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诗词朗诵在现代的意义
——记日本首次“汉诗朗诵会”——
金中
(一)构想及准备
2004年10月22日重阳节夜晚,我在东京举办了一次专场“汉诗朗诵会”。对我个人来说这是难忘的火热青春之一页,对于诗词事业在当代的发展,也许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中国的传统诗词在日本称之为“汉诗”。以前我一直对日本人能写汉诗感到不可思议,这几年通过接触了解到:原来日本人始终是用日语思维阅读并创作汉诗的。通过适当调整汉诗的字词语序,并将其转化为日式读法的“训读”过程,能够非常精确地传达汉诗的内容。不过遗憾的是,与此同时汉诗固有的音韵美消失了。千百年来,大部分日本汉诗爱好者其实完全不了解汉诗的中文发音。对此详见刊于《中华诗词》2003年第3期的拙文《“斯文不丧畏匡时”——日本石川忠久其人其诗》。
诗歌只有从原文才能真正感受其魅力。“训读”实质上是一种巧妙的翻译,而翻译注定无法摆脱“只达其意、未传其音”的局限。汉诗诗句工整、押韵和谐、平仄相间构成抑扬顿挫,这些需要通过汉语诵读才能得到切实体验。就好像莎士比亚的诗歌戏剧,听英语原文最为精彩一样。
2003年全日本汉诗联盟正式成立,标志着日本汉诗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在其机关杂志《扶桑风韵》的创刊号上,我提出了建议日本人今后在接触汉诗时了解其汉语发音,从视觉与听觉上多方位感受汉诗,为日本汉诗带来质的飞跃的观点。该文原用日语撰写,其中文译《迎接新时代汉诗发展的机运——寄稿全日本汉诗联盟成立》刊于《中华诗词》2004年第9期。
为了将这一观点付诸实践,我时常在考虑用何种方式,将汉诗“原汁原味”的音韵魅力传达给日本人。日本千百年来始终欠缺用汉语诵读汉诗的传统,平常汉诗爱好者很少有机会听到汉诗的中文发音。不知不觉,我萌发了在日本举办一场“汉诗朗诵会”的构想。
我小时候从一岁起在父母的启蒙下开始背诗。逐渐按照自己的领会,摸索了适当拖腔拉调的诗词朗诵方法。1983年西安市举办面向全市中小学生的大型“唐诗演诵会”,当时我小学二年级,以背诵《长恨歌》等作获得了一等奖。后来一段时间在西安的中小学做过朗诵表演。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诗词作品的内涵有了较之以往深入的了解,朗诵自感尚可胜任。
举办汉诗朗诵会,在日本属于破天荒之举。这并不仅是登台朗诵之行为本身,还须解决场地、舞台、布置、宣传、组织等一系列综合问题,准备工作繁杂。首先我的这一 1 设想能否得到别人理解,有没有听众愿意到场均在悬念之中。
南云正子女士是我所教中文班的课代表,数年来对我的成长一直抱以母亲般的关怀与支持,以其为中心成立了日本“金中后援会”。南云女士认为这是极有意义的文化活动,与其全家一道,热情地承担了朗诵会繁重的后勤工作。我们将会场定于东京北区泷野川会馆一楼大礼堂。
浅野利昭先生退休前为东京芝浦工业大学德文教授,平时向我学习围棋和诗词,是我重要的精神知己。浅野先生鼓励我放开手脚,象歌德那样以积极的行动向自我挑战,向大诗人的目标攀登。东京安桑布尔剧团以上演德国布莱希特戏剧知名,其剧本翻译主要出自浅野先生之手。他带我到该剧团咨询舞台事宜,并让照明师亲自到朗诵会场勘查,为我出谋划策四处奔走。
当我将朗诵会的计划向全日本汉诗联盟理事会提出时,众人给予了大力支持。决定朗诵会以“金中后援会”主办、全日本汉诗联盟协办的形式举行。会长石川忠久先生在百忙中特意撰写了《期待金中君的朗诵会》之推荐文。文中称:“中文是世界上最富于音乐性及优美音调的语言,本身适于朗诵。金中君从小即亲近汉诗并予以背诵,此次朗诵会想必能听到‘金中调’的醍醐味”。2004年10月初发行的汉诗联盟第6期会报上,大量篇幅宣传了这次朗诵会。因为是首次,朗诵会究竟是何种形态、能否成功其实并没有底。大家的积极支持,完全是出于对我的信任而已。
