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宣讲提纲)
一、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特征:
1、群众基础的理性化、利益化:随着群众基础的代际更迭,新一代群众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群众对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总体上是认可的,但对党的认同已经从过去单纯的感情认同,转变为法理型认同和利益认同。
2、群众工作对象多元化 :随着社会结构的急剧变革,出现了不同利益诉求的主体,都成为新时期群众工作服务的对象;过去的利益主体比较单纯,单位人、农村、企业职工,现在广泛出现了新社会阶层、两新组织、流动人群等利益主体。
3、群众工作面临问题多元化 :新时期群众工作面临的问题,既有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保护、企业改制、涉法涉诉、军转安置、社会保障等问题,也有安全生产、干部作风、分配不公、民族宗教、历史遗留等多个方面、多个层次、多个领域问题。同时,不同的利益主体,利益追求也不同,利益需求也从普通化的物质利益向生存利益、精神利益、民主权利转变。
4、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趋向复杂化。当前由政府公信力缺失、领导干部决策失误,作风不正、一些党员干部的贪污腐败、社会心态失衡造成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日趋复杂化。
二、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要求 :
1、把做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2、把依法办事与带着感情做工作结合起来。
3、把提高工作能力与真诚服务群众结合起来。
4、把提升干部公信力与接受群众监督结合起来。
5、把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与加强领导结合起来。
三、创新有效开展群众工作的新途径:
1、整合群众工作主体。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
2、创新满足不同利益需求的服务体系。随着单位体制的大量解体,传统体制下党员群众自然享有的各种优先权利逐渐减弱,行政命令和思想灌输为主的方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有效开展群众工作的需要。这就要求党的领导更多以非行政、非权力的影响方式发挥作用,用没有行政强制却更具号召力的方式影响社会、整合社会。
3、创新党群互动良性循环机制。建立直接听取群众意见的有效载体,形成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馈问题的快速反应机制;建立党员干部结对联系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同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合力机制。使群众的需求得到及时回应,群众的困难得到及时帮助,群众的权益得到及时维护。
第二篇: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一、时政背景
最近,某位政府官员的一句话引起舆论大哗,某市主管信访工作的副局长在对记者要求对信访处理意见进行解释时,质问说:“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
这位局长的话反映了部分官员的心态:近些年来,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有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模糊了、动摇了,甚至认为用不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是全心全意为个人和小圈子服务,这就从根本上脱离了群众。
对此,中央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指出: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二、当前做好群众工作面临哪些新挑战
1.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和发展着社会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利益主体的多样化、社会组织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这四个方面的多样化给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带来深刻影响,向我们党执政和领导的各项事业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四个方面的多样化、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不可避免地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带来影响,也使党的建设遇到前所未有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例如,当前,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无论在内涵上还是在表现上都发生了变化,对财产性资产的追求要比以前来得高,民主法制意识和公平尊严意识日益强烈,政治参与热情也越来越高;由于我们党是掌握着公权力的执政党,在就业、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问题上,人民群众自然要把我们党作为其利益需求倾诉的主要对象,而在征地、拆迁等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上,群众更把矛盾追溯到执政党及其领导下的政府身上。所有这一切都会在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中反映出来。
2.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党员干部不断的新老交替,群众工作面临着不少新问题。如有的党员干部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不依靠、不相信群众,甚至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违背群众意愿;有的党员干部群众立场不坚定,一事当前只为自己、而不为群众考虑,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呼声置若罔闻,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甚至见利忘义,以权谋私;有的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方法简单,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不了解、不熟悉,习惯于发号施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如此等等,这些新问题是与我们党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要求相违背的。
三、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几个认识问题
1.有人说,当前,群众工作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传统的群众工作已经不适应新的工作要求。这种说法对吗?
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我们党形成了一系列群众工作的基本经验,以服务的行为获得群众的认可,在战争年代,党的各级领导者,甚至中国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如毛泽东当年在西柏坡,稍有闲暇,还去教农民如何种水稻。这些经验,是党的宝贵财富,要继续继承下去。
当然,当前社会形势和科技都有了新的变化,要适应这种变化,积极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当前解决群众问题,必须以民主、法制的手段为主,同时充分运用高科技时代提供的一切手段、渠道,如互联网留言板等,热线电话等,及时了解群众意见,排查矛盾,解决群众困难。
无论是传统方法,还是现代方式,关键是要真正从群众的诉求出发,以心换心、以情动情,并且认认真真地解决其问题、维护其利益。
2.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出现了一些拦堵上访群众的行为,截访者都会好言相劝把本地上访者接到宾馆,安抚回家。有人说,这也是群众工作的一部分。你觉得呢?
