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第二节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 2学案

时间:2019-05-14 22:22: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专题四第二节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 2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专题四第二节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 2学案》。

第一篇:专题四第二节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 2学案

启明中学高三历史新授课导学案20

主备人姓名:贾卫红时间:2012年1月6—8日

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学习目标列举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的主要内容,了解其形成的原因。

概述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形成过程。杜鲁门主义的影响。

马歇尔计划的作用。冷战局面形成对战后世界的影响。

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及影响。

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比较。

重点杜鲁门主义的影响,马歇尔计划的作用。难点冷战局面的形成对战后世界的影响。自主探究

一、杜鲁门主义

1、背景:(1)铁幕学演说。呼吁英美结成同同盟,共同对付来自苏联的危胁,这是冷战的信号,由此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2)希、土危机。美国从自身利益考虑,把援助希、土当做是一个打开更广阔局面的机会。冷战由些开始。

(3)美国称霸全球战略的需要。二战后,急剧膨胀的实力使美国力图充当世界的领导者。把苏联看成是它称霸的妨碍,于是开始向“遏制苏联”转变。

2、主要内容:

(1)说明了援助希、土的直接原因是美国要接替英国,填补东地中海的真空。(2)指出任何国家的人民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都“危害着国际和平的基础和美国的安全“,我们必修帮助各国自由人民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去解决有关他们各自的命运的问题。(3)要求美国要承担“自由世界“抗拒共产主义的使命,以确保美国的安全。

3、后果:(1)在欧洲,1947年5月22日,正式签署《援助希、土法案》;同时加紧筹划建立联邦德国。

(2)在亚洲,继续大力资助蒋介石在中国扩大内战,逐步放宽对日占领政策,扶持日本成为在远东遏制“极权主义”的重要阵地。

4、影响: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转折点,标志着美苏同盟关系彻底破裂。也标志着长达40多年的冷战全面展开。

二、马歇尔计划:

1、背景:1)战后欧洲遭到严重破坏,西欧呈现一片衰落破败的景象。2)社会矛盾激化,工人运动此起彼伏。

3)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欧洲的影响扩大。

4)美国担心整个欧洲出现大规模的经济和政治危机,经共产党造成在**中夺取政权的机会。

2、提出: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昏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说,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3、目的:用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道路。

4、马歇尔计划的内容:(1)美国拨款援助西欧各国,尽其所能协助西欧恢复经济正常。(2)受援国必须买一定数量的美国贷,同时向美国提供本国和殖民地生产的战略物资。(3)设立由美国政府控制的经济合作总署,控制“对等基金”,保障美国的私人投资和开发的权利。(4)要求受援国削减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额,放弃国有化政策,将国内进步势力从政

府中排挤出去。

5、实施:

(1)负责机构:美国经济合作署。(2)实施时间:1948年4月3日到1952年6月30日。(3)拨款总额:131.5亿美元,其中贷款约占110,其余均为赠与。

6、作用:(1)促进了西欧经济复苏,推动了西欧经济的联合。(2)解决了战后美国生产过剩与市场缩水的矛盾,使美国避免了经济衰退的危机,暂时保持了战后经济繁荣的景象。(3)借助经济援助稳定了欧洲资本主义体系的阵脚,控制了西欧的局势,同时美国文化也在欧洲扩大了影响。

7、实质:马歇尔计划是资本输出,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大规模运用。

三、北约和华约

1、北约:(1)背景:①美苏在欧洲对峙局面的形成,使欧洲的国际政法格局也在发生重大变化。②西欧各国担心美苏的争夺会影响欧洲的安全,同时也担心德国东山再起,因此需要进行政治和军事上的合作。③美国的敦促和支持。④《布鲁赛尔条约》的签订,准备了条件。

