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查(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共5篇)

时间:2019-05-14 22:58: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查(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查(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第一篇: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查(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查

——以宁德市古田县杉洋镇为例

张赟芳 许巧丽 游琴 唐雪玲 曾翠玉

闽江学院 2010级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2班

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杉洋镇实际调查走访,分析和概述了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主要问题:经济拮据,日常生活难以自理,身体健康与医疗没有保证,情感孤独,缺乏与子女之间的沟通,生活乏味,没有足够的娱乐活动,与邻里关系也时常紧张。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主要成因,提出了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主要原因;想法与建议

一、调查概述

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截至2011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老人已近1.85亿,占总人口的13.7%。60岁以上老人人口抚养比为

19.67%,意味着每五个就业人口要养活一位老人。在广大农村,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儿孙满堂,却孤守晚年;他们年迈体弱,却肩挑生活重担;他们疾病缠身,却硬扛硬撑。他们就是来自农村的特殊群体——“空巢老人”。

1、外围整体环境

2012年 7月10日,全国老龄办发布了《2011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说,2010年,城乡空巢老年人占49.3%(其中独居9.7%,仅夫妻同住39.6%),较2006年增加8个百分点,较2000年的增幅达到10.4个百分点。10年来,城镇空巢老年人的比例由42.0%上升到54.0%,农村相对应地由37.9%上升到45.6%,增幅都相当明显。其中城镇独居老年人比例由7.4%上升到8.6%,农村从8.3%上升到10.6%;城镇仅夫妻同住老年人的比例由34.6%上升到45.4%,农村从29.6%上升到35.0%。调查显示,城乡大部分老年人拥有自己的住房,居住方式选择基本一致,大部分老年人愿意独立或与子女共同居住在环境熟悉的社区,居家养老的意愿始终占据主流。而老年人居住养老机构的意愿,城镇老年人愿意住养老机构的比例10年间从18.6%降到11.3%,农村老年人则从14.4%下降到12.5%。近年来,城乡老人空巢比例日渐提高。就城镇而言,空巢老年人的比例,由2000年的42.0%上升到2010年的54.0%,农村该比例则由37.9%上升到45.6%。“空巢”老人比例的增幅相当明显。

据资料显示:我国老龄事业正面临着三大挑战:

第一是快速老龄化。现在全国平均人口增长率是0.88%,老年人的增长率是

4.26%。这意味着老龄人口的增长是正常人口增长的5倍。

第二是老人高龄化。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86亿,男性占49.0%,女性占51.0%;随年龄增高,女性比例呈加大的趋势,80周岁及以上人口中,男性与女性比例为41.8:58.2。年龄结构,60-69岁低龄老人占56.2%,70-79岁中龄老人占32.0%,8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11.8%。这些老人急急需照料。

第三家庭空巢化。据调查,在我国大城市中,空巢老人比例最低的是1/3,比例最高区域的空巢老人已经达到1/2。这些空巢老人虽然有子女,但子女多数不在身边,无人照料,缺少,精神慰藉。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2、特定局部状况

宁德市古田县杉洋镇一直是一个建设中城镇,由于政府最近几年对杉洋镇的投入还不够,公共基础设施还很落后,因此不少年轻人纷纷搬到中小城市区,剩下老人留守在杉洋镇内。空巢老人问题突出。旧镇已经成为空巢老龄代名词!有的人说,子女应该多给予老人们关爱。常回家看看,或是打打电话聊聊天,这有助于随时掌握老年人的生活起居情况,避免危险和意外发生。

有的人说,有条件的子女在购房选择时,最好做到和老人分而不离。“居住空间上的‘一碗汤’距离,对照料老年人最有利。”

也有人认为,仅靠子女照顾,并不能解决“空巢老人”们在平日生活中遇到的不便,也很难避免危险情形出现。更有效的方法,还是建立健全社会的“居家养老”制度。针对独居老人,社区、居委会要进一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主要行动与内容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可以了解到,自2001年起,我国已正式进入到快速老龄化阶段;未来20年,老龄人口的年均增长速度将超过3%;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以上。现目前,空巢老人这一群体正在疯狂的增长,空巢老人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缺少家庭和社会的关心。基于课题需要和我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针对空巢老人问题在农村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空巢老人在生活、心理等方面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空巢老人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打工挣钱,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老年群体,即为空巢老人。调查显示,本地的空巢老人中有大部分处于65周岁以上。子女外出打工后,与空巢老人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子女的角色要求,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空巢老人“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

本次的调查目的地为宁德市古田县杉洋镇。杉洋镇位于古田县东部,东接宁德,西界鹤塘,南邻罗源、闽候,北靠屏南、蕉城,素有古田东大门之称。全镇总面积2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3万亩,下辖22个行政村,98个自然村,总人口9987户33554人。该镇交通便捷,省道304线古宁公路横贯境内,县道杉善公路纵穿南北。东至宁德漳湾码头78公里,南至福州120公里,西至古田城关73公里。

在宁德市古田县杉洋镇我们了解了很多,我们所接触的二十位老人,其中有两位老人性格开朗,但是当我们提到他们孩子多久回来一次,他们大多都显得很沮丧,有的甚至流泪了,空巢老人是极度的渴望亲情的。

此次调查我们主要关注了空巢老人一天的生活,在这一天里,到多数老人都养成了很早起床的习惯,而且部分空巢老人还得照顾自己的孙子或者外孙子女等,而他们这一天还在奔波劳累,在调查中显示,几乎所有的空巢老人没有养老保险,基本的生活费用由自己的子女提供,而部分的空巢老人的孩子不孝顺或者本来挣得钱很少,对于空巢老人的照顾就不够。而在外打工挣钱的儿女也很少打

电话回家问候在家的老年人,这一部分老年人大都承受很大的心理,他们一般都会觉得自己老了,对于家人就是负担,很多失去老伴的老人甚至终日孤独。

本次社会实践是于2012年暑假举行的。

首先,在放假前,我们团队队员确立了实践主题并安排了各自分工。在活动初期各队员通过在图书馆查找以及网上搜寻等方式,列举了调查时所需提出的问题,并准备了60份调查问卷。

其次,暑假期间,我们通过:

一,对“空巢老人”进行走访调查,对空巢老人进行采访安慰,了解他们切身感受及想法,了解他们的需求。

二,在社会上分发调查问卷,调查不同地域的社会人士对空巢老人现象的了解程度,对空巢老人的看法,并通过询问他们是否会和父母一起住的方式,来了解空巢老人现象的关注度和发展趋势。

