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羊脂球》读后感
《羊脂球》读后感
法国著名短篇小说《羊脂球》写作背景为1870年普法战争,本文作者是著名短篇小说作家—莫泊桑。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接连好几天,溃退下来的队伍零零落落地穿城而过,他们已经不能算作什么军队,简直是一帮一帮散乱的乌合之众……”故事发生在普法战争中法国军队溃败,普鲁士军队侵占了鲁昂城时,鲁昂城有10个人:奸商鸟先生和夫人、资产家、政客卡雷•拉玛东先生和夫人、贵族德•布雷维尔伯爵和夫人、两位修女、“民主党爱国人士”高尼岱、还有妓女羊脂球,在鹅毛大雪的寒夜同乘一辆马车要离开普鲁士占领区。途中并不顺利,半道碰上一位瘦高个的年青普鲁士军官,因为垂涎于羊脂球的美色,提出了要羊脂球陪他过夜的要求,否则便要把全车的人无限期的扣留。羊脂球虽然是个妓女,但她还是拥有爱国的热血,本着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愤而不从。普鲁士军官是深知人性的本性的,他紧抓着手里的王牌“他的意思是他的欲望一天得不到满足,就必须把所有人扣留一天。” 同车的所有人一开始听到羊脂球的遭遇,义愤填膺。“当时只听见一片谴责声,一片暴怒的怨声;全体团结起来抵御敌人了,仿佛敌人要羊脂球做出牺牲的这件事里他们每个人也都有一份……”然而,这正是莫泊桑精心设下的一个铺垫,为后文高潮的顺利展开做好充分准备。莫泊桑牢牢地把握读者,导引着读者在他对各人的态度、言行的转变的阐述中跟随着他思考,思考人性在环境转变中的承载能力——人群起初的义愤到被扣留后“大家对羊脂球的态度逐渐转变;“他们现在几乎有点儿怨恨这个女人了,为什么她不偷偷地跑去找那个普鲁士人……”,人们为自己的处境担心,建议把羊脂球一个人留下,让他们离开,被普鲁士军官拒绝后,他们只有改变方法对羊脂球进行说服和劝说……到最后,羊脂球屈辱地为了大家的利益,顺从了普鲁士军官而换来了放行,却遭到无耻的同车人的冷待。
在逃难所发生的一切,由在马车上《羊脂球》慷慨地与大家分享食物,到在旅馆被迫出买灵魂,在到马车上遭受欺凌,没有一点不反映出《羊脂球》虽身为妓女但拥有尊严和志气的傲骨女性,无处不反映出她敢于反抗普鲁土侵略者的凛然正气.从侧面也反映出了商人,贵族,厂长兼参议员,修女等上流社会的人的自私自利,为了自身利益而毅然把《羊脂球》推向火坑.更使我气愤的是,事后这班所谓的权威人士,所谓的上流分子,面对饥寒交迫的《羊脂球》所给予的鄙弃,讽刺,嘴里不住的说着“无耻”。最后人性的丑陋在他们之中暴漏无疑。
小说以羊脂球这样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妓女形象为代表,歌颂了法国人民敢于反抗普鲁土侵略者的凛然正气,以及他们维护民族利益的爱国情操和善良热情,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它以羊脂球被同车旅伴推入火坑的丑恶事件为中心,揭露了法国统治阶级的代表——商人、贵族、厂长兼参议员、修女及民主党人等上流社会的各种角色——在强敌压境、国家危急的严重时刻,首先考虑的不是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尊严,而是个人的安危和金钱上的得失。当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们采取的是不折不扣的保命哲学,口里还堂而皇之地说什么“遇到最强大的人是永远不应抵抗的”。尽管他们懂得,敌人的无理要求,是对法国和法国人民的羞辱与侵害,他们表面上显出一副怒不可遏的架势,然而实际上,在民族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这些“爱护名誉”的权威人士没有片刻犹豫,立即倒向敌人一边,双手把羊脂球奉献给敌人去蹂躏。尤其令人愤慨的是两个所谓代表上帝的修女也为虎作伥。至于嘴里哼着《马赛曲》、抵抗高调唱得震天响的民
