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枝城镇白水港村文明村申报材料
枝城镇白水港村文明村申报材料
白水港村现有村民2004人,耕地380亩,5个村民小组,设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近两年来,我村文明创建活动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特色理论和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稳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有声有色。
一、班子过硬,战斗力强
我村党总支、村委会,坚持把领导班子建设作为创建活动的首要任务,努力打造县有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能够驾驶全局的一流领导班子。班子成员严格要求,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具备处理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学习氛围浓厚、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坚定不移的完成上级党委政府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热心服务,为民办事
我们在创建活动中,把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群众排忧解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热心为群众服务,设置了便民服务室,规范完善了便民服务措施,及时为村民提供热情优质的服务,实行全程代理。针对项目征地,为切实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认真落实上级的有关征地农民的政策,为186人办理了养老统筹,办理养老统筹返还款132.6万元,协助办理建房手续18户,身份证及其他证件184份,调解各种纠纷16起。在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的同时,我们把为民办实事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切实解决群众关心,涉及到集体经济发展,群众的生产生活等方面的问题。投资5万元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实行垃圾袋装清运,从根本上解决了环境上的脏乱差,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群众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提高。作为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顺利的通过市有关部门的验收,受到了高度评价。通过为民办事,使党组织同群众的关系更加贴近,群众对党的感受更加深厚,基层组织真正成了党支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
三、坚持民主,管理有序
在创建活动中,我们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群众监督的原则,认真落实村民自治,完善了村民自治制度,坚持议事座谈会,一事一议,尊重农民意愿,重大事项由村民代表会议决定,所有涉及到项目、承包方案都通过严格的招投标,实行分开透明,所有涉及到群众利益和关注的事项,全部实行公示制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党务、村务、财务按要求全部实行了公开,多年来,未出现群众对村事务、财务等方面的上访信件。通过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提高了村级组织的公信力,融洽了干群关系。
四、结合实行,全面发展
在创建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首要的工作目标,结合本村实际,努力盘活集体资产存量,大力招商引资,近两年通过招商,引进资金400多万元,投资扩建了码头,办起了新型建材厂,所有商业门面全部出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增强了村级经济实力。实现集体经济年收入30万元,同时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文化氛围浓厚,文体活动活跃,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从而不断提高农民的素质。近两年,村文艺宣传队多次在各项组织的文艺汇演中获奖,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在创建活动中,我们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不断加强村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风得到了极大的好转,杜绝的社会丑恶现象,多年来未出现刑事案件和重大的治安事件,治安秩序良好稳定,村民安居乐业,连续多年被上级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创建文明村活动,极大的促进的我村的全面发展,给我村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实现了领导班子坚强有力,思想教育成效显著,村容村貌整治优美、治安秩序良好稳定,科教文化稳步发展,基层民主健全有效,便民服务规范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创建活动深入扎实旧目标。在今后的创建活动中,我们将加大努力工作,把新农村建设搞的更好。
白水港村民委员会
2011年11月22日
第二篇:联结村申报市级文明村材料
申报市级文明村材料
大兴乡联结村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和“精神文明建设重在建设、贵在坚持”的方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推进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主线,切实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促进全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一、基本情况
