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形势下检察机关做好群众工作的一点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新形势下检察机关做好群众工作的一点思考 作者:严锋
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10期
【摘要】目前,江西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拉开序幕,体现了我省对群众工作的重视。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不仅是党政机关的重要任务,也是司法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检察机关,应立足检察职能,将群众工作融入到检察工作当中。
【关键词】新形势;检察机关;群众工作
一、当前检察机关群众工作的现状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些检察机关及其检察干警片面的认为,检察机关作为国家司法机关,其职能定位是法律监督机关,履行的是打击刑事犯罪、诉讼监督等职能,群众工作与检察工作没有多大关系,甚至认为没有关系,就算有关联,稍微“顺带”下就可以了。
(二)工作措施不到位
在工作形式上,往往停留在传统的在电视、广播、报纸,或者通过宣传车和在特定的时间如法制宣传日做些法律宣传,接受群众举报,公布下检察工作性质、职能等,让群众多了解检察工作,真正把检察工作与群众工作相结合,让群众工作真正融入到检察工作的却很少。
(三)工作效果不明显
居于上面两点原因,一些检察机关及其检察干警在做群众工作时,常常走过场,工作流于形式,没有建立起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和完整体系,导致群众工作效果不明显。
二、检察机关开展群众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做好群众工作是检察机关适应新形势的客观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民主与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新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人民群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诉求逐步增强,相应体现在检察环节的工作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在检察机关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将群众工作纳入进来,与群众工作有效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做好检察工作。
(二)做好群众工作是新时期做好检察工作的重要内容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同时强调,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做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察机关,自然也必须提高群众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建立健全和创新群众工作机制,提高群众工作成效,以提升检察工作形象。
(三)开展群众工作是检察机关的法定义务
在许多相关法条中对群众工作都进行了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七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在工作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贯彻执行群众路线,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四)做好群众工作是提高执法公信力的重要方式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坚持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作为检察机关,更加必须坚持这一准则。所以在检察工作中首先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始终以是否做好群众工作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始终坚持秉公执法、廉洁自律,才能真正做到执法为民,树立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
三、检察机关开展群众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一)立足检察职能,严厉打击犯罪,服务民生
认真履行好法律监督机关职责,充分行使检察权,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特别是涉及民生领域的各类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公平正义,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树立执法为民价值观
法律监督权源于人民,人民性是中国特色司法制度的本质属性。这就要求在执法办案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执法为民贯穿于检察机关执法办案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检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和执法监督
始终把执法规范化建设放在检察工作突出位置,加强检察机关内部执法监督,着重规范在审讯、搜查、扣押、冻结等环节办案行为;同时做好执法监督,不断促进依法办案、文明办案,有效杜绝在办案过程中对人民群众造成侵权,损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各类违法违纪现象。
(四)深化检务公开
认真执行《关于进一步深化人民检察院《关于进一步深化人民检察院“检务公开”的意见》,依法向社会和人民群众公开与检察机关有关的活动和事项,大力推行“阳光检务”,提高执法透明度,以公开促公正,最大程度让社会群众了解检察工作,保障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五)着重处理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不断提高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重视程度,把处理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放在工作突出位置,认真分析研究存在问题的原因和症结,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和方式,切实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同时,加强与公安、法院和有关行政职能部门的沟通和联系,积极发挥检察机关主导作用,最大程度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第二篇: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思考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思考
党群关系是政党建设的基本问题之一,对所有政党如此,对共产党更是如此。对中国共产党来说,保持密切而良好的党群关系是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目标。中国共产党有走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当然,群众工作象党的全部工作一样,需要随着执政、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时代变迁,改革创新,建立密切党群关系的长效机制。
一、党群关系是政党建设的基本问题
政党是代表民意参与政治的组织。执政党则代表人民执掌公共权力。因此,在政党的所有特性里面,首先就是政党的代表性。几乎所有的政党都声称代表人民的利益,都力求得到人民最广泛的支持。人民的支持是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西方多党制下的政党比较注重与其基本群众的制度化的联系,经常通过各种民意调查来关注自己受到民众支持的比例,因为民众对政党的支持比例最终都会反映到下一次选举上来,直接决定该党是否能够获得执政地位或者能否继续执政。