主党人高尼岱,不费吹灰之力就收到了“坐享其成,暗中获利”的好处。这一些鲜明而生动地表现了那些双手插在口袋里弄得钱币叮当响的体面人物和社会上的各种反动势力沆瀣一气、狼狈为好的丑行,具有极大的讽刺效果。与羊脂球高尚的人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羊脂球的善良天性却不忍看到别人的悲惨境遇,反而以德报怨、不计前嫌,竟然企求别人接受她的帮助,好像他们若是吃了她的东西,反倒是对她的一种恩惠,一种奖赏。读到这里,我被深深触动了。一个妓女,竟然具备这样一颗慈悲之心,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难能可贵的。一个能心胸如此开阔的女人,在面对这些所谓的“上层社会”只流露出善良的同情心和爱心。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现在的社会中有何尝没有这种事情,在现在的社会中,反脸不认人事情多得很.在需要的时候,往往把自己认为很下等的人当作上帝,希望能从他身上得到需要的东西,无论对方是乞丐还是绅士,都会弯下“尊贵”的腰,漏出难得的笑脸.就像《羊脂球》中那些所谓的上流人士,起初觉得与《羊脂球》是个妓女坐同一辆马车非常耻辱,到了要瓜分羊脂球的食物时,他们就成了一条哈巴狗,不住地向羊脂球点头哈腰,不住的赞美她的美丽和善良怕“低贱”的食物有失他们“高贵”的身份。
《羊脂球》的故事不仅仅述说了她的悲惨生活,更反映了当时的资产阶级是多么的虚伪,像她那样善良的人真的非常值我们学习的,不能以异样的眼光来看待为自己付出了不等的代价的了,而是给于她一定的关心和帮助。面对困难应该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一同进退。不管是什么样的身份,我们都应视为亲兄弟。读完《羊脂球》让我学到了一个人应该有海一样的胸襟,更学会了做人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第二篇:羊脂球读后感
真正的富人
—— 《羊脂球》
八年级十二班 陈慧小的时候很喜欢看莫泊桑的短篇,他幽默的批判手法一度让我沉迷于他的作品。然而细细回忆起来,记忆最深的还是首次读的他的作品——《羊脂球》。
此书很出色地体现了莫泊桑基本特色,是具有高度艺术性的短篇作品,人物语言和神态描写的极度细腻。使读者不得不为莫泊桑的写作工笔而喝彩,为羊脂球的悲惨遭遇而感到同情,对那些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自以为高尚无比的资本主义下的丑陋嘴脸而感到愤恨。
记忆中,小说描绘的是普法战争期间,有一辆法国马车在离开敌占区时,被一名普鲁士军官扣留。军官一定要车上的一个绰号叫羊脂球的妓女陪他过夜,否则马车就不能通过。羊脂球出于爱国心断然拒绝,可是和她同车的有身份的乘客为了各自私利,逼她为了大家而牺牲自己,羊脂球为了大家做出了让步。可当第二天早上马车出发时,那些昨天还苦苦哀求的乘客们却突然换了一副嘴脸,个个疏远她,不屑在与她讲话。她觉得自己被这些顾爱名誉的混帐东西轻视淹没了,当初,他们牺牲她,之后又把她当作一件肮脏的废物扔掉„„
当时看到这里,心里对那些资本家以及所谓的上层人士产生了极度的鄙视,甚至于恨他们的所作所为。对羊脂球产生了莫大的同情,一个妓女尚且有爱国心,肯为他人考虑,不惜牺牲自己。这样我纠结有矛盾,到底什么样的人才配拥有瞧不起他人的资格„„仔细想想,这更是与当时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社会背景有关。资本主义法国人与人间的地位隔阂、建立在金钱上的虚伪友谊和亲密,在作者笔下被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从小说中羊脂球的具体表现来看,首先她是位心地非常善良的姑娘,富有同情心与宽容精神。马车上她对别人的恶意侮辱和蔑视不予计较,反而以德报怨,主动请他们吃东西,这又显露出其可贵的助人为乐的品质。而更重要的则是她身上的那种强烈的爱国情感与民族自尊心。她之所以离开卢昂,是因为抗拒普鲁士士兵的蹂躏时拼死反抗,几乎掐断了那人的脖子,为免遭逮捕而不得已外出躲避的。而她坚持拒绝普鲁士军官逼她“过夜”的无理要求,是因为在她看来,委身于自己民族的敌人,便意味着对祖国的背叛。
《羊脂球》里,无论是前面的羊脂球的食物被掏空,还是后面她被迫去跟敌方军官睡觉换取贵族的继续逃亡。羊脂球被牺牲了。贵族始终看紧他们腰包里的金子,就算是自己的恩人,当威胁到自己的利益时他们都会变成嗜血的恶狼。资本统治下的人,能拥有权力、金钱、地位,都是血腥堆积出来的。他们就像是血吸虫,如马克思所说“上上下下都滴着肮脏的血”,也正是这种丑恶的灵魂给他们带来了财富。当一个人有利用价值的时候,他们会把你伺候地像皇帝。这就是贵族的价值观,他们自私贪婪的本性只允许他们用金钱去衡量一切。书本的学识未能给他们带来善心。现实中赤裸裸的金钱交易、残酷的争名夺利冲刷了一切形而上的终极关怀。这在后文中显露无疑。
