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 观后感
资本主义:爱的反讽
——《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观后感
《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的导演迈克尔·摩尔说:“它将是一部完美的‘约会影片’,它讲述了欲望、激情、爱情和每天消失的14000份工作。那是一份被禁止的爱,一个不敢说出名字的故事。我权且叫它资本主义。”摩尔告诉我们那是对美国民主的爱,一个关于觉醒的故事。
爱情的故事开始总是甜蜜的。美国人翘首盼望的一个美国梦,一个民主、平等的社会而最后他们得到了什么?美国人失恋了。资本主义是一种以私有产权,私人掌握生产资料为特点的经济体制。在这种制度下,商品和服务的分配及其价格主要由自由市场的竞争来决定。在这种体制中,政府的主要工作是保护私有财产权,保障契约的进行,以及确保法治。而美国的资本主义造就了各种削尖了脑袋投机牟利的高官和富人,勤恳的中产阶级却不断收到剥削,却还坚信着只要努力就有钱赚,殊不知财富早就坐拥他人之手。
摩尔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一个普通工人的幸福生活:能买得起房子、车子,能有休假和福利,能负担起一家的生活包括在家不工作的妻子,能负担子女读大学的费用,能有一份足够的养老金。那时美国建立起了真正意义上的中产阶级。
而何时这个体制变坏了呢?摩尔明确的用事例来反驳,尤其是资本和自由市场可以让人们变得更有人性和幸福。他揭露了美国航空业从业者被剥削,政府帮助少年犯的机构和法官勾结为了牟利给少年犯判重刑并且加刑,沃尔玛、宝洁等等大企业给员工投保从而从他们的早夭中获得死亡保险。这一切都让生命与人性遭受扭曲。
宗教信仰被资本长久的洗脑改变了原本善与道德为动机的社会而被利润最大化和资本的益处所取代。牟利者们先是利用你的不专业来欺骗你,在利用复杂的政商关系修改规则,利用自己的资源牟利,最后将你逼入窘境而你却被视为暴民和不守规则和无用的人。
电影的开头拿美国和罗马帝国进行对比,其中的寓意不言而明,美国在衰落看起来像是重复那些历史上那些必然衰败的规律:贫富差距拉大、没有技能的人找不到工作、娱乐至死、制度失效等等。很明显,资本主义所说的自由市场和竞争早已被权利和利益所取代。就像大坝,从裂缝开始导致逐渐崩塌,美国的银行家们犯下的错却要用全部纳税人的钱去填补漏洞,纳税人的钱却流入非银行金融机构中,美国经济进而崩盘产生了金融危机。
对利益和权利的追求成了资本主义的主流,我们还不希望变成那样,中产阶级就像桌边的小狗,再怎么努力都够不到富人的餐桌。我们不希望自己效力十多年的公司在自己死去的时候把保险金记在账目表里,我们不希望耶稣在救人的时候会说出此类病症不属于投保范围。人性和道德善良的一面在资本主义面前逐渐崩坏。
我们希望还原人心底最纯真最善良的一面,我们需要民主。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人、无家可归的人、普通工人都有尊严。最后30分钟,我记得,迈克尔·摩尔在号召人们使用民主而且人民已经觉醒。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的时候,美国穷人很激动,那是他们的希望。这就是民主的意义,它不但相信人们而且保护人们。
我们需要更团结,人们需要民主,人们要保护那些前人建立的制度。人们在觉醒,麦克尔摩尔也在呼吁人们更加觉醒,去认识肮脏去用民主保护自己。让人
们重新拥有曾经的美国梦。
杨扬保险1班100142714
第二篇:《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观后感
观《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有感
迈克尔·摩尔(Michael Moore)作为一名著名的纪录片导演,他所拍摄的纪录片一直以来都深受人们的喜爱,他总能用镜头去展现生活中人们最真实的一面,多年来他一直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为弱势群体提供利益表达的渠道,同时对商业巨头们的丑恶嘴脸进行最深刻的揭露,其社会公义理念四处奔走、摇旗呐喊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在《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这部作品中,摩尔一如既往地对他人紧追不舍,但他并未将受访者作为电影的道具,只是用电影的镜头向观众们展现出了弱者的卑微和强者的丑恶,从而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特别是其中一些具有震撼力的画面来自其单刀直入的新闻采访,受访者多为深受雇主压榨的人们,毫不遮掩地反映出了资本主义社会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端。
