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律书籍读后感
岁月古都,永恒之城
——读《罗马法》有感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曾说过:“罗马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他所指的第三次征服是指罗马法,由此可见,罗马法对后世各国的影响很是深远。
意大利首都罗马,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是古罗马帝国的发祥地,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因建城历史悠久而被称为“永恒之城”。初读《罗马法》是带着一份对古罗马的好奇与探究而阅读的,与想象中不同的是,在读的过程中并未觉得索然无味,而是渐渐地融入其中、置身其地。
罗马法泛指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的总称,是一种反映罗马奴隶主阶级的意志,保护奴隶制的剥削关系,巩固奴隶主阶级在国家机关中的统治地位以及对奴隶的无限权力的社会规范体系。它存在于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整个历史时期。它既包括自罗马国家产生至西罗马帝国灭亡时期的法律,以及皇帝的命令,元老院的告示,成文法和一些习惯法在内,也包括公元7世纪中叶以前东罗马帝国的法律。其起源于公元前7世纪前后的古代罗马王政时代,当时,罗马的法律有人民大会的法律和平民大会的法律,而到了共和时代的末期,元老院的决议则逐渐取代了王政时代的人民大会和平民大会的法律。
随着罗马奴隶制国家最终形成,紧接着《罗马法》就随之产生。当然,共和国早期的法律渊源主要是习惯法。通观全书,它的基本内
容包括人法、物法和诉讼法。
人法是对在法律上作为权利和义务的主体的人的规定。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家庭法。
自然人包括生物学上的人(包括奴隶在内)和法律上的人两种。法律上的人,指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主体(奴隶不具有法律人格,被视为权利客体)。罗马法上的人格由自由权、市民权和家庭权三种身份权构成。三种身份权全部或部分丧失叫“人格减等”。罗马法规定,只有年满25岁的成年男子才享有完全的行为能力。
在当时,法人虽然没有明确的法人概念和术语,但有初步的法人制度。这在当时已经是一种进步。《罗马法》的法人种类包括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社团法人即以自然人的集合为成立的基础,如宗教团体。而财团法人,即以财产为其成立的基础,如慈善基金。此外,《罗马法》还规定了法人设立的条件:物质基础;最低法定人数(3人以上),一定数额的财产(多少没有严格规定);须经过元老院的批准或皇帝的特许。
在《罗马法》家庭法中,家或家族是指在家父权下支配的一切人和物的总和(家父、妻、子女、奴隶、土地),家的特点是以家父权为基础(共和国后期,家父的权力逐渐受到限制),其规定包括:实行一夫一妻的家长制家庭制度;婚姻有“有夫权婚姻”、“无夫权婚姻”两种。
物法是罗马法的主体和核心,由物权、继承和债三部分构成。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其中的物权法。
《罗马法》中的物权法的物是指除自由人以外存在于自然界的、对人有用的一切东西。它包括:有形物体和具有金钱价值的东西和无形体的法律关系和权利。物权是指权利人可以直接行使于物上的权利(其范围和种类皆由法律规定,而不能由当事人自由创设),其中所有权为自物权,其他的为他物权。物分为:要式转移物、略式转移物、有体物、无体物、动产、不动产、主物、从物、特定物,非特定物、有主物、无主物、原物、孳息等。物权的种类有:所有权;役权(地役权、人役权);地上权;永佃权;担保物权(质权、抵押权)。这与我们现在发展的物权法相比,已经是相当充分了。
《罗马法》中的诉讼法的诉讼程序包括先后呈现法定诉讼、程式诉讼、特别诉讼三种形态。其中公诉是指对直接损害国家利益案件的审理。.私诉是根据个人的申诉,对有关私人利益案件的审理,它是保护私权的法律手段,相当于后世的民事诉讼。
随着罗马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法律逐渐影响到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罗马法》的各种法规的及时制定和有效执行,提高了国家各级官吏的办事效率,规范了他们的从政行为;裁决了大量的商业纠纷,保护了正当的商业利益;同时还调节了债务,继承等个人财产关系,减轻了社会各阶层关系的紧张程度,有利于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纵览全书,罗马法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发展、影响也是很大的,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尤其是对欧洲大陆的法律制度影响更为直接。
正是在全面继承罗马法的基础上,形成了当今世界两大法系之一的大陆法系,这亦称为罗马法系或者民法法系。我也发现,在当代的很多法律体系都是以其为蓝本,例如:《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通过《罗马法》的阅读,让我开阔了视野,对罗马法的原则和制度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感受到具有相当水平的立法技术,发现它所确定的概念、术语等,措词确切,结构严谨,学理精深。
第二篇:法律书籍读后感