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基本上都有依靠和领导群众通过革命夺取政权的历史,在革命时期保持着与群众的密切而良好的关系,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但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执政的时间比较短,其执政行为受意识形态的影响比较大,传统上往往在强调不能脱离群众的同时,反对党群关系上的尾巴主义。同时由于选举制度上的不健全,群众在短期内对执政党的约束机制很难及时的表现出来。因此,如何克服执政党的干部脱离群众,保持执政党和群众的经常联系,如何保证我们的政策真实反映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需要认真研究。
二、良好的党群关系是先进性建设的基本目标
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党群关系,提高执政能力和增强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认可和支持程度。在阐述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的时候,胡锦涛同志完整地表述了增强执政科学性和执政合法性的问题,并把它们作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目标和先进性建设成效的衡量标准:任何政党的兴衰存亡,归根到底取决于它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取决于人民群众对这种作用的认可程度。曾庆红同志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论述: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否先进,必须通过其执政能力和执政成效来体现、来检验,衡量一个政党的进步与落后,最终要看能否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党的执政能力与政党执政的科学性和执政效率密切相关,执政能力是执政科学性和执政效率的体现。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认可和支持程度与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密切相关,政治学所谓的执政合法性的基本意义就是人民对执政者的认可和支持。可以说,执政合法性是党的先进性的基础。应当把建立密切而良好的党群关系,不断增强政党执政的合法性作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目标。
政党执政的合法性主要体现为三点:第一,执政党的建立和运作必须建立在对社会发展潮流要求的基础上,执政党应该有科学的和为人民接受的执政理念,执政党的政策是大众公共利益的真实反映。第二,政党的执政行为应该遵行民主和法治的程序,应该具备程序上的合法性。程序合法是对实质合法的保障,人民对执政党的认同和支持只有在程序合法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真实的反映,才可以通过选票等指标量化。第三,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归根到底来源于政府的良好政绩,体现为执政党在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有效作为。执政以后,作为党的先进性基础的党群关系面临权力腐蚀的考验。胡锦涛同志指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在执政特别是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任务更为艰巨。权力对领导干部和执政党具有强大的腐蚀作用,有可能导致执政党脱离群众,甚至在执政党内形成既得利益集团,减少对群众利益的关注甚至损害群众的利益。这是一个政治常识。党的历代领导人都多次对这个问题有过一针见血的论述。邓小平同志指出,执政党更有条件脱离群众。江泽民同志提出,要防止执政党内形成既得利益集团。胡锦涛同志多次指出,党越是长期执政,反腐倡廉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西方观察家也对国内的腐败问题很关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托尼?赛奇从四个方面概括了中国在新世纪所面临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由腐败问题造成的内部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收获了巨大的经济增长的同时,承担了越来越大的社会不公或者社会不和谐。社会不公与权力腐败相互强化,不断恶化党群关系。
新挑战决定新课题。清醒地认识党群关系面临的新挑战,有助于明确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问题何在,风险何在、机遇何在。把防范和遏制权力腐蚀作为重点,从党的理论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特别是制度建设等方面有的放矢地设计和部署党的先进性建设,构建执政条件下密切而良好的党群关系。
三、建立密切党群关系的长效机制
胡锦涛同志在论述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战略时提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把做好经常性工作与适当的集中教育结合起来,不断加以推进;要建立新形势下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把党的先进性建设推向前进。毫无疑问,这段论述同样适用于党的群众工作。在党的群众工作中,同样应该把集中教育整顿与经常性工作结合起来;同样应当建立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了解和反映群众心声、代表群众利益的长效机制。
第一,适当运用集中教育的形式,解决积累的党群矛盾。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那样,把适当的集中教育与党的建设的经常性工作相结合,阶段性地在比较短的时间内集中清理和解决积累起来的党群矛盾,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党群矛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我们党的一个比较好的传统。有学者认为,正是有了这个传统,使得我们党同苏共相比,积累的矛盾相对较少,一些由于体制机制等各方面的原因积累起来的党内矛盾,也不断得到解决或缓冲。
这次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得党员的先进性意识和执政党意识和群众观念得到明显加强,集中解决了影响党群关系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增强了党员和群众对党组织的信心和认同感。
在一党执政、党内外民主仍然不足,缺乏比较充分的竞争机制和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的情况下,适当地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样的集中教育整顿,仍然是解决党群关系中不可避免地不断积累起来的矛盾的一种必然选择。明确这一点,有利于消除社会上对先进性教育和群众运动的偏见以及党内对于这个问题的一些模糊认识。
第二,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建立保持良好的党群关系和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没有相应的制度,就没有任何长效机制。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密切党群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实现党的群众工作的制度化。相比思想教育而言,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建设不是简单的建章立制,更主要的是建立规范党员行为的激励和制约机制,是党员在这种制度下的一种适应和学习。制度更多的不是存在于党的规章制度文字表面,而是体现为党员在现有制度框架下的行为预期。在推进党的制度建设中,要明确认识政治号召和政治规范的区别,着眼于制度规范的实效。
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相比于集中教育整顿这样的短期措施来说,其目的就是要建立起能够经常性的解决经常产生的党群矛盾。相比竞争性的政党体制,长期执政的政党,由于缺乏充分的权力制衡,密切联系群众的压力和动力则相对稀缺。我们不主张西方那样的多党制,但是并不妨碍我们可以吸收其政党制度中的一些工具性的经验,建立起执政党的民主机制。例如,通过在官员产生过程和决策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采用考试、选举等方式来选择从政人员,在公共决策中走群众路线,让有关专家和相关利益集团参与决策等,同样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实现民主和提高政治体系的支持度和效率的效果。
