陈四清 沈计荣 石亚杰 袁国荣 范军芬 蔡宇萍 智屹惠 魏兰福吴艳明黄美华沈蓉蓉丁育忠朱成英刘福明徐 艺夏 晨毛俐婵裘 涛陈 珺潘光强胡 岗陆 敏张永春张志刚严志林黄 健吴同启刘春玲商洪涛艾炳蔚王素霞许 超汤 军刘飞霞陈 钦徐长松周 江章一凡王冠华罗 军赵 敏赵 惠郭立中曹仕兵陈秀芳李 岚陈 华余龙龙茹清静王和生 池 雷 孙宏文 林 伟 花红兵 魏慧渊 周恩超 钱玉良 毛军民 夏永良 毛丹丹 毛志远 张全爱
汪慧敏 喻剑华 俞东容 赵宏利 张敏鸥 孟 春 毛 权 童舜华 王赛飞 李云伟 钟晓蓉
安徽省(21人)
李崇慧 黄传兵 王 胜 唐 伟 杨永晖 王 颖 程 红 刘春丽 牛云飞 李学军 朱慧志
福建省(33人)
李翠云 叶彬华 严 炜 施进宝 陈 娟 王文荣 沈双宏 魏开建 赵 蕾 刘雪娜
江西省(30人)
解平芬 高 生 伍建光 张元兵 廖朝青 郭国栋 廖为民 邱丽瑛 黄 勇 郭义然
山东省(48人)
徐高文 张建华 胡光宏 程 坚 郑文彬 陈水金 郭进财 喻闽凤 王丽华 汪 波 王 力 周明林周玉新陈 祺陈琦辉聂达荣梁瑞文林金妹梁瑞宁罗娟珍邓棋卫宋卫国张文东余惠平李 红庄垂加蓝健姿林菊珊叶 凡王茂泓付春梅余 炅项豪华苏国宏卓思源胡天赤郑玉金叶长寿杨 芳褚小刚彭 建高晓静林家坤俞红五 韩 为 阮传亮 邓大鹏 邱 健 潘鸿贞 何兴伟 肖 鹏 曾建斌 唐晓玲
徐文刚 赵丽萍 袁 泉 薛书奎 聂伟志 牟淑敏 马祖彬 李泉红 蔡余力 陈 鲁 崔云竹 郭闫葵 华 愫 蒋明芹 冯树军 李 宏 李莉莎 李 玲 彭思存 司廷林 杨 磊 杨永军 于秀梅 张晓斌 周明爱 庄步辉 庄 欣 卢正海 崔新成 陈德强 樊 冰 孔祥英 李秀荣 刘春梅 刘 英 刘 政 卢笑晖 王绍辉 王志学
河南省(46人)宋纯东 翟凤霞 周艳阳 张相安 王育勤 张中旭 赵 敏 李祥昀 续海卿 李 广 王 停 王 臻 翟 磊 张书亮
湖北省(33人)曾 浩 石君华 周仲瑜 吴 斌 华 川 陈大伟 曾祥法 程方平余 芳 周文祥 施丽洁 张世亮 刘蔚霞 邢海燕 刘明照 刘秋艳 叶险峰 刘静生 徐 蕾 黄 缨 刘义梅 李万斌 陈 刚 聂祥智 孙建光张 永赵 璐郑 宏孙维旭张明利田中伟周 涛范红玲谢沛琳曹继刚陆定波叶丛进王志刚田丽莉周延锋宋桂华郑 攀王 晶刘 明赵继红郭会军范江勇王 非石新华杨 帆程良斌王朝霞孟庆蕾闫永彬周 萍马国辉韩 莉都修波张玉镇杨功旭丁德光艾伟霞郝建军王 强 武继涛 郑志广 杨 敏 刘建平宋群先 王志甫 徐阳平闵晓俊 周中元 付 雷
湖南省(25人)
袁梦石 刘 翔 李小莎 李 旭 李 点 姚欣艳 杨正望 乔 江 林 洁 谈珍瑜 刘建和 游柏稳 刘红宇 廖建萍 李 志 赵瑞成 潘 博 杜小艳 李 勇 彭筱平段雄义 文绍鹤 罗红云 李淑君
广东省(50人)
彭旭明 林国华 胡 玲 关 彤 刘展华 王雄文 陈 颐 向东方 尹克春 李 钊 张志海 乔荣勤 喻清和 叶振宇 周东梅 张 伦 靳利利 李典鸿 邓 斌 邢 洁 罗汉文 成永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10人)陈国忠 邓 鑫 窦维华 覃洁梅 谢 冰 张以昆
海南省(10人)
陈越琼 黄健琳 林道强 沈智理陈冠林王建春李新梅李恩庆麦志广黄年斌李逸群韩景波牛向馨罗 琦何军明林嬿钊孙升云莫孙炼秦 敏张志峰黄选华邱晓堂杨洪涌钟少文韩 云钟志国赵云燕嵇玉峰卢国樑梁 雪王 勉陈 鹏 李东梅 柴生颋 刘 强 李桂明 吴江平李云燕 刘建航 谢 芸
袁 勇 钟军华 钟 山
四川省(31人)
张 琼 张志华 谢 俐 刁灿阳 刘 艺 王万杰 彭卫东 姜玉良 钟红卫 杨 静 曾 浩 潘 洪 杨粤峰 苏 凯 张晓华 毛 红 谢 慧 郑燕林 秦旭华 严铸云
重庆市(26人)
周德奇 赵颜俐 李群堂 郭 强 文洪宇 王顺德 刘渝松 李福兵
贵州省(13人)
李 可 刘华蓉 吴泽湘 谢 甦
云南省(22人)
赵志勇 邱智兴 唐 彬 张 磊 田春洪 董 玉 刘 斌 高培阳 刘友平张文涛 公孙婷 谭传喜 雷 虹 罗 雄 许 滔 吕 琳 杨小洁 王 鹏 胡文健卢 云张宗勤邓福忠彭支莲胡 涛罗 茵杨 硕台海川翟毓红吕云华米雄飞俄 尖向光全杨晓东欧德明程 俊马卫东姚嵋方玉波罕郭利华张建梅严晓萍张明伟万 鹏修奇志马善治王利民周素芳马 磊李 艺姜丽娟张勤修 唐 怡 刘 驯 熊慧生 路 瑜 卫 蓉 梁 清 王 莉 赵文芳
卜德艳
西藏自治区(15人)
德庆白珍 普穷次仁 达 娃 巴桑旺堆 拉巴次仁 白 央 卓 玛 次仁卓玛 扎西尼玛 向巴多吉 格桑旺久 次 仁(女)丹 达 次 仁(男)白 玛
陕西省(33人)