大兴乡联结村距兰溪市区18公里,离有江南“小丽江”之称的芝堰古村落只有3公里,全村有农户125户,人口430人。全村土地总面积1143亩,其中林业用地305亩,整个村落坐落在一个小山坡上。村民以外出打工和做生意为主,全村人均收入4530元,村集体收入5万元。2006年年底通过了市级生态村的验收。2007年被兰溪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兰溪市级文明村和文化特色村。2008年被命名为大庆市绿化示范村、大庆市小康示范村、大庆市生态村。同年又荣获兰溪市书记主任好搭档荣誉称号,在此基础上,2009年命名为黑龙江省先进党组织、省级绿化示范村、大庆市综合治理示范村、大庆市文明村。今年,联结村着眼于“创先争优”,争创大庆市文化示范村、黑龙江省文明村,创立了村级图书室、阅览室、文化共享工程、棋牌室、健身器材。几 年来,联结村干部劲足,村民气顺,村里实事、好事一件连一件,总投资150万元进行生态建设,完成了村中道路浇筑、污水管道埋设、池塘整治、村中绿化、电气化、堰坝等进行改造,完成村文化活动中心、篮球场、图书馆、档案室等创建工作,村容村貌发生很大改观。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培训,提高全民素质。联结村在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方针。村“两委”班子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最需要的事情做起,不断完善服务措施,拓展服务领域,满足群众服务需求。一是丰富服务内容。结合联结村具有适宜种植多种经济林果及发展养殖业的气候优势和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在产业结构调整上狠下功夫,积极开展葡萄、棉花种植技术培训以及生猪养殖技术的培训。近两年来,全村共开展葡萄种植技术培训4场次,棉花种植技术培训3余次,养猪技术培训4场次,猪圈舍改造培训2场次,农民舞蹈培训4场次,廉政教育培训4场次。通过培训,进一步转变了群众依靠科技致富的观念,提高了群众科技致富的本领。二是拓展服务领域。为解决农村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拓宽劳动力输出渠道,村委会联系乡妇联、劳动社会保障所提供就业渠道,扩大就业 机会,增加群众收入。办起了一家来料加工企业,两个来料加工点。三是完善服务措施。帮助有特殊困难的家庭实施特殊服务,创办了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建立了图书室、阅览室、宣传窗、黑板报及棋牌室、文化共享工程。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培训,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积极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宣传教育,经常性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群众精神文明素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二)以大庆市、大庆市级文明村建设为契机,强化软硬件建设。联结村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及较高的人口素质,在镇村两级的共同努力下,2006年年底通过了市级生态村的验收。2007年被大庆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大庆市级文明村和文化特色村。2008年被命名为大庆市绿化示范村、大庆市小康示范村、大庆市生态村。同年又荣获大庆市书记主任好搭档荣誉称号,在此基础上,2009年命名为黑龙江省先进党组织、省级绿化示范村、大庆市综合治理示范村、大庆市文明村。因此,全村群众建设热情高涨,软硬件相得益彰。首先在硬件设施上,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埋设了污水管道,进行“雨水”、“污水”分流。2006年,开展了村庄整治,在整治中,结合本村的地形地貌特点,把村庄环境作为重中之重 的工作来抓,投资15万元对村内主要三口水塘进行了清砌筑围。投资10余万元修建了300多米的地下污水管道,并投资10余万元修筑环村道路,修筑了塘堪。投入5万余元,建起了一座生态公厕,并配套建立了化粪池,五只垃圾池,垃圾集中存放统一处理。同时,投资6.5万元建造了一个占地80平方米的人工生态湿地。投资15万元建设了污水处理系统。2008、2009这两年又投资40余万元新建了甘溪河道联结村堰坝,既改善了村庄与河道的环境,又提高了抗旱能力。全村共投入绿化资金8万元,85%的农户参与了绿化,在自己的房前屋后种植花草树木。投资生态污水处理15万元。据统计,全村有公共绿地25510平方米,其中新增公共绿地5500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59平方米,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生态效果。
三、取得的经验
上包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和“精神文明建设重在建设、贵在坚持”的方针,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题和“十一五”规划的总体发展思路,确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使该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长足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取得的经验主要有:
(一)精神文明建设涉及面广、综合性强,需要各部门、各单位、各方面的密切合作、齐抓共管,因此离不开党的领导和政府的支持。
(二)精神文明建设要在服务上下功夫,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家中,这是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实效、充满活力的源泉,也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三)精神文明建设要在加强基础设施的同时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软硬件建设相得益彰。在取得经验的同时也看到存在的不足:上包有较好的发展思路,群众有较高的发展意识,但是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缺乏发展周转资金,对发展速度有所影响;虽然现已建成村级文化活动中心,但活动经费短缺,无法较好的开展一些活动更好的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但是我们相信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上包的群众继续发扬团结拼搏的奋斗精神,紧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契机,上包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党支部、村委会
二0一0年十月八日
第三篇:申报文明村材料
为了响应国家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村全体村民积极投身改变家乡建设中,我们村并提出口号是:营造文明环境 建设文明新村。