在传统的政治教育和整党整风的实际效果不断递减的情况下,更多的从引入竞争机制和
权力制约机制的角度加强体制和机制建设的比重,应是新时期党的建设和发展新的增长点,也是执政条件下密切党群关系,建立群众工作长效机制的根本途径。
第三,用先进性建设理论指导和统领执政党的群众工作。用先进性建设理论指导和统领执政党的群众工作,要求在党的群众工作中,贯穿“代表”的意识、发展的意识和变革的意识,要以能否提高执政能力和增强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认同和支持,作为党的群众工作成效的衡量标准。
具体来说,首先要吸收国内外思想成果,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群众工作理论建设,增强党的群众工作理论的时代性与科学性。
其次,党的组织尤其是基层组织应该发扬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党组织应有专门的部门做更多的群众工作。这项工作非常重要,但是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又最容易被忽视,这恐怕是社会上一些非法宗教和政治势力不断滋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执政条件下的群众工作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和是否变质。世界上很多党都有专门的群众工作部门,地方上也有一些服务群众的新经验,值得借鉴和总结。
再次,要健全群众诉求的表达机制。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畅通群众反映意见的渠道,充分发挥人民代表、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和信访部门的作用。要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人大代表要密切联系选区群众,及时了解并积极反映群众呼声。密切党同各民主党派人士参政人士的联系,努力为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创造条件。还要发挥人民团体的作用,使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更好地发挥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使其在做到上情下达的同时,更多地发挥下情上达的作用和维护其所在群体权益的作用。
正在兴起的公民社会是人民群众利益表达和权益维护的重要渠道。做好群众工作,党要积极培育、引导和管理公民社会。必须探索有效的方式、方法,实现对公民社会的科学控制和引导。公民组成的各种组织和政党的性质不同,两者之间不形成组织隶属关系,所以需要改变计划经济时期那种把社会组织作为党组织的一个下级部门来对待的行政性的控制方式。这种行政命令控制的办法很容易导致组织的官僚化,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控制的结果,不是拓展了党与民众联系的渠道,而是堵塞了这些渠道。
最后,要建立群众工作的应急机制。对群众反映的意见、要求,必须高度重视,及时研究,努力解决。要避免作风生硬、方法不当引起群众不满和抱怨。要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及时掌握社会动态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尽力把各类矛盾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要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认真分析各类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特别是深层次原因,努力从源头上减少事件的发生。对部分群众的某些过激行为,不能简单地使用强制手段压服,要以理服人,依法管理。
第三篇:关于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几点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的几点思考
(区国房局-XX)
通过深入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论群众工作》一书,我对 “得民心者得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些古训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当前,我们正处于改革开放关键期,加快发展黄金期,同时也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积极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是摆在我们各级干部面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实践课题。结合我们单位近年来的群众工作实践,谈几点思考。
一、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深入了解民意,才能找准做好群众工作的出发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时代的要求,是人民的期盼,是实现新世纪、新目标、新任务的要求,把群众的呼声、需要、满意、利益作为我们办事的第一信号、第一选择、第一标准、第一原则。
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更重要的是首先要了解群众在想什么、要什么。历史经验一再表明,把各项决策和工作建立在了解、顺应、符合群众愿望和要求的基础之上,我们的事业就能顺利发展;无视、偏离、违背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领导干部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1把人民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任务,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臵,把人民群众的愿望作为第一目标,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办事情、做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不可无视民意、违背民意、挫伤民意。
二、只有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才能拥有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素质
从古至今,高尚的品德就为世人所推崇。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员的党性修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加强我们的党性修养,加强个人素质,把人民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坚持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群众的工作越做越顺,越做越扎实。
作为共产党员、党员干部,要模范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努力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各种诱惑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认识群众工作的出发点。
要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建立便民服务机制。要提高引导群众的能力,建立群众民意沟通和诉求机制。群众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做人的工作首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解决思想问题要靠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要建立定期和不定