首先,影片的题目就带给我很大的震撼,刚开始我以为这是一部讲述爱情的粗俗乏味的爱情片,但是当我把整部影片看完之后,我对这部影片的名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影片的名字“一个爱情故事”,何为爱情,这个爱情故事又是谁的故事呢,在我认为影片中的爱情象征了希望,美国人民的希望,这个爱情故事就是美国人民与资本主义的爱情故事。不管美国人民经历了多么严重的危机,美国政府被金融集团怎样渗透,政府强制力机构如何打压,美国人民一直都对自己所处的资本主义国家抱着一种希望,希望底层人民的生活能够得到改善。不过从影片最后,我们不难发现至少现在美国人民的这种希望尚未实现。
影片的开头以美国社会上存在的种种犯罪行为开场,让我马上明白了其实美国社会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社会,他们的高犯罪率就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资本主义美丽的外表外表下依然潜藏着许许多多的问题。接着影片列举了大量的事实,以通用汽车公司为例的许多大企业完全无视底层工人的权益,通过解雇大量的员工来减少支出,提升股票价格。滨州儿童关怀中心的权钱交易,为了能够获得最大的收益,以种种理由将许多无辜的少年儿童关进儿童关怀中心。飞行员的待遇之低,甚至还不上大学期间借的学生贷款。还有很多大企业通过私下为员工购买保险来赚取高额的保险金,而员工的家属却得不到一分钱的保险金。这些事实全都证明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下资本家们毫无人性的贪婪嘴脸和底层劳动人民的疾苦。影片导演采用了写实的拍摄手法,将我们带到了片中人物的身边,体会到了人物愤怒、失望、焦虑的内心感受。正如片中人所说“美国现在不知道怎么
了,只剩下拥有所有和一无所有的人”,这种贫富差距的日益拉大的厉害伤害了美国人的心,让他们对这个宣扬人人平等的社会产生了动摇。
与此同时,影片也进一步揭示了这些事情之所以会发生的另一个重大原因。所谓的为所有美国人服务的政府,其实是为有钱人服务的政府,资本主义所谓的民主,从来都只是少数有钱人的民主。国会,财政部,全部都充斥着华尔街的巨头们,甚至可以直接称布什的财政部就是高盛集团成员的再聚首。这些人通过颁布条例法律来为富人谋得更多的利润,而工人们却被大量裁员,剩下的在没有长工资的情况下被要求付出更多努力,甚至被鼓励贷款消费。最令美国人民失望的是当经济危机来临时,国会不仅没有拨一分钱救济那些失业、贫困的人们,而是拨给了银行七千亿美元,这些事实都显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最大限度的获取剩余价值,资本主义从来都只是资本家的天堂,对底层人民来说一直都是地狱。
看完了影片,我为自己能够生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而深感幸运,虽然现在的中国也存在着种种问题,但是我认为至少在中国政府一直都在关注着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在中国,不会有无视底层工人的大企业,在大企业中工作的工人们都有着最基本得社会保障“五险一金”;在中国,不会有为了获利随意关押儿童的关怀中心,中国的民政部门还一直在救助生活没有保障的儿童;在中国,飞行员的待遇不会如此之低,广大的大学生都能享受到国家提供的助学贷款,以此来帮助自己完成学业。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人羡慕国外的世界,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有多么多么好,这部影片给这些人们好好上了一课,资本主义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完美,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实力的强大。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我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用自己的所学报效祖国、报效社会,为了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生!