这种行为不是群众工作,而是害怕做群众工作。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是最直接、最现实的群众工作。许多地方信访总量下降、信访问题减少,在很大程度上是重视群众工作、下功夫做好群众工作的结果。
要正确看待群众上访,坚持领导干部接访、机关干部下访,真正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把群众工作当家业。要坚持用群众观点思考问题,站在群众立场处理问题,多做人对人、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的工作,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四、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
1.尊重规律、转变理念。树立“四观”--“大群工”观,即群众工作是一个蕴含在整个政治体系运作之中
中的过程,党群关系是整个政治体系运转的结果;服务观,即以服务作为党政机关、基层组织的主要功能和业绩考核内容;民主与依法执政观,即群众基础变了,民主与依法执政是群众工作应有的基本观念,也是基本的工作方式;民众利益本位观,即公权力不得与民争利。
2.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注重民生以巩固党的群众基础。群众是现实的,公正协调各方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尊重民众的基本权利,是维系当下社会稳定与进步的基本条件,也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内容。没有民生的进步,就没有党的群众基础。
3.建立新型沟通机制。改革与创新党的群众工作,还要构建开展党群工作的协商机制,创新从事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今天,开展党群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决反对“代民作主”、越俎代庖、强拆强迁等行为,要从人民群众的利益、权益、素质、社会保障四个方面,构建党群工作的协商机制,与人民群众协商,其利益如何实现和提高,其人权和基本权益如何保障,其基本素质如何提高,其社会保障体系如何逐步建立。
4.要用社会政策公正调解利益关系。发展民主以保障利益协调的公正性。经济的发展并不一定必然保证发展的成果为人民所共享,社会利益调节需要民主决策机制的保障,需要给各方利益相关者以畅通的表达诉求通道与平等的机会,也离不开各利益群体之间、各群体与公权力行使者之间的相互沟通、对话协商。没有民主,社会公正就只能依赖于少数权力行使者的素质。民主的制度化发展需要与经济发展同步。
5.提高领导者领导素质。领导干部要认识到党内领导方式与领导群众的方式有所不同。在做群众工作时,要根据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工作方式,坚持以说服为主。要做到周恩来同志所说的“领导群众,结交朋友”,特别是要结交社会最底层的群众为朋友。领导干部还要不断提升内在素养,切勿轻视自己的作用和影响。
6.要注意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多样。以民众能够接受的方式,以与时代发展相吻合的方式开展工作,灵活多样,确保党以多种姿态、手段联系群众。把服务融入到社会控制中,以服务的良好形象获得群众认可与社会的稳定。强化党组织和政府的服务功能,把服务蕴含在社会控制之中。在中国,社会治理是典型的执政党起主导作用的治理,即所谓政党治理。执政党和政府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但强化其服务功能却是时代的需要,是增强党执政合法性的需要。面对变化了的时代和群众,唯有服务,从权力运行的体制和机制上,从党和政府的工作方式上、工作重心上,转变到服务方面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形成在群众中的政治动员力,形成对社会的凝聚力。
五、重要论述
1.2011年7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引导干部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本领。要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2.2011年2月16日,温家宝在就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征求基层群众代表意见召开的座谈会上指出,最能评价政府工作好坏的是群众,最能反映政府工作情况的是基层。群众的意见使我们知道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知道群众的困难和问题所在。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应该为人民谋利益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
3.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同中央党校第48期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员座谈时指出,正确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保障。要认真贯彻执行已有的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制度,大力弘扬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条件较差和情况复杂的地方去,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
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善于研究和把握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工作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增强群众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全国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指出,各地要结合实际,加强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研究探索,把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的经验推广好、完善好。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统揽不包揽,重点在加强领导、整合资源、发挥职能部门作用上下工夫,在提高水平、增强实效、更好服务群众上下工夫,确保这项工作有序推进、健康发展。
第三篇: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公选笔试资料:如何改善农村基层的干群关系
来源:考试大 2011年8月25日 【考试大,有你,也有我!】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农民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特别是1998年开展农村党建“三级联创”以后,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明显加强,但是,在农村一些地方,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还存在一些矛盾。从2005年上半年群众集体上访反映的内容来看,农村干群矛盾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农村不安定因素之一,直接影响着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干群关系疏远和紧张的原因
