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高中美术教学问题探析
关于高中美术教学问题的探析
摘要:美术教育能够提高中学生地审美能力和道德修养,尽管素质教育已经被提倡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美术学科在高考中没有一席之地,在中学的学习计划中,许多学校没有把它列入其中,美术作为一门学科能够陶冶情操,提高学生发现生活中美的能力,从而指导学生热爱生活,用积极勇敢的态度去面对所遇到的困难,可见美术在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占据的重要地位,学会欣赏美术,学会发现生活中一些美的东西,将有助于你人生的远行一路走好,然而在中学美术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本文就来和大家一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希望能给各位些许收益。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问题,探讨分析
一,对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探析:
1.对高中美术教学不够重视
由于美术学科没有被列入高考的范围之内,为了提高升学率,许多学校把美术学科的教学不当回事,有的学校索性将美术这门课程扔掉,人为上不上无所谓,久而久之,美术这门课程也就逐渐的淡出了现代高中生的视线,只有极少部分的特长生还在学习
2.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
一直以来,中学的美术教育只是停留在简单的美术技巧的教授上面,教师只管交,学生只管学,长期以来,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审美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而去探索一种以艺术和审美教育为主线,以美术知识鉴赏为方式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将美术的教育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从而让学生更加自主的对美术知识进行学习,开发出创造性的思维,这也是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美术虽然是一门学科,但它又不单纯的是一门学科,不能按照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授课,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曲解了美术的真正含义,而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许多学校以及教师认为美术学科的教学,无非是教会学生怎么样把绘画搞好,而单纯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技巧加以讲解,把原本应该活跃的美术课堂搞的像学术研究一样,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作为一门艺术性的学科,美术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让学生学
会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鼓励学生热爱生活,享受生活,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教会学生从多方面多个感官去审视和评价一幅美术作品,例如在讲解维纳斯的断臂女神这部美学作品时,能够用辩证审美的眼光看出它真正意义上的美,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美术教学的真正目的,从而用辩证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分析问题,用理性的思维去看待每一件事。
3.学生自身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虽然现今的高考相比于旧时的科举有了很大的完善和提升,但仍旧是采用了一考定终身的旧的传统考试模式,许多学生为了高考他们不惜舍弃许多休息娱乐的时间而去学习课本知识,提起美术,自己也就没有了兴趣,认为反正我也不是美术专业的学生,学习它还不如利用这一节课的时间去做两道试题,说不定考试的时候就有,于是提起美术课,许多学生干脆不去,被学习搞得身心疲惫的他们,对美术课都提不起精神,何来的审美修养,情操陶冶呢?
二,针对以上美术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现对其解决方法进行探析
1.教师应该全面把握教材,灵活运用
高中美术教学主要包括教师解说,学生讨论,问答等几种类型,为了提高教学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进行不同授课方式的变幻,让课堂活跃,让智慧飞扬。我国拥有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形式,优秀的美学文化贯穿于每一个人的生活当中,只要能够认真观察,便会发现生活处处是美术。在讲授课程之前,教师应该做好备课教案,把重难点进行区分,从而在教学中把握好节奏,让学生能够更加充分的理解所讲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升华和酝酿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才是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
美学能够开发人的智慧,能够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希望,艺术的真正美在于眼睛对美的捕捉和对心灵的感悟,运用美学价值较高的美学作品来引导学生学习美术,欣赏美术,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娱乐中喜欢美术,热爱美术。营造出一个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多方面的感官美的东西给自己带来的感受,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春天里盛开的鲜花,夏日里低垂的杨柳,秋天里的片片枫叶,冬日里皑皑的白雪,一切自然美的东西,他们就在你的眼下,当你有一天尝试去发现他们的时候,你就会觉的原来生活真的很美,就
会理解生活处处是美术。
3.将高中美术纳入考核范围
美术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是要从小学就要开始的,一个拥有审美能力的人能够用积极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从而热爱生活,学会感恩,造福社会,然而人们并不是出生时就具有审美能力,它需要后天的学习与培养,这需要不断的联系和实践,然而受科考制度的影响,学生们似乎已经习惯了用考试来检测自己的能力和爱好,所以将美术纳入考试的范围,由此可以督促学生学习美术,了解美术