(2)成立:1949年12月,美、加、英、法、比、卢、丹、挪、冰、葡、意12国外长在华盛顿正式签订《北大西洋公约》,8月正式生效。(3)、内容:公约包括简短的序言和14条条款,其中,集体武装防卫、协商共同行动、协助受功击缔约国等几条规定最为最重。(4)、性质:是一个军事政治同盟性质的组织。(5)、评价:①这是美国一手策划的、实现其全球战略目标的军事政治同盟,是马歇尔计划的发展。②美国通过这一组织将自己的军队合法地派驻到西欧各国,完成了对西欧各国军事与政治的控制,从而巩固了美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增强了对抗苏联的力量。③在力量不对等的情况下,北约变成了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

2、华约:(1)背景:①针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积极筹建共同防御体系,苏联提出了多次警告和抗议,但是遭到西方国家的漠视。②1955年联邦德国正式成为北约的一员,对苏联和东欧国家构成了巨大威胁。

(2)成立:1955年5月,苏、匈、保、捷、罗、波、阿、民主德国在华沙缔结了《华沙条约》,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3)主要内容:规定了集体防卫、缔约国之间和平解决争端、彼此进行合作和磋商、共同发展经济文化关系等原则。

(4)评价:①它是美苏对抗的产物。②北约与华约的军事对抗,强化了美苏冷战的格局。③维护和巩固了雅尔塔体制,同时在反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扩张势力,维护世界和平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④保障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安全,但同时苏联也加强了对东欧各国的控制,加深了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矛盾。

3、影响:(1)北约与华约的形成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2)在两极格局下,美苏展开了一系列争霸战争,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与各国的发展。(3)从经济上来说,由于冷战对峙,使世界按照社会制度被分割成几个封闭的经济体系,使得世界性的经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受到限制,导致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4)由于两大军事集团彼此势均力敌,所以都不敢轻易动武,这样又使得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合作探究1马歇尔计划为什么要把苏联和东欧包括进来?

充满着欢乐与斗争精神的人们,永远带着欢乐,欢迎雷霆与阳光。—— 赫胥黎

合作探究2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联系与比较。

合作探究3 马歇尔计划帮助欧洲复兴的真正目的何在?

随堂巩固练习

()1.进入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雅尔塔体系演变的特点是

A.逐渐形成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B.逐渐形成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

C.美国开始推行对社会主义的“冷战”政策D.大国间利益争夺和意识形态问题交织在一起()2.下列哪项不属于冷战政策的内容?

A.美国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经济援助B.实施欧洲复兴计划C.建立北约组织D.入侵朝鲜()3.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美国侵略朝鲜②“马歇尔计划”开始实施③丘吉尔发表反苏反共演说 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③①②④D.③④②①()4.二战后初期冷战局面开始形成是由于

①美国试图称霸世界②苏联政治军事力量增强 ③欧亚社会主义阵营形成④美苏展开核军备竞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③④()5.美国推行“世界主义”的主要措施

①组建美国起主导作用的联合国②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③对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实施“遏制战略” ④推行杜鲁门主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6.二战后,一位领导人在美国发表演讲指出:”该演讲被视为冷战的前奏曲。这位领导人是 A.丘吉尔B.杜鲁门C.斯大林D.铁托()7.下列有关“冷战”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46年由美国参议员伯纳德提出

B.是指在排除武力进攻的前提下各种手段的全面对抗C.“冷战”的出现标志着雅尔塔体系的解体D.其发动的标志是邱吉尔的富尔顿演说()8.杜鲁门主义的出笼表明

A.美国对资本主义各国提供经济军事援助B.美苏两极格局出现

C.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扩张D.“冷战”的序幕揭开()9.北约和华约的共同之处:

A.由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B.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军事集团 C.由两大阵营分别组成的军事政治集团D.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10.马歇尔计划所涵盖的国家不包括 ①法国②苏联③日本④英国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11.“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这反映二战后美国在西欧 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B.实施马歇尔计划

C.以议会政治遏制共产主义D.进行反苏反攻的舆论宣传()12.苏联采取的针对马歇尔计划的措施是

A.组织情报局B.组建“华约”C.组织“经互会”D.制造“柏林危机”()13.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的根本目的是

A.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B.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C.向苏联和东欧地区进行经济渗透D.帮助西欧复兴经济

()14.2006年5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发表讲话批评俄罗斯的现状,讲话发表后,有关评论家认为切尼启动了第二波冷战,那么第一波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A.丘吉尔的富尔敦演说B.杜鲁门的国情咨文C.马歇尔复兴欧洲计划D.戴高乐的就职致词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

材料2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无一处不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丘吉尔在富尔顿的演说。)

材料3余相信美国之政策端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摘自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4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摘自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材料5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摘自《北大西洋公约》)回答:

(1)丘吉尔所说的铁幕下的国家和地区指的是图中的哪些国家和地区?

