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干部群众一条心 带头修路拔穷根
干部群众一条心 带头修路拔穷根 ——记西混村共产党员、西混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张良惠
张良惠,今年40岁,是羡塘乡西混村共产党员、村委会主任。西混村共有15个自然村寨,569户、2514人,2221亩耕地、3120亩荒山。在全乡2010年度十三个“一事一议”通组道路项目中,西混村就得到了四个项目,张良惠主任所在的前泥组就是其中之一,此外还有虾尔井组、摆顶组、麻窝组。张良惠不但为本组1公里的道路硬化日夜操劳,而且还经常到该村其他三个项目点开展指导工作,三个多月来,没睡过一次安稳觉,在他的努力下,西混村四条硬化路均在规定时限内全部完工。
要我来负责,就要对得起老百姓
张良惠自原是西混村文书,他管事出以公心,从没有半点私心,全心为群众的利益着想,群众打心眼佩服他,信任他,在2011年的村支两委换届“两推一选”中被群众推为村委会主任,张良惠当上主任后,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群众选举我当村委会主任,要我来负责,就要对得起老百姓”。他是一个说到做到的人,当选后一直为西混村各项事业忙碌奔波,各项工作得到有效开展,上、中、下院、虾尔井、摆扎 1
等组的饮水工程顺利完工,此外,还打算通过种植金银花等项目来带领群众致富。
加强宣传和动员,群众投工投劳积极性高涨
自乡党委政府确定在西混村实施四条2010年度“一事一议”通组硬化路以后,张良惠感到很高兴,这下西混村的村容寨貌会有了很大的改观,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将得到极大的改善,但他身上的压力更重了,四条路全长共5.5公里,要在规定的时间按质量完工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只有群众积极投工投劳,才能将工作任务完成。
3月12日,张良惠作为西混村主任以及前泥项目点的负责人到乡政府参加了羡塘乡“一事一议”通组道路硬化动员培训会后,对“一事一议”政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于是决心到各组召开群众会,进一步将党的英明政策宣传到各家各户,只有群众知晓了党和国家对农村的关怀,才会主动地、自学地参与到“一事一议”项目的建设之中,发挥主人翁的精神,这是最关键的。
由于白天农活多,难召开群众会,只有晚上才能召开群众会,从乡召开动员会那天开始,张良惠主任每晚都在这几个组召开群众会,反反复复地将党的方针政策宣传贯彻到群众的头脑中,让群众感觉到“一事一议”对群众真真切切的实惠,让群众树立为了改变家乡面貌积极参与到通组道路建设的投工投劳工作中去。
道路质量是关键,要严格把关
在西混村四个点的项目建设当中,张良惠把质量看得把生命还重,坚持严把施工质量关。水泥路面施工阶段,张良惠每天踩着露珠出门,顶着星星回家,在工地上来回监工,有时干脆守在混凝土绞拌机旁,发现有偷工减料的现象,就毫不客气地指出。一次,几个群众少放了几包水泥,他非要给够,这几个群众说:“水泥现在放的位置较远,这里又不是主要路段,少些也没什么哦,到主要路段多放些就行了。”他理直气壮地讲:“老百姓盼星星,盼月亮,盼的就是要修一条永古千秋的路,村里既然要我来负责,我就要对得起老百姓。”
从项目实施以来,全村四条路都按乡“一事一议”领导小组的质量标准进行监督,每天都忙在各项目点的工地上,连他的妻子都说,这段时间他脸黑了,那是被太阳晒的,他体重减轻了,那是日夜操劳过度所到的,但他的精神更好了,这是群众信任和他感觉那份责任的光荣所给予的。当问及他妻子对张良惠主任有何意见时,她说:“意见肯定是有了,村里的待遇那么低,他有那么不顾家里在外操劳,家里连他只有两个劳动力,在道路硬化中他还叫我去投工投劳,家里的农活农活全靠她一人抽时间去干,别人出一个劳力,我家等于出两个,但我到村里,听群众说他是个好干部时,我所有的疲劳都没有了,我非常理解他,所以一回家,我没对他说什么,相反,我听多了,我也知道了一些,我还帮助他去作一些群众的工作和妇女的工作呢”
为了修路,张良惠调处了多少纠纷,解决了多少矛盾,他自己都说不清。一些群众对修路占地有意见,施工过程中阻止施工的事常常发生,张良惠部是心急火燎地赶到现场,苦口婆心摆事实,讲道理,平息了事态,使施工顺利进行。
加强互助,四个项目按时按质完成任务
由于全村四个项目点任务都同时进行,而且张良惠主任所在的组也正在实施通组道路项目,本组群众都在看着他,按道理,他可以将工作精力放在本组的项目建设上,但他心想,他是全村的村委会主任,不是前泥组的组长,全村完成才是他的心愿,只要有一具项目点有问题,他到半夜都是睡不着的,结合全村情况,他经常到全村各组进行工作,组织其他组的群众进行道路建设互助,经他苦口婆心的工作,前泥组1公里的硬化道路得到了翁烟洞外由于全村四个项目点任务都同时进行,而且张良惠主任所在的组也正在实施通组道路项目,本组群众都在看着他,按道理,他可以将工作精力放在本组的项目建设上,但他心想,他是全村的村
