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网络语言影响下的作文教学
网络语言影响下的现代作文教学研究
现在,粉丝不是食品,钢丝不是建筑材料,炒作不局限于厨房,韩流和冷空气无关……语言已经发展到和词典没有多少关系、类似猜谜和绕口令的时代,如:“一技以博,一机以造,一寂以收,一击以得。“谁能弄得懂这是什么话吗?还有,如斑竹一版主,菌男一俊男、霉女一美女、米国一美国、气死我乐一气死我了,我来乐一我来了等等,如今,这些网络语言的运用越来越频繁,已经侵入了语文教学中的写作中。网络语言在作文中的使用究竟是利是弊,是否影响人们正确使用汉语。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有着怎样的影响,在社会上和学校里都有不同争议。对此,教师应该首先端正对网络语言的态度,正确引导学生处理规范语言和网络语言的关系,培养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正确使用网络语言的意识,将网络语言有选择性的、有效的运用到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上。
一、网络语言在写作中的运用现状
网络语言在形式上具有符号化、数字化、字母化的特征,如直接使用数字谐音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言简意赅、方便快捷、幽默诙谐,大大促进了网络交流的有趣性。网络语言在内容上新词新意层出不穷、超越常规的语法、趋于口语化,不拘泥于传统的词语构成语法,各种汉字、数字、英语或简写混杂在一起,怎么方便怎么用,语序也不受限,因而受到众多青少年的追捧,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极大的影响着人们。
如今,网络语言已经入侵写作。虽然中考作文没有对网络语言的使用作出明文规定,但它实际上却影响着作文分数的评判,一些中考专家善意提醒广大考生慎用网络语言,他们认为网络语言“入侵”作文,直接影响汉语规范。在一篇文章中,一位学生在一篇记叙文中是这样写道的:“昨晚,我的GG带着他的恐龙GF到我家吃饭。在饭桌上,他们一个劲地对我妈妈PMP,那样子真是好BT,7456,我只吃了几口饭,就跟他们886,到QQ上给我的MM打帖子去了。”可见网络语言与现实语言的摩擦日益明显,贸然把网络语言写进作文,把网络语言当成常用语,常常会引发了许多误 1
会和笑话。若长此以往,正规汉文学习实在堪忧,作文教学也将越来越难进行下去。
二、网络语言对中学生作文的影响
网络语言“入侵”了学生作文,许多人表达的是担心。据调查,一些人持有的观点是,写作文的初衷是为了提高学生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在作文中使用不符合语言规范的网络语言,不利于学生学习规范用语。而网络语言的核心特点是“以书面形式呈现的快速口语”,很多情况下既不注重语法,对遣词造句也缺乏精心考虑,一味地追求简便、快捷。学生正处于语言文字的学习阶段,如果平时经常使用这样的语言,随意省略、随意用错别字等,难免会对正确、规范的语言学习和使用造成影响,并养成不良的语言习惯,影响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正常发展和提高。网络语言在丰富现代汉语内容的同时,也给语文教学、特别是中学作文教学带来了冲击。
持否定态度的人认为,网络语言既然产生于网络,使用也应限于网络,如果非要带进现实生活中,则是荒谬的、不可行的,而对于旨在引导学生正确应用语言文字的作文,网络语言更应该被视为毒芥。学生使用网络语言,对他们形成健康规范的语言文字习惯必定产生不良影响。持肯定态度的人认为,应该以宽容的心态看待网络语言,有学者认为:“文体和字体的演进都是与社会发展、科技文化发展相联系,网络出现后形成了网络语言和文字……语言是与时俱进的。”可见,这类学者对网络语言及其运用是基本肯定的,对待网络语言宽容、顺其发展,实际上是维护了语言的多样性。网络语言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由许多人约定俗成的,在特定的群体内使用的,有其诙谐、智慧的闪光点,如果一味地进行封杀,其实也就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语文教育的动力源于学生的生活。要想让他们学好语文、写好作文,就不可能不让他们零距离接触社会,让他们到社会中去实践,因此,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语言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正确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与策略
面对这一问题,语文教育工作者对网络语言既不能一味拒绝,也不能
全盘接受,教育工作者应该抓住契机,因势利导,正确引导学生处理规范语言和网络语言的关系,培养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正确使用网络语言的意识。
(一)正视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的出现遵循语言的发展,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正因为网络语言的出现,让网民们能够运用更加简单易懂的符号和数字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同时它的诙谐性也无形中缓解了人们在网络之外的重大压力,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对于学生来说,赋予同样的词语以不同的意思,也是一种创新,如“恐龙”,原意是指一种已经灭绝的珍贵动物,但网络上赋予它指代“长得极丑的人”。虽然网络语言在现实生活中的沟通不能普遍化,但是我们也不能否定它存在的利处。作为一个教育者,更应该对其一分为二,既要认识到它的弊处,也要承认它的利处。
(二)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要了解网络语言,在对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引导过程中激发学生潜能
网络语言可以反映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教师学会网络语言有助于和学生沟通,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学生。教师只有融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想法,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学生也才可能更加心甘情愿地接受教导。更多的学生认为,老师不能成为时髦语言的“菜鸟”,要成为精通学生网络语言的“大虾”,才有可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如果处理得当,网络语言有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密切师生关系,成为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催化剂。学生当然会更愿意亲近与他们有共同语言的老师。