最后,本团队对实践结果进行了数据归纳、资料统计统计、理性分析、最后总结,对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并写出本份实践报告。

三、调查结果

我们的社会实践主要通过走访调查,在调查中,我们小组选择了宁德市古田县槡扬镇老人作为调查对象,洋镇是古田县东部工业小区,全镇22个行政村,人口3.4万,面积205平方公里。通过采访交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我们调查对象年龄在60~80岁,其中60~70岁的老人占65.3%,71~80岁的老人占34.7%;另外,男女比例各占50%。

老年空巢家庭包括两类:

1、独居户;

2、夫妻户。

老年类空巢家庭包括三类:

1、隔代户(老年人与未成年孙子女或外孙子女同住,多称“留守家庭”);

2、两代老人户(老年人与父母同住);

3、与其他人同住户(老年人与其兄弟姐妹或照料者等同住)。

调查结果显示,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部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占12%。20.8%的老年人需要照料,其中5.3%的人得不到照料,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高

7.4个百分点。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照料主要靠配偶,占48.5%,国家、集体、养老机构上门服务合计仅占3.6%。与此相对,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照料主要依靠子女,占66.2%。

从以上这些数据,可以表明近年来在该地区空巢老人的现状日趋严重,通过我们与老年人的交流得知,他们认为满意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随着经济收入、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再因为吃喝问题而发愁。多数老人期待和儿女一起生活,他们认为和家人一起生活是最好的生活方式,而对生活水平的要求比较低。但考虑到子女工作,代沟,以及不愿给子女带来麻烦等种种原因选择与子女分居,或者选择在农村居住。

大多外出务工的子女由于忙于生计,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使老人原本孤寂的心更甚。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远,逢年过节有时也分开度过,致使天伦之乐的缺失。老人们只能围着自己的“空巢”自娱自乐,生活在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整天郁郁寡欢。该镇的“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贫乏,杉洋镇是个经济水平比较落后的城镇,那里少有活动室,图书室,更

没有健身、康复的器材设备。再加上老人有文化的也不多,使得日常消遣的方式更少,统计得出在我们调查的对象中53.7%的老人独自在家感到孤独。

在农村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不得不自己下地种粮、种菜,以保障自己的生活,数据表明这一部分的老人有88.2%,而对于享受农村低保的“空巢老人” 大多每人每月100元,加上子女提供的少量供养金,一般每人每月300元左右,这点钱用于买油、买盐、穿衣、治病等都很紧张,更不要说其他方面了,可见情况堪忧。

根据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过分蔓延,主要因素有:

1.对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现象及其问题重视不够,措施不力。

2.敬老意识和赡养观念淡化

3.养老保障不稳定问题

4.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是人口、经济、社会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四、现状分析 “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空巢老人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亟待破解的社会命题(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统计全国老年人占到人口总数的10%,并将在2014年达到两亿。)如何安置老年群体度过晚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为了仔细了解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存状况,更好的关爱空巢老人,让中华民族“仁义礼孝善”的美德得以继续传承和发扬,我们实践队将“空巢老人”作为本次暑期社会实践。

本次的调查目的地为宁德古田县杉洋镇。杉洋镇位于古田县东部,东接宁德,西界鹤塘,南邻罗源、闽候,北靠屏南、蕉城,素有古田东大门之称,全镇总面积2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3万亩,总人口9987户约有3.3万。其有辖杉洋、夏庄、远地、梨洋、溪门、白溪、宝桥、洪湾等2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电力、食用菌加工、石板材、茶叶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薯类、油柰、桃、李、蘑菇。改革开放以来,杉洋镇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2008年杉洋镇无公害反季节蔬菜基地生产的茄子每公斤价格在1.8元以上,亩纯收入达3000多元;白溪、湖里村养殖的牛羊市场价也比外地高15%。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杉洋镇地区60—80岁以上的老人。这些人群中有的子女外出务工、定居,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有的是隔代户(老年人与未成年孙子女或外孙子女同住;有的甚至是生病在家,膝下无后人照料。我们本次调查的题目包括:经济状况、日常生活状态、健康与医疗问题、心理状态、娱乐活动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调查问卷共计200份,全部回收有效。问卷回收后,我们对问卷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统计和分析。

五、建议

我们的社会实践主要通过走访调查,在调查中,我们小组选择了宁德市古田县槡扬镇老人作为调查对象,洋镇是古田县东部工业小区,全镇22个行政村,人口3.4万,面积205平方公里。通过采访交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我们调查对象年龄在60~80岁,其中60~70岁的老人占65.3%,71~80岁的老人占34.7%;另外,男女比例各占50%。

老年空巢家庭包括两类:

1、独居户;

2、夫妻户。

老年类空巢家庭包括三类:

1、隔代户(老年人与未成年孙子女或外孙子女同住,多称“留守家庭”);

2、两代老人户(老年人与父母同住);

3、与其他人同住户(老年人与其兄弟姐妹或照料者等同住)。

调查结果显示,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部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占12%。20.8%的老年人需要照料,其中5.3%的人得不到照料,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高

7.4个百分点。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照料主要靠配偶,占48.5%,国家、集体、养老机构上门服务合计仅占3.6%。与此相对,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照料主要依靠子女,占66.2%。

从以上这些数据,可以表明近年来在该地区空巢老人的现状日趋严重,通过我们与老年人的交流得知,他们认为满意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随着经济收入、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再因为吃喝问题而发愁。多数老人期待和儿女一起生活,他们认为和家人一起生活是最好的生活方式,而对生活水平的要求比较低。但考虑到子女工作,代沟,以及不愿给子女带来麻烦等种种原因选择与子女分居,或者选择在农村居住。

大多外出务工的子女由于忙于生计,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使老人原本孤寂的心更甚。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远,逢年过节有时也分开度过,致使天伦之乐的缺失。老人们只能围着自己的“空巢”自娱自乐,生活在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整天郁郁寡欢。该镇的“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贫乏,杉洋镇是个经济水平比较落后的城镇,那里少有活动室,图书室,更没有健身、康复的器材设备。再加上老人有文化的也不多,使得日常消遣的方式更少,统计得出在我们调查的对象中53.7%的老人独自在家感到孤独。