委会主任,不是前泥组的组长,全村完成才是他的心愿,只要有一个项目点有问题,他到半夜都是睡不着的,结合全村情况,他经常到全村各组进行工作,组织其他组的群众进行道路建设互助,经他苦口婆心的工作,前泥组1公里的硬化道路得到了翁烟、洞外等村寨的群众支持,虾尔井1公里的道路也得到了上、中、下院组的支持,终于前泥、虾尔井、摆顶三个项目点,按全乡6月份全面完成全部工程的要求,都提前一个月以上完成任务。
工程最大,劳动力最少的点是本村麻窝组,硬化道路全长2.2公里,只有24户人家,且有几户全家外出打工,投工投劳的劳动力只有20人左右,且所修建的硬化路都是岩山,坡度较大,施工难度大,进度相对迟缓,张良惠主任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分别到已完成的项目点召开群众会,对党员、干部、群众说:“我们这些点的着重点道路建设已经完成,但我们西混村的硬化道路还没完成哦,他们都是我们的邻组,都是乡里乡亲的,他们现在有难处,我们要上前支援哦,也许我们以后有什么困难,他们也会上前大力帮助,只有全村都完成了,我们的项目才算正的完成哦,我是党支部的一员,我号召全村党员干部先上支援麻窝组、用实际行动感动全村群众形成共识,大家齐心协力帮助麻窝共度难关。”于是,在他的组织下,前泥、洞外、翁烟以及汪洋等组党员干部群众自发组织互助组前往麻窝组支援硬化路的建设,村里的一些个体户还免费用车运送支援人员到麻窝组。麻窝组群众也很感动,用一条标语悬挂在大路口,表达他们的心声:“感谢村组父老乡亲的大力援助,麻窝人民永远记得您们”。正是有了相互援助,麻窝2.2公里的感化路按要求的时间提前了十多天完成全部工程。
道路竣工那天,村民自发燃起了鞭炮,村里像过年一样热闹。村里的群众都说:“这条路,不知流下了张良惠主任的许多汗水哦,路修好了,我睡觉安稳了。”
带领群众致富,决不能停止脚步
全村路完成后,张良惠主任并没有停息下来,又考虑动员群众思想工作,加大跑乡党委政府和各单位部门,抓紧将核桃等经果林种植、中药种植等作为调整本村农业产业结构调理的项目,帮助农民群众致富,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脱贫致富奔向小康,厚德载物,让我们在心底祝福:好人一生平安,在党和国家好的方针政策支持下,他的愿望一定会实现。
第二篇:两学一做先进事迹材料:一心为民拔“穷根”
两学一做先进事迹材料:一心为民拔“穷根”
两学一做先进事迹材料:一心为民拔“穷根”
13年来,李xx的足迹已遍布阜城县的村村户户。
13年里,李xx没有请过一次假,没有歇过一天班。
“李主任对每个贫困村的情况都了如指掌,每村的村支书、主任他都能叫出名字来,村里人几乎都认识他,都把他当亲人。”
在设施瓜菜有了进展之后,李xx又带领乡亲们攻克了大棚授粉的技术难题,并启动了股份制扶贫项目,为脱贫致富埋下了新的希望。
勇挑重担 股份制扶贫引入致富活水
2014年,为创新产业扶贫机制,河北在全省选择3个县开展农民股份制合作经济试点。当一些县还在观望时,阜城成了试点县。
尽管项目金额不大,只有300万元,要求也就是按照每个贫困户不超过5000元的入股标准,将资金拨付到龙头企业的账户,让贫困户既是劳动者,又是股东。但李xx却不想坐在办公室里将钱一分了事,他琢磨着如何“小题大做”。
“现在非转基因成为卖点,那些不适合发展大棚瓜菜的乡村,如果转而发展非转基因大豆会不会产生良好的效益?”李xx开始在网上查阅非转基因大豆豆种的市场行情,查询的结果让他喜出望外。
说干就干。李xx买来了豆种,但在分给农民下种之前,他已经悄悄测试了发芽率;为了让农民增加收益,李xx力推“黄桃+大豆”的套种模式,给项目系上双保险。
在古城镇古城村,600亩土地经过流转后,现在已经套种上了黄桃和非转基因大豆。“我们一亩地能种70多棵黄桃,加上非转基因大豆,不仅每亩地增加了几千元的收入,采摘期与工厂合作,还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和渠道,真是一举多得。”古城村书记李永说。
在古城镇的股份制合作试点中,收获的大豆将直接被临近的河北益彰食品酿造有限公司收购,酿造成醋或面酱,而所获收入的一部分将用于给参与股份制项目的农民进行分红。
在接手项目前,河北益彰食品酿造有限公司的老板殷庆章还颇有疑虑,因为此前该村所种的豆子,无论品相还是市场销路都并不理想。但李xx给殷庆章吃了一颗定心丸:“你可以放心,到时候要是农民种出的豆子质量不好,我自己全包了。”
在下种前,李xx专门请来了技术员来到村里,既提供高质量豆种,又做统一的技术培训。等到了收获时节,大豆平均亩产量达到了700斤,蛋白质含量比进口大豆还高,无论是种植的农户还是老板殷庆章心里都乐开了花。
立下誓言 退休后要把欠妻子的全补回来
李xx把所有的时间都扑在了工作上,“白天下地村村转,晚上进户搞座谈”,不少村民和他开起了玩笑:你一天到晚不着家,嫂子难道没意见吗?
