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劳动保障所先进材料
强化管理 优质服务
争创一流便民窗口
——****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交流材料
***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成立于2006年,现有7名工作人员。辖区内有*个行政村,**户,**人(农村富余劳动力**人)。近几年来,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地、县主管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始终坚持“情系群众,服务于民”,着力开展热情、高效、优质的便民服务,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对***乡社会经济发展、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一、领导重视,健全机构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事关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一直以来都是乡党委、政府工作重心之一。我们先后成立调整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劳动力转移领导小组”等领导机构,明确1名副职领导分管,各村也成立了相应机构,逐步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村、站(所)协同落实的工作机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成立后,通过选派、招考等形式,将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的同志充实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工作,并为行政村配备了协理员。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我们又通过自荐竞聘、民主评议、上级考察等程序,选拨任命了劳动保障所所长,切实把劳动保障干部队伍配齐配强,推动工作进展。在地、县主管局的关心支持下,加大了硬件配套设施的投入。在落实人员的同时,也落实了经费,每年安排工作经费*万元;新建了**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并进行了装修;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 1
等现代办公一体化设备,安装了办公电话,购置了办公桌椅、档案柜及其他办公用品,从硬件上充分满足和保障工作需要。
二、紧贴实际,狠抓落实
一是认真调查摸底,建立基础台帐。结合“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不余遗漏地走村入户开展调查摸底登记工作,切实摸清基数,掌握实情。重点对大中专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等调查对象逐一登记造册,分别在村委会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建立起服务对象基础名册,并录入计算机实现动态管理。
二是充分挖掘县域就业潜力,竭力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我们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包村领导具体抓,劳动保障所具体实施的办法,采取各项有利措施,力促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通过入户宣传、发放宣传单、举办政策培训班等形式,广泛宣传自治区、地区及县委、政府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引导大中专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信心。充分利用地县人才市场公共信息网、人力资源市场信息以及驻伊企业招聘会的机会,搜集符合我乡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信息,加强与用工企业的对接联系,积极推荐就业岗位,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实现就业。
三是加强分类指导,多渠道促进就业。一方面,根据全乡劳动力,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富余劳动力的求职意愿和特长进行分类指导,结合驻伊企业招聘、特色产业发展、公益性岗位开发及有组织劳务输出,在县劳动人事、劳转及培训部门的支持下,根据用工需求,因地、因人开展技能培训。***年共举办培训班**期,培训**人,完成计划任务的***%。如抓住疆煤东运机遇,邀请地区各驾校到本地开展了汽车驾驶培训,既掌握了技能,又节约了费用,得到群众的赞扬和拥护。另一方面,以有组织输出和就近就地转移为重点狠抓转移就业。2010年,转移输出富余劳动力**人,实现劳务创
收**万。劳务人员人均创收****元,全乡人均劳务创收***元,劳务收入已经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主渠道。我们结合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工程的实施,开展了泥瓦工等建筑类技能培训,准备组建本地的施工队伍,力求在今年的住房建设中争取更多的用工份额;对掌握了汽车驾驶的农牧民,县委、政府已与物流公司对接,将其招录到煤炭运输车队,并在实习期间给予生活费。同时,积极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在掌握技能后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给予政策优惠和小额担保贷款扶持,积极开展就业援助。对就业困难家庭和零就业家庭的大中专毕业生,与在职党员实行“1+1”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四是认真落实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我们发动全体干部职工,放弃节假日,走村入户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动员,主动上门为群众办理各项手续,力求把工作做细、做实。目前,全乡参保率达到***%。
三、锐意进取,争创一流
多年来,我们坚持把提供规范优质服务作为基础工作来抓,树立“群众无小事”意识,不断改善硬件,完善软件,改进工作环境和规程,努力做好服务工作,竭尽全力为前来办事的农牧民群众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通过学习、培训、座谈、观看电教片等多种形式,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政策业务知识学习,树立真心实意为群众,真心实意干实事的思想,强化依法行政和服务群众的意识,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
