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19-05-14 22:42: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第一篇: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王玉山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有了稳定的环境,才能更快地促进发展。同时,发展与稳定又是一对矛盾共同体。发展可以促进稳定,但也常常会因为发展,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引发不稳定因素。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化、新旧体制的转换、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特别是开放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越来越多,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逐渐显露出来。当前,郊区农村正在积极推进城市化,一系列的重要项目和重点工程正在抓紧实施,如何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能否营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是各项工作能否顺利推进的保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一、深入研究,全面分析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形势和问题

从桥梓镇乃至怀柔区近年来的情况看,影响稳定的因素主要表现为“四个不适应”。

(一)群众强烈的维权意识与偏低的法律素质不适应

随着普法工作的深入,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但群众法律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些群众用法律维权的实用性目的性较强,甚至只讲权利,不讲义务,对自己有利的事就搬出法律,对自己没利的事处理起来就很随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我国当前的法律体系还不很健全,群众诉求的事情通过法律渠道解决较为繁琐,还存在一些事情无法用法律解决的现象。加之职能部门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良作风,影响了群众对执法部门的信任程度。因此在对一些事情的解决上,有相当部分群众宁访“人”不访“法”,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是求助于政府,而不是用法律维权,造成许多本应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问题,却引发了大量的信访和集体访事件。

(二)群众思想的开放程度与社会的进步速度不适应

在当前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各地都在加大开发力度,各级重点工程相继实施,征占土地、资源开发等情况越来越多。如桥梓镇2005年除区镇两级实施的垃圾场拦水坝、政府西路、中心市场等多项重点工程外,还涉及了大秦铁路扩建、京北电网高压走廊等国家级重点工程建设。每项工程少则涉及一、二十户,多则涉及上百户。与此相对的是一些群众的思想开放程度不够,缺乏大局意识,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在征占土地、安置就业、经济补偿等工作中,不顾客观实际,相互攀比,漫天要价,不满意就阻挠工程施工建设,造成社会不稳定。

(三)干部固有的工作方式与当前形势的要求不适应

近年来,各级政府都在推进职能转变,全程办事代理制的实施,行政服务中心的建立,使工作程序越来越规范。但有一些干部不能适应新形势要求,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有的不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凭着所谓的工作经验“想当然”,存在随意性;有的工作招数不多,方法不新,想把工作做好,却不知怎样做好。特别是在征占土地等一些重点工程中,不注重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和思想沟通,群众对政策不了解,不善于用说服、引导的方法做思想工作,而是习惯于命令、强迫、压服的方法要求群众,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影响工作推进。

(四)干部的主动服务意识与群众的现实需求不适应

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和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与农村工作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乡镇所面临的工作内容、工作任务也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面对当前的新形势、新要求,如何把乡镇的主要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更好地服务群众,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是我们面临和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许多单位都提出了“打造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确实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但不容否认的是,个别的还存在着“雷声大、雨点小”,制度与落实“两张皮”的现象。特别是有的干部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信访问题重视不到位,对信访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认为上访群众都是刁民闹事,不是深入实际调查情况,主动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而是采取推诿的态度,甚至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管不问,致使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同时,有的工作网络不健全,不能有效地履行职能,一但出现群众集体上访或涉及群体性利益的突发事件,往往手忙脚乱,乱许愿、瞎承诺,给群众造成“以闹取胜”的不良印象,致使矛盾激化引发社会不稳定。

以上诸多情况的发生,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工作机制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和改进。

二、创新工作,准确把握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重点及对策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全党和党员干部提出了“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的要求,能否维护地区的和谐稳定,不仅是能否营造良好社会发展环境的重要条件,也是对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检验和考验。只有主动适应职责和任务的变化,积极创新工作,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才能更好地领导和推动本地区的改革发展稳定,才能让百姓切实得到实惠。结合工作实际,我们认为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应从创新工作机制上入手,抓住“强化教育、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健全制度、落实责任”五个环节。

(一)强化教育,夯实化解矛盾的基础

社会稳定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群众对政府满意了,就会理解政府的决策,支持政府的工作。可以说,做好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开展农村各项工作的迫切需要。因此,首先要在强化群众教育,做好群众工作上下功夫。在工作中,我们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针对人民群众法律素质偏低、责任意识较差的问题,我们在全面抓好普法工作的同时,不断完善“双层双向承诺制”工作,加强群众的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针对群众对政府工作不理解、不支持、参与性不高的问题,通过开展政策咨询活动和印发《致群众的公开信》、简明宣传册等形式,深入宣传全镇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和工作措施,赢得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二)搭建平台,创造化解矛盾的条件

