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情日记展评(青春微记忆(12)—一位可怜的老人)
【民情日记展评——太平镇枣林行政村大学生村官—冯涛涛】
2012年5月11日星期五晴
青春微记忆(12)—一位可怜的老人
今天清晨起床后,和往日一样,打开窗户,呼吸几口清新的空气,使我困倦的内心无比清爽。连日阴雨的冲刷,使空气格外的清新,我接受了久违阳光的洗礼。简单的打理后,在开始一天新的工作计划时,电话铃响了(此时是早上八点15分左右)。兰庙村党支部书记寇安明请求司法所帮助调解该村一起赡养纠纷。接到报案后,我们立即组织人员赶往当事人家中了解有关情况。在公路边一家简陋的农家小院门口,我们停下了车。院内七零八落,看样子长时间未打扫了,当我们推开门,跨进当事人的住所时,迎面扑来一股刺鼻的恶臭味,看到土炕上躺着一位半身不遂的老人,显得很沧桑,头发蓬乱,嘴唇干裂发白,眼神中充满了期望和无望,她就是当事人柳惠英老人,现年69岁,2012年4月19日因中风瘫痪在床,失去语言功能,大小便失禁,现生活起居无法自理,生活非常困难,境况堪忧。我们上前向老人表明了来意,说是帮她解决困难的,老人的嘴角微微动了几下,无力的点了点头,算是听见了我们的解释,给我们大声招呼了吧!从她的眼神中也似乎看出了希望。我们在帮助老人饮食后,告诉老人,我们立即协调解决,希望老人安心静养。出门后,我们的心情异常沉重,立即打电话联系其儿女到村部协商老人的赡养问题。
经过村委会的陈述和我们的调查走访,柳惠英老人,今年 1
69岁,兰庙村兰沟沟自然村人,一生未育。现有子女两儿一女,均属收(抱)养,长子王谦现年46岁,8岁居在前夫家时收养;女儿王丽丽现年30岁,8个月时在前夫家抱养,并出嫁于孟坝镇孟坝行政村王山自然村;次子兰军仁现年32岁,当其21岁时,这位老人改嫁进兰家(其也属后夫抱养)。由于特殊的家庭关系,加之母子、兄弟妹妹之间的关系不和,导致现瘫痪在床的柳惠英老人无人照料,饥饿与病魔随时都可能危及老人的生命,此情此境,对于我们自感责任重大,有负民情。邻里见了,咬牙切齿,让人无不痛心疾首。现在急需解决的就是老人赡养的问题了,在兰庙村村委会的会议室里,我们会见了柳惠英的三个养子义女,舌枪唇弹,在经过12小时不间断的对其儿女做工作,从养儿女防老的伦理道德再到赡养父母是儿女应尽的法律义务等角度做其儿女的工作,使其三个养子义女终于答应了轮流照顾老人。就这样,一起引起民愤的赡养老人纠纷就这样平息了。当听到他们同意的承诺后并付诸实际行动,我异常沉重的心,稍微有些许的欣慰,祝愿他们一家从此和睦、平安、幸福。
今天这起纠纷看似解决了,而且我用法律武器维护了老人的合法权益。但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我看到因为法律没有普及到位,农民不知法、不懂法、不用法,才导致社会悲剧频发。我认为解决问题的根本不在于用法律纠正和严惩违法行为,而在于用法律去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作为一名儿子,我知道感恩,知道赡养老人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在漠视老人、虐待老人、遗弃老人这种社会现象依然广泛存在的前提下,我认为解
决问题的根本不在于伦理道德的约束,而在于血浓于水的亲情的感化。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拥有财富的多少、身份的尊贵和地位的高低,而在于认认真真干实事,干好事,只有这样,他(她)的一生才会充实而丰满。基层工作,虽然平凡而又繁杂,有时又掺杂着些许无聊,但在这些平凡事中也能做出一些不平凡的事,就像今天的这起纠纷一样,虽然她只是我日常平凡工作中的一角,但它却是我珍贵青春扎根于农村基层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我农村基层司法调解工作的缩影。
第二篇:民情日记12
民情日记