二是提升服务质量。作为基层劳动保障所,是直接面向群众的服务窗口,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党委、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制定完善了工作人员一览表、办事程
序、工作人员职责、服务承诺、监督投诉等一系列规范化制度并上墙公布,要求工作人员在接待群众时要微笑服务、文明用语,态度亲切热情。如在工作中开展“一张笑脸相迎、一次把事办成”、“五心”行动(耐心做好讲解、热心接待查询、用心宣传政策、细心办理业务、虚心接受建议)等贴心服务,时时处处将干部职工的言行与树立维护劳动保障所的形象结合起来,有效地改善了劳动保障工作的软环境。
三是规范办事流程。坚持“便民、利民”原则,结合本地实际,对小额担保贷款、技能培训以及劳动保障各类补贴补助的发放等事项的办事流程依法依规进行规范,力求科学合理,方便快捷,使群众少跑、快办。同时,认真接受群众的监督,深入开展评议活动,广泛征求农牧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加以改正,切实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把争创一流服务窗口落到实处。
***乡人事资源和劳动保障所,是一个充满朝气和活力的青年集体,是一支业务过硬、能吃苦、讲奉献的队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地、县主管局的安排部署,以更高更好、争创一流的要求,完善标准,规范行为,切实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加强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工作,推进****乡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劳动保障所
劳动保障所
2011目标责任完成情况汇报
按照县局工作要求,我所全体职工紧紧围绕2011工作要点和目标责任任务要求,积极组织学习了2011年的工作目标,并针对目标责任明确了工作内容和工作任务,分解细化了各岗位的工作任务,责任到人。近一年来,在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村委、企业的支持和配合下,我所全体职工发扬争先、创优、求真、务实,不争一流便是落后的人社精神,努力积极工作,使全所工作得到了有序的开展,现就2011目标责任完成情况做一下汇报:
一、人力资源构成情况
辖区内的人员构成和人力资源情况正在摸底调查阶段,共发放“嘉峰中心片人员构成、人力资源情况统计表”50余份,现已收回35份,调查工作正在进行中。
二、新增就业岗位月报情况
按月报送新增就业岗位月报。1—10月份新增就业人数为841人。
三、新农保参保情况
我所积极督促和协助乡镇开展新农保的收缴工作,并开展街头宣传、走乡串户发放宣传资料等活动,以此进一步加强农民对新农保的认识,充分调动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参保
1率。新农保的征缴工作正在进行,截止9月底,共登记办理嘉峰镇和郑村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3285人,征收保险费3578900元,力争在11月底全面完成新农保征缴工作,征缴结束后,将新农保信息输入微机并装订台账。
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征收情况
我所积极协助县医保所完成辖区内城镇居民参保工作,201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征缴工作于2011年10月8日正式起动,目前共登记办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117人。
五、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年检情况
认真做好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工作,4月份进行了企业离退休人员认证工作,认证人员463人,其中上门11人,调查核实死亡1人。9月份进行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认证工作,认证人员154人。
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及劳动保障监察、信访工作
积极做好辖区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宣传工作,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利用街头宣传和发放资料,大力宣传有关法规政策。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劳动保障监察和信访工作,开展两网活动,配合县监察大队深入基层进行信息采集,全面准确填报两网调查表,逐步建立了“两网化”信息采集长效机制,促进监察业务上下互动,并建立了47家档案资料。1—10月份共受理农民工工资拖欠投诉10起。
七、《就业失业证》发放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
协助做好辖区内《就业失业证》的申请、发放工作。1—10月份已发证36人,统计辖区内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与就地转移4606人。
八、开展行风评议,加强效能建设
年初按照县局目标责任书要求,制定了2011年党风廉政政风行风效能建设的工作计划,按时参加县局组织的学习活动,做到了学习有学习心得体会,不脱岗不上网,坚守岗位,设置了征求意见簿,及时听取和收集基层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未发生一起不良事件。本着“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服务民生”的要求,提升窗口服务整体水平。积极参与沁水县清风杯“优化政风行风,助推转型跨越”征文活动,向县纪检办公室投稿一篇。
九、组织纪律方面
全所人员在所长带领下,坚持按时上下班,遵守工作制度,团结协作,以优良的工作作风取信于民,坚持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尤其在“六治六促”活动中,认真开展自我检查、剖析、查摆问题,对工作不到位,工作不认真,主动性创造性等问题,都在增强意识,修正错误,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人人都在比工作、比纪律、比思想。全所无吃、卡、拿、要、违法乱纪等现象。
劳动保障所
二0一一年十月二十日
第三篇:劳动保障所
劳动保障所
服务指南:
失业证办理需要提供如下材料
