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乡镇遭受洪涝灾害采取有效措施组织群众抗灾自救工作汇报
2012年乡镇遭受洪涝灾害采取有效措施组织群众抗灾
自救工作汇报
7月6日至10日, 地处**县以南**山腹地的**镇,20个村普降特大暴雨,降雨量达108毫米。持续高强度暴雨,导致山洪暴发,河水猛涨,滑坡、泥石流险情大量发生,镇内交通瘫痪,电力、通讯、供水全部中断。突如其来的洪灾给境内群众造成了严重损失,现将遭受洪涝灾害我镇采取有效措施组织群众抗灾自救工作汇报如下 :
截止7月10日17时,全镇受灾人口达5400余人,紧急转移安臵群众243人。据不完全统计,全镇直接经济损失达2525余万元,其中农业损失490余万元,农村民房损失 505余万元,交通设施损失690余万元,水利及人饮设施损失350余万元,家庭财产损失115余万元。
农作物受灾面积 6600亩,其中:成灾面积4200亩,绝收面积 1875亩;毁坏耕地525亩;直接经济损失 490余万元。
农村民房倒塌房屋66户198间,严重受损 95户254间,转移安臵人口243人,直接经济损失505余万元。
镇内 19个村通村道路全部中断,道路多处山体滑坡,路基被冲毁,路面塌方短时难以修复通车。公路共冲毁路面3900米,垮、塌方总计18000余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690余万元。
集镇供水、排污管道不同程度受损被毁33米,垃圾及环卫设施部分受损,农村居民饮水管受损2300米,直接经济损失24000余元。水毁灌溉渠道40公里,直接经济损失350余万元。
全镇31 处监测滑坡隐患点有 4处分别出现不同程度险情,威胁群众 18户房屋56间 52人。
面对特大暴雨和洪涝灾害,镇党委、镇政府不等不靠,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发动干部群众奋力抗灾救灾。
首先,镇上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抗洪抢险领导小组,全体班子成员、各村支部书记、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有序组织抢险救灾,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在全镇断电,通讯中断,道路被毁,与县委、县政府失去联系的情况下,镇长***冒着危险到20公里外的**省打电话向县委、县政府汇报防汛情况。镇上两次召开防汛指挥部紧急会议,就当前抢险救灾和近日防汛抗洪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号召全镇干部群众积极投身抗灾自救的各项工作中。
各村成立了应急小分队,对发生的灾害险情进行紧急抢救排险。对重点地质灾害隐患,安排专人进行24小时监测,一旦发生险情,立即组织人员安全撤离,确保万无一失。各受灾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各村党支部书记亲临一线带领党员、群众及时投身到抗灾自救和恢复生产之中。7月7日至8日,本身患病的**村党支部书记****,不顾年老体弱,带上药品,到组到户查灾,对受灾群众进行安慰,群众无不感激。目前,全镇除***片区正在加紧恢复外,已有15个村修通固定电话,恢复供电,确保受灾群众情绪稳定,生产生活持续正常。
结合当前雨情、汛情、灾情实际,镇党委、政府,一是继续做好 “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的准备工作。进一步细化和完善防洪抢险应急预案,按照思想再重视,工作再细化,措施再具体,人员再到位,物资再储备,责任再夯实的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战备工作。二是全面排查核实灾情。
全镇抽调35名干部组成抗洪救灾工作指导组,赶赴灾情一线,进村入户,迅速调查核实灾情,看望慰问灾民,帮助恢复重建。四是妥善做好受灾群众安臵。把确保灾区人心安定、社会稳定放在首要位臵,强化物价监管,明确要求镇内建筑企业、个体户不得任意提高产、商品价格。及时下拨救灾资金,调运救灾物资,补给食品、药品,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水喝。五是迅速开展查险排险工作。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损毁道路进行逐一排查,对受威胁的群众该撤离的坚决撤离,对滑坡险段落实专人监测,设立警示标志,坚决防止次生灾害。
第二篇: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化解乡镇债务
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化解乡镇债务
近年来,镇级债务已严重阻碍着地方经济发展,影响市镇两级财政运转,因此,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大支持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一、我市镇级债务现状。
根据省和泰州市的部署,我市税改办和财政局专门下发了关于统计、核实乡镇债权、债务的通知,并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各镇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据实填报。经初步核实和统计,截止2004年底,全市13个镇(含开发区)债务总额为18289万元,平均每镇债务额为1406万元。镇级债务中,按种类分:贷款余额为5923万元,财政借款5708万元,其中:合作基金会再贷款等3894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254万元,财政支农资金30万元,财政周转金58万元。欠单位款4683万元,其中:向部门和单位借款1177万元,合作基金会欠款3506万元;欠个人款1702万元,其中:合作基金会欠款943万元,供销社社员股金欠款68万元,其他个人欠款691万元;欠发工资及改革成本273万元,其中:欠发工资187万元,欠发分流人员改革成本31万元。镇级债务总额已达到当年镇级可用财力的两倍以上,多数镇受债务的困扰,已难以维持正常运转。欠发机关干部工资、上级财政下达到农村的专项资金被挪用的现象难以避免。