另一方面,家长也应该多关注时事,了解潮流,才能理解孩子的语言,搭起沟通的桥梁。而不应该一昧的责怪批判网络语言毒害孩子。一个要看学生的作文用网络词语是不是用的恰当,如果是用的恰当的话,那么家长看不懂,不能因为家长看不懂就说他用的不恰当。那么,需要看懂的人看懂就行了,达到交际目的就行了。如果家长还需要关心这个事,也可以上上网,也了解了解,跟孩子共同的东西更多一点,就会起到引导孩子的作
用。当孩子有了教师和家长的的理解和认同感,才会放下自己的反抗,才有机会发掘出自己潜在的语言能力,使作文充满活力而不乏闪光点。
(三)加强学生的网络语言道德建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语言
语言关系着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道德的最终形成,我们可以在多方面作一些尝试,如利用学校心理辅导体系,使学生以正确的心态接受网络教育;开放校园绿色网吧,在网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大力加强网络道德、网络规范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语言等等。
写作是讲究语言和技巧的,最终要靠深度、文采、灵气取胜,适当运用一些已经为大多数人接受的网络语言也是为了突出作文的表达效果,我们不提倡中学生在作文中过度使用网络语言。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语言,关键是提高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教会他们从网络语言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的名篇佳作中汲取营养。
四、利用网络语言激发、培养写作能力
首先,重视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学生作文感到头疼的原因就是没有兴趣,网络语言的新颖性本身就吸引着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模仿网络语言的特点,鼓励学生将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搞笑化,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并抓住写作材料,产生写作欲望。教师从旁协助取材和变通,如一位学生想取自己生活中的素材,他看到由于抢占食堂位置事件而引发的群架而感到宽容的重要性,教师就可以可以引导学生将事件诙谐化,并以此为话题让学生自由命题,喜欢说什么就写什么,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写作天地。
第二,重视作文写法的指导。写作就是努力写自己想写的话,每次写作应鼓励学生富有创意的表达。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生活,亲自去感受体验生活。作文须有章法,而不是材料的拼凑。教师批阅学生的作文,应发现学生作文中的败笔和成功之处,如学生采用了一句通俗又诙谐的网络语言来替代了规范的比喻,批改时给我们映象很深刻,我们就应
该指出来,并鼓励学生创新。
最后还要强调一点,写好作文必须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要多阅读,多积累,作文就不再苦,不再难了。素材的记忆可以利用网络语言的优势,将要识记的素材简单化,让学生在记忆时能够快速有效。也可以将一些关键词转化成网络语言中常见的有趣、新奇的词语,来有效积累素材的效果。
总之,中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以积极的心态,加强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网络语言,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尽量减少网络语言的负面影响,使学生养成灵活、规范运用汉语的良好习惯。
语言是约定俗成的,网络语言就是大家在聊天室里面约定俗成的,它不应该被完全否定。虽然网络语言出现在写作中,影响了规范文,但随着网络语言的盛行,越来越多人表示接受网络语言出现在写作中。无论是在教育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对待网络语言宽容比扼杀更重要。一种语言规范的目的是为了服务,衡量规范的标准,就是看交际到位的程度,而网络语言明显能够促进人们的交往。至于学生把它写进作文中也是未尝不可的,重要的是看他如何运用,用的度和效果如何。对此,教育者只要正确的引导学生便可。
参考文献
1、曹晓红,杨洪军.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及对策[J].文教资料,2007(1).2、张文丽,李志.浅谈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J].教学探索,2007(9).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专家在线畅谈网络语言的是是非非,2005.8
第二篇: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利与弊
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利与弊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之一。作文教学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网络运用于作文教学,以网络为写作环境,利用网络资源的多样性、灵活的交互性、教学反馈的实时性等特点,进行作文教学尝试与思考。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学生作文素材,拓宽学生知识层面,开阔学生写作思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在此就把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中思考几点利与弊总结如下:
首先谈谈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优势。