总结:还是那句话,美术能够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和修养道德,高中时期的美术教育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然而高中时期的美术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相关人员共同努力,为高中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美术绘画的环境,以上几点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浅要的探讨和解析,希望能给各位以参考。
参考文献:[1].袁济喜;神会与妙悟──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鉴赏心理学范畴[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张玉能;
[2].再论中国画论的人文精神[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冯祥超,高中美术若干问题的探析[J].2005年六月
作者系武汉某高校 王立宽书于7月3日
第二篇:高中美术教学初探
高中美术教学初探
忻城县高级中学罗斌
摘要:高中美术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创造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把美术教育的作用发挥出来主要是体现在课堂的美术教学上。怎样上好高中的美术课是美术执教同仁所关心的问题。首先是要转变教学观念,采取一些开放型美术课堂教学;其次是挖掘本土文化,形成教材内容与本土资源相结合的美术教学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是在美术教学评价活动,形成鼓励性多样化的评价机制的评价机制。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开放型;本土文化;鼓励性、多样化、评价机制
在高中课程中美术教育是一门必修课程,仍然是以教育为主要取向的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一堂优质美术课是可以把这些作用发挥出来的,但是,很多美术老师认识不到这一点,总以为自己所教的美术科知识并不为高考所用,因此,常常把自己本人和自己所上的美术课给边缘化了,换言之就是不重视。因为不重视上课才缺乏激情,才没有心去认真钻研教材,才导致课堂教学乏味。甚至有的教师甩开刚刚取用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说白了就是不想用、不懂用教材。有的教师干脆把教材内容统统换成了简笔画、漫画,课堂上教师随便讲讲,然后学生模仿画一张简笔画交上来就行了。这种敷衍了事不负责任的美术教学严重违背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初衷。那么,如何把高中美术教育教学搞好?借此,谈谈本人在美术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采取一些开放型美术课堂教学
美术教育受传统观念的禁锢,教学意识落后,很多美术教师依然坚持传统的美术教学理念:只是知识与技能传授,教学活动仅限在教室里,教学内容也仅限在课本上,教学中只重视教师示范,学生机械化的模仿,轻视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新课程改革步伐。我们知道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它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必须及时地转变美术教学观念,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陶冶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意志,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注意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等当作主轴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要使美术教学活动从封闭走向开放,用生活去解读课本,在生活中学美术,在美术中感受生活,使美术教育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比如,在一堂美术欣赏课上,当欣赏到米勒的《晚钟》、《拾穗者》、《倚锄男子》等绘画作品时,我除了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作品的构图、色彩以外,最大的教学亮点是还从作品中联系到现实农民的劳动情景,让农村来的学生介绍田间劳动情景,甚至让学生们走入田间地头亲身体验农民的劳动生活,再组织学生谈论自己的感受。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农民劳动的甜美以及农民的善良与品质的高贵,从中感受到劳动生活的真谛,培养学生对农民对土地的热爱。这就是学习欣赏米勒的绘画作品时,课堂教学内容向实际生活作了延伸。因此,美术老师要注重开放型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善于打破美术课堂时间和空间的极限性,采取可行的开放型美术课堂教学。
二、挖掘本土文化,形成教材内容与本土资源相结合的美术教学课程
我们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而言,很多老师总认为这套教材难。其实,认真研究这套教材就不难发现其兼容生活性、社会性、科学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给师生留有创造性发挥的空间。新课改
下教师不能“死”教课本上的内容,要因地制宜,挖掘当地文化,就会发现各地有各地的优势。比如,拿我们忻城来说吧,忻城地处桂中虽然偏僻落后,但是我们忻城有壮、汉、瑶、仫佬、苗、回、满等15个民族,具有几百年的灿烂文化。忻城有红水河风光、有全国乃至亚洲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被誉为“壮乡故宫”的土司建筑群、有忻城闻名的民间工艺壮锦等都具有重要的美术教育价值。在美术课中我就好好地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例如,当学习到美术鉴赏《中国民居建筑》这一课时,我把学生拉到“壮乡故宫”里零距离观赏园林式的建筑格局,感受其气势宏大、格调典雅、古色古香的艺术之美,鼓励学生用手中的笔去描绘那精制的屋脊翘角、花窗图案等,这样的教学活动给学生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深刻体验;当学习到《民间工艺》这一课时,我导入忻城壮锦,挖掘忻城各民族的民间工艺,激发学生兴趣;当学习到《绘画中的色彩》这一课时,我打开自己的资料库,把几年来用相机拍照下红水河畔一年四季的美景图片展示给学生欣赏,然后让学生用色彩去表现自己心中的家乡,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教学目的。课本的资源溶量是非常有限的,美术教学是不能仅限在课本上的,必须要拓展到课本以外,但是也不可随意取材,教师必须经过仔细研究,选择最适合于教学的资源,才可以有效地为美术教学服务。