第三篇:资本主义爱情故事观后感
资本主义爱情故事观后感
我曾经听过一个讲座,主讲的老师说到,苏联解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苏联的经济没有实现西方社会的金融化。自从中国实施市场经济,引入了“股票”这些 “只有资本主义世界才有的东西”,中国的经济也逐渐走上了金融化的路线。这似乎是世界经济体制进化的一个必然阶段。
但是金融化的结果是什么呢?他会给不同意识形态下的国民带来怎么样的生活?我没有想清楚,至少在观看《资本主义爱情故事》之前没有想清楚。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全世界,尤其是经济对金融依赖程度非常高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冲击非常严重。从麦克·摩尔的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出,底层百姓在经历金融危机后没有能力偿还贷款,于是作为抵押的房产被银行强行收回。与其说是收回,不如说是被抢走。很难想象,在美国屡次指责中国人权问题时对待自己的国民也会采用强盗一般的手段,而这种手段的合法化实施竟是在资本主义世界引以为自豪的金融相关法规的保护伞之下。相比之下,还在金融化的道路上摸索的中国在08年的金融危机中收到的冲击没有明显的引起底层人民的生活变化。至此,我们开始对资本主义世界宣传的所谓“资本主义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制度”产生了一定的怀疑。
用最简单的语言来形容资本主义就是,掌握着全社会90%财富的1%的人口具有影响整个社会尽情以及整个制度下人民生活的额权利。当然,如果这部分人都是品质高尚的人,都是制定一切制度时都把其他阶级人民的利益纳入考虑的人,那么资本主义世界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世界。但是,很可惜,人类的本性是贪婪的。资产阶级的人只要有一丝贪念,那么他们制定的就不再是为整个社会的财富的增长作考虑的政策,而是本着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去榨取其他阶级人民的财富。摩尔从中产阶级的角度,揭示了当今美国社会上层资产阶级利用其权利修改或制定各种不合理的金融政策去榨取其他阶级人民财富的这一现实,而当金融危机袭来,资产阶级的利益面临危机时又力求国家通过法案利用国家财政去挽救一小部分资产阶级的利益。无论是无力偿还贷款而被驱逐的房客,还是被用人单位当做产品进行保险牟利的已故员工,还是在金融危机袭来时要求国会尽快通过相关法案的金融界巨头,都充分反映出在这看似完美的制度下,人性的贪婪引起的对下层人民的剥削。
或许经过上述的叙述已经可以看出我并没有承认资本主义是罪恶的制度。我必须说明,这个世界现存的各种民主制度,无论是资本主义制度还是社会主义制度,理论上都是比较道德的。但是,所有的制度都是由人类来执行的,而人类天生就是贪婪自私的。这就像是任何的实验都会有误差一样,用怀揣着各种企图的人类去作为制度的执行者,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摩尔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现存的剥削问题。一种制度是否可以在某个群体运行的比较完美,取决于这个群体是否具有足够严格的监督制度,将由人类的贪婪等主观因素所引起的不公正降低到最小。美国这个人类群体在很多制度上确实是比较完善的,但是按照上述的理论,美国对金融界的监督管理是肯定存在问题的,甚至可以说,正是这种监督管理的不力,才引起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没有有力的管理机构去察觉和限制金融界的贪婪,最终引起了片中提到的“金融欺诈”。这本来不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问题,因为整套体制中根本没有提到过“资产阶级有权利利用资本去榨取全社会的财富”,只不过是聪明的人类学会了利用制度的漏洞去谋取不正当的了利益。回过头来看中国,我们可以发现和美国是何其相似。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也是这个世界上最为民主的制度。但是大家都知道我国如今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便是腐败。腐败的本质也就是拥有政治权利的人群利用其权利去谋取经济利益。很显然,社会主义制度中绝对没有这样一条,“拥有政治权利的群体有权利将其转化为经济利益”,但是聪明的人类再一次利用了制度的漏洞,实现了完美制度下的非法牟利。我称之为“政治资本主义”。由此可见,美国的金融欺诈和中国的腐败问题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人类的贪婪在利用制度的漏洞去牟取不正当利益。