每一项工作的开展都要有良好的机制和运作实施的平台。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上,主要搭建了三个平台:一是镇级全程办事服务大厅和行政服务中心。为方便群众“办事”,我们对全程办事代理制工作进一步完善,将全镇47项服务内容全部入厅统一办理,并根据工作实际和群众需要及时进行调整,不断增强服务内容,缩短办事时限。群众来镇办事,当场能够办理的当场办结;需要时限办理的,转到行政服务中心限时办结,真正做到了“一门受理,一站办结,及时回复,公开监督”。今年以来,已为群众办理各种事项2200余件,不仅极大地方便了群众,也进一步规范了干部的行政行为。二是矛盾调处中心。我们于今年7月结合区委有关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工作的意见,在深入落实双层双向承诺制、信访进全程等工作的基础上,整合社会矛盾纠纷调处资源,投资20万元组建了桥梓镇社会矛盾调处中心,把全程办、综治办、司法所承担的化解矛盾纠纷和信访的职能全部转到矛盾调处中心,司法所与综治办人员合署办公,专门进行群众的矛盾调处工作;在村级建立矛盾调处站,组建了调处员和信息员队伍,形成了“镇级矛盾调处中心——村级矛盾调处站——调处员队伍——信息员队伍”四级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网络。中心运行近三个月以来,已受理各种事项480件,其中,接待群众政策法规咨询350件,矛盾纠纷调处46件,办理各类信访33件,帮助约见镇领导25件,引导当事人走诉讼或其他程序依法解决的11件,法律援助案件4件,信访事项全部办结,办结率100%。三是村级便民服务室。不稳定因素的产生,多数情况都是基层对矛盾纠纷调处不及时、不恰当,对群众的事情办理不及时、不到位,造成群众不满意引发的。为此,我们在完善镇级工作的同时,狠抓了村级工作的规范。在完善村级便民服务室工作的同时,结合镇矛盾调处中心的建立,在村级建立矛盾调处站,设立矛盾调解员。要求村级干部坐班办公,在方便群众办事的基础上,随时接待群众来访,解决群众问题。目前我镇形成了以全程办、行政中心、矛盾调处中心为龙头,各科站室为支点,各行政村为基础的为民办事、调事网络,上下协调、配套连动的工作机制为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畅通渠道,把握化解矛盾的关键

维护社会稳定,关键是要处理好群众的信访问题。信访是群众向党委、政府反映心声的主要形式,必须要确保渠道畅通。总结教训,我们发现过去许多矛盾的产生和激化,都是因为群众有意见不知道去哪反映或反映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造成的。为此,我们结合双层双向承诺制,通过约访、下访、接访形式,畅通群众的信访渠道。一是电话约访。通过双层双向承诺书向全镇公布12部电话,群众有问题可以直接打电话,向相应科室工作人员咨询或约见镇领导反映。为使工作得以落实,我们专门制定了电话约见单,接到群众约访后,由书记、镇长亲自批办。被约见人要在7天内亲自或安排人员和群众见面,否则将受到责任追究。二是干部下访。我们要求,一旦发现不稳定的苗头性问题,分管领导和具体人员要主动下访,直接与群众见面,沟通解决问题。否则如果由此产生不稳定因素,将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三是干部接访。自2004年起,我们始终坚持镇村两级信访接待日制度。其中,每周六为镇级主要领导接待日,书记、镇长亲自在机关接待来访群众;每周五为村级领导接待日,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坐班接待本村群众,解决问题。通过实行“三访”,增强了群众对镇村两级的信任。目前,群众有问题,基本都能够按照双层双向承诺制的规定,由村到镇逐级反映。群众到镇村两级反映问题,经常说的话是“我们签订了承诺书,就得按承诺办,你们解决不了我们再向区里反映。”我镇的前辛庄村有一个上访老户,几年来曾多次到市、区越级上访。自从签订承诺书后,有事就到村里、镇里解决,没有再发生越级上访。

