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想汇报(共产党的人生观)
尊敬的党组织:
上个星期我们观看了教育片—为民书记:郑培民后我很感动!他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郑培民心中永远装着人民,始终把人民的需求、人民的安危冷暖放在第一位,这是他信念的起点、事业的轴心,思想汇报(共产党的人生观)。郑培民同志身上体现了共产党员勤政为民的光辉本色。一个党员领导干部,为人民办些好事并不难,难的是永远为人民的利益着想、一辈子为人民办好事。在这方面,郑培民同志堪称楷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是个做一合格党员的基本条件,也是区别党员与非党员的重要界限。广大党员自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党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战胜和克服各种困难,使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在艰难复杂的斗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串于党的一切活动中,任何时候都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
郑培民经常告诫自己,“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在他二十多年的领导工作中,尽管岗位多次变动,职务越来越高,但他始终是老百姓的“好朋友”、“好兄长”,始终保持着对人民群众不变的情结。“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在郑培民身上得到了真实的体现。我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党员干部应郑培民那样,增强群众观念,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办事情、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思想汇报《思想汇报(共产党的人生观)》。
领导干部是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应当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郑培民始终和人民保持密切联系,每到一地工作,总是和那里的人民打成一片。湘江大地,苗家山寨,哪里贫困,哪里危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就留下他的足迹。郑培民始终胸怀百姓,心系群众,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真正做到了为民分忧在前,吃苦在前,奋斗在前,奉献在前。
郑培民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人民,献给了党的事业。平级调动,从“米箩里跳到糠箩里”,他痛快回答让人敬佩。而一上任后就问哪个村子最穷,更是体现了他处处为人民,哪里最需要他,他就出现在哪里,不唱高调,为老百姓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想一想,我党能有这样的人民公朴,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怎能不蒸蒸日上?建设社会主义,需要更多的向郑培民一样的好党员,好干部,好群众。作为社会主义的一份子,我也应尽我的力量,为人民服务,做好本职工作,不求得失。
他克己奉公,大公无私,从没有想过要从人民身上获取什么。他不收礼,不搞特殊化,一生严谨朴素,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妻子、子女、身边工作人员,都决不允许谋取私利。这一切都是因为,郑培民有着平民的心态,同时又对自己保持党员领导干部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他从不认为自己应该享受比群众更多的礼遇,从不认为自己的地位比群众特殊,从不认为自己为人民做了一些事就理应得到回报。在郑培民看来,为民办事就是份内的工作,就是自己的职责,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心里有信任、有依靠,相信党,热爱党,永远跟党走。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向郑培民同志学习,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党就一定能够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第二篇:共产党人生观
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生价值观问题的研究
【摘要】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才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发挥关键性作用。中国共产党人人生观作为政党伦理的重要内涵,其特质包括: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观;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人生理想观;全心全意、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人生境界观;以人民利益为行为准则的人生评价观。中国共产党人要严格按照党的宗旨“做人”与“为官”,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人 人生观 执政主体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中国共产党员的含义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他的目的是要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人的这种自我意识,深刻地揭示了其崇高人生观的特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生观,本质上是共产党人政党本质观和价值观在对待人生和人生实践问题上的根本观点,基本内核包括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境界和人生准则等观点。
一、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观
