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代考试
判断题。
1、精神文明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Y2、《京都议定书》首次确定了发展中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具体指标,区分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义务。X3、迄今为止,国际贸易是世界经济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领域。X38、1987年10月,戈尔巴乔夫出版《改革与新思维》一书,提出了要从经济上彻底变革传统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思想。X39、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Y40、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X
1、主权国家是惟一的国际行为主体。
18、日本与中国恢复邦交关系的时间是(A.1972年)
19、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以同盟国占领军的名义单独占领日本的是(B美国)
20、1983年7月30日,第一次正式提出日本要做政治大国的是(B 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
21、最基本、最活跃、最普遍的世界
10、冷战时期日美安保体制主要建立在以下文件的基础上(A《日美安全保障条约》B. 《共同合作与安全保障条约》C《日美防卫合作指针》)
11、根据我国占主导地位的观点,判断国家利益正当与合理性的标准和尺度应该包括(A.主权标准 B.阶级利益和民族利益统一的标准C.符合人类社会共同利益、进步利益的标
4、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意味着先进的国家发展迟缓,而后进国家可以利用“后发优势”赶上甚至超过先进国家,打破原有的力量对比状况。Y
5、冷战相对热战而言,是指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政策和行为。Y6、高强度的军备竞赛和争霸斗争,是两极格局崩溃的根本原因。X 7、1991年12月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终结。Y8、当代战争的根源主要表现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X9、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都是帝国主义对外政策的本质特征。X10、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这是谋求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Y11、美国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分权学说和制衡理论。Y12、1992~2001年的十年经济繁荣期,这是美国历史上最长的经济繁荣期。Y13、尼克松主义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是尼克松政府在美国实力不济的情况下力图继续保持其霸权地位而采取的一种收缩战略。Y14、在军事上,克林顿政府提出“塑造”、“反应”和“准备”三位一体的军事安全战略。Y15、东欧经济转轨是从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体制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Y16、1964年1月,英国成为率先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X17、1993年1月1日欧洲统一大市场开始运转,实现了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Y18、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债权国。X19、1973年至1985年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期。X20、日本于20世纪90年代成为政治大国。X21、国家利益是国家间关系和世界经济政治演变、发展和变化的动因。Y
22、经济一体化成为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经济最为显著的发展趋势。X
23、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意味着先进的国家发展迟缓,而后进国家可以利用“后发优势”赶上甚至超过先进国家,打破原有的力量对比状况。Y
24、新经济是与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概念,也被称为知识经济。Y25、当前,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是人类社会避免单极世界种种危害的唯一正确道路。Y26、1991年12月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终结。Y27、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对比,是两极格局崩溃的直接原因。X28、当代战争的根源主要表现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X29、战后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实质是维护垄断资本的国际剥削。Y30、战争与革命是当今时代的主题X 31、1947年,美国推动23国签署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Y
32、“马歇尔计划”奠定了战后美国处理同民族独立国家关系的基调。X
33、国际政治旧秩序是二战后期美、苏、英三大国无视中小国家要求,通过一系列国际会议,进行大国势力范围划分而建立起来的。X34、当代战争的根源主要表现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X 35、1993年1月1日欧洲统一大市场开始运转,实现了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Y36、1969年,勃兰特出任联邦德国总理后开始全面实施与苏联、东欧国家缓和关系的“新东方政策”。X
37、叶利钦执政后,提出了“强国富民”和“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战略思想。X
(错)
2、国家对外行为的最基本动因是国家关系的可变性。(错)
3、区域经济集团化同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两种截然对立的趋势。(错)
4、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趋势是把“双刃剑”,对任何国家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
5、战后世界格局是建立在雅尔塔体制基础之上的。(对)
6、近年来大国之间建立的“伙伴关系”是新形势下的一种结盟关系。(错)
7、当前发展问题的核心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因此发展问题与发达国家无关。(错)
8、二战结束至冷战后,除世界大战之外,各种性质的战争和地区冲突还一直在继续,其原因在于美苏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
9、尼克松主义的出笼标志着美国对外全面推行进攻战略。(错)
10、超越遏制战略就是不搞军事遏制而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的战略。(对)
11、解决南北问题、改变南北间不平等的经济关系,其途径是加强南南合作和对话,进行经济技术合作。(对)
12、第三世界的民族主义思潮对于争取民族独立,反帝、反植、反对外来干涉起到了积极作用,具有进步性,在理论形态上是属于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对)
13、苏东剧变宣布了20世纪社会主义的大失败。(错)
14、戈尔巴乔夫的错误主要错在他领导的改革走错了路子。(对)
15、目前俄罗斯国内困难重重,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已无足轻重。(错)
16、普京总统上台后俄罗斯进入亲西方外交新阶段。(错)
17、新中国建立至50年代中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依附于苏联。(对)
18、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应以社会制度的同异来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错)单选题。
1、最基本、最活跃、最普遍的世界经济政治行为体是(C国家)
2、“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B美元在战后世界货币金融领域中的中心地位)
3、目前世界上最有成效、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集团是(D欧洲联盟
4、迄今为止,世界经济运行的基本主体依然是(D主权国家)
5、1998年中美两国领导人发表声明,宣布两国将致力于建立(B.“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6、1996年,俄罗斯与中国建立了(A“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7、“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于(D.1955年5月)
8、欧洲9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于(A.1947年9月)
9、最早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主张并为之奋斗的国家是(D广大发展中国家)
10、在所有发展问题中,核心问题是(B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11、提出“超越遏制”战略的是(B老布什政府)
12、美国政党制度是(B两党制)
13、美国提出先发制人的国家安全战略的是(D小布什政府)
14、1969年,在联邦德国开始全面实施“新东方政策”的是(B勃兰特政府)
15、标志欧洲联盟建立的是(《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正式生效)
16、1995年1月1日,随着奥地利、芬兰、瑞典正式加入欧盟,欧盟扩大到(D15国)
17、于1972年访华,与中国签署《日中联合声明》的是(C田中角荣首相)经济政治行为体是(C国家)