(2)根据材料三、四,杜鲁门政府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

(3)二、三、四、五四段材料反映的美国战后初期的政策是什么?它说明了什么?

(4)材料五中所说的“本公约各缔约国”,材料一的图中有哪些国家在该条约签订之时未加入而是后来才加入的?针对材料五所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它意味着什么?

启明中学高三历史新授课导学案20

主备人姓名:贾卫红时间:2012年1月6—8日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1 合作探究1 美国这样做有三层用意:①策略上的考虑,杜鲁门主义咄咄逼人的调子,曾引起对美国这样做有三层用意:①策略上的考虑,杜鲁门主义咄咄逼人的调子,曾引起美国不利的反响,一项包括苏联和东欧在内的“复兴计划”有利于争取欧洲人;②有助于瓦解或离间苏联和东欧的关系;③美国深知苏联不可能按美国的条件接受马歇尔计划,把苏联和东欧包括进来无非是为了把分列欧洲的责任推给苏联。合作探究2 联系:(1)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2)实质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区别:(1)杜鲁门主义是赤裸裸地反共反苏,是美国“冷战”的宣言书,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美国的政策由局部扩张转为全球扩张。(2)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反苏反共。合作探究3(1)是真的想帮助欧洲复兴。①从提出的起因看,欧洲衰败,经济濒于崩溃,需要外援;②从内容看,希望欧洲各国主动向美国提出,便于根据情况给予援助;③从范围看,包括了欧洲16国,范围很广;④从援助方式看,主要是赠与,达到援助总额的90%;⑤从结果看,欧洲经济得到复兴,并在客观上推动了西欧各国的经济协作,稳定了欧洲的资本主义秩序。(2)不是真的想帮助欧洲复兴。①援助带有苛刻的条件;②援助以实物为主;③通过马歇尔计划,美国在西欧确立了毋庸置疑的领导地位,控制了西欧。15(1)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德国苏占区。(2)杜鲁门在1948年4月签署了《对外援助法》。(3)反映了美国在战后初期的冷战或遏制政策。说明美国企图通过冷战政策,确立自己的霸权地位。还说明欧洲是美国对外扩张的全球战略重点。(4)后来加入的国家有西班牙、希腊、土耳其、联邦德国。1955年5月在华沙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它标志着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说明美苏双方争夺的重点在欧洲。

对美国不利的反响,一项包括苏联和东欧在内的“复兴计划”有利于争取欧洲人;②有助于瓦解或离间苏联和东欧的关系;③美国深知苏联不可能按美国的条件接受马歇尔计划,把苏联和东欧包括进来无非是为了把分列欧洲的责任推给苏联。合作探究2 联系:(1)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2)实质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区别:(1)杜鲁门主义是赤裸裸地反共反苏,是美国“冷战”的宣言书,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美国的政策由局部扩张转为全球扩张。(2)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反苏反共。合作探究3

(2)是真的想帮助欧洲复兴。①从提出的起因看,欧洲衰败,经济濒于崩溃,需要外援;②从内容看,希望欧洲各国主动向美国提出,便于根据情况给予援助;③从范围看,包括了欧洲16国,范围很广;④从援助方式看,主要是赠与,达到援助总额的90%;⑤从结果看,欧洲经济得到复兴,并在客观上推动了西欧各国的经济协作,稳定了欧洲的资本主义秩序。(2)不是真的想帮助欧洲复兴。①援助带有苛刻的条件;②援助以实物为主;