中山荣造先生向其主办的葛饰吟社的全员广为号召出席这次朗诵会。石仓秀树先生为我在因特网上宣传。居住在大阪的冈前清先生看了汉诗联盟会报上的介绍后致信与我,预祝朗诵会成功,并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在大阪举办。朗诵会需要十多位工作人员,负责来宾登记疏导等各种杂务。我熟悉的中国留学生和日本友人在得知后都自愿帮忙,声援我的活动。
众人对我这年轻人的冲动报以极大理解和热心支持,使我在异国他乡深深感受到了友情的温暖,他年回忆这些将化为一笔珍重的精神财富。
我聘请仁木恭子女士担任本次主持。仁木女士为日本专业播音员,并从事着戏剧演出工作。日语音质优美,主持自然生动。平时我向其学习日本诗歌的朗读。朗诵会时,在我用中文朗诵之前,先由仁木女士对诗作进行简要说明,并朗诵其日语训读。同时工作人员将诗稿的幻灯片打到舞台背景上,让不懂汉语的日本听众了解将要朗诵的内容,以便取得较好的欣赏效果。
朗诵会的准备活动从2004年8月末紧锣密鼓地展开。在迎着各种问题一一解决的过程中,我感到一种充实。由于兴奋的缘故,度过了不少不眠之夜。我切身了解到举办一场演出晚会,不知要付出多少幕后的准备工作,为台下观众所不知。通过举办汉诗朗诵会,有了一次珍贵的人生体验。
(二)进程
朗诵会共两小时,分上下半场,各五十分钟,中间休息。我主要从为日本汉诗爱好者熟知的角度对朗诵作品进行了选择。并根据作品的感情基调,配以适当的中国古典音乐。包括主持人的日语解说在内,每首作品的用时必须精确地计算。具体进程如下:
上半场首先朗诵孟浩然《春晓》、王维《竹里馆》、李白《静夜思》和柳宗元《江雪》四首五言绝句。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静夜思》的第一句和第三句一般分别为“窗前看.月光”和“举头望山月”,保持着这首诗的原始形态。中国的现今文本两处均作“明月”,.始见于明朝万历年间。接下来是七言绝句,朗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春夜洛城闻笛》《望庐山瀑布》和《山中与幽人对酌》五首。其次是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王翰《凉州词》、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张继《枫桥夜泊》、杜牧《江南春》和朱熹《偶成》。《偶成》一诗全文为:“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不过据考证,这首绝句实为日本禅林僧侣的作品,明治末年假托以朱熹之名,编入了日本当时的汉文教材。至今大部分人都视其为朱熹所作的劝学诗。
在请全日本汉诗联盟常务理事窪寺启先生登台介绍汉诗规则之后,诵朗白居易的诗作。白居易是对日本平安朝时代文学影响最大的唐朝诗人。《长恨歌》耗时约9分钟,作为上半场的重头戏。接下来的《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一诗全文为:“日高睡足尤慵起、小阁重衾不怕寒。遗爱寺中敧枕听,香炉峰雪拨簾看。匡庐便是逃名地、司马仍为送老官。心泰身宁是归处,故乡何独在长安”。其颔联为清少纳言的随笔集《枕草子》所引用,在日本非常著名。
上半场的剩余时间朗诵日本诗歌的汉译。与汉诗在日本长期以来广为流传相比,日本的古典文学在中国尚介绍未多。首先是两首和歌作品。和歌是以日语57577音形式表达的日本传统诗,历史悠久。其汉译中国学界尚无定论,笔者近年提出了以两个七言句加一个三言句的翻译形式,是与和歌原文节奏较为对应的直译法。
阿倍仲麻吕的代表作译为:“望长空料知应是,春日境三笠山颠,旧明月”。阿倍仲麻吕为我国读者熟悉,这首作品是其侍唐朝时怀念故国之作。“春日”是地名,相当于今日奈良市一带。西安兴庆公园内设有此诗碑,用的是五言绝句的意译法。另一首是藤原定家的作品:“环望处,樱花红叶皆消逝,海岸茅庐日暮秋”。藤原定家为镰仓时代著名和歌诗人,本首是表现其幽玄美学的代表作。
最后朗诵明治时期诗人土井晚翠的《荒城之月》一诗。这首作品经谱曲在日本广为传唱,家喻户晓。笔者用七言诗形式将其翻译如下:
高楼春夜张花宴,对酒传杯光泛艳。千载松枝透月辉,昔时素影今谁见?