在农村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不得不自己下地种粮、种菜,以保障自己的生活,数据表明这一部分的老人有88.2%,而对于享受农村低保的“空巢老人” 大多每人每月100元,加上子女提供的少量供养金,一般每人每月300元左右,这点钱用于买油、买盐、穿衣、治病等都很紧张,更不要说其他方面了,可见情况堪忧。

根据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过分蔓延,主要因素有:

1.对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现象及其问题重视不够,措施不力。

2.敬老意识和赡养观念淡化

3.养老保障不稳定问题

4.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是人口、经济、社会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六、调查心得

这个暑假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了一次社会调研,我们来到我的家乡宁德市古田县杉洋镇调查空巢老人数目和他们的生活情况。

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空巢老人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更需要起到带头作用,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一份力量。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走访了他们的家。在我们和爷爷奶奶的亲切交谈中,他们的手始终紧紧捏着我们,我知道他们太想自己的孩子了。我们一起给爷爷奶奶打扫院子、擦玻璃,我们还精心给他们准备了节目,有唱歌、舞蹈、幽默笑话等。其中一位奶奶自告奋勇给我们唱起了一段京剧,虽然与专业京剧家无法比,但却

是我们听过的最嘹亮、最动听的。我们热烈的掌声使得奶奶脸上绽开了如菊花般的笑颜。我们还给老人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并不贵重,但他们却如获至宝。

他们想念子女,却可能远隔天涯或因太忙绿而无暇照顾;他们渴望沟通,然而朋友越来越少,圈子越来越小;他们希望能关注社会,参与社会,然而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本应拥有安逸、幸福的晚年,无奈贫寒的家境使得孤独、寂寞包围着他们。想起一首歌,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平平安安,常回家看看„..当代的年轻人并不了解老人的真正需求,他们往往只注重提供丰富的物质需求,却忽略了精神需求。常回家看看,别忘了陪老人拉拉家常,说说自己的事,听听老人想说的话。别让老人独守空房、忍受情亲寂寞的煎熬。

人心不老则青春常在,若空巢老人的生活充满希望,就能营造出桑榆非晚的满天霞光。我们生在异乡上学,不能随时感恩我们的亲人,但是我们可以把这份爱给更需要的这样一个弱势群体——空巢老人。我们无法改善老人的生活,但我们却能从小事上带给他们温暖。一声关怀,一句祝福,一次看望都能成为一种潜在的动力,让他们保持着信心更好地走下去。

当他们年轻时,他们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付出了全部,他们是历史的功臣。没有现在这些老人们的付出,就不会有今天的我们。然而走过岁月,青春逝去,他们已不再年轻。是我们该回报他们的时候了啊,然而近年来有多少“空巢家庭”的无情现实,有多少“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在发生。老人们不仅在生理上需要人照顾,在心理上更需要我们的慰藉。忙碌的社会让我们加快了生活的脚步,有时候没有时间停下脚步听听他们的心声,忽略了他们情感需求。他们需要社会的关注,需要我们的关爱,更需要子女的呵护。作为子女,不仅要在物质上满足老人,更要在精神上填满他们的精神空缺。如果大人们太忙了,可以让子孙们常回家看看,让孤独的老人们真切感到子孙满堂的温馨。子女们也可以尝试着培养老人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的日子充实,可以减少孤独感。相关政府部门也可以出一份力,发动一些人员多去看望老人。身为年轻人的我们更应该贡献自己的力量,给这些老人们带去温暖。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收益匪浅,我们学会了更好地去关爱他人。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有更多的人关注空巢老人,能给他们更多的爱,让夕阳更红、晚霞更美!

第二篇: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查(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查

——以崇阳县路口镇为例

万鑫石恩杰吴丹

(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武汉 430079)

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路口镇实际调查走访,分析和概述了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主要问题:经济拮据,日常生活难以自理,身体健康与医疗没有保证,情感孤独,缺乏与子女之间的沟通,生活乏味,没有足够的娱乐活动,与邻里关系也时常紧张。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主要成因,提出了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主要原因;想法与建议

一、调查概述

“空巢老人”是指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其中既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行列,(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统计全国老年人占到人口总数的10%,并将在2014年达到两亿。)如何安置老年群体度过晚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老龄化成为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为了仔细了解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存状况,与老年人和谐相处,我们“爱尚崇阳”实践队将“空巢老人”作为社会实践的调查主题之一。

本次的调查目的地为湖北崇阳县路口镇。路口镇位于崇阳、通山、赤壁、咸安四县市区交界处,是崇阳县的“东大门”。面积235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231个村民小组、12个居民小组。截止到2005年总户数为8962户,其中农业户为8409户,总人口约4万人,农业人口约3.6万人。2004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5.7亿元,财政收入达到800万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17%和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80元。

路口镇区位条件优越。106国道和省道横路线穿境而过,与京广铁路相距35公里,2008年建成通车的宁樟高速公路贯穿集镇腹地,交通十分便捷,1小时可到达省会武汉。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路口镇地区55岁以上的老人。他们中或者子女外出务工、定居,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或者子女虽与自己居住在同一地区,但不与自己共

同生活;或者甚至膝下无后人照料。调查的题目包括:经济状况、日常生活状态、健康与医疗问题、心理状态、娱乐活动等方面共计28个题目。调查问卷共计200份,全部回收有效。问卷回收后,我们对问卷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统计和分析。

二、调查结果

走访调查中,我们小组选择了路口镇市老人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采访交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的老人对现在的生活状况比较满意。通过我们与老年人的交流得知,他们认为满意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随着经济收入、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再因为吃喝问题而发愁。多数老人期待和儿女一起生活,他们认为和家人一起生活是最好的生活方式,而对生活水平的要求比较低。但由于住房、代沟或者不愿意给子女添麻烦等种种原因未能够与子女一起生活。

我们调查对象年龄在60~80岁,其中60~70岁的老人占57.10%,71~80岁的老人占42.90%;另外,男女比例各占50%。

“空巢老人”外出务工的子女由于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让老人陷入孤寂之中。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远,甚至逢年过节都是两家分开度过。老人们只能围着自己的“空巢”打转转,生活在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整天郁郁寡欢。除了天伦之乐的缺失,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贫乏。受经济发展水平低的限制,路口镇没有活动室,没有图书室,更没有健身、康复的器材设备。在我们调查的对象中35.7%的老人独自在家感到孤独,30%左右的农村困难“空巢老人”享受了农村低保,大多每人每月30元,加上子女提供的少量供养金,一般每人每月100元左右,这点钱用于买油、买盐、穿衣、治病等都很紧张,更不要说其他方面了。这些六七十岁乃至七八十岁的“空巢老人”,如不下地种粮、种菜生活将更加艰难。