该作中以一个不愿委身侵略者、地位卑微的妓女和当时一些上层人士作对比,而文章中在实处的对照点,其实也是对爱国方式的对比。
此外,以羊脂球这样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妓女形象为代表,歌颂了法国人民敢于反抗普鲁士侵略者的凛然正气,以及他们维护民族利益的爱国情操和善良热情,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它以羊脂球被同车旅伴推入火坑的丑恶事件为中心,揭露了法国统治阶级的代表——商人、贵族、厂长兼参议员、修女及民主党人等上流社会的各种角色——在强敌压境、国家危急的严重时刻,首先考虑的不是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尊严,而是个人的安危和金钱上的得失。当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们采取的是不折不扣的保命哲学,口里还堂而皇之地说什么“遇到最强大的人是永远不应抵抗的”。尽管他们懂得,敌人的无理要求,是对法国和法国人民的羞辱与侵害,他们表面上显出一副怒不可遏的架势,然而实际上,在民族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这些“爱护名誉”的权威人士没有片刻犹豫,立即倒向敌人一边,双手把羊脂球奉献给敌人去蹂躏。尤其令人愤慨的是两个所谓代表上帝的修女也为虎作伥。至于嘴里哼着《马赛曲》、抵抗高调唱得震天响的民主党人高尼岱,不费吹灰之力就收到了“坐享其成,暗中获利”的好处。这一些鲜明而生动地表现了那些双手插在口袋里弄得钱币叮当响的体面人物和社会上的各种反动势力沆瀣一气、狼狈为奸的丑行,具有极大的概括意义。
普法战争后期,普军长驱直入,大军猛敲巴黎的城门,人民群众奋起保卫家园,“国防政府”的首领也口口声声地叫嚷“永不投降”,“决不让出法国堡垒上的一块石头”,但背地里却和敌人勾勾搭搭,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停战和约。小说里的人物就是法国社
会各阶层人物的真实写照。作品字里行间无处不渗透作者对上层人物思想、心理的深刻的观察,无情的解剖和批判。莫泊桑本人在给福楼拜的信中讲得很清楚;“我们在门镌上的自觉的不偏不倚,在这些问题中每一个都不自觉地带着热情,比起万马奔腾的全速度的攻击,都要千百倍地更强烈地使资产阶级暴躁起来。”
莫泊桑不仅辛辣地讽刺和挖苦了那批上流社会的人物,而且敢于超出种种世俗偏见,把一个妓女作为正面主人公加以歌颂。作者用一个不愿委身侵略者、地位卑微的妓女和当时一些上层人士作对比;作者以经过关卡前羊脂球把提篮里的东西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和经过关卡后他们对她的一屑不顾作鲜明对比。这些是在时处的对照,另外也是对爱国方式的对比。拿一个妓女的高尚行为与统治阶层人物进行对比,充分反映了他的民主思想、独到的见解和胆识。资本主义法国人与人之间的地位隔阂、建立在金钱上的虚伪友谊和亲密,在作者笔下被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该作的最后马车又踏上了旅途,车上的羊脂球再也平静不下来了,没有人理睬她。当饥饿又一次来临时,这一次轮到羊脂球挨饿了,但没有人管她。在敌人面前不曾流泪的羊脂球在这些自己曾帮助过的同胞面前流下了屈辱的泪水„„
战争,不仅带来死亡和血腥的残酷,它还毫不留情地撕去了那些丑恶之人蒙在表面假仁假义的面纱、暴露出他们真正邪恶的灵魂。而我们从一个普普通通的法国妓女身上却看到了真正闪光的地方,那就是一颗真挚纯朴的爱国之心!
第三篇:羊脂球读后感
赏析《羊脂球》,走进莫泊桑
齐亚丽5000110217人文学院新闻105班
1880年4月,以左拉为首的六位标榜自然主义的作家以普法战争为背景写的短篇小说集《梅塘之夜》问世,其中莫泊桑的作品《羊脂球》一经发表,就引起了整个文学界的轰动,连文学大师福楼拜都称之为杰作,作者莫泊桑也因此一举成名。那么《羊脂球》到底有何独到之处,可以堪称文学史上的经典?
