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
平潭县海滨中学 教师:王波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认为要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就应该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放在首位。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一、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生动、信息量大、传播方便。它不仅能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还能够强化学生的感知。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灵活的加以运用。比如我在上《远古的呼唤--面具》这一课时,就利用多媒体声图并茂地展示了古今中外丰富多彩的面具实物,让学生有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感官认识。课件还生动形象地把古老面具的神秘文化和现代面具的浪漫艺术进行了对比。既给学生提供了素材,又激发了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也提高了他们的创作热情。
二、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材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学生对益智活动的兴趣和美术紧密地结合,情趣盎然,深得学生喜爱。比如我在上《桥梁的设计》这课时,让学生在看一看、说一说、试一试、想一想、画一画、比一比的多种学习活动过程中自主学习。既激发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三、遵循学生学习美术的生理特征和心理规律,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告诉我们,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安排一些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探究和发现,体验美术创造的乐趣。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寓教于乐。对学生作业的评价采取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对美术的情感和态度,以鼓励、改善和促进为主,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愉快,从而更加乐于参与美术学习。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努力寻找适合于学生的学习方法,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为今后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摘 要】本文就对美术在生活中的教学角度来分析,教育学生联系生活,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美术;陶冶情操
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是临摹,主要是看画得像不像,缺乏创新,一般学生画出来的作品都是千篇一律,结论是学生的个性被抹杀,创造力被压制。然而,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小学美术的教学没有观察生活,没有生活经验,作品就会缺乏个性,流于形式,缺乏让人感动的元素,只有让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才能培养孩子学习美术的兴趣。
通过生活化美术教学,激发学生各方面能力共同发展,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动手和综合能力,以及智力、非智力因素的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
一、培养和开发学生多种能力
(一)观察思考身边的事物
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力培养;画同学们常见的物品,如蔬菜类;水果类;器具等,这些物品由造型简单的到稍复杂的。带领学生观察学校的每个角落,然后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培养学生欣赏能力
如凡高的《向日葵》《夜咖啡馆》、马蒂斯的《红色的和谐》、蒙德里安的《红、蓝、黄构图》和国内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这些作品贴近生活、构图简单,利于学生一眼能看懂画的蕴含意义。随后介绍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使学生真正的了解大师的作品,又拉近了孩子们与大师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绘画兴趣。
(三)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
在每个班级的学习园地中为学生留下了一席创作之地,来展示学生对班级的美化能力,使得学生作品及能力有了用武之地。这样不仅使班级得到了美化,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作激情;不仅给予了有美术天赋特长的学生一定的表现机会,还让他们体会到了能为班集体做些事情的自豪感。
二、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一)巧用多媒体,化难为易
在给学生上《飞天》这一欣赏课时,由于学生对古代历史的理解比较模糊,光是按书讲解,就无法给学生以直观感受。目前,可以利用多媒体、图片展示等形式把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通过创作壁画反映出来,然后再把之与现代人们的生活进行比较,以此得出劳动人民为什么要在墙壁上进行创作的道理。
