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4 22:41: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积极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积极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第一篇:积极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积极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努力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

——南郑县人民检察院加强群众工作的几点做法

近年来,南郑检察院认真贯彻中央、高检和省市院的要求部署,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工作理念,在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的同时,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检察机关群众工作,不断提高为群众服务水平,取得显著成效,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我们的做法是:

一、高度重视,明确群众工作思路。

我们深刻领会中央、高检院和省市院领导同志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在省、市检察机关相继作出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具体部署后,我院党组高度重视,及时研究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坚持把群众工作作为检察机关的一项重点工作和重大课题来研究部署,在实践中层层深入、步步紧跟,稳步推进。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南郑县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检察机关群众工作的实施意见》,鲜明提出“维护人民群众权益、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接受人民群众监督、落实便民利民措施”的总体思路和10项具体措施,上报县委后,引起县委高度

重视,被县委文件全文转发。在具体实践中,院党组要求各

业务部门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创新载体,定期召开工作

推进会、经验交流会、举办检察论坛等形式,促进提升群众

工作水平,推进检察机关群众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二、强化职能,突出群众工作重点。

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必须立足本职,切实把执法为民的要

求落实在执法办案中,体现在工作成效上,以执法为民的工

作实绩取信于民。

在工作中,我院积极发挥批捕、起诉职能,重点依法严

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抢劫等暴力犯

罪以及盗窃、抢夺等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犯罪,近

两年来,我院先后批捕这类刑事犯罪 103人,提起公诉152

人,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人身及财产安全。同时,我们紧紧

围绕党和国家涉农、惠农政策实施,认真查办涉农职务犯罪

案件,切实维护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努力从源头

上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升人

民群众对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近两年来,我院先后在财政、税务、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开发、征地拆迁、农村基层站所

等行业领域查办涉及侵害农民利益职务犯罪案件14案15

人,有效地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在依法查办案件的同时,找准抓住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围绕加强

和创新社会管理,重点推进“检调对接”、社会风险排查研

判、社区矫正等工作,最大限度防范社会管理中的风险隐患,增加社会和谐因素。充分发挥诉讼监督职能,依法纠正群众

反映强烈的有案不立、有罪不纠、以罚代刑等问题,加强刑

罚变更执行监督,防止和纠正超期羁押,依法监督纠正侵犯

被监管人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强化民事行政诉讼监督,保

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近两年来,在执法办案中积极配合有

关方面开展检调对接12起,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的刑事案件立案监督22件,办理人民群众不服法院生效民事

判决、裁定的申诉18件,依法提请和建议提请抗诉11件,法院已改判7件,既维护了司法公正。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创新载体,健全群众工作机制

围绕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我们积极创新工作载体,重点推进延伸法律监督触角、执法办案释法说理、检察开放

日等工作,提升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切实以机制创新提升参

与社会管理和做群众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建立健全联系群众工作制度。不断拓宽民意收集途径,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积极推进检力下沉,延伸检察工作

触角,报经县委同意,在全县人口集中、社情复杂的大河坎

镇、汉山镇、新集镇、梁山镇建立了检察工作室,安排专人

驻检察室开展工作,就地受理群众诉求,提供法律服务,化

解矛盾纠纷。每年集中时间开展两次“深化检务公开、落实

便民措施”包镇进村入户活动,宣讲党的富民、惠民政策和

检察工作性质、工作范围、工作程序、告知事项,增进广大

群众对检察工作的了解和支持。扎实开展送法进机关、进农

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六进”活动,结合检察职能开展以案释法、法制宣传,为群众送温暖、送平安、送法律、送服务。近两年来,先后在在机关、农村、学校和

企业举办法制宣讲活动48场次,结合办案开展以案释法22

场次,发出征求检察工作意见表840余份,为群众提供法律

服务230余人(次)。

建立健全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加强检察门户网站和举报

电话建设,健全完善网上举报、申诉、投诉受理,投资8万

元建设了规范化的检务大厅,方便群众表达诉求。及时解决

群众合理诉求,增强了群众工作的实效性。坚持首办责任制

和检察长接待日制度,理顺信访案件分流、办理和答复机制,努力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建立健全答疑说理制度,耐心

做好答疑解惑、思想疏导等工作。高度重视涉检群体性事件、突发性事件的处置工作,准确掌握事件发生的原因、发展态

势以及群众诉求,近两年来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和举报申诉

238件(次),全部做了妥善处理,给群众以满意答复,实现

了连续多年涉检赴省进京零上访。

健全特困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机制。结合办案,重视解

决刑释解教人员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实际困难,与公安、法

院、司法行政部门形成合力,切实加强对特殊群体和困难群

众的司法保护,先后开展特困刑事被害人救助12人(次)。

主动接受外部监督,增强群众工作的开放性,认真开展“检

察开放日”活动和案件回访工作,听取群众对执法办案工作的意见。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经常性联系制度,认真落

实人民监督员制度,自觉接受新闻舆论监督,完善情况通报

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向人民群众公开检察机关的重大决

策、重要信息和重要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提升了检察

机关执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

四、改进作风,提升群众工作能力

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必须在全体干警中持续深入开展群

众观念再教育活动,使群众观念根植于干警心中,自觉落实

到工作实践中去。

认真分析群众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开展“维护人

民群众合法权益、解决反映强烈突出问题”专项检查活动,认真查找和剖析检察人员群众观念淡薄、群众工作能力不强

等问题的原因。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列为检察干警教育培训和岗位练兵的重要内容,加大工作力