③通过马歇尔计划,美国在西欧确立了毋庸置疑的领导地位,控制了西欧。15(1)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德国苏占区。(2)杜鲁门在1948年4月签署了《对外援助法》。(3)反映了美国在战后初期的冷战或遏制政策。说明美国企图通过冷战政策,确立自己的霸权地位。还说明欧洲是美国对外扩张的全球战略重点。(4)后来加入的国家有西班牙、希腊、土耳其、联邦德国。1955年5月在华沙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它标志着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说明美苏双方争夺的重点在欧洲。

第二篇: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课时2)导学案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第2课时 人口东多西少(导学案)

【课题导入】

【学习目标】

(1)说出我国目前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能说出我国的人口的基本国策。

(2)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的人口分布概况。

【自主学习——小组交流与展示】

1.

第三篇:2013陕西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如何规范形成科技成果2多选四

二、多项选择题(四选项)(共15小题,每小题2分)

1.下列关于专利的新颖性说法正确的是: 【AB】

A、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

B、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由他人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

C、是指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

D、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

2.科技成果管理的社会功能有: 【ABD】

A、评价与激励功能

B、传递和转移功能

C、推荐和受理功能

D、反馈和控制功能

3.下列哪些是期刊评价的重要指标? 【BC】

A、期刊的名称

B、总被引频次

C、影响因子

D、期刊每次的出版日期

4.选择期刊要考虑的因素: 【ABC】

A、学术领域和范围

B、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C、读者群

D、刊号的数字和字母

5.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初评包括:

A、网络评审阶段

B、答辩评审阶段

C、奖励委员会评审阶段

D、会议评审阶段

6.为了实现科技奖励的基本目标,科技奖励要实现的主要功能分别是:

A、导向功能

B、竞争功能

C、承认功能

D、激励功能

7.专利的国际申请途径都有哪些? 【BD】

A、《伯尔尼公约》

B、《PCT》

C、《马德里协定》

D、《巴黎公约》AD】 ABCD】【 【

8.下列关于CSTPCD说法正确的是: 【ABCD】

A、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研制。

B、全称为China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apers and Citations Database,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

C、收录的期刊目录可以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网址查询。

D、2012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为1700多种。

9.下列关于科技成果鉴定说法正确的是: 【AC】

A、科技成果鉴定主要针对的是应用研究成果。

B、科技成果鉴定主要针对的是基础研究成果。

C、科技成果鉴定的目的主要是“促进科技成果的完善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加速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D、科技成果鉴定的目的主要是完成国家计划项目验收。

10.科技成果鉴定申请涉及的单位或部门包括: 【ABCD】

A、申请鉴定单位

B、主管业务部门

C、任务下达单位

D、组织鉴定单位

11.向国家知识产权提出发明专利申请的方式: 【ABCD】

A、直接提交到专利局受理大厅

B、通过地方局代办处提交

C、以邮寄的方式提交到专利局

D、电子申请

12.下列哪些都属于科技成果: 【ABCD】

A、科技论文

B、科技著作

C、专利

D、科技奖励成果

13.下列哪些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规定的专利类型? 【BCD】

A、地理标志

B、发明

C、实用新型

D、外观设计

14.组织科技成果鉴定对科技成果的要求: 【ABCD】

A、技术成熟并有明显的创造性

B、性能指标在国内同领域中处于领先水平

C、经实践证明能够应用

D、对本行业或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科技进步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15.下列内容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奖主要附件材料的是: 【CD】

A、专利证书

B、应用证明

C、代表性论文

D、代表性引文

16.著作权的精神权利部分是:【ABCD】第2讲52分19秒

A、直接与作者的身份相关

B、是一种永久性的权利

C、没有直接的财产内容

D、不能与作者分离

17.下列关于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说法正确的是【ABCD】第4讲

A、推荐材料包括《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推荐书》和附件材料。

B、基础研究类成果,其论文和著作要求发表或出版一年以上,并获得他人的引用和评价,被学术界所认可;技术开发类,技术发明类等应用类研究成果,整体技术要求应用一年以上,并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需要提供旁证材料。