岁月古都,永恒之城
——读《罗马法》有感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曾说过:“罗马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他所指的第三次征服是指罗马法,由此可见,罗马法对后世各国的影响很是深远。
意大利首都罗马,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是古罗马帝国的发祥地,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因建城历史悠久而被称为“永恒之城”。初读《罗马法》是带着一份对古罗马的好奇与探究而阅读的,与想象中不同的是,在读的过程中并未觉得索然无味,而是渐渐地融入其中、置身其地。
罗马法泛指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的总称,是一种反映罗马奴隶主阶级的意志,保护奴隶制的剥削关系,巩固奴隶主阶级在国家机关中的统治地位以及对奴隶的无限权力的社会规范体系。它存在于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整个历史时期。它既包括自罗马国家产生至西罗马帝国灭亡时期的法律,以及皇帝的命令,元老院的告示,成文法和一些习惯法在内,也包括公元7世纪中叶以前东罗马帝国的法律。其起源于公元前7世纪前后的古代罗马王政时代,当时,罗马的法律有人民大会的法律和平民大会的法律,而到了共和时代的末期,元老院的决议则逐渐取代了王政时代的人民大会和平民大会的法律。
随着罗马奴隶制国家最终形成,紧接着《罗马法》就随之产生。当然,共和国早期的法律渊源主要是习惯法。通观全书,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人法、物法和诉讼法。
人法是对在法律上作为权利和义务的主体的人的规定。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家庭法。
自然人包括生物学上的人(包括奴隶在内)和法律上的人两种。法律上的人,指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主体(奴隶不具有法律人格,被视为权利客体)。罗马法上的人格由自由权、市民权和家庭权三种身份权构成。三种身份权全部或部分丧失叫“人格减等”。罗马法规定,只有年满25岁的成年男子才享有完全的行为能力。
在当时,法人虽然没有明确的法人概念和术语,但有初步的法人制度。这在当时已经是一种进步。《罗马法》的法人种类包括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社团法人即以自然人的集合为成立的基础,如宗教团体。而财团法人,即以财产为其成立的基础,如慈善基金。此外,《罗马法》还规定了法人设立的条件:物质基础;最低法定人数(3人以上),一定数额的财产(多少没有严格规定);须经过元老院的批准或皇帝的特许。
在《罗马法》家庭法中,家或家族是指在家父权下支配的一切人和物的总和(家父、妻、子女、奴隶、土地),家的特点是以家父权为基础(共和国后期,家父的权力逐渐受到限制),其规定包括:实行一夫一妻的家长制家庭制度;婚姻有“有夫权婚姻”、“无夫权婚姻”两种。
物法是罗马法的主体和核心,由物权、继承和债三部分构成。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其中的物权法。《罗马法》中的物权法的物是指除自由人以外存在于自然界的、对人有用的一切东西。它包括:有形物体和具有金钱价值的东西和无形体的法律关系和权利。物权是指权利人可以直接行使于物上的权利(其范围和种类皆由法律规定,而不能由当事人自由创设),其中所有权为自物权,其他的为他物权。物分为:要式转移物、略式转移物、有体物、无体物、动产、不动产、主物、从物、特定物,非特定物、有主物、无主物、原物、孳息等。物权的种类有:所有权;役权(地役权、人役权);地上权;永佃权;担保物权(质权、抵押权)。这与我们现在发展的物权法相比,已经是相当充分了。
《罗马法》中的诉讼法的诉讼程序包括先后呈现法定诉讼、程式诉讼、特别诉讼三种形态。其中公诉是指对直接损害国家利益案件的审理。.私诉是根据个人的申诉,对有关私人利益案件的审理,它是保护私权的法律手段,相当于后世的民事诉讼。
随着罗马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法律逐渐影响到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罗马法》的各种法规的及时制定和有效执行,提高了国家各级官吏的办事效率,规范了他们的从政行为;裁决了大量的商业纠纷,保护了正当的商业利益;同时还调节了债务,继承等个人财产关系,减轻了社会各阶层关系的紧张程度,有利于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
纵览全书,罗马法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发展、影响也是很大的,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尤其是对欧洲大陆的法律制度影响更为直接。正是在全面继承罗马法的基础上,形成了当今世界两大法系之一的大陆法系,这亦称为罗马法系或者民法法系。我也发现,在当代的很多法律体系都是以其为蓝本,例如:《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
通过《罗马法》的阅读,让我开阔了视野,对罗马法的原则和制度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感受到具有相当水平的立法技术,发现它所确定的概念、术语等,措词确切,结构严谨,学理精深。
第三篇:法律书籍
大家有一个最美好的大学开场!