通过对学生的要求,学生将对这墙壁作画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这样,学生学习画画的气氛就活跃起来了,并且有部分学生还对劳动人民有一种敬仰和佩服的情感,开始有一种想去现场参观想法。当达到这个境界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关于壁画的画面,以此来增加学生的记忆印象,促使他们对壁画的进一步认识,让学生在大脑中有一个壁画的场景:一个个飞天的画面浮现在眼前,……规模宏大的场面引起了学生翩翩的想象力。通过实体图画的播放,提高了学生对壁画的学习兴趣,同时这种方式也让学生在理解和欣赏上降低了难度。因此,利用多媒体课件有针对性进行施教,教者不难、学者容易。
(二)播放歌曲陶冶学生情操
录音机是美术教学中一种辅助工具。一般来说,画画是用眼和手,但在教学中,要加点音乐,这让学生跟随着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进行画画,通过其感官听觉,让学生享受到了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更加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在播放音乐中,要根据不同年龄段使用不同的乐曲。如是低年级,播放儿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作画;高年级学生要选择放悠扬的乐器演,这可以在画画在水墨画时播放。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利用音乐及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这不断激发了学生学习画画的激情,同时还能把学生的优秀特长给充分的发挥出来,这对教师来说,不仅在教学中得到学生的喜欢,教学质量也随之提高。这样,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动手能力等画画的综合素质有了极大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一)启发创造性思维的美术人文课
美术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叫做:“我们的太阳”。作业布置下去后,很多学生就开始画画,他们就把从观察到的,或者是充分发挥想象的,有的画成五彩缤纷的太阳,有的画成天真可爱的笑脸,有的画是老爷爷眯缝着笑脸……学生的画画里充满了光明和快乐。
在这次作业中,多数学生画的太阳是红色的或者是金黄色的,但有一位学生把画画成了黑色,太阳是黑色,那么就没有阳光,也就是没有了光明,没有了生命,很明显就是失去了快乐。当其他学生看到了很是惊异,都说是乱画画,不按照规律写画,可是那个学生仍然说:太阳是黑色的。
对于这种情况,作为教师不应该立马就批评,应该请该学生出来说说,为什么太阳是黑色的。当那个学生说出了一段故事,全班学生都惊呆了。那学生说:“太阳是黑的,是因为它被污染了,是大家不关心它,让它变成这个样子的……我让全体同学为他热烈鼓掌,表现出了我的赞赏与允许,“同学们,他说的对,平常的太阳是红的;如果我们精心美化我们的家园,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那么太阳会是绿的;如果像很多人乱砍乱伐,刮起了沙尘暴,像很多工厂高耸的大烟囱里冒着股股黑烟,那么太阳又怎能不是黑色的呢?美术课堂中,鸦雀无声,这仅仅是一节美术课,更是一堂人文教育课。
(二)渗透社会生活意识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一般来说都是以最直接的方式进行教学,很多情感与道德的认识大多数是在课本里无法学到的,所以,教师应当除了对课本教学外,还更多涉及到课外的知识,结合身边的人或事默默的融入到学生的心田。如教学《我最崇敬的人》一课,为了让学生懂得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父母的尊敬和热爱,要求学生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爸爸、妈妈的头型和五官的特征并出示照片,同时通过挂图、投影、录像等媒体创设爸爸和妈妈对子女嘘寒问暖、端茶送饭等无微不至地照顾的具体生动的情景,然后引导学生体验身为父母的一片爱心,让学生产生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并鼓励学生大胆地用硬笔线描或蜡笔水彩的形式给爸爸或妈妈画一张像。这样,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学生以父母为榜样学着关心他人,亲近他人,提高学生的亲社会生活行为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吴章新.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微[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2(01).[2] 李民格.谈小学美术开放式课堂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3(23).
第三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美术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品德、意志,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都十分有益。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呢?现阐述如下观点:
一、发掘学生优点,及时鼓励,激发学习兴趣