(四)健全制度,强化化解矛盾的保证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严格镇村干部管理,使镇村干部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上有章可循,我们结合矛盾调处中心的建立,将原来的《三项原则》和《十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制定了约见、矛盾纠纷定期排查、矛盾纠纷联动联调等十二项制度。为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及早调处,我们规定每月的25日为村级不稳定因素排查日,次月的第一个周六为镇级不稳定因素排查日。为发挥各部门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制定了“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制度。“分级负责”是指重要信访和群体访件由党委书记批办,副书记牵头组成调查组调处,个体访、联名信访由镇长批办,相关科室承办调处;“归口办理”指按信访反映类型,由镇党委书记、镇长批转到主管领导,由相关科室承办。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杜绝了工作的随意性。实施信访工作制度后,维护社会稳定在干部的头脑中由“份外事”变成了“份内事”,干部不管工作多忙,只要接到群众求助和信访就要抽出时间下村入户解决,机关干部牺牲休息时间入村办公成了常事。

(五)落实责任,抓住化解矛盾的根本

为调动每名机关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我们层层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任务,使镇村干部在信访工作上连成一条责任链,改变了以往对待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镇里急,村里不急;领导急,干部不急”的现象。我们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划分工作责任区。将全镇划分为十个责任区,分别指派一名副职担任包片领导,同时,挑选基层工作经验多、能力强的机关干部担任各村的包村干部。对一般信访问题,由相关包片领导、包村干部与村干部共同解决。二是成立信访包案组。遇有群众反映强烈,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首先召开班子会,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在达成一致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分工,成立由副书记、副镇长任组长、相关科室人员为成员的包案小组,进村入户深入解决。为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对包案实行终身制管理。目前我镇的三个党委副书记分别负责一个重点村的包案工作,有效地加大了工作力度。经过深入调处,这三个村的信访问题都基本得到了有效化解。三是加强责任追究。根据本镇实际,制定了双层双向承诺制责任追究办法和村级便民服务室责任追究办法,对因工作

不力出现区级以上集体访的镇村干部给予经济处罚。2005年我镇有1名党支部书记因村内发生镇级集体访受到了扣除当月基本工资的经济处罚,与此同时,这个村的其他干部、包片领导和包村干部也分别受到了责任追究。责任的落实,有效增强了干部的责任意识,真正形成了“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的良好工作局面。工作机制的不断创新,使我镇的信访量逐年下降。2005年以来,我镇发生镇级集体访4批64人次,未发生区级以上集体访,同比分别下降33%和100%,全镇治安秩序稳定,被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作者为怀柔区桥梓镇党委书记)

第二篇: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自检自查报告

对照年初签订的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对本单位2006的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进行了自检自查,现将自检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领导

把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健全组织机构,落实人员力量,明确职责任务,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领导小组重点抓,机关各室配合抓的工作机制。找准工作重点强化措施落实和经费保障,做到年初有部署,年中有检查,年底有总结确保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二、排查调处

认真排查社会矛盾纠纷,做好上访人员的思想工作,合理解决各种热点、难点问题,抓好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稳定目标

坚决抵至“法轮功”、“门徒会”等邪教组织,党群、干群关切密切,无任何治安案件和经济案件发生在该单位。

2006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加以改进,力求把工作做得更好。

第三篇:如何维护我乡农村社会稳定工作调研

强化矛盾排查化解 努力确保社会稳定

沙滩乡政法委

沙滩乡位仁怀北大门,辖区4村46个村民组,耕地面积 亩13400人,居住汉、苗等族,自开展平安沙滩创建以来,乡党委政府从财力、物力、人力不断加大投入,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工作,加大严打整治斗争,严密防范“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在辖区从事非法活动,辖区治安逐步好转,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矛盾显现,不稳定因素增多,处理不当,易发生群体性事件。

一、当前造成我乡农村不稳定的潜在因素的主要方面

(一)地灾问题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问题作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有了新的表现形式,这就是“地灾问题”。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必然导致地表下陷、水源枯竭、房屋受损、环境污染等系列问题,就容易引起农民的不满情绪。地灾问题牵扯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民在这个问题上是空前团结的,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集体上访或越级上访,如果处理不妥,将可能会激化为群体性事件。从我乡信访形势来看,反映地灾方面问题的占相当一部分。村干部在这个问题上基本上没有发言权,因为群众认为他们是政府代表,替政府讲话,因此对他们不信任,有发言权的往往是村中真正德高望重的人。我们在处理涉及地灾事件时,一定要千万 谨慎。

2、林权争议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的发展,荒林荒地一夜之间升值,以前无人管理的林地土地,现在提出管理和收益主张。一些由于历史原因,导致政府确权难,这此问题不慎之处理,也易于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

3、农民法制意识问题

虽然法制建设在农村逐步加强,但受观念影响,部分农民还不习惯用“法”来解决争端,而依靠单纯的“私力”解决,明明违了法,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二、引发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1、经济上的因素