我们××村现有xxx户群众,xxxx口人。近年来,我们村支部和村委会一班人,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团结带领全村广大村民群众,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开拓,勇于创新,大力发展专业市场,使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从xx年开始先后投资xxx万元建设了钢铁市场、机电设备交易市场、五金市场三处大型专业市场,总占地面积96000平方米,经营业户800余户,摊位600余个,xxxx年完成市场交易额2亿元,购销范围辐射至辽宁、天津、江苏、河南及本省十几个地市,成为长江以北规模最大的专业市场群之一。xxxx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6300万元,集体纯收入1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400元,连续多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经济建设先进单位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在抓好经济建设、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同时,我们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建设文明新村为目标,从每个家庭入手认真实施了文明建设的“细胞工程”,不断提高了全村群众的整体素质,初步实现了内增凝聚力、外增吸引力、提高向心力、发展生产力的目标。
一、常抓公民道德建设,树立文明村风
我们一直把村民道德建设当作一项大事来抓,建设了道德教育“灯箱一条街”,印制了道德建设标语,进一步推动了创建文明村工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工作中,我们一是抓制度,强化外在约束。制定了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规民约》和《评选文明农户、“五好家庭”标准》发放到了各家各户,要求各家各户认真学习,遵照执行,以此来不断规范村民们的言行举止,引导广大村民争做“四有”新人。二是抓载体,提高活动质量。我们积极探索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精心举办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一些村民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活动,使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从而大大调动了广大村民参与文明村建设的积极性。三是抓风气,推进移风易俗。近年来,我们出台了婚丧嫁娶不得大操大办、不得赌博酗酒、不得参与迷信活动、不得涉嫌违法犯罪、发现有违规现象要向村委会报告的规定,我们村领导班子成员以签名的方式向全村人民承诺,带头遵守有关
规定,争做移风易俗的带头人,一个崇尚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已经形成。四是抓依法治村,保持社会稳定。为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我们一方面在全村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引导村民自觉做到学法、用法、遵法、守法;另一方面,坚持依法进行民主选举、突出民主决策、实行民主监督、搞好民主测评,认真落实“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等制度,大大提高了广大村民的参政议政能力,使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政治上的民主权利。XX年,我们的依法治村经验在全省依法治理经验现场会上被肯定和推广。
二、强化思想教育,提高文明素质
抓好思想教育,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由于农村经济利益分散化、多元化、地方化和个人化,一些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集体主义观念和道德责任感淡化,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滋长,艰苦创业精神和传统美德低下。据此,我们坚持“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的指导思想,着力从解决广大农民的精神动力入手,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党员,教育干部和群众,指导农民进市场,奔小康;坚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积极引导市场业户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关系,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激励市场业户爱家乡、爱集体,为发展集体经济,改变村貌做贡献。通过上述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实现了先进性与广泛性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村民群众的整体素质,为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定的思想基础。
三、发挥核心作用,建设文明新村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村干部是工作中的核心,一言一行都影响着村民,因此,在文明建设的实践中,我们时刻把两委班子及党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从不松懈。我们要求班子成员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勤政为民,不搞特殊化,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多为群众谋福利。在工作中要走在前,干在前,不接受吃请,不以权谋私,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带动全体党员干部和村民。围绕经济建设,积极开动脑盘,出谋划策,真正当好村民的“领头雁”,真正为群众当好家、理好财。
在几年来的班子建设实践中,我们逐步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党员队伍的管理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在学习制度上,我们积极利用“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学理论、学业务、学经济、学管理,不断增强广大党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组织制度上,充分尊重党员的民主政治权利,实行民主议事和党内监督制度。在重大决策上,坚持集体研究,科学决策,使全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直立于不败之地。在工作制度上,积极组织党员参与经济建设,参与村务管理,让广大党员同志在参与经济建设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从而较好地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风带民风,以民风促村风,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
