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笔记 第二次机遇
读布热津斯基《第二次机遇》
郭菁 ***
书籍资料:{Bookname}:第二次机遇 三位总统与超级大国美国的危机
{Author}:(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著;陈东晓等译
{Topic}:美国-现代史-研究
{ISBN}:978-7-208-07593-1
{Publisher}: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
{Date}:2008
作者介绍:布热津斯基曾担任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著名的战略理论家和地缘政治学家。布热津斯基作为当今美国外交理论界的领军人物,其丰富的国际事务经验和深厚的政治、哲学素养使得他的的思想和言论对美国外交政策和对外战略的制定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他的著作被封为美国外交战略界的扛鼎之作。
写作背景:《第二次机遇》成书时期,美国正面临着众多的战略难题,陷入冷战后最严重的外交困局。而2008年大选已经开炮,共和、民主两党治国之道分歧严重。当时美国上下充斥着严重的“历史焦虑感“。政学两界对美国得对外政策正展开强烈的反思。布热津斯基希望为出于战略十字路口的美国外交提供一个能够摆脱困境并维持美国在全球格局中长就领导地位的建议。《第二次机遇》应运而生。
主要内容:
布热津斯基从大西洋联盟、后苏联领地、远东、中东、核扩散问题、维和问题、环境问题、全球贸易与贫困等方面对冷战后三位美国总统的外交作为,做出了中肯而犀利的评价。他用”蹩脚“和”差强人意“总体评价了三位总统领导世界的能力。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为美国加冕全球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契机。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大量的科技专利、军事实力的强大,终于在漫长的冷战结束后掌握了世界的绝对霸权。在掌握霸权后美国规定了自身的三项任务:1.在地缘政治方面管理、知道和塑造中心力量的关系形成一个更加合作的全球体系。2.遏制和终止冲突,预防恐怖主义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削减暴力维护世界和平。3.解决环境、生态等全球性问题,实现人类平等提高人类福祉。
首先是乔治·H.W.布什,他的任期恰好与欧亚大陆的巨变相重合,他依靠权力和合法性来维护世界的统治,企图建立一个”世界新秩序“。难以否认的是,布什在促成德国统一,处理苏联的解体,海湾战争打击萨达姆侯赛因入侵科威特,打击中美洲卡斯特罗的反美民粹主义等方面展现了他的魄力。此时美国还有相当高的声望,依然代表着自由与正义。老布什在这些方面展现了高超的外交技巧。然而,他没能将胜利转化为全球性的历史性成功,”世界新秩序“观没能利用美国的声望与地位获得实质性内容,一直停留在一个”权益性的框架“阶段。处理中东问题方面,布什没能最终解决巴以冲突,没能彻底打压萨达姆的气焰,全面和平的前景依然难以捉摸,对核武器扩散约束瓦解的征兆反应滞后。总而言之,布什缺乏一种更宏大、更雄伟的方向感来引领世界。
其次是比尔·克林顿,相对于布什而说,布热津斯基给了他一个相对准确地的定位,他对国内事务表现出了更为强烈的兴趣。难以否认克林顿在促进美国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利用俄罗斯处理国内经济危机的时机结束了军备竞赛,促进了欧盟东扩,巩固了大西洋联盟。同时促进了中东和平,缓和了巴尔干危机。然而,他随意与机会主义的决策风格,使得他的决策缺乏坚定性与连续性。克林顿没能明确的界定外交政策的优先次序,没能识别出首要的地缘矛盾。他的外交风格使得他没能有效地制止核扩散反而招致了一些国家对美国的反感与厌恶。总而言之,自满的决定论成为克林顿日益上升的政治障碍,使他并没有为世界留下多少具有纪念意义的烙印。虽然在1995年美国的全球地位达到了顶峰克林顿已经成为事实上全球制高点的占据者,他的基础也是不稳固的。
至于最后一位领导者乔治·W.布什用布热津斯基的话说乃是“悲剧性的领导”。他的确具有强大的勇气本能,但是也匮乏对世界形势的了解,有着容易陷入教条化的习性。“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本可利用全世界对美国的同情与对恐怖主义的愤怒加强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团结,但是他和他的外交团队在911之后将一种个人历史使命感诸如自重,反复重申:“如果你们不与我们为伍,你们就是与我们为敌。”这种自以为是的单边主义政策终于给美国的形象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伤。同时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也成为了新保守主义梦想的坟墓,当然不言而喻的是它也成为了美国的噩梦。
现实是残酷的,美国在短短十五年间经历三届总统,却没能抓住苏联解体冷战结束这个绝佳的时机,我们不能否认美国在这一段时间内取得的成就,但是短短十五年美国从一个一呼百应、众望所归的英雄形象一下子变成了一个“政策导致亲者不和,却促使仇者团结”的形象,从自由女神像到关塔那摩监狱,不得不说,三位总统所交上来的答卷是不尽如人意的。
尽管现状如此令人担忧,布热津斯基也没有对美国得未来失去希望,他对冷战后错失重大机遇的美国是否还有第二次机遇来领导世界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首先,至今仍无其他力量能够有实力来扮演美国如见扮演的角色。美国的全球军事实力处于独霸地位、经济实
力首屈一指、技术创新能力无人能望其项背,这都赋予了美国无与伦比的政治资本。此外,国际体系仍希望能有一个关键性的稳定性的力量,至少在短期内美国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作者寄希望于一个“睿智的第四位全球领袖”,利用时间仍然存在的对美国的好感,通过多年的精心努力与技巧,重建美国的信誉与合法性,让世界大多数国家乐于见美国执掌全球牛耳。美国尚且有第二次机遇。