经济的发展,拉大了贫富差距,巨大的差异特别是暴富的榜样激发了人们对财富的欲望,与此同时,人们的致富能力却显得不足。这种欲望与能力的不相称,促使一些人铤而走险,通过种种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这就导致不讲信用、坑蒙拐骗和偷盗抢劫丑恶现象的增加,引发不稳定因素。

2、政治上的因素

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如果没有小民主,那就一定要来大民主。群众有气就要出,我们的办法就是要使群众有出气的地方,有说话的地方,有申诉的地方。……总之,要让群众能经常表达自己的意见,使他们有意见就能提,有气就能出。有小民主就不会来大民主。群众把气出了,问题尽可能解决了,怎么还会有在民主呢?”而从目前来看,乡村干部下组入户少了,针对农民的会议也开得少了,与农民面对面的沟通少了,群众直接向干部和组织反映情况的机会也少了,农民参与政治的渠道相对变窄了。这就 使得农民对政府的了解下降、信任下降,不寻求正规渠道、手段解决问题,造成群访、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等群体性事件的增长。

3、文化上的因素

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对农民的思想也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和影响。农村社会分化带来多元化的社会形态,农民的社会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观念亦面临分解与重建的过程。但是由于规范的制定远远落后于变革的速度,旧的价值观念丧失对大众的内在约束力,而随着外来文化和城市文明的传播,广大农民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结构将会不断趋于丰富和多元化,一些与主流意识形态不同甚至相反的价值观念也会大量涌现,致使各种观念相互碰撞与冲突频发。社会所倡导的价值标准与实际生活中人们所奉行的行为准则在许多方面相背离,使得人们在处理集体与个人、公与私、义与利等重大问题上愈来愈向后者偏移,农村各类关系的调节由道德杠杆为主逐步演变为利益杠杆为主,利己主义思想逐渐抬头。于是在围绕宅基地、承包田、农民负担、计划生育、投工投劳等利益,产生了干部与群众、群众与群众等诸多矛盾体。这些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和化解,就可能激化,导致经济、民事纠纷上升,不稳定因素增多。

三、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措施

1、加强农村法制宣传

要以开展民主法制村建设为契机,针对农村和农民的特点,以普法为先导,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普法教育活动,在普法的内容、形式、组织领导等方面都要有所创新。首先在普法的内容上,应着眼于提高广大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围绕农业、农村中心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普法教育活动。着重抓好五大类 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一是民主政治类的法律知识,二是维护稳定类的法律知识,三是民事经济类的法律知识,四是基本国策类的法律知识,五是农业生产类的法律知识。通过这些与农村工作、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大大提高农村群众的法律知识水平,增强农村群众的法制意识和观念。其次,在普法的形式上,对村干部和普通村民应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对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可以采取组织集中学习培训的方法进行,对普通村民则可由村干部带动学法,向村民宣讲法律知识,并利用广播、宣传栏、图片展览、印发法制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开展经常性、形象化的法制宣传教育,寓教于乐,使普法教育渗透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去。从而推动普法教育活动正常有序开展。加强村规民约的建立完善,从源头上加强对不稳定因素的控制。

2、深化平安创建工作

一是推进平安村寨创建工作,巩固创建成效,在创造特色、探索经验上下功夫,营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治安环境。创建过程中要切实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配套建设,充分发挥村(居)委会、调委会、治保会等组织的作用,加强对党员群众的教育管理,真正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二是加强司法所建设,强化为农服务的法律援助职能,做好重点人群管理,主要包括做好“归正”人员、涉毒人员的安臵帮教工作,落实防范控制措施,防止、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加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中心建设,做到“底子清、台帐齐、责任明”。三是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农村恶势力,坚持从重从快的的“严打”方针,对农村各种黑恶势力团伙及其成员,进行全面及时的打击,彻底摧毁农村黑恶势力犯罪分子及其残余分子。提高防范水平,特别是要加大科技投入,推广技防促防范,通过 安装电子监控装臵等高科技手段,对要害部位和要害部门实行全天候监控,提高专业防范水平。

3、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要完善预警机制,建立健全公共性、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处臵预案,建立健全不稳定因素排摸机制,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坚持集中排查和经常性排查相结合,及时掌握新问题、新矛盾。加强司法信访联动中心建设,完善调处网络,发挥综合优势,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总之,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既是保一方平安、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因此,我们一定要发挥基层政法委的作用,切实做好维护农村稳定各项工作,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010年6月12日