1、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一份(户口本首页及本人页)。
2、户口所在地村、居出具本人就业状况证明。
3、2寸彩色照片两张。
咨询电话:
第四篇:街道办事处劳动保障所优质服务窗口先进材料
街道办事处劳动保障所优质服务窗
口先进材料
发挥优势以人为本全力打造优质服务窗口
xx街劳动保障事务所地处老市区繁华路段,是xx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面积平方公里,下辖4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70家企事业单位,辖区有14338户居民,54848人,2699名下岗失业人员,948名无业人员。近年来,街劳动保障所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所带站,以点带面,全力打造优质服务窗口。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以优质服务创群众满意窗口
近年来,我们把优质服务工作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服务群众、贴近群众的重要工作,成立了以办事处主任为组长,主管副主任为副组长,劳动保障所(站)工作人员为成员的红旗街道办事处劳动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做到了“三落实”。一是落实“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亲自干,一般干部下基层的责任制。通过层层分解,明确目标任务,逐级签订责任书,将工作重心前移至居委、直接和群众面对面,掌握了第一手社会劳动力信息,在第一时间了解用工信息,第一时间实现劳务和市场的资源配置,从而保证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落实了劳动保障的各项任务。我们实行周汇报、月检查、季通报,把劳动保障工作指标纳入年终考核,形成了统一领导、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为完成市、区下达的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落实基层服务网络体系的构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市区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们积极落实基层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投资30余万元率先在全市完成了:“一所两站”的规
范化建设,即xx街劳动保障所、xx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xx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的规范化建设。新建的红旗街劳动保障所拥有近30平方米的办公室两间,40多平方米的“一站式”就业服务大厅一个,共计70多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同时新建的xx两站也达到了规范化的标准。在xx社区3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设立了求职登记、职业介绍、岗位培训、家政服务、信息收发、就业援助、法律咨询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服务中心;在xx社区为劳动保障工作站新建了独立办公室及“一站式”服务场所。近年来,我们不等不靠,及时地完成了“一所两站”的规范化建设,使之达到了市级标准,从而为开创劳动保障工作的新局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全力打造劳动就业优质服务窗口。
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活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机关效能建设活动的延伸,是落实为人民服务理念的实际行动,是打造部门形象的有效载体。第一,严格依法行政实行办事公开,提高政务工作透明度。红旗劳动保障所作为政府的对外窗口,我们在加强干部职工作风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公开承诺和优质服务活动。一是充分利用媒体,宣传劳动保障职能范围以及各项政策知识:二是将行政程序上墙,实行公开透明的行政过程。三是加强业务人员理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劳动保障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我们加大对干部的教育,以教育职工树立依法办事意识、创新意识和吃苦奉献精神为目的,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活动,主动克服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制定工作学习计划,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专题辅导与电化教育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相结合、讨论座谈与大会交流相结合、学习与测试相结合。坚持每周一上午定期组织业务干部参加学习,在时间和内容上给予充分保证。通过集中
学习、个人自学、问卷、专题辅导、座谈讨论、观看电教片、记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等多种形式,重点学习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的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有关劳动保障政策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知识和业务操作规程,为我地区的劳动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第二,改善窗口环境,不断提高优质服务质量。我所在确保各项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的前提下,制定和实施工作人员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用语等工作。在工作中,制定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干部职工职业道德规范,时时处处将自身的言行与维护单位的形象结合起来,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干好本职工作,有效地改善了劳动保障工作的软环境。今年在现有基础上投资3万元对办公场所进行了整修、改造、美化,在办证大厅设置了桌椅、饮水机等,为群众提高更好的服务。第三,深入群众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以宣传政策、信