细细读来,我们不得不承认作者独具慧眼的取材。在普法战争的大背景下,作者并没有直接描绘战争有多么惨烈,反抗群众多么英勇,而是跳出这个圈子,截取一个逃亡过程中的生活片段作为故事的原形,以小见大,反而达到了“一叶尽观全树”的效果。作者选取的环境就是在路途的马车上,离市镇遥远,荒无人烟的地方,大家肚子饿得发慌。这时,羊脂球把她的美味佳肴毫不保留地分给饥饿的上层人士以解决他们一时的饥饿。后来在出境的关口上,守关的德国军官因为看上了羊脂球,想要羊脂球陪他过夜,但羊脂球想到祖国灭亡的耻辱,就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绝了他的无理要求,坚持维护民族的尊严。于是守关的德国军官在不能得到羊脂球肉体的情况下,就把全车的人扣留下来。在这个紧急关键的时刻,众人表现出不同的反映:那些贵族太太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把民族的尊严抛弃了,他们都怂恿羊脂球去把身体献给德国军官;而羊脂球却陷入了左右为难:作为一名妓女,献身本来是他正常的职业,但在这亡国之时,她不想这样做,因为民族的尊严更加重要。但是为了这一车人员的安全,在那些太太们的再三要求下,她终于答应了德国军官的要求,献出了自己的肉体。最后,这一车人马平安过关了。可是这些得了好处的贵族太太们不仅忘记了羊脂球为她们做出的牺牲,反而比先前更加嫌弃羊脂球,认为羊脂球就是这样一位肮脏下流的妓女。一路上,没有人正眼看羊脂球,没有谁愿意与她说话。在吃饭的时候,羊脂球因为匆忙没有准备食物,而其他人全然不顾羊脂球的困境,各自拿起准备好的食物心安理得地吃起来。没有谁嘘羊脂球一声,甚至怕羊脂球的手把他们的食品弄脏。最终可怜的羊脂球只能用自己的眼泪来充饥。
作者用逃难旅行这样一件小事反映了普法战争时期一群法国上层人物的可耻嘴脸,通过一个被人们看不起的妓女在三个场面中的不同反映,以及妓女与贵族太太们的对比,去反映上层阶级的腐朽,揭露出普法战争失败的深层原因。故事的叙述,人物的刻画,时代的气氛,全集中在短短的5天旅程中,充分显示了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底。另外,作者在主人公的角色定位上也颇具新意。《羊脂球》的主角本是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受人歧视的妇女,但作者却超出种种世俗偏见,把她作为一个爱国英雄来歌颂,着实与众不同。以羊脂球这样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妓女形象为代表,去歌颂法国人民敢于反抗普鲁土侵略者的凛然正气,以及他们维护民族利益的爱国情操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充分反映了作者的民主思想和独到的见解。
纵观全文,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堪称文章的一大亮点。就整个故事情节而言,作者将妓女羊脂球同形形色色、道貌岸然的资产阶级人物作对比,使那些所谓的上层人物在人格和礼仪上与羊脂球相形见绌。当羊脂球与这些上流人士巧合地挤在了同一辆车子上时,他们对羊脂球充满了偏见和鄙视,然而当他们需要羊脂球的帮助时又极尽华丽的词藻来赞美她。最后羊脂球为了帮助他们而答应了敌人的无理要求,可是在事成之后却遭到他们的冷嘲热讽。这种赤裸裸、辛辣辣的讽刺对比充分显示出本篇主角羊脂球极富正义感和同情心的美好心灵以及被抨击对象的极端自私、寡廉鲜耻的丑陋灵魂。
从个别人物的塑造上来说,作者同样运用对比手法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文中对卢瓦佐索食的一段描写刻画得极为精彩。由于匆忙的逃亡,上层人士都没有准备食物,当他们看到车上唯一带着食物的羊脂球时,眼里放射出了憎恶的目光。显然,他们都饿慌了。此时最先向羊脂球冷嘲热讽、发起人格进攻的卢瓦佐,双眼死死地盯住那只盛子鸡的瓦钵子,假惺惺地说:“妙极了,这位太太比我们有远见的多。”当羊脂球提供给他食物时,卢瓦佐又寡廉鲜耻地答道:“真的,说实话,我还真难以拒绝,我饿得实在支持不住了。战争时期就得按战争时期办,是不是,太太?”瞧瞧,之前还歧视羊脂球,这回得到好处了,就称别人为“太太”。寥寥数笔,作者就把卢瓦佐的厚颜无耻在鲜明的对比中表露无遗。