很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对于学生身上的各种过错、缺点、失误,总是直接地进行批评教育,经常严厉指责,这样不但不能很好地使学生改正错误和缺点,反而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最终导致不愿意看到这位教师、不愿意上他的课。有一句格言说得好,“要想除掉杂草,办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办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哪怕非常微小,只要教师善于挖掘,适时鼓励,就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鼓舞,让其成为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我所教的班级里就有这样一名学生,上课时不专心听讲,爱做小动作,提问时总是答非所问,作业完成情况也是一塌糊涂。起初我总是用严厉的语言训斥加批评,但是没有任何效果,反而该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越来越差,令我头痛不已。有一次美术课上,我发现该生埋头在做着什么,这次我没有喝斥,而是悄悄走过去一看究竟。这一看我惊呆了,橡皮泥在他的手里被捏成了栩栩如生的灰太狼。虽然本节上的不是手工课,但我转怒为喜,借题发挥,好好地表扬了他一通,并要求全班同学今后上手工课时都要向该生学习,做出一件好的作品。通过这次表扬之后,该生对我的态度转变了,也愿意上我的美术课了,学习美术的兴趣得到很大的提高。这件事后,我更加积极地去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上课时针对每个学生的优点进行鼓励,久而久之,学生们都爱上我的课了。
二、联系生活实际,明确动向,提高学习兴趣
很多学生都有过这样的疑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美术?学它干什么?我们又不想成为画家、美术家。学美术无用或无目标的心理致使许多学生上美术课时积极性不高,参与意识不强,毫无学习兴趣。这时美术教师就要扮演灯塔、路标的角色,以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为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启迪和诱导学生,指明学生学习的方向,让他们联系生活展开想象,发掘美、创造美,提高对美的理解与认识。学生总有自己喜爱的事物,教师可以让学生畅谈自己最喜爱的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喜爱,从中找出其所蕴含的美,加以引导。例如某女生最喜爱自己戴的发卡,我就问她:“你为什么喜欢你的发卡?”“因为我的发卡上有美丽的花朵。”“那你为什么觉得发卡上的花朵美呢?”“我也说不清。”“如果把发卡上的花朵变成其它颜色或变成其它形象,你还喜欢吗?”“不喜欢。”我就与这位女生的对话在全班展开交流,最终使学生明白 “一切你所喜欢的事物都蕴含了美”的道理,这种美与我们所学习的美术学科是分不开的,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通过多次这样的引导,学生对学习美术的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学习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三、把握学生心理,营造氛围,诱发学习兴趣
教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部表情、内在气质与形体语言的形象反映。好的教态,学生会感到亲切、轻松、愉快,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而微笑是人类无声而又最美好、最动人的语言,是产生积极情感效应的源泉和动力。微笑中有欢乐、有鼓舞,能催人奋进,给人力量。教师的教态亲切自然、形象生动,是创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的关键。教师亲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专注的眼神能使学生产生安全感,缩短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距离。反过来,如果教师的教态不亲切、不自然、不大方,学生首先就会讨厌这位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会不集中,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继而影响到对这一学科的兴趣,形成恶性循环。
四、运用现代手段,触动感知,增强学习兴趣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多媒体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优势。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不仅能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而且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兴趣、情绪和思维。例如,在给二年级学生上《童话城堡》一课时,在导入环节我播放了一段童话故事《白雪公主》的视频让学生欣赏,绚丽的色彩、造型各异的城堡,以及优美的音乐,给学生的视觉、听觉以美的享受,使课堂教学进入轻松、愉悦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探究新知识的热情油然而生,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教学效果。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是一项艰苦持久的工作,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和探讨。作为学生学习美术的启蒙者、引路人,美术教师要用自己的真诚点燃学生的艺术火花,精心地设计课堂及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浓厚兴趣。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第四篇:浅谈幼儿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幼儿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
摘要:
如何提高幼儿美术学习兴趣,对于幼儿的启蒙教育至关重要。要提高幼儿的美术教学,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不断激发幼儿美术学习的主动性,同时积极将美术教育与幼儿的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而美术教育是人类社会一项重要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对于培养幼儿应注重他们的创造力,情感,想象等方面的内容,起着重要的特殊兴趣。关键词:幼儿教育
美术教学
主动性
作为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美术教育,能引导幼儿感受美、创造美并表现美,是培养幼儿审美情感陶冶有热美的情操,引导幼儿体、智、德、美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而现在许多幼儿进行美术教育的模式是:教师先出示范画幼儿跟着学,教师个别指导最后老师评价谁画的像,谁画的好,画的像是评价幼儿一副作品最差劲的标准。幼儿在这种模仿式的教育,没有自我认识经验和感受,就像很被动的被人带着走一样。而结果却是丧失了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对事物的认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我们的美术教师在许多教育认识上也存在这误区。
第一,教育观。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训练主要被教师们关注,而相对忽视了幼儿对美术活动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尤其忽略了幼儿的情感态度的培养。例如:忽视幼儿兴趣的需要,让幼儿进行枯燥乏味的涂色练习和大量的临摹活动,这样只会让幼儿对其更加反感,失去了美术教育的趣味性.第二,儿童观。教师往往缺乏对幼儿尊重和理解,而美术活动中教师是绝对权威的,是教育活动的主要部分,幼儿是接受者,只能被动的服从教师,教师让幼儿怎么做,幼儿就只能怎么做,一切行动听从指挥,完全忽略了幼儿的情感需要的主观体验。第三,教学观。教师主要采用的是师范和讲解的方法,相对忽略了幼儿个体差异和以有经验,使美术活动中学习方式单一,枯燥,幼儿缺乏想象和创造,依葫芦画瓢,作品千人一画。第四,课程观和教材观。大多数教师认为美术课程等于美术知识与技能,教材只是知识与技能的容器,从而很机械化地对待和使用教材,认为教学活动只是将教材内容单向和单一传授给幼儿,缺乏发展的课程观和生成课程的理念,缺乏教师的创造性的教学。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绘画是幼儿表达行为的第二种语言。幼儿美术是根据幼儿教育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各种美术活动来感染幼儿,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创造,并体验美术过程带来的快乐,以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提高幼儿美术学习的兴趣对于开展美术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感性经验是幼儿创造的原动力,然而只有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才能为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营造更大的空间。教师通过各种途径,让幼儿接受外界事物,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触摸、多尝试,进而达到发展幼儿感官,丰富孩子生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的目的。比如,教师辅导幼儿画“秋天”是,可带孩子们到大自然登高望远,观察秋日的美景,看漫天飞舞的各色树叶,听金黄的落叶踩在脚下的沙沙声;带孩子去果园参观,感受秋天带给人们的喜悦。这样孩子们画秋天时就不会感到陌生了。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凭空的想象。形象是想象的基础,而没有想象就谈不上创造,有了丰富的形象积累,才能具备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有利于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教师在辅导幼儿绘画时,对幼儿的鼓励是比不可少的,教师的每一句赞扬的话语对幼儿来说都是一个前进的动力。教孩子在画画时并不知道自己画的怎样,他需要成人的点评、肯定及认可,这样会增加他继续画画的自信心。教师在巡回指导时,无意间发现有的孩子想法奇特,孩子们的画面有的充满童趣,有的丰富饱满。教师看到后要及时给予肯定,要启发和引导,并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完成。例 如:我实习的班级李俊昊小朋友原本性格很孤僻,不爱主动参加活动,连早操都不去,总呆呆的站在那里,美术课也不敢自己动手画。有次美术课画小鸭,我刚走到他跟前,他连忙用他的小胖手捂住了纸,不肯给我看。身旁的小朋友们说:“他画的难看死了。”我蹲下来轻轻的拿开他的手一看,纸上只有一个圈圈,我装作惊讶的说:“哇!你今天画的小鸡的头真圆呀!”好好看的!比别的小朋 友画的都好,如果能在画上眼睛和嘴就更好看了!孩子听了我的话,眼睛马上就亮了,点点头,不声不响的开始画小鸭的眼睛、嘴巴。等他画好了以后,我在全班孩子面前表扬了他,将他的画展示在小朋友们的面前,孩子兴奋极了,小脸红扑扑的。从那以后,每次画画他都特别认真,连做早操也开始跟着老师 一起做了呢,所以说一副作品和老师得到一句鼓舞的话,可以改变孩子使其树立自信心。三.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引导幼儿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孩子们最大的乐趣也在于幻想,每一个孩子的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的神奇世界。所以教师在选取教材时,要贴近幼儿生活实践,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在观察和感受的基础上敢画,想画。