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电力学院星光小论文--浅谈“跌倒老人该不该扶起”(定稿)
浅谈“跌倒老人该不该扶起”
最近媒体曝光出诸多诸如彭宇案之类的扶起跌倒老人做好事反被老人诬为肇事者、甚至被法院以“常理判断”等逻辑推理的理由判决巨额赔款的案例,越来越多的社会舆论开始讨论并指向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老人跌倒到底我们该不该扶起来?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或许在过去千百年来,这只不过是再简单不过的举手之劳,但简单细微之处彰显出的却是整个社会道德的大问题,遗憾的是如今这已经成了一个奢侈的社会公德,甚至可能会让心存善意和道德良知的“好人”们经济破产。
前不久,武汉市88岁的李老汉在离家不到百米的菜场口摔倒后,众多围观者无人敢伸出援手,最终老人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的事件,公众对老人跌倒出现的冷漠和麻木不仁,这又真的是中国道德的沦丧得体现吗?
对此,我的看法是:
首先,不能因为老人倒地无人敢扶的现象而全盘否定几千年来中国人形成的良好道德观。
中华民族是有道德、讲道德的民族。一是从经济发展的过程看,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蓬蓬勃勃,展示的是中国人自强不息、克勤克俭,展示的是中国人昂扬向上、勤劳向善。这样一份美德,是中国人的基本状态、中国人的总体状态。二是从举办大事喜事的过程看,这些年,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在这些大事喜事中,中国人展示了讲文明、讲礼仪的公共道德,中国展示了环境好、秩序好的良好形象,中国的志愿者展示了热情、周到服务的奉献精神。办这些大事喜事,我们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好评。三是从应对大灾大难的过程看,这些年,在应对南方雪灾、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强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中,我们看到了灾区人民顽强不屈、不为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品格,看到了全体中国人爱心如潮、仁者爱人的美德。每当面临灾难灾害,中国人总是万众一心、共克时艰。这都足以说明,中华民族就是一个有道德、讲道德的民族。
所以我们要坚持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而不是去怀疑它,否定它。再者,扶起跌倒老人不只需要技术,更需要道德。
卫生部公布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提出: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这一规定,解决的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即在老人跌倒时,用什么样的方式将老人扶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老人在扶起过程中的风险,减少可能出现的矛盾和纠纷。但我们目前所面临的,并不完全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大程度上是道德问题。如果面对老人的跌倒,连“扶”的想法都没有,或者不敢有,而是“敬”而远之,还何谈“扶”的问题呢?
所以在遇到老人跌倒的时候,不仅要求我们掌握基本的救助方法,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一颗“尊老爱幼、见义勇为”的心。不要被一些“救人有风险,救前需思量”的语句让自己在助人为乐时畏首畏尾。
最后,扶起跌倒老人更需要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既然卫生部已经从技术层面对搀扶跌倒老人提出了规范和要求,接下来需研究的,就是如何从道德与法律层面也提出一些规范和要求,以消除公众在行善过程中的“风险”压力,解除公众行善的后顾之忧。目前,一些西方国家在如何减轻行善者责任方面都出台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在欧美国家则有一种法则被称为“好撒马利亚人法则”,即在紧急状态下行善,即使造成了一定后果,也可以减轻或免除行善者的民事责任。如果能够从法律上给行善者一定的支持和帮助,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伸出善良与正义之手,社会的善良与正义之举也会越来越多,而更多的老人、弱者等会受到社会更大程度、更大范围的帮助。
在“尊老爱幼”、“见义勇为”的儒家文化滋润和熏陶了几千年的这片土地上,还会出现这样的事情,着实值得我们反思。尽管曾经发生过少数“行善被讹”的个例,尽管这些“悲情”事件让人心生寒意,但绝不应成为“见死不救”的借口。青丝变白发是每个人都将经历的,如果今天不扶起别人,我们还以什么资格去要求下一辈搀扶我们?
下一次,别再做沉默的围观者。因为我们扶起的不仅仅是老人,还有自己那“跌倒的道德”。
这样才能更好地构建我们的和谐社会!