期民情恳谈机制,畅通民情上报渠道,要善于与群众平等交流,听取群众的各种意见,对正确意见虚心接受,对不同意见认真考虑,对错误意见进行教育和引导;要坚持做到亲民、务实、清廉,以实际行动为群众树立榜样。要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对基层干部来说,维护稳定始终是一件头等重要的大事。如何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首先要有坚强的党性原则,具有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能够见微知著,沉着应对,善于经常分析、把握社会生活中的矛盾,特别是要准确掌握群众的所求、所思和所忧。其次,要注重党的理论知识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善于运用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去解决问题。
三、只有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把握做好群众工作的努力方向
坚持群众路线,必须解决好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这个大问题。困难的地方,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工作推不开的地方,要么条件艰苦,群众生活困难。要么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紧张,群众对干部作风有意见,要么少数干部确实侵害了群众的合法利益,导致群众有意见,如果不能很好地理顺群众情绪,任凭怨气发展,极易造成群众上访,危害社会稳定。作为干部面对这些情况,决不能回避矛盾,怕见群众,更不能一味压制,所以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共同奋斗、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增进了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我们党的这些好传统、好作风应当进一步发扬光大。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是增进与群众感情的最好办法,也是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的重要途径。党员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工作中的新情况,这既是做好工作的需要,也是提升自身思想境界的要求。
要建立基层干部定期下访制度,下基层,变上访为下访,化消极为积极。要全面把握矛盾的性质和重点,处理矛盾要力戒简单化,要及时发现矛盾苗头和化解矛盾,防止矛盾扩大化和复杂化,把矛盾解决在内部,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只有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才能构筑做好群众工作的坚强保障。
党风廉政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党的执政地位,也充分的反应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如果一个政党腐败,势必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利益,他们的好处都是建立在剥夺人民群众的财产,以及滥用手中的权利去获得非法所得。最近,重庆在打击文强黑恶势力的同时,牵连出一个又一个的贪官,这说明我们政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迫在眉捷。
如果我们的政党是一个以截取人民的利益为目的,不站在人民的高度去解决民生问题,我们又怎么去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又怎么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因此,我们要根据
形势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抓好党风,使得我们的政党值得人民信任,为他们能够实事求是的办好事,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强迫命令。只有这样,有了值得人民信任的政党,我们才能的到人民的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自然也能很好的做好群众工作。
五、只有善于集中民智,才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力量源泉。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实践,是领导干部的力量源泉。要善于把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凝聚和发挥出来,形成推进工作和事业的强大力量。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进行决策和推进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逐渐增大。党员干部只有真心实意的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甘当群众的学生,善于从人民群众身上汲取前进的力量,善于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更好地克难攻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因此,要相信群众的力量,多与群众打交道、多了解民情,只有这样才可以掌握群众的思想脉搏,把群众的愿望和需求转化为工作的要求,同时,通过查找不足,把它转化为工作的动力。问民情要做到“干部要下去,民情要上来”。“干部要下去”是前提。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基层干部要在吃透上级决策的基础上,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入了解民情,切实弄清群众在想什么?在盼什么?做到既吃透上情,又把握下情,并把上情和下情结合起来,把群众的智慧和诉求集中起来,从中寻找工作目标、工作方法、工作动力。“民情要上来”是关键。任何事物的发展总会有矛盾,并且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要妥善解决好问题,圆满化解矛盾,首先必须清楚问题和矛盾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要切实增强群众观念,搭建平台广开建言渠道,让群众敢于讲真话。要充分发挥民情信箱、热线电话、网络媒体等形式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全方位、多渠道了解群众困难和呼声,搭建起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目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处于社会大变革、利益大分化、信息大流通、文化大交织、科技大发展的特殊时期,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各种深层次矛看日趋凸现,广大群众的自主意识、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对党和政府及党员干部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期望与要求。当此时刻,认真分析和研究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党力量与智慧的源泉。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我们应该不断的思考和利用好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群众路线、积累的群众工作经验,做好群众工作。
第四篇: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几点思考
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因为,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国家;有了国家,才需要有个“君”。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的性质本身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因此,新形势下,如何参与基层工作,如何与群众“打交道”,如何做好群众工作是很值得认真思考的话题。
作为一名在乡镇工作十余年(期间约两年在县委组织部跟班或借调)的基层干部,群众工作永远是最大的学习主题,结合书本、网络一些好的思路办法以及自己的所思所想,谈几点感悟:
一、为什么要做好群众工作?