然而,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作者不单运用对比手法丰富人物性格,还以生动且富含深意的描写赋予人物鲜活的特征。作品中,羊脂球的出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是一个妓女,是以妙年发胖著名的,得了个和实际相符的诨名叫做羊脂球,矮矮的身材,满身各部分全是滚圆的,胖得像是肥膘,手指头儿全是丰满之至的,丰满得在每一节小骨和另一节接合的地方都箍出了一个圈,简直像是一串短短儿的香肠似的;皮肤是光润而且绷紧了的,胸脯丰满得在裙袍里突出来,然而她始终被人垂涎又被人追逐,她的鲜润气色教人看了多么顺眼。她的脸蛋儿像一个发红的苹果,一朵将要开花的芍药;脸蛋儿上半段,睁着一双活溜溜的黑眼睛,四周深而密的睫毛向内部映出一圈阴影;下半段,一张妩媚的嘴,窄窄儿的和润泽得使人想去亲吻,内部露出一排闪光而且非常纤细的牙齿。”通过这段生动的肖像描写,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羊脂球的“漂亮和丰满”,而且可以体会到他的美是天然的,而不是像太太们那样抹着脂粉、擦着口红、穿着皮大衣;她不像上层社会的贵族太太们因为打扮才显得高贵,羊脂球很真实,她的一切都是自然的。与那些裹着虚伪外壳的贵妇人相比,她就像一颗晶莹的露珠,闪出迷人的光泽。这种生动的外貌肖像描写,使人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主人公清纯外表下的美好心灵。
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深刻的主题思想不仅可以让人们看到历史的问题,还可以启迪人们思考当世的美丑。有人说,读莫泊桑的作品,尤如欣赏一段历史,人物的真、善、美几乎荡然无存,一切都受金钱、权位、名誉的支配,社会腐败不堪。这对人是一种精神上的启迪,对社会则暗示下一个时代的到来。诚然,无论是《羊脂球》,还是《我的叔叔于勒》和《项链》,莫泊桑都把讽刺的矛头对准那些道貌岸然、自命清高的资本主义伪君子,表达了对权贵的憎恶和对小人物的同情。
《羊脂球》也不例外。作者以羊脂球被同车旅伴推入火坑的丑恶事件为中心,揭露了法国统治阶级的代表——商人、贵族、厂长兼参议员、修女及民主党人等上流社会的各种角色——在强敌压境、国家危急的严重时刻,首先考虑的不是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尊严,而是个人的安危和金钱上的得失。当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们采取的是不折不扣的保命哲学,口里还堂而皇之地说什么“遇到最强大的人是永远不应抵抗的”。尽管他们懂得,敌人的无理要求,是对法国和法国人民的羞辱与侵害,他们表面上显出一副怒不可遏的架势,但实际上,在民族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这些“爱护名誉”的权威人士没有片刻犹豫,立即倒向敌人一边,双手把羊脂球奉献给敌人去蹂躏。尤其令人愤慨的是两个所谓代表上帝的修女也为虎作伥。至于嘴里哼着《马赛曲》、抵抗高调唱得震天响的民主党人高尼岱,不费吹灰之力就收到了“坐享其成,暗中获利”的好处。这一切鲜明而生动地表现了那些双手插在口袋里弄得钱币叮当响的体面人物和社会上的各种反动势力沆瀣一气、狼狈为奸的丑行。资本主义法国人与人之间的地位隔阂、建立在金钱上的虚伪友谊和亲密,在作者笔下被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在文章的结尾,作者以羊脂球的口吻,道出了对资本主义丑恶的深刻觉悟:“她觉得自己被这些顾爱名誉的混帐东西轻视淹没了,当初,他们牺牲她,之后又把她当作一件肮脏的废物扔掉。”的确,无论是前面的羊脂球的食物被掏空,还是后面她被迫跟敌方军官睡觉换取贵族的继续逃亡。羊脂球被牺牲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现实中赤裸裸的金钱交易、残酷的争名夺利冲刷了一切形而上的终极关怀。
反观下现代人。仔细剖析我们自己,这些低劣的品质与我们始终若即若离。爱慕虚荣、攀附富贵、假仁假义,不一而足。莫泊桑写的是法国的人民,但同样适用于我们。从他的文字中我们能窥见人性的丑陋。这种人性的丑恶甚至无法荡涤,如同一个满是黑色油垢的池子,无论怎么冲刷,那些油垢也不会轻易脱离。在整个时代的背景中,其实我们也只不过是一个小人物,每个人都是千疮百孔。然而如果你不去透析,不去改变,这些缺点就会像毒瘤一样,慢慢扩散全身。挖掘人性的丑恶、改正人性的缺点,不断完善自身,这是莫泊桑给我们每个人的宝贵启示。
所以我认为《羊脂球》之所以能成为短篇小说大花园里的一朵奇葩,不仅因为它独特的选材、鲜明的对比和形象的描写,还在于文章的字里行间无处不渗透作者对上层人物思想、心理的深刻观察和无情的解剖。只有用心去观察、去发现,我们才会挖掘到社会的秘密,深化文章的内涵。
第四篇:羊脂球读后感
篇一:羊脂球读后感