22、“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第一次非正式首脑会议的举行时间是(A 1989年)
23、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比重最大的是(B石油)
24、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C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25、1998年中美两国领导人发表声明,宣布两国将致力于建立(B“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26、欧洲9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于(A,1947年9月)
27、东西方冷战、对抗的重要战略地区(D欧洲)
28、冷战后大国关系调整的中心是(C美国)
29、最早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主张并为之奋斗的国家是(D广大发展中国家)
30、在所有发展问题中,核心问题是(B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31、欧洲9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于(A.1947年9月)
32、1946年3月,在美国富尔敦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和平砥柱”,即“铁幕”演说的是(C丘吉尔)
33、美国政党制度是(B两党制)
34、冷战后美国的第一个全球战略是(D.“参与和扩展战略”)
35、从1955年开始在日本长期执政的政党是(C自民党)
36、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以同盟国占领军的名义单独占领日本的是(B美国)
37、南北关系是指(B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
38、南北关系的核心是(B经济问题)
39、欧洲地区最大的地区性安全组织是(B欧安组织)
40、联合国体系中唯一有权采取行动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是(B安全理事会)多选题。
1、按照同国家生存与发展休戚相关的程度,可将国家利益分为(A生存利益 B发展利益E国际联系利益)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主要表现为三大区域组织的发展,这三大区域组织包括(A. 欧洲联盟B. 北美自由贸易区 D.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3、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的原因包括(A. 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B. 从当今世界政治结构来看,多极化是既定趋势C. 美国独霸世界不得人心,遭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反对。E. 美国无力建立它领导的单极世界)
4、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主要标志包括(A. 欧洲九国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成立B. “经互会”建立C.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E.“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5、美国世界新秩序构想包括(A. 未来世界必须由美国来领导B. 继续保持它在欧洲和东亚地区的主导权C. 使联合国成为实现美国利益的工具E. 推进全球资本主义化)
6、里根政府(A提出“扩军抗苏”、“重振国威”的口号B公布 “星球大战计划” D与中国签署了“八•一七”公报E. 对苏联在第三世界的扩张采取退让政策)
7、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10年繁荣的原因(A“新经济”的推动C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D. 美国充分利用了大量外部资源E. 政府的有效干预)
8、关于北约东扩的正确表述包括(A加入北约是中东欧国家的迫切愿望C北约东扩针对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俄罗斯D. 北约东扩计划主要是美国主持制定的)
9、下列关于日本表述正确的是
(A. 日本采取三权分立原则C 8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超过前苏联,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准E.互利标准)
12、战后初期美国建立其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的主要步骤包括(ABCDE)
13、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的原因包括(A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B.从当今世界政治结构来看,多极化是既定趋势。C.美国独霸世界不得人心,遭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反对。E. 美国无力建立它领导的单极世界)
14、冷战结束后,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影响增大的主要表现(ABCDE)
15、关于国际新秩序,发展中国家的主张包括(A.未来世界是一球多制C.国家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D.未来世界新秩序是名副其实的“新”E.联合国应该更具有权威性和普遍性)
16、美国世界新秩序构想包括(A.未来世界必须由美国来领导B.继续保持它在欧洲和东亚地区的主导权C.使联合国成为实现美国利益的工具E.推进全球资本主义化)
17、“9·11”事件后,小布什政府对美国安全战略的调整包括(A.改变了对威胁来源的看法B.打击“恐怖主义”和“无赖国家”,必须“先发制人”。C高度重视本土安全D改变了核战略思想)
18、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中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A政局不稳B民族问题D宗教冲突)
18、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的战略思想,内容包括(A依靠第一中间地带(亚非拉各国)C争取第二中间地带(西欧国家和日本等)E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20、独联体(A包括前苏联地区12个国家。B不是国家。D不是超国家实体。E是一种非常松散的国家间联合形式。)
第二篇:当代台湾考试资料
1.简述“二二八”事件及其对台湾的深刻影响。
二·二八事件”,发生于1947年2月28日,是台湾人民反专制、反独裁、争民主的群众运动。1947年2月27日,国民党警员在台北误伤烟贩,群众激动。1947年2月28日,台北市民罢市、游行请愿,又遭国民党当局的镇压,激起了民众的愤怒,爆发了大规模武装暴动。几天之内,暴动民众控制了台湾省大部分地区。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急电南京求援,国民政府调驻守上海的21军在基隆登陆,进驻台北,对群众进行大规模镇压,运动最终失败。[在此次事件中,不论是政治交涉路线,或者是武装抗争路线,他们在事件中所提出的诉求,事实上都仅止于“高度自治”而已,在国家认同的层次上,基本上仍以中国做为认同的对象,并未寻求独立于中国。但是,在二二八事件后期由于共产势力参与暴动,让国民党政府非常恐惧,其认为若暴动成功,则很可能造成中华民国彻底灭亡。
在这次事件以后,国民党政府害怕中共渗透入台湾,于是针对台湾进行高压统治,导致台湾人和外省人之间的仇恨越来越深,部分台湾人渐渐产生想要追求独立的、自己的国家的想法。因此二二八事件可说是战后台湾独立运动的起点,例如台湾独立运动开创元老廖文毅与廖文奎兄弟。美国学者Meisner表示:“„二二八‟一词,不仅仅是海外流亡之台湾独立团体的口号,更是唤起所有已成年台湾人之个人悲惨经验的一个象征。很多人认为二二八事件是台湾史上,死伤极多,影响深广的历史事件。
因为二二八事件牵涉到省籍问题,不少老一辈的台湾人将这次悲剧归纳为大陆来的外省人欺压,而在二二八死亡阴影及后续长达38年的戒严与白色恐怖之下,台湾人为了保全生命安全,对此事件隐讳不谈避免引来祸端。另一方面,在过去国民党所掌握的中华民国政府将事件等同为共产主义、台独,造成外省族群对事件的负面看法。二二八事件发生之后高普考分省区定额录取的制度,使得在 1950-61 年间参加高普考的外省籍考生有高录取名额的优惠。其次,实际上更重要的另一个取得公务员资格的管道---特种考试,虽然没有分省区定额录取的设计,但是其中 1958-81 年间的退伍军人转任公务人员特考,其录取人数之多与录取率之高,使得透过这个管道取得公务员资格,出生世代与 1950-61 年间参加高普考者大约相当的外省人,实际上是享有省籍优待的;这样的优待虽然早已结束,但外省人获得的优惠仍会让许多下一代继承(以统计论,子女的成就与父母的社经地位成正相关)。加上早年外省族群在商界容易先获得政府有利消息,让本省人长期在社会、以及婚姻上、就业上对外省族群的相当排斥感。二二八事件爆发,张超英之父张月澄和台湾五大家族的“基隆颜家”颜国年子颜沧海是少数被释放的知识份子,张月澄在拘留所时曾亲眼见到林茂生和陈炘,最后两人都在事件中惨遭杀害;对此张超英表示:“二二八的影响确如一般所说,台湾的菁英阶层顿时噤若寒蝉,心态上混合了恐惧、绝望和不屑,瞬间从公共事物的领域退缩,对政府工作不再感到兴趣。……当他(张父)发觉同时代的知识菁英朋友消失无踪时,他也对生命的热诚挚意消褪殆尽,他的余生从此在孤独的书房度过,不再与外界接触,也不与家人多说一句话,过著自我封闭的日子。”
二二八事件的影响,造成台湾人对于军人、公务员等相关行业的畏惧及怯步,然而更根本的原因是当时政府坚持大中国法统的制度,与国民大会虚设各省代表一般,客观上限制了台湾人在政治、经济与传播等各重要领域的参与。例如:早期公务人员的考试录取名额上是以中国各省的人口数比例来制订的,所以,在台湾虽然以台籍本省人口为多,导致录取的人数却是外省籍居多,此种现象至蒋经国担任行政院长时开始在人事上采取„专业化‟、„台湾化‟、„年轻化‟政策因应,才使得政府机关开始迈向今日本土化的脚步。
台湾人民在遭遇二二八事件后,到蒋经国时代晚期白色恐怖结束为止,人民参与政治的热情大幅滑落,许多知识份子惧怕迫害不再谈论或涉足政治。当代国民党政府亦借此加强对台湾地方的控制,纷纷占据各领导地位,结合地方派系担任地方官或提名参选民意代表或操控人民组织(如农会、渔会、水利会),结合地方政府机关以左右甚至控制选举;职位则用来巩固地方派系,形成黑金势力。这些问题愈来愈激化。