(一)法学入门:培养一点法律感觉
1.苏力:《走不出的风景》,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注】本书是苏力在法学院院长10年任期内各种致辞的汇集。
2.刘星:《中国法律思想导论》,法律出版社2009年
3.刘星:《西窗法雨》,法律出版社2009年
4.姚辉:《民法的精神》,法律出版社1999年
5.【意】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
6.林达:《历史深处的忧虑》三联书店1997年
(为“近看美国”系列之一本,此外还有《总统是靠不住的》、《我也有一个梦想》等)
7.梁治平:《法辨——中国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
8.任东来等:《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
9.【德】耶林:《为权利而斗争》,郑永流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
10.【德】齐佩利乌斯:《法学导论》,金振豹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
11.【澳】维拉曼特:《法律导引》,张智仁、周伟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二)触类旁通:方法、观念和视野
1.何兆武:《上学记》,三联书店2006年
2.【美】迈克尔•桑德尔:《公正:该如何做是好》,中信出版社2011
【注】顺便推荐一下justice公开课的视频,既可以直观感受美国大学的教学氛围,也是一个学英语的契机。
3.李泽厚:《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
4.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5.刘瑜:《民主的细节》,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
6.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涂又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7.【美】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华书局2006
8.【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谢延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
9.【美】保罗·海恩等:《经济学的思维方式》,马昕、陈宇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0.【英】吉登斯:《社会学》(第五版),李康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11.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上、下),中信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2008年
孙逸舟(08本)
1、通往奴役之路,(英)哈耶克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哈耶克是20世纪的自由主义大师,在全球政治与学术左转的大背景下,用毕生精力发扬古典自由主义理论,将自由主义推到了反民主的极致。《通往奴役之路》是哈耶克的成名作,矛头直指以罗斯福新政和计划经济为代表的国家干预机制。读此书可以让人对20世纪自由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当今中国“自由派”的主张有一基本把握。
2、(英)奥威尔著:一九八
四、动物农场,上海译文出版社
《一九八四》是20世纪政治讽刺小说的代表,为人类描绘了苏联和纳粹式的极权主义恶性发展的黑暗图景,促使我们思考自由的生活为什么值得追求;《动物农场》短小精悍,讽刺苏联早期政治斗争,令人捧腹又发人深省:20世纪的革命到底意味着什么。
3、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任东来等著,中国法制出版社
美国的司法审查制度是其宪政和司法的一大特色,最高法院在历史上的很多判决深刻影响了美国的政治和社会。这本书从这些案件入手叙述了美国宪政发展的历程,深入浅出,是同类著作中最适合作为入门读物的。
4、通三统,甘阳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甘阳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思想家,80年代的自由主义思想领袖,90年代至今成为保守主义思想领袖,是对我个人影响最大的中国学者。其对西方思想文化的把握和思考现实问题的敏锐使其成为不折不扣的大师。《通三统》是他几篇演讲的合集,探讨了中国文明复兴和大学教育问题,可以作为阅读甘阳的入门。
另外,强力推荐他的一篇长文《政治哲人施特劳斯》(可到网上搜索),此文水平极高,影响也极大,带动了中国思想界学术界近年的一股潮流。甘阳不写专著,他的很多重要文章都要到网上看。