C、必须是完成国家科技成果登记的项目,并在推荐书中要填写成果登记号。

D、采用会议评审,需按要求进行汇报和答辩。

18.下列属于2007年申请的且已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是【AC】

A、ZL 2007 2 000000001.2

B、200710000236.2

C、ZL 2007 2 0023571.8

D、200730048721.8

19.以下属于基础研究成果的是【CD】

A、小麦新品种

B、乳酸的合成工艺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20.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和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的推荐方式有【BC】

A、自我推荐

B、单位推荐

C、专家推荐

D、隔年推荐

第四篇: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2

化学能与电能(学案一)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2.初步了解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3.了解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4.会书写简单的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式。【目标一】火电(间接转变)

1.我国目前发电总量构成:火电----81.2% 水电----17.6% 其他----1.2%(今后水电和其他发电量会逐步增加)。

2.火力发电原理:通过化石燃料燃烧,使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加热使水汽化为蒸汽以推动蒸汽轮机,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 3.火力发电流程:(学生回答)

4.火力发电缺点:①转换环节多;②发电效率低;③能源浪费多;④环境污染严重等。5.燃烧的氧化还原反应本质:(学生回答)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发生电子转移,引起化学键重新组合,伴随有能量变化。

【思考】能否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呢? 【目标二】原电池原理

1.概念:将

的装置。

从理论上讲,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即符合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反应生成弱的氧化剂与弱的还原剂的反应),都可设计为原电池。

2.原电池正、负极概念:以Zn|H2SO4|Cu原电池为例,如下图所示:

稀硫酸

负极(Zn):

(氧化反应)正极(Cu):

(还原反应)总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一极或电子流出的极,发生氧化反应的极。正极:较不活泼的一极或电子流入的极,发生还原反应的极。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实验探究】探究原电池构成条件 实验一:

【归纳小结】形成条件一: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实验二:

【归纳小结】形成条件二:电极需插进电解质溶液中。实验三:

【归纳小结】形成条件三:必须形成闭合回路。

【归纳总结】原电池构成的条件(1)有一个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2)具有不同的两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较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如石墨)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3)具有电解质溶液

(4)具有导线相连组成闭合回路(或在溶液中接触)【练习】将下列反应设计成原电池:

(1)Zn与CuSO4反应:负极(材料为):

(反应)正极(材料为):

(反应)总反应:

(2)Fe与FeCl3反应:负极(材料为):

(反应)正极(材料为):

(反应)总反应:

4.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1)由组成原电池两极的电极材料判断,如果两极是由活泼性不同的金属作电极时,一般情况下相对活泼的金属是

,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是。

【说明】此判定一定要注意实际情况,如:Mg—Al—NaOH,Al才是负极;Al—Cu—浓硝酸,Cu才是负极;如果是由金属和非金属导体(或金属氧化物导体)作电极,金属是负极,非金属导体(或金属氧化物导体)是正极。

(2)根据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发生的位置判定,发生氧化反应的极(或失电子的极)为

,即(负失氧);发生还原反应的极(或得电子的极)为

,即(正得还)。

(3)根据电子流出或电流流入的电极为

,相反为。

(4)根据原电池里电解质溶液内离子流动方向判断:阳离子移向的极为

,阴离子移向的极为。

(5)根据原电池的两极发生的现象判断。溶解或质量减轻的电极为

,有气体或金属析出的电极为。

【说明】此规则具有相当的局限性,它对于一些非常常规的原电池的电极判定的确准确。如Al—Cu—稀硫酸,但对目前许多的新型燃料电池的电极的判定却显得是那么的无助。5.原电池的应用:

(1)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大小。一般来说,原电池的负极金属比正极金属活动性强。(2)判断金属腐蚀的快慢:

①电解原理引起的腐蚀>原电池原理引起的腐蚀>化学腐蚀>有防腐措施的腐蚀 例:下图中a为生铁,A、B两个烧杯中为海水,C、D烧杯中为1mol·L的稀硫酸。

-1比较A、B、C、D中铁被腐蚀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②原电池中的负极金属比正极金属腐蚀的快。

③同种金属,在强电解质溶液中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腐蚀的快。(3)原电池反应速率大于化学反应速率。