王捷虹 任晓芳 杨志宏 李引刚 吕富荣 郝阳泉 白小林 马战平衣 蕾 屈小元 雷瑗琳 杨明丽 武雪萍 杨璞叶 刘 敏 任媛媛 于小勇 刘 岗 杨晓媛 黄小正 楚向东 吴文平杨改琴 刘艳巧 吕正茂 李晓阳 张若平杨耀峰 何山雾 司东波 刘筱茂 范先枝 张少瑜
甘肃省(19人)
姜劲挺 杨 涛 金 华 吕晓武 杜小正 秦晓光 鲁维德 张竹君 马喜凤 王艳琴 杨永生 脱承德 杨瑞龙 王兰娣 宋鹏程 刘 凯 王 煜 尕藏久美 旦增
青海省(13人)
昂青才旦 万玛拉旦 南拉卡 安尔建 万玛太 喇登海 格桑扎西 杨本扎西 李梅琴 郭永忠 李平艾军毅 李福善
宁夏回族自治区(10人)
刘 瑛 齐玉珍 温 霞 梁 岩 张 敏 于晓宁 黄 华 曹维宏 李寅如 杜小利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3人)
虞 梅 王冬云 赵明芬 李 鹏 袁 忠 马 丽 李永凯 玛依努尔·斯拉买洪 买尼沙·买买提 阿斯亚·吾甫尔 买合木提·阿不力孜 阿依努尔·阿布都热依木 阿卜力孜·萨塔尔 米日阿卜杜拉·麦麦提
中国中医科学院(39人)
刘燊仡 杨 薇 张 励 张 红 卢建新 章 波 魏军平刘文军 胡东鹏 刘 静 刘 方 潘 璐 高 蕊 张 晋 余仁欢 李秋艳 李 柳 张 东 张广德 柏燕军 姜 泉 尹伊艰 徐 超 陈建华 何夏秀 高景华 徐 述 李 蕾 武晓冬 张 跃 王 逊 马晓晶 刘绍能 刘 震 陈思兰 宋剑涛 范 东 唐先平王祝举
卫生部直属单位(12人)
李春岩 郑丽华 王辛秋 王 昊 李 园 崔慧娟 张培宇 陶庆文 李求兵 赵 东 范学顺 程志强
第五篇:名老中医专家(师带徒)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管理办法
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管理,培养高层次中医药继承创新型人才,推进中医药学术的研究、继承与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以下简称“继承工作”),是指遴选有丰富、独到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名老中医专家为指导老师,选配具有相当专业理论和一定实践经验的中青年业务骨干为他们的继承人,采取师承方式进行培养。市级以上名中医和市级以上中医药重点学科带头人至少带教2名继承人。
第三条 继承工作的任务,是继承整理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培养造就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和中药技术人才,研究、继承与发展中医药学术经验。
第四条 具备相应条件的名老中医专家和中青年业务骨干,经遴选,分别承担继承教学任务和接受继承学习培养。继承教学和接受继承学习培养工作周期为3年。
第二章
遴选条件
第五条 指导老师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受聘担任副主任中医师及以上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名老中医专家。
二、从事中医药专业工作累计满20年。
三、有丰富、独到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是本专业的学科带头人或专科专病的知名专家,医德高尚,在群众中享有盛誉,得到同行公认。
四、身体健康,能够坚持临床或专业实践,完成继承带教任务。第六条 继承人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本院从事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工作。
二、取得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获得硕士学位者可优先遴选。
三、年龄40周岁及以下,爱岗敬业,品学兼优,有志于继承、研究和发展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
四、从事中医药专业工作累计满1年。
五、与指导老师所从事的专业基本对口。
六、身体健康,能够保证继承工作教学计划任务的完成。
第三章
遴选程序
第七条 指导老师的遴选程序:经符合条件的专家本人同意,由科教科组织医院学术委员会专家进行评议后递交医院院务会议审核。
第八条 继承人的遴选程序:个人申请、导师同意,科教科对其资格进行审核并进行相关的考核后递交医院院务会议决定。