而85.80%的老人经济主要来源是农耕,自给自足;而14.20%是靠低保或者子女的赡养;57.10%的老人生活基本得到保障,但是仍有35.80%是没有保障的。

三、现状分析

(一)健康问题——人老了,病痛自然多。

关于老年人健康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身体状况比较健康,而有

42.90%的老人多病缠身。令人难过的是,有一位老爷爷凄凉地表示老人一生病就没有人愿意照顾了。虽然农村老人绝大多数参加了新农合,可由于自费部分难以承担,门诊费用又不能报销,针对老年人的就医保障或者医疗保险,虽然党中央一再颁布各项优惠政策,解决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旧有34.80%没有享受到任何的就医优惠。

(二)娱乐活动—— “老有所乐”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共同心声。

在我们进入福利院进行文艺表演的时候,爷爷奶奶们都看得很认真,也看得很开心。我想这样的文艺表演虽然简单,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却是一天中的亮点,一天中的美好回忆。像路口镇这样的小乡村,老年人的娱乐文化比较单调且落后,不像城市那样有专门的老年人文化中心或者俱乐部。但是,经济条件较好的老人也有自己娱乐的小圈,打麻将,下象棋,钓鱼,看话剧等等,在空巢老人中,也存在着两极分化。

在我们调查的尾声,老人们提出的意见和希望:社会保障制度落到实处;多组织适合老年人参与的活动,丰富老年人生活;在农村给年轻人提供工作机会,从而可以保障家庭经济收入,从而能够保障他们能与子女生活在一起。

四、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老龄化的问题已经席卷全球。西方发达国家早就面临着老龄化问题,因此,在解决“空巢老人”的问题上,发达国家比我们更有经验。例如,德国政府通常会安排一些大学生同“空巢老人”一同居住,平时帮助老人洗衣、做饭等,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不用缴纳房租。这样,即节约了大学宿舍资源,还能保证“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在日本,政府为更好的关爱“空巢老人”,防止老人发生意外情况,甚至出现在家中死亡而无人知晓的状况,日本政府会把“空巢老人”家庭进行统计,并将老人每月的用水量,用电量等基本生活信息通知其子女,使子女能够及时了解老人的生活状况。这些措施可以给我国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带来启迪我觉得这些做法值得借鉴推广,对解决人口老龄化,“空巢老人”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后记

通过崇阳实践的调查,我们与老年人有了一次亲密接触,对所调查区域内的老年人生活、心理、健康等状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当前正值我国社会老龄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我们去理解、关爱。我们有责任、全社会也有责任找到与老年人沟通的契合点,在全社会形成一股“尊老、敬老、爱老”的风气,使老年人感到社会的温暖,安度晚年。

作者简介:万鑫(1991-)汉族,江西南昌人,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2009级本科生

石恩杰(1990-)汉族,福建漳州人,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2009级本科生吴丹(1991-)汉族,江西人,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2009级本科生

附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想做一个关于养老保险的调查,希望你能抽出宝贵的几分钟为我们做这个调查,谢谢!

1.您是否和子女生活在一起?

是□

否□

(上题选“否”继续参与调查,选“是”结束调查)

2.您的年龄?

50—60岁□

60—70岁□

70岁以上□

3.是否在继续工作?

是□

否□

4.您的月收入?

600元以下 □

600—1500元 □

1500—3000元 □

3000元以上 □

5.您的身体健康状况,患有疾病的情况(可多选)

无疾病□

高血压□

心脏病□

糖尿病□

关节疾病□

肿瘤□

其它□

6.您每月的基本支出(包括食品、水电天然气电话费等)_____元

7.您每月的医药支出_____元

8.您目前的居住状况:

和老伴生活在一起□

独身□

9.您认为您目前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无□

吃饭(基本生活负担)□

医药开支□

生活没乐趣、孤单□

10.您经常参加的活动有哪些?(可多选)

无□

下棋□

跳舞□

收集□

书法□

其他□

11.您每天用于参加上述您所选的活动所用的时间:

1小时以内 □

1到2小时 □

2小时以上 □

无 □

12.您多长时间和子女见一次面?

两三天□

一周□

1到3周□

一个月□

半年□

更长□

13.子女的探望对您带来怎样的感觉?

非常兴奋 □

有点高兴 □

来不来无所谓 □

怎么又来了!□

(若无子女,则上述两题不必填写)

14.您雇用保姆了吗?

雇用了□

没有□

15.您认为如果可能的话,您目前最急需改善的是:

温饱水平□

健康状况□

生活环境□

家人的关爱□

事业状况□

其它__________(请写明)

16.您最不能容忍下列哪种情况发生?

贫困□

疾病□

孤独□

被人取笑□

危险□

一事无成□

其它□

17.退休或不工作后,您有无明确的生活目标即理想?

有□

没有□

18.请您回答您对年轻时的工作表现的满意程度:

非常满意,出色□

比较满意□

一般,还过得去□

不怎么样,失败□

19.请您回答您对现在的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

非常满意,出色□

比较满意□

一般,还过得去□

不怎么样,失败□

20.您认为下列活动您最愿意或最希望实现哪个?(限选三项)

旅游□

捐赠□

公益演出□

义务劳动□

做家务□

继续工作□

锻炼身体□

接送孙子孙女上下学□

被别人尊重□

自己的成绩被认可□

其它_________(请写明)

21.您有没有考虑过自己去敬老院安度晚年?

考虑过□

没想过□

若考虑过请写明原因:

22.您觉得目前敬老院不足的地方在于:(可多选)

收费高□

服务不好□

环境不好□

其它□

23.若上述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您愿意去敬老院生活吗?

愿意□

不愿意□

24.如果有志愿者天天到您家去陪伴您,陪您聊会天,您愿意吗?(我们保证他

是安全的、免费的)

愿意□

不愿意□

25.客观地讲,您认为您目前最缺乏的是:

26.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原因:

27.您对此次调查的意见或建议是什么?

28.您对调查员态度的满意程度:

非常满意 □

比较满意 □

一般 □

有待提高 □

问卷调查已完成,感谢您的参与!希望您身体健康、生活幸福、事事顺心!