由于这些绘画内容能够让幼儿亲身观察和体验到,所以,幼儿能够大胆,自由地作画,并且利用画面来充分表达自 己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同时,教师运用幼儿喜爱的游戏,儿歌,故事,听音乐等多种教学形式启发幼儿思维,丰富幼儿的想象,鼓励幼儿自由作画。自由作画并不是“放养画,”教师什么都不教,它包含着想象画和创作画,从而使幼儿对美术活动怀有强烈的兴趣和创作热情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提出一些线索作为幼儿思考的起点,神奇不是很理解,首先为幼儿解释一下“神奇”的含义,同时出示 几幅神奇的图画,引导幼儿想象神奇的花朵是什么样子,并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给孩子想象得空间和创造的余地,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们的作品大胆新奇,超越了时空观念,把未来的花朵改变的形态万千。
四.有利于情感教育的培养
幼儿对于美术有一种自然的需要,他们总是喜欢涂涂画画,正是这种需要的表现。幼儿时期,其心理发展的一大特色是自我中心,因此他们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情感放到客观事物,使僵死的无机世界生命化。这种移情任用为幼儿美术教育提供了心理基础,美术活动则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情感沟通与满足的机会,从而使美术活动成为他们喜欢的活动。在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为幼儿精心选择美术 作品,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和感受其审美特征,促使他们内心情感与美术作品表达的生命力的模式达到一致,满足其审美情感的需要,产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并且增强了他们对审美的敏感性,在美术创作教育活动中,幼儿可以用绘画或手工这种外在的符号形式,尽情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内心的情感,感受到用美术与别人交流的喜悦,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一种因自我肯定 而产生的愉悦感,并由美术这种符号化的人类情感形式泛化到生活的其他领域,丰富和发展幼儿的情感世界。如:小朋友们在学画“《绿色的春天》因为小朋友对春天的概率不清楚,将小朋友们带到大自然当中去,让他们感受春天。通过树木,小草去了解春天是绿色的,这样通过观察,再让幼儿作画即培养了幼儿的情感教育又让幼儿施展了自己的想象空间。
兴趣是一个人活动的动力源泉。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幼儿对美术活动有了兴趣,才会有愿望参与其中,才能够认真地从事观察、绘画等活动。对于如何培养幼儿美术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找准基点,打好基础,产生敢画愿望。初学绘画的幼儿,无意识做画已不能满足自身需要,而不断随外界影响及想象空间的增大会激起更高的表现欲望。在这期间,有的孩子就出现了不敢大胆下笔做画,其表现的唯唯喏喏。这时家长再有目的去要求色彩,线条,形象,构图等画面效果,往往只会打消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如:教幼儿学画“冬天的雪”要表现出雪花飘落的情景,幼儿对此真是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开始画起。而整堂课结束,幼儿作业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他自己也看不懂的乱涂一片。吸取经验,在以后的选择设计活动内容方面切记适合幼儿年龄特点,运用逐渐深入方法,先从最基本的横、竖线,各种圆形等教起,练习画格子布,手绢,皮球等圆形组合物。让幼儿轻松掌握基本线条和曲线的画法技巧。做到每堂课既有新知识的传授,也有旧知识的链接。即人们常说的“温故而知新”如:在练习绘画流水母,乌龟,熊猫,海龟,恐龙时,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都由一个或两个以上的近似椭圆形或圆形组合而成,所以在教时采用一环套一环的方法,从最基本的圆形开始,练习各种接近物体,然后,再进行简单的组合,也许刚开始幼儿不一定画的那么好,甚至组合不到一块,但这时我们应积极给孩子加以鼓励,也许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动力,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画的认可,让幼儿在期望中找出感觉,找出不同,产生敢画敢望,增进下次学习兴趣。
二.有的放矢,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新大纲指出:“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及年龄特点,提出不同要求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每个孩子的能力都不一样,有些能力弱的孩子。老师要怎样对待这些孩子,同样一个教学目标,若要实现在每个孩子身上,那就谈不上因人而异。我们只有给他们一个最近发展区,才能不断满足他的内心愿望,达到求知的乐趣。实习期间,我们班系统的练习了圆形及基本线条的组合物。如:太阳、牵牛花、热带鱼、七星瓢虫等。这些也是教学重点,难点即是事物之间的组合比例,细节画法等。在具体的教学中,受到幼儿的发展水平,能力,兴趣点不同的影响,幼儿的作品也不可能趋于一个体化。所以要对不同幼儿提出不同 要求,随自己愿望,展开想象,画出自己喜欢的东西,让他们对美术活动不失兴趣;能力中等或一般的幼儿,可使其达到教学目的;能力较强的幼儿,提倡美术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想象,让充满丰富,离奇的事物,大胆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之中。让无形的事物开始孩子的空间思维,丰富了想象力,发挥自主,独立意识。也许会有人说“这下,教师轻松了”其实提倡了美术作 品中的自由创作,并不意味着老师不用去教,而是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抓住孩子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使每个幼儿在指导中都有所得。