5、民主四讲,王绍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王绍光是留美的政治学博士,政治立场却很左。本书是他在清华关于民主问题的演讲的合集。他站在大众民主的立场上,用科学方法探讨了三个问题:什么是民主,西方政治制度是否民主,如何实现真民主。对于“自由民主观念”根深蒂固者来说,他的立场可能难以接受,但他的分析及由分析引发的反思却是至关重要的。
6、苏力著: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北京大学出版社。
朱苏力是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法学家之一,刚刚卸任北大法学院院长。这两部文集是其代表作。同为留美博士的他回国后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思考、批判引发了主流法学界的长期震荡。在作为自由主义看门人的法学界,他显得相当另类,但又是所有学者都无法忽视的。他的学术努力凸显了中国法学界的深刻困境。
7、强世功:超越法学的视界,北京大学出版社;立法者的法理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中国香港——政治与文化的视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强世功老师是我的授业导师,是对我影响最大的北大老师。他是苏力的博士,但与苏力很不一样。这三部著作是他近年思考的结晶,前两部从政治和文化的高度反思自由主义和中国宪政法制建设,《中国香港》则把香港问题作为中国现代化和政治文明的大问题来思考。
苏力和强世功都是法学院的异类。但苏力的学术领域仍主要放在法学,强世功则开始超越法学的研究领域。强烈建议去听一听强老师的课。
8、美国自由的故事,(美)方纳著,商务印书馆
国内关于美国史的著作汗牛充栋,这本书是其中有价值的佳作。作者以美国政治意识形态的核心概念——自由作为切入点,通过探讨自由的概念及实践的历史演变来写美国史。作者告诉我们,美国的自由观念并不是万世不易的,而是不断变化、发展、富有生命力的。
9、右翼美国——美国保守派的实力,(美)约翰-米克尔斯米特等,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书的作者是两名英国记者。他们用扎实的研究和敏锐的观察,向全世界揭示出一个深刻的现实:保守主义在美国是一股多么强大和有生命力的力量。人们往往天真地认为美国是“自由的天堂”,而美国不为人了解的保守性格正凸显了现代社会内部的巨大张力。
10、联邦党人文集,(美)汉密尔顿、麦迪逊、杰伊著,商务印书馆
学习人文社会科学,阅读《论法的精神》等西方经典是必不可少的。其他经典不多说,我想特别推荐《联邦党人文集》。美国建国是现代史上最接近于在白纸上构建国家的一次实践,麦迪逊等联邦主义者的思考和理想,展现了他们作为建国者和美国作为政治民族的伟大价值。
任何人做“引导”一类的事难免有局限性,以上的书目其实反映了我个人的思想历程。这些书其实和法学的学习没有太大的关系,只能作为法学的背景。进入法学院,你会发现,法学归根到底是一门技术化的学问。在人文社科方面有扎实积累和浓厚兴趣的同学,不必在大学伊始就把自己限制在法学的领域之内。在北大这个无与伦比的地方,存在着无限的可能。一个人的知识和思维,经过环境的刺激,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吴景键(10本)
下列书单其实基本可以代表我大一一年四个方面的思想转向:
(1)第一本《通三统》让我重新定义了大学教育
(2)第二-五本书让我对于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政治运作产生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3)第六-九本书萌发了我心中对于中国传统的温情与敬意
(4)最后两本书则让我对于中华法系有了一番同情性的理解
《通三统》(甘阳著,三联书店2007年版)
甘阳,在中国学界绝对可以称为一个异数。二十多年未有专著问世,最高学位只是个硕士,却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和现在先后兴起了三次学界浪潮。他和刘小枫所引入的施特劳斯旋风更是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当代中青年学人。
这本《通三统》虽然只是甘阳三篇演讲的合集,很薄的一本,学界也褒贬不一,但却能给人以深刻的启发。特别是其中的最后一篇——《大学之道与文明自觉》,或许可以改变大家对于大学教育以及读书的认识。
注:(1)甘阳的长文《政治哲人施特劳斯》也非常值得一读,大家可以在网上下载,也可购买《自然权利与历史》一书,该文实际是这本书的序言,但在国内名气却大大超过了书本身。
《民主四讲》(王绍光著,三联书店2008年版)
这本书的作者王绍光来自北大法学院的黄金一代,是李克强的同班同学,现在主掌香港中文大学政治系。这本可能都称不上学术专著的小书在08年出版的时候,曾经引起了学界不小的讨论,左翼赞其击碎了民主普适性的谎言,右翼斥其根本误读了民主的含义。
在我看来,你可以不接受这本书新左派的价值立场、抽签民主的解决方案,但是却不能不面对这本书在序言里就提出的七个关于民主的问题。而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让我们在高呼民主、追求民主之前,首先冷静地思考一下,民主到底是什么?