因此,我不认为这部电影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而是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容易放大人类贪婪的本性。中国也曾经实施过资本主义制度,蒋家王朝时代正是由于由资本主义滋生的统治阶级的贪婪被无限制地放大,才使得倍受压迫的人民揭竿而起。为什么同样实施资本主义的美国没有出现过类似的问题?这显然不是资本主义制度的错,只能说明资本主义制度不适合中国。我们永远不能给一种制度直接扣上“罪恶”这样的帽子,只能说这种制度是否适合某一个国家。因此我对美国很多总统提到的“社会主怀是罪恶的”是很反感的,同样也对某些国内专家提到的“资本主义是罪恶的”感到反感。
这部电影值得反思,因为我们的政体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腐败问题自然是一个,但请不要忘了,我们实施的也是市场经济,我们的经济也在逐渐金融化。金融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一切目前已经出现的金融界的问题,在未来都有可能落到我们头上。如何未雨绸缪,就取决于我们的政坛精英们是否敢于直面我们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勇敢地进行改革,而不是整天反复高呼“资本主义必将灭亡”。
第四篇:《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感受
这不是一个爱情故事
——看《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有感
我们热爱歌颂爱情,热爱歌颂美好的事物,看着有了爱情的男人女人走到一起,繁衍生息,这是人类最朴素最绚烂的情感,这是爱情。而有一部电影,它用了一种特殊的方式歌颂着他的爱情,他叫迈克-摩尔,他用了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美国人的故事,一个所有生活在资本主义国家人们的故事。
可是这场爱情注定是一桩悲剧,就好像在你爱的如痴如醉义无反顾自己都被自己感动的之后的某一天,你发现,你爱的一切不过是你描摹出的幻想,这一切你都并不真正了解。这就是这部影片要为我们讲述的故事,美国人民信仰资本主义,信仰他们崇高无上的美国梦,在他们奋不顾身的爱上后,才发现了令他们悲恸的真相。
这也是为什么,影片开头一个男人对着镜头一本正经地说:“这是一部有史以来最不同凡响的影片,因为里面有一些镜头不是和心脏病人和易感伤人群观看,若您属于以上人群或者您年幼敏感的孩子正在观看本片,我们强烈建议您带着您的孩子停止观看此片。”之后,和着“路易路易”的欢快背景乐,无数抢银行的劫匪在屏幕里活蹦乱跳着,主创人员的名单逐一出现:A Dog Eat Dog Films Production……
它将形象化的事物通过具体的演绎手法展现给所有人看,影片的开头迈克摩尔用一群抢劫银行的匪徒比喻了资本家将财富揽入自己囊中,区别只在于影片中的劫匪是在光天化日之下无法无天的抢劫,而华尔街的金融高管们,是通过一系列看似正当的手段掠夺着普通民众的财富,这是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讽刺,这代表资本主义底层民众的愤怒。
美国很多知名的大公司为员工大量购买人寿保险(很有意思的名字,保险叫dead peasants),通过员工死亡而获巨额保险金;将青少年教养所私有化,法官将大量青少年送进这种营利组织获取利益。显然,他在试图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资本主义本身既然鼓励牟利,那么如何又能避免为 了牟利采取不道德甚至不法的行为?