为什么人的问题和人生问题结合起来,就是人为什么活着的人生目的问题,它是人生观的核心问题。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观,是奠定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石之上的特殊利他型回答。马克思主义是从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出发,从人的活动和目的性出发,深刻揭示了人的主体性、实践创造性和社会性本质,科学地界定了社会发展中的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特别是个人与人民的正确关系。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共产党人作为具有自我意识的能动主体,科学把握了个人包括杰出人物特别是人们的活动与社会存在、社会发展、社会规律的关系,深刻认识了人民利益的满足和人民意志的实现与社会发展、社会规律的一致性,人民的自立选择和创造性活动对于共产党合法性存在及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也就自觉地把自我存在、生命活动的价值和人生目的与社会发展、人民幸福有机的结合起来,并从共产党的党性同社会发展和人民利益、意志的统一性上说明了共产党人存在及其生命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的干部和党员,一定要把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弄清楚。如果只是为自己、为家庭而活着,那个意义是很有限的。只有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为集体利益,奋不顾身地工作着,毫不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的人生才有真正的意义,才是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正是基于这一理性认识。我们党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的观。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生目的,是社会发展和人民利益的客观要求,是共产党人对实现这种要求的社会责任、政党义务的自觉意识和自觉选择。
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观,是共产党员、领导干部这一社会群体的政治地位、政治本质和政治责任决定的。邓小平同志指出:“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无产阶级政党和它的党员、干部的政治生命和存在价值就根植于为人民服务的活动中,离开或者放弃为人民服务,无产阶级政党就失去存在的价值,共产党人就丧失其党员资格,人民政府就背离人民政府的性质,共产党的干部就混同于旧时代的官吏。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观,是无产阶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特殊关系决定的,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是共产党存在的群众基础,在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中,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它是融入人民群众之中的,与人民群众有血肉联系的,其阶级性和群众性基础要求它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因为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就成为无产阶级政党人生观的核心。邓小平曾深情地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切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共产党作为一个政党和先进的政治力量,邓小平作为一个老党员和伟大的历史人物,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和深厚感情,正是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观得以形成、确立的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基础。
执政的共产党人和党的领导干部,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其人生目的选择,这是执政党及其领导干部权力的本质决定的。其他政党往往也打着为公民服务的旗帜上台,但其执政本质和目的是维护自己的统治及本集团的利益。共产党的干部,作为执政党的人格化代表,其执掌政权、代民执政的权力主体是人民。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执政地位和执政资格的获得,是源于中国人民的自主选择和真诚信任。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作为受人民委托,由广大人民群众认同和选择的专门管理社会的权力集团,行使管理社会、协调利益的功能,执政的实质是保证政府按照广大人民的意愿行事,并尽其所能地为人民提供服务,执政的目的是实现人民本位和人民主体,是实现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共产党人、党的领导干部作为代民执政、为民掌权者,就要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就要忠实地用权力为人民办事。所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公仆的天职。
二、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人生理想观
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是共产党员的最高的人生理想。共产党员及其领导干部的人生理想观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共产党人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人生理想,源于共产党对新世界的向往,它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基础上的,与社会进步的趋势和人民的追求相统一,因而具有真理性和坚定性。战争年代,共产党人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舍身忘我;建设时期,共产党人开拓进取、无私奉献,都在于把党的社会理想和个人的人生理想有机结合起来。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人生理想,正是共产党以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的具体化和个体体现。共产党员不同于一般人的责任和使命,他是把自己的一生融入为共产主义事业的不懈奋斗中,而离开共产主义理想的人生理想,也就不成其为共产党员的人生理想。