第二篇:上海电力学院星光小论文--水流困局何去何从
水流困局何去何从
【摘要】有人说,20世纪是“石油世纪”,而21世纪,将会是“淡水世纪”。有人甚至预测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八大瓶颈之一就是缺水和污染,对增长率的负面影响高于能源价格上涨和外商投资下滑的影响。水资源不仅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更是战略性的经济资源。近日,央视财经频道播出了一组聚焦水流困局的报道,从小水电无序建设、高尔夫球场违规用水、城市内涝的愈演愈烈等视角切入,全景式地呈现了我国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的现状,所折射出的水资源管理存在的缺失与困难更是引人深思。
【关键字】水流困局 水资源供求矛盾 未来水利建设
【正文】
我总结了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监管的缺失。央视记者向某区水务局求证该区两处高尔夫球场使用地下水是否经过批准时,得到的答复居然是“联系不上球场负责人,无法进入球场检查,无法核实”。有球场负责人透露,因为交的水费都是固定的,所以从来不统计对地下水的使用量,用多少水也并不在意,哪怕开采的是80米深的地下水。是否违规用水不知道,要进入球场检查还需要得到对方的批准,但球场只需要交固定的水费就可以随便用地下水。在强大的高尔夫球场面前,地方水务部门表现出来的隐忍令人费解。可是,当面对媒体时,他们的强势却令人惊叹:
“突然冲了上来,捂住了镜头,随后抢走了记者的采访设备。” 对违规者的隐忍和对媒体的强势,使监管的缺位暴露无疑。其次是处罚的无力。部分高尔夫球场超量用水、私自打井被曝光后,某地方水务部门很快就这一事件进行了回应:近期准备和城管等部门对高尔夫球场联合执法,对没有备案的水井采取封井、罚款等措施,擅自打井将处以2—10万元罚款,逾用水定额40%部分水价翻3倍,用水紧张将暂停高尔夫球场供水。
看到这里,高尔夫球场的负责人们该偷笑了,罚款最高不过区区10万元,对他们而言,实在不过是九牛之一毛而已,要知道当地一个球场的入会费动辄都是数十万元。单一的处罚手段,过低的违归成本,对违规行为丝毫起不到应有的震慑作用。更何况,一些球场早已深谙此道,只要交纳罚金,就能把违规项目一直安安稳稳地经营下去,赚个盆满钵满。
早在2009年初,水利部部长陈雷表示,我国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今年年初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实行这一制度。落实这一制度的核心在于,要使水资源要素在经济布局、产业发展中成为强有力的约束性、先导性指标。
尽管一些地方水务部门也纷纷表示要“以水定发展”,然而现实却是“发展”往往排在“水”的前面。一高尔夫球场负责人透露,当初是当地的招商部门主动找到他们,并提供了多块土地供他们选择。有了招商部门的支持,剩下的事情就非常顺利。至于是不是高耗水项目,是否超出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也就不再是问题了。在发展至上的大环境下,地方水务部门也是上下为难。
通过剖析高尔夫球场的“耗水黑洞”,我们不难发现,监管的缺失、处罚的无力、发展至上的现实,都是造成水流困局的幕后推手。如果不一一对症破解,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是人类的眼泪将从寓言变成现实,这不是杞人忧天。然而我国为何有严格的排污限制,但水污染现象仍然很严重?要知道我国水标准订立时,学的是70年代西欧、北美、日本这些国家的一些排放标准。但是这个标准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中国国情,就是100公里长的河道,国外是地广人稀,也就是三五家工厂,这100公里河道边上,中国就有三五百家工厂,上千家工厂,非常密集 所以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把排放标准和江湖水体的纳污能力挂钩,河流先定它的水功能,根据服务功能定水质等级,根据水质等级定这个入河排污量,根据入河排污量定允许陆上进入河里的量,然后再分解到各个生产单位、各个生活单位,到这块把这个指标分解下去。这样从水域反推到陆域,这样的标准才是科学的。第二方面就是不达标的问题,现在存在着一个守法的成本太高,违法的成本太低这么一个问题。你比如说这么一个企业,特别是南方,有些企业一接到环保局超标排放收费,全厂上下一片欢腾啊,接到罚单以后,跟过年似的,为什么呢?就因为它要是你要逼着这个企业达标排放了,它要花十倍的钱。代价很大,它不达标排放,交一点罚款,一个钱就够了,不用花那十个钱,所以就是守法的成本太高,违法的成本太低,应该说中央号召转变增长方式,这是一个主线,科学发展是主题,按照这个方面,切实地不能单纯追求GDP,而是要生态文明,而是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追求这一些。
今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中国水利问题,把水资源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文件第一句话开宗明义地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并提出了被称为是“史上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对话》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所长王浩做客节目,聚焦水流困局,并根据中央一号文件所提出的三条红线提出应对之策。我们的目标是今后三年,将用水资源费,大力加强水资源监测管理体系,过去咱们国家建国几十年监测体系不是没建,但是都建在大江大河,主要的监测对象是自然水循环,防洪啊,航运啊,发电洪水干旱过程,这些监测得比较多。但是对社会水循环,供水、用水、耗水、排水,具体到每一个用水户,这种监测还相当的薄弱,全国的取用水量5960亿,那么真正有监测的数据呢,也就是20%。未来就要在三年的时间里,迅速地把这20%提高到监测量要到80%以上,把大的用水户全部监测起来,以后再逐步完善,争取做到95%以上。搞好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搞好水资源复杂系统的这种优化调度,受益的是老百姓,受益的是国家。
【参考文献】新华网
第三篇:上海电力学院关于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规定
上海电力学院关于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规定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整个学位论文顺利进行的必要基础,是研究生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必须环节,是培养研究生独立科研能力的主要措施,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保证我校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顺利开展,力求使每位研究生选题准确、研究内容明确、实施方案及技术路线科学合理,特制定本规定。