1.农村干群关系紧张,权益问题是矛盾的实质。目前,一些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过低,农民的利益得不到很好的保证,是造成干群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一是随着改革深入和经济发展,农民对产前、产中、产后各种社会化服务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越来越迫切。但许多地方产业化经营发展缓慢,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造成农民意见较大,这些意见直接落在基层干部身上。二是改革对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进行了调整,市场经济又强调人们的物质利益,致使农民群众对自身利益的期望值较高,而现实中一时又难以实现。加上转型期分配制度的不尽完善,不公正现象时有发生,农村贫富悬殊状况较为突出,这种利益矛盾最终表现为干群矛盾。但实际上这些问题,不是基层干部所能完全解决的。三是一些村经济薄弱,相当部分是空壳村,为了社会经济发展,只好举债办企业、修公路、通水电、安广播电视、建学校等,致使债务越来越大。
2.农村干群关系紧张,还在于农村干部体制和队伍建设存在薄弱环节。基层干部是基层政权的执掌者,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者,是乡镇经济社会活动的管理者,是提高群众思想觉悟的教育者,也是各种矛盾纠纷的协调者。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乡镇的农村工作,特别是税收、计划生育等工作仍需依赖村干部。乡镇通常采用决定村干部工资多少、把村经济收归乡镇管理、给予村干部额外补贴等办法来推动村干部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村干部的“准行政化”倾向开始出现,有的村干部在帮助乡镇乱收费的同时也搭便车,进一步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乡镇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也就睁只眼闭只眼,这样,就出现了所谓的“官官相护”现象。同时,村委会干部与党支部成员的来源不同,导致两者之间产生矛盾,村民则根据自身利益而拥护不同的干部,使得干群关系更加复杂化。同时,在“压力型”体制下,部分乡镇干部不顾农村实际情况和农民的负担承受能力,大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路边花”等劳民伤财项目,给乡镇留下沉重的财政负担。实行分税制以来,乡镇的财力明显不足,但是,乡镇的刚性开支,如教师工资却逐年增加,乡镇干部人数有增无减,乡镇财政无法维持乡镇正常的开支,只好寻求非正常渠道,干群间的矛盾就会激化,甚至发生群体性事件。
3.农村干群关系紧张是农民日益增长的民主意识与落后的文化素质强烈反差的集中表现。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已经成为生产和交换的主体,更加关注自己的投入和收益,自然会从自身利益出发来对待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各种通讯设备、新闻媒体的普及,使农民通过阅读报纸、收听广播、收看电视节目,就可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有关“三农”问题的政策和法规,村民要求在村务上行使民主权利,直接选举和监督村干部,从而真正实现对村务的民主管理和决策。农民民主意识的提高本是件好事,但作为矛盾的一个方面,群众整体素质不高又制约了民主权利的正确行使,成为导致干群矛盾的一个重要因素,以至于一些村民参与村务管理时出现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影响个人利益就上访告状。二是行使民主权利随心所欲,使本来素质不高的候选人赚得了选票,当选为村干部,为新的干群矛盾埋下了隐患。
二、改善干群关系的对策建议
1.开展“双联双增”活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是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的根本途径。邓小平讲“从根本上说,手头东西多了,我们在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时就立于主动地位。”因此紧紧抓住加快农村发展这个中心不放,才能使干群之间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纷繁复杂的内部矛盾迎刃而解。针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共产党员先进性而开展的。“双联双增”即“支部整合联建、党员分类联户,增加农民收入、增进党群关系”。在这项活动中,我们把农村党员分为“双强”型(致富强、带富强)、老龄参谋型、劳力型、救助型四个类型,把农户分为小康型、有潜力无实力型、纯劳力型、救助型四个类型,组织“双强”党员和县(市)乡机关中有帮扶能力的党员联系1—2名致富潜力型农户和纯劳力型农户。使其学一门实用技术、上一个增收项目、带一批群众致富、创一批“双文明户”。通过组织“党群部门联弱村,政法部门联乱村,经济部门联穷村,涉农部门联专业村”,使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零碎的资源整合起来,农村的人才活动起来,先进的技术推广起来,实现了“小产业”与“大市场”的对接,延伸了产业致富的链条。党员分类联户,从过去帮扶解决生活方面的困难,转变到帮扶改善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提高农民群众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通过这一活动,巩固了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构建了新型的农村干群关系。
2.加快农村干部角色转变是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的基本条件。村委干部应该是村庄公共事业的发起人,现在许多地方水利设施失修,道路急需维护,这些都是村委干部的职责,他们应该在坚持“一事一议”的前提下,积极推动村民兴修公共工程。村委干部还要宣传党和国家有关“三农”问题的政策、法规,积极化解当前农村的各种纠纷。村委干部生活在村民中间,可以利用“熟人效应”,比较容易化解这些纠纷。乡镇干部的工作职能应向服务型转变。乡镇干部应熟悉市场行情,主动钻研农业技术和技能,积极协助村民培育合作组织,减少农民的可能风险和损失。乡镇干部要敞开心扉倾听群众的呼声,从群众的批评、责怪,甚至是辱骂中查找自己工作的不足。
3.集中对基层组织进行整顿是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的有效手段。我市已经发生的一些上访事件表明,大部分群众是不愿意集体越级上访的,只是由于基层组织工作不力,使群众以为按照正常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要求引不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问题得不到切实解决,才不得不采用这种极端形式。这就要求我们集中对工作不力的基层组织进行整顿,切实做到两点:一是运用组织手段,集中整治软、散、瘫班子。在整顿中认真组织开展民主评议活动,根据群众评议的结果,对那些工作不力、作风不实、群众意见较大的基层组织负责人坚决予以撤换,果断选派乡镇、办事处的优秀科级干部兼任,问题不解决不能离任;挑选下派一批年轻后备干部到村兼任村支部副书记、村主任助理,在一线锻炼年轻干部。同时,对那些组织和参与宗派争斗、煽风点火制造混乱的党员干部,坚决给予组织处理。二是分类治理,认真落实整改。根据征求意见和民主生活会查摆出的问题,根据每个基层组织的不同情况,突出重点,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和整改责任人,坚持做到一事一策,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对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大,经济发展缓慢的村,着重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对制度不健全的村,特别是财务不透明的村,重点帮助健全完善制度,规范行为;对矛盾比较集中的村,下决心集中力量排查解决影响稳定发展的突出问题,对瘫、乱、散的班子坚决进行调整。4.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是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的关键环节。