共产党人坚持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人生理想,与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现实实践,是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基础。共产党人只有在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实践活动中,才能真真切切地为人民提供服务,才能实际地实现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同时,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和现实制度也是党和人民的利益共同体和制度保障。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执政的共产党人才能运用民主、法制的手段,全方位地、最大限度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共产党人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人生理想,是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远大理想与现实努力的结合。我们的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人生理想,就体现在实现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相统一的现实实践之中。它要求每一个党员,发扬奋斗终身的精神,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共产主义理想的最终实现,创造自己奋斗、拼搏和无私奉献的人生。贪生怕死、贪图安逸、趋利避苦、得过且过、意志衰退等现象,实质上正是背离了共产党人人生理想观的反映。
确立和坚持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人生理想,才能在社会实践中有正确的人生追求。一旦理想、信念这个精神支柱崩溃,一个人会行为失范,误入歧途,一个党会丧失战斗力、免疫力、生命力。
三、“全心全意”、“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人生境界观
共产党人的人生境界是全心全意、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这样的人生境界,才能体现共产党的先进性。彰显共产党人政治道德人格的崇高性。
共产党人、领导干部之所以要把人生境界定位在全心全意、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上,首先是由共产党的先进行决定的。党的先进行决定了它的党员、干部不能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的老百姓,在思想道德建设的层次选择上,要把全心全意、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目的的境界选择。从历史和现实看,正真做到或攀登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层次的人并不太多,但作为一种努力追求的方向和境界,作为一种理想人格,却激励、引导自己不断超越自我走向崇高。共产党人、领导干部把全心全意、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目的的境界选择,可以时时与之比照,自觉与之接近,以保持灵魂的纯洁,筑起防变防腐的精神屏障;共产党人、领导干部把全心全意、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目的和行为的境界选择,就要求自己站在人格的高地,处处慎思,事事笃行,始终保持自我完善的内驱力,以保证和实现党的先进性。有的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不是全心全意、实心实意、真情诚意,而是三心二意、半心半意、虚情假意、装腔作势,满足于作秀、钟情于花架子、热衷于形式主义那一套,一门心思想的是看着好看、政绩显眼、个人升迁。如果我们党不动真格的反对为人民服务中的假冒伪劣,必将极大地影响党的先进性和公信力。共产党人确立“全心全意”、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人生境界,是由其历史使命所决定的。崇高人生境界的选择,不仅具有一般阶级、政党意义上的先进性,还具有更高意义上的先进性,这就是人生目的理想和奋斗目标的先进性。共产党人对崇高人生境界的选择,是建立在其实践性、社会性和现实性基础上的。共产党人的全部实践,就是为人民服务,其革命、执政、运权的价值取向,就是为人民服务;共产党人的社会性生存,就是通过全心全意、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成为忠实地代表群众、紧密地联系群众的模范;共产党人的现实的完美性,就是其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理想性内在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现实努力的高度统一。确立全心全意、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人生境界,始终追求和保持人格修养和高境界与人格完善的高目标,是对阶级、政党和领导干部群体的历史使命自觉意识的自主自为。只有确立这样的人生境界,才能适应其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的客观要求,并成为实现其历史使命的崇高精神保障。
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人生境界,是由其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共产党员、党的干部个体的道德品格对普通民众具有很强的榜样示范和传递带动效应,共产党人、领导干部群体的道德人格状况,客观上象征着社会倡导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念,成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道德环境建设的重要保证。共产党员、领导干部,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用高层次的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用高层次的人生境界掌控自己,就成为普通民众心目中的人生楷模。党德、官德建设与公民道德建设的这种距离感,恰是社会道德建设和文明建设实现的一个关键。因为公民只有在对共产党员、领导干部人格境界的崇高仰望中,才能学习有榜样,赶超有方向,切实履行社会倡导的道德规范。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如果低标准、低境界,实质就是道德角色不到位,这极易引起民众的失望和道德遵从的普通降格,引起社会道德风尚的衰变。战争年代。靠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的榜样示范,就带出了革命队伍的优良道德传统。今天,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崇高人生境界的选择和身体力行,也能通过具体、鲜活的形象,上级带下级、干部党员带群众,带出先进的政党队伍和干部队伍,更带出健康向上的社会道德风貌和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
近几年来,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一些共产党员、领导干部追求的人生境界和人格目标偏低。经常听到有人说,共产党员、领导者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言外之意,不固守信念、不保持志节、不洁身正影,可以理解,应该理解;为官处事,为名利失心、为权欲熏心、为等级劳心,实属正常,见怪不怪;理政执法,为权力干扰、为私利缠绕、为人情困扰,做人之常情,做事之常规。那么,人格目标低标准、人生境界低要求成为理所当然。应该强调的是,共产党员、领导干部不是普通人,是执政党、执政者的人格化身。特别是对领导者而言,其人格目标、人生境界,其分量更是重千斤,是比领导水平、领导方法、管理艺术更重要的领导要素。领导地位和领导作用的实现,不仅需要真理的力量,更需要人格的力量。共产党员、领导干部追求的人生境界和人格目标,它塑造着整个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软环境,引导的是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它制约着领导工作的成效,它甚至制动着党和人民事业的成败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前途。新的时代、新的条件、新的使命,需要共产党人、领导干部适时提升自己的人格品质和人生境界,努力塑造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