一、论文选题的基本要求
研究生学位论文课题的选择应从本学科出发,选择既有很强的实际应用背景,又有较为深刻的学术研究内涵的课题,也可选择结合生产实践、解决重大实际问题的课题。
课题要有先进性,使研究生有可能在论文中提出新见解,通过研究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对某个学科方向或技术领域有所推动;课题要有可行性,使论文提出的工作构想与思路,能够在本校或国内有关单位的实验条件下取得足够的实验验证或揭示。课题工作量和难易程度应适当,使研究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取得预期成果。
论文选题应该尽量结合本学科专业课题组或导师的科研课题进行,并且结合研究生的科研基础和个人特长。
二、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论文课题后必须撰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对所选课题的立论依据、研究方案、研究基础和经费预算等作出全面介绍并进行论证。开题报告的一般内容:
1、课题来源及选题背景、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文献综述部分不是将文献内容进行简单的堆砌,而应通过阅读,消化、提炼,对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动态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全面的综述。参考文献不应少于20篇。
3、主要研究内容、学术路线及预期成果。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1)学术构思及研究方法;(2)关键技术及学术路线;(3)可行性分析;(4)预期创新之处及成果;
4、时间进度(总体日程安排、预计答辩时间)。
三、开题报告会的组织实施
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必须以学术报告会形式进行。
1、报告会前,研究生必须完成《上海电力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表格的填写,并经其导师审核签署意见;并将开题报告有关论文信息、参与专家信息等报学科点审核通过。
2、报告会评审专家应当具有副教授及以上,或相当职称,评审专家不少于3人。提倡聘请相近专业、跨学科有关专业或科研单拉、企业界的专家参加;
3、开题报告会召开之前,至少提前一个星期将《上海电力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提交给报告会评审专家评阅;
4、报告会应公开举行,会前张贴海报,公布开题者、导师、课题名、审查小组委员名单以及举行报告会的日期和地点,并组织本学科和相应学科科研人员、教师以及研究生参加;
5、报告会上,研究生对拟选课题作全面汇报,并当场回答评审委员的提问。指导教师应介绍该生的业务基础、研究能力以及拟选课题的评价。
6、开题报告会结束后,需将开题报告有关专家出席情况、审议情况等报学科点审核、备案。
四、审核标准
评审专家对开题报告的选题依据、创新性、难度、可行性及预期结果、口头报告情况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判,对该生有否能力完成课题任务、能否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做出明确评定。开题报告的评议结果为通过或不通过。
五、开题报告时间
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之前为硕士研究生的开题阶段。硕士研究生一般入学后第三学期内组织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的具体时间由导师根据研究生工作进度确定。
六、其他
1、开题报告经审查通过,必须严格执行。允许最后完成的论文与课题报告有一定出入,但不得有根本性改动(如课题方向、研究对象等)。
2、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允许随意改题。如确有特殊原因需改题者,须事先递交书面申请报告,经导师同意并报一级学科点审核、研究生处备案后,重新开题, 审查通过后方可执行。
3、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必须在一个月内再次进行开题报告。第二次开题报告仍未通过者,予以退学。
4、不能按期进行开题报告者,应提前提交延期申请,经导师同意、研究生处批准后方能延期进行。延期开题时间需在延期申请中加以说明,并必须在该时间前完成开题工作。
5、开题报告一式两份,一份存研究生处,一份由学生本人保存。
6、开题报告结束后,硕士研究生实际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延期开题或重新开题者,答辩时间相应推迟。
七、本规定由研究生处负责解释
上海电力学院研究生处
2012年12月
第四篇:上海电力学院:学生争当“校园项目经理” - 合肥学院
上海电力学院:学生争当“校园项目经理”本报讯(记者 董少校)吸收学生爱心存款,发放短期小额贷款,上海电力学院“爱心银行”的运营一直有声有色。经管学院学生张琦曾在“爱心银行”项目组实践两年,不久前,她因这段经历获得进入农业银行个人房贷部实习的机会。
自2006年开始,上海电力学院探索实施“校园项目经理”制度,引导学生自发组成团队,开展有利于提高思想素质、专业素质的各类校园活动,项目负责人即成为“经理”。上海电力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石奇光说:“活动项目化的特点在于打破院系、年级、专业等固定建制的组织形式,担任活动负责人不再是学生会和班干部的„专利‟,人人可以申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搭建起新的实践育人平台。”
上海电力学院设立了大学生活动项目化运行中心,并在二级院系分设办公室,受理项目申报,对项目进行督导和考核。申报成功的项目可以获得200元至1000元经费支持,使用学校专门的场地、设备开展相关工作。该中心定期开展项目化工作的研讨和培训,对学生活动项目进行审核和评比,每月评选最佳项目、优秀项目负责人,给予表彰奖励。
学校还不断完善学生活动项目化评价机制,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第二课堂教育4个学分,设立“第二课堂奖学金”。学生组织、参加项目化活动将获得相应积分,可计入第二课堂学分、获得单项证书等。2010年,全校共有189个项目申报,立项164个,结项120余个。目前,上海电力学院的班团主题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基本采用了项目申报方式,许多大型校园文化活动也采用了活动项目招投标方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