读后感:
纵观全书,布热津斯基对三位总统外交风格与得失的评价可谓切中肯綮一语中的。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布热津斯基作为一个外交战略家,他的确拥有冷静细致的剖析与危机意识。他很敏锐的察觉到了美国早在布什任期中就出现的反美思潮并且有独到的方法体系来应对。并且我们可以看到,布热津斯基对于地缘政治是非常敏锐的,他的思想对于全球地缘政治思想和国际战略思想的趋势有着重要的指向作用。他将自己的地缘战略融入到了对每一位总统的分析中,对美国所处的环境做出了较为准确的评估与判断,从而使得人美对美国得战略有着进一步的思考。
美国在争夺世界霸权和地区把权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最基本的战略思想就是地缘战略。布热津斯基肯定了美国巩固大西洋联盟的作用。如何实现美国的战略意义最大化,维持美国在全球格局中的领导地位是他恒不变的主题。他对于三位总统的评判恰恰反映出了他对美国未来领导人的展望:“具有历史性和战略性的眼光,避免过多的正面冲突,注重合作,巩固国家间良好关系。”
十五年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革,而美国却错失机遇没能巩固霸权地位,反而被战争所累,使得反美情绪高涨。当下美国虽然已经呈现出比较明显的衰落迹象,但是目前仍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挑战美国的主导地位。布热津斯基认为,美国需要做的就是构建一个扩大的西方,加强西方世界在全球权力系统中的分量,美国似乎还能凭借自身的战略优势抓住第二次机遇,憧憬一个美好的未来。
布什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他在布热津斯基的成绩单上成绩也似乎看得入眼。老布什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有着出色的应变能力与危机解决能力。但是他的短视不可避免的成为阻隔他向前迈进的绊脚石。他的目光只局限于处理当下的情况,没有考虑过日后政策的走向。例如中东问题,他的确发动海湾战争挫败了萨达姆侵占科威特的阴谋,但是却没能够为彻底解决巴以问题提出一个较好的提案,这使得在日后巴以问题不断升温成为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隐患。同时他也缺乏具体方向的指引,他提出的设想有很多只是陷入口头之谈,没能够有实质性的框架和内容构建,没能够为世界再冷粘接时候的迷茫指明一个主导的发展方向,可谓浪
费了大好时机,没能够利用美国的声望来引领全球的历史机遇。
克林顿两次任期各有侧重,他决断的随意性也暴露无遗。他专注于国内事务把外交作为国内事务的外延。他在某些程度上对于外交问题持以一种很轻松的态度,但是外交的问题让他无法完全置身事外。他提出了“全球化”的观点,试图逃避制定实施现实而长远的战略规划,因而容易被眼前问题所困扰,被国内政治势力所左右。克林顿上任时美国尚且没有全球性的对手,但是他却没有抓住机遇,来构建一个具体的架构,去扭转那些已经显露端倪的危机。他对于核扩散问题不置可否,犹豫不决,首鼠两端;也没有采取措施来提高美国国民自我约束的自觉性,使得世界反美情绪越积越深,而克林顿却浑然不觉。布热津斯基对克林顿的描述有一个词精准恰当,那就是“自满”。作为一个自由主义者,克林顿的全球化只能算是一种盲目的乐观主义,没有办法有效的应对冷战后日益复杂的地缘政治。
小布什的领导对于美国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他并没有好好利用9.11事件给美国带来的契机来巩固美国的地位,反而危险的破坏了美国的地缘政治位置,在一种新帝国的幻觉中陷入了一场对伊拉克的孤独战争,损害了美国的利益。我们很遗憾的发现,伊斯兰世界萌生了对整个西方世界的普遍敌视,中东局势动荡不安,其他国家纷纷扩张自己的实力在暗地里蠢蠢欲动,而美国的政策却被广泛恐惧甚至是轻视。小布什的政策完全由恐惧引导和激发,是典型的单边主义与教条主义的产物。
小布什的政策不仅对国际形势产生了影响也对国内民众的情绪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使得美国上下都充斥着一种历史焦虑感。美国民众从一开始对小布什言辞的坚定支持到最后立场的摇摆不定,都说明了小布什的外交政策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难以令人信服。这个充满自信的民族正在转变为一个受恐惧驱使的民族,这样的民族很难实现对全世界的领导。
布热津斯基是一位始终坚信美国独尊地位的外交家,他一直强调的就是美国主宰全球政治格局的合法性与到的地位。他借助美国超群的经济军事科技实力来为美国政治上的领导全球提供基石。他要求一改小布什以为强调军事力量的单边政策,灵活分析新时期的特点为美国霸权主义披上合法的外衣。无论布热津斯基如何掩盖都不能隐藏其真实目的:“将全球超级地位化作友善的行动,从享有优势到实现无所不能”。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清楚地看到,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并将其发挥到最大是布热津斯基未曾改变的战略出发点。布热津斯基一直热衷于维护美国在全球格局中长久的领导地位。
然而,布热津斯基对于美国这种主导地位的推崇归根到底只是一种观念上的认同,缺乏进一步正式的基础。作者在事后悲哀的承认:“美国的政策被全世界视为在一个后帝国时代仍显示傲慢的帝国主义特征;在一个后殖民时代仍深陷殖民主义窠臼;面对一个史无前例的相互依存的世界却仍自私自利、冷漠无情;在一个宗教多元的世界却对文化问题自以为是。”美国相对力量削弱的趋势没有改变,很多不确定因素正使美国的优势地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美国也面临着巨额债务、贸易逆差的危险。布热津斯基对美国领袖地位有信心但是却底气不足。
另外,在我看来,美国三位总统的政策之所以差别巨大不能形成一项统一长远的对外战略与美国两党轮流执政的政治现实是分不开的,这也是美国战略缺乏连续性的原因。