第四篇:乡镇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调研报告

乡镇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调研报告

张 涛

做好农村社会稳定工作,是为经济建设创造安定环境,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下面就如何发挥基层党委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中的作用,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当前造成农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的主要方面

1、土地问题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问题作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有了新的表现形式,这就是“征地补偿”。随着道路建设的发展和工业开发、小城镇建设的推进,建设性项目征地范围逐渐扩大,但由于不同期项目的补偿政策不统一,就容易引起农民的不满情绪。征地补偿问题牵扯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民在这个问题上是空前团结的,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集体上访或越级上访,如果处理不妥,将可能会激化为群体性事件。从我镇信访形势来看,反映土地方面问题的占相当一部分。村干部在这个问题上基本上没有发言权,因为群众认为他们是政府代表,替政府讲话,因此对他们不信任,有发言权的往往是村中真正德高望重的人。我们在处理涉及征地事件时,一定要千万谨慎。

2、农村村务公开问题

农村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是农民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一项重要举措,大多数农民对于这项关系自身利益的事情相当关心。但是,在有些村组,村干部却对这项工作并不热心,所以造成村务尤其是财务的公开不规范、不彻底,甚至是流于形式,引发群众上访造成农村社会不稳定。

3、农民法制意识问题

虽然法制建设在农村逐步加强,但受观念影响,部分农民还不习惯用“法”来解决争端,而依靠单纯的“私力”解决,明明违了法,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4、农村干部的工作问题

一方面有些乡村干部工作作风飘浮,群众观念淡薄,工作方法简单,激化了矛盾,造成了干群关系紧张;另一方面由于某些考核制度的不合理,逼得下面要么弄虚作假,要么侵犯农民的利益,把干部直接推向农民的对立面。

5、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加上农村文化的相对缺乏,赌博迷信、卖淫嫖娼等违法犯罪活动在一些农村地区发展蔓延,已成为诱发多种犯罪的社会毒瘤。

6、劳资矛盾问题

我镇属于工业经济发展镇,基本上每家农户都有人在企业工作,农民与企业主之间因工作、报酬引发的矛盾逐年增多。同时由于目前办企业的门槛较底,“开关”厂比较多,劳动法律制度执行不彻底,企业职工(农民)的权益不能有效保障,导致了群众性事件的加剧。

7、外来人员管理问题

近几年,我乡的外来人口逐渐增多,由于制度和力量的缺乏,我们明显感觉到社会稳定工作的压力,主要包括流氓恶势力、卫生防疫和计划生育等。

二、引发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1、经济上的因素

经济的发展,拉大了贫富差距,加上外来人员大多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来,巨大的差异特别是暴富的榜样激,发了人们对财富的欲望,与此同时,人们的致富能力却显得不足。这种欲望与能力的不相称,促使一些人铤而走险,通过种种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这就导致不讲信用、坑蒙拐骗和偷盗抢劫丑恶现象的增加,引民不稳定因素。

2、政治上的因素

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如果没有小民主,那就一定要来大民主。群众有气就要出,我们的办法就是要使群众有出气的地方,有说话的地方,有申诉的地方。„„总之,要让群众能经常表达自己的意见,使他们有意见就能提,有气就能出。有小民主就不会来大民主。群众把气出了,问题尽可能解决了,怎么还会有在民主呢?”而从目前来看,镇村干部下组入户少了,针对农民的会议也开得少了,与农民面对面的沟通少了,群众直接向干部和组织反映情况的机会也少了,农民参与政治的渠道相对变窄了。这就使得农民对政府的了解下降、信任下降,不寻求正规渠道、手段解决问题,造成群访、围堵公路等群体性事件的增长。

3、文化上的因素

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对农民的思想也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和影响。农村社会分化带来多元化的社会形态,农民的社会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观念亦面临分解与重建的过程。但是由于规范的制定远远落后于变革的速度,旧的价值观念丧失对大众的内在约束力,而随着外来文化和城市文明的传播,广大农民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结构将会不断趋于丰富和多元化,一些与主流意识形态不同甚至相反的价值观念也会大量涌现,致使各种观念相互碰撞与冲突频发。社会所倡导的价值标准与实际生活中人们所奉行的行为准则在许多方面相背离,使得人们在处理集体与个人、公与私、义与利等重大问题上愈来愈向后者偏移,农村各类关系的调节由道德杠杆为主逐步演变为利益杠杆为主,利己主义思想逐渐抬头。于是在围绕宅基地、承包田、农民负担、计划生育、投工投劳等利益,产生了干部与群众、群众与群众等诸多矛盾体。这些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和化解,就可能激化,导致经济、民事纠纷上升,不稳定因素增多。