四、以人民利益为行为准则的人生评价观
共产党人的人生评价观是把符合人民利益作为人生最高行为准则,认为人生善恶、正误的评价主体是人民群众,人生意义的评价内涵在于是否符合人民利益,满足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以符合人民利益为人生行为准则,从根本上揭示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与资产阶级及其政党人生评价观的原则区别。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人生行为准则是唯我主义、利己主义的。这是由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决定的。一方面,资产阶级存在的根据就是剥削本国和他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另一方面,资本家谋求生存发展的根据就是利我,这就决定了其必然奉行唯利是图的利己主义人生观,以自我利益的满足为行为准则。共产党人以符合人民利益为人生行为准则和一切活动的出发点、着眼点,它存在和发展的全部根据,就是符合和增进人民利益。共产党,“它之所以成为先进部队,它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正因为,而且仅仅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从发生意义上看,无产阶级政党要领导人民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改变旧社会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就是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在革命和建设中,始终把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从历史根据和现实根据看,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以符合人民利益为人生准则,是把人民群众作为评价主体和价值主体。作为执政党来说,它要求党员和干部对一切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群众为利益主体,而不能出于个人或小团体利益的考虑。执政党以符合人民利益为人生准则,最重要的就是体制改革、制度创新和制度安排中,在路线方针选择、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中,以人民群众为评价主体,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价值趋向。共产党人之所以以人民群众为利益主体,尤其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事关立国之本,立党之本。把最大多数群众是否赞成、是否受益作为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的根本依据,自觉做最大多数人利益的忠实代表,真心诚意地为最大多数人谋利益,是共产党的行为准则。否则,我们便是偏离了人民、偏离了准则、偏离了党性。同样,它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在执政理政的全部活动和一切工作中,务必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和主人翁地位,树立起人民至高无上的信念,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甘当人民的社会公仆,处处关心人民利益、时时挂记群众疾苦,切不可将人民利益、群众疾苦置若罔闻,更不能与民争利、形成与人民利益对立的特殊利益集团。
共产党人以人民利益为行为准则,就要以人民利益为评判人生善恶、行为正误的准则。共产党人的存在价值在于它是实现人民利益的工具,所以要把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作为共产党人实践活动的行为动机和价值取向,又作为实践活动过程的指针和校正准星,还作为实践活动的实现目的和最后归宿。共产党员人生的意义就在于现实地增进人民的利益。以人民利益为人生行为准则,在处理一些具体问题时,应该每个共产党员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就是胡锦涛同志强调的“人民利益无小事”,关键是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三篇:共产党人生观
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生价值观问题的研究
【摘要】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才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发挥关键性作用。中国共产党人人生观作为政党伦理的重要内涵,其特质包括: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观;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人生理想观;全心全意、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人生境界观;以人民利益为行为准则的人生评价观。中国共产党人要严格按照党的宗旨“做人”与“为官”,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人 人生观 执政主体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中国共产党员的含义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他的目的是要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人的这种自我意识,深刻地揭示了其崇高人生观的特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生观,本质上是共产党人政党本质观和价值观在对待人生和人生实践问题上的根本观点,基本内核包括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境界和人生准则等观点。
一、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观
为什么人的问题和人生问题结合起来,就是人为什么活着的人生目的问题,它