台湾人与外省人之间的省籍情结是起源于二二八事件,并表现在言论,行为以及蓝绿政治倾向上,可见此事件对台湾各层面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40至50年代由于政治需要,称二二八事件为“二二八起义”,对起事者持赞同态度,并给予台湾民众高度评价,并数度指责国府野蛮制造白色恐怖。香港主权移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后,香港的亲共媒体《大公报》在报道二二八事件时亦多用起义形容,而此时中国则反而由于二二八所带有的台独性质,转为避而不谈二二八,反而和国民党统一口径称之为“二二八事件”,并在舆论上支持国民党一方。
陈仪自己在国民党全面败逃中国大陆前,曾要求汤恩伯投共,自己最后便因“通共”的罪名遭处刑,从中国大陆专程押赴台湾台北马场町执行枪决,中央日报报载前往守候观看行刑的台湾民众高达两万人。
启示:“二·二八事件”是官迫民反,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次起义”,更不是企图“颠覆政府”、“背叛国家”的**事件,而是一场多层次的人民民主自治运动,是全国范围内“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二八事件”并非“族群冲突“,更不是台独的先驱。将“二·二八事件”说成是“反抗外来政权”是对那个时代抗争者非常不公平和亵渎,事实胜于雄辩,总之“二·二八事件”不是台独运动,是台湾民众爱国爱乡情怀的表现,是台湾民众争取民主自治的情怀催生的产物,是全国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945年10月台湾回归祖国怀抱,正当台湾人民需要用祖国的温情抚平精神和肉体上的创伤时,国民党政府又在台湾人民未愈的伤口上撒下了一把盐。民调显示,75%“二·二八事件”受难者家属也希望让伤痛过去,用包容抹去心中的伤痛。国民党不但要向受难台胞道歉,也应向受难的外省人道歉。因为占台湾人口绝大多数本省人理应获得当家作主的权利,所以本土化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从广义上而言,本土化有多层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的本土化。就文化本土化而言,越是本土化的东西就越是中国化,我们不可片面、教条地认识本土化,这样才能与台湾人民一道有一个更广阔的沟通交流平台和较易求同存异地形成共识。多年来,“二·二八事件”的历史被民进党选择性地记忆和曲解,恶意炒作“二·二八事件”,误导了台湾民众对“二·二八事件”的正确认识,催化了社会矛盾,激化了省籍矛盾。其实“二·二八事件”要求实现民主和高度自治的诉求并没有过时,台湾民众“出头天”当家作主的心态和愿景是完全正确的。民进党煸动民众对大陆仇视,误认为大陆抑制台湾的国际发展空间和经济掏空政策,其实真正原因是“台独”导致台湾经济边缘化,“台独”导致台湾在国际社会日益边缘化。台湾民众对大陆对台方针政策存在误解和疑虑,加上“台独”分裂势力借机挑唆,使台湾民众心存对战争的恐惧感和对大陆的戒备感,并形成一种复杂、多元、不确定和逆反的心态。我们应尊重、理解台湾民众这种复杂心态,有针对性地做好台湾人民工作。大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是实现台湾人民“高度自治”、“出头天”的最佳途径与形式。台湾离开强大祖国的后盾将成为霸权主义的猎物,台湾一旦沦落到外敌或分裂势力手中时,台湾也成了攻击大陆的跳板和据点。纪念“二·二八事件”应本着尊重历史、以史为鉴、抚平伤痛、面向未来的精神。为了“挥别历史悲情,促进族群融合”,每年“二·二八事件”纪念日台湾宗教界、学术界、文艺界都经常举办法会、祈祷会、研讨会、音乐会、书画展等。我们纪念“二·二八事件”不能遗忘台湾先民坚守汉魂、捍卫国土完整的精忠义胆。“二·二八事件”60年了,我们不应遗忘历史,我们更应以史为镜、以史为鉴,为指引我们构建海峡两岸和平和谐统一的未来。只有促进族群融合,对族群撕裂说“不”,推动和解、和谐、合作,才能提升整体族群的力量。唯有全体台湾人民团结合作,拒绝“台独”,才能真如“二·二八事件”纪念碑所言:天佑宝岛、万古长青。台湾先贤忠魂义举已永载史册,政治必须民主,政治必须清廉,人民需要安康,社会需要和谐,民族需要复兴,中国需要强盛,这应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追求和宿愿。2.简述民进党的建立及其主要主张。
建立:民主进步党(简称民进党)是台湾一个大型政党。1986年于戒严时代结束前率先成立,系由原“编联会”、“公政会”等党外组织为基础而建立的以国民党为对手的在野“反对党”。其在岛内各县市已基本建立基层党部,现任民进党主席是蔡英文,党内主要派别有美丽岛系、新潮流系、前进系等。在2000年3月台湾大选中,由于国民党内部分裂,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以39.3%的选票当选中华民国“总统”,从而民进党在2000年5月20日至2008年5月19日成为台湾的执政党,至2008年中国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上台后,2008年5月20日再度成为在野党。
民进党的党章虽然表面上开明宗义地表明,民进党是一个追求“民主”和“进步”的政党,然而民进党的党纲则素有“台独党纲”之称。其实,民进党的党纲经过多次修订,不断地朝“缓和”方向变化,但实际仍不脱“台独”色彩。
民进党创党党纲中明定:台湾的前途由台湾全体住民,以自由、自主、普通、公正、平等的方式共同决定,标举出台湾住民自决的主张。1987年,“中华民国”“总统”蒋经国宣布解除戒严令,解除报禁、党禁,民进党继续参与台湾政治,要求“总统”直选。民进党通过了“四个如果”的决议文,称只有在中国国民党出卖台湾人民利益、中国(中共)统一台湾等四个条件成为现实时,民进党才会支持台独。
3.简述两岸实现三通的意义。
两岸“三通”是指台湾海峡两岸之间双向的直接通邮、通商与通航,而不是局部或间接的“三通”。两岸“三通”将增加两岸政治上的互信度,可搁置争议,消减敌意,增强民族凝聚力;经贸和民间交流也将进一步加强。“三通”将带来更多投资,给客运与物流行业带来机遇。
大公报刊载作者为资深台湾问题评论员李羽文章称,二○○八年十二月十五日,在两岸关系发展史上是一个具有丰碑意义的大日子,因为这一天实现了两岸人民期盼已久的“大三通”。
“三通”的理念,首次出现于一九七九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了两岸通邮、通商、通航。经过近三十年不懈的努力,如今两岸终于真正实现了全面的“大三通”,这一成果,来之不易,必须珍惜,更应持续发展。
北京在二○○三年十二月十七日曾发布“三通”政策说明书,表明了相关的政策主张,包括:立足点是以民为本、为民谋利;搁置政治争议,不因政治分歧干扰“三通”;直接双向、互惠互利、平等协商;协商方式的步骤是:民间协商,达成共识,各自确认。纵观近三十年的“三通”(其中包含“小三通”)发展历程,大致上符合北京提出的政策主张,说明这些主张也能配合台湾同胞的要求。举例说,即使是陈水扁当政时,他也不得不承认“三通”是两岸“必走之路”,问题在陈水扁只说不做,且百般阻挠“大三通”,直到国民党、马英九执政,在承认“九二共识”之下,努力推动,“三通”才得以全面实现。只要看看股市中“三通”概念股的反应,以及台商和台湾同胞的一片赞好之声,就可知“三通”的受人欢迎和意义重大。
展示一个大时代的来临
第一,“三通”是两岸和平发展及良性互动的成果,也是两岸关系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且勿论政治上、军事上的意义,单是经济上、民生上的意义,已使两岸人民“拍烂手掌”。无论是世界格局或两岸格局,和平都是主流,都是民众的要求和期盼。假如以“和平”及“战争”给两岸人民选择,笔者敢说,除了陈水扁等极端偏激的“台独”原教旨主义者,两岸人民只会选择和平,绝对拒绝战争。台湾人民不会像陈水扁那样叫嚣“决战境外”,这是丧心病狂的吹牛之言,以两岸的总体实力,试问有可能“决战境外”吗?阿扁是在“痴人说梦”。只有两岸保持和平状态,才是台湾长治久安之道。既以和平为圭臬,军事上已没有什么大问题。政治上,下一步可能是朝向签订和平协议前进。目标明确,但不必着急,更不必强求,只要双方都有诚意和善意,条件成熟时,水到渠就成。和平,一切从和平出发,这是两岸未来关系发展的最高准则,这也是两岸双方的共识。
第二,“三通”开始后,两岸将迎来大交流、大合作、大共融、大发展的新局面。就两岸关系而言,这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前所未有的大时代,甚至是由日据时代起一个多世纪以来前所未有的大时代。刚刚开始不久的二十一世纪,有可能就是台海两岸大力发展经济,并且在国际经济层面大展拳脚的世纪。世上早就有“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这一说法。的确,全面实现“三通”后,两岸关系的发展,将向世人展示,对于中国,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大时代的来临。
第三,两岸“三通”之后,台海的形势肯定不再是“火药库”,战争的可能性即被极度地淡化,真正符合“中国人不打中国人”这样一个崇高的目标。近六十年来,两岸关系有时见好,有时僵持,有时紧张,偶而甚至出现剑拔弩张或擦枪走火的高危情景,国际上因而将台海形容为“火药库”之一,与伊朗及朝鲜的“核武”问题并列。“三通”之后,两岸建立军事互信,对话取代对抗,谈判取代对立,和解取代冲突。时机成熟时,两岸可展开和平协议的谈判,最终必会签订,以符两岸人民的期盼。长远而言,两岸将会统一,这也就是马英九所说的“终极统一”。
“大中华经济圈”基础坚实
第四,在“三通”之中,通商早已在半明半暗中进行,通邮则较少轰轰烈烈的效果,最受人注意的则是通航,包括空运直航和海运直航。这次直航首日,两岸的空港、海港均有隆重盛大的启航仪式。例如中台办、国台办主任王毅在天津港,马英九在高雄港,分别主持两岸海运直航仪式。直航的最大意义是省时省成本,体现了两岸同胞本是一家人。比之于过去的“曲航”,无论是航机或货轮,均必须经香港或日本中转,那是方便多了。
第五,两岸人民以至全世界的华人,长期以来一直憧憬“大中华经济圈”,这可以说是民族性使然,也是中华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表现。大陆和台湾,无疑是“大中华经济圈”的骨干和支柱。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大中华经济圈”谈得多而做得少,非不为也,乃不能也,因两岸有隔阂,甚至有“独派”人物蓄意“阻头阻势”。“三通”之后,阻路的石头已经搬开,甚至已经砸碎,两岸的合作共融,将成为金融合作、拓展全球经贸的重要平台,成为实现“大中华经济圈”的坚实基础。
第三篇:世界当代史考试范围
世界当代史考试范围
一、名词解释(8选6)
1、杜鲁门公平施政: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咨文中提出的公平施政政策纲领,把过去各种就业、工资、物价、住房等方面的建议合并,形成一个更广泛、系统、具体的计划,将政府的宏观调节提到一个新的水平。其实质是罗斯福新政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继续和扩大,目的在于用国家干预的手段,通过自由主义的改良措施,缓和阶级矛盾,延缓经济衰退,促进企业的生产,为冷战政策和全球霸权主义服务。但公平施政取得的成就非常有限,许多重要立法由于受到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的保守派竭力反对而未获通过。公平施政实际上雷声大雨点小,随着杜鲁门政府忙于朝鲜战争和应付国内危机活动,公平施政逐渐停止,宣告失败。
