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的群众路线的哲学内涵
党的群众路线的哲学内涵(党的群众路线理论)
2014-03-27 10:22:00 来源: 人民网(北京)有0人参与
分享到
网易微博 0
易信
新浪微博
腾讯空间
人人网
有道云笔记
《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一表述内涵深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历史观、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观的深刻体现、系统表达和高度统一。一切为了群众,深刻体现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价值观是衡量世界上一切事物价值大小的根本尺度、根本观点。“为了谁”的问题,实质上是价值观问题。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强调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价值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在为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确立起来的。《共产党宣言》强调,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为了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组织的政党;共产党始终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同时代表社会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马克思主义衡量政党价值大小的根本尺度、根本看法,就是能否为无产阶级和绝大多数劳动群众谋利益,也就是能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一切为了群众,正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深刻体现。
一切依靠群众,深刻体现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历史观是人们对何为历史活动的前提、谁是历史活动的主体、人类历史有无规律、什么是人类历史的规律等历史基本问题的根本观点和看法。“依靠谁”的问题,实质上是历史观问题,反映了对历史是由谁创造并推动的认识问题。当今世界上政党组织的历史观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历史观,一种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即唯物史观。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历史观,或者认为历史是由上帝以及超自然的精神力量创造的,或者认为历史是由个别英雄人物创造的。而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是历史进步的根本推动力量;一切英雄人物只有代表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有可能在历史进步中发挥一定作用,但这种作用归根到底还是人民群众的作用,而不是英雄人物个人的作用。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正是由于我们党坚持“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这一唯物史观,所以,在“依靠谁”的问题上明确提出“一切依靠群众”,认为只有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刻体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
基于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认识世界的主体,是客观真理的真正发现者、掌握者;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一切正确的理论、主张都来源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人民群众的意志、主张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方向。因此,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创造新生活,就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获得真理的唯一源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路线。对此,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这为我们如何践行群众路线提供了具体指导和遵循。
无论是收集群众的意见,还是到群众中作宣传,调查研究都非常重要。毛泽东同志十分推崇调查研究,认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特别强调:“我的经验历来如此,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一经调查研究,办法就出来了,问题就解决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毛泽东同志认为:“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他要求:“我党一切领导同志必须随时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领导方法去同主观主义的和官僚主义的领导方法相对立,而以前者去克服后者。”
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深刻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仅仅完成对世界的认识是不够的,必须把这种认识转化为对世界的改造,即转化为实践;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世界;改造世界不能仅仅依靠少数精英人物,而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改造世界的基本途径。因此,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共产党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路线,形成改造世界的正确主张,然后把这种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即变为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以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党的群众路线集中回答了党“为了谁”的问题,就是“一切为了群众”;回答了党“依靠谁”的问题,就是“一切依靠群众”;回答了党如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问题,强调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路线和领导方法;回答了实现党的使命任务的根本途径问题,就是把党的正确主张即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付诸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通过人民群众的火热实践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现实。这说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历史观、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观是党的群众路线深刻的哲学内涵。只有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历史观、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观的有机统一中认识党的群众路线,我们才能真正从理论上充分认识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根本工作路线,才能把自觉坚定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作为做好工作的不二法门。
(作者为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中心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室主任)
(原标题:党的群众路线的哲学内涵(党的群众路线理论))
第二篇:党的群众路线的哲学内涵
党的群众路线的哲学内涵.周培清:
2014-04-0
1《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一表述内涵深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历史观、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观的深刻体现、系统表达和高度统一。
一切为了群众,深刻体现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价值观是衡量世界上一切事物价值大小的根本尺度、根本观点。“为了谁”的问题,实质上是价值观问题。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强调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价值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在为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确立起来的。《共产党宣言》强调,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为了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组织的政党;共产党始终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同时代表社会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马克思主义衡量政党价值大小的根本尺度、根本看法,就是能否为无产阶级和绝大多数劳动群众谋利益,也就是能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一切为了群众,正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深刻体现。