4、组织上的因素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的改革极大地震撼和冲击了我国的农村社会结构,各结构要素之间恒定的关系不复存在,分化与整合之间难免会出现失衡与失调现象,从而导致农村社会稳定难以持续维持,大量非稳定因素产生。进入社会转型期之后,组织结构也由一元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并形成了大量新型的经济组织和民间组织,其结构模式多样化及异质性特点十分明显。实际情形是农村政治体制改革仍处于滞后状态,作为国家基层政权的乡(镇)政府组织,及农村自治组织的村,在农村政治结构中仍未健全和完善,特别农村自治还在试验阶段,不能有效地整合农村新兴的各种社会力量,就无法相应提供足够的参与管道,致使冲突和摩擦不可避免,极易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农村的稳定。

第五篇:乡镇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调研报告

做好农村社会稳定工作,是为经济建设创造安定环境,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下面就如何发挥基层党委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中的作用,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当前造成农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的主要方面

1、土地问题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问题作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有了新的表现形式,这就是“征地补偿”。随着道路建设的发展和工业开发、小城镇建设的推进,建设性项目征地范围逐渐扩大,但由于不同期项目的补偿政策不统一,就容易引起农民的不满情绪。征地补偿问题牵扯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民在这个问题上是空前团结的,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集体上访或越级上访,如果处理不妥,将可能会激化为群体性事件。从我镇信访形势来看,反映土地方面问题的占相当一部分。村干部在这个问题上基本上没有发言权,因为群众认为他们是政府代表,替政府讲话,因此对他们不信任,有发言权的往往是村中真正德高望重的人。我们在处理涉及征地事件时,一定要千万谨慎。

2、农村村务公开问题

农村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是农民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一项重要举措,大多数农民对于这项关系自身利益的事情相当关心。但是,在有些村组,村干部却对这项工作并不热心,所以造成村务尤其是财务的公开不规范、不彻底,甚至是流于形式,引发群众上访造成农村社会不稳定。

3、农民法制意识问题

虽然法制建设在农村逐步加强,但受观念影响,部分农民还不习惯用“法”来解决争端,而依靠单纯的“私力”解决,明明违了法,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4、农村干部的工作问题

一方面有些镇村干部工作作风飘浮,群众观念淡薄,工作方法简单,激化了矛盾,造成了干群关系紧张;另一方面由于某些考核制度的不合理,逼得下面要么弄虚作假,要么侵犯农民的利益,把干部直接推向农民的对立面。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5、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加上农村文化的相对缺乏,赌博迷信、卖淫嫖娼等违法犯罪活动在一些农村地区发展蔓延,已成为诱发多种犯罪的社会毒瘤。

6、劳资矛盾问题

我镇属于工业经济发展镇,基本上每家农户都有人在企业工作,农民与企业主之间因工作、报酬引发的矛盾逐年增多。同时由于目前办企业的门槛较底,“开关”厂比较多,劳动法律制度执行不彻底,企业职工(农民)的权益不能有效保障,导致了群众性事件的加剧。

7、外来人员管理问题

近几年,我镇的外来人口逐渐增多,由于制度和力量的缺乏,我们明显感觉到社会稳定工作的压力,主要包括流氓恶势力、卫生防疫和计划生育等。(责任编辑:范文之家)

下载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镇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调研报告

    做好农村社会稳定工作,是为经济建设创造安定环境,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下面就如何发挥基层党委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中的作用,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一、当前造成农村社会......

    关于乡镇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调查报告

    一、当前造成农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的主要方面1、土地问题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问题作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有了新的表现形式,这就是“征地补偿”。随着道路建设的......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推荐)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守门员” ——记全国人民调解能手何君 他勤调研、听民声,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始终都把群众的每一个“小困难”当做自己的“大事情”,他自创农村特色调解法,......

    农村年度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总结

    农村年度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XX区提出的两年初见成效,三年......

    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情况汇报

    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情况汇报 *乡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政法的具体指导下,**乡高重视,精心部署,严格按照县委有关文件精神要求,以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以党支部......

    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自查报告

    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自查报告 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自查报告1 20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委维稳办的指导下,县招商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

    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自查报告

    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自查报告2篇 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自查报告1 2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委维稳办的指导下,县招商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

    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紧紧围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这个核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较好地发挥了职能作用,有力提高了政法、综治工作水平,为全县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