是人生观的核心问题。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观,是奠定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石之上的特殊利他型回答。马克思主义是从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出发,从人的活动和目的性出发,深刻揭示了人的主体性、实践创造性和社会性本质,科学地界定了社会发展中的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特别是个人与人民的正确关系。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共产党人作为具有自我意识的能动主体,科学把握了个人包括杰出人物特别是人们的活动与社会存在、社会发展、社会规律的关系,深刻认识了人民利益的满足和人民意志的实现与社会发展、社会规律的一致性,人民的自立选择和创造性活动对于共产党合法性存在及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也就自觉地把自我存在、生命活动的价值和人生目的与社会发展、人民幸福有机的结合起来,并从共产党的党性同社会发展和人民利益、意志的统一性上说明了共产党人存在及其生命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的干部和党员,一定要把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弄清楚。如果只是为自己、为家庭而活着,那个意义是很有限的。只有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为集体利益,奋不顾身地工作着,毫不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的人生才有真正的意义,才是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正是基于这一理性认识。我们党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的观。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生目的,是社会发展和人民利益的客观要求,是共产党人对实现这种要求的社会责任、政党义务的自觉意识和自觉选择。
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观,是共产党员、领导干部这一社会群体的政治地位、政治本质和政治责任决定的。邓小平同志指出:“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无产阶级政党和它的党员、干部的政治生命和存在价值就根植于为人民服务的活动中,离开或者放弃为人民服务,无产阶级政党就失去存在的价值,共产党人就丧失其党员资格,人民政府就背离人民政府的性质,共产党的干部就混同于旧时代的官吏。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观,是无产阶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特殊关系决定的,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是共产党存在的群众基础,在党与人
民群众的关系中,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它是融入人民群众之中的,与人民群众有血肉联系的,其阶级性和群众性基础要求它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因为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就成为无产阶级政党人生观的核心。邓小平曾深情地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切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共产党作为一个政党和先进的政治力量,邓小平作为一个老党员和伟大的历史人物,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和深厚感情,正是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观得以形成、确立的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基础。
执政的共产党人和党的领导干部,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其人生目的选择,这是执政党及其领导干部权力的本质决定的。其他政党往往也打着为公民服务的旗帜上台,但其执政本质和目的是维护自己的统治及本集团的利益。共产党的干部,作为执政党的人格化代表,其执掌政权、代民执政的权力主体是人民。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执政地位和执政资格的获得,是源于中国人民的自主选择和真诚信任。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作为受人民委托,由广大人民群众认同和选择的专门管理社会的权力集团,行使管理社会、协调利益的功能,执政的实质是保证政府按照广大人民的意愿行事,并尽其所能地为人民提供服务,执政的目的是实现人民本位和人民主体,是实现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共产党人、党的领导干部作为代民执政、为民掌权者,就要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就要忠实地用权力为人民办事。所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公仆的天职。
二、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人生理想观
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是共产党员的最高的人生理想。共产党员及其领导干部的人生理想观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共产党人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人生理想,源于共产党对新世界的向往,它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基础上的,与社会进步的趋势和人民的追求相统一,因而具有真理性和坚定性。战争年代,共产党人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舍身忘我;建设时期,共产党人开拓进取、无私奉献,都在于把党的社会理想和个人的人生理想有机结合起来。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人生理想,正是共产党以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的具体化和个体体现。共产党员不同于一般人的责任和使命,他是把自己的一生融入为共产主义事业的不懈奋斗中,而离开共产主义理想的人生理想,也就不成其为共产党员的人生理想。