2、麦卡锡主义:1950-1954年间风行于美国的反共反民主政治思潮。共和党参议员麦卡锡发表演说指控国务院里有共产党人,并得到一些垄断财团和反共组织的支持。共和党人把麦卡锡作为攻击杜鲁门政府和民主党人的党派斗争工具而大力支持。从1950年3月开始,麦卡锡利用自身特殊职权,对许多组织和个人进行关于共产主义渗透调查和迫害,整个美国被恐怖气氛所笼罩,成千上万人受到迫害。当麦卡锡主义指向美国军界时,遭到民主党和共和党内艾森豪威尔派的反对,随后参议院通过谴责麦卡锡的决议案,麦卡锡主义很快便衰落下去。
3、新边疆:美国总统肯尼迪在接受总统候选人提名演说中提出的政治口号,企图用其重振美国国威,所谓新边疆,并不是地理概念,而是指新领域和新的挑战,开拓新边疆是指利用美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强大的经济势实力去开拓新的领域,迎接新的挑战,为此提出了登月方案,反经济衰退计划,资助教育、民权法案等,标志着国家更深的干预经济生活,但其控制剩余农产品的供应管理计划及教育法案、医疗保健法案等法案在国会中被反对势力所否定。
4、尼克松主义: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提出的一系列外交政策和纲领的统称。尼克松的关岛声明,将关岛主义归结为三项原则,随后又提出了以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为主旨的新和平战略,并将上述原则和战略被推广为全球外交政策。尼克松主义有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狭义的尼克松主义是关岛主义及其延伸,广义还包含新和平战略,其主要内容有:调整美国的海外义务,从全球进攻态势转为防守态势;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将成为一种伙伴关系;增强实力,继续在世界一些重要地区发挥重要作用;缓和与苏联、中国的关系,以谈判代替战争;世界政治呈现为美、苏、中、日、西欧的多极政治等。
5、里根主义:里根执政期间逐步形成的美国对第三世界推行的总体战略,其目的是要与苏联在这一地区争夺阵地,谋求夺回苏联已取得的政治和军事进展,巩固和扩大美国的影响。里根《自由、地区安全与全球和平》咨文中,提出与苏联争夺第三世界,阻止和反击苏联在第三世界对美国利益的威胁,遏制它的扩张主义,把它取得的政治和军事进展推回去;鼓励第三世界亲美政府的活动,加强对第三世界国家和抗苏武装的经济、军事援助。在核战略和核军备方面,从数量竞争转向质量和技术竞争。在强硬对待第三世界不听话的同时,在美苏争霸中对苏联采取强硬措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并作出以经济拖垮苏联的战略方针。在里根主义的实施下,苏联逐渐被迫采取守势,为苏联解体埋下伏笔。
6、戴高乐主义:法国总统戴高乐制定的法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构想和指导原则。就其本质而言可称为法兰西民族主义,它包括三方面思想:民族主义思想、集权主义思想和独立自主思想。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戴高乐主义以谋求法国在国际政治中的独立自主和世界大国地位为政治目标,维护了法国的主权和独立,提高了法国国际地位,推动了欧洲联合和世界多极化发展。
7、新东方政策:德国总理勃兰特提出的目的在于改善联邦德国与苏联、民主德国和东欧其他各国关系的政策。主要内容是承认战后欧洲各国的现有边界,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关系,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表示愿意以和平方式谋求国家统一。此前联邦德国因实行哈尔斯坦主义造成与苏联长期对立,并加深对美国的依赖。新东方政策反映出联邦德国在国际形势缓和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摆脱美国控制,谋求独立外交,提高国际地位的倾向。它实质上是联邦德国凭借其经济实力向东欧和苏联推行自己战略的具体表现。新东方政策虽然立足于西方,但却发展了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是联邦德国在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重新发挥重要作用的开端和标志。
8、撒切尔主义:撒切尔主义是撤切尔夫人上台后在保守党内出现的一股占统治地位的新右派势力的意识形态,是当代西方新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混合。撒切尔夫人政治上主张与美国合作,保持与里根政府高度一致的政策。经济上坚持新自由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又主张新保守主义的文化右翼纲领政策,反对建立在凯恩斯经济学和对福利国家的支持之上的共识政治。撒切尔主义明显表现出对不平等现象的漠视,或者是对这种现象的积极支持,削
弱及瓦解工会力量,阻止工会骑劫政府运作。在撒切尔主义的主宰下,经济上的不平等现象越来越严重,进而导致了在社会地位和其他领域方面的不平等。
9、五五年体制:五五年体制指的是日本政坛自1955年出现的一种体制,即政党格局长期维持执政党自由民主党与在野党日本社会党的两党政治格局。该体制有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的含义,广义上指的是1955年大体成型的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在内的战后体制的总体,狭义指自民党和社会党之间形成的拟两大政党制。该称谓最早由政治学者升味准之辅提出,一般认为该体制结束于1993年。九十年代初期,由于政权腐化、派系平衡崩溃,自民党陷入分裂,加之泡沫经济的崩溃导致长期经济不景气,社会党一度上扬,然不久之后,两党皆陷入衰退局面。在1993年的众议院选举中,自民党未能获得国半数议席,沦为在野党,五五年体制崩溃。
10、日美安保协定:日美安保协定即日美互相合作与安全保障条约,是由美国与日本于1960年在华盛顿签订的互助条约,用以取代1951年的旧安保条约。条约宣示两国将会共同维持与发展武力以抵抗武装攻击,同时也将日本领土内一国受到的攻击认定为对另一国的危害。条约还包括美军驻日的条文,以及后来进一步的国际合作与经济合作的条款。条约在冷战时期强化了美日关系,美国还多次表态中日争端的钓鱼岛适用美日安保条约。
11、苏共二十大:苏共二十大是苏共乃至国际共产主义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会上发表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批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震惊了世界,也造成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后果,社会主义阵营内产生强烈反弹,大批共产党员在无比惊愕的同时,对社会主义产生了严重的困惑、怀疑,以致出现了退党潮。赫鲁晓夫还提出三和新理论,即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同样也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引发了很大的争议。有些共产党肯定了苏共对国际形势的分析,以及对社会主义路线的修正。而一部分共产党指责三和理论背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对国际形势盲目乐观,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三和理论与后来的两全理论,深刻的改变了整整一代苏联人的意识形态。
12、波匈事件:波匈事件是指1956年波兰波兹南发生的流血事件,简称波兹南事件,和同年匈牙利发生的震惊世界的大**,称匈牙利事件。波兹南事件发生原因是波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搬苏联模式,致使经济不景气,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人要求政府增加工资和减少税收,向市政当局请愿,部分示威者冲击政府机关,政府当局出动警察进行镇压。波兹南事件对匈牙利事态的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布达佩斯组织了大规模的集会和支援波兰的示威游行,并发生流血事件。波兰政府请求苏联军队协助恢复秩序,部分学生、工人、士兵同苏军的武装冲突,苏军在镇压**中,枪杀了许多无辜群众。
13、蒙巴顿方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政府制订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的方案,亦称印巴分治方案,由新任印度总督蒙巴顿发表而命名,并得到英国国会通过。蒙巴顿方案根据人民宗教信仰,将印度分割为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国(包括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印度教的印度联邦(包括英属印度的其余部分)、两个自治领和王公土邦(可自由加入任一自治领)。印巴分治后,英军撤出印度,印度的殖民时代告终。分治后,大多数土邦并入印度,但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导致了印巴战争的爆发,印巴停火后划定了在该地区的军事分界线。1950和1956年印、巴先后宣布为独立的共和国。
14、印巴分治:印巴分治指大英帝国统治下的英属印度解体,诞生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自治领两个新国家的。分治还包括了印度政府部门的资产,包括印度公务员、印度陆军、皇家印度海军、印度铁路和中央财政,以及其他行政服务。印巴分治使得印度和巴基斯坦获得了独立,然而两国的对立直至今日都在继续,并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难民问题。分治方案规定各土邦可自行决定是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选择独立,分治条款未涉及孟加拉国和英属印度管理下的锡兰和缅甸分治问题,尼泊尔、不丹曾为英国的保护国,但一直不属于英属印度,不受分治相关条约影响。由于分治条款只涉及现代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二国划分问题,故称为“印巴分治”。
15、阿以冲突:阿以冲突指在以色列和阿拉伯诸国(包括巴勒斯坦)之间,已持续超过一个世纪的政治和军事对抗。冲突实质是领土问题的矛盾,双方的领土争端由来已久,主要是在过去几十年中陆续形成的。其他冲突主要体现在巴勒斯坦难民,巴勒斯坦地区、约旦河、以及黎巴嫩南部水资源,耶路撒冷地位问题等方面。争执的直接起因可能是受锡安主义成形之后的犹太人大量移民、1948年的以色列建国和泛阿拉伯主义的影响。自奥斯曼帝国瓦解后,两方便因政治和民族主义的关系而对于巴勒斯坦地区的拥有权争执不下。数十年以来,双方的对抗已从大规模的中东战争转变成较地区性的以巴冲突,但仍偶有武装对抗事件发生。
16、斋月战争:即十月战争,埃及和叙利亚在其他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支持下反击以色列的战争。因爆发之日为犹太教赎罪日,伊斯兰教斋月,故又称斋月战争或赎罪日战争。1973年10月6日,埃及军队强渡苏伊士运河,摧毁巴列夫防线,突 入 叙 利 亚 军 队 在 戈 兰 高 地 同 以 军 激 战,包 围 重镇 库 奈 特 拉 ;巴 勒 斯 坦游击队在 以 军 后 方 出 击 ;阿 尔 及 利