例: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的是(A.加热

B.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 C.滴加少量CuSO4溶液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4)设计电池。从理论上说,任何氧化还原反应均可设计成原电池。)

第五篇: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二节 溶液的pH及计算学案2新人教版选修4

溶液的pH

4、有关pH的简单计算

【例12】25℃,将pH=9与pH=12的两种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求混合后溶液的pH

结论:⑷强碱与强碱混合:先计算溶液中,再根据Kw计算溶液中,再运用pH定义式

注意:①等体积混合时,pH混(pH1+pH2)/2 ②当△pH≥2 pH混=

【例13】25℃,0.2 mol/L HCl溶液与0.5 mol/L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求混合后溶液的pH 【例14】 25℃,将pH=2与pH=11的强酸和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求混合后溶液的pH

【例15】 25℃,pH=1强酸溶液和pH=13的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求混合后溶液的pH

结论:⑸强酸强碱混合溶液,应先比较n(H)和n(OH)大小

若n(H)>n(OH),则酸过量,先求剩余,再求pH 若n(OH)>n(H),则碱过量,先求余,再利用_______求 最后求pH。【例16】用纯水稀释pH=4的盐酸溶液至⑴ 10倍 ⑵ 100倍 ⑶ 1000倍 ⑷ 100000倍

求稀释后溶液的pH。

【例17】pH=4的CH3COOH溶液稀释100倍,求稀释后溶液的pH变化范围

【例18】25℃,用纯水稀释pH=10的NaOH溶液至⑴ 10倍 ⑵ 100倍 ⑶ 1000倍 ⑷ 100000倍求稀释后溶液的pH。

【例19】 25℃,pH=13的NH3·H2O溶液稀释100倍,求稀释后溶液的pH变化范围 -++-

结论:(6)稀释问题

① 若将强酸冲稀10,pH增大 个单位,若弱酸稀释则

但若无限冲稀,pH接近于 但

②若将强碱冲稀10,pH减小 个单位。若是弱碱稀释则

但若无限冲稀,pH接近于 但 练习

1、甲、乙两溶液的pH值分别为6和8,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的H数目是乙的100倍

C.乙不可能是稀醋酸

+nn

B.甲不可能是稀氨水

D.甲不可能是强酸溶液,乙不可能是强碱溶液

2、将pH=3的H2SO4溶液和pH=12的NaOH溶液混和,若使混和后溶液的pH=7,则 H2SO4溶液和NaOH溶液的体积比是

A.1︰20 B.1︰10 C.20︰1 D.10︰1 3、1体积pH=2.5的盐酸与10体积某一元强碱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碱溶液的pH为 A.9.0 B.9.5 C.10.5 D.11.0

4、现有pH=a和pH=b的两种NaOH溶液,已知b=a+2,将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和后,所 得溶液的pH值接近于

A.a-lg2 B.b-lg2 C.a+lg2 D.b+lg2

5、对重水也可用定义pH一样定义pD=-lgc(D),现已知重水的离子积为1.6×10下关于pD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性溶液pD等于7 B.在D2O中溶解0.01mol DCl配成1升溶液,则pD等于2.0 C.在D2O中溶解0.01mol NaOD配成1升溶液,则pD等于12.0 D.当由重水电离出来的c(D)等于10

+

—1

3+

—1

5,以

mol/L时,溶液的pD等于1或13

6、为更好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科学家提出了酸度(AG)的概念,AG=lg,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中性溶液的AG=0

B.常温下0.l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AG=12 C.酸性溶液的AG<0

D.常温下0.lmol/L盐酸溶液的AG=12

7、在25℃时,水的离子积常数KW=1×10

—1

4,在100℃时,KW=1×10

—1,说明

A.水的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

B.100℃时,KW较大

C.KW 与电离平衡无直接关系

+

+D.25℃时的c(H)比100℃的时c(H)大

8、往纯水中加入下列物质,能使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A.NaCl固体

B.NaOH固体 C.乙醇

D.CH3COOH

下载专题四第二节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 2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专题四第二节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 2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