共产党人坚持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人生理想,与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现实实践,是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基础。共产党人只有在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实践活动中,才能真真切切地为人民提供服务,才能实际地实现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同时,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和现实制度也是党和人民的利益共同体和制度保障。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执政的共产党人才能运用民主、法制的手段,全方位地、最大限度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共产党人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人生理想,是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远大理想与现实努力的结合。我们的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人生理想,就体现在实现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相统一的现实实践之中。它要求每一个党员,发扬奋斗终身的精神,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共产主义理想的最终实现,创造自己奋斗、拼搏和无私奉献的人生。贪生怕死、贪图安逸、趋利避苦、得过且过、意志衰退等现象,实质上正是背离了共产党人人生理想观的反映。
确立和坚持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人生理想,才能在社会实践中有正
确的人生追求。一旦理想、信念这个精神支柱崩溃,一个人会行为失范,误入歧途,一个党会丧失战斗力、免疫力、生命力。
三、“全心全意”、“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人生境界观
共产党人的人生境界是全心全意、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这样的人生境界,才能体现共产党的先进性。彰显共产党人政治道德人格的崇高性。
共产党人、领导干部之所以要把人生境界定位在全心全意、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上,首先是由共产党的先进行决定的。党的先进行决定了它的党员、干部不能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的老百姓,在思想道德建设的层次选择上,要把全心全意、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目的的境界选择。从历史和现实看,正真做到或攀登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层次的人并不太多,但作为一种努力追求的方向和境界,作为一种理想人格,却激励、引导自己不断超越自我走向崇高。共产党人、领导干部把全心全意、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目的的境界选择,可以时时与之比照,自觉与之接近,以保持灵魂的纯洁,筑起防变防腐的精神屏障;共产党人、领导干部把全心全意、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目的和行为的境界选择,就要求自己站在人格的高地,处处慎思,事事笃行,始终保持自我完善的内驱力,以保证和实现党的先进性。有的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不是全心全意、实心实意、真情诚意,而是三心二意、半心半意、虚情假意、装腔作势,满足于作秀、钟情于花架子、热衷于形式主义那一套,一门心思想的是看着好看、政绩显眼、个人升迁。如果我们党不动真格的反对为人民服务中的假冒伪劣,必将极大地影响党的先进性和公信力。
共产党人确立“全心全意”、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人生境界,是由其历史使命所决定的。崇高人生境界的选择,不仅具有一般阶级、政党意义上的先进性,还具有更高意义上的先进性,这就是人生目的理想和奋斗目标的先进性。共产党人对崇高人生境界的选择,是建立在其实践性、社会性和现实性基础上的。共产党人的全部实践,就是为人民服务,其革命、执政、运权的价值取向,就是为人民服务;共产党人的社会性生存,就是通过全心全意、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成为忠实地代表群众、紧密地联系群众的模范;共产党人的现实的完美性,就是其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理想性内在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现实努力的高度统一。确立全心全意、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人生境界,始终追求和保持人格修养和高境界与人格完善的高目标,是对阶级、政党和领导干部群体的历史使命自觉意识的自主自为。只有确立这样的人生境界,才能适应其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的客观要求,并成为实现其历史使命的崇高精神保障。
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人生境界,是由其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共产党员、党的干部个体的道德品格对普通民众具有很强的榜样示范和传递带动效应,共产党人、领导干部群体的道德人格状况,客观上象征着社会倡导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念,成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道德环境建设的重要保证。共产党员、领导干部,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用高层次的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用高层次的人生境界掌控自己,就成为普通民众心目中的人生楷模。党德、官德建设与公民道德建设的这种距离感,恰是社会道德建设和文明建设实现的一个关键。因为公民只有在对共产党员、领导干部人格境界的崇高仰望中,才能学习有榜样,赶超有方向,切实履行社会倡导的道德规范。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如果低标准、低境界,实质就是道德角色不到位,这极易引起民众的失望和道德遵从的普通降格,引起社会道德风尚的衰变。战争年代。靠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的榜样示范,就带出了革命队伍的优良道德传统。今天,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崇高人生境界的选择和身体力行,也能通过具体、鲜活的形象,上级带下级、干部党员带群众,带出先进的政党队伍和
干部队伍,更带出健康向上的社会道德风貌和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