第九条 指导老师与继承人的遴选工作完成后,对拟入选人员在一定范围内公示,无异议后,报县卫生局备案。
第四掌
教学管理
第十条 医院每期名老中医师承应按照统一时间进岗和结业的要求进行。第十一条 医院组织指导老师和继承人签订继承教学协议,并制定继承教学计划。
第十二条 继承人自进岗学习之日起,每周跟指导老师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得少于2个半天,独立从事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得少于3天。
第十三条 继承人在学习期间,原则上不应管理行政事务,不得接受与继承学习无关的其它任务。
第十四条 继承人自进岗学习期间,原则上不得中断。对确有特殊原因,中断时间在6个月内的,经医院院务会议讨论同意,可继续学习,并补足其缺少的教学、实践时间;中断时间超过6个月的,协议自行终止,停止学习。
第十五条 指导老师在带教期间,每周临床或实际操作带教时间不得少于1个工作日,要对继承人撰写的学习心得、体会临床病案进行批阅、指导,批语须在50字以上。
第十六条 因指导老师原因不能继续带教情况的处理:
一、继承人进岗学习时间超过2年半并学有成效者,经医院院务会议同意,报县卫生局备案后,可自行整理、学习和研究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继续完成继承学习任务。
二、继承人进岗学习时间超过1年者,经医院院务会议同意,报县卫生局备案后,可转跟其他相应专业的指导老师学习,并重新签定继承教学协议,学习时间须延长半年;
三、继承人进岗学习时间不满1年者,应终止学习。
第五章
教学方式和要求
第十七条 继承教学以跟指导老师临床(实践)为主,同时也可采取其它形式进行。
第十八条 继承人通过学习必须同时达到下列要求:
一、中医药理论功底更加扎实,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进一步加强。掌握指导老师指定的古典医籍,领悟古籍精华。
二、基本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
三、按照中医药学术发展的规律,结合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对本学科领域的某一方面能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观点。
四、学习期间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期刊(具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上发表1篇以上继承、总结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的论文。同一指导老师的两名以上继承人发表的整理或总结指导老师经验的论文不得同一专题。
五、结业时须提交由本人独立完成的、能反映指导老师临床经验和专长的体现疾病诊疗全过程的临床中医医案36份。同时须提交1万字的结业论文和1000字的论文摘要。其内容既要体现指导老师的临床(实践)经验和学术思想,又要有继承人自己的创新观点,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临床(实践)意义。
第六章
考核
第十九条 继承工作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阶段考核、结业考核和出师验收。
第二十条
平时考核由指导老师进行,主要考核平时学习情况,科教科负责督促检查。
第二十一条
科教科每半年按照规定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一次阶段考核,考核内容为跟师笔记每周一次,月记每月一次,医案每月一份,考核不合格者,予以淘汰。
第二十二条
考核情况由科教科归档。
第二十三条 继承人学习期满,由医院学术委员会组织进行结业考核。结业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出师。
第二十四条 结业考核结果和考核工作总结报县卫生局备案。第二十五条 经考核、验收合格的继承人,由医院颁发出师证书,同时对指导老师颁发荣誉证书。
第七章
待遇和奖励
第二十六条 指导老师在继承教学期间享受带教津贴,具体标准为:带教1名继承人享受500元/月的带教津贴,带教2名继承人享受800元/月带教津贴。