三、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课程标准也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有一位教育家曾就针对儿童教育精辟地说过这样一句话:“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这句话强调了儿童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其实,不光是儿童,高中生更加重视培养学习兴趣。因为在高中像美术这类不作为高考考察对象的科目往往会被学生“冷”视,所以要把课上好,首先是怎么做到让学生对美术课感兴趣。我的做法是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灵活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资源的运用、情境的创设、游戏活动贯穿过程、材质的变化使用等等,使学生的多种器官都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高中美术篆刻模块第六课《印款合璧,相得益彰》这一课中,我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因准备材料而苦恼,这时候怎么办?没把这问题解决是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的。我并没有放弃这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而是想到了变化材质的办法,让学生用易于买到的橡皮块代替难找的石材,用小刀代替各种刻刀,这么一来学生们就可以动手完成一个个漂亮的印章作品了。这堂课下来既解除了学生找材料难的烦恼,又大大增加了学生对参与动手活动的兴趣。
四、重视美术教学评价活动,形成鼓励性多样化的评价机制
评价活动是美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其它科目一样,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是最有影响力的,评价得当会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直接关系到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学生自身人格的健康成长等诸多问题。对学生自由创作的作品,切忌仅以教师的眼光去判断它的好与坏,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他们对生活的领悟程度,多肯定学生独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学生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欲望。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学生美术作业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可以采用互评或座谈等方式,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比如,高中设计模块的第二课《取“材”有道》,当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再利用废弃物作品设计之后,我采用教师评与小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做法是先肯定和表扬学生们的团结合作精神,肯定学生的设计成果,接着是让小组代表介绍说明本组作品的设计理念,接着是其他小组提出建议帮助完善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这样的评价活动我认为留给学
生探讨问题的空间更大,收获更多。
马克思曾引用黑格尔设想的一个比喻,来说明人类创造活动中实现其本质力量时产生的愉悦,这比喻之意是说“一个孩子,将一块石子投入水中,他看到水的涟漪不断扩大,他欣赏自己的创造,从中得到无比的欢快……”。从我们的美术教学角度去理解这句话,学生的学习成果就类似于那水中的涟漪,总希望得到教师的鼓励与表扬为快。如此说来,评阶活动中的一些鼓励性与表扬性的评价语言不正是教师给学生最好的学习“礼物”吗!学生受到教师称赞,他们的心情是无比兴奋的,也许将成为巨大的推动力促使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一次的学习活动中去。
结语:尽管我们高中美术教学活动并不是美术院校那样把学生培养成为美术专业人才,但是我们高中的美术教育对所有的学生都会产生积极影响。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要为那点“影响”而不断地去钻研、探讨,大胆开展具有特色化的美术教育教学。这既符合时代的要求,也促进高中美术新课程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1]杨明《大胆探索美术教改夯实学生审美素养》 [2]《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165 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3]孙美兰《艺术概论》第173页
第三篇:浅谈高中美术教学
浅谈高中美术教学
近代,中国美的教育提倡者蔡元培先生提出:“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 我们目前在高中段实行的《美术鉴赏》教学就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不单纯是高考的部分内容。美术鉴赏的教学内容很多,但“美学观念是以具体者济之”,想来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心得。结合近几年的工笔国画教学实践,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提高自身修养重于提高绘画技巧
中国画是一门全方面的高品位的艺术,仅有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傅雷在《家书》中这样对儿子说:“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一个人跳不出这一关,一辈子也休想梦见艺术!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因此,在学习初期,就要求学生平日加强修养,博览群书,浸淫中国的其他艺术,如古典文学、音乐等。傅雷曾经给儿子讲过这么一个故事,着名指挥家弗里茨·布希又一次问约翰·普理查德,“你上次看文艺复兴时代的绘画有多久了?”普理查德很惊异地反问:“为什么问我?”布希答道:“因为看了伟大作品,可以使你指挥时得到进步------而不致眼光短浅。”东方艺术向来有文学、美术、音乐、戏剧相通之说,一切艺术,到了最高层次,都是相通的。教育学生不仅仅为了提高技巧而画,而是为了提高整个的全面的涵养。应该看到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仅仅是一个入门的过程,是学会学习方法的过程。孟德斯鸠告诫我们:“树人如树木,若非善加栽培,必难欣欣向荣。”我觉得这句名言实在是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去深思。如何使学生在走出校门离开老师后仍然能够不断进步,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因此教师就要教育他们在学生时代注意提高自身修养。古人常说:取法乎上,得乎其下;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教师对学生一定要严格要求,有一个较高起点,不仅是学识,尤其是品德。中国画艺术向有“人品”、“书品”、“画品”之说,人品高画品才会高。寓德育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是每一位教师必须熟谙的教学原则。