三.遵循幼儿的意愿,迎合他们的兴趣。
有人认为:画画是幼儿的一种游戏,也是一种语言,没有任何功利,是一种“手和有关材料互动后的轨迹。”尤其是低龄幼儿,用笔在纸上涂抹,或用手指在沙地上乱画线,完全是受其内在自我发动机的驱使,满足视觉和动作上的需要。幼儿从涂鸦期起,就开始创造的符号系统,按照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去表现自我,完成皮亚杰所说的同化作用。如,我实习的班级宋书言小朋友喜欢画他会画的一 些喜欢的东西,而有一次他画了一幅青山绿水,在我看来那将会是一幅完美的《大自然图景》。可他还是添了一架直升机,让我的担心会不会画蛇添足,此时随着寥寥几笔一架在大树上空盘旋的直升机的诞生,早已抛到九宵去外,而我也为没有阻止他的浓厚兴趣而暗自高兴。
四.在丰富的想象活动中激发孩子绘画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却可以概括和创造出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孩子的想象力是极其丰富,超乎寻常的。他们的言行无不蕴涵着许许多多的灵感和顿悟,而小心的呵护孩子想象的幼苗,思维的火花,则是我们的职责。尤其对于绘画活动,它是孩子想象力的画面形式的表现,是孩子内心的体现。所以,在平时教师应多引导幼儿发挥的自己的空间思维,利用同一事物的不同分析,充分展开他们的翅膀,创造机会让他们各抒已见,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并及时矛以鼓励,表扬,课余时间组织幼儿一起听故事,进行故事续编等等,让他们在“想说,敢说,愿意说”的氛围中不断增进新东西。从而也为画面内容的丰富性提供了充足的素材。
总而言之,对幼儿进行科学合理的美术启蒙教育,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培养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快乐,使幼儿的潜力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画好就必须培养其兴趣。
第五篇:美术教学的兴趣培养
美术教学的兴趣培养
摘要:美术教学,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使他们得到审美启迪,受到美的熏陶,是每个教师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教学一方面是教给学生绘画的基本方法,另一方面是开阔他们的审美视野,使他们从中受到审美教育。
关键词:美育;兴趣;美感;创造美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007-01
大学毕业到现在,从事美术教学已经二十多年了,这些年的教学使我体会到做为一名美术教师,要想把学生教好,首先自身要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同时运用不同教学手段,传授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摘取智慧的果实。这把钥匙就是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和不同的艺术形象,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学生们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积极地探索,仔细地观察,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不停地表现,不断地创造。
1.加强美育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对高水平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修养,培养学生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使感知、情感、想象、理解、创造等诸多心理能力得以提高并相互协调,这对全面培养发展型的人才,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美的榜样作用对学生心灵的潜移默化和熏陶。比如给学生讲解世界和中国美术史知识、名家的艺术和生活简历、名画的主题和思想、艺术的独特魅力以及艺术风格等,以便唤起学生对艺术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光凭感知艺术作品的表象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会欣赏,在欣赏中才能达到忘我,才能进入一种和谐的、崭新的美好境界。可是学生的欣赏能力因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关系而显得有限,这时老师一定要做大量的讲解、分析,分析要切合实际,只有符合实际的分析才能启发学生欣赏美,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角度,用适当的方法对美进行欣赏和鉴别。不但要欣赏艺术家的表现技巧和艺术语言,还要探究艺术作品的深刻内涵,这里主要指真与美的内涵,最后实现对学生浓厚的艺术兴趣和良好的道德情操的培养。例如,在带领学生欣赏著名油画家董希文创作的《开国大典》时,首先要告诉他们这是一幅场面巨大的历史画卷,它用写实的艺术手法,表现了新中国诞生,全国欢庆的热烈场面。紧接着要告诉学生,画面中不但有刘少奇、宋庆龄、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英姿勃勃地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还有湛蓝的、辽阔的天空上漂动着悠闲的白云,雄伟壮观的天安门城楼内外,人海沸腾,红旗飘飘。最后告诉学生这幅作品深刻的社会含义,那就是通过这幅作品我们看到新中国向全世界呈现了从来未有的壮丽图画,这幅图画象征着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彻底土崩瓦解,中国已经真正矗立在世界的东方。