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读后感——从孔子和苏格拉底看中西方哲学不同的发展轨迹

时间:2019-05-14 22:14: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方哲学史》读后感——从孔子和苏格拉底看中西方哲学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方哲学史》读后感——从孔子和苏格拉底看中西方哲学不同的发展轨迹》。

第一篇:《西方哲学史》读后感——从孔子和苏格拉底看中西方哲学不同的发展轨迹

从孔子和苏格拉底看中西方哲学不同的发展轨迹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介绍的第一个人物是孔子,而罗素《西方哲学史》的第一章被命名为《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不难看出他将苏格拉底当做是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个重要人物。在阅读《西方哲学史》一书中关于苏格拉底的介绍时,结合一些已有的知识,我发现孔子与苏格拉底在人生经历、思想和影响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但是中西方不同的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条件等因素导致两人在思想上及处事上也存在着许多不同,这些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中西哲学不同的走向,甚至是社会发展的方向。

孔子生活在公元前公元前551至公元前479年,苏格拉底则生活在公元前469至公元前399。二人生活时代相似,生活经历也有许多巧合。二人都作为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被人传诵。甚至孔子门下的孟子、荀子也经常被拿来与苏格拉底门下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相提并论。两人非常习惯于艰苦的生活,据传苏格拉底经年只穿一件单衣,饭食简陋,只一心思考,而孔子也主张人不应该追求奢华的享受,而应该“一箪食一瓢饮”,安贫乐道,发愤忘食。两人都主要关注伦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方面的问题,并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中西方关于这些问题的讨论的基础。两人都没有著书,苏格拉底的言论散见于其弟子的著作,孔子的言论则被弟子所著的《论语》记载下来,但二人真正思想的精华可以说仍是由口口相授进行传承,并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有着惊人重合的同时,因为中西方其时地理环境与经济政治等发展的差异,二人的思想等也存在不可避免的分歧。首先,在教育方面,孔子是收了三千弟子,并传授他们以知识及为人之理,师生之间严遵礼教,而苏格拉底确实采取有名的“精神助产术”,与青年进行诱导性的谈话,引导他们进行自主自发的思考,将

他们视为亲切的朋友。在思想方面两人亦存在着极大的不同。就认识的对象而言,孔子追求一种普世的智慧,即他所提倡的“仁”、“礼”等思想是希望能够被世人所公认并执行的,但苏格拉底却强调个人的差异,他与每一个青年进行单独的谈话,引导他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而不是一味盲从。同时,苏格拉底的思想中带有神秘主义色彩。在最后的辩护中,苏格拉底说道:“只有神才是有智慧的”,并把灵魂看成是与物质有本质不同的精神实体。(罗素, 苏格拉底)而对于孔子而言,确是”子不语怪力乱神“。苏格拉底与孔子思想的不同还在于他特别的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没有一个人是明知而又故意犯错的,因此使一切人德行完美所必须的就只是知识”。(罗素, 苏格拉底)

如果说孔子的思想根植于等阶森严,依托大陆的农耕社会,苏格拉底则根植与开放民主,环海而建的雅典城邦。因为开放和民主,苏格拉底能够平等地对待青年,能够重视个人的发展,并且产生了对神的崇拜和对知识的渴求。而着一些因素对未来西方哲学乃至西方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及其重要的影响。

首先,苏格拉底提倡个人发展,这种思想可以说贯穿了西方哲学的始终。与他几乎同时期的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罗素, 普罗泰格拉)而这之后,霍布斯在他的著作《利维坦》中提出:”人可以自由地做他意欲做的事。(罗素, 霍布斯的利维坦)在19世纪,德国哲学家尼采更是进一步使个人主义的理论观点系统化,把个人作为价值的基础和评价社会的唯一标准。罗素在书中便这样评论尼采:“他是一个热烈的个人主义者,是一个信仰英雄的人。”在他的眼中,”整个一个民族的不幸还不如一个伟大个人的苦难来得重要”。(罗素, 尼采)而在孔子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中国哲学一直都将整体的利益看得最为重要。

其次,苏格拉底的神秘主义也在其后的西方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最为明显的体现就是天主教哲学。罗素用整整两篇十五章的篇幅介绍了天主教哲学。我想,这不仅是因为天主教哲学丰富的内涵,更因为它对与西方世界的重要影响,罗素对它的定义是“由奥古斯丁到文艺复兴时期为止支配着欧洲思想的哲学”,事实上,即使在文艺复兴后,天主教哲学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罗素, 天主教哲学:导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中处处彰显出神秘主义的影响,笛卡儿、斯宾诺莎、和莱布尼兹的思想中也都体现出了神秘主义的影响。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说得精神比物质确实,还进行了神的存在性的证明。(罗素, 笛卡尔)斯宾诺莎认为“对神的爱必定占精神的首要地位”,他的全部哲学贯彻着“神”的理念。(罗素, 斯宾诺莎)莱布尼兹把关于神存在的各种形而上学证明发展成了最后形态。(罗素, 莱布尼兹)而在孔子无神论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固然也有教派,但却从来没有形成对某一特定的神的崇拜。

最后,苏格拉底对知识的重视也极大地影响了后世西方哲学的发展。可以说,许多西方哲学的发展,尤其是近代哲学的发展都是建立在科学的进步的基础上的。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一书中便写到:“科学带来的新概念对近代哲学发生了深刻的影响。”(罗素, 科学的兴盛)以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为例,他在《共产党宣言》提出的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可以说就是建立在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基础上的。与之相对的中国,却一直没有把科学放到重要的地位上,自然科学的发展基本是建立在经验的积累上,没有对哲学的发展产生特别重要的影响。

总而言之,苏格拉底和孔子作为中西方哲学是中享有盛名和重要地位的人物,他们思想的同异产建立在两地地理坏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上,并对中西方未

来的哲学发展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引用

罗素.“笛卡尔.”罗素.西方哲学史.北京: 商务印刷馆, 2011.79-92.罗素.“霍布斯的利维坦.”罗素.西方哲学史.北京: 商务印刷馆, 2011.66-79.罗素.“科学的兴盛.”罗素.西方哲学史.北京: 商务印刷馆, 2011.43-61.罗素.“莱布尼兹.”罗素.西方哲学史.北京: 商务印刷馆, 2011.106-124.罗素.“尼采.”罗素.西方哲学史.北京: 商务印刷馆, 2011.311-326.罗素.“普罗泰格拉.”罗素.西方哲学史.北京: 商务印刷馆, 2011.107-116.罗素.“斯宾诺莎.”罗素.西方哲学史.北京: 商务印刷馆, 2011.92-106.罗素.“苏格拉底.”罗素.西方哲学史.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1.117-130.罗素.“天主教哲学:导论.”罗素.西方哲学史.北京: 商务印刷馆, 2011.376-382.

下载《西方哲学史》读后感——从孔子和苏格拉底看中西方哲学不同的发展轨迹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方哲学史》读后感——从孔子和苏格拉底看中西方哲学不同的发展轨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