二、学习传统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韩美林在《装饰助我》中强调:艺术家的生活,基本上都是“三部曲”,打基础,搞创作,建风格。首要的就是基本功。他告诫学生们,千万不能丢弃基本功。初学者对国画的基础课程----线描,往往容易心急手快,不知“慢即是快”的道理,殊不知根基不打好,如高楼筑于沙砾之上,后果不堪设想。中国画艺术实质上是线的艺术,把握住了线,就把握住了传统的灵魂。但就学生目前的认识水平来看往往把“线”这种富于独特表现力与形式美的表现手段退化为单纯的技术性操作,使“线”只具备画“形”的意义,“线”的审美价值与形式意味丧失殆尽。所以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线条观很重要。西风东渐以来,传统国画受到的冲击很大,一不小心把好东西也冲掉了一些,现在想捡回来还真不容易。目前绘画界的一些“现代派”,线的功力很差,或是不讲究用线,而用颜色覆盖住,或是采用各种特殊技法,掩盖其缺陷,自以为有特色有风格,实则是跌倒了没爬起来,索性打个滚儿的把戏。工笔画是中国绘画的原生态,这种以线勾勒、用色渲染的基本形式乃是中国一切绘画的基本描绘方法。从两千年前的帛画到六朝时期的绘画,可以看到“勾线、渲染”这一形式由定型到发展成熟的轨迹。这一形式到唐五代更发展到了一个高峰。直到今日,我们仍能穿越时空,时时感受到那个时代绘画的辉煌。
三、天人合一是画者永恒的追求
“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谈了两千多年。季羡林先生对此有自己的看法:我不把“天”理解为“天命”,也不把“人”理解为“人生”;我认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我们人类,天人关系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画者而言,写生就是沿着“天人合一”的道路在走。中国画一贯坚持“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的教学原则,要求学生坚持写生,生活才是艺术的第一源泉。好多同学经常抱怨自己创造能力差,正是忽略了写生。庄子云:“栩栩然之蝶,蝶之为蚁,继而化蛹,终而成蛾飞去。”凡学习三时期。宾虹翁对此强调说:“学画者师今人不若师古人,师古人不若师造化;师今人者,食叶之时代,师古人者,化蛹之时代,师造化者,由三眠三起成蛾飞去之时代也。”师今人师古人都是重要的,但更要师造化,即向大自然直接写生。现在的学生们往往借助相机等现代技术来搜集素材,虽然有其必要性,带来一定方便,但也造成学生依赖心理强,写生能力差的弊病。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多临摹优秀古人作品,更要加强写生练习,并作定期讲评展览,激发学生兴趣和上进心。经过长期训练,使学生养成写生的好习惯,做到手不离笔。另外,在加强学生基本功训练和写生训练的同时,教师不应该以教条主义的方法去框定学生,应懂得维护学生个性,懂得因材施教,启发学生找“食”,正像万物各有特点,学生也有各自不同的个性与素质。教出千篇一律的学生来,这样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艺术教育尤其如此。
第四篇:高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高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摘要:高中阶段之所以开设美术课,是因为美术其独特的魅力和学科地位。美术,既能够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美感,让学生们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还能树立学生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能促使其用积极勇敢的态度去面对,因此美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但是由于当前应试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流现阶段的高中美术教学出现了许多问题。鉴于此,就要正确认识美术这一学科,更好地开展高中美术教学,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我们就必须从现存问题出发,促进高中美术教育发展。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318-02
美术教育在我国学校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小学、初中还是高中的课程中,美术都是重要科目。美术教学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可以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建立,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美术在高中教学中日益重要。而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迈进,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暴露出来,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重新认识美术教学在高中教学中的地位,顺应新课改的大潮,积极针对教学弊端实施有效的措施,从而提高高中美术教学的质量。
1.高中美术教学改革重要性及主要问题分析
1.1 高中美术教学改革重要性分析。高中的美术教学是对学生审美素养以及鉴赏能力等提升的重要教学科目,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在高考压力下,学习的全面性比较重要。各个科目间的知识相互促进,对学生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学习能力的体现就比较关键。美术教学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要求,主要是让学生能够通过美术知识技能的?W习,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有效提升。而当下的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整体的教学效果上并不是很好,而加强对高中美术改革就显得比较关键。通过加强高中美术教学改革,就能保障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