肃秋军阵寒霜覆,嘹唳归鸿清可数。剑树枪林照月辉,昔时素影今何处?
荒城此刻中宵月,光耀为谁依旧生?断壁残垣唯蔓草,松间哦唱只飚风。
清辉天上无盈缺,人世荣枯成代谢。映照娟娟直到今,呜呼夜半荒城月!下半场首先是杜甫的律诗。五言选《春望》,七言选《登高》《客至》《登楼》和《蜀相》四首。
与歌咏诸葛亮的《蜀相》相衔接,接着朗诵日诗《星落秋风五丈原》的汉译。这是土井晚翠生平最杰出的代表作,以诸葛亮六出祁山,病殁于五丈原的历史故事为主线,穿插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白帝托孤等回忆,对诸葛亮为兴复汉室鞠躬尽瘁的忠义作了热情讴歌。故早稻田大学教授松浦友久所著《诗歌三国志》一书对这首诗进行了详细解说。其中文译由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笔者担任此诗的翻译。《星落秋风五丈原》一诗极长,共七章349行,约相当于《长恨歌》的三倍。因时间关系选取此诗的终末二节。
呜呼五丈原秋厉,夜半风狂寒露泣。银汉清兮星宿高,尽蒙一色为神秘。天地微茫光亮时,触生无量感怀思,请观“无限渊”前立。
功名早晚梦无声,莫消逝者仅真诚。殚精竭虑献生年,成否超然自任天,魂兮长逝别人间。
尊贵崇高无复比,“数奇”当谢苍天意。煌煌青史来相照,管乐区区安足拟。伯仲之间见伊吕,“万古云霄一羽毛”,鸾凤翱翔千仞高。
在草庐兮为卧龙,纵横四海龙飞旷。悠悠千载今犹是,赫赫英名诸葛亮!
接下来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李白《蜀道难》两首古体诗,中间请全日本汉诗联盟常务理事住田笛雄先生登台介绍汉诗联盟的活动情况。在此之后朗诵笔者的自作,从三部诗集中各选一首。
菅公清质复谁伦?喜怨还同白氏亲。玉洁情操犹胜雪,锦华文采自通神。繁都月色来新梦,孤岛钟声伴老臣。寄语东风相问讯:梅花无主莫忘春!
《咏菅原道真》
菅原道真为日本平安朝时代著名诗人,后被尊为日本的学问之神,诗风近于白居易。其晚年遭谗言左迁大宰府,这首诗的后半部分歌咏此事。
嵯峨依旧古风存,前有修林近有村。闲选缠绵小仓赋,永传萧瑟定家魂。落英点点青苔路,摇叶翩翩苍木门。蓦地梵钟增阒寂,余音如缕诉黄昏。
《至常寂光寺时晚,栅门闭矣》 常寂光寺位于京都嵯峨野小仓山山腰,寺中有纪念前文所提藤原定家的歌仙祠。藤原定家晚年静养于小仓山庄时,曾选古今百位著名和歌诗人之作各一首。这些作品后世被统称为“小仓百人一首”,在日本脍炙人口的程度相当于中国的《唐诗三百首》。这首诗的颈联描写了当时我透过关闭的寺门看到的宁静景象。
清辉窗下盈盈女,遥寄深情深几许!柔如细柳醉东风,浓于芳草吸春雨。欲将此意对伊传,奈何难吐为言语。聊做孜孜一纺工,织我相思千万缕。协奏融圆吉他声,合作清凉小夜曲。愿此歌声达彼心,再萦皓月弥天宇!