近几年来,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一些共产党员、领导干部追求的人生境界和人格目标偏低。经常听到有人说,共产党员、领导者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言外之意,不固守信念、不保持志节、不洁身正影,可以理解,应该理解;为官处事,为名利失心、为权欲熏心、为等级劳心,实属正常,见怪不怪;理政执法,为权力干扰、为私利缠绕、为人情困扰,做人之常情,做事之常规。那么,人格目标低标准、人生境界低要求成为理所当然。应该强调的是,共产党员、领导干部不是普通人,是执政党、执政者的人格化身。特别是对领导者而言,其人格目标、人生境界,其分量更是重千斤,是比领导水平、领导方法、管理艺术更重要的领导要素。领导地位和领导作用的实现,不仅需要真理的力量,更需要人格的力量。共产党员、领导干部追求的人生境界和人格目标,它塑造着整个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软环境,引导的是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它制约着领导工作的成效,它甚至制动着党和人民事业的成败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前途。新的时代、新的条件、新的使命,需要共产党人、领导干部适时提升自己的人格品质和人生境界,努力塑造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
四、以人民利益为行为准则的人生评价观
共产党人的人生评价观是把符合人民利益作为人生最高行为准则,认为人生善恶、正误的评价主体是人民群众,人生意义的评价内涵在于是否符合人民利益,满足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以符合人民利益为人生行为准则,从根本上揭示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与资产阶级及其政党人生评价观的原则区别。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人生行为准则是唯我主义、利己主义的。这是由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决定的。一方面,资产阶级存在的根据就是剥削本国和他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另一方面,资本家谋求生存发展的根据就是利我,这就决定了其必然奉行唯利是图的利己主义人生观,以自我利益的满足为行为准则。共产党人以符合人民利益为人生行为准则和一切活动的出发点、着眼点,它存在和发展的全部根据,就是符合和增进人民利益。共产党,“它之所以成为先进部队,它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正因为,而且仅仅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从发生意义上看,无产阶级政党要领导人民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改变旧社会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就是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在革命和建设中,始终把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从历史根据和现实根据看,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以符合人民利益为人生准则,是把人民群众作为评价主体和价值主体。作为执政党来说,它要求党员和干部对一切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群众为利益主体,而不能出于个人或小团体利益的考虑。执政党以符合人民利益为人生准则,最重要的就是体制改革、制度创新和制度安排中,在路线方针选择、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中,以人民群众为评价主体,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价值趋向。共产党人之所以以人民群众为利益主体,尤其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事关立国之本,立党之本。把最大多数群众是否赞成、是否受益作为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的根本依据,自觉做最大多数人利益的忠实代表,真心诚意地为最大多数人谋利益,是共产党的行为准则。否则,我们便是偏离了人民、偏离了准则、偏离了党性。同样,它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在执政理政的全部活动和一切工作中,务必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和主人翁地位,树立起人民至高无上的信念,热爱人民、服务
人民,甘当人民的社会公仆,处处关心人民利益、时时挂记群众疾苦,切不可将人民利益、群众疾苦置若罔闻,更不能与民争利、形成与人民利益对立的特殊利益集团。
共产党人以人民利益为行为准则,就要以人民利益为评判人生善恶、行为正误的准则。共产党人的存在价值在于它是实现人民利益的工具,所以要把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作为共产党人实践活动的行为动机和价值取向,又作为实践活动过程的指针和校正准星,还作为实践活动的实现目的和最后归宿。共产党员人生的意义就在于现实地增进人民的利益。以人民利益为人生行为准则,在处理一些具体问题时,应该每个共产党员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就是胡锦涛同志强调的“人民利益无小事”,关键是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四篇:入党思想汇报(共产党的人生观)
尊敬的党组织:
上个星期我们观看了教育片—为民书记:郑培民后我很感动!他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郑培民心中永远装着人民,始终把人民的需求、人民的安危冷暖放在第一位,这是他信念的起点、事业的轴心。郑培民同志身上体现了共产党员勤政为民的光辉本色。一个党员领导干部,为人民办些好事并不难,难的是永远为人民的利益着想、一辈子为人民办好事。在这方面,郑培民同志堪称楷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是个做一合格党员的基本条件,也是区别党员与非党员的重要界限。广大党员自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党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战胜和克服各种困难,使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在艰难复杂的斗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串于党的一切活动中,任何时候都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郑培民经常告诫自己,“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在他二十多年的领导工作中,尽管岗位多次变动,职务越来越高,但他始终是老百姓的“好朋友”、“好兄长”,始终保持着对人民群众不变的情结。“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在郑培民身上得到了真实的体现。