第三篇:空巢老人生活现状专题调研

“空巢老人”的忧患 ——对留守老人生活现状的调查

随着农村外出创业、务工人员与日俱增,这些外出人员留守在家的老人群体也在不断膨胀,他们的生活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而且有边缘化的危险,笔者对旬阳县“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做了一次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旬阳县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近5.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比例约12%。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涉及子女外出创业、务工的留守(空巢)老人约2.32万人,这些留守老人绝大多数分布在农村。剔除季节性外出和在本市务工的人数,子女举家常年外出务工的留守老人约1.21万人,其中留守老人夫妻两人单独居住、生活存在不同程度困难的6958人,占到留守老人群体的34%;独身(丧偶)寡居、生活特别困难的留守老人2157人,约占到留守老人群体总数的11%以上。

二、困扰留守老人家庭生活的主要问题:

——生活依然贫困。大家普遍认为:如今日子比过去好得多,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不少。但是,在一些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和一部分家庭之间,由于经济收入差距拉大,衣食住行等生产、生活资料来源也不尽相同。“用钱”仍然是困扰一些留守老人的第一道难题。在桐木乡涌泉村所调查的4户打工者家庭中,有3户是贫困家庭。例如,余月桂老人已经高龄102岁,儿子是个50来岁的弱智农民,儿媳是个哑巴,虽有一男一女两个孙子,均随邻居一起外出打工,孙儿在入冬后就已回家,虽然外出务工半年多时间,却没有挣到钱带回来;孙女在天津一家私营企业务工,拿学徒工资,收入微薄,也只能够自己在外花销,难尽孝心。余月桂老人至今仍然操持家务人情,安排农活,维持一家生计。刘金凤老婆婆,现年84岁,儿子、儿媳先后亡故,她一直是孙儿吉道平的监护人,孙子今年已经27岁,外出务工快十年了,东不成,西不就,没有学到啥技术,也找不到收入比较好的行当。有时在矿山也能一年挣个一两万元,但由于平时“自由散漫”惯了,不知道省吃俭用,有钱吃吃喝喝,打牌赌博,没钱还要借债,常常跑到年底还是没钱回家。刘金凤老婆婆的生活,单靠退耕还林的一点补贴,和耕地转包

后微不足道的一些收入,很难维持正常生活,还要靠两个女儿不定期送粮、送钱接济渡日。还有一户邵国泰老人86岁,老伴肖良秀,78岁高龄(因脑血栓已经卧床4年),膝下有女儿邵永汉,女婿程光孝(50岁,上门)和三个孙子。今年三个孙儿一起出外在河北铁矿打工,因大孙子坐矿车下山接工人途中受伤,致使右小腿截肢,矿山老板推脱责任躲着不见面,也没有买意外伤害保险。两个弟弟照顾受伤的哥哥住院治伤,都没有挣到一分钱,还给家里增加了四万多元的外债。说起家里目前的困境,程光孝嚎啕大哭,邵国泰老人在数九寒天依然穿着单裤单鞋上山打柴,显得十分寒碜。

——疾病痛苦犹存。疾病是影响老年人生命质量的顽敌,也是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最大杀手。在所调查的留守老人群体中,基本上都患有慢性病和多种疾病。许多人都是终年就医服药,在年收入或子女供给的生活费用中有一大部分都用于治病、买药上。尽管老年人治病服药是不足为奇的正常现象,但是因治病花销的昂贵医药费,确实成为老龄化家庭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的“无底洞”。甚至是引起亲情脆弱化、家庭关系不和的主要矛盾。在此有一例:城关镇河湾村冯广胜,今年60来岁,患食道癌有两年多的时间。患病前在县城租赁房屋居住,自己跑三轮替煤气店送气,儿子出外打工给别人跑车,儿媳妇带孩子做家务。几年前就已经买了城镇户口,一家人日子过的也算红火,还准备买商品房呢。自冯广胜老汉被确诊为癌症后,便开始四处求医购药,手术费用花去五六万元,为防止扩散,还要经常接受化疗、复查。儿子无奈辞了工回家照料老冯。因为经济上失去了来源,生活水平每况愈下,也不能继续住在城里,只好搬回老家农村养病。幸好民政部门给及时解决了定期定量补助,又从大病救助资金里给了5000元的困难救助,才使家庭困境稍有一些缓解。城关镇鲁家台社区二组康成宪老人今年90来岁,儿子、儿媳、均已64岁,一个孙儿、孙媳妇和重孙6口人生活。前些年儿子身体尚好,与孙儿两人都出去务工,收入还算可以,生活过的很平稳。去年跌跤摔断股骨,卧床一年来花费近万元,加上儿媳妇经常看病吃药,儿子只得常年在病床前伺候,只靠孙儿一个在外打工挣钱,生计日渐艰难。如今主要靠康成宪老人每月97元低保金和几十元的高龄老人保健费维持基本生活,孙儿打工的钱全部用于几个老人治病抓药上,因为无钱住不起大医院,只能请赤脚医生保

守治疗,医药费又不能在合作医疗里报销,形成更重的负担,渐渐沦为当地的返贫户。

——精神孑然孤独。仙河乡竹园河村杨大银67岁,丧偶多年,两个儿子均出外打工,常年不在家。老杨领着两个儿媳妇实行互助帮工,种着十来亩承包地,虽然屋里屋外收入颇好,人均年收入不下5000元,但是老人一脸的郁闷,形似抑郁症患者。原因是儿子们出远门,孙子、孙女们要上学,整天除了干活就是喂牲口,晚上没有人陪着说话聊天,想多看一会电视节目都不方便。段家河镇黄桥村五组曹应金老人91岁,老伴去世30多年了,生活随着大儿子(72岁)一起过,然而大儿媳也过世20多年了。孙子们常年在外打工,两代老人靠儿孙们供养的粮食吃饭倒能够保障,但是论起生活乐趣,老人们显得很木纳。老太太说他们已经好几年不用电灯了。每天太阳出来了才起床,太阳下山了就睡觉,白天只做两顿饭,平时独来独往,饭后闲余只能晒晒太阳,自己去山上闲转,天天如此,生活显得十分呆板和寂寞。仙河乡观庄村78岁的懂付杰老人。老伴去世多年,小儿子夫妻均出外务工不在身边,与大儿子住房距离又较远,2008年元月27号夜里,因烤火取暖不慎引燃柴房,竟被无情的火灾事故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亲情淡漠,独居孤守者有增无减。这一代老人多子女较为普遍,而身体状况堪忧。他们曾经承受了过去长久的贫困生活,多数老人因积劳成疾年老体衰。老来子女们忙于生计出外谋生,不在身边的居多,有的子女缺乏孝心也不常回家探望,日常生活无人照料。特别是丧失劳动能力后又丧失了配偶者,更是雪上加霜。例如:农忙地里的庄稼活,出门就医看病,购买生产生活用品,操作家用电器,搬抬挪动大家具等繁重体力劳动十分不便,经常依靠邻居帮忙或等子女亲友偶尔回来了再办,有的甚至连生活都难以自理。例如段家河镇黄桥村五组有人口270人,60岁以上老人35位,其中丧偶的老人有9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25.6%);与子女分户单独生活的26人,占老年人总数的76%;在广大农村贫困地区由于传统习惯的束缚,老人再婚问仍然是天方夜谈。这给独居“留守老人”的生命质量带来了双重困扰。外出务工人员大部分是年初离家年底归来,很少有人因忙种收割或老人生病,而中途回家探望。