息为主,采取定点宣传、入户宣传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先后在方舟广场、中行广场、小河沟、老虎沟等地设宣传点12处、20余次,深入新风、川口、胜利、红兰公房等11居委、(家)委30多次,走访近万户居民进行入户宣传,组织200余人先后4次观看了《走出家门天地宽》劳务输出专题片,散发传单5000多份、张贴布告500多张、办板报104期。第四,提供优质培训服务,不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我们在劳务输出工作中,狠抓了输出前的培训,大力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基本素质,实施了“外出务工人员培训工程”。首先,成立了劳动保障、计划生育培训指导组,负责辖区务工人员外出前的培训、指导工作。我们深入到4个社区进行培训指导,并将学习资料印发到各社区,要求各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对即将外出务工人员进行指导,免费发放《外出务工手册》、《守法公民证》、《计划生育证》。其次,将有意向外出务工人员送矿务局煤
技校代为培训,根据市场需求及外出务工人员的自愿,开办了美容美发、汽车修理、电工、钳工和电焊工等专业技能培训班。通过培训,我辖区外出务工人员的基本素质得到普遍提高。第五,多方搜集信息,提供优质用工信息服务。一方面我们积极主动和外界沟通联系,通过各类媒体特别是互联网广泛收集外地用工信息,建立信息库;另一方面是进行实地考察。去年初,我们所组织了有关人员就到外地进行考察,并于外地有关企业建立了劳务输出关系。这些关系的建立,已成为地区富余劳动力输出的主要渠道。近三年来,我们所累计输出富余劳动力达1673人,劳务创收1000多万元,成为很多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和支柱。第五、拓宽就业渠道,积极优质安置服务。本地区共有40·50人员1254人。其中男性437人(%),女性817人(%)。女性在40-45之间405人、45岁以上412人,男性50-55岁160人、55岁以上277人。平均年龄岁。具有小学文
化程度622人(%)、初中文化程度358人(%)、高中文化程度257人(%)、中转以上文化程度15人(%)。无技能人员746人(%)、初级技能人员(%)、中级及高级技能人员共155人(%)。生活富裕的94人(%)、生活一般的714人(%)、生活困难的(%)、特殊困难的79人(%)。针对我辖区无业、下岗失业人员大多技能单一,无法适应市场竞争了的实际,为了增强务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竞争力。我所依托地区强有力的教育培训资源,铜川煤炭技术学校、王益区劳动就业培训中心、丰昊烹饪专修学校等正规、专业的教育培训机构,有计划、有步聚的组织务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并从用人单位的需求出发,以实用性、实效性的技术培训为主,采取长短结合的培训方式,共组织开办美容美发、烹饪、计算机、电器维修、机械修理等培训班10余期,参训542人次,先后安置423人,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同时,我们及时搜
集发布信息,一方面利用上级业务部门发布的用工信息和以各合法培训机构提供的用工信息;另一方面通过及时搜集本市私营、个体工商户的用工信息,及时有效的与本地区私营、个体工商户进行沟通了解,建立良好的关系,发挥地区优势为各类无业人员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据统计:我们累计搜集用工信息200多条,经审核发布用工信息150条、近600个用工岗位,从而确保了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截至目前,红旗地区已累计安置1860名无业人员、下岗失业人员、“4050”人员上岗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我们还多方努力,积极兴办社区就业实体,分别成立了红旗、育才、川口社区家政服务中心,已累计安置下岗、失业,“4050”人员120名,目前“家政服务中心”正在向规范化建设上稳步迈进。第六、认真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提供优质再就业、再创业服务。近年来,已累计审核办理《再就业优惠证》申请360份,使用率95%以上,主要用于申
办个体工商户的手续中及再就业培训中;累计审查推荐《小额贷款申请》30份,其中过半数项目获得审批,获得贷款。
三、建设四型机关,提供优质服务,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红旗。
以打造“四型”劳动保障所为载体,全力打造优质服务窗口。一是打造学习型保障所。通过听讲座、召开座谈会、观看教育片、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和开展业务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政策业务知识学习,树立和强化全体人员依法行政和服务群众的意识,提高全体人员的法律素质和业务能力。二是打造服务型机关。大力改善办事环境,加强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宣传,构建广阔的就业平台,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三是打造规范型保障所。建立健全了制度体系;加强组织监督,完善了监督机制。四是打造实干型机关。按照“干在实处、率先发展”这一要求,促进劳动保障工作的开展,力争各项工
作取得优异成绩。
2005年3月我所被市政评为劳务输出先进集体,被区政府评为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先进集体。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其他地市的兄弟单位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劳动是民生之本,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狠抓思想作风和行风建设,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强化职业道德,规范职业行为,完善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努力为广大群众多办好事、多办实事,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推进劳动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为地区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街道办事处劳动保障所优质服务窗口先进材料
文章标题:街道办事处劳动保障所优质服务窗口先进材料
发挥优势以人为本全力打造优质服务窗口