二、乡镇债务的成因及化解的难点、重点。
形成乡镇债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
1、计划经济时期镇级投资办的企业,由于经营管理等原因,大部分出现亏损,处于倒闭状态。市场经济条件下,这部分企业大部分关闭,有的改制为私营个体企业,而原形成的债务则由镇级政府来承担,这是乡镇债务的重要成因,也是难以化解的债务重点。
2、合作基金会负债。随着合作基金会的清理整顿,合作基金会的债务已转嫁到各级政府,一方面镇级政府要保证股民股金的兑付,兑付压力大;另一方面镇级政府借上级财政部门的再贷款要负责偿还。我市新桥镇每年要偿还财政部门再贷款本息255万元,马桥镇要偿还200万元,同时欠个人和集体的股金必须如数兑付,机关干部就是一分钱工资不拿也难以保证。合作基金会负债是乡镇债务的另一重要成因,也是化解的重点。
3、教育债务。在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上划前,各镇都负债对教育进行投入,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增加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有的镇还搞教育现代化试点,并通过了省政府的验收。虽然苏中、苏北地区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上划到市级,但过去镇级对教育的投入所形成的债务没收上划,仍由镇级政府来承担,这也是一块不小的债务,长期得不到化解。
4、基础设施债务。近几年镇级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了维护性投资,农桥、农村道路由于长期没有进行维修和建设,对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安全隐患,农民反映强烈。各镇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负债进行维修、保养和建设。虽然目前农村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但由此产生的债务也成为乡镇的沉重包袱。
5、农村税费改革后,减轻了农民负担,取消对农民的各项收费,农业税调减税率,镇级政府的收入大大下降,而各项支出并没有减少,财政支出的压力不但没有减轻,反而逐年上升。省级财政虽然给了我市510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市级财政也作了较大努力,但不能保证农村政权运转的需要。单就村级三项资金一项我市财政就拿出1000多万元,来保证每村达到省规定的6万元标准,何况还有农村教育、计划生育、民兵训练费等等。
三、我市在化解债务工作中采取的措施
近年来,我市各镇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各种手段,努力化解债务:
1、以沿江开发为契机,大力发展镇级经济,特别以镇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个私经济,培植财源,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增强镇级偿债能力。目前,各镇园区建设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将成为镇级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这是化解镇级债务的一条重要而长期有效的措施,但在短期内作用不太明显。
2、积极组织对镇级债权的核实、清收,增加化解债务的资金来源。除了对单位往来组织清收外,尤其对个人往来的清收,一律作为清收的重点,不少镇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以镇纪委的名义发出催款通知,从组织的角度加大清收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认真分析债务成因,区别轻重缓急,分清责任,对不应由政府承担的债务该核销的核销,该分摊的分摊,该转移的转移,尽力压缩债务规模。
4、采取有效措施,从严从紧控制,避免新的债务产生。市政府要求各镇从实际出发,量财办事,严禁不顾实际和财力可能举债兴办所谓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严格控制新增债务。
5、制定制度,将债务化解工作列入政府日常主要工作之中。不少镇成立领导小组,制定目标,明确责任,将债务化解工作列入工作考核的具体内容,对债务化解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6、想方设法,盘活资产,通过资产抵债或以资产变现款偿还债务。各镇通过对乡镇合并后的资产重新登记核实,分析资产状况,对能处置的闲置资产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盘活,有效地降低了债务规模。
四、下一步化解乡镇债务的几点建议:
(一)调整省对县财政体制,体制政
策向苏中、苏北县市倾斜。由于所得税共享政策改革和省体制政策的调整,直接影响到地方财力,镇级新增的税收大部分被中央、省财政集中,如所得税中央共享60%,省再统筹20%,新增100元所得税镇级最多得到三分之一;增值税新增100元,镇级得不到五分之一。镇级既没有发展经济的能力,也没有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地方财政收入出现快速增长,地方财力增幅呈现下降趋势。建议:
1、取消省集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量20%政策。