三、对关爱“留守老人”问题的建议

劳务收入已成为我县农民收入的半壁江山,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桐木乡涌泉村253户986人,出外打工的劳力有123人,常年在外的有81人。每年带回来的现金纯收入达80万元以上。而这个村2007年人均纯收入只有1900元,其劳务收入人均占到913元;仙河乡观庄村863户3083人,外出务工人员近900人,在全村年均收入2400元中,劳务收入达到人均1610元的比例。在每个外出打工创业的农民身后,都有一两位老人留守“空巢”,照顾孩子上学,耕种田地,饲养家畜。这些务工收入里,谁能说没有“留守老人”的一半功劳?

在走访调查中,面对“现在生活怎么样?”的提问,绝大多数留守老人怀着感恩心态回答“很满足”。因为他们知道上辈老人的物质生活及其贫乏,下辈子老年人又适逢计划生育带来老龄化人口压力,生活状况会更加严峻。尽管这样,面对留守老人生活上的诸多困难,我们在此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1、高度关注老人生活的“空巢”现象,把留守养老问题纳入党和政府各项工作的议事日程。我县的老年人口已经接近总人口的12%,也就是说大约每两户要供养一个老人。随着白发浪潮的提前到来,老龄问题将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冲击。老年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关心爱护老年人就是关爱我们自己。要从提高公民道德伦理素质教育入手,着力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加大对“孝亲敬老”先进典型发掘、培养、宣传和表彰的舆论工作力度,弘扬社会正气,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形成全社会关爱老年人的良好风尚。

2、发展基层老年协会组织,推进居家养老制度化建设。面对当今社会年轻人“亲情观念”淡漠,偏重于投资下一代的培养教育,忽略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特点,村民委员会和社区居委会要完善老年协会组织体系,以老年协会为载体,使涉老侵权案件得到及时调解和必要的法律援助,为不孝敬老人的家庭签订《养老协议书》,并按期检查其落实兑现情况。严办涉老侵权案件,打击虐待老人的犯罪行为。

3、制定基层老龄工作规划,扶持兴办社区养老服务业。按照《旬阳县发展老龄事业十一五规划》要求,乡村两级要长计划,短安排,立足当地实际,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动员社会力量开办各种为老年人服务的第三产业。政府对于专

门为老年人服务的设施项目,要给于信贷,融资,减免税收等方面的扶持照顾,使其在不赢利的原则下,健康发展。

4、逐步创造条件,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在各级财政增收的比例中,要按照可用财力的一定比例,足额预算老龄事业经费。我县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老龄工作先进县,按照国家的验收标准,每个集镇社区要有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民事调解,吃住行服务配套完善的老年公寓;全县老年人口人均预算事业费达到4元的标准。2008年要着力抓好县中心敬老院、县城老年公寓和区域敬老院的项目建设,创造条件对有经济供养能力的老人实行代管代养,以解决留守老人的照料问题。使敬老院供养对象逐步从五保老人扩大到“留守老人”,实现“空巢”老人衣食住行有人管,精神文化生活服务设施有依托。使这些老年人群体中的困难者,感受到党的温暖,与全社会一起共享改革开放带来的物质文明成果。

5、摸清底子,落实包帮责任。在现阶段关爱“留守老人”活动主要体现在精神慰籍,落实包帮责任上。县乡村三级党员干部要与有生活困难的农村“留守老人”建立“结对子”帮扶关爱责任,定期上门入户检查其生产生活状况和身体状况,乡村民政干部要建立外出务工人员档案卡片,定期排查重点,督查包帮责任人,切实负起监护职责,尤其在安全事故苗头、急重病救治方面堵塞漏洞,防微杜渐,避免观庄村懂付杰老人惨死在火灾中的悲剧再次上演。

第四篇: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

关爱空巢老人,让他们不再孤单

社区空巢老人寒假实践

摘要: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接触社会,帮助大学生完成由校园走向社会的转变,避免了在初入社会时的不知所措,我决定在村里进行关爱空巢老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用我们的双手,去抚平老人干瘪的皱纹;用我们天真的笑容,去敞开老人们的心扉;用我们的知识,使老人们生活得更好。

关键词:空巢老人

关爱

孝心

引言:为了进一步地了解社会,开阔视野,提高自我,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是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于1月15日至2月5日在我村李奶奶家进行了为期三周的社会实践。

正文:时间如白驹过隙一般,转眼间,大学的第一学期就这样过去了。四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本以为是个美好的青春时光,可来到大学之后才发现,一切都是匆匆忙忙,紧紧张张,不可停顿一丝一毫。假期也会有社会实践作业,不过这样也好,假期漫长,总不能浑浑噩噩度过,虽说已进入大学,但学习还是最重要的,“活到老,学到老”便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同时,社会实践不仅能让我们当代大学生体验到生活的艰辛,更能让我们体会到生活的真谛,也引导我们去更好地认识和接触社会,帮助我们完成由校园走向社会的转变,避免了在初入社会时的不知所措,真正地把学生的教育与社会的就业相结合,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农村年轻人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他们对自己面临的养老问题的担心与日俱增,对未来的生活透露出忧虑和迷茫。调查发现,农村“空巢老人”成因主要有四种情况:一是子女进城务工经商,二是考学入职外地,三是子女结婚出村或离乡,四是无子女。但无论哪种原因,有相当多一部分老人的最终养老还是离不开农村,老有所依的问题还需要在农村解决。