1月10日,今天我来到***查看该村设施农业建设情况。在农业园与村干部和园区工作人员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交流,我感觉到全村上下创业致富的欲望很强烈,都在积极探索发展的新思路,努力寻求发展的好载体。针对该村交通便利,适合果木生长的条件,我建议该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强化设施农业建设,尽力发展、尽快发展、提速发展。一是鼓励村干部发动群众连片种植经果林木,统一管理,统一经营,扩大规模;二是充分发挥村干部的“双带”作用,鼓励农户大力发展地膜花生种植与外出务工人员形成产销链条;三是建议认真监督实施好村容村貌整治工程,使之成为群众满意工程,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
临近春节,顶着凛冽的寒风,经过热情的交谈、走访、询问,对该村群众愿望、观念、思想,对村级经济状况、发展思路、发展难题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不经意间太阳已开始偏西,我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行驶在路上。一路上,怎样帮助群众领会精神、理清村级发展思路,解决村民实际难题、化解农户扯皮纠纷,如何促进统一思想、促进科学发展、促进增比进位、促进和谐稳定,时时在大脑中回荡„„
第三篇:12月12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
驻暗流乡木刻小学挂帮干部肖云龙
2011年12月12日
雨
一大早,我9:20抵达新街村桶井组。
下车后,我首先走访了田间地头、村头寨尾及部分村民。随后,桶井组村民代表进行座谈。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交流,我感觉到组村上下创业致富的欲望很强烈,都在积极探索发展的新思路,努力寻求发展的好载体。针对该村水源缺乏、土地贫瘠、劳动力富余的现状,我建议该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尽力发展、尽快发展、提速发展。一是鼓励村干部发动群众连片种植烤烟,统一管理,统一经营,扩大规模,形成产业;二是协助该村与暗流乡政府和当地水利部门联系,抢抓今年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好机遇,解决水源缺乏问题;三是建议认真监督实施好村组公路硬化工程,使之成为群众满意工程,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
经过热情的交谈、走访、询问,对该村群众愿望、观念、思想,对村级经济状况、发展思路、发展难题等有了一定的了解,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开始颠簸在离开桶井组的山路
上。一路上,怎样帮助群众领会精神、理清村级发展思路,解决村民实际难题、化解农户扯皮纠纷,如何促进统一思想、促进科学发展、促进增比进位、促进和谐稳定,时时在大脑中回荡……
第四篇:民情日记-关爱农村留守老人
关爱农村留守老人
2011年11月16日星期三多云见阴
起床闹钟把我叫醒了,窗外透出光亮,这是我们第六组在桑植县瑞塔铺镇鸟儿岭村“进村入户”的第二天。
站在户主刘老师的院子里,享受着乡村早晨的宁静。从这里可以看到整个村落,蜿蜒的水泥路伸展到各家各户,村民大都住上了楼房,院前的一幢新房已经建好了第一层,这是刘老师的女儿女婿用打工赚来的钱修建的,计划修建三层,两个刚成年的儿子一人一半,他们建好房子以后,继续回福建打工。回想起昨晚刘老师说十年前修房子时,建筑材料全靠马队驮运,使我对“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有了更深切的认识。
今天,村干部将陪同我们访问贫困户,我有些疑惑:“这里条件很好呀,怎么也有贫困户呢?”陈支书告诉我,村里有几户孤寡老人,因为家里没有劳动力,还是很贫穷的。我们步行到了今天访问的第一户,这是一栋原来六、七十时代的老木房子,木质窗格镂空着“卐”字格,窗格中央位置是一颗五角星,木房子一排四间,彰显着当年的些许辉煌,而如今,它趴在一片砖瓦洋房中却显得格外寒酸。房檐下,杂乱堆放着几只南瓜、一堆红薯,还有一架许久未用了的石磨,悬挂着的竹竿上晾晒着几件已经洗得褪了色的衣服。交谈中,我们了解到,户主张奶奶已经82岁了,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丈夫早年去世,与至今尚未成家的弱智儿子相依为