亚 等 国 派 出 坦 克 和 空 军 支 援 部 队 ;阿 拉 伯国家对以色列及其支持者实行石油禁运。结果以军损失惨重。10月16日后形势发生逆转,以军在北线取得主动后偷渡苏伊士运河成功,切断了埃军补给线。随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338号 停 火 决 议,埃 叙 接 受 停 火,但 以 军 表 示 接 受 停 火 的 同 时 向埃叙发动新的攻势,占领了更多的土地。安理会决定七成维持和平部队 中东监督停火,战争遂告结束。
二、列举
1、五次中东战争时间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年5月至1949年7月,巴勒斯坦战争。
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年10-11月,苏伊士运河战争。
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年6月,六·五战争。
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10月,斋月战争。
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6-9月,黎巴嫩战争。
2、二战后美国历任总统在任时间
哈里·杜鲁门:1944-1953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1953-1961
约翰·肯尼迪:1961-1963
林登·约翰逊:1963-1969
理查德·尼克松:1969-1974
杰拉尔德·福特:1974-1977
吉米·卡特:1977-1981
罗纳德·里根:1981-1989
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1989-199
比尔·克林顿:1993-2001
乔治·沃克·布什:2001-2009
巴拉克·奥巴马:2009-今3、1995年以前的欧盟成员国:荷比卢、英法德意、爱瑞芬丹、西葡希奥。
1950年: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
1973年:英国、爱尔兰、丹麦;
1981年:希腊;
1986年:西班牙、葡萄牙;
1995年:奥地利、芬兰、瑞典;
2004年: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马耳他、塞浦路斯; 2007年:保加利亚、罗马尼亚;
2013年:克罗地亚。
4、1955年时的北约、华约成员国
(1)北约:美加、荷比卢、英法德意、丹挪冰、希土葡。
1949年:美国、加拿大、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英国、法国、意大利、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
1952年:希腊、土耳其;
1955年:联邦德国;
1982年:西班牙;
2004年: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2)华约:苏德波捷、匈阿保罗。
1955年:苏联、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民主德国、波兰、捷克。
三、简答
1、撒切尔夫人的社会经济改革及后果
撒切尔夫人上台后,面对前任政府留下的烂摊子,采取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被称为“撒切尔革命”。经过十年的革命,“英国病”得到解决,经济衰退被遏制,并迅速转入繁荣周期。撒切尔夫人的改革措施主要包括:
第一,在货币政策上,奉行芝加哥学派货币主义政策,紧缩公共开支、控制货币供应量、大幅度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货膨胀,减少国家干预、重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办法,来扭转英国经济衰退。
第二,国有企业私有化政策,鼓励私人资本进入原属国家投资经营的禁区;把原属地方政府的公房大量出售给私人;取消物价管制委员会,缩小国家企业局权力,废除多项限制经济活动的规定,听任英镑汇率自由浮动,以此来更多地发挥市场和竞争的调节作用。
第三,限制工会权力,压制工会运动。对英国工会和罢工运动采取针锋相对的正面斗争策略,以取代过去政府所采取的协商、谈判和妥协的方针。用铁腕手段,成功抵制工会组织利用其对劳动力的垄断势力向政府不断索取市价以外的补贴的企图。
第四,改革税制,降低税率,削减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等公共开支,扩大公共产品提供领域的市场经济成分。撒切尔的经济政策对医治“英国病”、发展英国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英国通货膨胀得到缓解,财政出现盈余,经济增长率也显著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在西方国家中始终名列前茅。撒切尔夫人的改革,并不是要完全放弃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而是要把国家干预限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之内,是对国家过度干预经济的一个根本性纠正,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凯恩斯主义和福利国家的一些弊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工党重新上台后,继续以“撒切尔主义”为参照,对传统理论和政策进行了彻底改造,提出“新工党、新英国”的口号,声称要在自由市场经济和国家干预主义之间寻找“第三条道路”,维持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社会效率和社会公平间的平衡。
2、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后果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试图通过改革与新思维从根本上重建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彻底摈弃斯大林主义的政治体制,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其改革主要包括:第一、指导思想多元化,不再把马列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建立新思潮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第二,政治多党制和议会政治,进行全盘西化,以议会制度取代苏维埃制度;第三、经济私有化,从根本上改变当时苏联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第四、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
戈尔巴乔夫国内“新思维”改革政策和放弃勃列日涅夫主义,减少对东欧国家内政的干涉,特别是停止武力干预,导致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地震,即东欧剧变,结束了从二战以后长达四十五年的全世界范围内冷战格局;东欧民主化,同时削弱了苏共政权的国际影响力和对国家的控制能力,最后导致了苏联的瓦解。
对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评价,自由主义者认为它促进了苏共极权体制的和平瓦解,结束了全世界范围的冷战对峙局面。戈尔巴乔夫开创的是一个大的改革时代,他之后的叶利钦、普京还在继续他的改革,他们的改革的共同目的是要把俄罗斯改造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民主国家。亲共产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认为戈尔巴乔夫是俄罗斯的民族罪人和共产主义的叛徒,认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过于草率、脱离实际,他对西方特别是美国的近乎幼稚的过分信赖,导致了苏共亡党,苏联亡国的严重后果。
3、古巴导弹危机
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时期美国、苏联与古巴之间爆发的一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事件被看作是冷战的顶峰和转折点,人类从未如此近地从一场核战争的边缘擦身而过。
古巴革命后,美国对古巴实施封锁与禁运,而苏联则答应向古巴提供经济和军事支持,认为可以通过古巴来补偿它的地理劣势,古巴则视苏联为自己最重要的商业伙伴和保护人。1959年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布署导弹,直接威胁苏联本土。苏联秘密在古巴布署可以装置核弹头的导弹,并布署四万苏联红军士兵来保护古巴,抵御美国的入侵。随后,中情局通过U-2侦察机发现了古巴导弹发射装置,美国立即对古巴实施军事封锁,在本土集结大量部队,并派大量舰队游弋于古巴周围,拦截苏联船只,并发生冲突。美苏瞬间进入高度紧张的对抗状态,核战争一触即发。
最后双方通过秘密外交达成协议,苏联撤回部署在古巴的导弹,美国宣布不再对古巴进行任何入侵行动,美国撤回部署在土耳其和意大利的导弹。为了不使得美国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盟国感到难堪、另外也出于宣传目的,美国从土耳其撤军比苏联晚一些,而且是秘密撤军。美国从表面上来看是这场危机的胜利者,但通过在古巴布署和撤出导弹,苏联达到了美国从苏联的邻国撤出导弹的目的。双方都达成了原先所设定的目标,也都各自保住的面子,算是一个相当圆满的解决。
古巴危机尤其强调了冷战中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爆发核战争的危险。古巴危机后两国开始考虑如何避免类似的危机。在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建立了美苏热线,这样可以在紧急情况下立刻进行双边首脑谈判来避免危机升级。
4、柏林危机
柏林危机共有三次。第一次柏林危机又称柏林封锁,指苏联封锁西方占领区通向西柏林的通道而引起的国际危机。根据二战期间苏、美、英、法四国协议,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及柏林。1948年东西柏林分别发行不同的马克,苏联切断西占区和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西方国家对西柏林实行空中运输供应,国际局势顿时紧张,爆发了柏林危机。双方经过长期斗争后,苏联做出让步,结束封锁,柏林危机缓和。柏林的封锁和解除的过程中,西方阵营是赢家。
第二次柏林危机是苏美之间围绕西柏林地位问题发生的冲突事件。1949年,东西德分别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方国家利用西柏林特殊的地理位置,不断地对民主德国和东欧国家进行渗透,西柏林成为东西冷战的前哨。民主德国宣称要统一柏林,苏美双方态度强硬。赫鲁晓夫提出要把西柏林变成非军事化的自由城市,限定西方三国在6个月内撤军。艾森豪威尔毫不退让,形势一度紧张,出现新的柏林危机。最终赫鲁晓夫决定收回解决西柏林问题的期限,美国则倡导召开新的四国会议,讨论柏林问题,危机暂告平息