在农村干群矛盾中,有些是由于民主不够,有的是由于法制意识淡薄,有的是对违法行为打击不力。比如,个别农民合理负担无理不缴,说服教育无效,为推动工作,干部不得不采取强硬措施,这无疑会激化干群矛盾。因此,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对改善干群关系仍然非常重要。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农村普法教育体系,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治安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对农民群众进行广泛的法律宣传,坚持标本兼治,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一、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关键。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和群众方法。以人为本既是理念问题,也是方法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让群众认识并体会到,无论是改革也好、发展也好、稳定也好,目的是为了群众、关键是依靠群众、成果由群众共享,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激发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热情和创造活力。对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特别是解不开的思想疙瘩,我们应责无旁贷地宣传到位、解释清楚、理顺明白。应该由群众参与的事情,我们有责任广泛发动、认真听取并合理吸纳群众的意见。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我们有责任去帮助解决、悉心维护和争取最大限度地实现。事关决策的事项,我们有责任抓好“凡是定了的事情,就要一抓到底;凡是向群众承诺了的事情,就要坚决兑现”的工作落实。
二、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强化对群众深厚的感情是重要基础。“感情决定立场,立场决定方向,方向决定效果。”对群众没有感情,不可能体察到群众的真实感受,往往是说话没人听、要求没人从,做了等于没做,甚至不如不做。坚持以情感化,就要真心实意地尊重群众、理解群众、关心群众,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群众工作时要常常进行换位思考,多体谅群众的处境,多想想群众的难处,多帮助群众出主意。对群众的意见、要求和呼声,要作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即使群众的诉求不甚合理,也不能简单地视为不讲理,必须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对他们付诸一片真情。坚持以情感化,关键是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群众在领导心中分量有多重,领导在群众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只要真心实意为群众着想、替百姓负责、为他们谋利益,就一定能够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拥护。
三、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坚持民主法治是重要前提。一方面,我们的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无论重大决策、重要项目还是重要举措,都要切实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尊重群众的建议,按照群众的意愿办事情。凡是群众赞成的,我们要认真去办,而且一定要办好;凡是不赞成或反对的,一定要缓办或不办。另一方面,国家的法律法规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每一位公民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是我们做好各项群众工作的依据和准绳。作为公职人员特别是单位和部门的领导,要首先带头学法用法、依法按政策办事,切实做到执政为民、廉洁高效。越是群众关心、越是问题重要、越是事情紧急、越是矛盾突出的问题,越要坚持依法办事。同时,要正确引导群众不断树立法治理念。群众不懂法,领导有责任。对群众在个别问题上出现的认识偏差,绝不能熟视无睹、见怪不怪,必须着力予以引导;对群众提出的不符合法律和政策规定的要求,不能莫衷一是、无原则迁就,必须着力予以妥善纠正;对群众中出现的违法违规现象,不能放任自流,必须着力予以规范。在处理群众反映问题的过程中,要将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宣传贯彻到群众中去,真正地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懂法、守法和运用法律手段解决诉求问题的自觉主体。
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教育、引导、服务群众,维护好群众权益是切实的保证。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有些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工作不够到位,该宣传的政策没有宣传好、该讲清的道理没有讲清楚、该解释的问题没有解释明白,或者不认真、或者不细致、或者不耐烦、或者不会做、或者粗枝大叶,乃至引发了一些不应有的矛盾。有些群众信访并不是要求解决自身问题,主要是想搞清楚、弄明白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讨个公道和说法。对这种情况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视,该做的群众工作没有做好,该解释的政策没有解释到位,往往会让群众更加困惑。群众一旦形成心结,本不应形成矛盾的小事情就可能转化为尖锐的矛盾。所以领导干部要切实树立“‘维权’就是‘维稳’”及抓民生就是抓稳定的思想观念,防止与民争利,防止单纯地追求GDP而忽视群众利益。要更多地去关心失业职工、失地农民等困难群体,在利益调整中应更多地向低收入群体倾斜,认真解决好他们在生产生活问题的困难,使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要针对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把政策讲清、把道理讲明、把利弊讲透,让群众不仅听得进,而且信得过。对群众的思想问题,要耐心细致引导,千方百计疏导到位;对群众反映的利益问题,要依法、依政策处理好,及时妥善维护到位;对群众存在的实际困难,要尽最大努力救助帮扶,切实帮助解决到位。
五、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把诚信放到突出重要位置。群众对领导干部的信任,来自于领导干部的诚实守信。领导干部在干群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能否让群众信任、能否使事业推进,领导干部的诚信度很关键。群众对领导干部越是信任,一些矛盾和问题就越容易解决。坚持以诚取信,就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统一、言论与行动相统一、做事与做人相统一。这既是领导干部的责任,也是领导干部应该坚守的本分,更是群众对我们信任和理解的前提。领导干部绝不能说的是一套,做的则是另一套,当面拍了胸脯,过后不当回事。老百姓最看重的是领导干部说到做到,群众最瞧不起的是言过其实以及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始终与人民血脉相连
——一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2011年04月26日