2、调整发展资金政策。省政府《关于调整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苏政发[2001]3号)文件,对标准人均财力超过13000元的市、县,按其地方财政收入当年新增上交额给予10%的发展资金。此项政策是以当年新增上交额计算,而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省集中20%政策是以省核定收入基数计算。计算口径不一,建议发展资金也按基数计算。
3、取消教育附加费、人民教育基金上解政策。我市每年按照上级下达的教育附加费、人民教育基金上解任务,每年我市需上解381万元。省政府《关于调整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苏政发2001)3号)明确:严禁在财政体制之外调用属于下级政府的财力。省政府《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苏政发[2002]66号)文件规定,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上划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人员经费、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危房改造以及办公用经费不足部分都由市县财政来安排,并明确教育附加费用途。现在市县级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省级不但没有补助,反而继续上解一块,显然是不合理的。
(二)增加对苏中、苏北市县财政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向农民的不合理收费,规范了农业税征收,县乡收入明显下降,而支出却大幅度上升,为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省财政建立了转移支付制度,对县级财政进行转移支付。省级转移支付是按照标准财政收入、标准财力、标准财政供养人口、标准学生数、标准教职工人数等因素测算的,但这些标准数与实际存在着很大差异,导致对市县转移支付的不合理性、不平衡性。农村税费改革我市只得到510万元转移支付,与实际支出相距较大。按照省政府规定村级三项资金每村6万元标准计算,我市村级支出就要1200多万元,而村级三项资金现有水平只有每村3万元,省级转移支付加上农业税正税10%和农业税附加也达不到每村6万元的标准,何况还有计划生育、民政优扶、教育支出、民兵训练等等支出。建议根据各县的实际情况,重新测算,增加对县乡的转移支付。
(三)核销债务。我市每年需偿还农村合作基金会再贷款、供销社社员股金再贷款本息1000多万元,上级财政扣款,下级财政保吃饭、保运转、保“两高”等就难以实现,建议核销农村合作基金会再贷款、供销社社员股金再贷款或延长偿还期,或者采取省、市、县各级政府共同负担的办法,不能把债务交给困难重重的乡镇承担。
(四)加大省级财政扶持力度,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一是增加对农村道路、桥梁等公益设施的投入。二是增加对农民社会保障方面的补助,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民的医疗保障。同时,明令禁止乡镇政府举债办公益事业,防止新的债务产生。
(五)省财政增加对镇级改革的支持力度,减轻镇级财政负担。现阶段镇级财政供养人口多,负担重,镇级财政保吃饭都很困难。不改革,财政供养人口减不了,镇级财政难以走出债务困境,要改革必须要有相应的成本,建议省财政增加扶持力度,加快镇级机关事业单位改革,减轻镇级财政负担。乡镇政府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精简机构和人员,减少支出,另一方面积极培植财源,壮大实力,增强偿债能力。
(六)增加对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增加地方财力。经济落后地区,发展经济的难度更大。农村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困难,做大做强财政蛋糕,需要企业的快速发展。建议省、市政府相关部门研究政策,加大对农村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镇级经济发展。
镇级债务是困扰镇级经济发展的障碍,只有各部门按照“财力下移,债务上移”的原则,通力协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化解镇级债务,才能保证地方经济良性、快速发展,最终达到农民增收,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第三篇: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创建环境优美乡镇
娄庄镇: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创建环境优美乡镇
9月20日,娄庄镇顺利通过创建省环境优美乡镇初评。
近年来,娄庄镇在市委、市政府和环保部门的亲切关怀和支持下,开展了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的建设工作,建立了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机制。在加快发展经济和小城镇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积极探索经济建设、城镇建设和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使环保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环境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基本实现了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基本概况