日本当代歌手佐田雅志(さだまさし)有首歌名为《纺歌者之小夜曲》,优美动听。歌词通篇试译如下:
我愿把爱的歌曲 献给那心上的人儿
献给那位疲倦得 忘却了笑容的人儿 要是小夜曲 能象小鸟那样飞翔
愿它从月圆的窗前 飞入你的梦乡 将我这难以言表的单相思 编织成一首菲薄的歌曲
愿你在明天清晨 重新焕发起生机
我愿把爱情的梦想 传给那心上的人儿
告诉她经受创伤 越能变得坚强
要是小夜曲 能象吉他一般歌唱 请你来到月圆的窗前 为我聆听
将我这难以言表的单相思 今天又来编织成歌曲
愿这首小夜曲 能有一天传到你的胸房
将我这难以言表的思念 《抒情小夜曲》
每天都来编织成歌曲
愿这首小夜曲 能有一天安睡在你的胸房
我的《抒情小夜曲》一诗为受此曲启发所作。“织我相思千万缕”的“思”字谐音“丝”,同前文“纺工”一词相呼应。
最后朗诵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呼吁象陶渊明回归故里那样,回归汉诗这一中日共通的精神故乡。
(三)意义
经过几个月的各方面准备,终于迎来了朗诵会的夜晚。共有近二百名听众到场,除了一部分来自大陆和台湾的华人外,主要是中老年日本人。
我站在舞台前方,从剧场顶部一束圆光打来。周围整体灯光放暗,台下观众席鸦雀无声,中国古典音乐徐徐响起„„在这种沉静的气氛里,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诵之中,沉浸在作品的感情世界里。朗诵间隙,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经过自己的构思和努力,在日本举办汉诗朗诵会的梦想终于成真了!小时候从父母口中一句句喃喃学语背下的唐诗,听过若干年后,以一种铿锵有力的声音传递到了异国。我作为一名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把诗词的魅力展现给了东洋的汉诗爱好者,让他们亲耳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
朗诵会按计划顺利进行。在结束时的致辞中,我讲汉诗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中国人世世代代在汉诗的熏陶下成长。希望借此机会,使大家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抱以好感。
在问卷调查的反馈中,很多人盛赞汉诗汉语的音韵之美,有人表示更加喜欢中国了。大家一致对这次朗诵会给予好评,希望今后继续举办下去。石仓秀树先生作《倾听金中先生朗诵有感》绝句二首:“满堂无酒人都醉,神采飞扬鸣凤箫。宛转雄浑亦悲慨,千年风韵破风涛”;“青云渡海到蓬莱,鸣凤清姿立舞台。千载佳篇吟诵处,华风吹彻万红开”。
朗诵会间隙播放了一段我四岁时背诗的录音,用以说明中国家长教小孩背诗的传统,同时表达我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七十年代末,父母高价购买了当时尚未普及的录音机,把我珍贵的童声保存了下来。播放后在台下引起极大反响。朝日新闻专栏记者秋山贤司先生在其《金中先生与<星落秋风五丈原>》一文中,称这一录音“仿佛觉得莫扎特儿童时代的钢琴演奏亦为如此”。
朗诵会迈出了尝试性的第一步。笔者认为“朗诵”这一形式在现代具有重要意义,是欣赏和普及诗词的一个有效方法。
在唐代,诗作通过教坊乐人的歌唱形式向大众传播,现代这一社会习惯已不复存在。我国传统中,往往通过“吟诵”的形式欣赏诗词,目前除个别年长者之外,会的人已微乎其微。
这里特别一提的是:朗诵会准备期间,当我得知福建省诗词学会顾问赵玉林先生精于诗词吟诵时,冒昧地写信索求资料。赵老已年近九十高龄,与我素昧平生。特地赶制了其吟诵光盘寄来,完全是出于奖掖后辈的热忱。
在日本,吟诵被称为“诗吟”,内容以汉诗的日语训读为主。在老年人中十分盛行,爱好者以数百万计,大街小巷很容易看到“诗吟教室”的招牌。笔者曾学习过数年日式诗吟,在对吟诵多少有所体会的同时,感到其有两点不够理想之处:一是日式诗吟基本为铿锵激昂的腔调,听起来有些单一。作品情调的柔和刚健之别似乎体现得不够明显;二是日式诗吟将何处语音拖长,以何种方式吟诵均以符号的形式明确标出,形成了统一模式。这固然便于学习掌握,不过同时,一首作品无论让谁吟诵都大体一致,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小。从理论上讲,广义的诗歌诵读应该是个人自由灵活的感情宣泄,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和当时的情绪也有关,似以无固定程式为宜。
不管怎样在日本学习吟诵很方便,而在我国目前精通此道者太少,一般人根本没有条件接触。借此机会笔者向那些掌握中国传统吟诵技法的长者衷心呼吁:从保护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尽量将吟诵通过录音录像的方式记录下来,或传授给喜好诗词的年轻一代,千万不能让这一传统湮灭!