1.2 高中美术教学问题分析。从现阶段我国高中美术教学的现状来看,还有诸多方面存在着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对美术教学的充分认识层面还比较缺乏。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的美术一直是作为副科存在,学校对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充分重视。在高考的压力下,学校对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的科目抓的比较严,在美术这一课程上就处在比较尴尬的地位。美术课程也常常流于形式,美术老师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对美术课程教学的动力比较缺乏。学校甚至认为美术教学可有可无,常常被其它的课程所占用。再者,美术实际教学的方式上不科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比较仓促。不能有效满足实际美术学科的发展规律,也没有和学生的认知情况紧密结合。学生在其它的学科知识学习的任务比较重,在对美术知识的学习上往往比较乏力。老师教学也只是注重美术技能以及理论的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情感培养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等层面没有得到重视,这就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2.有效提高高中美术教学质量的措施
2.1 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教师角色的转变及调整教学行为。在新课标要求下,对于高中美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认识,应根据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和标准来客观地加以认识。高中美术教学活动不仅是简单的师生间的知识传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间在平等互助的原则下的相互交往、情感交流、思维交流活动,建立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因而,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高中美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作用主要有:①美术知识、理论的传授者;②学生正确的美术课堂心理的培育者;③美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与实践者;④美术教学理论的总结、推广者;⑤美术教育事业的继承者和推动者。
2.2 教师应不断地加强业务学习来增加自己的理论知识储备量。在新课改理念的推动与促进下,高中美术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学习逐步向探究式、研究性的学习转变,美术新课程更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课程的内容更加强化了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这就要求教师要紧随社会的发展,学习和美术课程相关的其他新知识、新技术,学习促进学生思维、个性和人格发展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形成开放、融合式的知识结构,实现美术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2.3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引进多媒体进行教学。有些学校虽然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但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运用得不是很广泛。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比传统技术手段提供的信息量更大、展示的形象更丰富、更生动,使学生接受知识更为直接,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进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2.4 制订科学的高中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科学的高中美术评价体系不仅包括对教师教学的评价还有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两者缺一不可。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有五大模块,即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纂刻、现代媒体艺术,各个学校在制定教学评价体系时,要根据自身的师资状况和设备条件有选择性地开设美术学习模块的部分课程,切不可盲目跟进、生搬硬套,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高中美术教师应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使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互评和自评相结合,提高学生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及其观察力和鉴赏力,教师可以在新学期开始时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测试,到学期末再进行综合评价,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这种评价是建立在学生原有基础上的,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可使学生对学习充满自信。学校对美术教师的教学评价也要合理,切不可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从而打压教师的积极性。
3.结语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美术教学在高中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其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我们要重视高中美术教育,从问题出发,制定有针对性而又及时有效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巫晓疆.实现高中美术教育审美价值刍议[J].中国教育学刊,2012(5).[2] 杨竞.新课标下关于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探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3).[3] 王芳.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教学之我见[J].成才之路,2012(8).[4] 徐小明.探析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课堂的有效教学[J].考试与评价,2012(4).