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在建党90周年之际,重温胡锦涛总书记这一语重心长的讲话,可以更深刻地领会我们党与人民群众的本质联系,更准确地把握我们党奋斗历程的基本规律。始终保持党与群众的血脉联系,充分把握我们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这是对以往经验的秉承汲取,是对时代挑战的积极回应,更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根本要求。
历史中蕴藏着走向未来的智慧。近日出版的《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汇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关于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推动全党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读本。这部重要读本揭示了群众工作深刻的思想渊源,总结了群众工作丰富的实践内涵,提出了群众工作峻切的时代要求。它告诫我们,只有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战略高度出发,才能深刻理解“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才能不断增强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其生命根基和本质要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是其政治主张与执政理念。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群众工作,把党与群众的关系,比之如鱼水,喻之为血肉,视之为种子和土地。回望90年峥嵘岁月,历史阶段不同,但“群众观点”始终是我们党不变的宗旨,“群众立场”始终是我们党不变的要求,“群众路线”始终是我们党不变的坚守。这是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成长为7800万人的执政党的决定性因素。人们常说,延安革命根据地政权“是陕北人民用小米哺育出来的”,淮海战役“是人民用独轮小车推出来的”,改革开放“是适应人民愿望、根据群众创造搞起来的”。这充分证明,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我们的事业才能顺利推进;只有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戴,党的领导地位才能巩固和加强。
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的群众工作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面临不少新挑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这些问题损害了党和群众的鱼水关系,更会影响党和人民各项事业的发展。在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全党同志务必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和危机意识,深刻认识“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深入贯彻中央“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战略部署,认真学习我们党关于群众工作的重要论述,从历史的经验中汲取智慧,不断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汇聚起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合力。
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汲取更强大;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赢得民意更珍贵持久。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坚持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我们一定能以更加坚强的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人民利益是块“试金石”
——二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2011年04月27日
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为人民谋利益,赢得人民支持,才有生命力。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为什么人的问题,更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鲜明政治立场,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方针。人民利益是块试金石,能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决定了我们是否坚持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否做好党的群众工作。
长期以来,作为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得到了有效贯彻,人民利益得到维护。但也应当看到,在现阶段一些地方和干部那里,还存在群众观念淡薄、决策脱离实际、作风不扎实、违法违规问题严重、以权谋私现象多发、损害群众利益事件增多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淡忘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群众立场,没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深刻地启示我们,为人民谋利益必须始终成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和根本要求。“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干部搞特殊化必然脱离群众”,“为什么过去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能渡过?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我们所有的领导干部,都要始终关心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满腔热情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重温《论党的群众工作》中的这些重要论述,回望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历史实践中的光辉历程,我们应该更深刻地懂得,只有始终为人民谋利益,党的执政地位才能牢不可破,我们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
无论是实现“十二五”宏伟蓝图,还是应对“社会矛盾凸显期”挑战,都迫切要求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迫切要求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关键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注重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利于群众的就干,不利于群众的就不干,绝不能干劳民伤财、违反群众意愿的事,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有没有做好群众工作,能不能做好群众工作,都不妨用人民利益这个试金石试一试。看一看,我们究竟是站在人民立场上,还是站在个人、少数人立场上说话办事?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还是代表某一个人、某一部分人的利益?问一问,我们有没有对人民群众的真感情?有没有为人民谋利益?是不是在为人民掌权用权?