“咱干的就是和农民打交道的活,这是最基本的工作。再说了,我老婆是当教师的,每天晚上要批改学生的作业,我们各忙各的,谁也不影响谁。”
尽管嘴上这样说,但乡亲们都知道李xx家里出了大事。2003年,正是在李xx接手扶贫办主任的第二年,他的妻子,当时42岁的初中数学教师何丽霞被查出身患肺癌。
因为工作太忙,家中的一切重活、累活此前都落在何丽霞一个人的肩上。但自打身患癌症后,病情来的十分凶猛,需要定期做化疗手术,每个月都需住院化疗一周。
妻子眼看生命垂危,必须有人照顾,但扶贫项目又具有很强的季节性,过了时间就会耽误大事。无奈之下,每次妻子住院,办理完手续后李xx就求助于亲戚们,请大伙轮流在医院陪护。
在得知李xx妻子的病情后,乡亲们都希望能帮上点忙。大伙知道苇根能抗癌,几乎每天都挖来一大堆,包成一捆一捆的送到何丽霞的住处。
“那苇根埋得很深,得费好大功夫才能挖得出来,但乡亲们没有一个嫌累的,他们跟xx的感情真不一般。”何丽霞说。
尽管整天进出大棚,但李xx心里其实想着、记挂着妻子。他在工作间隙得空就为妻子打听治疗癌症的偏方,只要是有效果的,他都愿意想办法让妻子去尝试,不放弃每一丝希望。
何丽霞的癌症竟然奇迹般地好转,直至现在基本恢复了健康。何丽霞全力支持起丈夫的工作。上至老人、下至孩子,何丽霞都打理得井井有条,让李xx全身心投入工作。
回忆起那段经历,李xx收起了脸上的笑容:“说句实话,我最对不起的就是我的妻子,这些年我没有尽到一个丈夫的责任。我已经和妻子说好了,等我退了休,我会把亏欠她的全都补回来,因为是她给了我最大的支持。”
第三篇:茶叶产业谋发展 精准扶贫拔穷根
茶叶产业谋发展 精准扶贫拔穷根
连日来,***镇大田村有机茶产业基地随处可见正在整地、除草、补植、移栽的茶农。这冬日的暖阳,这繁忙的景象,这葱绿的茶园,让人仿佛置身在生机盎然的春天。“再过三年,这片茶叶基地就是我们的致富园、聚宝盆,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越来越美!”贫困户茶农望着自己的茶叶基地满脸憧憬。
**村是*县15个省级贫困村之一,位于*县东部半丘陵山区,是由原**村、**村合并而来。全村区域面积20.52平方公里,长约7公里,宽约3公里。全村辖18个村民小组,有农户750户,人口3030人,其中贫困户有42户117人。
2016年,市县扶贫工作队通过调研走访、专家论证、村民座谈,对**村的基本情况有了详细的了解,对**村的精准扶贫形成了清晰的思路。村精准扶贫领导小组经过多轮论证,提出了“因地制宜、产业扶贫”的精准扶贫工作思路,认为大力发展有机茶产业切实可行。一是**村村域范围属大陆型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山地、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种植有机茶;二是村域内有机茶产业发展具备一定基础,村民有一定的栽种、加工茶叶的习惯和经验;三是邻村**有机茶品牌已获欧盟认证,可以依托品牌发展产业;四是村民们对发展有机茶产业充满期望和信心。因此,市县工作队和村支两委一班人决心谋划好一篇发展有机茶产业文章,认为只有走出一条产业扶贫之路,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扶贫;只有下决心大力发展有机茶产业,才能真正实现村集体和贫困户双增收;只有做好做强有机茶产业发展,才能真正引领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帮助贫困户拔除“穷根”,实现自身“造血”机能。
2016年4月,**村有机茶产业发展拉开序幕。有机茶产业基地确定选址在村**水库周围山地,可以新开发建设成规模达100多亩的集中连片有机茶产业基地。5月,村集体与老屋、上升、建坪、马家等村民小组的山地户主协商好山地租赁有关事项,签订好租赁协议,并与贫困户商定好以山地出租、劳务用工和无息贷款入股茶场分红等模式参与到基地开发建设中来。6月,进场施工,砍柴烧山。7至9月,按照标准,挖沟整形。10月,清除杂草,下足基肥。11月,移栽茶苗,完成验收。目前,经多方筹措,有机茶产业共投入资金100多万元。整个基地建设也已进入扫尾阶段,最后一批茶苗也已栽种完毕,共计移载35万株茶苗,茶叶基地初具规模。
如今,望着生机盎然的茶园,村精准扶贫领导小组一班人在感到欣慰的同时,一篇发展茶叶产业旅游的更大蓝图摆在了他们的面前。下一步,随着旅游业和观光农业的兴起,市县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决心以精准扶贫和旅游开发为契机,以“有机茶”为名片,做大做强茶文化旅游开发。一是开发建设茶文化旅游。利用毗邻***景区的优势,吸引游客来基地亲身参与有机茶的采制、泡饮等活动,开发建设集游览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观光茶园。二是普及饮茶知识,推广茶艺活动。充分发挥茶叶合作社的作用,积极宣传茶的保健作用、休闲功能,营造人人种茶、人人爱茶、人人饮茶的良好氛围。通过发展有机茶产业,积极探索“茶产业园+旅游+扶贫”的模式,真正实现以“茶”为媒的产业资源转化成旅游资源,进而转化成“扶贫富民”的新动力。