一、借助网络丰富资源组织相关主题作文。
电脑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相当便利的查询功能,在这里我们只要输入几个关键字,它就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所要查阅的一切资料。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选材构思,教师口头的讲解,不仅要花费很多的时间,而且会让学生听得厌烦,收效甚微。而电脑网络作为媒介用于作文教学中,可以利用它的查询功能以及学生对电脑网络独有的兴趣爱好,来帮助学生进行习作,既方便快捷的查阅信息,又能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何乐而不为呢。为了找到它们两者间的结合点,笔者做了大胆的尝试——组织网络主题作文。
例如,学生在学完《桥之美》之后,都陶醉于课文描述的桥与环境的完美结合的优美景色,这时,有位同学突然问我:“老师,我们想看一看有关桥的风景,可以吗?”。这个问题触发了我的灵感,为了满足同学们的需要,安排学生上网搜集桥的资料,到网上去看一看桥的资料和图片。很快,学生们搜集了许多相关的资料,满足了自己的需求。正当学生相互交流看得入神时,就借这一契机,安排学生写一篇关于以“桥之美”为主题的作文。这一来,学生的思路活了,写作的兴趣油然而生,不再没东西写了。相反,这次的作文感情丰富、文采飞扬,令我惊叹。
同时,电脑网络也为我们的作文提供了丰富的写作资源。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有利的网络资源为我们的作文服务。比如,北京申办奥运成功之后,年幼的学生非常关心奥运的情况。于是,我布置学生上网搜索有关奥林匹克运动的信息,让学生对奥运先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再对2008年北京奥运进行熟悉,并结合自己的想象和展望,以“2008年的北京奥运”为主题进行创作。
缤纷的网络环境,最直接的获取便是“图”、“文”、“声”、“像”并貌的视听新刺激以及界面友好,为学生提供生动、丰富、鲜活的作文素材,学生的写作视野开阔了,思维活跃了,不再觉得无话可说了。这些是传统作文教学很难获取的。
二、借助网络平台使习作评改更有意义。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它能指导学生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过去,学生作文是老师批改,学生被动地接受,以致效率低下,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不快。在网络作文教学中,电脑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评改平台,可以实现师生、生生互评互改作文。通过互相批改,学生在发现他人习作中的问题的同时,自身写作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具体做法是:首先,每次作文后,选择自己较为满意的文章,发到作文网上。再组织同学通过网络互相修改作文。要求针对原文的一两个不足之处写出评语,评语长短不限,力求切中要害、有的放矢。最后,让文章的原作者对照评语,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对自己的作文进行重新审视和修改。这些过程结束之后,由老师再来评改他们的作文,并对初评者进行总结和指导。
借助网络平台,进行互评作文,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泼自由的气氛中,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章的鉴赏能力。“点评”尽可以在网上进行,可以更直接、更切重要点地进行褒贬,从这一点说,网络教学环境更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三、不断获取丰富而更新的信息资源。
“新闻热点”“社会症结”“环境保护”等信息无所不包,为作文课堂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目前在“因特网”上组织建构的知识库,信息库浩如烟海,并已形成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这无疑对学生认知结构形成与发展即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的建构是非常有利的。另外学校校园网建立了电子图书室,学生可以在自主阅读各类经过优化的图书,同时还给学生建立了发表个人作品的“作文网站”以及提供大量图片、动态的音像资料、学生和教师的范文等写作素材。这些都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和其他环境无法获取的。
四、获取更多的选择与更多的思考空间。
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作文训练,学生在同一时间与空间里能够依据自己的个性喜好自行选择表达的内容、点评的对象以及要完成的任务量。选择的空间比较自由,更能够发挥出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参与表现的积极性。尽管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诸多的优势呈现在我们面前,但在纷呈变化的视听新感受下,必须承认网络这把双刃剑在传统的教学方式面前也有软弱的一面。
一、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的实施受技术的限制。
教师及学生操作计算机实际能力,学校计算机品质的优劣都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进程及教学效果。有时就因为学生或教师上机操作的失误,无法在预定的时间里完成即定的习作任务;也可能就因为临场的突然故障而不得不宣布结束或临时改课,而这一切尴尬确实是教学实践中多次面临的困惑。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依赖的客观环境与技术的支持越多失去的灵活性也越多。
二、是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有时难免限制了学生想象的空间,精彩分呈的视觉刺激,操作上的困扰都会或多或少的限制或打断学生的思考,灵感也许也就随之消失。同时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在学生获取信息的同时也会产生诸多的负面影响,中学生正在形成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在形形色色的不良信息的诱惑面前都会承受严重的考验,教师在运行网络进行语文教学时不能不考虑将这些负面信息进行过滤,这都无形中加大了教学工作的难度。