一切依靠群众,深刻体现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历史观是人们对何为历史活动的前提、谁是历史活动的主体、人类历史有无规律、什么是人类历史的规律等历史基本问题的根本观点和看法。“依靠谁”的问题,实质上是历史观问题,反映了对历史是由谁创造并推动的认识问题。当今世界上政党组织的历史观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历史观,一种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即唯物史观。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历史观,或者认为历史是由上帝以及超自然的精神力量创造的,或者认为历史是由个别英雄人物创造的。而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是历史进步的根本推动力量;一切英雄人物只有代表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有可能在历史进步中发挥一定作用,但这种作用归根到底还是人民群众的作用,而不是英雄人物个人的作用。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正是由于我们党坚持“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这一唯物史观,所以,在“依靠谁”的问题上明确提出“一切依靠群众”,认为只有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三篇:党的群众路线的哲学内涵
党的群众路线的哲学内涵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4-03-28 10:57
《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一表述内涵深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历史观、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观的深刻体现、系统表达和高度统一。一切为了群众,深刻体现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价值观是衡量世界上一切事物价值大小的根本尺度、根本观点。“为了谁”的问题,实质上是价值观问题。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强调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价值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在为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确立起来的。《共产党宣言》强调,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为了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组织的政党;共产党始终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同时代表社会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马克思主义衡量政党价值大小的根本尺度、根本看法,就是能否为无产阶级和绝大多数劳动群众谋利益,也就是能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一切为了群众,正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深刻体现。
一切依靠群众,深刻体现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历史观是人们对何为历史活动的前提、谁是历史活动的主体、人类历史有无规律、什么是人类历史的规律等历史基本问题的根本观点和看法。“依靠谁”的问题,实质上是历史观问题,反映了对历史是由谁创造并推动的认识问题。当今世界上政党组织的历史观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历史观,一种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即唯物史观。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历史观,或者认为历史是由上帝以及超自然的精神力量创造的,或者认为历史是由个别英雄人物创造的。而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是历史进步的根本推动力量;一切英雄人物只有代表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有可能在历史进步中发挥一定作用,但这种作用归根到底还是人民群众的作用,而不是英雄人物个人的作用。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正是由于我们党坚持“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这一唯物史观,所以,在“依靠谁”的问题上明确提出“一切依靠群众”,认为只有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刻体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
基于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认识世界的主体,是客观真理的真正发现者、掌握者;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一切正确的理论、主张都来源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人民群众的意志、主张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方向。因此,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创造新生活,就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获得真理的唯一源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路线。对此,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这为我们如何践行群众路线提供了具体指导和遵循。
无论是收集群众的意见,还是到群众中作宣传,调查研究都非常重要。毛泽东同志十分推崇调查研究,认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特别强调:“我的经验历来如此,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一经调查研究,办法就出来了,问题就解决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毛泽东同志认为:“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他要求:“我党一切领导同志必须随时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领导方法去同主观主义的和官僚主义的领导方法相对立,而以前者去克服后者。”
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深刻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仅仅完成对世界的认识是不够的,必须把这种认识转化为对世界的改造,即转化为实践;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世界;改造世界不能仅仅依靠少数精英人物,而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改造世界的基本途径。因此,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共产党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路线,形成改造世界的正确主张,然后把这种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即变为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以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党的群众路线集中回答了党“为了谁”的问题,就是“一切为了群众”;回答了党“依靠谁”的问题,就是“一切依靠群众”;回答了党如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问题,强调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路线和领导方法;回答了实现党的使命任务的根本途径问题,就是把党的正确主张即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付诸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通过人民群众的火热实践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现实。这说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历史观、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观是党的群众路线深刻的哲学内涵。只有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历史观、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观的有机统一中认识党的群众路线,我们才能真正从理论上充分认识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根本工作路线,才能把自觉坚定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作为做好工作的不二法门。(作者为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中心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室主任)
第四篇: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党校关于本周三第58期积极分子培训班教学安排的通知 各位学员:
本周三,党校安排第58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员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继续进行第三阶段的活动,要求各小组按照活动方案,结合前一段时间的学习交流,组织学员做一件联系群众的有意义的实事,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个人独立去做。各组组
长要认真组织学员开展活动,要注重活动效果,不要搞形式、走过场。
党 校
二○一四年五月二十六日
第五篇:谈谈对党的群众路线内涵的认识