在诗词“吟诵”传统衰退的情况下,“朗诵”可以说是一个应运而生的替代方式。这是把以吟唱为主,各地方言不一的吟诵,转为以普通话为中心的诵读。整体节奏加快,便于当代人欣赏接受。
诗词在当代的复兴必须走向大众。诗词作品不应被少数专家所独享,只有为大多数人喜闻乐见才有生机。朗诵正是一种沟通诗词与广大读者的鲜活方式。把诗词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借助录音、摄像、电视、因特网等现代传媒介绍给大众,让大众直观地感受诗词的魅力,效果远胜于通过书本文字的默读。
对于朗诵者,要确切了解诗词的内容和字句发音,把握情感处理。通过熟读背诵,自然能间接地起到深入作品的效果。
为什么在语音和过去已发生了巨变的当代,依然还有很多人墨守着“平水韵” 创作?就是因为一味地从知识观念上强调某个字属于哪一个韵部,而忽视了实际的音感效果。........加强“朗诵”意识后,诗词创作必然朝着重视字词的现代汉语发音,导入新韵的方向倾斜。这对于诗词的整体创新亦必起到积极作用。
对我个人来说,这次朗诵会是把诗词推向社会、推向世界的一次尝试。不是单纯书斋中的脑力创作,而是组织人力物力进行的一次全方位投入。是对自己社会力量的总动员,对自我勇气与意志的考验。朗诵会在日本是首次,在中国这样的形式也不多。以后有机会,我想在中日两国继续尝试。
我朗诵刚刚起步,一切需要摸索。希望通过今后的不断创意,让诗词朗诵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现代舞台表演艺术。愿有其他人同样投身这门艺术,拥有更多的听众与观众。7 我们都将作为诗词文化的传播者,让朗诵奏响诗词复兴的号角!
设计心得模板
通过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不仅检验了我所学习的知识,也培养了我如何去把握一件事情,如何去做一件事情,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在设计过程中,与同学分工设计,和同学们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运筹帷幄,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理解,也学会了做人与处世。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这次模具设计,本人在多方面都有所提高。通过这次模具设计,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一次冷冲压模具设计工作的实际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巩固与扩充了冷冲压模具设计等课程所学的内容,掌握冷冲压模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掌握冷冲压模具设计的基本的模具技能懂得了怎样分析零件的工艺性,怎样确定工艺方案,了解了模具的基本结构,提高了计算能力,绘图能力,熟悉了规范和标准,同时各科相关的课程都有了全面的复习,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有了提高。在这次设计过程中,体现出自己单独设计模具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了学以致用、突出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心情,从中发现自己平时学习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从而加以弥补。在此感谢我们的xxx老师.,老师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这次模具设计的每个实验细节和每个数据,都离不开老师您的细心指导。而您开朗的个性和宽容的态度,帮助我能够很顺利的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同时感谢对我帮助过的同学们,谢谢你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让我感受到同学的友谊。由于本人的设计能力有限,在设计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恳请老师们多多指教,我十分乐意接受你们的批评与指正,本人将万分感谢。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高频电子线路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龋最终的检测调试环节,本身就是在践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观。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在今后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问题就想到要退缩,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发现问题所在,然后一一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劈荆斩棘,而不是知难而退,那样永远不可能收获成功,收获喜悦,也永远不可能得到社会及他人对你的认可!课程设计诚然是一门专业课,给我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同时又是一门讲道课,一门辩思课,给了我许多道,给了我很多思,给了我莫大的空间。同时,设计让我感触很深。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掌握了常用元件的识别和测试;熟悉了常用仪器、仪表;了解了电路的连线方法;以及如何提高电路的性能等等,掌握了焊接的方法和技术,通过查询资料,也了解了收音机的构造及原理。
我认为,在这学期的实验中,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课上,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助。以后,不管有多苦,我想我们都能变苦为乐,找寻有趣的事情,发现其中珍贵的事情。就像中国提倡的艰苦奋斗一样,我们都可以在实验结束之后变的更加成熟,会面对需要面对的事情。
回顾起此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
实验过程中,也对团队精神的进行了考察,让我们在合作起来更加默契,在成功后一起体会喜悦的心情。果然是团结就是力量,只有互相之间默契融洽的配合才能换来最终完美的结果。
此次设计也让我明白了思路即出路,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请教或上网查询,只要认真钻研,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就没有弄不懂的知识,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