三、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要求教师除了具有相应的语文素质外,还要有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技术,课件的制作技术等。否则只能靠请人来完成课件,而这样必然增加备课的投入,而使之不能灵活广泛地应用到作文教学中来。
任何一种新兴事物都是利弊并存的,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依据实际习作课堂特点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我们既要保持传统教学中好的方法与策略,又要积极的探索现代技术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帮助。追求更为完美的教学效果,这样我们的作文课堂才有可能越来越受学生们的喜爱。
第三篇:小学新课标下作文教学浅谈
小学新课标下作文教学浅谈
作文教学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现在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多年来形成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完全改变,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使学生变的非常被动,学生把作文当成一种“任务“来完成,尽管新课改课程已实施多年,但升学考试的压力,教师评优、晋级的激烈竞争机制迫使教师寻找捷径考出高分。故作文对学生只能是一种痛苦,一种折磨,而老师在作文教学上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可见,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更是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生活认知水平的综合训练的检验,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标》明确规定了写作教学的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段话立足于表达自我和日常生活的需要,着眼于内容和语言两大要素,致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我们语文教育者指明了写作教学的大方向总目标。这个总目标需要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贯彻实现。从第一学段(小学低年级)的“写话”,到第二、三学段的“习作”,最后到第四学段(初中)的“写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引领下,循序渐进,螺旋上升,逐步接近总
目标。要让学生乐于习作,有话可说,有话愿意说,树立强烈的表达欲望,教师要有有效策略和统筹规划。
一、小学作文教学要树立课程意识。小学老师应树立强烈的作文教学的课程意识,把作文课当作一门课程,进行系统性教学,主动寻找规律,认真准备,课堂上系统有序地指导训练,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新课标为何提“习作”而不提“作文”,究竟区别何在?有何深意?教师心中要有数。小学作文教学起步要早,口语交际,写话,词语积累,语句积累是作文的基础,教师要为学生打好基础。教师往往忽视口语交际活动,不把它作为作文教学来看待,不重视口语交际和词句积累训练是错误的。作文教学要树立课程意识、总体目标意识、阶段目标意识,教师要拟出作文课程实施方案,做作文教学的有心人,教材只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我们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二、小学作文教学要降低难度,多加鼓励,以培养学生习作
兴趣为重点。
第一、培养学生强烈表达的欲望。写作是交流和表达的重要
方式,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
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第二、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教师布置习作的题目要
开放,让学生自主选择有兴趣的东西来写,写出自己的真实见解和体验,习作形式要不拘一格。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的教学和“要求”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写作自由,老师不论是从作文指导还是作文评改都从自我出发,完全没有考虑学生的想法,没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有教师布置从没有去过城市的农村学生写《我的城市真美丽》,这是让学生写“想象”作文吗?)从而导致学生的作文都限制在一个非常小的范围之内。我国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有过大量精彩的论述。例如,认为作文“最好是令学生自己出题目”,教师命题的首要条件便是“要能引起学生的兴味”。古人有一种很好的写作理念,认为写作应该从写“放胆文”起步,逐渐过渡到写“小心文”,即在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不强调种种规矩,而是让孩子放胆去写,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要“乐于书面表达”;要“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要“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如若我们切实地落实了课标精神,在“兴趣
方面大做文章“,学生还会感到”厌烦“吗?,还会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吗。
第三、小学教师要有一颗童心,要多读儿童作物;要多看少