第四篇:精准扶贫还需思想“拔穷根”
精准扶贫还需思想“拔穷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近年来,河南积极实施精准扶贫,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打响了扶贫攻坚战。各级共同努力,多方施策,精准扶贫,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从总体上来看,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精准扶贫仍有“硬骨头”要啃,不少贫困户还存在“等着扶”“躺着要”等不思进取现象;有的贫困户只寄希望于国家优惠政策,对扶贫干部设计的致富计划持悲观态度,认为致富计划不是“没搞头”就是“搞不了”。
本文通过对河南数十个贫困县的调研,在对河南精准扶贫现状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推动精准扶贫的思考和建议。
河南精准扶贫成效显著
河南省脱贫人口数量显著增多。进入新世纪以来,河南省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下出台了一系列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各个部门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作为全国贫困人口较多、脱贫任务较重的省份,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每年有百万人口脱贫,累计577.7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5514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2017年,河南省实现106.2万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完成了脱贫人口100万的目标,1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异地扶贫搬迁工作进展顺利,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河南省各级领导通力合作,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和多种举措有机结合,使得精准扶贫有了显著成效。2017年,河南省的贫困县脱贫人口大幅增加,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升,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农村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贫困地区有了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等方面的基本保障,兰考、滑县先后宣布脱贫“摘帽”。
精准脱贫的生动样本不断涌现。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通过各级共同努力,多方施策,精准扶贫,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得到极大改善。河南省兰考县、滑县先后宣布脱贫“摘帽”,成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生动样本。兰考县和滑县的成功脱贫之路,一方面,为全省其他贫困县、区提供了诸如以党建促脱贫,实行党员结对帮扶模式和以产业促脱贫,让所有贫困户加入村内合作社,采取入股合作、务工带动等方式促进贫困户实现增收等实践上的经验。另一方面,兰考和滑县的“摘帽”对其他冲刺在脱贫攻坚战阶段的贫困县和贫困人民点燃了必胜的决心,吹响了胜利的号角,为决胜这场脱贫战役给予了莫大的精神鼓励。
脱贫手段和经验日益丰富。脱贫攻坚中,河南总结了针对性的脱贫手段和扶贫措施。经典的有:以党建促脱贫,以产业促脱贫,以转移就业促脱贫。2017年,河南135.8万名贫困劳动力中,有101.1万人是通过转移就业促脱贫;全省实施的7412个产业扶贫项目覆盖贫困人口217.3万人次;河南通过低保线与扶贫线“两线合一”,惠及320万农村低保对象;通过加强驻村工作管理,强化提拔重用、召回重派等奖惩激励机制,切实提高了驻村帮扶工作的实效。丰富的脱贫经验为2018年的扶贫工作提供了借鉴,将助力全省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精准扶贫存在的思想脱贫问题
截至2017年底,河南省尚有贫困村3723个、贫困人口221万,其中深度贫困村1235个,深度贫困县4个。2018年是河南省脱贫攻坚工作关键的一年,要实现11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19个国定贫困县和14个省定贫困县摘帽、6.29万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任务依然艰巨,精准扶贫面临着很多问题,尤其是内生动力不足,也就是思想脱贫的问题十分突出:
粗放式扶贫之后遗症――“等、靠、要”思想。以往大水漫灌的粗放式扶贫带来的“等、靠、要”思想仍然固态化,给当前的扶贫工作带来了挑战。粗放式扶贫的主要特点是“定期给钱给物”,长期以来,受这种被动扶贫方式的影响,个别干部在工作方式上仍然是授人以鱼而非授人以渔,这种消极被动的方式培养了人的惰性,忽视了外力扶贫与自主脱贫之间的联系。更为严重的是,很多贫困户长期养成的“等、靠、要”思想禁锢着他们的思维,他们认为扶贫就是不用劳动,等着国家给钱、给物资和保障,就可以享有好的生活。这种思想认识带来的后果是,贫困户三天两头跑来伸手要这要那,而不想方设法通过自己大脑和双手来脱贫致富,总是保持着一种观望态度,想着既然是精准扶贫,总会有人给“馅饼”吃的。
人的惰性。俗话说,“勤劳使人致富,懒惰使人贫困”。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在当前的扶贫工作中,最让基层干部头疼的是个别不思进取、好逸恶劳的懒人。这些有劳动能力的懒人每日游荡在外面,如村里的单身汉和街边的流浪汉,他们共同的特征是不愿吃苦受累,好不容易干起活来还拈轻怕重。懒惰摧毁了自己的生活和家庭,他们却不自知,对于扶贫,懒惰的贫困户根本不期待生产资料和生产技术,不热衷于开辟市场,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等靠要”。上面给的钱物少了、慢了或不合心意了,还会在背后牢骚满腹,完全意识不到脱贫致富不仅仅是政府和基层干部的事,更多的是自己要主动学会致富的本领,靠自己脱贫。
贫困户的消极悲观心理。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不少贫困户对于能够脱贫不抱有任何信心,不相信靠自己能够致富,从而盲目依赖政府“送小康”。也许是穷得久了,麻木了,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以致自暴自弃,一方面羡慕着他人的富裕,另一方面却不愿做出一点努力来改变现状,失去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消极悲观的贫困户在农村不在少数。“我这样没有文化的人能干什么?”是他们典型的自我麻痹话语,其实他们都有自身的特点,手脚灵活,脑子反应快,身体壮、有力气,这样的身体条件完全可以谋一份营生。
贫困乡村消极的环境氛围。乡村的精神环境氛围影响着村民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影响着村民的财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消极的环境易催生消极的心态和心理。当前,贫困村的环境整体是精神脱贫遇到的一个大难题。贫困村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整个村风都是攀比的、消极的。小康村的村民喜欢在勤劳致富和子女教育水平上较量,贫困村的村民大都好逸恶劳,整体上缺少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贫困村村民的整体思想素质是造成不良村风的关键因素。村民眼界狭窄、思维局限;淡漠子女教育,忽?家庭进步,日子得过且过。这样的环境氛围不断地瓦解着贫困户的思想,使他们故步自封、悲观失望、死气沉沉。思想上消极悲观,靠政府政策和财力并不能使其真正地脱贫,精准扶贫不仅要扶物质更要扶精神。
精准扶贫重在扶智和扶志
总书记指出,扶贫要同扶智和扶志结合起来。智和志就是内力和内因,如何在思想观念上脱贫?总书记强调:“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可见,只有从思想观念上立志、有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
政府在思想上进行引导。思想上脱贫,政府积极引导是关键。一方面,积极开展自力更生典型事迹的宣传,培养老百姓自强精神,从而改输血扶贫方式为造血扶贫方式,即推进贫困者思想“脱贫”,自力更生地解决自身贫困问题。另一方面,不断强化对困难群众的思想教育,发挥困难群众的能动性。政府帮助他们解放思想,克服以往“等靠想”的懒人思维,让他们真正认识到,通过辛勤劳动,主动学习致富技能是可以摆脱贫困的。
干部主动调整工作方式方法。思想上脱贫,干部主动调整工作方式方法是动力。扶贫攻坚战的决胜时期,基层干部更要沉着冷静,认真踏实,不要想一口吃个胖子,否则欲速则不达。干部们要牢记,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要坚持一步一个脚印。针对粗放式扶贫带来的“等靠要”思想,干部应主动调整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重复以往只给钱物不给技术的输血式扶贫老路,干部应多到群众中去,密切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心声,调研分析贫困户的致贫因素。增强与贫困户的交流,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这是培育脱贫内生动力的重要途径。