2000年3月,根据行政区划,原洪林镇与娄庄镇合并组建成新的娄庄镇,镇政府驻娄庄。新的娄庄镇地处姜堰市东北角里下河地区,镇政府所在地距离市区15公里,南接328国道,西接宁盐公路,新建的宁启铁路穿腹而过。东邻南通市海安县,北接盐城东台市溱东镇。地域面积68平方公里,辖2个居委会,17个行政村,360个村民小组,15180户,计51527人,集镇建成区面积2.14平方公里,人口15180人。
改革开放以来,娄庄镇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2004年全镇完成农村社会总产值222018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21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86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万元,社会和经济发展指标均达到小康标准。随着经济的发展,娄庄镇城镇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被评为泰州市环境优美乡镇、江苏省新型示范小城镇、江苏省卫生镇、全国千强镇、全国重点镇、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先进单位。
二、创建工作情况
(一)抓住“龙头”,科学编制环境规划
1、环境规划是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的龙头,也是指导和组织实施创建工作的依据。为此,娄庄镇把高起点编制环境规划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依据省《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江苏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及有关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结合镇实际情况,聘请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姜堰市分所的专家、教授,共同编制了《姜堰市娄庄镇环境保护规划》,该规划对娄庄镇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按照有关规划,根据娄庄镇的经济发展情况,对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了科学预测,明确污染控制目标,提出了实现这些目标的要求和措施。该规划编制完成后,当年通过了泰州市有关专家的评审,并经镇人代会通过,报姜堰市人民政府和环委会批准。
2、按照创建新型小城镇的标准,2000年娄庄镇根据乡镇合并新形势及时聘请东南大学和省科协设计院修编了《2000—2015年娄庄镇建设总体规划》,经镇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后并报经姜堰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同时编制了全镇“九横十纵”的道路规划、环境与绿化规划、供水规划、排水规划、电力规划、通信规划、防灾规划。并根据总规修编了集镇建设总体规划,镇区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基础设施齐全。
3、在总体规划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在编制环境规划中,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编制环境规划,加快农村城市化配套建设的同时,编制与之配套的环境保护规划,两个规划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在环境规划中,充分考虑经济、人口、环境、资源之间的综合平衡,使小城镇和农村人口规模、土地资源、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发挥最佳效应,总规中结合本地区资源和资源特点,大力建设工业园区、私营企业开发区,把工业污染物类型相近的相对集中,形成治理新优势。
(二)强化宣传,提高共识,落实环境保护决策保障机制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是搞好环保工作的基础。几年来,娄庄镇利用广播有线电视、宣传车、黑板报、画廊、横幅标语(特别是今年5月,利用集镇显目地段的墙壁书写环境标语40条,建成环保灯箱广告20个),大造舆论声势。同时结合“三五”、“四五”普法、“六五”世界环境日、创建“全国新型示范小城镇”和“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先进单位”等活动,加强对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环保国策教育、环境法制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并以先进、娄东生态村、娄中、娄小“绿色学校”作为环境教育基地,在全镇中小学组织开展“创建环境优美乡镇、争做环保小公民”万人签名仪式,全面提高干部群众和学生的环境意识。在平时工作中,娄庄镇党委、人大、政府十分重视环保工作,将环境保护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环保工作,形成“党委负总责、政府抓落实、各职能部门协同运作、全社会齐抓共管”的环境保护格局。全镇5所学校17个行政村420家企业都设有兼职环保员,并制定年终考核细则,签定责任制,形成镇村、企业、上下联动、个个关心、人人参与环保的浓烈氛围。今年在全市率先推行环境联保责任制,在排污企业中率先建立健全环保档案。为强化对创建工作的领导,成立了娄庄镇环境优美乡镇创建领导小组,由镇长李宝权任组长,分管副书记、副镇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工业公司、劳动安全、土管、村建、环保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鼓励公众参与,群众监督,遇有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向社会公布、广泛征求意见,定期进行环保事务公开,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创建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突出重点,点面结合,加大集镇环境综合整治