注:(1)三联的“文化:世界与中国新编”这一系列的书都很值得一看,其中就包括刚提到的《通三统》、《民主四讲》这两本。另外诸如吴飞老师的《自杀作为中国问题》(个人认为是近年来文笔最漂亮的学术著作)和汪晖的《东西之间的西藏问题》也是学术佳作。
《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任东来等编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众所周知,美国的宪政历程是在一个又一个司法案件的推动下逐步取得发展的。想要对美国宪政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就不能不对美国历史上的重要司法案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而这本书无疑是一个最好的入门。
注:(1)强烈建议11级的同学购买张千帆老师的《宪法学导论》自学宪法学,而看《美国宪政历程》这本书对于《宪法学导论》的阅读很有帮助。
《如彗星划过夜空——近距离看美国之四》(林达著,三联书店2006年版)
“林达”是一对留美夫妇共用的笔名,他们在《近距离看美国》这一套书中以书信体的形式将美国的政治与历史娓娓道来,有深度,但不晦涩,文笔极其引人入胜。
其中的第四本《如彗星划过夜空》主要是讲费城制宪会议,通过书中对一场场经典辩论的描绘,我们基本可以了解到美国建国初的政体选择过程,从而对于宪政的本质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注:(1)个人以为此书好于易中天先生同一题材的《费城风云》,类似的关于美国政治的书还比较推荐刘瑜的《民主的细节》
《联邦论》(尹宣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版)
《联邦论》实际就是《联邦党人文集》的另一译法。《联邦党人文集》自不必说,是学习宪法学必读的经典著作,然而之前的商务译本实在不敢恭维,相比之下,新近出版的尹宣先生的译本明显更符合信达雅的标准,装帧也更为精美。然而令人扼腕的是,尹宣先生2009年因积劳成疾不幸英年早逝,实为法学界一大憾事。
注:(1)此书野草在打6折优惠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著,三联书店2005年版)
毫不夸张的说,《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这本小书深刻地改变了我对于中国历史的认识,从此,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所说的“温情与敬意”便深植于心。这本书将十分有力地拨开三年高中教育所附加的“封建专制”的层层迷雾,带领你步入中国历史的大门。
注:(1)此书野草在打65折优惠
《先秦政治思想》(梁启超著,岳麓书社2010年版)
如果说《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能够改变你对中国历史的认识,那么《先秦政治思想》一书则可以改变你对于先秦诸子思想的认识。在这本书中,任公以极浅显的文笔将先秦诸子的思想分析地头头是道,令人读罢真有豁然开朗之感。
注:(1)此书比较常见为天津古籍版,纸张比较差,不建议购买
《读书指南》(梁启超著,中华书局2010年版)
这本书是梁任公当年应清华学生周刊之邀为青年学子开列的一份书单以及各种书的读书方法,至今读来仍极为受用。诸位若有读古代经典的打算,不妨先看看任公为大家指的门径。关于这本书还有两事不得不提,一是当时胡适先生也受邀开了一份书单,但水平高下,诸位一看便知;二是任公此书洋洋洒洒几万字竟全凭记忆写出,未翻阅任何古籍,其记忆力之强实在令人惊叹。
《士与中国文化》(余英时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与其说是推荐这本书,不如说是借这本书推荐余英时先生这个人。个人以为,放眼当今研究中国史的学人,真可谓无出其右者,深厚的史学功底下同时包蕴着极其强大的问题意识。《士》书中的《古代知识阶层的兴起与发展》、《士商互动与儒学转向》两文以及余先生的《试论中国人文研究的再出发》、《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等文都极具启发性,时隔7年终于再版的《朱熹的历史世界》更是不世出的杰作。
《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梁治平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这是在大一下学期重新挽回我对法学的兴趣的一本书。如果你在看完《宪法学导论》中的一系列美国宪政经典案例后,开始质疑为何中国古代就没有这般对于正义的追求,那你不妨看看这本书,它会给你一个答案。而当你得知答案的那一刻,也许你对于中华法系将产生一个全然不同的认识。