尽管布热津斯基对美国得的领袖地位有着乐观的推测,但是大国兴衰是历史常态,世界多极化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人类历史已经不存在永恒的霸权,美国虽然有着美好的憧憬也不能悖逆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到头来可能也只是落得个事与愿违的下场。
[参考文献]
[1]王荣.美国外交战略的深刻反思——评布热津斯基的著作《第二次机遇》[J].亚非纵横,2009,04:54-58+60.[2]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西亚非洲室博士 张春.美国“大机遇”在哪里?[N].文汇报,2008-04-04007.[3]周叶菁.美国的全球领袖之路——《第二次机遇:三位总统与美国超级大国的危机》评介[J].美国问题研究,2008,00:171-173.[4]王洪霞.布热津斯基的地缘战略思想[D].吉林大学,2008.[5]张欢,王大骐.布热津斯基 国际大棋局的影子棋手[J].南方人物周刊,2011,42:42-48.[6]郭尚鑫.地缘战略与大国霸权——论布热津斯基的地缘战略构想[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05:117-120.[7]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张建.布热津斯基指点美国外交战略[N].文汇
报,2012-04-19007.[8]郭尚鑫.布热津斯基的地缘战略构想[N].学习时报,2012-11-19006.
第二篇:《科学机遇故事》读书笔记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叫《科学机遇故事》,这里所介绍的科学家可多了,而我最喜欢的要数爱迪生了。
爱迪生生于1847年2月11日,死于1931年10月18日,享年84岁8个月零7天。他一生凭靠高度的智慧和惊人的勤奋,创造了XX多种发明,也就是平均15天就有一种。正是这些发明,给当今世界增添了异彩,使我们享受到了它的智慧和福音。俗话说,梦想是现实之母。每一个成就了伟大事业的人,都是一个梦想家。而他们所完成的工作,又是与他们的想像力、能力、毅力,与他们对理想的执著程度和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密切相关的,爱迪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用了毕生的时间寻求机遇,把他的每一个想法付诸实践,他抓住了大部分的机遇。在他身上,直觉和决断能力得到了极好的发挥。爱迪生为了人们能用上价廉物美的好灯泡,废寝忘食地寻找各种灯丝。他算算他用过的耐热材料,一、二、三、四、五.......竟足足有1600多种。
后来,他发现竹丝灯丝能燃1200多个小时,最后熄灭了。熄灭了吗?不,爱迪生的精神将永远照耀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像爱迪生那样无私奉献的人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不达目的不罢休、不怕困难的精神。他们虽然经历了上百次的失败,但是他们仍然从失败中总结经验,继续……因为,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换来的。
第三篇:《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读书笔记(定稿)
《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读书笔记
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先后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一构想已经引起了国内和相关国家、地区乃至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共鸣。之所以产生如此巨大的效果,就在于这一宏伟构想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蕴藏了无限的机遇。
本书是人民出版社推出的国际问题专家王义桅教授对“一带一路”的权威解读,这也是国内首部从国际关系角度解读“一带一路”战略的著作。本书指出,“一带一路”是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必然逻辑,也是文明复兴的必然趋势,还是包容性全球化的必然要求,标志着中国从参与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态势转变。“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伟大倡议和国际合作公共产品,既面临着全方位开放机遇、周边外交机遇、地区合作机遇、全球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地缘风险、安全风险、经济风险、道德风险、法律风险。本书对此做了辩证解读。从宏观视角、理论层面对人们关于“一带一路”战略的疑问和误解做了解释和纠正,具有权威性。全书系统分析了中国梦与世界梦相通的“一带一路”路径,凸显“世界养育中国,中国回馈世界”的主题。中国尽量避免在亚洲舞台上与美国进行对决。如果美国集中于亚洲,那么中国就会悄悄从亚洲抽手,走向世界。西方的国际象棋意在抓住对方的王,即瞄准完全胜利。相反,围棋则是确保比对方更多的位置,追求比较优势。西方的军事理论强调对人口密集区或首都、核心经济设施的攻击和防御,但围棋则重视从周边包围中央的战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根据的是“三边通中央必胜”,即用三边各自通过中央,就一定会取胜的围棋打法。因为如果将亚洲、欧洲和非洲三个大陆通过“一带一路”相连接,就会取胜。
“一带一路”既超越古代,又超越近代,体现在:一是理念革新:共商、共建、共享,二是理论创新:经济发展理论、区域合作理论、全球化理论,三是方式崭新: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实现 “五通”——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实现真正的包容性全球化。