第三次柏林危机是美国总统肯尼迪与苏共领导赫鲁晓夫在维也纳讨论柏林问题时,赫鲁晓夫旧事重提,要求英美法撤出西柏林,否则西方国家进入西柏林都需先得东德同意,肯尼迪断然拒绝。随后苏联宣布暂停复员,增加军费,肯尼迪作出强硬反应,要求国会增加国防预算,扩军备战,顿时美苏关系再次紧张。1961年8月13日,苏联及东德封锁东西柏林之间的边界,筑起柏林墙,西柏林人进入东柏林需经过边境站的检查,办理入境手续。这一举动令西方国家措手不及,但除发出警告外,不得不把柏林墙的事实加以接受。后来,苏联冻结了德国和西柏林的问题,美苏关系再度缓和。柏林墙筑起后,赫鲁晓夫单方面撕毁美苏两国为期三年的禁止核试验协议,恢复一系列试验。肯尼迪也不甘示弱,恢复地下核试验,美苏军备竞赛又进入新高潮。
四、论述
1、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变化
第四篇:当代科学技术新知识读本考试答案
多选题)植物源农药一般分为()。
A、生物碱类
B、萜烯类
C、黄酮类
D、精油类
E、光活化毒素类 答案:ABCDE
下列哪些选项是伦敦烟雾的直接原因?()。
A、二氧化硫
B、粉尘
C、臭氧
D、二氧化碳 答案:AB
下列哪些区域是我国霾污染频发的区域?()。
A、京津冀区域
B、长三角地区
C、珠三角地区
D、青藏高原 答案:ABC
单选题
下列()为严格的共生关系。
A、蜂鸟与产蜜植物
B、榕树与传粉榕小蜂
C、人与大肠杆菌
D、欧洲野兔与粘液瘤病毒 答案:B
在我国绿色食品等级划分中,经过产地环境评价,不允许使用化肥、农药及其它合成制品所生产的食品为()产品。
A、A级
B、AA级
C、B级
D、BB级 答案:B
现代生物防治按照实施策略可以分为:经典生物防治、()以及保护型生物防治。
A、增强型生物防治
B、辅助性生物防治
C、淹没式生物防治
D、自然型生物防治 答案:A
绿色农产品认证指标体系是确保绿色农业生产的重要规范,例如现有的农药GLP认证,兽药()认证,种养殖GAP认证以及食品加工过程中的HACCP认证等。
A、GGP
B、GBP
C、GMP
D、GSP 答案:C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特有程度高,以种子植物为例,特有物种达到()。
A、80%
B、52%
C、15%
D、5% 答案:B
国务院新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限值为多少?()。
A、15微克/立方米
B、35微克/立方米
C、75微克/立方米
D、95微克/立方米 答案:B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对PM2.5的准确描述?()。
A、细颗粒物
B、可入肺颗粒物
C、可吸入颗粒物
D、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者等于2.5微米的大气颗粒物(气溶胶)的总称 答案:B
多选题
互联网采用()。
A、面向连接
B、无连接
C、电路交换
D、分组交换 答案:BD
互联网的体系结构包括()。
A、数据收集
B、传输网络
C、应用
D、TCP/IP 协议 答案:BCD
随着互联网规模扩大,TCP/IP 协议始终不变带来新的问题,表现在()。
A、网络安全问题突出
B、网络可扩展性差
C、网络缺乏隔离能力
D、新的应用领域受限制 答案:ABC
互联网的演化发展可以通过以下哪些方法实现?()。
A、演化法
B、共享法
C、重叠法
D、革命法 答案:ACD
广义的物联网是一种以机器终端智能交互为核心的、网络化的应用与服务,主要技术包括()。
A、射频识别(RFID)技术 B、传感网和数字物理系统(CPS)
C、M2M(Machine to Machine)
D、即时通信 答案:ABC
以下选项哪些属于传感网的核心技术?()。
A、传感网节点
B、传输
C、组网
D、信息处理 答案:ABCD
射频识别可广泛应用用哪些领域?()。
A、物流管理
B、生产线管理
C、交通控制
D、产品跟踪
E、人员识别与定位 答案:ABCDE
目前物联网技术应用面临的技术挑战表现在()。
A、终端规模
B、性能
C、高耗能
D、安全
答案:ABCD
大数据的特征包括()。
A、数据量大
B、数据结构多样
C、数据处理速度快
D、数据质量要求高 答案:ABCD
胰岛素抵抗引起的血浆中高胰岛素和高糖含量经常导致()。
A、代谢综合征
B、糖尿病
C、痛风
D、关节炎 答案:ABC
肥胖能增加一系列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风险,其中主要包括()。
A、2型糖尿病
B、心血管疾病
C、癌症
D、骨性关节炎 答案:ABC
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有()。
A、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
B、特有现象突出
C、区系起源古老
D、经济价值巨大
E、受威胁严重 答案:ABCDE
生物多样性受威胁因素主要有()。
A、生境丧失或碎片化
B、环境污染
C、过度利用
D、外来物种入侵
E、人口爆炸 答案:ABCDE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目标包括()。
A、保护生物多样性
B、可持续发展
C、公平合理地分享由利用遗传资源而产生的惠益
D、平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费用 答案:ABC 物种多样性监测的主要途径有()。
A、标记-重新俘获法
B、无线电跟踪法
C、现场制图
D、固定样地法
E、样带法 答案:ABCDE
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存在于多个层次,包括()。
A、物种多样性
B、土地多样性
C、遗传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ACD
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有()。
A、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
B、特有现象突出
C、区系起源古老
D、经济价值巨大
E、受威胁严重 答案:ABCDE
下面哪些些物质是PM2.5的构成成分?()。
A、硫酸盐
B、硝酸盐
C、有机物
D、盐酸盐 答案:ABC
下列哪些选项是对PM2.5的准确描述?()。
A、细颗粒物
B、可入肺颗粒物
C、可吸入颗粒物 D、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者等于2.5微米的大气颗粒物(气溶胶)的总称 答案:ACD
下列哪些城市的霾污染天数超过全年的三分之一?()。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昆明 答案:ABC
泛在物联网体系架构包括()。
A、物联网应用层
B、物联网网络层
C、物联网感知层
D、物联网通信层 答案:ABC
下面()属于物联网技术。
A、感知技术
B、网络技术
C、制造技术
D、射频标签 答案:ACD
下面技术哪些是物联网的技术来源?()。
A、传感网
B、射频标签
C、数字物理系统
D、即时通信 答案:ABC
下面哪些是物联网应用领域?()。
A、物流
B、监控
C、工业自动化
D、云计算 答案:ABC
物联网终端包含下面哪些模块?()。
A、通信模块
B、传感器
C、处理模块
D、海量存储模块 答案:AB
关于大数据的特征,下列选项描述正确的是()。
A、数据量大
B、产生速度快
C、结构多样
D、数据质量低 答案:ABC
数据预处理(ETL)过程由前到后分为哪几个阶段?()。
A、数据抽取
B、数据转换
C、数据加载
D、数据整合 答案:ABC
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主要由哪些功能模块构成?()。
A、客户端模块
B、元数据管理模块
C、数据存储服务模块
D、数据划分模块 答案:ABC
下列选项中哪个属于NoSQL数据库?(ABD)。
A、BigTable
B、Hbase
C、Oracle
D、MongoDB 答案:ABD
CAP理论认为一个分布式系统不可能同时很好地满足三个特性,最多只能满足其中的两个,这三个特性分别是什么?()。
A、一致性
B、可用性
C、分区容忍性
D、原子性 答案:ABC
下列选项中,关于大数据与隐私保护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A、大数据分析不会对个人隐私造成危害
B、某些场景下的大数据分析可能会对个人隐私造成危害
C、大数据分析一定会侵害个人隐私
D、大数据分析与个人隐私没有关系 答案:ACD
下列选项中,哪些是大数据的典型应用?()。
A、基于交易大数据分析用户的购买习惯
B、基于搜索引擎的搜索关键词分析社会热点
C、基于传感器感知的海量数据分析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
D、基于科技文献数据库检索某一领域研究进展 答案:ABC
下列()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答案:ABC
人体的能量支出包括()。
A、静止代谢率
B、食物诱导产热
C、身体活动
D、身体组织更新 答案:ABC
在物种协同进化过程中,产生可遗传的变异是关键。下列因素中那些都能够影响遗传变异的产生()。
A、营养因素
B、种群大小
C、世代时间
D、基因突变频率 答案:BCD
植物源农药一般分为()。
A、生物碱类
B、萜烯类
C、黄酮类
D、精油类
E、光活化毒素类 答案:ABCDE
下列哪些选项是伦敦烟雾的直接原因?()。
A、二氧化硫
B、粉尘
C、臭氧
D、二氧化碳 答案:AB
下列哪些区域是我国霾污染频发的区域?()。
A、京津冀区域
B、长三角地区
C、珠三角地区
D、青藏高原 答案:ABC
我国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即利用()防治玉米螟等害虫。
A、白僵菌
B、颗粒体病毒
C、微孢子虫
D、球形芽孢杆菌 答案:A
利用放射线技术防治害虫,主要是通过放射照射杀虫,以及应用放射线干扰害虫的()来实现的。
A、生长发育
B、繁殖
C、取食
D、呼吸代谢 答案:B
可以用来有效防治半翅目害虫烟粉虱的寄生性天敌有()。
A、稻螟赤眼蜂
B、菜绒盘茧蜂
C、丽蚜小蜂
D、暗黑赤眼蜂 答案:C
建立绿色农业产品产地环境,需要解决农业投入品对()和农产品的污染。
A、农业生态系统
B、农业加工企业
C、自然环境
D、农业流通体系 答案:A
全球尺度看,不同生物类群受威胁严重程度排序为()。
A、兽类>两栖类>珊瑚
B、兽类>珊瑚>两栖类
C、珊瑚>两栖类>兽类 答案:C
202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是()。
A、明显遏制生物多样性锐减的态势
B、遏制生物多样性丧失
C、实现与自然和谐共处
D、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被持续利用 答案:B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规定,到2020年,陆地保护区面积占各缔约方国土面积的()。
A、10%
B、14%
C、17%
D、25% 答案:C
目前,人类关于生物多样性知识最贫乏的生境是()。
A、深海
B、土壤
C、湖泊
D、草原 答案:A
