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球话语境下的翻译及翻译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函
“全球话语境下的翻译及翻译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函
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翻译研究中心、《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杂志承办的“全球化语境下的翻译及翻译教学”过级学术研讨会将于2011年11月24日至27日在上海召开。会议组委会诚邀您参加本次会议,并欢迎您的同事也前来参加。
本届研讨会的议题包括:翻译与跨文化交流、全球化视野中的翻译、口笔译人才的培养、新技术与翻译。翻译批评与翻译教学以及其他翻译理论研究相关议题。会议语言为中文、英文与法文。如果您决定提交论文,请于2011年9月30日前提交中(法)英文论文摘要。同事请附个人学术简历。参会论文摘要请用电子邮件发送至translationteach@163.com.会议将选择高质量论文结集出版。
拟安排主旨发言人:许钧,南京大学
Michael Heim,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Jeremy Munday.利兹大学
会议安排具体细节:
1.费用:会务费800元人民币(研究生减半);交通住宿自理
2.报名时间:11月24日
报到地点:金沙江大酒店
3.会议地点: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
4.会期:11月25日、26日;共两天
5.议程安排:
11月25日上午:开幕式,全体会议 11月25日下午:分组会议
11月26日上午:分组会议
11月26日下午:全体会议,闭幕式
6.文化考察:11月27日
第二篇: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孙虹
2004年1月7日—9日,由汕头大学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汕头大学隆重举行。来自国内外的120多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就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若干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汕头大学党委书记谢练高代表汕头大学向来自各地的嘉宾们致欢迎辞,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汕头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王富仁先生致大会开幕辞。他指出本次会议的五个议题,包括:
1、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2、中国现代文学教学研究;(1)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学语文教学;(2)中国现代文学与大学基础教育;(3)中国现代文学与研究生教育;
3、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的互动性研究;
4、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的互动性研究;
5、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的互动性研究。此外还提倡大家在会上发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鼓励大家在辩论中联合,在讨论中发展,让各种思想交汇碰撞。
简短的开幕式结束后进行了首轮的大会发言。第一场的发言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秘书长刘勇先生主持,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先生,武汉大学教授、中国闻一多研究会会长、湖北省文学学会会长陆耀东先生,来自韩国外国语大学的韩国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会长朴宰雨先生以及文学评论家、香港浸会大学黄子平先生,香港岭南大学许子东先生等学者的精彩发言引起热烈反响。
在8号和9号的上午分别举行了另外三场的发言。由北京大学孔庆东先生主持的第二场发言气氛热烈。中山大学的黄修己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黎湘萍先生,山东师范大学张桂兴先生,北京语言文化大学高旭东先生以及西南师范大学的李怡先生就各自研究领域的问题作了发言,并且回答了在场嘉宾与学生的提问,其间还引发了台上台下的激烈争论。