小说描绘了一八七零年普法战争期间,有一辆法国的驿车在离开敌战区时,被一名普鲁士军官扣留。军官一定要车上一个绰号叫羊指球的妓女陪他过夜,否则驿车就不能通过。《羊脂球》出于爱国心断然拒绝,可是和他同车的有身份的乘客为了各自私利,逼她为了大家而牺牲自己,《羊脂球》出于无奈而作了让步。可当第二天早上驿车出发时,那些昨天还苦苦哀求的乘客们却突然换了一幅嘴脸,个个疏远她,不屑再与她讲话。
在现在的社会中有何尝没有这种事情,在现在的社会中,反脸不认人事情多得很。在需要的时候,往往把自己认为很下等的人当作上帝,希望能从他身上得到需要的东西,无论对方是乞丐还是绅士,都会弯下“尊贵”的腰,漏出难得的笑脸。就像《羊脂球》中那些所谓的上流人士,起初觉得与《羊脂球》这个妓女坐同一辆马车非常耻辱,到了要瓜分《羊脂球》的食物时,他们就成了一条哈巴狗,不住地向《羊脂球》点头哈腰,不住的赞美她的美丽和善良,不怕“低贱”的食物有失他们“高贵”的身份,甚至为了《羊脂球》的身世而艰难的挤出一滴浑浊的眼泪。从这里看来好像是对方的地位提高了,但实际上是他们自己的地位降低了。
面对自身利益,你会怎么选择。是向装束整洁的死神招手,还是向遍体鳞伤的耶稣探头。也许有的人真的会走向耶稣,他们知道“以见利忘义为耻”,宁愿损失钱财这些身外物也不要丢掉了高尚的灵魂。但有人也会踏上摇摇欲坠的铁锁桥,向死神走去,用灵魂去换他们的赏钱,用他人去换他们的赏钱。就像贵族们在旅馆所做的一切,当普鲁士兵威胁到他们的腰包时,他们看不见羊肢球是他们恩人的身份,只看见她是妓女的身份。他们顿时由哈巴狗变成了柴狼,拼命把《羊脂球》推入火坑。同时面对金钱时他们也是吸血鬼,就像马克思所形容的那样:“上上下下都滴着肮脏的血。”
在逃难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由在马车上《羊脂球》慷慨地与大家分享食物,到在旅馆被迫出买灵魂,在到马车上遭受欺凌,没有一出不反映出《羊脂球》虽身为妓女但拥有尊严和志气的傲骨女性,无处不反映出她敢于反抗普鲁土侵略者的凛然正气。从侧面也反映出了商人,贵族,厂长兼参议员,修女等上流社会的人的自私自利,为了自身利益而毅然把《羊脂球》推向火坑。更使我气愤的是,事后这班所谓的权威人士,所谓的上流分子,面对饥寒交迫的《羊脂球》所给予的鄙弃,讽刺,嘴里不住的说着“无耻”.我不明白为什么同样由细胞发育而成的人类会有天差地别,是金钱,名誉,权力在作怪,还是自己的灵魂在扭曲…
《羊脂球》的故事不仅仅述说了她的悲惨生活,更反映了当时的人类是多么的虚伪,像她那样真的人真的非常值我们学习的,不能以异样的眼光来看待为自己付出了不等的代价的了,而是给于她一定的关心。
篇二:羊脂球读后感
对于两个月的暑假,我想过的充实一点,于是我有幸的阅读了法国着名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羊脂球》。书中除了《羊脂球》,还有其他三十几篇短篇小说,而我个人比较欣赏《羊脂球》这一篇。
文中内容是以普法战争为背景,主人公是一位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受人歧视的妓女,有一辆法国的驿车在离开敌区时,被一名普鲁士军官扣留,军官要求羊脂球陪他过夜,否则驿车就不能通过,但是羊脂球出于自己爱国之心,毅然拒绝。可是同车上的有身份的乘客为了自身利益,逼她为了大家而牺牲自己,在无情的威胁之下,羊脂球被迫做出无奈的选择,救了大家。然而当第二天驿车出发时,那些乘客很无情的疏远她,不再与她讲话。仿佛她是一个病毒一般,完全忘了自己的自由是她牺牲自己换来的。
文章用简洁的语言,强烈的对比,把那些拥有高贵身份的人的假仁假义,雍容华贵的外表下的丑恶嘴脸给淋漓尽致的揭露出来不禁对这些伪君子起了愤恨之心,人性的美与丑展现出来,对于那个时期的法国没有人情味的勾心斗角,自私自利的社会,更让我们感觉到人与人之间应该真诚的相待,充满关爱,相互帮助的氛围之下的社会是多么的温暖。与此同时,想到现在的我们,我们是幸运的,没有生活在那非常时期的环境里。但是如果我们不懂得珍惜,与人相处都戴着“假面具”,为人处事都贪图是否能从其中获得利益,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非常的暗淡,世间便再也没有了欢笑。我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社会存在着,也是需要我们人与人之间互相坦诚,互相信任,互相帮助。一点一滴去建造起来的,如果你种下虚情假意的种子,那么你也只会得到薄情寡义的果实。
我相信真诚的对待每个人才会快乐。戴着面具以金钱利益的人际关系是令人可悲的,所以我们需要诚心消除隔膜。用诚意去打动身边的亲人,朋友,共创一个和谐,快乐的社会!让这个世界充满爱。
篇三:羊脂球读后感
金钱、利益……种种可怕的力量,使真善美从人们身上淡化,使他们的灵魂扭曲!