第二十七条 继承人跟指导老师临床(实践)期间享受跟师津贴每月200元。
第二十八条 继承人经结业考核及出师验收合格并获得出师证书者,符合《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有关规定的,可优先评聘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此前已发布的有关管理办法如与本办法不相符合的,按本办法执行。
新昌县中医院
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教学协议书
甲方(名老中医专家):
乙方(带教培养对象):
事由:为促进我院中医医疗业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中医医疗和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更好的发挥名老中医专家的作用,建立符合中医人才成长特殊规律的运行机制,加速对中青年中医医疗技术骨干的培养,做好我院的名老中医学术继承工作,现经院办批准,甲乙双方协商同意,订立师徒关系,特制定协议如下:
一、甲方职责
1、在带教期间,每周临床或实际操作带教时间不得少于1个工作日。
2、制定教学计划,指导、带教乙方提高中医业务水平,帮助乙方解决学术上存在的困难,开展疑难病人会诊、示范查房等业务工作。
3、对继承人撰写的学习心得、体会或临床病案进行批阅、指导,批语须在50字以上。
二、乙方职责
1、自进岗学习之日起,每周跟指导老师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得少于1个工作日,独立从事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得少于3天。
2、在学习期间,原则上不应管理行政事务,不得中断学习,每月至少有1000字的学习心得、体会或临床病案供指导老师批阅。
3、通过学习,中医药理论功底更加扎实,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进一步加强,掌握指导老师指定的古典医籍,领悟古籍精华,基本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按照中医药学术发展的规律,结合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对本学科领域的某一方面能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观点。
4、学习期间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期刊(具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上发表1篇以上继承、总结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的论文。同一指导老师的两名以上继承人发表的整理或总结指导老师经验的论文不得同一专题。
5、结业时须提交由本人独立完成的、能反映指导老师临床经验和专长的体现疾病诊疗全过程的临床中医医案36份。同时须提交1万字的结业论文和1000字的论文摘要。其内容既要体现指导老师的临床(实践)经验和学术思想,又要有继承人自己的创新观点,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临床(实践)意义。
本协议期限三年,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止,协议双方应在医疗法律法规范围内活动,并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
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或请名医导师制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本协议由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本协义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医教科一份。
甲方签字: 乙方签字:
2011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