社会要营造积极向上的气氛。思想上脱贫,社会营造积极向上的气氛是核心。全社会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为准则,努力克服“等、靠、要”的懒惰思想。积极向上的氛围能够充分调动起贫困群体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国家政策、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埋头苦干,积极投身于工作中去,不断提高致富能力,真正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根本思想转变。
需要思想“贫困”者自身努力。思想上脱贫,思想“贫苦者”自身努力是根本。扶贫首先要扶智和扶志,贫困群众自身的智慧和志气是脱贫的内生动力,是决定性的内因。思想“贫困”者要紧跟政府和社会的步伐,要破除“等靠要”思想,树立自力更生、敢闯敢拼的精神,抢抓机遇,奋发有为。要积极响应精准扶贫政策,在思想上正视自己的贫困原因,消除“贫困”思想,实现全面小康。
“有志者事竟成”,脱贫攻坚战虽然艰难,但只要政府和群众通力合作,啃下思想观念滞后的硬骨头,就能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面“摘帽”的目标,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新?r代现代化新征程提供保障。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
第五篇:优秀党支部书记事迹:抓班子找出路拔穷根
优秀党支部书记事迹:抓班子 找出路 拔穷根
各位领导、同志们:
你们好!我是xx市xx区xx镇xx村党支部书记朱建平,在新春来临之际,能够和省上领导、同志们坐在一起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共谋发展,我感到十分高兴。现在我把我们近年来的工作向在座各位领导、同志们汇报如下:
我村地处xx市渭北旱塬地带,距市区12公里,我们村有260户,1100人,四个村民小组,全村共20个党员(能过组织生活的只有12人,其余都是老弱病残),曾经是远近闻名的栏杆村,人称“烂朱刘”,人难住、客难留。伴随着贫穷,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信息不灵、致富无门、子女不孝、老人失去幸福的“栏杆村”。人曾戏称文盲多、贼多、寡妇多、客家人多,低智商低能力的人多,出门做生意的人少的“五多一少”村。村上一无所有,外欠款5万多元。仅有一座小学,九八年由我捐资38万元建成。
在论成份年代,我村没有地主,没有富农,绝大数是贫下中农,穷的叮当响。当地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三合村房上没瓦(住地窑)、xx槽上没马(都是些草棚,没有一家好头门)。
在2002年以前,我村生活环境很差,街道稀泥烂,乡上包村干部没人来,各种粮款、税收四、五年没有交的大有人在。乡上派的教师没人来,自己村的教师都想往外跑。回村上出去工作的人不愿来,卖菜的没人来,送报的自行车推不动。有的街道人死了抬不出去,村子像八卦阵,人进去出不来。二十多年没有划庄基,歪人一家子占三院子,鳖人三家住一院子。着火了消防车进不去,下雨天脏水往家流。人人都说:xx的婆娘洗脸不洗脖项,xx的五心婆娘多(鼻涕掉到前心,泡泡掉到后心,袜子掉到脚心,人见了恶心,男人走了放心)。邻村的老年人讲,和xx不结亲。外村人教育子女,给男娃说:“你再不讲卫生,给你在xx问个媳妇”,给女娃讲:“你再不讲卫生,把你给到xx”。一年四季“脏、乱、差”,娃问媳妇问不下,导致了五多一少:一是瓜子多(我村低智残疾人55人,占总人数的5%左右);二是寡妇多(男村民出门打工,没有技术,只能下苦,不是塌死,就是压死,不是你碰我,就是我碰你。几年前震动全省的6.8交通事故,一次就死了9个,他们都是我们村的青壮劳力,太惨、太可怜;2003年一名妇女在xx打工,从楼上掉下来,当场摔死;2003年还有两人在xx打工受伤,一个从楼上摔下脑内出血,神志不清,一个从树上掉下,腰椎严重挫伤,都有严重的后遗症,不能劳动);三是客家人多(娃问媳妇问不下,都是四川、甘肃给予的支援。老干部讲,卖葱、买韭菜、卖不完担过来都是xx的);四是贼娃子多(偷鸡、偷牛、偷猪、偷羊、偷草、偷料、偷粮食,他爸偷娃的,娃偷他妈的,红眼绿怪,见啥都爱);五是文盲多(全村高中生不到20个,占人口总数的2%左右。不讲究读书,不讲究文化,不讲究科学,初中上不完,就各挣各的钱)。一少是全村没有一个企业,没有一个加工业,没有一个手工作坊,只有一个残疾人在卖甑糕。人均年净收入不到200元,全村有存款的户极少,我们村以前就是这种状况。