一、建设“一带一路”,融通中国梦与世界梦
(一)五千年未有之变局:推动传统中华文明的转型
“一带一路”明确中国同时从陆上和海上走出去,既发挥传统陆上文明优势,又推动海洋文明发展,使中国陆海文明协调发展,真正成为陆海兼备的文明型国家。
两条丝绸之路首先是一个欧亚地区交通网络:由铁路、公路、航空、航海、油气管道、输电线路和通信网络组成的综合性立体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将来还可在政策、交通、贸易、货币、民心等“五通”基础上增加第六通——网通,建设网上丝绸之路,沿这些交通线路将会逐渐形成相关的产业集群,由此通过产业集聚和辐射效应形成建筑业、冶金、能源、金融、通讯、信息、物流、旅游等综合发展的经济走廊。因此,“一带一路”是高技术之路,是以中国资本、技术换取欧亚大市场,推动中国制造成为国际标准,见证着中国从农耕文明到工业-信息文明的转型。
“一带一路”将中国十几个省份与亚非拉广大地区对接,并延伸到南太平洋地区,将世界与中国互联互通起来。随着北极航线的开通,“一带一路”重构了世界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版图,并推动中国企业包括军工走出去,是中国在全球化时代提供给世界的公共产品,标志着中国从地域性文明向全球性文明迈进。
(二)五百年未有之变局:推动近代人类文明的创新
首先是推动全球化向更加具有包容性的方向发展。
传统全球化由海而起,由海而生,沿海地区、海洋国家先发展起来,陆上国家、内地则较落后,形成巨大的贫富差距。如今,“一带一路”正在推动全球再平衡。“一带一路”鼓励向西开放,带动西部开发以及中亚、蒙古等内陆国家的开发,在国际社会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发展理念;同时,“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动向西推广中国优质产能和比较优势产业,将使沿线国家首先获益,也改变了历史上中亚等丝绸之路沿途地带只是作为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过道而成为发展“洼地”的面貌。这就超越了欧洲人所开创的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推动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其次是推动欧亚大陆回归人类文明中心。
东西方两大文明经过历史上的丝绸之路联系在一起,直至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切断丝绸之路(史称“奥斯曼之墙”),欧洲才被迫走向海洋,而欧洲走向海洋也得益于中国的指南针、火药等四大发明,经过阿拉伯传到欧洲。欧洲走向海洋,以殖民化方式开启全球化,这继阿拉伯人开辟海运之后,进一步加速了丝绸之路的衰落,东方文明走向封闭保守,进入所谓的近代西方中心世界。直至美国崛起,西方中心从欧洲转到美国,欧洲衰落,历经欧洲一体化而无法根本上挽回颓势。如今,欧洲迎来了重返世界中心地位的历史性机遇,这就是欧亚大陆的复兴。欧亚大陆被英国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誉为“世界岛”,其一体化建设将产生布热津斯基《大棋局》一书所说的让美国回归“孤岛”的战略效应,和让亚欧大陆重回人类文明中心的地缘效应,重塑全球地缘政治及全球化版图。欧盟的互联互通计划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对接,以政策、贸易、交通、货币、民心这“五通”对接和平、增长、改革、文明这中欧“四大伙伴”关系,让欧亚大陆回归人类文明中心,并辐射至非洲大陆。
(三)五十年未有之变局: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中国梦,尤其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中国从融入到塑造全球化,从向世界开放到世界向中国开放的态势转变。两条“丝绸之路”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翻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从开放的内涵上来讲:“引进来”转向“走出去”,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从开放的广度上来讲:为发展中国西部地区,实施向西、向南开放的战略,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从开放的深度上来讲,顺应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实现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中国最大的安全战略回旋空间在西部,西部也是中国平衡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带一路”超越了西部大开发,将中国内部市场一体化提升为欧亚大市场建设。
二是中国塑造欧亚一体化,巩固大周边依托。“一带一路”构成的互联互通将把作为世界经济引擎的亚太地区与世界最大经济体的欧盟联系起来,给欧亚大陆带来新的空间和机会,并形成东亚、西亚和南亚经济辐射区。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深化经济技术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最终形成欧亚大市场。对域内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近年来,欧盟提出从里斯本到海参崴的欧亚一体化战略构想。俄罗斯也提出欧亚经济联盟战略。“一带一路”比这些更大、更切实、更包容,有效破解美国试图通过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等更高标准全球化排斥中国的企图。