8号上午的另一场讨论会由中国现代文学馆的李今女士主持。中国社科院赵京华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的吴炫教授、汕头大学陈方竞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刘纳教授等进行了富有针对性的演讲。
最后一场的发言在9号上午闭幕式前举行,由汕头大学文学院冯尚先生主持。来自苏州大学的范伯群先生谈了大家非常感兴趣的通俗小说的创作;社科院的张中良先生则就翻译文学的问题进行了别开生面的演说;扬州大学的徐德明先生深入浅出地分析了20世纪的小说现代性;北大的陈平原先生站在理论高度作了题为《分裂的趣味与抵抗的立场》的演讲。
在几场发言的中间,还进行了分组讨论。与会代表共分四组分别围绕现当代文学研究、教学、与其他领域的互动及其自身的问题等专题展开气氛热烈的讨论。第一组的讨论中,代表们就全球语境的源流、文化交流的多样性以及如何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深入进行文学研究展开了积极的探讨。第二组集中讨论了当代语言教育方面的问题,钱理群、王富仁、许志英等对目前的教育现状、尤其是中小学教育的严重落后状况所表现出的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忧虑,引起了在座人士的共鸣。如何认识我们本民族自己的大师,如何面对外来语言对中华母语的冲击,如何探索出打破应试教育僵化局面、能为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代表们从教育的层面追本溯源,挖掘出关于当前社会转型期所存在问题的深层根源。与其说在这智者相遇的会上碰撞出的是学术火花,不如说展示了知识分子作为“社会良心”所显示的历史责任感。
其余两个小组的成员也分别在各自的组别中作了逐一发言,代表们认真听取别人的新见之余也提出了商榷意见。会场外,会议休息的间隙,这些平日里各自独立钻研的学者们十分珍惜这一难得的相聚之机,把握时机交流思想见解,探讨学术焦点话题。慕名前来的汕大学子也纷纷找到仰慕已久的大师合影以及提问。浓郁的人文之风、学术气息弥漫汕大校园。匆匆三
日的会议在9号上午结束。汕头大学林伦伦副校长致闭幕词,其中专门谈到素有历史渊源的潮汕文化。最后,吴福辉副会长在闭幕辞中总结了这次会议的成果,认为在每场会议中间自由讨论之风、反思精神一直贯穿其间,反思中充满着学者们的焦灼与焦虑;同时他感谢了对大会予以极大支持的李嘉诚基金会、汕大的校领导和大会的承办者汕大文学院的师生。
原载于《文学评论》2004年第4期
第三篇:论国际商务合同翻译的原则与教学实践
论国际商务合同翻译的原则与教学实践
【摘要】本文拟运用商务英语教学中英译商务合同的实例,论述商务合同翻译的原则,在实践活动中力求准确严谨英译商务合同。
【关键词】商务合同 翻译原则 教学实践
商务合同具有条理性、规范性和专业性的特点。商务合同对翻译的质量提出很高的要求,也增加了难度。本文对商务合同英语的准确严谨、规范通顺及翻译技巧与内容的完善还有翻译中常见错误、成因及其对策等作了分析和论述。
一、翻译原则
根据美国语言学家马丁?朱斯在1962年的分类,合同英语属于庄重文体,是各种英语文体中正式程度最高的一种,体现在内容的专业性、语言的严谨性和结构的完整性等方面。合同的文体正式严谨,措辞准确明晰,给翻译带来诸多不便。一般而言商务合同的翻译应遵循准确严谨和规范通顺的原则。
1.准确严谨(faithfulness & accuracy)。商务合同的专业性和兼容性越来越强,为避免产生歧义,商务合同的翻译必须把“准确严谨”作为首要标准。合同文本是合同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的文字记录,因此,合同文本的翻译不同于文学翻译,不讲究文采韵味,必须准确严谨反映当事人的意思表示。
译文要准确严谨,首先要用词准确(accuracy)。比如,shipping advice和shipping instruction表面意思相近,但应该做出区分:前者是“装运通知”(由卖方发给买方的通知,告之买方货已装运的具体事宜),后者是“装运指示”(由买方向卖方在货物运出前,发出的装运指示,卖方完全按照买方的意图做好装运事宜)。再如,shipment date和delivery date,从字面翻译来看,都可以翻译成“装货日期”,但前者指货物装船启运(离港)日期,后者指货物的到货(到港)日期。如果混淆了这些词语,将会造成履约困难甚至引发纠纷。例句: In order to cover our order,we have arranged with Dalian Branch,the Bank of China,a credit for USD 86 000.【译文】为支付我方订货货款,我方已委托中国银行大连分行开立86 000美元的信用证。cover一般做“包括,囊括”讲,但上例中不能按原意翻译,且句中由于所属领域范围的不同,其所表达的意思也是不同的:分别是“购进货物”、“投保险”“偿付”等意思。