我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党员干部应郑培民那样,增强群众观念,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办事情、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领导干部是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应当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郑培民始终和人民保持密切联系,每到一地工作,总是和那里的人民打成一片。湘江大地,苗家山寨,哪里贫困,哪里危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就留下他的足迹。郑培民始终胸怀百姓,心系群众,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真正做到了为民分忧在前,吃苦在前,奋斗在前,奉献在前。郑培民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人民,献给了党的事业。平级调动,从“米箩里跳到糠箩里”,他痛快回答让人敬佩。而一上任后就问哪个村子最穷,更是体现了他处处为人民,哪里最需要他,他就出现在哪里,不唱高调,为老百姓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想一想,我党能有这样的人民公朴,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怎能不蒸蒸日上?建设社会主义,需要更多的向郑培民一样的好党员,好干部,好群众。作为社会主义的一份子,我也应尽我的力量,为人民服务,做好本职工作,不求得失。他克己奉公,大公无私,从没有想过要从人民身上获取什么。他不收礼,不搞特殊化,一生严谨朴素,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妻子、子女、身边工作人员,都决不允许谋取私利。这一切都是因为,郑培民有着平民的心态,同时又对自己保持党员领导干部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他从不认为自己应该享受比群众更多的礼遇,从不认为自己的地位比群众特殊,从不认为自己为人民做了一些事就理应得到回报。在郑培民看来,为民办事就是份内的工作,就是自己的职责,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心里有信任、有依靠,相信党,热爱党,永远跟党走。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向郑培民同志学习,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党就一定能够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相关入党文章推荐:学习三个代表重要入党思想汇报学生会主席入党思想汇报范文大学生申请优秀党员的思想汇报范文学习三个代表重要入党思想汇报第五篇:浅谈共产党的人生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本站推荐)
--观”为民书记郑培民”有感
上个星期我们观看了教育片—为民书记:郑培民后我很感动!他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郑培民心中永远装着人民,始终把人民的需求、人民的安危冷暖放在第一位,这是他信念的起点、事业的轴心。郑培民同志身上体现了共产党员勤政为民的光辉本色。一个党员领导干部,为人民办些好事并不难,难的是永远为人民的利益着想、一辈子为人民办好事。在这方面,郑培民同志堪称楷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是个做一合格党员的基本条件,也是区别党员与非党员的重要界限。广大党员自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党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战胜和克服各种困难,使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在艰难复杂的斗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串于党的一切活动中,任何时候都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
郑培民经常告诫自己,“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在他二十多年的领导工作中,尽管岗位多次变动,职务越来越高,但他始终是老百姓的“好朋友”、“好兄长”,始终保持着对人民群众不变的情结。“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在郑培民身上得到了真实的体现。我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党员干部应郑培民那样,增强群众观念,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办事情、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领导干部是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应当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郑培民始终和人民保持密切联系,每到一地工作,总是和那里的人民打成一片。湘江大地,苗家山寨,哪里贫困,哪里危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就留下他的足迹。郑培民始终胸怀百姓,心系群众,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真正做到了为民分忧在前,吃苦在前,奋斗在前,奉献在前。
郑培民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人民,献给了党的事业。平级调动,从“米箩里跳到糠箩里”,他痛快回答让人敬佩。而一上任后就问哪个村子最穷,更是体现了他处处为人民,哪里最需要他,他就出现在哪里,不唱高调,为老百姓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想一想,我党能有这样的人民公朴,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怎能不蒸蒸日上?建设社会主义,需要更多的向郑培民一样的好党员,好干部,好群众。作为社会主义的一份子,我也应尽我的力量,为人民服务,做好本职工作,不求得失。
他克己奉公,大公无私,从没有想过要从人民身上获取什么。他不收礼,不搞特殊化,一生严谨朴素,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妻子、子女、身边工作人员,都决不允许谋取私利。这一切都是因为,郑培民有着平民的心态,同时又对自己保持党员领导干部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他从不认为自己应该享受比群众更多的礼遇,从不认为自己的地位比群众特殊,从不认为自己为人民做了一些事就理应得到回报。在郑培民看来,为民办事就是份内的工作,就是自己的职责,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心里有信任、有依靠,相信党,热爱党,永远跟党走。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向郑培民同志学习,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党就一定能够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