在这些年的领导村民建设家乡过程中,我们逐步总结出了一套有效办法,使得管理和学习制度上,都形成了制度化,在组织上,我们尊重民主,在重大决策上,坚持集体研究,科学决策,使全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直立于不败之地。形成广开言论的局面,让全体村民都有一种当家作主的权利和使命。加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四篇:姑塘村申报省级文明村材料
立足市郊区位优势 打造生态文明村落
--南谯区腰铺镇姑塘村申报省级文明村材料
一、姑塘村情况介绍
姑塘村地处京沪线以东,清流河以西,南接乌衣镇,北与龙蟠街道办事处相邻,面积15.9平方公里,耕地15000亩,现有36个村民组,2006户,人口8109人,党员175名。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和腰铺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土地整治为契机,高起点、高标准开展中心村规划建设,同步推进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初步形成了“房新、村美、人富”的美好乡村建设新格局。区委、区政府将姑塘村列为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第一批中心村和2012年美好乡村建设市级示范村,力争达到2013年省级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的要求。
村两委带领全村群众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建设目标,创新思路、扎实苦干,着力打造“开心农庄、新型社区”美好乡村建设格局,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目前,已建成联排房368套,建成多层住房510套。建成了45亩风景优美的杏塘公园,三座公厕,塑胶篮球场及群众看台,建成2000平方米的为民服务综合楼和楼前的3000平方米农民健身广场,建设1500平方米幼儿园,400平方米的社区卫生院,300平方米的垃圾中转站,2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池,兴建了工农路、姑塘路、新村A区、B区主干路,拓宽胜利大道,新安装了26盏路灯,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率达100%。
二、姑塘村创新管理,打造文明和谐乡风美
姑塘村两委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在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不忘抓精神文明建设,采取多种行之有效形式努力提升农民文明素质,丰富群众业余生活,打造整体文明素养。
一是抓机制建设。村“两委”在大力发挥党组织的核心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同时,积极探索新型社区建设模式,完善农民自治组织建设。村两委推选了一批公益性强,文化素质高,在当地有威望、有影响、有志于家乡建设的能人为理事会成员,成立了新农村建房理事会,建立了统一指挥、统筹兼顾、协调有度的运作机制。
二是抓阵地建设。村里规划建设了1600㎡村部综合楼,配套建设一个300㎡的村民文化娱乐中心,包括农家书屋、乒乓球室、棋牌娱乐室、道德讲堂及文娱健身活动场所,为创建文明、丰富文化生活提供阵地保障。
三是抓宣传。环境造就人、环境塑造人,新村要有新形象。姑塘新村面貌全市可数,文明素质也要有新的提升,两者要相映。为此,村里利用会议、宣传单、宣传栏、宣传标语、文化墙等形式,倡导讲文明、讲卫生、讲秩序、讲和谐。强化讲文明光荣,不讲文明可耻的理念和氛围。
四是办活动。力求通过举办活动推进文明建设。姑塘村有举办农民蓝球赛传统,至今已延续举办了22届,参赛队伍由本村扩大到全区、至市级部分篮球队,是全区农民文体活动的一个亮点。在区文教局的支持下,村里新建了一座标准化塑胶场地篮球场,配备观众席等体育设施,大大改善了场地条件,提高了农民运动水平,2012年6月份在我村成功举办了滁州市第四届农民篮球大赛。而一到晚上,篮球场上灯光健身舞更是大多数村民乐于参与的好活动,每年年关船灯活动也更是让村民喜闻乐道。
五是评先进。村里制定了村规民约,开展评选“孝道、守法、致富、清洁星级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系列评选活动,并广泛宣传。力求以正确的舆论引导村民,以高尚的精神塑造村民,以文明的家庭激励村民。努力引导教育村民遵纪守法、移风易俗、勤劳致富、尊老爱幼、互助互爱、和谐文明生活,努力提高生活幸福指数。
六是学雷锋志愿活动,村里成立志愿者服务站,配备专门的志愿者服务人员,每月定期举办志愿者服务活动,更好的让村民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便利。
三、姑塘村创建生态文明村所带来的收益
在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实践中,我们从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脏乱差问题入手,从最容易见到实效的村巷道硬底化、改水改厕、危房改造取得突破,逐步延伸到农村的各项工作;从美化外在环境到美化人的心灵,到因地制宜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从生态保护到发展生态经济,到增加农民收入;从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农民得实惠,到密切党群关系融洽村民关系,广大农民群众从创建实践中切身感受到生态文明村建设给他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带来的变化。
建设生态文明村不只是村容村貌的巨变,更转换了人的思想观念,帮助农民摒弃生活陋习,告别愚昧,走向文明,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让广大村民乐于接受科学文明生活方式。村民逐步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随意丢垃圾、胡乱排污水的陋习,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走向人改造环境、环境改造人的良性互动。
通过创建文明环境和文明生活,姑塘新村不仅村容村貌日新月异,景观独特雅致,村民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文明素质不断提升。现在的村民打麻将的少了,参加娱乐休闲锻炼的多了;吵嘴打架的少了,邻里和睦团结的多了;乱倒垃圾的少了,讲环境卫生的多了;说脏话的少了,讲文明用语的多了;家中脏乱差的少了,庭院整洁的多了;自私自利的少了,关爱集体荣誉的多了,这“几多几少”正是姑塘新村创建生态文明宜居村落所带来的实效。
姑塘村村民委员会 2013年8月25日
第五篇:果园村申报全国文明村经验材料