习总书记在十八届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提到:“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
可见,作为党的基层领导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意义多么重大。党员干部的政治立场必须鲜明而坚定,那就是时时刻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不仅要体现在关键时刻的论调中,还特别要体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
近年,随着扶贫开发、脱贫攻坚“战斗号角”的吹响,我们各级领导、各级干部重新深入一线,深入贫困地区的脚步繁忙起来了,其实,真正深入才发现,我们的群众中还有很多地方依旧需要帮扶,需要“阳光”。我们的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必须需要“先富带动后富,最后达到共同富裕。”只有祖国大地上各民族、各地区都繁荣昌盛了;各阶层,尤其包括广大农民群众都富裕了,我们的祖国才是强大的!
在工作中,做什么、不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都要从上级精神出发、从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和意愿出发。现在我们很多都是基层干部,或者曾经是基层干部,我们每天直接打交道的就是群众,群众工作就是我们最大的工作。
所以,群众路线是基层领导的基本方法和最高艺术,是各级干部的一项最基本的“手艺”。会做群众工作,是对干部的基本要求,是干部的基本功。我们要做的就是有力的宣传、精细的组织工作,能不能把群众动员起来,使群众活跃起来、积极起来,参与进来,让群众答应、明白、满意,把任务落实下去,把问题化解,这是对大家素质的综合考验。
举个例子:在基层,我们都要包村包户,尤其党政班子成员。每逢单位班子分工调整,在领导包村双向选择的时候,为什么有些班子成员很受村级干部欢迎,纷纷要求包自己所在村,有些班子成员包哪个村都与村级班子成员不和,群众信访多多呢?扪心自问一下:是不是没有很好地尊重群众,依靠群众,机关作风,官僚作风,“一言堂”了呢?还有,同样的一个村、一项工作,为什么你包村、你分管就成效不好甚至无法开展下去“拉后腿”,为什么换过个领导他就“如鱼得水”、顺心顺手,样样工作都开展的如火如荼呢?这应该就是有没有认真贯彻群众路线的一个很好体现。
以前,镇村干部和群众走得很近,彼此很熟。现在交通发达了,通讯先进了,有的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反而更加远了!在某些问题上,党群干群矛盾反而激化、干群关系反而疏远,可见,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必须认真做好群众工作,确保群众的最根本利益。
二、做好群众工作要做什么?
新形势下,基层干部做好群众工作面临社会转型、利益深刻调整、群众诉求变化、基层职能转变、能力素质欠缺等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主要原因有:农村社会发生剧烈变革即社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农民自身视野、观念、能力、财富、诉求等等发生变化即管理对象自身思维巨大转变;政府服务理念、政策环境、基层职能发生根本性转变即管理方式发生的巨大变革;体制机制滞后制约了三农问题的解决即制度环境的制约;基层干部整体素质能力跟不上即管理主体的能力水平差距等。因此,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增加了新的难度。我们既肩负管理与服务的重任,又要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可谓“压力山大”。
当前,上级下来的工作名目繁多,到了乡镇基层更是“一锅粥”,包括“两学一做”、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发展经济、生态环保、脱贫攻坚、保障民生、社会治理、维护稳定、“美丽乡村”、宜居环境、防台防汛、安全生产等等大类。这些工作都是和群众息息相关,都要和群众直接“打交道”。这“交道”该如何打?比如说“美丽乡村”和宜居环境建设工作,在项目立项过程中,我们就应该进村入户,了解村情和民意,现场勘察地貌和实景,规划设计后反复征求多方意见,只有取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同意并取得他们的支持,充分发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此项工作才能得以顺利推进。比如脱贫攻坚工作,最近湖北巴东县委书记(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深夜撰文《有些贫困户被好政策养得“浑身不舒服”》一文,公开谈了很多扶贫干部“早就想讲却不敢讲”的问题,他的主要意思包含现在一些贫困群众接受帮扶却不感恩等思想,但同时却也指导我们“要教育民众,引导民众,要自强,要感恩,要知好歹。”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干部脱层皮,群众照样难脱贫”的一种状态,提醒我们基层干部,要正确教育和引导民众共同努力,这样,脱贫攻坚才能“扶贫先扶志”,真扶贫,真脱贫。
所以,什么是群众工作?群众工作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走进群众、了解群众、关心群众、争取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帮助群众、安抚群众、教育群众......三、做好群众工作要怎样做?