2.规范通顺(expressiveness & smoothness)。合同文本是一种法律文件,属于庄严性文体。翻译商务合同时还应该把规范通顺视为另一大原则。所谓“规范”,是指译文必须符合法律语言的特点,尽量体现出契约文体的特点。而所谓“通顺”,是指译文应当符合汉语的语法要求,使译文清晰易懂。例句:During the period from the date of effectiveness to the termination of the Contract,the two Parties shall hold a meeting very year to discuss problems arising form the execution of the Contract.(原译:在合同生效之日起到合同终止之日的期间内,双方每年举行一次会议,讨论合同发行中出现的问题。)原文在理解上没有什么特别困难的地方,译文意思也算正确,但只对原文逐字逐句翻译,显得呆板,改译为:本合同有效期间,双方应每年正式会晤一次,以讨论本合同履行期间存在的问题。例句:The date of Bill of Lading shall be taken as the conclusive proof of the date of shipment,six(6)days grace shall be allowed for shipment earlier or later than the time agreed upon by the Parties.In the event of the goods for one order being shipped in more than one lot,each lot shall be deemed to be a separate sale on Contract.(原译:提单的日期应为交货日期的最后证明。双方允许交货比约定的时间早交或迟交六天。一次订货多于一批装运,那么,每批货应被当作是合同的单独买卖。)原译文表达累赘,结构松散,不合乎汉语契约文体的简约风格。改译为: 交货日期以提单所载日期为准,双方同意在合同约定的交货期的基础上,允许有前后六天的装运宽限期。若一次订货分批装运,则每一批货为合同项下的单独买卖。
二、翻译技巧与内容的完善
1.前言的内容:其一,主要载明合同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国籍、主营业务或者住所;其二,合同签订的日期、地点。
2.正文:(略,另文论述)
3.合同的结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32条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合同的成立是以签字为成立要件而不是以盖章为成立要件的。所以,在合同的结尾部分还应明确规定:合同在双方授权代表签字后正式生效。
三、翻译中常见错误、成因及其对策
1.错误。英语合同翻译中的错误很多,大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合同英语词或句子的理解停留在字面意思上或机械对应上,对其本质的涵义了解不够准确;另一方面,翻译表达上的错误常常出现,造成理解上的概念不清,内容混淆。
2.成因。(1)专业背景。在我国,部分从事国际贸易的业务并非经济类或法律专业的毕业生,相当一部分毕业于外语类。尽管他们拥有语言上的优势,在词语的专业含义把握上尚可,但是对专业背景知识的了解上却有欠缺。(2)文化差异。尽管掌握了一定的专业背景知识,但不同国家间的文化内涵、民俗风情存在巨大差异。由于文化内涵的差异,其英语涵义与汉语涵义并不对等。因此,文化差异所造成的思维模式、传统观念等差异,使得一份英语合同的理解差异成为可能,翻译错误也就难以避免。
3.对策与建议。(1)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将原文的内容充分表达出来,无任意增减删略或歪曲背离。(2)使用规范的译文语言形式,力求简明易懂、文理正确、严谨通顺,无生硬晦涩之处。3.3.3仅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在英语合同翻译中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以及对不同合同翻译中的错误所造成业务上的损失等文化背景的了解,这样才可能尽力避免由于不具备一定专业背景知识,不了解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合同翻译中的错误。(3)建议。对已经掌握英语基本语法和技能的专业人士或学生来说,开始可从比较英文合同与中文合同的格式入手,然后从句式结构和用词两个方面理解两种文本的异同,体会国外英文合同的特点,尤其应关注中文合同一般未包括的而同类英语合同中又约定的合同事项,不断地在实际应用合同的过程中不断学习。
总之,提高翻译能力,需大量实践。翻员应提高汉英两种语言的水平,在实践中摸索,学习涉外经济合同翻译理论和常用技巧,切实提高翻译能力。只有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规律,不断总结,才能积极有效地提高翻译能力与水平。
参考文献:
[1]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2]陈建平.经贸合同英语词法特征及其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6(01).[3]廖文玉.国际商务英语合同的翻译准则及其中译技巧[J].商场现代化.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