我是1953年出生在这个叮当响的村子,1971年高中毕业后,回村担任村团支部书记。当时村里的落后面貌与我心中的理想相差很远,我与妻子杜亚莉结婚时,穷的不得不借衣服穿时,我偷偷的流泪了。改革开放后,我养过蜂,贩过菜,孵过鸡,开过商店。后来有成立了渭北土方队、三强机械化公司。经过10年多的艰苦创业于1994年成立了注册资金1000万元的xx路桥公司。虽然我的公司发展壮大起来了,但是我并没有生活富裕而感到幸福。村里人太穷了,村子太烂了。
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人活着究竟为啥,挣下钱干什么?我常常自问。
2002年12月份,全村党员第五次执着的选我当书记,我的思想斗争非常复杂(前四次选我当书记,我都没当),现在我富了不缺吃、不缺穿,住的楼上楼下,用的是电脑电话、冬有暖气、夏有空调、出门还有自己的高档小车。再说,农村的干部谁都干不长、干不好、都是些拍手上台,骂着下台,出力不讨好,干事还要得罪人,咱也惹不起人,人过五十只栽花不栽刺,留下人情好办事,子女们劝我说:辛苦了半辈子,也该享享清福了。但是作为一名党员,我想起入党时向党的宣誓,我决定再搞第二次创业,为党分忧,为民解愁,宁可为党牺牲一切,奋斗终生。为了把xx的事情办好,我宁可得罪一些人,就是把我累死了也要杀出一条致富道路。就这样2002年12月29号我走马上任,当上了xx的最大的官,正村级。
同时,经过村民投票选举,选出了一村之长xx同志,也是正村级。党支部成员多次商量,对村长说,组长由你挑,班子由你配,这样人合心、马合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九牛爬坡——个个出力。在两委会班子建设上,我们坚持四条原则“讲发展、两委会不争权夺利;讲团结,班子谋事不谋人;讲奉献,就是干部不求私利;讲公道,按制度办事”。我村想当干部的人,通过各种渠道说情,我都一一拒绝,我就认定一个死理,让能干事的,会干事的,敢干事的人进班子,我村的广播员,妇联主任、电工都是招聘上岗,就连学校做饭的,机井抽水的也是这样选的,我就豁出了这80公斤,我就不信干不好。要致富,先修路,村里没钱,我再次拿出自己的260多万元帮村上修路。村上人编:书记拿钱和泥,村长抬着棺材修路。这届班子具有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战斗精神,班子成员吃不好,睡不好,以村为家,不过自己的日子,过xx的日子。为了xx村,书记流过泪,村长下过跪,队长做过难,我们的两委会班子成员都哭过,而且哭的很伤心。当时修路,对于我的公司来说是易如反掌,可是为了取直道路,使庄基布局整齐化,需要拆迁一些村民的房屋。这样有些村民不支持、不理解、有阻拦。村上几个80多岁的老婆挡过我的设备,坐在我的装载机上,有的老人睡在我的家里,给我家里拉过、尿过。我把他们都当我婆、我爷看待。我母亲给他买的粉蒸肉,我老婆给他买的西瓜。我弟弟不这样想,对我说这是欺负人,你当这是为啥,我回去把他从家里拉出去。我说,你千万不能这样做,这样矛盾就激化了。我弟弟当着很多人面跪下把头碰的爆爆响说“哥,你再不要当这,你再当这,你就不是我哥”。我当时很生气,对我弟说“你不要管我的事,你这样只能给我把事情搞烂”。我骂他“今天就是把你头碰破,把你碰死,我还是要当这,把这事办到底”。我心里明白修路难就难在拆迁上,村民盖房子不容易,牵扯上谁,谁的利益就要受到损失。为了让修路顺利进行,我带头拆掉我老母亲新盖的房子。为了修好路,我吃住在施工现场,渴了喝白开水,饿了吃葱就馍,累了就睡在工地上,很少回家看看我的老母亲,就是路修到了家门口也只是叫声妈。有一天(农历二月二),我和村干部还有几个工人一起在工地吃饭,过来一个小娃,手里拿了一块荷荷馍给我,我当时很感动。村民刘号强硬是给我一包枣,我不要,他跟我急,说这是他的一份心意,补补身子吧!就这样得到了群众的理解,支持。我所做的所有一切,都是为了xx村民能过上好日子。
我当支部书记后,和党支部一班人多次开会商量,反复研究分析村情,理清思路,确定了“环境立村,产业富民”的总体发展思路,定下了“三年六变”的奋斗目标,这就是产业结构多元化、进村道路油路化、主干街道水泥化、庄基布局整齐化、街道面貌园林化、农家灶房燃气化。两委会班子决心很大,在这一千零九十五天内(三年一届),我们要下决心,下硬手,动大手术,实现我们的三年六变。刚上任一年多,开会一百多次,还不算碰头会,白天安排生产,晚上开会研究致富之路,把村民当上帝,一切为了村民,村民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是他们的老黄牛,给他们耕地;我们是他们的鸡,给他们下蛋;我们是他们的羊,给他们挤奶。我们两委会班子和党员,为群众为实事,为群众办好事,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不仗势欺人,不欺软怕硬,不欺负人,不刁难人,让群众多一份笑脸,少一份愁容。管好自己的嘴,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坚决不说;管好自己的腿,为群众谋利益的事宁可跑断腿,不该去的地方决不迈进一步;管好自己的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做好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当好这芝麻官。