永远无法忘记出自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手中,那被刻画得栩栩如生的人物:善良的西蒙爸爸——铁匠菲利浦·雷米;不舍得花一分一毛自己的钱,却糟蹋他人的金钱的都市小市民——奥莱依太太;不懂得孝敬父母的公务员——卡拉望夫妇;贪婪自私、爱慕虚荣的贵族官僚——鸟先生……不同的阶级,不同的形象,不同的特点,一个个都令人感慨万分。当然,还有那最令我难忘的充满傲骨的妓女——羊脂球。
在那个身材矮矮的,满身各部分全是滚圆的,胖得像是肥膘,手指头儿全是丰满之至的,丰满得在每一节小骨和另一节接合的地方都箍出了一个圈,简直像是一串短短儿的香肠的羊脂球身上发生了这样的情节:逃难的路上,饥饿的贵族官僚们臣服在羊脂球的食物面前,就像一只只听话的哈巴狗,饱食后慷慨的为她唱赞美歌,赞扬她的善良,同情她的疾苦。从前在他们眼中身份卑微的妓女,此时此刻却被他们捧成上帝的女儿。贵族们伪善面具令人“佩服”!当普鲁士兵威胁到他们的腰包时,他们看不见羊肢球是他们恩人的身份,只看见她是妓女的身份。他们顿时由哈巴狗变成了柴狼,拼命把羊脂球推入火坑。他们自私贪婪的本性只允许他们用金钱、利益去衡量一切
我不禁为这世态炎凉、人情淡薄的社会感到悲哀,书本的学识未能给他们带来善心,现实中赤裸裸的金钱交易、残酷的争名夺利冲刷了一切形式上的终极关怀。让我不禁想起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在学做学问前,先学会做人!”
物质上的“贵族”不一定是“贵族”,而精神上崇高的人比“贵族”更高贵。同样的道理,身份上的“妓女”不一定是“妓女”,而品质上低劣的人比“妓女”更让人唾弃。或许,这些道理对于我们这群涉世未深的中学生,仿佛有些“无处可用”,但是,想想我们的身边却又是充满了这样的道理。
记得化学老师曾经说过:“我不是凭成绩好坏来评价我的学生,我看的是人品,同学们,你们都有着一颗善良的心,所以,你们都是我的好学生。”这一段话让我感动,同时也让我更加认识到做人的实质。“良莠不齐”这个成语大家都听说过吧!我始终记得,当初语文老师解释着成语的时候说:“意思是:好人坏人都有”。有一个病句是这样说的:我们班的同学成绩良莠不齐。当时语文老师说:“成绩差的人,他就是坏人吗?坏人的含义是:品质恶劣的人”。
一个人的身份、一个人的才智都不能够真正说明这个人。人的美丽与否是要通过内心地感受,真真切切的感受她的内在,生活的穷富并不能代表什么,出生的环境不是你能决定的,但后天的做人准则是只有你才能决定的!
篇四:羊脂球读后感
“羊脂球”不仅仅只是一本书的书名,也是一个一个人的名字。这是一个特殊的人,她总会有着于其他人不一样的行为,因为在她身上,可以发现许多的优点。然而最令我欣赏的却是羊脂球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的精神。也许大家对这一老套的意见没什么看法,但我认为,这是值得一提得!
在从法国前往德国的过程中,大家几乎看不到一个可以歇息,可以吃饱的地方,就连一个闪光灯都没有,有的饿的已经快死了;有的累的已经倒在了地上……而在这时,羊脂球动心了,她实在不忍心看到于自己坐在同一车厢的人就这样被折磨死,她拿出为自己这几天的旅行而准备的食物,分给了大家,在生死关头救了无数人的名。
在这生于死的交接口,谁都希望得到一份爱来养活自己,羊脂球就是提供爱的人,要知道那时会有多少人感谢她的救命之恩。
羊脂球舍己为人,助人为乐的精神实在是难得。她完全已经不在乎自己了,只要救活别人,再怎么样牺牲自己她都愿意,她给了自己素不相识的人鸡腿,给了他们水果;更令我感动就是她竟然用更多的食物去救活她的仇人。可以看出,什么仇人、陌生人,羊脂球都把他们看作自己的亲人,为他们作贡献,自己却什么也没吃。
当今的社会上像羊脂球的人并不多见,大家总是一个劲地说助人为乐,舍己为人,却没有人有过实际行动。这些人实在是可恶,说到却却不做到,他们如果真的能为什么奉献点什么,那就会带动所有人去帮助别人,这样,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就像船长哈尔威正是已舍己为人,助人为乐的精神赢得了人们的信任。
所以生活中不能缺少八个字“助人为乐,舍己为人”,哪怕却少一个字,那世界就会不美满。
篇五:羊脂球读后感
大人物和小人物——读《羊脂球》有感