儿电视频道节目;要关注“动物世界”、“人与自然”“探索发现”等儿童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要多看少儿动画片。拓展教师视野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已是教育者的共识。例如教师看了动画片《熊出没》,你就可以设计学生口语交际训练活动:让学生复述故事或谈一谈学生的感受或想法,或者让学生观看一部分后让学生续写一下。“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诗意用于改变学生作文“三无”(无兴趣、无内容、无自我)的现状再准确不过了。学生的“三无”究其源,责任不在学生,而在教师。原北京四中校长吴昌顺曾就读与写的问题作过辩证的阐释:语言的表达是由“输入”到“输出”的过程,听读是输入,说写是输出,输入占表达的75%,输出占表达的25%。目前大城市的一些学校在课外或者假期安排学生观看某些电影或电视节目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三、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注重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新课标总目标中要求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
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新课标强调写作教学应着眼于丰富多彩的主客观世界,指向写作主体广阔的思维空间;着眼于人的“青春精神”的培养,指向思想内容与真实情感的流露;着眼于语言素养的形成,指向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教师在教学和生活中要引导学生养成注意观察、思考、积累的好习惯。
总之,小学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注重积累,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以培养写作兴趣为重点,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切实落实新课标精神!
第四篇:新课改下作文教学之我见
新课改下作文教学之我见
摘 要: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开拓与创新精神。
关键词:课改;作文教学;感悟
课改,是当今教育界非常热乎的一个词,教育教学的改革,并非是对传统的东西全面的否定,而是批判与继承,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课改下的作文教学的关键应着眼于培养学生开拓与创新的精神。在几年的课改背景下,我尝试了许多的作文教学方式,有以下几点感悟,在此抛砖,以期引玉。
一、“仓廪实”是佳作的基础――督促培养积累的好习惯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大生于小”的观点出发,老子阐述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说明“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的远大事情,都是从“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为开端的,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同时也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成大事如此,出佳作亦然。我们不妨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卡片、学习园地、摘抄本、剪报,有计划地要求学生积累词语、名言(或佳句)、优秀段落、典型事例等等,成立“语文角”,每周看展一次交流,老师与学生共同赏析,引导学生用这些词造句,运用这些名言围绕一个内容写一 段话,来供同学们共同赏析,坚持下去。老师在作文讲评时,大张旗鼓表扬那些积累丰富、运用恰当的学生,并将这些优秀句段篇展示在教室一角――建立班级文化长廊,这样学生会从“死记”的枯燥中觅到“活用”的芳味了,从而大大提升写作兴趣。
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充分开辟第二课堂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越多,作文时思路越通畅,见解越独到,思想更越深刻。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开辟第二课堂,能使学生的观察、思维、生活感受冲出闭塞的藩篱,是提高学生观察力、想像力、分析力、思辨力和创造力行之有效的途径。原本学生们的生活圈子比较狭小,生活阅历、社会认知力比较肤浅,如果老师不让他们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实难写出有真实情感、有思想深度的佳作来,而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让学生自主感知、体验、探索、领悟,这也正是与新课改的精神相吻合的。
三、课文即范文――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要有机结合
我们的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是编者有目的、有意图为学生精心筛选的范文,供学生在学习写作中效仿与借鉴。不同文体、不同内容的文章,它们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既可谓珠联璧合,而又各有千秋。教者应深入挖掘那些表现思想内容与特色的技法,加以总结将之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有意识地运用。
四、独阅乐不如众阅乐――作文批改要师生共同参与
作文的批改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传统方式是教师独自批阅学生习作,而后独自宣讲自己的阅读感受。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自主感知,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对优秀作文和典型病例的感悟。不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共同批阅,共同欣赏,共同指摘缺点和问题,这样学生才会慢慢地形成深刻的认知,摸到优秀作文的“门路”。这种方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参与认知力,又能锻炼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同时又能掌握作文的评价标准
五、模仿借鉴要有度――杜绝机械模仿和盲目抄袭
