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高中生物“群落的结构”--说课大赛获奖作品讲话实录(设计时长7分钟)
群落的结构
说课大赛获奖作品讲话实录(设计时长7分钟)
山东省枣庄市第十八中学姜丙超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是3号参赛选手姜丙超,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四章第三节第71-77页“群落的结构”。
本节主要包括群落的概念、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等内容。下面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认识:
一、说教材
生物必修模块3“稳态与环境”强调从系统的视角认识生命系统,本章内容从种群和群落两个层次研究生物之间的联系、发展与变化,本节内容是在第一、第二节“种群”层次基础上的一次概念提升,同时为学习第四节群落的演替内容做下了铺垫,因此本节内容在本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本节教材结合图片、事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强调群落不是一定空间内各种生物简单的集合,而是通过种内的斗争或互助,种间的共生、竞争、捕食等关系建立起的有机整体,是一个生物大家庭。
二、说学生
作为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时的学生有可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数学模型来解释概念模型,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另外,前两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种群的相关知识体系,为本节学习群落的概念打下了知识基础。
三、说“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群落的概念;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描述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等特征。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讨论学习,相互交流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2、通过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提升学生的生物科研能力。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竞争与互利共生的学习,认同同学之间在学习上既要你追我赶,也要互相帮助,最终能够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2、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体验分工、协作的愉悦情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
3、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生物群落的涵义及群落的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 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五、教学方法
本节内容我要遵循我校倡导的“四步十六字”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为思想指导,以多媒体教学设备为依托,综合运用探究、演示、讨论、讲授等多种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
首先,我要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一下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接着我要导入新课。
通过对某池塘中种群以及种群间的相互关系的探究实例,让学生主动构建出群落的概念,理解群落是从比种群层次更高、范围更广的角度来研究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了解群落水平上要研究哪些问题。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因此本节内容要避免教师直接进行“下定义,举例子”的灌输教学法,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比较、归纳和总结,构建群落的概念体系。
接下来,针对本节课的三大块主体内容我要三次利用四部十六字教学模式进行各个击破。
三大知识板块:第一、群落的物种组成;第二、群落的种间关系;第三、群落的空间结构。
四步十六字四个环节:
1、目标展示
2、自主合作
3、探究解疑
4、反思提高。
(第一知识板块)群落的物种组成该部分内容较为简单,要充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由不同纬度上物种的丰富度不同延伸到不同海拔高度上物种的丰富度的不同,从而掌握好
丰富度的概念。
接下来,我要打破教材顺序,把本节教材最后的探究实验即“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提到第一部分来讲,即讲完“丰富度”的概念紧接着进行相关的探究,这样更符合逻辑顺序,并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本探究实验包括四个操作环节:
1、拟定研究计划
2、取样
3、观察与分类
4、统计与分析
通过拟定研究计划阶段,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观察和分类”阶段需要借助动物分类的专业知识,这对高中生来说有些困难。教师可以事先将本地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列好名册,供学生分类时参考。
“统计和分析”阶段可以引导学生设计记录表格,并据此进行数据分析,这也是科学研究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
学生通过汇报调查结果,列举优势和劣势种群,从而自然过渡到(第二知识板块)群落的种间关系
本部分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并结合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绘制出竞争、捕食、寄生、互利共生等各种种间关系曲线,并理解曲线变化的涵义。
此外,还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个重要的课外概念“偏利共生”。
由于各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种间关系,各生物种群在群落中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于是群落就形成了一定的空间结构。这就是本节的第三个知识板块(过渡句)
关于“群落的空间结构”的教学应该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以及探究解疑总结出以下两个特点:
1、阳光、温度、水分等生态因素对动植物的水平和垂直分布有直接影响。
2、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和水平分布大大影响了群落中动物的分布。接下来,我要通过引导学生画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解的形式回顾本节主要内容,并当堂做巩固练习,检测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最后,我要布置本节课的作业,以便在课下进一步巩固本堂课所学知识。各位评委老师、专家、领导,我的说课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