XX街劳动保障事务所地处老市区繁华路段,是XX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面积2.5平方公里,下辖4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70家企事业单位,辖区有14338户居民,54848人,2699名下岗失业人员,948名无业人员。
近年来,wenmi.net街劳动保障所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所带站,以点带面,全力打造优质服务窗口。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以优质服务创群众满意窗口
近年来,我们把优质服务工作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服务群众、贴近群众的重要工作,成立了以办事处主任为组长,主管副主任为副组长,劳动保障所(站)工作人员为成员的红旗街道办事处劳动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做到了“三落实”。一是落实“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亲自干,一般干部下基层的责任制。通过层层分解,明确目标任务,逐级签订责任书,将工作重心前移至居委、直接和群众面对面,掌握了第一手社会劳动力信息,在第一时间了解用工信息,第一时间实现劳务和市场的资源配置,从而保证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落实了劳动保障的各项任务。我们实行周汇报、月检查、季通报,把劳动保障工作指标纳入年终考核,形成了统一领导、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为完成市、区下达的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落实基层服务网络体系的构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市区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们积极落实基层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投资30余万元率先在全市完成了:“一所两站”的规范化建设,即XX街劳动保障所、XX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XX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的规范化建设。新建的红旗街劳动保障所拥有近30平方米的办公室两间,40多平方米的“一站式”就业服务大厅一个,共计70多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同时新建的XX两站也达到了规范化的标准。在XX社区3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设立了求职登记、职业介绍、岗位培训、家政服务、信息收发、就业援助、法律咨询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服务中心;在XX社区为劳动保障工作站新建了独立办公室及“一站式”服务场所。近年来,我们不等不靠,及时地完成了“一所两站”的规范化建设,使之达到了市级标准,从而为开创劳动保障工作的新局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全力打造劳动就业优质服务窗口。
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活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机关效能建设活动的延伸,是落实为人民服务理念的实际行动,是打造部门形象的有效载体。第一,严格依法行政实行办事公开,提高政务工作透明度。红旗劳动保障所作为政府的对外窗口,我们在加强干部职工作风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公开承诺和优质服务活动。一是充分利用媒体,宣传劳动保障职能范围以及各项政策知识:二是将行政程序上墙,实行公开透明的行政过程。三是加强业务人员理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劳动保障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我们加大对干部的教育,以教育职工树立依法办事意识、创新意识和吃苦奉献精神为目的,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活动,主动克服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制定工作学习计划,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专题辅导与电化教育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相结合、讨论座谈与大会交流相结合、学习与测试相结合。坚持每周一上午定期组织业务干部参加学习,在时间和内容上给予充分保证。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问卷、专题辅导、座谈讨论、观看电教片、记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等多种形式,重点学习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的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有关劳动保障政策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知识和业务操作规程,为我地区的劳动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第二,改善窗口环境,不断提高优质服务质量。我所在确保各项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的前提下,制定和实施工作人员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用语等工作。在工作中,制定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干部职工职业道德规范,时时处处将自身的言行与维护单位的形象结合起来,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干好本职工作,有效地改善了劳动保障工作的软环境。今年在现有基础上投资3万元对办公场所进行了整修、改造、美化,在办证大厅设置了桌椅、饮水机等,为群众提高更好的服务。第三,深入群众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以宣传政策、信息为主,采取定点宣传、入户宣传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先后在方舟广场、中行广场、小河沟、老虎沟等地设宣传点12处、20余次,深入新风、川口、胜利、红兰公房等11居委、(家)委30多次,走访近万户居民进行入户宣传,组织200余人先后4次观看了《走出家门天地宽》劳务输出专题片,散发传单5000多份、张贴布告500多张、办板报104期。第四,提供优质培训服务,不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我们在劳