(一)认真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要处理好对上级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的关系。要把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既要坚持对上级负责,维护上级的权威,执行上级的决议,不搞强迫命令,要通过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对群众说服教育,把上级的决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又要坚持对群众负责,始终把广大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虚心向群众请教,善于集中群众的经验和智慧,同时对群众中不正确、不负责任的意见不迁就、不妥协,教育引导群众把意愿统一到上级的决策部署上来。比如:当前生态环保战役正如火如荼地推进,黄标车治理、生猪养殖业污染整治等工作都会动及群众的“奶酪”,影响他们的当前利益,怎么办?只有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说服和热心周到的困难帮扶,逐渐让他们接受党和政府的工作思路和意图,支持配合我们的工作,直至圆满完成。
二要处理好多数与少数之间的利益关系。群众工作牵涉面广,群众素质参差不齐,这些都很大程度上会造成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需认真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比如:农村贫困户的精准识别、低保对象的评定等等,都是涉及多数与少数,一般与特殊的利益之争,我们该如何在遵照上级指示精神下,把矛盾降到最少?最妥的思路和办法就是走群众路线,相信群众集体意愿,公平公正,采取综合评定评议、公开公示等方法。
三要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这包括两方面意思:一是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无条件以集体利益为重,不能挑肥拣瘦,喜占“小便宜”。责任担当是对基层干部最基本的要求,是做好基层干部和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前提。比如:在征地拆迁、两违治理、脱贫攻坚、生态环保、信访维稳等急难险重工作中,如果时时处处比照职权与职责,那很多工作是没有办法开展的。在基层,我们就该大胆发挥“万精油”作用,哪儿管用抹哪儿,哪儿要用抹哪儿,积极担当。二是公家和私人的关系。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纪委十八届三次全委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作风问题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都与公款、公权有关系。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清楚这一点,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只有这样,群众才会信服,才会跟着干革命。
(二)确实提升五种能力
一是提高执行政策的能力。
土地确权、种粮补贴、脱贫攻坚、造福工程、生态环保等等很多惠民政策,基层干部要带头学好政策、掌握政策、宣传政策,让群众了解明白,增强政策的执行力,并迅速严格按政策办事。二是提高发展经济能力。
镇、村需要的是发展,是因地制宜的项目。必须抓住加快发展要务不放松,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资源,抢抓机遇,用新思路新办法来加快地方的发展。三是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
要充分发挥年龄、学历、专业、阅历等自身优势,尽可能发挥所学所用,确确实实从解决群众最直接、最需要、最现实的事入手,不断提升服务群众和为民办事的能力,尽最大努力为群众搞好服务。四是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
作为党的干部,心里时时装着一杆秤,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公正处理,并主动公开基层事务,让群众知道、让群众参与,杜绝暗箱操作。要摒弃“人情大于王法”的做法,不袒护违法行为,更不包庇坏人,不做徇私枉法的事。要依靠法律和制度做好群众的管理工作,民主管理,使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同时,要尽最大努力让群众享受到发展成果,特别要做好困难家庭、五保户、老年人和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五是提高团结进取的能力。
团结出感情,团结出战斗力。必须树立团队意识,最大限度争取上下各级干部的支持和配合,并坚持民主集中制,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工作合力。(三)保证投入足够精力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但是,基层工作无难事,不外乎惠农政策的落实、美丽乡村建设、“三农”问题、“三大战役”推进、计生、征迁、招商、维稳等等几大类,我想,更多的是需要基层干部的耐心、时间和精力。办法总比困难多,没有跨不过去的河,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关键在于是否真抓实干。
(四)灵活掌握方法技巧
1、上下结合。要做到既吃透上情、摸透下情,又上下结合、借势而为。这样既执行了上级意见,又符合群众意见,既完成了工作任务,又推动了本单位发展、建设。这就要求:必须上群众的门、见群众的面、听群众的声。身子沉得下问题才摸得清。进村入户习惯地带着民情记事本,随访随记,回来后认真梳理。找准结合点,整合政策资源,优化方案,推动实施,再进行总结、提炼、宣传。
2、突破重点。哲学上的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此指的就是群众工作要抓住关键的人和事,把握关键时间和节点。这在征地拆迁寻找突破口、信访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中很好用。
3、典型示范。立标杆、树典型、以点带面的方法在农村基层党建、脱贫攻坚、项目推进等工作领域是强有力的推动模式。
4、守住底线。由于社会利益的多元化,群众的思想思维方法发生巨大的变化,在项目管理、资金使用、干部管理、人事调整等方面,底线思维必须有,不讲原则不守规矩毫无底线必然埋下祸害的病根。
除此之外,谈心交心、争取多数、注重平衡、迂回战术、真情感召、刚柔相济、案例学习、警示教育、以退为进……等都是很好用的方式方法,不一一赘言。
(五)务必做到作风正派
一是做人要干净;
二是做事要公道;三是为官要清廉;四是为人要坦诚。第五篇: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几点思考
内 容 提 要