国务院新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细颗粒物(PM2.5)日均浓度限值为多少?(A、15微克/立方米
B、35微克/立方米
C、75微克/立方米
D、95微克/立方米 答案:C
按照中国气象局地面观测规范,重度霾对应的能见度等级为()。
A、大于10公里
B、5-10公里
C、3-5公里
D、小于2公里 答案:D
下列哪个区域不是我国霾污染频发的区域()。
A、京津冀区域
B、长三角地区
C、珠三角地区
D、青藏高原 答案:D
下列哪个选项是伦敦烟雾的直接原因?()。)。A、二氧化硫和粉尘
B、氮氧化物
C、臭氧
D、二氧化碳 答案:A
我国自主发展并为国际标准组织接受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是()。
A、WCDMA
B、TD-SCDMA
C、CDMA2000
D、CDMA 答案:B
目前电信骨干网上使用的是()。
A、电路程控交换机
B、ATM交换机
C、IP软交换 答案:C
NGN是()。
A、下一代互联网
B、电信运营商的专网
C、软件定义网络 答案:B
原生应用的应用程序运行在()。
A、手机上
B、网站上
C、应用商店中 答案:A
2020年我国家庭宽带普及率达到()。
A、30%
B、50%
C、70% 答案:C 我国从()年开始研究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感网。
A、1999
B、2005
C、2009
D、2010 答案:A
RFID属于物联网哪一层?()。
A、感知层
B、网络层
C、业务层
D、应用层 答案:A
物联网的核心环节是()。
A、标识
B、感知
C、传输
D、计算 答案:B
物联网不包括下面哪个应用模式?()
A、工业数据采集
B、环境动态监测
C、物流管理
D、海量数据存储 答案:D
并行数据处理技术MapReduce是由哪家公司最先提出的()。
A、谷歌公司
B、百度公司
C、雅虎公司
D、脸谱公司 答案:A
并行数据处理引擎MapReduce适用于处理哪类任务?()。
A、在线访问类任务
B、离线分析类任务
C、高性能计算类任务
D、实时计算类任务 答案:B
数据仓库软件Hive的计算引擎采用的是什么?()。
A、MapReduce
B、Spark
C、Pregel
D、Dryad 答案:A
()是动物细胞所没有的。
A、线粒体
B、叶绿体
C、高尔基体
D、细胞胞核 答案:B
正常人类的体细胞具有()染色体。
A、单倍体
B、二倍体
C、三倍体
D、四倍体 答案:B
在核移植过程中,()包含了决定个体发育的全部的遗传物质。
A、细胞质
B、细胞核
C、细胞膜
D、线粒体 答案:B
1997年,英国科学家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获得了()物种。A、小鼠
B、大鼠
C、绵羊
D、牛 答案:C
胚胎干细胞是一种()干细胞。
A、全能型
B、多能性
C、单能性
D、成体 答案:A
人体所需能量的直接提供者为()。
A、甘油三酯
B、游离脂肪酸
C、二磷酸腺苷
D、三磷酸腺苷 答案:D
()在体内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提供能量。
A、糖
B、蛋白质
C、脂肪
D、甘油三酯 答案:C
下列()的关系不能称为严格意义的协同进化。
A、狼与羊
B、病毒与宿主
C、人脑与电脑
D、有花植物与传粉昆虫 答案:C
内共生菌沃尔巴克氏菌能通过胞质不相容的机制来操控果蝇的繁殖机制,因此,下列()沃尔巴克氏菌的果蝇交配后不能成功产生后代。A、父本母本均未感染
B、父本未感染母本感染
C、父本母本感染同一株系
D、父本母本感染不同株系 答案:D
在协同进化过程中,每一个物种都会经历多个其它物种给它施加的选择压力,同时它也会给多个其它物种产生进化影响,这被称为()。
A、顺序进化
B、弥散协同进化
C、共适应
D、协同成种 答案:B
在病毒的传播方式中,下列()不能导致病毒的横向传播。
A、空气
B、昆虫媒介
C、不同宿主物种间的错误交配行为
D、合子传播 答案:D
下列()为严格的共生关系。
A、蜂鸟与产蜜植物
B、榕树与传粉榕小蜂
C、人与大肠杆菌
D、欧洲野兔与粘液瘤病毒 答案:B
在我国绿色食品等级划分中,经过产地环境评价,不允许使用化肥、农药及其它合成制品所生产的食品为()产品。
A、A级
B、AA级
C、B级
D、BB级 答案:B
现代生物防治按照实施策略可以分为:经典生物防治、()以及保护型生物防治。
A、增强型生物防治
B、辅助性生物防治
C、淹没式生物防治
D、自然型生物防治 答案:A
绿色农产品认证指标体系是确保绿色农业生产的重要规范,例如现有的农药GLP认证,兽药()认证,种养殖GAP认证以及食品加工过程中的HACCP认证等。
A、GGP
B、GBP
C、GMP
D、GSP 答案:C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特有程度高,以种子植物为例,特有物种达到()。
A、80%
B、52%
C、15%
D、5% 答案:B
我国自主研发并为国际标准组织接受的LTE标准采用()。
A、FDD
B、TDD
C、WDD
D、CDD 答案:B
目前互联网上消耗流量最多的应用是()。
A、浏览网页
B、微信 C、游戏
D、视频 答案:D
下面哪项不是物联网应用领域。()。
A、物流
B、监控
C、工业自动化
D、云计算 答案:D
下列()实验是衡量干细胞多能性的金标准。
A、嵌合体
B、四倍体补偿
C、体细胞核移植
D、畸胎瘤 答案:B
胚胎干细胞是从()时期的胚胎中分离得到的。
A、受精卵
B、二细胞
C、桑葚胚
D、早期囊胚 答案:D
下列()疾病属于退化性疾病。
A、帕金森
B、糖尿病
C、高血压
D、孤独症 答案:A
下列()特性是干细胞应用领域里最优先考虑影响因素。
A、致瘤性
B、易取材
C、多能性
D、免疫排斥 答案:A
为了社会稳定,我们坚决反对人类()研究。
A、生殖性克隆
B、治疗性克隆
C、生殖细胞
D、再生医学 答案:A
()是目前治疗肥胖最有效的方法。
A、节食
B、运动
C、药物治疗
D、减肥手术 答案:D
()代谢障碍是产生脂肪肝的原因。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答案:B
2010年中国成年人中肥胖人群占总人口的()。
A、7%
B、8%
C、9%
D、10% 答案:C
下列()共生关系起源于共栖关系。
A、人与肠道微生物
B、丝兰与丝兰蛾
C、树栖蚂蚁与金合欢属植物 D、榕树与传粉榕小蜂 答案:C
在榕树与传粉榕小蜂的共生关系里,传粉榕小蜂仅在榕果发育的()特定时期有机会钻入榕果果腔。
A、雌花前期
B、雌花期
C、间花期
D、雄花期 答案:B
面对入侵物种,土著种不仅自身能进化出有利特征以降低外来种的负面影响,它们还可能进化出改造外来种的本事,该过程称为()。
A、竞争
B、捕食
C、寄生
D、逆适应 答案:D
人们将1888年()自澳洲引入北美并成功防治吹绵蚧这一事件视为现代生物防治的开端。
A、龟纹瓢虫
B、澳洲瓢虫
C、大草蛉
D、螟黄赤眼蜂 答案:B
()作为小蜂科一类微小的卵寄生蜂,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应用规模最大的生物防治天敌。
A、赤眼蜂
B、恩蚜小蜂
C、弯尾姬蜂
D、浆角蚜小蜂 答案:A
我国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即利用()防治玉米螟等害虫。
A、白僵菌
B、颗粒体病毒
C、微孢子虫 D、球形芽孢杆菌 答案:A
利用放射线技术防治害虫,主要是通过放射照射杀虫,以及应用放射线干扰害虫的()来实现的。
A、生长发育
B、繁殖
C、取食
D、呼吸代谢 答案:B
可以用来有效防治半翅目害虫烟粉虱的寄生性天敌有()。
A、稻螟赤眼蜂
B、菜绒盘茧蜂
C、丽蚜小蜂
D、暗黑赤眼蜂 答案:C
建立绿色农业产品产地环境,需要解决农业投入品对()和农产品的污染。
A、农业生态系统
B、农业加工企业
C、自然环境
D、农业流通体系 答案:A
第三代移动通信数据通信采用()。
A、GPRS
B、EDGE
C、3G
D、HSPA 答案:D
第五篇:当代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论文
当代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分析及对策
11物理1班
王清清
11101091028 11物理1班
袁晓仪
11101091036 11物理1班
雷嘉宝
11101091011 [摘要]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蔓延,已严重危害到了高校的教育评估体系。文章通过对当代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分析,提出 了有效遏制考试作弊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13444
[文献标识码]h
[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3—0090—02
考试在中国历史悠久,古代中国就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和后备人员。在现代学校教育中,考试成为检测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情况的一种重要机制。而考试作弊现象则伴随着考试制度的出现而出现。笔者就当代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在某市某大学进行了匿名调查,在被调查的近500名不同院系的学生中,有10%的学生坦言:“有过作弊经历。”只有58%的学生表示,在即将到来的考试中,肯定不准备作弊。由此可见,考试作弊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中一种常见的错误行为,是学生中的不正之风,它不但损害了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也助长了学生的不良品德。遏制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对考试作弊行为的界定
考试纪律和考场规则是维护考试秩序,保证考试过程公正、公平和考试结果真实的必要手段。考试作弊是一种违反考试纪律和考场规则的行为,是参与考试行为的主体,在执行考试的过程中,因主观故意而产生直接破坏考试目的,严重影响考试功能与作用的正常发挥,虚假反映对象在特定知识经验信息传承中的质量和效果,导致考试结果失去特定信度和效度,要求偏离理论假设的行为。因而,考试作弊是违背考试公平、公正原则,以不正当手段获得考试成绩的特殊问题行为。当这种行为出现时,表现为窃取或骗取考试答案和成绩。这种明确的目的性和与之相对应的行为是构成考试作弊行为的两个要件。
二、当代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特点
总结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以及笔者自身的监考工作经验,当代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特点集中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考试作弊现象普遍化。
资料显示,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人数 占到学生总人数的5%-.-6%,甚至在个别考场中,考试作弊的人数比例达到了两位数以上。说明大学生考试作弊,已从极个别人 的极个别行为发展到了许多人的行为。这种情况不只存在于普通高等学校中,也普遍存在于一些重点大学中。