注:(1)还可以参看梁先生的另一本书《法辨》与张中秋先生的《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经验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实践历史研究》(黄宗智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黄宗智先生虽然成名于经济史领域的《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 》、《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两部名著,然而一转向就极大地冲击了中国法律史界的版图,使得UCLA法律史研究群体成为海外汉学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经验与理论》一书是黄宗智先生各个领域论文的一个选本,在某种程度上算是完成了法律界的“通三统”工作,促使人重新思考毛时代司法制度的合理之处以及与当代司法制度之间的内在理路。
注:(1)北大学长尤陈俊的两篇相关文章“《“新法律史”如何可能——美国的中国法律史研究新动向及其启示》、《知识转型背景下的中国法律史:从中国法学院的立场出发》也强烈推荐大家看一看
(2)《经验与理论》这本书现在基本已经绝版,如果搞不到的话,也可以看黄宗智先生的另一本《过去与现在——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
第四篇:法律书籍推荐范文
反垄断法律责任制度研究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机制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
环境法律责任研究
国际经济法学刊(2011)欧盟航空减排新规:法律渊源与应对
国际经济法学刊稿约
矿业权法律规制研究
矿业权交易法律实务操作指南
商法、经济法的最新发展
营业转让法律制度研究
经济法论丛22卷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设计的考量因素
潘志成:欧共体委员会关于139/2004理事会条例和第号委员会条例下经营者集中救济措施通告
经济法学论坛(第十一卷)
经济法论坛(第九卷)
食品安全行政执法办案指南
问责法律制度研究
法经济学、竞争法与法学教育
公司法的制度解析
董事问责:制度结构与效率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行政法保护研究
公司法任意性与强行性规范研究
经济法论丛:2012(上)日本关于行政指导的反垄断法指南2012(上)
唐艳2011(下)
金融法评论
控制股东滥用控制权行为的法律规制
公司派生诉讼论
第五篇:法律书籍心得体会
法律《社会契约论》书籍读书心得体会
艺体组 吴富禹
在《社会契约论》的第一卷里,卢梭得出过这样一个结论:一个专制的政府要成为合法的政府,就必须让每一代年轻人都可以自由地决定是接受它还是拒绝它;如果做到这一点,该政府就不再是专制的政府了。
我在想我在决定接受我们的执政党时有没有选择的自由,没有,我都从来没有奢望过会有,也就无所谓了。但据说我有选举的权利,我又在回忆我的选举权行使的历史。
从小时开始选什么优秀、三好、干部,这些班级内的选举时,我是有表决举手的权利的,但选的对象多为老师时常在班里表扬的好学生,我也因此得到过实惠:没做过什么事,但老师常表扬文章写得好、字很漂亮,也就得过什么优秀的,但我自认为自己真不怎么优秀来着。印象很深的一次选举班长,原任班长是个学习成绩很好,但不关心他人的女生,全班对些很有非议,于是选举的结果是该女生下课了。但班主任在选举后进行了长时间的演讲,表述该女生的成绩和与众不同,看着年迈老师的期盼,放学时间已到,没有任何事能与家里的饭菜香和此时的饥饿感相比,在老师要求下全班又重新投票,女生继续当着班长,一波才算了了。
没有人去怀疑老师的权威,也不可能有人去质疑第一次选举的有效和第二次选举的拉要票作弊,学生的民-意在此可见无力。
再说宪法给的选举权吧。在高中时,有同学到了18岁,参加过选举了,据说投了票的还给点钱什么的,以车费还是以什么名义给,我记不清了,但学生有总比没有好。问那些被选举的人他认识不,都不认识,也不了解,反正有多种原因可以决定选择其中之一:名字好听一点的,或者性别为男的,或者听说过的,或者住在同一小区的,或者一个学校毕业的,或者……总之,有一个条件正好对上眼感觉舒服就成,至于是不是符合真正的被选举的条件,道德、知识水平如何,都无关紧要,政府或者有关组织(想象中的公正机构)会帮我们把关的。后来才知道,一切制度的制定时,都要把当政者当成贼来防,而我们忘记了这一点,以为人性本善,漏洞大开,贼也纷入。以至于贼会骂,我不是生来是贼的,还不是体制提供的机会,我只是牺牲品。
说远了,不过直到现在,我也没真正按我的意愿行使过选举权,都是别人画好的馍让我点,馍的口味如何,没有人知道。刑罚中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是不能参政议政,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剥夺与否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于他们而言这根本不算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