群众工作是党全部工作的核心和基础,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面对群众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群众工作的环境也随之复杂化的新局面,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接着分析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面临的挑战,最后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对策建议,一是坚持群众观点,增强群众意识做好群众工作;二是坚持科学方法,掌握群众思想做好群众工作;三是坚持民主政治,依靠公正公平做好群众工作;四是坚持依法行政;运用法律手段做好群众工作;五是坚持公开透明,接受舆论监督做好群众工作;六是坚持完善机制,健全工作制度做好群众工作。
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几点思考
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也是党全部工作的核心和基础,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面对群众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群众工作的环境也随之复杂化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把群众工作贯穿到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显得尤为必要,扎实做好群众工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比较多,群众工作呈现出很多新特点,主要表现在:
1、利益分配不均,提升了群众工作难度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利益结构不断被调整,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日益复杂,增加了群众工作难度。由于社会还没有完全走出金融危机阴影,一些群体就业困难,贫富差距不断加大,行业差距不断加大,相对贫困人口增加,现在财富越来越向少数人集中,而工
农大众收入偏低。权力资本的暴利在扩大,而中小企业普通民众的盈利空间被挤压。一些腐败官员这一群体通过审批项目大举敛财,所拥有的财富越来越多,让拥有官股保护的企业也获得暴利,但通过正常渠道办事的普通守法企业群体生存艰难,收入较低,同劳而不能达到同酬,致使群众工作难度加大。
2、各种矛盾交织,增加了群众工作的复杂性。经济利益矛盾和某些政治、文化、思想观念及社会问题相互交织,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更为复杂。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移民搬迁、滥用征地权、惠农政策得不到很好落实、农民利益诉求渠道不畅以及农民法律意识薄弱但维权意识增强,再加上涉及经济利益的民间土地纠纷、民间借贷纠纷、邻里纠纷、山林湖泊权属纠纷、婚姻纠纷和房屋宅基地等矛盾纠纷也越来越多。单一的群众工作手段往往很难奏效,如处臵不及时,往往小事变大事,造成不良后果。
3、基层管理薄弱,造成群众工作被动。过去相对封闭的环境产生的群众对权威和体制的依赖性大大减弱,而基层管理不能适应群众变化做出调
整。相反,个别地方出现了村级党组织管理能力流于形式,甚至还出现了农村虽然有基层领导,但大部分对广大群众不负责任,基层管理未能畅通群众的利益表达渠道,保障公民话语权、参与权与知情权,导致群众工作被动。
4、群众信任度下降,致使干群关系紧张。个别政策调整周期过短,而且在调整过程中必然涉及到部分群体的切身利益,被伤害利益的群体大肆反面宣传,表面上给群众造成一种说话不算话的感觉,降低了政府的诚信度和权威性。个别干部腐败、作风漂浮,社会综治部门、司法行政部门、政府法制部门和人民法院在处理问题时,个别人员不能做到公平公正,伤害了群众的朴实情感,致使干群关系紧张。
5、部分群众需求个性化,导致矛盾点多面广。社会变革中,有的群众更多的关注眼前的直接利益,缺乏对长远利益的认同感。再加上群众的自我利益需求日益个性化,并且其利益实现途径要借助于多种社会力量,有时甚至是非正常手段,如组织小团体采取集体上访等形式,一旦处理不当就会酿成重大社会问题。
二、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面临的挑战
在经济市场化和社会生活民主化不断发展的条件下,群众工作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
1、群众观念意识不强,亟需改观
现实工作中,部分干部对于群众意识很淡薄,群众观念弱化,缺乏体恤民情的情感基础。部分干部作风不深入,对基层情况了解不充分,对上级负责而不对群众负责,不愿意也不善于做群众工作。部分干部认为抓群众工作费神费力,不仅不容易出效果,而且处理不好还会引火烧身,故而忽视了群众工作。
2、群众工作方法陈旧,亟需改进
部分基层干部由于素质不高,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服务态度上冰冷生硬,引起基层群众积怨和不满;有的干部做决策时习惯于下命令发指示,拉大了与群众的距离;有的干部在面对复杂性群体事件时往往茫然失措,处理不当。
3、群众工作方式单一,亟需改变
现实中有大量的党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淡薄,以言代法、以权代法、有法不依的问题较为普遍;有的干部工作效率低下,群众办事过程中“门难进、事难办”现象依旧存在。部分群众过度依赖政府,有理没理找政
府,严重威胁着干部群众相互理解包容的法理基础,导致了干群情感淡化。
4、群众工作机制不活,亟需健全
做有许多群众工作习惯于依赖强制性的宣传发动、行政性的组织部署和指令性的规范要求等,这些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总体上与形势的发展不相适应。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又没有,出现了管理效果不佳的局面。
三、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对策建议
新形势下,把党的群众工作做好,不仅需要继承原有的成功经验,也需要我们直面新问题,迎接新挑战,创新观念,创新方式,着重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坚持群众观点,增强群众意识做好群众工作。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人,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做好群众工作,要坚持群众观点,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服务群众。要深入群众,深入群众才能拉近距离,消除隔阂和抵触情绪,听到真实的声音。面对群众日益增多的多样化诉求,党员干部必须真心实意地同群众交朋友听取意见,才能把问题化解在基层。要服务群众,服务群众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群众利益无
小事理念,坚持从细节入手,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柴米油盐挂在心头,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问题,做到对症下药、落到实处。