练习写作时模仿和借鉴无可厚非,但模仿不能机械,借鉴不是抄袭。教师在平时写作教学中和写作训练时要正确引导与指导,训练“嫁接”术的巧用,培养创新的能力。否则,如果形成机械模仿、盲目抄背的坏风气,那么“东施效颦”的悲剧可能会我们的学生作文中重演。
六、有纲才有思路――要培养学生养成列写作提纲的习惯
要求学生养成下笔前问三个问题的习惯:为什么写,写什么,怎样写。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盲目性,克服随意性,保证写作质量。
七、“好写”者不如“乐写”者――营造氛围,变“好写”为“乐写”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怎样能把学生引到“乐写”的境地呢?其
一、培养天天“日记”的习惯;其二,通过班报、墙报、校报展示学生佳作;其三,鼓励、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征文投稿,一旦作品见报、见刊,他们的写作热情与激情就会“星火燎原”,“乐写”之趣油然而生。
作文是个体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基本能力的培养、兴趣的形成、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融会贯通的过程。在新课改下,如何有效提升作文教学质量,有效提升学生作文能力,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需要我们同行们在作文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创新!
第五篇: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实施策略初探(共)
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实施策略初探
内容提要:随着多媒体网络等教学手段在平常教学中的日渐深入,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作文课也因网络而精彩,呈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在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该怎样不失本色地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呢?本文主要从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优势的分析,实施策略的探究及由此而带来的几点思考几个方面来谈。
关键词:网络环境 作文教学策略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网络的世纪。” 这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多媒体网络等技术手段正逐步深入的走进我们平常的教学活动当中,运用多媒体网络环境进行作文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也就成为当前我国进行教育研究的重点。传统的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因其枯燥、程式化、低效而困扰教师与学生,而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学开辟了新的途径,使作文教学出现了新的“亮点”。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也有着更多的思考。在此就把实践探索过程中的几点思考总结如下。
一、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优势分析
1、巧用媒体,激发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在学习中起着“小马达”的作用。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因此,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能改变过去把作文当成是一个沉重包袱的畏惧情绪,从而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在广阔的思维空间中驰骋,写出更好的文章。在学习“细节描写”时,如先播放一位教师的上课片断,再播放菜市场上一个小商贩吆喝买菜的情景,这些片断给同学们增添欢笑之余,也会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让学生在写作之前,对“什么是细节”有一个整体的、形象的认识,真写起来才心中有数,游刃有余。写出来的作文也才能紧扣要求,细致生动。
由此可见,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引进,打破了传统的沉闷教学,给教学输入了新鲜血液,使作文课形象生动,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写作情绪高涨。
2、再现生活,丰富写作素材
信息技术下的作文教学,完全可以改变学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状。在网络世界里,各种信息无所不包,为作文课堂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一旦走进了网络世界,狭窄的生活空间将会变得宽广开阔,单纯的生活阅历将会变得丰富多彩。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课要好得多。这些也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和其它环境所无法比拟的。如:校运动会举行完后,我们要求同学写一篇文章,但绝大部分同学写成了流水账,因 为运动会开完了,脑子里也忘没了。因此我们事先便录制了学生体育比赛的全过程,并剪辑好配上字幕,上课时学生便可以在各自的计算机屏幕上自由观察动态画面,主动地接受信息,不知不觉地融入到比赛的全过程中,活动的开始、经过、结果更清楚无遗,场内、场外热闹气氛,同学们的一言一行更令人兴奋,达到了不吐不快之感,激起了写作愿望。当学生要重点描写某位运动员时,可以单击按键,画面又重新出现在眼前,便于学生细致地观察,继而描绘出逼真的场面。因此,在多媒体网络下,作文教学资源得到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学生作文素材丰富极了,感受深刻直观,再不是没得可写了。
3、积极参与,提高学生主体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于自己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之成为一种思索活动。因此,作文课堂教学要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发展为主线,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实践和独立思考的环境。