第五篇:高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推荐)
高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一:高中美术教学心得
高中美术教学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是会碰到一些问题和困惑。其中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上,教师不重视自身观念的更新,凭陈旧的教学模式施教,学生对美术课的认识和理解出现偏差。怎样改革美术课的教学,理念的转变,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前提,更是关健。由于教学观念及应试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认为美术课是非主课。针对这些偏见,需要我们去改进。下面就我初教美术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首先,重新审视美育观念,转换教师角色定位。
美术鉴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人们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然而,我们现在的很多鉴赏课,老师就是一幅接一幅的从作品的来历讲到作者的奇闻趣事,最后挖掘作品的思想内容。一节课下来口干舌燥,学生却神色漠然。老师怎能用教学参考用书上的简略文字代替学生们个性化的体会呢?美术《课标》也建议:“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其实我们的欣赏课完全可以让学生先说,老师后说。
案例:《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第6课。
教师出示欣赏作品。
罗丹的《欧米艾尔》、波丘尼《空间中连续性的形式》
米洛斯的《维纳斯》
师:请同学自由欣赏,可互相聊一聊你对这些作品的感受和想法。
学生自由读画5-8分钟。
师:同学们聊的很热烈,很开心,下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这些作品。
课件出示话题:(1)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内容?(2)作品给你什么感觉?(3)你喜欢或不喜欢哪几件作品,为什么?(4)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雕成的?
学生:(摘录学生答案)
1、我喜欢《维纳斯》这件作品,这件作品是用大理石雕成的,维纳斯的笑容神秘,身姿高雅。但我却不知为什么维纳斯失去双臂而变得美的迷人的原因是什么?
2、我不喜欢《空间中连续性的形式》,颜色也不好看,我比较喜欢具象的,但他让我感到一种威严和权力。
3、我知道《欧米艾尔》是世界上很有名的一件雕塑,但我不知道她为什么没穿衣服?她在想什么?
„„
师:同学们谈的太精彩了,我还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资料供大家参考。(课件出示部分作品的相关资料)
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学生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感受、有的说见解、有的提问题、有的做补充。他们宛若一群艺术评论家。这不正是鉴赏课要达到的目的吗?这种方法胜于在学生毫无感受之前就输入某种概念,防止造成先入为主的不良后果,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得到了转变,变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课堂也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教师应该是一位引路者,更是和学生一同探讨共同成长的伙伴。因为只有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的地位,才能真正点燃学生心灵的火把。
二.其次,多层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索多元化教学方式。
学生不听课开小差、聊天、看报纸甚至睡觉,在美术课堂上可谓屡见不鲜。如何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所有新措施的实施和体验都应首先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兴趣的培养离不开想象力的培养。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毕加索所创造的令世界震惊的立体主义就是将人物的各个不同的侧面同时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可以说,没有想象力就没有艺术。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意识。在课堂教学的方式上在进行了一些粗略的尝试。
一)尝试多领略知识融汇贯通,拓展学生创新思维。
美术不是完全独立的存在的学科,它与音乐、戏剧、文学等等领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要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淡化学科本位意识。让学生在多领域的自主体验学习过程中,学会触类旁通。多领域知识的碰撞不仅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还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智慧火花。
例如:
1)在美术鉴赏的“中国山水画”的教学中,并不是像以往一样挑选出几幅名家名作然后逐一讲解它们的绘画技法、独特涵义等,而是通过音乐(如高山流水)、诗词(如望庐山瀑布)这些学生熟悉的知识来感悟中国山水画独有的意境。
2)在美术鉴赏的“走进抽象艺术”的教学中,一开始先向学生介绍自然和生活中的抽象现象,提供大量的图片从而让学生了解到抽象现象无处不在,最后让学生听音乐画一幅抽象画。
二)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
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因为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而要营造一个平等,活跃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欣赏的热情,让他们想说,敢说,畅所欲言,尽情领略艺术的魅力。