2、坚持科学方法,掌握群众思想做好群众工作。“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提高群众的工作。要学会用说服教育、耐心疏导等行之有效的科学办法。说群众能够认同的话,说群众语言,讲群众能够接受的理。努力做到深入浅出、以理服人,使群众听得明白、听得进去,有针对性的解决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问题,真正产生实际效果。要强化宣传引导的方法。采取正面教育与反面警示相结合、及时教育与超前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形势,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宣讲、“流动党校”等有效载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认识水平和判断能力。
3、坚持民主政治,依靠公正公平做好群众工作 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必须进一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运用民主的手段,依靠群众自身的力量做好群
众工作。让群众说话:积极畅通民意渠道,让群众有说话的地方,通过接待群众来信来访,设臵爱心热线等互动平台,确保群众反映问题有人受理、及时办理,认真解决反映的问题。让群众知情:与群众有关的事情要让群众知道,扩大知情范围,通过电视新闻、报纸、张贴公告等途径,扩大群众对国家政策、政府决策的知晓面,切实维护群众的平等知情权。让群众参入:群众的事情要让群众来定,一切可由社会和群众参入的事务,尽可能交给社会和发动群众参入。发挥民主的力量,尊重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组织群众积极参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断扩大群众对政务、财务和其他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参入权、监督权,公正公平对待每一位群众,例如村民民主听证会的形式。在听证会场村民可以自由地提出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质询集体经济所得收益及其使用情况,质询涉及村里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等,而且由村两委会负责人当场予以解答。
4、坚持依法行政,运用法律手段做好群众工作。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很大程度上要通过依法执政来实现。干部在做群众工作中要严格依据法律,运
用法律这根准绳来衡量。在工作实践中,要善于运用法律观点来评判是非对错,善于用法律手段协调矛盾处理问题。把依法行政的中心转向人民权利的保障及正义的实现上来。在群众工作中,既不能不作为,又不能乱作为,要把过去在计划经济年代形成的“命令式”的习惯转变过来,逐步纳入法律化、规范化的轨道。保障大部分群众的合法权益,一旦出现部分过激群众乘机捣乱,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现象,必须通过法律的手段和程序予以严肃处理。近年来,在群众法制观念日益增强的形势下,不仅要坚持做正确的事,还要学会正确做事,真正在法律政策范围内做好群众工作。
5、坚持公开透明,接受舆论监督做好群众工作 大众传媒是社会的守望者,是现代民主法治政府的一面镜子,具有实现群众知情权和疏导群众情绪的功能,从表面上看,媒体的商业化和某些新闻从业人员行为失范,不利于做好群众工作,但实际上他也给政府做好群众工作提供了新途径,因此在群众工作中不能消极回避而要积极应对,趋利避害为我所用。运用正面舆论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以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媒体形式,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提高群众,进一
步拓宽和创新群众工作的载体,充分利用电子政务或者网站拓展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便捷渠道,及时、主动、准确发布真实信息,争取舆论主动权,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了解每一项国家政策以及大政方针,通过新闻舆论媒体定期不定期公开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涉及到利益的消息。
6、坚持完善机制,健全工作制度做好群众工作 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任务繁重、情况复杂,为适应党长期执政为民的需要,必须建立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从制度上保证群众工作落到实处。工作中,我们立足实际,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构建旨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的群众工作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保障群众意见的畅通表达。不断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扎实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从制度上保障群众利益。完善信访形势分析制度,有效地把握好信访工作方向,提升工作整体水平。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对案件解决当中出现的问题严格落实责任追究。认真落实各级主要领导接访、领导包案等制度,综合运用行政法律法规、经济救助等多种手段彻底化解,最终实现息诉罢访。同时,把群众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指标
体系,与领导班子评价和干部奖惩任用相挂钩,从制度上保证群众工作落到实处。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健全和完善体制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有效化解矛盾,解决群众诉求,有力推动群众工作向纵深开展。
总之,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工作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考验。也是执政为民的核心和关键,只有在对待群众问题上,态度端正,方法正确,怀着满腔热忱,正确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办好事、解难题,让人民满意,才能真正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