2.考试作弊群体构成复杂化。大学生考试作弊不再仅限于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也加入作弊的行列。以前,考试作弊者多是高年级和毕业班的同学,现在,一些新生也开始作弊。而且在考试作弊的队伍中,女同学的数量有所上升。
3.考试作弊手段多样化。大学生考试作弊大多采用夹带的方式,而且夹带手法越来越高明。有的学生夹带事先准备好的缩印纸条,放在口袋里、坐椅上、袖口里等;有的把答案抄写在手掌上、桌面上或存储在计算器里;还有的利用无线耳机接听答案和 利用手机收发答案等。考试作弊手段的隐蔽性和多样化由此可见一斑,令监考教师防不胜防。
三、当代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分析导致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功利心理。
在现在的高等教育体制和考试制度下,考试成绩成为衡量学生在评优、评奖、入党、毕业就职、考研时能否被录取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虽然教育部和各高校对考试作弊 行为采取了严厉的打击措施,但仍有学生铤而走险。
2.侥幸心理。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人群中,只有0.5%的人被发现。许多参与考试作弊的学生觉得,考试中既然能够作弊,又不会被发现,还可以得到好一些的成绩,当然可以试一下。另外,由于各高校加大了严肃考风考纪的力度,对作弊学生的处罚比较严重,所以,监考教师面对考试作弊的学生时,不免心生慈悲,怕学生因考试作弊被退学而影响其一生,对考试作弊的学生采取了查而不报的办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在大学生考试作弊中希望侥幸逃脱的心理。
3.从众心理。
事实上,在考试作弊的大学生中,有一部分人在复习之初并没有想参与考试作弊。但是看到别的同学作弊,特别是一些平时学习不认真的同学,因考试作弊侥幸逃脱而取得好成绩,认为自己不作弊是一件十分吃亏的事情,于是加入到了考试作弊的队伍中。
4.“助人为乐”心理。
高校的考试制度不同于高考,对于及格以上者并没有名额限定,所以有些大学生对同学抄袭自己的答案并不介意,相反还会得到抄袭者由衷的感谢。出于这样的原因.“助人为乐”者出现在作弊者队伍中。“助人为乐”者把助人为乐的精神发挥到极致时,甚至可以充当“枪手”的角色。
5.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原指人们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心理状态,逆反心理的高发年龄段为青少年期。大学生正处于逆反心理的高发年龄段上,他们希望摆脱父母、师长与规章制度的控制和管理。他们中的一些人对于学校制定的考场规则和教师提出的不得作弊的要求持强烈的排斥态度,总觉得考前老师说得太多,考场又管得太严,因 而以考试作弊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6.猎奇心理。
应试教育体制的特点就是唯分数论,分数成为 衡量一名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在这样一种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无论是从价值观念上还是个性心理健康的水平上,都比较容易偏离社会日常标准。因而,一些大学生会感到生活了无兴趣,觉得读了那么多年书,还不知道作弊有何体验,是一种遗憾。于是,为了追求刺激,便会以作弊取乐。
7.投机心理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有的学生为了省去秉 烛夜读的辛劳,对将来有用的、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就多学、苦学,而自认为无用的课程则不愿学。可又想获得好成绩,便只能靠投 机取巧,蒙骗过关。
8.冒险心理。
在近些年的高校招生录取中,各地考生的成绩差异较大,有些学生学习基础较差,人校后虽然也努力学习,但仍然出现了多门功课虽历经考试、补考、重修仍不能及格的局 面。按高校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这样的学生只能留级或退学。于是,便产生了“与其坐而待毙,不如背水一战”的冒险心理。
9.厌学心理。
受学非所用或上了大学可以松口气之类思想的影响,一些平时学习不努力的学生,把时间荒废在上网、谈恋爱等事情上,日积月累,学习上欠债越来越多。这些学生在考试时凭真
实水平难以过关,但为了混个文凭,好“对得起”家乡父老,就采取了作弊一策。
10.“合理化”心理。
有些学生由于某些客观原因,如家庭、自身疾病、意外事件等因素的干扰,自己的学习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担心考试会不及格,基于特殊情况下的“合理化”借口,偶尔采取考试作弊行为。
四、应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策略
通过对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的分析,我们看到,导致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既有学生本身的原因,即部分大学生自身的思、想认识、道德水平、法纪观念较差;也有其深层次的学校和社会原因,即学校和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的体制因素、不良社会风气以及家长和其他社会主体施加的压力等。
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严重影响高校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学校应该通过加强教育、严格管理来减少和杜绝大学生作弊现象的发生。国外有关学者提出了一个完整的考试作弊模型,指出学生作弊意识取决于四个因素:对作弊后果的态度、与他人对作弊看法相关的主观漠视、对作弊行为的自我控制程度、与作弊相关的个人道德责任感。据此模式,高校在防范考试作弊方面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诚信教育,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机制。
学校平时应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努力使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也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和立足社会的基础,在一个成熟的社会机制中,个人信誉甚至是一个人生存的基础。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诚实原则更是社会大力提倡人们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诚信教育作为教学活动的主线,通过案例教学、事迹报告等多种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的教学形式加强对大学生学术诚信道德意识的培养,不仅从道德认知上教育学生讲究诚信,而且帮助大学生用诚信来规范日常行为。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行政人员更要做好诚信教育的宣传工作,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诚信实践活动,使诚信教育贯穿于大学生课外活动全过程,在校园内形成一个诚信者人人赞扬、失信者个个鄙视的校园道德氛围,从而使大学生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诚信档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诚信观念。大学生诚信档案分为学习承诺、守纪承诺、文明义务承诺等方面,并附有每学期行 为记录表、自我评价表和品行说明书。在大学生的诚信档案中,教师要采用客观描述的方法,只对学生的不诚信行为进行分类记录,不对其进行结论性评价,并对有不诚信行为的学生在入党、评优等方面进行必要的限制。通过这样的方法,对大学生从伦理和道德方面进行约束,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要改变高校一元化课程体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主、灵活地设置课程。在有条件的学校实行学分制,减少必修课的数量,增加选修课的数量,允许学生跨专业、跨系选择课程。同时要充实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能够反映学科的前沿和最新成果,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要改革落后的教学方法,利用电化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影像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改进对学生的激励机制。
要扩大奖励对象的范围,建立多元的奖励标准。作为教育激励手段的奖励活动,其标准的多元化体现为,除了考试的分,学生的思想品德、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某些专门能力也应当成为评奖评优的标准。奖励标准的多元化,会激励不同类型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不同的学习生活领域得到学校、社会的认同。
4.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健全考试机制。
要改革考试制度,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根据不同性质和类型的课程,设计运用不同的考试方式,以开放的、学用结合的考试模式替代传统的考试方式。为提高考试效能,考试命题应以能力测试为导向,坚持知识积累和创新运用并重,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原则。为保证考试的效度,应规范命题,建立题库。采用多种考核形式,给学生表现能力提供多元途径,如开卷笔试、口试、做小论文或小设计、写课外作业等。多采用等级评价来替代百分制,降低学生对考试分数的敏感。要健全考试运作机制。考前要加强对学生的考试纪律宣传,使其认识到考试作弊的危害及其后果的严重性。要加强对考务人员的思想教育,促使其真正负起监考的责任。要科学安排考场,考试场次以分散为宜。考场规模一般应在三十人左右,保持考生间距,随机安排考场和考试座位。
5.加强大学生健康与行为的教育。
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健康心理和健康行为的标准,帮助学生分清是非。同时要在考试前夕,开展心理咨询,通过与学生平等、友好的交谈,缓解学生考试压力,引导学生产生良好的行为。[参考文献]
[1]高玉杰,等.学生考试作弊的根源与对策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6(5)[2]李春生.大学生考试作弊与诚信教育[J]_当代教育论坛,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