中国在设置议程、机制和理念,不再是搭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如WTO)“便车”,而是让亚非欧搭中国“便车”、“快车”。“一带一路”还是中国经营大周边的战略举措。历史上,大国崛起无不是先立足周边,后辐射世界的。周边是我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一带一路”以历史上的文明共同体理念为基础,按照经营全球化、欧亚一体化的战略布局,打造中国大周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安全共同体,最终建设命运共同体,必将极大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软实力。
三是重塑中国全球化战略的比较优势,全面提升中国竞争力。“一带一路”是中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通过全方位开放塑造新的比较优势。在新一轮全球化竞争中,从全球产业链低端向高端迈进,比较优势也从劳动-资源密集向技术-资本密集升级。“一带一路”就是中国从全球产业链高端向低端转移优质产能的过程,将中国以互联互通为基础的相关行业人力、物力、财力、经验、标准的全方位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全面提升中国在技术、资本、标准等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古代海陆丝绸之路曾是中国联系东西方的“国道”,是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交汇的桥梁;今天,丝绸之路重焕活力,成为新形势下中国对外开放重要战略布局。
二、“一带一路”的机遇
“一带一路”是一个宏伟的战略构想,它的建设过程不仅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涉及众多产业和巨量的要素调动,这其间产生的各种机遇不可估量。除了本书提到的以为,还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产业创新带来的机遇。产业创新涉及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等带来的红利。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的一些优质过剩产业将会转移到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因为市场供求变化,一些过剩的产业,也许在其他国家能恰好被合理估值;在国内,因为要素成本的上升而使一些产业、产品失去了价格竞争力,也许在其他国家,较低的要素成本会使这些产业重现生机。在国内,因为产品出口一些发达国家受限而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也许在其他国家就能绕开这些壁垒,等等。此外,由于产业转移引致的产业转型升级更是机遇无限,比如技术改造、研发投入、品牌树造等等都会给投资者带来无限机遇。
第二,金融创新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首先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流,巨量的资金需求只能通过金融创新来解决。我们已经发起设立“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但这也只能解决部分资金问题,沿“带”沿“路”国家和地区一定会进行各种金融创新,包括发行各种类型的证券、设立各种类型的基金和创新金融机制等等,这其间的红利和机遇之多甚至是不可想象的。
第三,区域创新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一个国际性区域经济的范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引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创新,这包括区域发展模式、区域产业战略选择、区域经济的技术路径、区域间的合作方式等等,这其间的每个创新都蕴涵着无限的机遇。
三、“一带一路”的挑战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仅有机遇也充满了挑战,需要我们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并未雨绸缪。
一是沿线国家的制度体制差异大,政局动荡不稳。“一带一路”所涉国家大多是处于政治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在制度体制上存在巨大差异,既有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有实行西方式政党制度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有实行君主政体的阿拉伯国家等,特别是在东南亚、南亚、中亚和中东地区,许多国家国内政治形势复杂,政局变化频繁,政策变动性大,甚至内战冲突不断。而“一带一路”实施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周期长、收益慢,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有关合作国家的政策政治稳定和对华关系状况。两者的矛盾增加了“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政治风险。一些国家的政治势力还可能出于自身政治目的误解或歪曲“一带一路”战略,借机煽动新的“中国威胁论”、“中国扩张论”,蓄意阻挠“一带一路”建设。近年来,中国在利比亚、伊拉克、乌克兰、叙利亚等国家遭遇的投资困境和风险损失值得高度重视。