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便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教师淡出教学”,能够把学习的主动权全部交给学生,学生们由课堂上的“看客”、“听客”变为积极的创造者。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作文通过网络传输到每台电脑上,然后对照训练目标,引导学生对例文的每个环节进行判断、评价、修改。小组讨论、学生互评通过电脑网络进行又非常方便,教师可随时通过主机监看任何一组、任何一个同学的作文修改情况,并随时回答学生的有关问题。电脑网络的交互式特点能让学生在品评每篇文章,难以把握时,可参考其他同学的评语。“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用一体化,学生们也尝试了改作文“当老师”的滋味,学习的自信心得到增强。这样,在单位时间内,学生获得了最大的信息容量,通过网上搜寻资料,与同学交流,激发创意,也消除了直接提问引起的紧张心理,极大地活跃了思维。他们也由被动地接受命令转为独立地思考问题,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提高,主体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4、利用网络,增强学生协作意识
网络环境得天独厚的信息传递优势使得它不仅仅是一种学习工具,也是一种交流中介,它提供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共享与交流不同观点、看法的机会。
在网络环境中,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先内部协商,再小组讨论、交流,对当前问题提出各自的看法,并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分析和评论。这样一来,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通过这样的研讨,把每个学生所看到的所想到的集中起来,集思广益,使学生对事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促进思维的严密性与实际的切合性,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协作意识。
例如,在组织中学语文第八册第五单元《莲文化的魅力》这个综合性活动时,我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开发课外学习资源。然后,把每个小组所撰写的有关莲文化的活动小结发表到论坛上,让学生参与在线讨论,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学生既能在轻松交流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又增强了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实施的策略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可以运用网络模拟的各种自然现象、环境状况、社会特征等,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经验,学生从情景出发,通过分析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对知识的获取和意义的建构。因此,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实施可从建立作文教学专题网站和实施过程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
1、建立作文教学专题网站
网络作文教学实施的前提是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开发、建设与管理。网站的设计制作要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页面的设置必须有良好的交互性,可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教师把各种教学内容制作成网页,组成网站,存放到Web服务器上。利用浏览器,学生可随时在专题学习网站和因特网上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和进行网上交流。
在习作目标的确立上,除了常规作文目标之外,还包括能从因特网和专题学习网站上获取所需的写作素材;能对搜集到的写作素材进行剪切、粘贴、整合;能通过计算机输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习作;能通过“评改天地”相互评改、交流习作。学生在明确了学习任务和目标之后,可按照作文教学内容及要求,点击搜索引擎、专题网页上的“素材仓库”或教师提供的相关链接网站,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素材欣赏,从而获得所需的信息,同时酝酿如何表达。而通过在线选材、构思后,学生就要把自己要表达的内容通过“发表园地”来完成。这时,学生还可借助在线求助得到教师的指导,教师也可及时了解学生写作的信息,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达到各取所需,共同发展。最后,教师利用在线评改工具,根据反馈的在线作文完成情况,对其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用实例进行适当的点评,学生则可自主选择网上同学的习作相互进行批改、评价交流。
2、网络作文教学实施过程
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利用网络自主获取信息、自主作文、自主评改,最终实现自主发展的目标。因此,其实施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⑴、创设情境,激发习作兴趣