人民是大地母亲,离开大地的支撑,我们飞不高、走不远。在任何时候,党员干部都不要忘了当初为什么而出发,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怎样实践党的宗旨。这样,我们才会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更加坚定地为人民谋利益。
群众路线就是科学方法
——三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2011年04月28日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环境深刻变化,社会管理领域出现新的情况,对加强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应对这些新课题、新挑战,关键就在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扎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作为党的生命线,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创造的一种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方法。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只有坚持贯彻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实现人民福祉,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群众路线所以是党的一种科学方法,乃是历史实践充分证明了的。“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望出发。”“只要我们信任群众,走群众路线,把情况和问题向群众讲明白,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任何障碍都可以排除。”“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去发展我们的各项事业。”“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使各项决策既体现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又代表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既反映大多数群众的普遍愿望又照顾部分群众的特殊要求”。《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中的这些实践经验结晶,正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在历史实践中,我们党正是始终坚持了群众路线,才战胜了困难考验,取得了伟大成就。
群众路线所以成为科学方法,就在于它能够针对变化了的实际,为我们开启智慧、开阔思路。在社会管理领域,过去行之有效的一些方法难以完全适应新变化,从根本上说就是没有坚持好群众路线这个科学方法。实践总是在发展变化的,过去再有效的方法也不可能为一切变化提供现成的答案,关键就是要开动脑筋,把群众路线中包含的精神、精髓、原理、原则等等充分灵活运用于新的实际,创造出适应新形势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来。比如,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情况下,如何密切联系群众?在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情况下,如何增进干部群众之间的信任和社会共识?在各种利益博弈加剧的情况下,如何更好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在一些干部作风不实、行为失范的情况下,干部如何更好带领群众?如果不结合实际深入思考创新,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不会自己跑出来的。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在任何时候,做任何工作,我们都不要忘记了这一点,都要把群众路线更加自觉地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心齐气顺地干事创业。
群众工作检验执政水平
——四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2011年04月29日
善于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能否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本领,决定了我们能否在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中,始终保持和扩大这一优势,决定了我们在新形势下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群众工作贯穿于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是一项全局性、经常性的工作。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光喊口号是不行的。“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只有切实提高群众工作的本领,动真感情,拿硬措施,找到做好群众工作的“船”与“桥”,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群众工作的本领,是做好全局性、经常性工作的本领,也是实现党的根本宗旨的本领,是执政党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根本来源。
夯实执政基础、提升领导水平,必然要掌握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从“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方法,让群众讲话的方法”到“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达到新的团结”;从“老老实实调查研究,老老实实听取群众的意见,老老实实改进工作”,到“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注重运用现代科技”,《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中这些论断,既是立足具体时代的工作实践,也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升华。正是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我们党才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与信赖,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伟大成就。
无论实践如何发展变化,这些规律性的认识,都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遵循。我国正处于战略机遇期、改革攻坚期,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中,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充分激发各方面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中,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妥善协调和处理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切;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中,寻找与群众交流沟通的共同语言,拉近与群众的思想感情距离,都需要在总结运用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提高群众工作的本领。
与过去相比,今天我们拥有的经济实力和财力大大提高了,我们掌握的各方面资源大大增加了,我们可以运用的科技手段大大丰富了,这些理当使我们在把握群众所思、解决群众所忧、满足群众所盼上,有更大决心、更多智慧、更多方法。如何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分好蛋糕”,满足群众利益需求?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畅通群众表达渠道?如何不断完善各项制度法规,提高群众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这些都是考验我们群众工作本领、检验执政能力的时代课题。