二是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市场开放难度大。“一带一路”联通亚欧非三大陆,连结太平洋和印度洋,包含了老牌欧洲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经济体,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极为不同。有些国家法律法规比较健全,市场发育程度较高,经济环境相对稳定,为企业投资创造了便利条件;也有一些国家市场封闭,进入难度大,增加了企业投资评估的复杂性,制约了建设成果的合作共享。“一带一路”从满足沿线国家的发展需求出发,降低了经济合作的门槛,一方面有利于沿线国家和企业的广泛参与,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参与国和企业主体在合作规则认知与收益分配方面的矛盾。此外,尽管中国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并利用自身在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的优势,以优惠政策大力支持沿线有关项目建设,但中国单方面毕竟实力资源有限,也面临着摊子大、后劲不足等风险。
最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任何创新其实都会有潜在的风险,尤其以金融为主的虚拟经济创新蕴含的乘数式风险,需要我们时时刻刻保持高度警觉。
总而言之,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是古丝绸之路的时代化、大众化。这其中蕴藏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加强风险意识,迎接机遇,面临挑战。“一带一路”阐述的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意思,不是说只有一条带、一条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是中国改革开放形成的“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等经验的外延,通过各种经济走廊形成经济带,与海上经济走廊形成陆海联动的系统化效应。至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提法,就是为了强调在21世纪如何实现港口改造、航线升级换代,这不仅要提升航运能力,更要做到“人海合一”,与陆上丝绸之路强调的“天人合一”相呼应。“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表明中国既不走西方列强走向海洋的扩张、冲突、殖民的路子,也不走与美国海洋霸权对抗的路子,而是寻求有效规避传统全球化风险,开创人海合一、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海洋文明。
第四篇:机遇
机遇
一、名言警句
1.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南朝]范晔 2.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旧五代史·晋书·安重荣传》
3.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邓小平4.运气通常照顾深思熟虑者。——诺贝尔
5.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般短促〃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利用。——巴尔扎克 6.生命很快就要逝去〃一个机会不会出现两次。——罗曼·罗兰
7.如果没有人欣赏〃乌鸦的歌声也就和云雀一样;要是夜莺在白天杂在群鹅的聒噪里歌唱〃人家决不以为它比鹪鹩唱得更美。多少事情因为逢到有利的环境〃才能够达到尽善的境界〃博得一声恰当的赞赏= ——莎士比亚
8.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善于利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苏格拉底 9.弱者坐待良机〃强者制造时机。——居里夫人
10.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旧五代史·晋书·安重荣传》
11.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经常只有几步〃非凡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柳青 12.没有哪个胜利者信仰机遇。——尼采
13.有时一扇门虽然关上了〃其余的门却是敞开的。——塞万提斯 14.由于过分审慎〃人们对于时机就会重视不够〃就会坐失良机。——卢梭 15.不要以为机会会第二次敲门。——佚名
二、典型事例
1.抓住机遇才能成功----比尔·盖茨的故事
1955年〃比尔·盖茨出生在美国西部美丽的城市西雅图。11岁时〃盖茨进入西雅图最著名的一所私立中学学习。这时正是计算机悄然兴起之时〃湖滨中学花巨资购置了一台计算机供学生们了解、学习。好学的盖茨很快就迷上了计算机。
1973年〃盖茨被哈佛录取。哈佛是世界著名大学〃这里云集了全美乃至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
1974年〃第一台个人电脑问世的消息激发了盖茨的全部激情。他决定从哈佛退学〃投入到这一场计算机浪潮之中。因为这是一次百年不遇的机会。1975年〃盖茨和他的好朋友保罗终于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他们将自己的公司取名为微软公司。此时的微软虽然还没有形成大的气候〃但是盖茨以及他的朋友在计算机界已小有名气。
1981年〃当时最大的计算机公司IBM公司正式展出其新型个人计算机〃轰动一时。而更引人注目的是〃为IBM公司提供语言程序的正是年轻的盖茨领导下的微软公司。经过不懈的努力〃微软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在IBM个人电脑问世半年后〃微软正式成为个人电脑软件方面的领导者。年仅26岁的盖茨也一举成名。如今〃盖茨已登上计算机软件世界的巅峰〃成为新一代美国青年崇拜的偶像人物。2.不仅靠机遇,还要靠才干----刘禅难继蜀汉江山