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必须对照创建标准,结合实际真抓实干,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几年来,娄庄镇按照创建要求:一是将环境统计与排污申报相结合,摸清重点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总量。二是加强环境质量监测、监控工作,找出环境中的不足点和薄弱点。三是突出重点,增加投入,实行限期治理。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制保障机制,根据环境质量指标、环境污染控制指标、环境管理指标的三大指标要求对污染源产生单位进行了有效治理。
在废水治理方面:为了强化对水污染的治理工作,先后成立了“整治企业非法排污领导小组”、“水污染治理领导小组”、“饮用水源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全镇共新建污水处理池12座,对单位、学校新建项目一律实行“先评价,后立项”,治污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镇区主要产业是服装和机械行业,日用水量3000吨左右,60%是各企业自行处理达标排放,其余的采用埋地式无动力处理装置。村、居民建房实行全面推广使用埋地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三产项目、浴室、餐饮、饭店全面依法申报,采取治污措施。对农业面源的污水,主要是严禁高毒、多残留药的使用,严禁空瓶、空药袋的乱扔乱抛,减少化肥用量,统一用药配方,施用时采用低水封闭式自然吸收,把流失率降到最低。全镇污水处理率达65%,定期督查医院的污水处理,要求分质分流,局部分隔治理,把污染就近消灭在污染源。达标率100%。镇政府投资500多万元全面整治镇区三号河,呈现水清岸绿景美灯亮的靓丽风景。耗资60万元,对全镇180条河道上的漂浮物、水花生进行全面清理,清淤疏浚河道5000米,确保了河道畅通,水质变清。
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加强区域环境治理,巩固烟尘控制区建设成果,对工业、饮服业、浴室等行业的工业炉窑和生活大灶分期改造,使烟控区覆盖面积扩大到2.35平方公里,在保持烟控区覆盖率100%的同时,不断提高烟尘排放达标率。集镇内水泥厂,由于设备陈旧,地处集镇上风向,烟尘较大,一度时期集镇周围群众反映强烈。为此,该厂被泰州市列为限期治理项目,为确保按期治理达标,经有关专家想方设法改革工艺流程,采取袋式回收和水膜除尘,先后投入近200万元资金治理,经泰州市验收合格正常运行。镇区的两家浴室原用土锅炉生产,烟尘难以控制,实施烟控区建设后,限定该单位停业,更换了达到环保要求的锅炉;镇区的8家饭店,原用食堂大炉,烟尘较大,在建设过程中,与有关部门联手,这8家单位主动拆除了大灶,换上了木材燃料,从而有效控制了大气污染,使大气质量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
(四)落实关键措施,强化管理,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强化环境管理是减少污染、改善环境,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措施。几年来,娄庄镇结合技术改造,全面调整了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预审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积极发展无污染、少污染、低污染的产业和产品,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对重点工业项目实行先评价后建设,对环境污染项目严格执行“三同时”。多年来,娄庄镇的建设项目环境审批率及“三同时”执行率一直保持在100%,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或污染严重难以治理的工业项目,不论其利润多么丰厚,一律不予审批。娄庄镇先后否决了有污染的化工等项目15个,有效地防止了污染源的发展和转嫁。在严格控制新污染产生的同时,对老污染企业也敢于顶真碰硬,对污染重,能耗高的企业实现了关、停、转、迁,不达标的坚决取缔。近年来,娄庄镇关停了污染严重的洪林精细化工厂,维扬布厂,取缔了新兴化工厂一个污染项目,炸毁污染严重、浪费土源的土窑厂14座,从而使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更加趋于合理。与此同时,还在全镇全面推行了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排污总量控制,排污口规范化整治,从而强化了污染处理设施的运转管理,使环境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正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姜堰市虹磊胶粉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将废旧轮胎回收再生利用,目前该厂和泰州市良帅服饰有限公司都已经通过ISO14000环境质量体系论证。