长白县果园村创建全国文明村
成绩和经验材料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马鹿沟镇果园村是朝鲜族民俗村,位于鸭绿江上游,距县城7公里,全村幅员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0亩,长住人口85户,261人,其中朝鲜族68户,占总户数的80%,朝鲜族人口192人,占总人口的73.5%。近年来,果园村把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一起安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积极开展文明村创建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其他各项工作的发展,村容村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社会风气健康向上,村民的收入、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全村农业生产总值由2008年的26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30万元,年均增长7.7%;旅游收入由2008年的12.5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15万元,年均增长10%;2010年劳务输出收入75万元,边境贸易收入35万元;人均收入由2008年的4800元增长到2010年的5950元,年均增长20%。
——创建工作成效显著。2008年以来,先后荣获全国爱民固边模范村、全国3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民族优秀建筑朝鲜族建筑文化示范村、吉林省精神文明创建先进村、白山市文明景区等荣誉称号。
一、深入开展创建活动,树立良好道德风尚。
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探索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引导村民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一是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全国文明村规划,利用党员活动室、黑板报、村务公开栏宣传文明创建知识,引导全体村民充分认识精神文明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二是制定了《村规民约》,引导广大村民争做“四有”新人,结合家庭旅馆建设,制定了《家庭旅游服务规范》、《文明服务用语》、《家庭旅游服务星级评定标准》等八项制度和措施。三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引导村民广泛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知荣辱、讲诚信蔚然成风。四是举办开展了“双学双比”、“巾帼建功”、“五好家庭”、“好媳妇”、“星级文明户”等一些村民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创建活动,使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从而大大调动了广大村民参与文明村建设的积极性。五是开展军警民共建成效显著,果园村民兵哨荣获“县先进民兵哨所”荣誉称号。
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村民共同富裕
为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在文明村建设上,村“两委”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本村实际,积极引导广大村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了果树种植、蔬菜种植、食用菌栽培、民俗旅游服务、劳务输出、边境贸易等多项产业。果园村有在长白县颇负盛名的沙果、葡萄,栽培面积达20亩以上,创造了春季赏花、秋季采果的便利条件。发展了 2
8座近5000平方米的暖棚,用于发展食用菌及蔬菜种植,每年向长白市场提供2万多斤,近10万元的食用菌、蔬菜产品。由村内妇女自发组建的婚庆协会,每年进行表演接待150场以上,年收入4万多元。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接近6000元,为精神文明建设得以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三、发展科教文卫事业,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发展社会事业,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一是对全村进行了整体改造,新建86栋富有浓郁朝鲜族古典特色的民居、民俗博物馆、游客接待中心、购物中心、高丽馆、康雅居、丽江三大酒店和47户家庭旅馆,为旅游主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完善了便捷顺畅的供排水系统,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热水器。三是建设了文化墙、演艺广场、民族体育运动场等富有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为村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休闲和娱乐条件。四是为村民办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解除村民的后顾之忧。新农合参保率达到100%,新农保参保率达到60%,已有37名老年农民自2010年10月份起开始领取每月55元的养老金。五是为特殊困难的村民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并组织村民互助小组,为孤寡、留守老人及特困群众解决日常生活的困难。
四、社会治安稳定,生活秩序良好
果园村坚持从人防和技防两个方面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营造安定和谐的生活秩序。一是建立民兵哨所,3
在镇人武部的领导下开展长期的驻守执勤。二是组建民兵巡护队,为队员办理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在重点时段和重点区位开展巡护工作。三是投入2万余元,在村头路口安装了6个监控探头,进行实时监控。
五、搞好环境卫生和绿化工作,创造一方舒适的生存环境。
安排3人负责村委会、主景区、主街道的定期清扫工作。落实责任区制度,村民住户及村内企业负责对自家对应的街道、庭院范围的美化、绿化及净化。在主街道两侧栽种了多年生绿化用灌木,村内分支街道安排种植统一的花卉,其他景区面积上安排专人负责草坪的管理。同时做到每月不定期互查两次,检查结果作为奖优罚劣的依据。不断完善环卫设施,投入8000多元设立了24个小型固定垃圾箱和5台流动垃圾车,定期对垃圾存放场所进行集中外运,确保村里无脏乱差现象,保持村容村貌整洁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