三国时期的蜀后主阿斗〃继位为帝〃与魏、吴鼎足而立〃基业赫赫〃不可谓无“机遇”;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为他出谋划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不可谓无“机遇”。但最终为魏所虏被后世嘲为“扶不起的阿斗”。为什么一个拥有重重“机遇”的人〃不能成就一番事业〃反而家国不保呢<历史回答我们:阿斗先天“性驽”〃以后才疏学浅〃当然任何“机遇”也无法促他成才〃被历史淘汰是必然的〃可见〃离开平时的努力而奢谈“机遇”〃是多么荒唐=
3.机遇就在身边----善于发现机遇
年轻的洛克菲勒刚进入石油公司工作时〃由于学历不高〃又没有什么技术〃因此被分派巡视并确认石油罐有没有自动焊接好。这是石油公司最简单的工作岗位〃连一个小孩子都能胜任。
每天〃洛克菲勒眼盯着焊接剂自动滴下〃沿着石油罐盖转一圈〃看自动输送带再把石油罐移走。工作简单又枯燥〃没干几天〃洛克菲勒就有些厌倦了。但由于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洛克菲勒决定安下心来〃把眼前的工作做好。于是〃他更加认真地观察、检查石油罐的焊接质量。当时〃公司正在推行节约计划〃洛克菲勒想〃我这项工作是不是也可以节约某些程序呢< 他发现每焊好一个石油罐〃焊接剂要落三十九滴;而经过周密计算〃只要三十七滴就可以焊好了。但是〃这个方法却不实用。
洛克菲勒没有灰心〃而是更加深入地进行研究。经过多次测试〃他终于研制出“三十八滴型”焊接机。也就是说〃使用这种焊接机〃每次可以节约一滴焊接剂。尽管节约的只是一滴焊接剂〃可一年下来〃“三十八滴型”焊接机为公司节省了五百万美元的开支。
那三十九滴焊接剂滴在公司每个人的眼里〃却只滴在洛克菲勒一个人的心里。就是这么一滴不值一提的焊接剂〃改变了洛克菲勒的一生。事实上〃这个世界从来就不缺少机遇〃真正缺少的〃是发现机遇的敏锐眼睛和把握机遇的睿智心灵。4.拿破仑捕捉机遇
拿破仑·波拿巴〃法国18世纪政治家〃军事家〃法兰西第一帝国和百日王朝皇帝。可他原来只是一个小小的尉级炮兵军官。
1793年〃他被汇报会往前线〃参加进攻土伦的战役。正当革命军前线指挥官面对土伦坚固的防守犯难的时候〃拿破仑立刻抓住这个机会〃直接向特派员萨利切蒂提出了新的作战方案。在特汇报会员苦无良策时〃看拿破仑的方案很有新意〃就立即任命拿破仑为攻城炮兵副指挥〃并提升为少校。拿破仑抓住这个机遇〃在前线精心谋划〃勇敢战斗〃充分显示出他的胆识和才智〃最后攻克了土伦。他因此荣立战功〃并被破格提升为少将旅长。终于一举成名〃为他后来叱咤风云〃登上权力顶峰奠定了基础。5.机遇加才能等于成功----喜剧大师初露锋芒)
世界闻名喜剧大师卓别林5岁时初次登台亮相〃就显现了他卓越的艺术才能。那次〃他母亲在演出时嗓子忽然哑了〃她只得离开舞台。这时场内一片混乱〃舞台总监灵机一动〃想到卓别林曾当着母亲和朋友们的面进行过表演〃就建议卓别林代替母亲上台表演。小小的卓别林毫不怯场〃面对着满场的观众〃镇静自若、毫不拘束地唱了一首歌〃接着他又是唱又是舞〃表演了几个节目〃特别是他模拟母亲唱那首《爱尔兰进行曲》时沙哑着嗓音唱〃模拟得惟妙惟肖〃赢得了热烈的掌声。正是由于他把握住了这次偶然的机会〃以后才能走上艺术道路〃最终成为家喻户晓的世界喜剧大师。
三、精美片段
1.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生活丰富多彩〃世界千姿百态〃机遇之花随处可见。但是〃你若不能及时地抓住它〃它就会瞬间即逝。所以〃抓住机遇〃它会助你在苦苦跋涉中来一次人生的飞跃〃让你目睹成功女神的微笑。
2.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人生的旅途才刚刚开始〃在我们的面前〃将会有许许多多的机遇。我们要做的就是从实际出发〃以踏踏实实的态度去学习去积累〃用科学的方法去钻研去探索〃提升自己的能力〃增强自己的实力〃敏锐地抓住每一次机遇〃成功便自然水到渠成。
3.雪莱说道:“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趁未来还属于自己的时候〃抓住它吧=” 人不能总等待机遇的到来〃而要去发现机遇才行〃好比我们不要以“幸运者”的身份去默默等待机遇〃而要以“创造者”的身份去寻找机遇〃发现机遇〃然后抓住机遇〃把握机遇〃才能耳闻到胜利的号角之声=
4.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总是坐着等机遇〃躺着喊机遇〃睡着梦机遇〃殊不知如果这样〃机遇就会像满天星斗〃可望而不可及〃即使机遇真的来到身边〃他也发现不了〃更不用说去捕捉和利用了。
5.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能否抓住机遇、把握机遇、利用机遇〃关键在于人们的准备〃在于人们知识文化思想心理等多方面的准备〃在于勤奋努力。朋友〃你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你的头脑〃去抓住机遇〃利用机遇〃获取成功吧!
四、经典范文
【篇一:成功与机遇】
成功〃他与机遇有关〃但是〃一个不会抓住机遇的人是不会成功的。
可能有些同学一直很想成为比尔。盖茨、乔布斯和偶像作家韩寒〃象他们一样散发着巨大的光环。他们一个是微软帝国的创造者〃一个是苹果帝国的创始人〃尤其是韩寒〃他是中国文坛上不可多得的珍宝〃他是集“中国80后领袖”与“着名赛车手”等一系列至高无上的荣誉于一身的作家〃他曾经高中未读完就缀学在家〃将全部精力用于写作〃最终在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以《杯中窥人》荣获一等奖〃得到大家的认同和尊敬。
可是〃你们是否看到他们成功背后的辛酸吗?
韩寒是高中没有读完就辍学〃但辍学在家中他没有停止学习〃还是认真学习有关文学书籍〃抓住机遇并取得了成功。他在新概念作文赛上获得一等奖〃并一举成名。假如他当初不去参加比赛〃那么就不会有今天光芒四射的韩寒了。
比尔。盖茨〃他的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他大学没有毕业就离开了校园〃离开校园后没有就此停下来〃还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满腔热血创立了一个小公司〃后经过他的艰苦创业〃努力拼搏〃成为现在全世界首富。如果当初他的知识不丰富、意志不坚强〃他的公司绝不会发展成为现在的微软帝国〃他本人也成不了世界首富;要是他当初他不抓住机会创建微软公司〃而是和常人一样读完大学再去找工作〃那么这个世界也就没有微软帝国〃他自己本人也就失去了成为世界首富的机会。