务输出工作中,狠抓了输出前的培训,大力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基本素质,实施了“外出务工人员培训工程”。首先,成立了劳动保障、计划生育培训指导组,负责辖区务工人员外出前的培训、指导工作。我们深入到4个社区进行培训指导,并将学习资料印发到各社区,要求各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对即将外出务工人员进行指导,免费发放《外出务工手册》、《守法公民证》、《计划生育证》。其次,将有意向外出务工人员送矿务局煤技校代为培训,根据市场需求及外出务工人员的自愿,开办了美容美发、汽车修理、电工、钳工和电焊工等专业技能培训班。通过培训,我辖区外出务工人员的基本素质得到普遍提高。第五,多方搜集信息,提供优质用工信息服务。一方面我们积极主动和外界沟通联系,通过各类媒体特别是互联网广泛收集外地用工信息,建立信息库;另一方面是进行实地考察。去年初,我们所组织了有关人员就到外地进行考察,并于外地有关企业建立了劳务输出关系。这些关系的建立,已成为地区富余劳动力输出的主要渠道。近三年来,我们所累计输出富余劳动力达1673人,劳务创收1000多万元,成为很多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和支柱。第五、拓宽就业渠道,积极优质安置服务。本地区共有40·50人员1254人。其中男性437人(36.8),女性817人(63.2)。女性在40-45之间405人、45岁以上412人,男性50-55岁160人、55岁以上277人。平均年龄48.57岁。具有小学文化程度622人(49.6)、初中文化程度358人(28.54)、高中文化程度257人(20.65)、中转以上文化程度15人(1.1)。无技能人员746人(59.48)、初级技能人员(28.1)、中级及高级技能人员共155人(12.3)。生活富裕的94人(7.4)、生活一般的714人(56.9)、生活困难的(29.2)、特殊困难的79人(6.2)。针对我辖区无业、下岗失业人员大多技能单一,无法适应市场竞争了的实际,为了增强务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竞争力。我所依托地区强有力的教育培训资源,铜川煤炭技术学校、王益区劳动就业培训中心、丰昊烹饪专修学校等正规、专业的教育培训机构,有计划、有步聚的组织务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并从用人单位的需求出发,以实用性、实效性的技术培训为主,采取长短结合的培训方式,共组织开办美容美发、烹饪、计算机、电器维修、机械修理等培训班10余期,参训542人次,先后安置423人,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同时,我们及时搜集发布信息,一方面利用上级业务部门发布的用工信息和以各合法培训机构提供的用工信息;另一方面通过及时搜集本市私营、个体工商户的用工信息,及时有效的与本地区私营、个体工商户进行沟通了解,建立良好的关系,发挥地区优势为各类无业人员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据统计:我们累计搜集用工信息200多条,经审核发布用工信息150条、近600个用工岗位,从而确保了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截至目前,红旗地区已累计安置1860名无业人员、下岗失业人员、“4050”人员上岗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5。我们还多方努力,积极兴办社区就业实体,分别成立了红旗、育才、川口社区家政服务中心,已累计安置下岗、失业,“4050”人员120名,目前“家政服务中心”正在向规范化建设上稳步迈进。第六、认真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提供优质再就业、再创业服务。近年来,已累计审核办理《再就业优惠证》申请360份,使用率95以上,主要用于申办个体工商户的手续中及再就业培训中;累计审查推荐《小额贷款申请》30份,其中过半数项目获得审批,获得贷款。
三、建设四型机关,提供优质服务,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红旗。
以打造“四型”劳动保障所为载体,全力打造优质服务窗口。一是打造学习型保障所。通过听讲座、召开座谈会、观看教育片、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和开展业务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政策业务知识学习,树立和强化全体人员依法行政和服务群众的意识,提高全体人员的法律素质和业务能力。二是打造服务型机关。大力改善办事环境,加强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宣传,构建广阔的就业平台,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三是打造规范型保障所。建立健全了制度体系;加强组织监督,完善了监督机制。四是打造实干型机关。按照“干在实处、率先发展”这一要求,促进劳动保障工作的开展,力争各项工作取得优异成绩。
2005年3月我所被市政评为劳务输出先进集体,被区政府评为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先进集体。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其他地市的兄弟单位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劳动是民生之本,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狠抓思想作风和行风建设,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强化职业道德,规范职业行为,完善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努力为广大群众多办好事、多办实事,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推进劳动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为地区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街道办事处劳动保障所优质服务窗口先进材料》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街道办事处劳动保障所优质服务窗口先进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