“离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群众工作的本领,决定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只有积极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改进群众工作方式方法,才能增强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第四篇: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心得体会
按照县委统一安排,近段时间,自己认真研读了市长《着力解决群众工作的四个关键问题》。通过学习,深刻体会到:解决好群众工作的理念、感情、本领和标准等问题,对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促进各项工作开展、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执政为民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坚实基础
执政为民的是我们党的生命之基。历史告诉我们:“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党的权力来源于人民,也只能归于人民并造福于人民。只要我们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群众就会义无反顾地支持我们、配合我们。去年的城建工作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三年大变样,一年要实现”的任务目标很艰巨,各级干部的工作压力很大,但随着工作的开展,老百姓看到了“三年大变样”给自己的生活环境带来的巨大变化,感受到了县委、县政府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决心和力度。群众对我们干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彻底改变。从起初的观望变成了参与,从被动配合变成了主动支持,从不屑一顾变成了全身心关注。从而推动了“三年大变样”乃至全县整体工作的开展。当前,我县正处在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唯有坚持执政为民,一切从群众出发,才能从群众中获得力量源泉,促进工作开展。
二、真挚的感情是做好群众的必要条件
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不论是征地、征收房屋,还是维护秩序,都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城建、国土、房管等部门每天都要面对群众。如果没有对群众的真挚感情,我们的工作将步履维艰。树立群众观点、坚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把感情贯穿于群众工作的始终,是我们争得群众拥护和支持的关键。在利益调整中,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妥善协调各方面群众的利益关切;在工作实践中,寻找与群众交流沟通的共同语言,拉近与群众的思想感情距离,都需要我们带着真挚的感情走进群众,用心与群众交流,用心去倾听广大群众的心声。今年,我县将全面打响旧城改造、潴龙河生态综合整治等六大战役。有很多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工作要做,群众工作能不能做好关系到六大战役的成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时刻群众保持联系,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积极搭建与群众沟通交流的平台,及时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
三、过硬的工作本领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保障
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光喊口号是不行的。“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完成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只有切实提高各级干部的群众工作的本领,动真本事,拿硬措施,找到做好群众工作的“船”与“桥”,才能真正做通、做好群众工作。面对当前不断出现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和要求,不断提高干部的群众工作本领,总结运用以往好的经验和有效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灵活运用各种办法和手段,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城镇建设上水平、工业园区建设等关系我县发展的重项工作涉及群众广、问题多、情况复杂。这就要求我们拥有一支群众工作本领扎实、过硬的干部队伍。全体干部要切实提高群众工作本领,特别是基层干部、一线干部把身子沉到底,把脚板踏实,面对征地、拆迁等困难大、矛盾多、协调难的群众性工作,要不缩、不推、不避,一门心思扑上去,提高自身宣传、发动、服务、引导群众的本领,增强调解、沟通能力,把群众工作做好。
四、群众满意的标准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目标
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衡量我们党一切工作的重要标尺。如果一件工作做得很漂亮、很完美,却没有给群众带来任何好处和实惠,没有让群众满意,那么可以说这是一件毫无意义的工作。因此,无论做任务事,都要把改善群众生活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都要考虑群众会不会拥护、会不会赞成、会不会满意,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让群众满意,就要求我们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参与作为第一路径,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群众幸福作为第一追求。各级干部要牢固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思想观念,凡对人民群众有利的,克服困难也要干成、干好、干出成效。如我县旧城改造工作虽然牵扯问题多、情况复杂、阻力重重,但是绝大多数旧城区居民是赞成、支持和盼望改造的,所以我们不论付出多大努力都要把旧城改造成为群众满意的民心城区、幸福城区。
第五篇: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心得体会
民生至上 服务为先
—— 对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几点肤浅看法
中共汉滨区张滩镇委员会 郑清峰
近期以来,我市接连发生两起严重伤害群众利益事件,一时间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反响。为了认真汲取两起事件的惨烈教训,作为一名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公务员,我有幸参加了市委举办的“贯彻七一讲话精神,切实做好群众工作”培训班。通过仔细聆听各位教授的详细解读和辅导,使我更进一步的认识到群众利益无小事,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对如何做好群众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对照培训讲座,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工作实践,就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下面谈几点个人的肤浅认识。
一、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性
(一)从群众的角度看:
1、利益需求和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随着民主政治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各阶层的群众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出现了新的阶层和新的社会群体。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发生的较大变化,群众的利益需求和价值取向日趋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特征也逐渐显露,这些都深刻影响群众工作开展。
2、群众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参政愿望日益迫切。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期间也随之出现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短时间内无法满足群众的诉求和期望,一部分群众抱有“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侥幸心理,容易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唆摆利用,采取过激的行为来反映利益诉求。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顺应群众期待,广泛凝聚群众力量,悉心汲取群众智慧,大力加强党的群众工作。
3、人民内部矛盾及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高发态势,数量不断上升,规模不断扩大,涉及面越来越广,行为方式越来越激烈,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第一位的问题。从近年的群众性事件分析,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事发突然,演变迅速;二是组织严密,行为激烈;三是从直接原因看,一般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农村征地、房屋拆迁等方面;四是多种矛盾交织,处臵难度大。一些群众要求的合理性同反映形式的违法性交织在一起,有的还存在违法犯罪和敌对分子插手利用的问题;总体上属于改革发展和前进中的问题,但又往往与历史遗留问题相交织,处臵工作的难度较大,稍有不慎,就可能会激化矛盾,扩大事态。
(二)从干部的角度来看。当前,在党的群众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些干部宗旨观念不牢,脱离群众,不愿做群众工作;思想理论水平不高,能力不强,不敢做群众工作;工作方法欠缺,本领不大,不会做群众工作。这些都导致我们基层党组织和干部密切联系群众不够,缺乏代表性和凝聚力,在群众工作中未能发挥强大的先锋作用,不能在关键时候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甚至变成了“弱势群体”。
二、新形势下怎样做好群众工作
结合本次培训,我对自己多年来的基层工作经历进行了认真反思,新形势下要想做好群众工作,就必须要牢固树立群众观,怀揣强烈的责任心,抱着对群众的满腔热情和浓厚的感情去倾听群众的诉求、体察群众的疾苦,才能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正如习近平在中央党校第48期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所讲到的:“群众观决定着群众工作,群众工作决定着群众基础。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什么事情也办不成”。
(一)要把群众利益作为做好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和支撑点。做好
群众工作,就是要关心群众生活,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看得见的利益。群众中各种思想问题往往与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不解决实际问题,思想问题也难以有效解决。在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过程中,解开群众的思想疙瘩,这是我们党做群众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最实际、最普遍、最有效的群众工作。要重视解决好涉及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民生利益问题,确保人民群众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受益者,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要用感情的力量感召群众。胡锦涛同志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都要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带着深厚的感情做群众工作,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做好群众工作,首先是一个感情问题,感情是群众工作的基础。与群众感情深,就肯动脑筋、想办法,群众工作也就做得细而实。感情不深,群众工作则大而化之、敷衍了事,甚至结合一些党建、创建活动,搞一些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失去民心。所以,对待群众的这种感情,是真情、实情,来不得半点虚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朴素的群众最讲真感情,最恨虚情假意。那么,与群众的感情要“动”到何种程度?作为群众的“父母官”,就是要“视群众为父母”,为衣食父母服好务、当好勤务兵。像胡锦涛总书记告诫我们的一样,“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如此带着真情去工作,就一定能感化群众,就一定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三)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要本着对群众负责、对工作负责、对党负责的态度,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我们每一个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
要有热心。热心是干好工作的前提和动力。作为一线基层干部要对事关民生的事,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要放在心上,对群众愿望
要上心,对群众生活要关心,对群众疾苦要动心,决不能冷眼观之,冷漠处之,多一点真情就会少一些矛盾。
要有耐心。对群众所反映的问题要细心听取,耐心解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能敷衍塞责。
要有平常心。要换位思考,要站到老百姓的角度去考虑老百姓关注的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要与群众打成一片,不能用有色眼睛看待群众,特别是对待来访群众,要以一颗平常心待人处事,要有亲和力,要以处朋友、交心的方式来对待群众。
要有诚心。“有诚则灵”,一方面要多为老百姓办些惠及民生的事,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到,我们是在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对群众承诺的事要认真落实。另一方面,还要诚心对待群众的批评。“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四)讲究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当然,做好群众工作还有一个关键,就是要懂得方法。方法不对,不仅感觉很累,而且还要背离民心。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个人认为,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要力求达到一种境界。做群众工作,我体会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应付,昨天出了事,今天来应付;第二种境界叫应急,今天出了事,慌忙处理;第三种境界是比较高的境界,叫应对,即用今天的精力干明天的事。事情没发生,就提前做好应对预案,达到处事不惊、遇事不乱、沉着应对、泰然处之。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在新的形势下做群众工作,就要力求达到应对的境界,不能一天到晚穷于应付,忙于应急,不会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