在区委、区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全体党员干部苦干、实干,庄基实现了布局整齐全,街道实现了水泥化,产业结构多元化。去年退耕还林200亩,我花费5万元帮村上在坡地上栽了桃树、花椒树、杏树,果椒富民。接着又花费5万元给村民换上了新的变压器,由以前的30KVA,换为现在的100KVA;新学年花费4万元为村小学添了十几台微机并捐款3万元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捐款10万元为xx中学修缮教学楼;又花费10万元给村上全部安上了自来水管,水表统一购买,统一设计安装;紧接着花费20万衬砌渠道7000余米,打机井2眼;已完成生产道路5500米,路宽5米,并在路旁栽了柿子树。街道实现三纵六横,两旁也栽上了冬青树,月季花,山叶等。又花费12万元赶在7月1日使全村路灯亮了起来,给党的生日献了一份厚礼。在这一年半的时间内,区上主要领导李效民书记、曾广中区长多次来到我村现场办公,解决问题,感人至深。他说:“父老乡亲们,兄弟姐妹们,大家好,xx即是你们的家,也是我的家,大家要跟着支部干,为改变xx的愚昧、贫穷、落后的面貌出力流汗……”。群众听了心里非常激动,几个老婆当场流了泪,村民欢呼雀跃“好书记,朱建平,他是我村的好领导”。曾区长带领有关部门经常来我们村,帮助支持我们开展工作。区委实抓,政府实帮,村民实干。2003年4月14号,xx市长张立勇来我村调研曾动情地说:“重用能人,带领村民致富,xx村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样板,向xx区的xx学习”。2003年8月7号,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长杨士秋来我村视察,曾亲口对我讲:“你是个孝子娃,致富不忘乡亲父老,你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好典型”。xx日报报导《选准一个人,激活一个村》,陕西日报也曾报导《朱建平有一颗滚烫的心》。有了这些荣誉和领导的肯定,我更有决心将xx的事业干好。
各位领导,关于以后的工作我们有三个设想,一是让村民家家有存钱;二是家家能住进别墅,三是三分之一的家庭有小车。现打算在xx建一座中心广场,要养广场鸽子,配备健身器材,绿化带四季长青,三季有花,使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农业企业化,要建图书馆,微机室,设立xx网址,建农民夜校,提高农民素质,培养一个现代化的新型农村。让老婆的泡泡挽起来,老汉的腰杆挺起来,手机拿起来,领带打起来,妇妇靓起来,粮袋子满起来,孩子们笑起来。打机井两眼,暗管办水200亩。大力招商引资,已招商引进渭北示范生态园等企业入住,我们已成立朱砂发展有限公司,本人任经理,抓好二牛工程(一是奶牛,二是肉牛),大力发展养猪事业,我们良种猪养殖小区正在紧锣密豉的建设中.发展第三产业,让农民当工人,公司加农户,发展大棚菜.使有线电视入户,我们要“五子”当家(孩子、票子、房子、车子、面子)我们要设立种植区、养殖区、商贸区、高科技区、我们要成为现代新型农民,我投资10万元成立了威风锣鼓队,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我们要打出文明、打出致富之路。实现“三进”,即路灯进坡(养殖厂)、班车进村(10路 车)、锣鼓进京,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使xx成为xx第一村,乃至xx第一村。让xx村名气大起来,为了提高村民的法制观念,我们今年上半年和法院、检察院建立了精神文明共建联络点,两院的主要领导到村上、结合实际,讲解法律常识,提高了村民的法律素质。为了减轻我们村村民的负担,我宣布用自己的钱替全体村民代交2004年7万元农业税,直至国家免除农业税为止。前前后后我为村里一共花费400多万元,初步改变了xx村的村容村貌。
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下,我们已经迈出了可喜而艰难的第一步,我们已经走过沼泽地,我本人不惜一切的为xx付出,尽一切能力为村民办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的压力很大,担子很重,还有更多、更大的困难要去克服,为实现三年六变、使以后的工作顺利进行,恳请各级领导给予各方面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政策方面的支持,让我们共同把xx村创建成为一座现代化的新农村。让xx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让xx村民早日步入小康。
最后让我代表我们两委会班子成员及全村260户1100村民给你们说声谢谢,请各位领导常来我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