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纳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团火焰,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通过以上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识到:美术鉴赏没有固定的方法,我们应该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辨证的思维和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触类而旁通',只有这样才能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联系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特征,才能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一定的人文素养,达到美术课程标准的教育目标。
>高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二: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2300字)
不少老师认为:美术课上只要让学生依葫芦画瓢,画出几张画,课堂不出问题就行了。其实,并非这样简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水平,即是指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问题中找出新关系,寻求新答案的过程,这种思维具有新疑性、独创性、发散性。美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绘画中 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去想象
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艺术创造并非易事,因为他们完成作业大部分是临摹,这样一年两年之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临摹中逐渐减弱,已经习惯了照抄别人的模式,习惯性思维占据了学生的脑海。因此,当设题让学生创作时,学生会说:“我什么也画不出来”,“太难了”,“还是照抄课本上的吧”。出现这种状况,原因之一就是让学生长期临摹,缺乏想象力的训练,发展下去,只会使学生变成墨守成规,将来离开书本,离开学校,离开老师将一事无成的人。故在教学中,每一节课先不急于完成作业,而应围绕每节课的内容,尽可能多的去设想,比数量,看谁的想法最多,最有独到之处。如四年级《鞋的设计》一课,先安排10分钟让学生大胆想象画出各种不同功能的鞋的草图,有的学生一口气画出五、六种,有的画出三、四个,无论多与少,此时学生想象的闸门已打开,毫无顾忌的画所见、所想、所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步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又如装饰画中画树,他可以画出春天的绿树,秋天的红树,那么可以不可以画出兰树、黑树呢?通过引导学生从光的角度看,从装饰寓意手法表现,学生明白了,只要画面需要,什么颜色都可以去画,以此类推,学生敢于用多种手法表现事物,表现内心的情感。事实说明:发散性思维对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很有益处。
二、提供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情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1)在写生课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创造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如教五年级《各种各样的房屋》一课,让学生来写生校园内极普通堆柴房,屋前堆放许多木头,如完全写实照搬画面肯定不好看,因此,在写生中引导学生观察的是自然中的结构、形状,要求学生用减法方式,减去不入画的部分,补充一部分,使构图完美,意境更充实。要求学生用夸张变形手法表现高的更高,矮的更矮,根据主观感受,表现情趣,加强艺术感染力,这样的效果是,全班几十人的作业,一人一模样,共性中有个性。看学生的写生作业:有的是一棵大树下的一间小屋,有的是一笔一划的勾房瓦,有的屋前一条小路,引起人的遐想。写生提供了创作的源泉,经过艺术概括,去粗取精,创造出的是比现实景物更有个性,更为鲜明的形象。
(2)在动脑动手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四年级《我为祖国造大桥》这课,要求学生用橡皮泥捏出桥的立体造型,这并不难,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体会一下当建筑设计师的滋味。在看过优秀桥的建筑的照片基础上,同学们迫不及待的动手,许多同学把对未来桥的发展变化憧憬于设计中。好多同学改变了原来桥的形状和结构,大胆地想象、运用夸张表现手法,设计出有主题,有自己个性的立体桥型。这一课给同学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学生不仅仅是动手制作,动脑构思,立意的思考,升华了主题思想,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难能可贵的创造思维
创造需要勇气,需要有一定的气氛烘托,在创造活动中,有的学生怕自己的作品特殊,怕同学起哄,更怕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因此,提倡学生有创造意识,就要求老师敢于表扬标新立异的同学,尤其在评判作业时,不以干净规矩为唯一标准,而看谁的作品不随大溜,有独到之处,谁的作业就是最好的作业,成功的作业。
三、教师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是因为教师担负着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少遇困难,少走弯路。好的教师应通过仪表、语言、板书、范画、演示、辅导,评定成绩等一系列活动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同时,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影响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活动,试想:面对一个面目冷冰冰的教师,一个不负责任的教师,学生怎敢各抒己见呢?在课堂上,教师也要以一个探求者的身份出现,对有些问题,可以回答“我也不清楚,我们一起来琢磨”。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性。