命,现在主要生活来源是家里不多的田地,自己的农村社保和来自各方面的救济。了解到情况后,几位同学纷纷慷慨解囊,为老人捐了几百元钱,让老人家添点御寒衣被,买些生活日用品。对于我们送上的慰问金,户主的儿子一直不好意思接,村支书才把慰问金放到了他的手里。
第二户贫困户是82岁的王奶奶,儿子早逝,王奶奶身体倒还健朗,耳聪目明,生活基本能够处理。交谈的过程中,一直向我们道谢,念叨着我们的到来,让她感到了后辈的温情。当我们和王奶奶合影的时候,王奶奶说她的旧帽子不好看,坚持要摘下帽子才和我们一起照相,好可爱的一位老奶奶!陆续又去了两家贫困户,都是因为年老无子、身体残障方面的原因致贫,我们为贫困户都送上了慰问金,钱不多,希望能表达我们的一份心意,体现社会的温情。
整个走访花了近三个小时,一路上,我们谈到现在的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村留守老人越来越多,很多老人面临着负担重、收入低、精神生活单调、家庭氛围缺失、医疗保障不足、安全隐患多等等问题。
在鸟儿岭村,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可以领到55元的农村养老保险,可以享受乡镇医院住院全免费的农村合作医疗,镇里也正在修建敬老院,这些举措,让我们看到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正
在慢慢解决,我相信,通过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实现农村留守老人安度晚年的愿望。
第五篇:民情日记8--关注孤寡留守老人
民情日记
(八)关注孤寡留守老人
2015年10月29日
雨
星期四
有一句俗话说“父母在,不远行”,但是,农村里没有更多的经济收入来源,一些青壮年劳动力只能外出打工赚钱。以至于广大的农村,到处都是年迈的留守老人。每次下村组走访,经过村子的墙角,不经意地看到那些孤独的老人,看到他们恍惚的眼神,一次又一次触动我们的内心,难以名状的惆怅弥漫心头。老龄化,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许多的专家学者也提出过相关的解决措施,但是真正的可行性和普遍推广可能还要些时日。
今天是本月群众工作站工作日的第三天,我们确定在本村二、三组进行走访,了解情况特殊的家庭,以便于今后的困难慰问。走访过程中,三组两位老人的情况给了我们很深地震撼:老人胡仲秋,老党员,现年80岁,老伴76岁。胡爹长年疾病缠身,腿脚已不便,现在尤其晚上呼气困难,还不停咳嗽。老两口现在全年总收入不足3000元,且再无其它经济来源。看病吃药、基本生活费、家庭日用品、水电费等,省吃俭用两老都根本无法生活下去。两老早年无生育,30多岁时带养了一个女孩,养女也已年近50岁,身体也不好,每天要用药40多元,并且还在去年8月份,因心肌梗塞在长沙湘雅医院住院动手术花费近8万元。老人女婿也是农村老实本分人,靠种地养家生活,家里过得也是十分拮据。老人自己无住处,现在傍住在养女家。养女虽然懂事孝顺,但可怜自身难保,无可奈何。对于养女的家境,老人也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自己年老体衰,已无劳动能力,本来要等 儿女赡养天年,可自己辛苦带大的女儿却无法赡养自己,老人觉得自己的命真苦。尤其胡爹还担心的,自己已不久于人世了,可想到和自己相濡以沫的老伴今后生活无着落,心里非常绞痛,自己说他真会死不瞑目。他只求政府能考虑他们享受“五保户”的待遇。
多么朴实的请求,多么质朴的言语。看到一对这么恩爱,这么有情有义,但处境却这么悲惨的老年夫妻的景况,我们心里非常沉重。想起平时我们坐在办公室养尊处优时,根本没想到时代如此进步发展的现在,却仍然存在这么令人心酸的故事。我们决定一定要想办法解决老人的后顾之忧。
想到这里,我们同时衷心地呼吁社会上更多的人来关注老人,关注孤寡老人,关注那个游子们永远的家。也希望各级领导群策群力,做出真正的对策,让老人们的背影不再孤单。
浩江湖村 刘镇滨(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