看了莫泊桑的处女作《羊脂球》后,颇觉受益匪浅,在他的笔下,我看到了普法战争中在战火下生活的人民的无奈和悲哀,看到了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妓女的爱国心,看到一个个道貌岸然、披着礼仪外衣的资产阶级人物。深深地被莫泊桑字里行间浓厚的悲观主义和妙笔生花的写法震撼了。
小说中的故事围绕着一个旅馆中形形色色的人物而展开。文章先从一辆马车上入手,写到众人因为匆忙没有带食物,而作为妓女的羊脂球,出于好心,把食物分给了一些“上层人物”,而在食物的面前,这些平时自谓不凡的人,再也没有一点对于主人的尊重,开始大吃大喝起来。而当他们吃完食物时,又把自己的“尊严”丢得一干二净,和这个之前受他们鄙视的妓女套近乎,几为贵妇又开始同情起她来,甚至尊称羊脂球为“女士”“小姐”,变化如此之快,让读者出乎意料,但同时也认清了这些所谓“贵族”的卑鄙面貌。
当他们来到旅馆,德国军官看上了羊脂球,想让他陪自己过夜,羊脂球虽然是一个妓女,却有着一颗爱国的心,于是德国军官遭到拒绝后恼羞成怒,不让一行人走,把车上的人们软禁起来。大家就开始对羊脂球憎恨起来,对她展开语言攻势,软磨硬泡,连哄带骗,达成了他们的目的。于是又把她冷落在一旁,把它当成垃圾一样丢在一旁,也不看她一眼,好像生怕自己被玷污了一般。
讽刺的是,当大家都把东西拿出来吃的时候,羊脂球却忘了带吃的,但是这次却没有任何人把食物拿出来给她吃,羊脂球算是看清了这些人的卑鄙面孔,只能一个人抱着篮子抽泣着。
我看不起那些伪君子,更加对他们痛恨不已。他们的两面派,他们的假惺惺也让我无可奈何。那些贵族就好比现在一些无能的官员一样,看上去忧国忧民,整日只会滔滔不绝的发表爱国言论,却一点实事也不做。这些人带着假面具,以金钱利益为做人做事的方法和核心,这样的人也许会一时得势,但是最终还是免不了走向灭亡。而羊脂球虽然明白自己不是一个高尚的人,但是她却有一颗爱国的心和做人最起码的尊严,她的爱国之心值得我们敬佩。
也许处于社会下层的“小人物”在身份和地位上与所谓的“大人物”有区别,但是,小人物也有爱国心和尊严,甚至大人物的内心比那些小人物还卑微。
第五篇:《羊脂球》读后感
《羊脂球》读后感
莫泊桑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小说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大王。他写得《羊脂球》使他一举成名。
《羊脂球》讲的大概是这样一个故事:普法战争期间,一名绰号羊脂球的妓女与其他几位社会的上层人士同乘一辆马车逃离法国。起初那些人都嫌弃羊脂球低贱的身份而不屑与她交谈,后来迫于饥饿也就厚着脸皮接受羊脂球的食物。但在途中,马车遭遇普鲁士军官拦截且那名军官要求羊脂球委身于他,羊脂球出于爱国情怀,毅然拒绝了几次,军官恼羞成怒,扣下所有人当人质。那几位上层人士知道马车不能离开的原因后,对她这个下贱的女人越发地憎恶。对羊脂球进行百般劝说,他们对羊脂球的行为嗤之以鼻:本来不就是做这种事的嘛!无奈之下,羊脂球只得答应。但事情过后,众人立刻换了副嘴脸,对羊脂球不闻不问。在途中也没有分享给羊脂球食物,羊脂球气愤地说不出话来,小说在羊脂球的呜咽声中结束。
羊脂球就那样地被那些道貌岸然的人当成牺牲品送给敌军换取自由,然后又像仍一件肮脏无用的东西一样扔掉。读完后的感觉就是为羊脂球抱不平,对那些所谓的上层人士的愤恨。难道妓女就没有尊严吗?而那些名人雅士又真的高尚到哪里呢?是恬不知耻地吃光人家的食物,却又在人家饥饿
时视而不见,是为了马车能够通行却肆意践踏一个女子的尊严?!
相反,我倒认为那些人才是真正的肮脏、低贱!当他们点头哈腰地对待敌军却对自己的同胞冷嘲热讽时,我想,他们的灵魂一定肮脏到了极致!更为讽刺地是,马车上的两个修女,自诩为随军作战的好修女,却是直接导致羊脂球作出令人羞耻决定的刽子手!
莫泊桑用一个身份低贱的妓女与上层人士做对比,反衬出那些人虚伪、丑陋的本质,揭露了当时资本主义人与人关系是建立在金钱地位上的虚伪的友谊和亲密。也难怪《羊脂球》的一鸣惊人了。
人人生而平等,无论是何等身份地位的人,都不应随意去践踏其尊严,他们的爱国热情并不见得会比高尚人士的少,我们不能根据职业来判定或看轻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