谈谈对党的群众路线内涵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占才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党的群众路线最基本的内涵是什么呢?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下面我想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记得当年唱得一首歌,有这么几句:“鱼儿离不开水呀,瓜儿离不开秧。革命群众离不开共产党,毛泽东思想是不落的太阳……”现在想来,这种表达不完整。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如果比作鱼与水、瓜与秧的关系,那是说共产党离不开群众,群众也离不开共产党。共产党是鱼,人民群众是水,鱼离不开水,鱼一旦长期离开水,不管是多么大的鱼,哪怕是鲸鱼,也会死亡腐烂或者变成标本。鱼在水中才能鲜活,才能游刃有余。如果把群众比作瓜,那么共产党可以比作秧。瓜离不开秧,离开秧的瓜会干瘪或者烂掉。依靠共产党的领导、组织、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效用,有效、公平使用资源,把养分供给每一个瓜,使瓜茁壮成长,又甜又大。
毛泽东曾经明确提出:“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邓小平进一步指出:“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江泽民说:“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 胡锦涛说:“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习近平说:“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对于这个命题,我主要是从四个方面思考的,即: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切依靠人民群众。
1、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毛泽东曾明确指出:“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工人阶级给的,是贫下中农给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劳动群众给的。”邓小平提出:“有些同志以为天下是我们打下来的,一切要服从我们。这是非常错误的。”江泽民说:“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胡锦涛说:“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习近平更为明确地提出:“权为民所赋”。
现代民主政治,我们的国体和政体,决定了权为民所赋。执政掌权,从本质上说是受人民群众委托的。共产党没有私利,不谋取私利,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而执政的。人民是主人,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共产党员是公仆。
2、一切为了人民。正因为权为民所赋,所以共产党的宗旨就是一切为了人民。毛泽东明确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邓小平说:共产党“之所以领导人民群众,正因为,而且仅仅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江泽民说:“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胡锦涛说:“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习近平也强调:“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
3、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毛泽东掷地有声地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邓小平斩钉截铁地说:“马克思主义向来认为,归根到底地说来,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江泽民说:“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最终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题,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胡锦涛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
4、一切依靠人民。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基本的一条,就是直接依靠广大革命人民群众”。“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邓小平提出:我们搞四化“面临多方面的困难......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走群众路线,才能够得到解决。”“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胡锦涛强调指出:“一切依靠群众”。近代一百多年代的历史发展强有力地证明了一个命题:中国近代以来,在当代中国,要想办成大事,离开共产党不行;共产党要想办成大事,离开动员群众、依靠群众不行。只有“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才能“敢叫日月换新天”!
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毛泽东曾明确提出:“群众观点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与归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视角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正如毛泽东所说,就是“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对于这个命题,我也是从四个方面思考的,即: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意志、意愿;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具有首创精神;必须动员民众、宣传民众、组织民众、服务民众,团结民众;真理靠人民群众实践的检验,成败得失靠群众评判。
1、代表、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意志、意愿。邓小平提出:共产党“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江泽民说:“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提出:“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习近平也强调:“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深入群众听取意见,使各项决策和各方面工作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意愿。”
多党制和选举民主为主的政体,民意自下而上直接或间接表达出来。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相结合、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的政体,我们长期执政的党和各级领导干部,本身就必须代表民意。只有到群众中去,才能够真正了解群众需要什么,群众有什么愿望和要求。才能够知道群众的梦是什么。
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具有首创精神。毛泽东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邓小平说: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胡锦涛说:“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广泛集中民智”。群众是实践主体,实践出真知,只有到群众中去,才能够总结群众的实践经验,才能够发现、发掘群众的聪明才智、创新精神。
3、动员民众、宣传民众、组织民众、服务民众,团结民众。毛泽东说:“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不发动群众和干部的积极性,就不可能克服困难”。邓小平也说:“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大多数群众发动起来了,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江泽民说:“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力量和优势所在,也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取胜之道。”胡锦涛说:“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奋斗。”习近平也特别强调:“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扎实做好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工作”。
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人民是国家社会的主体,民众是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但民众处于分散的个体状态,必须“唤醒工农千百万,同心干”,才能实现中国梦。动员、组织民众又是共产党的伟大使命。
4、真理靠人民群众实践的检验,成败得失靠群众评判。毛泽东从认识论高度指出:“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邓小平指出:“我相信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领导不是自封的,要看群众承认不承认,批准不批准。”江泽民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我们想事情,做工作,想得对不对,做得好不好,要有一个根本的衡量尺度,这就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胡锦涛指出:“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公仆意识,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科学发展取得了多大成效、是否真正实现了,人民群众感受最真切、判断最准确。......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
胡锦涛指出:“是心系群众、服务人民,还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是衡量领导干部作风是否端正的试金石。”我们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旨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点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各级政府各级领导干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轻装上阵,注重调查研究,与群众打成一片,切切实实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