最后说说乔布斯〃他真的是一位天才设计者〃他是美国工程院唯一一个没有在大学读完一年书的院士〃他大学读了半年就退学〃但是没有离开学校〃还是作为一名傍听生〃同时在自己的车库里开始创办自己的公司。由于他抓住了每一次技术革命的机遇〃将苹果机及时更新换代〃带领团队将苹果公司从一个辉煌迈向另一个辉煌〃从而造就了今天的苹果帝国〃也成为了手机行业的领头军。
纵观三位成功人士〃他们都是善于抓住每一次机遇〃并果断作出决定〃经过奋力拼搏〃成为世人所仰望的强者。
所以成功与机遇息息相关〃一个不会抓住机遇的人是不会成功的。
【篇二:机遇与创造交响曲】
机遇是拿着碗〃捧着书的左手〃托着一份希望;创造是操着筷子〃握着笔的右手〃画出一道亮丽的弧线。若说抓不住机遇〃那么创造的筷、笔到哪里去展现风采呢<机遇和创造〃左手和右手〃它们都离不开对方〃只有紧紧握住了〃拥有的那方天空才会更广阔〃更湛蓝。
你若问我要机遇还是要创造〃这仿佛是在问我要砍左手还是砍右手<那都不行〃我要两只手--右手抓住左手〃让机遇不会溜走〃才能让创造成为可能=
机遇是定时定量的车票〃那列车才会带着人们去追逐梦想。我们勇毅地赶着〃长途跋涉、艰难困苦也在所不惜〃只为买到那张可能不会发第二次的机遇车票。而创造就是机遇列车经过的旅途〃一路明朗〃一路芬芳〃只看到窗边的鸟儿对着创造的洒脱唧喳地手舞足蹈。创造〃乐哉=
创造〃得密切关注机遇。
机遇是别涅迪克不小心掉在地上的烧瓶〃静静地躺着〃等待细心人的关注。别涅迪克执着地追求答案〃握着烧瓶〃仿佛握着机遇的翅膀〃终于有一天腾飞〃便收获了辉煌。创造理所当然是那块让人深感安全的不碎的玻璃〃给予人们的安乐=创造〃快哉=
创造〃得及时抓住机遇。
机遇是康桥河畔婀娜多姿的细柳〃摇曳着〃姿容妖娆。徐志摩抓住了娇柳的轻声呢喃〃挥笔而就朗朗上口、飘逸隽永的《再别康桥》〃创造了二三十年代典型的诗歌风格。创造熠熠发光〃只缘机遇的造访〃蓬荜生辉。创造〃美哉=
创造〃得益于开发机遇。
机遇是破旧仓库里的那只东突西窜的老鼠〃搅坏了仓库里那个可怜鬼的梦和正常生活。而创造往往只会留给那个时刻期待机遇、勇于开发机遇的人。要不你看〃迪斯尼乐园的那些可爱的米老鼠哪会凭空而生<其实设计者就是被老鼠打扰的那个可怜鬼。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的可怜鬼由活蹦乱跳的小老鼠突发奇想〃便拥有了今天令人艳羡的成就。创造〃易与也哉=
其实〃机遇就潜伏在我们身边〃创造也同样潜伏在我们身边。它们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我们善于关注机遇〃善于抓住机遇〃善于开发机遇〃创造根本就没有那么困难=
生活〃从来不冷落有志向的人。它就是一部由机遇和创造结合而成的交响曲。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我们原本就应该吟唱成功〃吟唱快乐=
第五篇:浅谈机遇
浅谈机遇
“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西南刘果不知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这句话告诉我们,当机遇出现之时,应迅速做出调整,及时反应,牢牢把握,就会取得相应的成绩。
自古至今,才人落木,人杰群星,然名垂千古者有几人?吾窃以为勇者,智者,仁者,行者堪称英雄。为英雄应有它物乎?有也,谓之何也?机遇也。
但机遇从来都是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等待观望,畏首畏尾,被动应付,行动迟缓,是不可能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的。只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不放过其中出现的每一次机遇,才能牢牢抓住每次机遇出现的契机,把握住命运之手,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命运之神的赏识。机遇犹如一只兔子,但我们不可以“守株待兔”,而要用自己的努力和恒心去捕捉“兔子”。在浩瀚无边,密集无垠的“大森林”中,想捕捉到“兔子”的确不容易,那就要以信念、恒心和毅力去换取成功和机遇。
机遇,是人生的必经之路。机遇也并非可遇而不可求的。机遇偏爱有才能、有准备和有恒心的人。凡是获得机遇的人,他们几乎都是生活的强者。他们在取得机遇之时,胜利的笑容即从他们的脸上呈现,但这胜利的喜悦中却蕴含了不少劳动和血汗。这是他们的丰硕的劳动成果。可见,想摘得机遇这个果实,付出是不可少的。获得机遇的路途或长或短,但想达到目标,就必须克服困难和挫折,冲破障碍,机
遇之果才能摘到手。当遇到机遇的时候,还要懂得把握机遇,不要把刚刚到手的“兔子”放走,而要当机立断,马上抓住机遇,把握机遇,不断向成功进取。
在日常生活中,当然也有人不劳而获,但毕竟这不劳而获的“成果”也只是一种巧合。机遇的恩赐是因人而异的,不能盲目模仿。我们必须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对待“不劳而获”。机遇是不能坐等而要去创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不能只因一次的无意收获而执著于这种“不劳而获”,更不能浪费光阴,碌碌无为。而要去用自己的血汗和不懈的努力来换取机遇。
机遇常常是成功的关键。在现代社会上,机遇能给成功者带来财富,也能给失败者带来新生。特别是在现代职场里,机遇往往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要素。不少成功的人也是依靠机遇去获得成功和财富;而失败的人却可以从黑暗中看到希望,倚着机遇来重返光明,获得新生。总而言之,机遇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正如雪莱所说的那样:“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趁未来还属于自己的时候,抓住它吧!”我们不要以“幸运者”的身份去默默待机,而要以“创造者”的身份去寻找机遇,抓住机遇,把握机遇,才能沐浴到胜利的灿烂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