俗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决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这次的社会实践是关爱空巢老人。

我的关爱对象是李奶奶,听别人说,她的老伴儿是一名退伍老兵,原本体魄强健的他因参军而身体羸弱,因而早早离世,留下李奶奶和4 个孩子。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李奶奶身体越来越差,近几年又患上了老年痴呆症,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她的子女都嫌弃她是个累赘,纷纷弃她而去,现在一个人住在老房子里。听邻居说,她常常坐在门口,拿着那张仅有的全家福,看着远方说着:“他们一定会回来接我的。”了解到李奶奶的情况,更加坚定了我去照顾她的决心。

我去的第一天,刚走到门口,就看到李奶奶目光呆滞的望着远方,手里拿着那张全家福,看到那情景的一瞬间,有点心痛的感觉。慢慢地走到她的身边,用手碰了碰她,竟一点反应都没有,低头看到那张照片,照片上的李奶奶笑容满面,精神气爽,与现在完全不是一个人。过了半晌李奶奶才注意到我,抬起头问我:“你是不是村里给我找的小义工啊?”我点点头,实在无法用语言来回答,我怕自己忍不住会落泪。第一天,我一直坐在李奶奶的旁边,默默地陪着她,尽管没有说话,但我想让她知道,她身边有我,不会孤单。

第二天,我一早就去了李奶奶家,那时李奶奶刚起床,她看到我很是惊讶,我笑着跑过去,说:“奶奶,我来帮你梳头吧。”奶奶点点头,我轻轻地帮她梳好头,之后和奶奶一起去做饭,待一切收拾好后,奶奶又拿着那张照片坐在门口,我默默地坐在她身边。为了能使奶奶高兴一点,我努力地寻找着奶奶感兴趣的话题,什么“梅兰芳”,“京剧”,“老奶奶广场舞”等等,尽管奶奶说话很少,但我明显感觉到她的态度改变了一些,情绪已有一些变化。突然,奶奶拉起我的手,望着远方,说:“好几年没见了,我的孙女应该也像你这么大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见到她。”我抚着奶奶的肩膀,说:“奶奶,不要想那么多了,说不定他们很快就回来看你了。再说,还有我陪着你呢。”奶奶转过头看着我笑了笑,临走时,她特地嘱咐我:“明天还来陪我,我等你。”听了这话,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喜悦。经过这两天,奶奶的情绪已有明显的变化,渐渐地有了一些开朗。

第三天,我又早早地去陪奶奶,所有收拾好之后,我带奶奶出去晒晒太阳,去看看老奶奶们跳的广场舞,给她讲讲学校里有趣的事情,她也会给我讲一些开心的事情。慢慢地,她开始融入周围的大家庭之中,时不时脸上有了一丝笑容。虽然只有短短的三星期,但我和李奶奶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现在,每每有时间,我就会去看望李奶奶陪她聊聊天,讲讲学校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虽然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了,但我却受益匪浅。“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不更应该用青春的热火,去温暖老人的心吗?一杯茶、一碗饭,点点滴滴见真情;一件衣、一床被,丝丝缕缕连爱心;一个电话、一封家信,字字句句显孝心。我们只要出一份爱,老人们便会倍感关爱;只要一份爱,便让老人的暮年充满温暖;只要一份爱,便让老人们感到慰藉。

另外,针对建好农村养老院,我建议重点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要鼓励村级主办,因地制宜建院。集体经济较好的村,以集体收入建补贴型或完全福利型的养老院;集体经济薄弱的村,以村民自助互助、集资、引资等方式,建互助型或合作型养老院。二要加强政府引导、规划和运行补贴。三要把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养老院建设一并考虑,把农村养老院建设与乡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相结合,与村民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结合起来,尽量统筹农村老人“有所养”“有所医”“有所乐”。四要出台激励政策,吸引和鼓励各类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参与农村养老院建设和发展。五要规范农村养老保险金制度的执行,落实“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最终让保险金为农村养老院良性运转提供支持。六要加强传统美德和新农村生活理念教育,使农村老人放弃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安心快乐地享受晚年。

“劳我以少壮,息我以衰老”这是每一个人的愿望,所以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我们,想象一下暮年的孤独,我们更应该伸出我们的双手,去抚平老人干瘪的皱纹;用我们天真的笑容,去敞开老人们的心扉;用我们的知识,使老人们生活得更好。

结束语:“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社会实践的帷幕渐渐落下,回首过去,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成长了许多。在生活中体验着成长的艰辛,在收获中体验着成长的喜悦,也许人的一生大多是由酸甜苦辣交织,喜怒哀乐相汇,苦中有甜,甜中有苦,笑中有泪,泪中有笑。就是这些造就了丰富多彩的人生,人生体验多,财富亦多,各种滋味都品尝过了,各种感觉都体验过了,才能真正认识到人生的丰富。

统计1401王欢欢

14121203034

第五篇: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据人社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城市流动人口达2.67亿人,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空巢,绝大部分老人留守原居住地,极少数老人跟随子女进城生活。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大化瑶族自治县都阳镇都阳村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生活需求、医疗及社保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二、基本情况

大化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西北的红水河中游。全县幅员面积27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2万公顷,全县总人口45.87万人,瑶族占21.95%,全县辖13乡3镇。都阳镇位于大化瑶族自治县中部,距县城50公里,地处丘陵。镇人民政府驻地在都阳村都阳街。东接七百弄乡,北连北景乡,西邻岩滩镇、江南乡,南接百马乡、古河乡。2006年全镇总面积189平方千米,总人口24244人。辖都阳、尚武、武城、中武、加城、满江、双福等7个村。都阳镇耕地面积883公顷,其中水田443公顷,旱地440公顷,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玉米等,农产品加工主要有木材加工。

空巢老人(这里说的老年人指的是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全县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共57670人,其中留守老人达40369人,占全县60周岁老年人的70%,其中男性人数为17244人,女性人数为23125人。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情况,其中文盲的占老年总人数的61.7%,受到小学教育的占33%,受到初中教育的占4.6%,受到高中教育的仅占不到0.7%;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自理且能从事较轻农活的老年人占老人总人数的78%,半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15%,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7%;经济来源情况,靠子女供养的占81.9%,自己供养的占9.7%,社会扶助的占8.1%。