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创造者,她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现代社会,发展很快,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最新信息更新固有观念,才能使自己保持艺术创造,教学中的青春活力。
除了教学,教师还要大量创造自己的作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充实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要尽可能先尝识一下,试图从多方面,多种途径去考虑,对随时涌现的想法,只要有价值,就要付诸实践,这样即可锻炼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可以对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有所设计和预见。
除此,课堂上教师领画、带画,示范都因直观性强易于学生更快更好掌握。如果我们的教师具备浓厚的业务功底,有潇洒的画风,有独特的创作精神,不仅能博得学生深深敬佩,还将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
创造力是人人都有的,只有将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宝贵资源,积极开发,才能培养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高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三:高中美术教师第二学期教学工作中的反思_心得体会>>(1325字)
本学期的教学,感触很深,也引起了我的反思。
反思一:现在的学生在变。
我在课堂教学上,虽能认真地完成教学任务,但碰到了不少问题。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在变。在教学中,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已与上几届不同,他们可能因其他学业的压力增加,他们对艺术学科越来越无所谓,学生在学习上心理压力很重,很少欢乐,这是当今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这对我的备课带来新的课题,例如,以前上了几届,内容同是服装的课,学生普遍很喜欢,但这一届的学生就不一样,反映平平,使我有所反思,在教学上要不断探索,不能吃老本,备课必须考虑与研究学生的心理。要根据现在的学生进行备课,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本学期自己在备课上下了一定的精力,在原有的备课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增加一些动态的影像资料,不断充实新的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想,对于艺术学科应不断关注社会上新的动态,学生的新的变化。现在的学生在变,教师应该在教学上有新的探索。
反思二,时代的审美习惯在变。
当今的时代,生活节奏、工作节奏、学习节奏等都在不断地加快,我们的审美习惯在变。传统的文化正在快速地消退,人们的眼光转向时尚。现在的学生对传统不感兴趣,传统的名画名曲,已变得陌生起来了,代之而起的是流行,从超女现象,可以看到今天的学生审美兴趣。要解决这一课题,我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来上,这样既了解传统,也能给学生增加一定的兴趣,现在正在尝试。现在新的课改,新的教材,对我来说也是新的起点,新教材,加强艺术性,体现综合性。这需要教师知识面更广,教师要接触更多的艺术门类,虽说各艺术是相通的,但又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系统,这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学习,能够适应现在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一定的艺术语言和艺术规律,了解传统文化,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新教材关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体现实践性和趣味性。在教学中应研究怎样来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反思中,感到,现在的备课不仅要钻研好教材,而且,还要了解学生的现状,了解当代人的审美心理,只有这样才能上好现在的艺术课。
反思三,上好选修课。
新教材强调艺术实践,为学生提供自我表达和发挥想象力的空间,艺术需要实践,这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最好方法,选修课是一种很好的途径。在上高一的美术选修课中发现我校学生中对美术喜欢的很多,尤其是这届高一。我能努力去上好美术选修课,通过一年来的学习,学生的绘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少学生很希望高二有美术选修课,能继续参加。今年高三有不少学生参加了美术专业考试,也有名列前茅的。部分学生参加美术选修课,他们的进步也会感染周围的学生,这样也有利于学校的文化生活。本学期,我自己有空也画了一些作品,这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提高了我在这些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我想,作为美术教师不能荒废自己的专业,自己应该是热爱艺术的人,专业上应不断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美术教师。这是我很重要的体会。新教材形式多样化,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艺术课,更应呈现艺术化,设计集生动、有趣、互动的课件,使教材变得更丰富,更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本学期能积极地参加区的教研活动,特别是写生活动更能激发教师对艺术的热情,这样也有利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