然而,这还不是正题。摩尔的火力主要还是集中在华尔街上面。金融危机完全是因为华尔街金融家的投机和贪婪造成的,为什么要政府出面,拿纳税人的7000亿美元救济赌徒?华尔街金融家刻意开发出次贷产品,盘剥了很多美国中下层老百姓,让他们失去了土地和住房,失去了生活的尊严,金融家转过来又利用自己在政府的影响力,获得救助。这个政府简直他妈的是为富人开的!他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华尔街对美国政府的影响力或者说控制,一是小布什政府的财政班子成员,有大量来自高盛的前主管,打头阵的就是美国财政部长、高盛前CEO保尔森。大量的国会议员从华尔街获取了好处,比如高昂的顾问费、演讲费乃至低息住房贷款。政府实际被华尔街左右和绑架了。
摩尔讲出了美国底层人民的心声,此片拍于2009,在两年后即发生了占领华尔街运动
摩尔气坏了,这还是人民的政府么?这是被资本主义绑架了,这是1%的富人在奴役99%辛勤工作的人民!
摩尔导演说完了美国,哀叹美国政府不再是人民的政府,是搞资本主义,背弃了罗斯福总统的治国理想
所以美国人愤怒了。可是美国人还是深深爱着这片土地的。
影片最后他说,I refuse to live in a country like this-and I'm not leaving.我不要在这样一个国家生活,可我不会离开的。拒绝留下又不要离开,这是每个深爱这片土地的人的困境。我看到更多更多的人,愤怒着,叫嚣着,辱骂着,却更安心地留着。
我想爱国,也是一种爱情。这句话,给我们自己。
除去看完影片后对政治体制的思考,我们更该对自己的国家进行思考。不是每个国家的失恋都可以让我们学到这么多。
第五篇:观《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有感
观《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有感
首先,不得不很佩服导演迈克尔·摩尔。摩尔可以说并不是真正的影视圈的圈内人,他是一个用摄像机和话筒作为武器的政客,也是美国低层民众的代言人,被资本主义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胖子。
影片揭示了资本主义真正黑暗的一面。“富人更富,穷人更穷”是资本主义“钱吃人”的典型现象。片中提到“死亡雇农”,由此我对资本家的野心颇为震惊。利用公司职员的死亡来牟取暴力,实在是违背了本该有的人性、道德的社会方向。想想看,货币只是人类商品流通的手段而已。何以会出现如今这种不堪忍受的情况?在早期资本主义阶段,都预示着这后来发生的一幕幕。这使我想起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民众追求人性、自由和民主,而资本家追求的“利益最大化”已然背叛了这一切。令人气愤的是,资本主义资本家竟然插足政界,公然以政府作为资本主义的工具,美国民主党在政界毫无话语权。同样令人堪忧的是,“利益资本主义”甚至已经跨进教堂和学校。片中以复活的耶稣调侃道,耶稣已不再是救世主,他向人民传教“金钱和利益”的宗旨。学校的每一个孩子都被灌输资本主义的理念。许许多多的巨头蓝筹股,花旗、通用、高盛等等都在摇旗呐喊资本主义的胜利果实。他们想带领更多人走上这条道路。用所谓“只要在这片天地付出努力,你的梦想就会实现。”诱人的话语来迷惑民众。美丽的金发女孩在电视台向观众说道“自己的致富之路”。资本主义以这样的方式来蛊惑美国当地老人向银行抵押仅剩的房屋。不久,一切都像预定好的一样,经济大萧条如期而至。华尔街的人们一下子惊慌失措。有人说,星期五听说经济不好了,立马从外地飞回来,星期一的公司都整个乱了。他们都在说,做决定的时候到了。必须得投票了。投票是当务之急。经济就要崩溃了。这就是资本主义?
一群保安破门而入赶走缴不起房租的民众;衣衫整齐的银行家没收被抵押的房屋;蓝筹股公司纷纷裁员数万;一家又一家大型工厂宣布破产倒闭;无数百姓流落街头。
资本主义的爱情故事?一切都是荒诞,资本主义对公众没有爱情,只有最大化利益。摩尔说,只要从椅子上站起来一起做点什么就不一样了。或许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