三、空巢老人生活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大部门留守老人仍需要体力劳动

子女外出务工使家庭经济条件得以改善,但由于他们的相对收入也不高,且他们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还要供子女上学,所以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平时生计。据调查,大部分的留守老人还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可以增加家庭经济来源,基本解决柴米油盐的日常开支,减轻子女的负担。另外一方面,绝大多数老人不想给自己的田地丢荒,所以坚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重农活要雇人,成本比较高,老人们只进行日常的田间管理。

(二)家庭氛围缺失、精神慰藉单调

随着大量子女外出务工,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慰藉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由于子女常年在外,除了春节或清明节能回来几天外,基本上不能回家与老人团聚,有的甚至好几年没有回家,老人们难免有孤寂之感。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的分析,有80%以上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尤其是老人生病时,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更显得孤独无助。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三)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仍不容乐观

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农村老人也基本不进行体检,只有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才去看病。如今,有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制度,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由于经济收入不高,有病不医的情况不在少数,由于支出习惯和现实经济能力的考虑,“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数老人的选择。他们在生病时往往就这么拖着,只有少部分会去看医生。有一些子女因为工作忙或是路途远而没有回来,只是打来电话询问。农村偏远山区曾发生老人病死在家而无人知晓的悲剧。

四、解决留守老人问题的建议

(一)政策方面

政府在制定政策是应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敦促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时按量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农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赡养老人,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社会福利投入,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把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纳入低保范围,从经济上保证留守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政府制定政策定期向社会大众宣传尊老爱老,例如:每年评选出尊老爱老模范家庭,给予该家庭经济上帮助,给予该家庭子女就业就学上的优先选择权利等等。

(三)经济供养

1.增加农业创收,提高农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可由当地的农业致富能手或专门的技术人员真正的“下地”“下乡”为农民讲解有关农业作物的种植方法和作指导。这样就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为养老奠定经济基础。

2.增强子女支付养老费用的能力

“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目前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证,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应该增加对老人的供养的费用,尤其对于那种身体状况不佳,要照看子孙,帮子女料理红白事的老人。这当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国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

(四)生活照顾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对老人进行照顾,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的。而这就要充分考虑老人的生活特点,结合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的力量,给老人创建美好的生活。由于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愿意将花部分钱保证老人的生活。政府可对此进行引导,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等,让那些孤寡老人有地方可以去,让他们不再担心生活无依,生活上得到照料,精神上得到安慰,让老年人欢欢乐乐安度晚年。

(五)精神慰藉

经我们走访服务的20家留守老人情况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而这一点恰恰是政府部门和外出务工子女忽视的,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减少他们的孤独与失落感。

1.当地政府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乡镇政府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留守老人。受访者中覃克阳老人,生育1男1女,女儿已出嫁,儿子已外出务工近5年,母亲已是94岁高龄,生活已不能自理,他就希望政府搞好野马河两岸河堤,方便老年人散步。还有黄玉林老人,平时酷爱跳广场舞,但是场地有限,希望政府帮她们硬化场地等等。因此,政府应因地适宜加大农村健身活动场所投入,让喜欢运动在老年人有地方去锻炼身体。多组织娱乐活动,比如组织举办晚会,开展适合老年人在文体活动等,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减少他们的孤独与失落感。作为子女,应该多抽些时间常回家看看养育你的父母,即使再忙也常给家人打个电话,报个平安。

2.还应加强孝道宣传。一是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增强老年人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子女们的思想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他们真正明白关心老人,尊敬老人,赡养老人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提高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实事求是地揭露一些虐待老人,不赡养老人等丑恶行经。政府以及村委也要对于这些行为进行调解,必要时还应求助于法律手段来解决。二是弘扬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加强农村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表彰敬老养老典型,让村民真正树立起尊重、关心、帮助老人的良好社会风尚。更要加强宣传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的力度。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

(六)安全知识

留守老人们很多都不懂得用火、用电安全的常识,因此政府要定期派工作人员走村串户,了解农村用电情况,向老人们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和当前电价执行标准,使老人们真正用上“明白电”、“放心电”。同时,工作人员还要深入到一些留守老人家里,查看线路,发现异常,就地解决,消除安全隐患。同时邻里之间要相互帮助,发现有安全隐患存在要及时消除。

结束语:

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一直都在倡导要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留守老人是我们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们很多都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心酸历史,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社会发展繁荣的今天,我们更不能忘了那些留守在农村的老人们,让他们也能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全社会都应一起努力,帮助、关心他们,设身处地为他们的晚年生活着想,让他们衣食无忧,有病得到及时治疗,临终得到关怀,使他们能幸福、快乐、健康地度过晚年,真真切切感到社会、家庭、儿女给予他们的亲情和温暖。

下载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查(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查(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爱空巢老人暑期社会实践论文

    关爱空巢老人暑期社会实践论文 暑期社会实践论文 关 爱 空 巢 老 人 姓名:学号:专业: 学院:2014年 8月 - 0关爱空巢老人暑期社会实践论文 关爱空巢老人暑期社会实践论文 一:引......

    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

    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 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1 一、调查目的为深入了解红旗村村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况,我校“三下乡”活动的三十几位成员在村里全面展开问卷调查,走......

    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合集7篇)

    篇1: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爱暖夕阳,青春在志愿中飞扬。为培养大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的实践能力,践行暑期“三下乡”的志愿精神,7月7日,信阳师院物电学院成立多支调查小组,开展了以“......

    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5篇

    马塘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研报告摘要:今年暑假我们8人以团队的形式,以服务的形式对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钱桥镇马塘村进行了为期五天左右的调研。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

    社会实践报告之空巢老人

    社会实践报告之空巢老人 中国是个多人口国家,随着计划生育政策逐渐完善,人口老龄化现象也应运而生。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如何关注老人愉快的度过晚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关于“空巢老人”的社会实践报告

    1 目录 团队信息 〃〃〃〃〃〃〃〃〃〃〃〃〃〃〃〃〃〃〃〃3 & 导语 为了父母的微笑 〃〃〃〃〃 4 & 正文 &1.1 实践目的 〃〃〃〃〃〃〃〃〃〃〃〃〃〃〃〃〃〃〃〃6 &......

    “空巢老人“——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总结报告 实践活动名称:“安徽省萧县李台行政村空巢老人情况调查” 班 级:安全工程11-3班 姓 名:武双贺 社会实践单位:安徽省萧县李台行政村 2012年2月8日......

    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

    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1 经过为期五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我们xx学院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队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在这几天中大家因为天气炎热而有所懈怠过,也因为生活环境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