教师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动情境,提出相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技术等手段,结合作文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生动、明了的作文情境。情境创设的方法很多,如借助音乐、电影片段、实物展示等,而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再现作文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情境,具有视听结合、声画并茂等特点,集各种媒体形式优势于一身,能给学生以真实感。它突破时空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把一切原先不能直接搬进作文课堂的情境搬入课堂供学生感知。例如在以“莲”为话题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网络链接有关“莲”的图片和网络信息,通过投影仪在电子屏幕上向学生展示,再配以各种舒缓的轻音乐,营造直观、形象的作文教学情境。
⑵、搜索素材,打开习作思路
学生在明确了作文话题和写作目标后,带着问题分组或独立,各有侧重地利用搜索引擎自主地搜集网络资料,充实作文素材。在搜索中,有时找到的内容量极大,而阅读时间有限,有时所需的资料又会很少。这时,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各种形式的协作学习,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想象,结合各自的特点,通过电子邮件、QQ,或到指定的论坛(如校园网论坛)进行讨论。通过 这些交流,学生们互通有无,共同解决碰到的问题。例如要写“莲”这个话题,学生可以借助google、百度等网络搜索引擎,通过关键词如“莲”、“莲之乡”、“莲文化”等进行查找所需的网络信息,进行浏览和阅读,并引导学生就此在网上展开交流和讨论。这样,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和智慧就可以通过网络被整个群体共享,从而共同完成作文知识的意义构建。
⑶、在线探究,构思适时作文
学生把从网上搜索的相关材料(包括与同学交流得来的信息材料)进行加工组合,控制和管理已有信息,结合作文主题对其进行吸收整理,设想表达顺序及方法,形成文章的雏形。在起草中,学生通过键盘输入,用电脑屏幕呈现自己的习作,并借助计算机的超强编辑功能和多媒体特性,对习作进行插图、配乐等形式的修饰,使习作以个性化的形式展现。
⑷、交流评改,提高习作质量
写作实际上是一种交流手段,网络可以使学生快捷、方便地相互交流自己的作文。当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输入电脑后,我和学生分别从计算机网络中调出不同程度的作文,进行师生互评、生生互改。修改后,由该学生自己来朗读,大家欣赏。由于电脑中的文本修改后整洁、清晰,让人一目了然,每个人都可同步阅读同一篇文章,比在作文本上修改便捷得多。学生在修改、评议、欣赏的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写出了不少精彩的片断,提高了自己的作文水平。
网络这一交互平台的出现,为学生作文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通过在网上发表作文,他们拥有了无数的读者,将大大激励学生写作的兴趣。此外,上传于网上的作文处于广大读者的评判之下,这里的读者不仅是本班的老师和同学,也可以是上网阅读的任何一位读者,每一位读者都可以通过在网上留言、发电子邮件等方式评改他人的文章。因此,这使得作文的评改已不再局限于课堂、同学、老师的狭小圈子,作文教学已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
三、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反思
网络信息技术运用于作文教学,能否有效地给作文教学改革带来新的突破,还有待于具体的教学实践来验证。相对于传统的作文教学形式,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也不可避免地客观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
1、学生的情感和道德受到挑战。
学生在网络环境下面对丰富的信息,有可能会出现抄袭、东拼西凑等现象,这是不道德的行为,也会形成不良文风。对此,我们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观念,正视作文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能动地进行作文学习;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学生区分模仿、引用和抄袭的不同。
2.网络中充斥着良莠不齐的信息。
网络信息技术在为学生的作文学习带来丰富的精神营养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不健康的垃圾信息,构成了对网络环境下进行作文教学的一个挑战。因此,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标准,学会用正确的标准去判断和选择,提高他们的鉴别力和 判断力。我们还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通过网络过滤系统或设备等屏蔽有害信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网络信息环境。
3、学生的作文质素得不到有效发展。
学生面对纷纭众说极有可能迷失自我,难以在文中发表独立见解。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是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能够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以自我观念进行创新的写作方法。我们有理由相信:有网络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有详实的材料作支撑,有多样的语言形态作示范,每个学生的写作水平将完成质的飞跃。但是,只有善于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积极采取措施克服存在的不足,才能真正推动作文教学改革,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军:《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探索》 《镇江教育》 2003年
2、蔡祖泉:《网络环境下小学作文教学的尝试与思考》 《教育信息化通讯》
3、谢海龙:《网络作文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电化教育研究》 2003年(1)
作者单位:广州市骏景中学 苏 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