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是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小城镇、大战略”的发展思路。2000年初,行政区划调整,原娄庄与洪林镇合并为新的娄庄镇。随着新娄庄地域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如何在更大的范围延伸创建的触角,拓展创建的空间,娄庄镇始终注重抓好文明村镇的基础工程——集镇建设,及时邀请省市有关专家来娄庄规划论证,重新规划修编了《娄庄镇域总体规划》,全镇村镇建设布局为一个中心集镇连接洪林片区,五个中心村、九个基层村,道路规划为“九横十纵”。2003年6月,镇党委根据修编后的新娄庄总体规划,提出了创建全国新型示范小城镇的目标。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娄庄镇依托民资,借助外资,滚动投资,坚持政府、集体、个人一齐投,镇内镇外资金一齐筹,广泛吸纳农民群众和镇内外单位个人参与娄庄建设,先后投入近3亿元,重点实施“一门”、“两园”、“三街”、“四区”和“五大标志性工程”,新完成建筑施工面积20万多平方米,通过江苏省新型示范小城镇的验收。
由于娄庄镇坚持“五统二分”,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质量施工、统一价格由群众委托政府代建、统一设施配套、统一抽签入室,分户办理委建手续、分户进行内部装
璜的集镇建设模式,保证了规划的高品位、建设的高速度、施工的高质量和发展的连续性,使集镇长高了、变胖了、亮丽了。如今,新建成的10万平方米的烟墨公园与2万平方米的世纪广场南北相映,形成了娄庄独特的旅游风景。
新的集镇交通便捷、布局整齐、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极大地发挥了“磁场”效应,形成了强大的聚合优势。镇区人均公共绿化面积达9.2平方米/人,镇区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98%,建设垃圾填埋场2处,面积15亩,做到垃圾日产、日拖、日处理填埋。镇区内建好路灯638盏,实现了亮化、美化、绿化、净化。一方面改善了投资环境,先后吸纳盐城、上海、浙江等地的私营老板来娄庄投资兴业;另一方面改善了生活环境,新吸纳的6000人落户集镇,集镇总人数发展到1.6万人。中心村的建设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居住散、脏乱差的问题,全镇实现公路黑色化、硬质化,自来水安装率96%,全镇居民使用液化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普及率达70%以上。
(五)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态镇
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党委、政府果断关掉污染大户的淀粉厂。做到实施经济发展优先考虑环境,不折不扣落实“三同时”。
农业上积极扩大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率100%。积极推行植保服务制度,统一防治,要求使用低毒高效,减少农药使用量,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化学肥料用量,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率达90%,主要是推广秸杆还田,用于育菇、做饲料。扩大绿肥种植面积,开辟有机肥源,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基本农田土壤肥力状况逐步提高。
加大示范点建设,实施典型行政战略。娄庄镇分批创建了四个生态村,先进(原沙家套)村、放牛村集体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工业企业如雨后春笋不断成长,但镇环保部门时刻注重调研论证,得到市环保部门的认可后方可兴办,坚决杜绝了以牺牲生态环境换来经济繁荣的现象。这两个生态村的企业都能做到达标排放,树木成行,鲜花点缀,小桥流水,环境优美,生机盎然,令人心旷神怡。娄东村和曹杨村是娄庄镇生态农业发展的领头羊,实行立体种植无公害农产品,紫葡萄、大白菜、草莓、彩色扁豆等蔬菜水果深受顾客的青睐,其生态园得到省市领导、专家的肯定。全镇畜禽养殖粪便综合利用率达100%,无超标排放污染环境,例如洪林张义特种养殖场是省组织部、省科协命名的江苏省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学用科技的示范点,多年来,遵循“立体养殖、生态环保、绿色食品、造福农民”的宗旨,繁殖波尔山羊(5000只)、种猪(100头)、美国落地王鸽(2000对)、牛蛙、种植蘑菇、香菇(50万瓶),实行生态良性循环:鸽粪→猪饲料→鱼蛙;鸽粪、猪粪→蘑(香)菇培养料,综合利用。洁翠康食品厂以生产绿色大米为载体,带动了无公害水稻的种植,全镇无公害水稻42000亩,远销大中城市,从而使娄庄人民尝到了环保的甜头。
三、今后打算
娄庄镇党委、镇政府决心在现有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照标准,理清思路,排找差距,总结经验,完善设施,加大建设工作力度,全面贯彻国家环境优美乡镇建设要求,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把建设重点转向重点工程、形象工程和长效管理上,进一步修改完善各种管理措施,进一步拓展建设资金渠道,娄庄镇将以这次检查创建工作为动力,勤奋工作,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加速发展,为把娄庄镇环境优美创建工作推向深入,取得更大成就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