通过老师的这些解说,学生们面对这幅壮丽画卷时,爱国主义情感就会油然而生。再如,在课堂上欣赏西班牙著名绘画大师毕加索的代表作品《格尔尼卡》时,先要讲清这是一幅集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为一体的非常著名的艺术作品。在这幅作品中,大师调动了各种表现技法,不仅运用了任意组合和立体主义变形的手法,同时还采用了超现实主义的象征、夸张等造型手段,整幅作品只有黑、白、灰,大师借助这三种颜色突出了悲剧的气氛和复杂的画面效果。还要讲大师创作这幅巨作,目的是为了抗议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野蛮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的残暴恶行。画面中间是一匹受伤的马,正在仰头发出痛苦的嘶鸣,它象征着惨遭法西斯血腥屠杀的西班牙人民;左上角有一只正在狞笑的牛头,它象征着残暴、兽行与黑暗。最后说明这幅作品极其强烈地表现了画家特别鲜明的爱憎情怀。通过老师这些形象、直观的讲解,不仅激发了同学们强烈的爱好和平的正义感,也使他们体会到了艺术的强大魅力。
2.重视“美感”教学
美术这门学科,从总体上看是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的科目。在具体的教学中,一件好的美术作品,一次成功的作品展览,一次精到的示范,一个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导入,一句鼓励的话,都可以引起学生对美术教学的短暂关注和学习激情,而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长久保持,就要看老师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激起他们的创作兴趣。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于一些简单的涂鸦是非常反感的。但是农村的孩子本身的美术基础很差,而对于设计和制作的课程,他们又不能准备大量的学习用具,教师也只能因地制宜了。给学生讲授一些中国画的有关知识,比如中国画的分类、中国画的表达意境等知识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在亲手感受国画的魅力的同时也能简单地了解国画的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面。或许最后的作品并不尽人意,这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解决问题、学习新知的欲望,并从中感受到艺术创作的带来愉悦。从而真正实现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的发展目标。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全部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学中抓好教学环节,选择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隔离学生大胆想象,都利于激起学生强烈学习兴趣,激发创作的灵感。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个小小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构思之大胆,手法之自由,尽情宣泄不受约束,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尝试了形式多样的表现方法,勇于创新,正是他们的作品最动人、最精彩的价值。美术课程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学生审美,增强学生对自然生活的热爱,是一门重要课程。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已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美术,掌握用美术表达自已情感、思想和对生活理解及方法。总而言之,美术课堂要贯彻新课标准的思想,让美术课充满生命的活力。
3.激发学生创造美
我们在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美的法则,但只凭这些是不够的,只有参与到美的创造中,借助形象思维召唤美感,才能积累”美感“经验,激发”美感“欲望,从而达到训练实践中”美感“教学的目的。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创造美。在美术教学中,学生有疑难问题,应当及时解决,要保持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强烈追求与炽热之情,对学生作品中的”奇“和”异“要给以及时的肯定和引导,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个性的自由空间。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欲望,用其浓厚的兴趣和高尚的心灵创造出更多、更美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创造美的方法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充分利用美术教学的特点和优势,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不断提高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兴趣。教学实践证明,加强美育渗透,运用”美感"教学,方法是可行的,效果也是显著的。
总之,美术教学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想方设法地运用灵活多样、新颖的教学手段,运用多种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认识规律的电教媒体,给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意境,诱发学生的兴趣,提高绘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