度,每年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培训,通过案例教学、以老带

新、组织干警走访群众、安排新进检察人员和年轻干警到控

申、办公室、民行、基层检察室等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的一线

岗位接受锻炼等方式,促进检察干警在与群众面对面的工作

中不断提高掌握群众心理、使用群众语言、疏导群众情绪、处理群众诉求、化解社会问题等能力。

我院在开展群众工作中作了一些积极探索,也取得了一

定成效,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群众工作载体不够丰富,工作方法不够灵活,部分干警群众

观念不够牢固,解决群众具体困难和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

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切实加以解决,始终把实现好、维

护好、发展好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检察工作的出发点

和落脚点,始终做到尊重群众、保护群众、服务群众,在开

展群众工作中,不断推动检察工作创新发展。

第二篇:积极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积极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努力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

渭南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刘伟发

党中央对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非常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实践群众观点,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正确把握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增强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同志强调,政法干警一定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心中有群众才能做到党在心中、法在心中。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神圣使命,在依法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检察权过程中,群众工作直接影响着职能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表现着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的问题。因此,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期待,检察机关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检察机关群众工作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加强和改进检察机关群众工作,是践行党的宗旨、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切实提高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广泛争取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信任、理解与支持的重要举措。

(一)加强和改进检察机关群众工作是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检察事业作为党实践其先进性的载体,人民群众通过积极投身党所领导的检察事业来表达对党的拥护。检察事业的兴衰成败,从本质上来说在于检察工作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取决于人民群众对这种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认可度。因此检察机关必须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和实际问题,努力使检察工作体现群众的愿望,满足群众的需要,维护群众的利益。

(二)加强和改进检察群众工作是由检察机关人民性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检察机关是国家机关的组成部分,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这一本质,决定了检察工作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立检为公、执法为民,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的呼声为第一信号、以人民群众的需要为第一选择、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第一追求、以人民群众的满意为第一标准,不断改进执法作风,规范执法行为,依法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检察权。

(三)加强和改进检察群众工作是检察机关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需要。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以民生问题为主的人民内部矛盾凸显,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尽快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妥善调处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利益纠纷,成为检察机关日益迫切的重大任务。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短期内难以消除,反腐倡廉工作任重道远。

(四)加强和改进检察群众工作是提高执法公信力和人民群众满意度的必然要求。当前,少数检察干警存在着群众观念淡薄,群众工作能力不高,严重脱离群众等问题,降低了执法公信力和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的整体满意度。加强和改进检察群众工作,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通过执法为民,让广大人民群众更深刻的认识检察机关,理解支持检察工作,树立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提高群众对检察机关的整体满意度。

二、深入探索新时期检察机关群众工作的特点规律,正确把握加强和改进检察机关群众工作原则和理念

原则和理念是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核心,检察机关只有深入探索新时期群众工作的特点规律,才能正确把握群众工作的原则和理念,才能推动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在加强和改进检察机关群众工作中,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听民声,察民情,顺民意,及时了解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谋划工作,使各项决策和工作符合实际和群众要求;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支持不支持作为检验检察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确保人民赋予的检察权始终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二是坚持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要善于将检察工作贴近基层、联系群众,要善于从群众的角度去思考检察工作、谋划检察工作,要善于运用检察职能便民利民,要善于从化解群众反映强烈的焦点、热点问题去开展监督工作,要将群众的呼声作为工作的重心、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追求,做到法律监督与群众要求有机结合,使检察工作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三是坚持不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要牢固树立群众工作意识,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切实将执法为民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具体实践上;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检察业务工作能力,努力打造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专业化检察队伍。四是坚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要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社会各界的群众监督,检察工作要习惯于在监督下开展、在注视中发展。与此同时,检察机关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必须牢固树立民生司法、和谐司法、权威司法的理念,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三、坚持专业化与多元化相结合,着力提高检察机关群众工作水平

检察机关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重点在于将检察职能与群众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将群众工作落实到履行检察职能的具体实践上来,真正做到执法的过程就是便民利民,服务群众的过程。

(一)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在“护民”上下工夫、求实效。一是严肃查办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认真履行批捕、起诉职能,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涉众型经济犯罪等各类严重刑事犯罪,维护社会治安大局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依法享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权利。二是着力监督纠正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强化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严肃查办执法不严、司法不公背后的职务犯罪,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维护人民群众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三是依法妥善解决群众诉求。全面加强涉检信访工作,妥善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落实责任追究制,对因办理不力、工作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坚决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通过责任追究,提高执法水平。四是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坚持全面把握、区别对待、严格执法、注重效果,切实把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贯彻落实到每一个执法环节。

(二)积极拓展民意沟通渠道,着力在“靠民”上下工夫、求实效。一是加强民意沟通。在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规范性文件出台之前,采取网上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举行听证、问卷调查、深入群众调研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增强检察机关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及时对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筛选、分类、分析,把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作为工作决策的重要依据,转化为工作整改的重要内容。二是注重把握网络舆情。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收集群众诉求,及时掌握具有苗头性、倾向性涉检网络舆情,快速处理争取主动。加强检察机关门户网站建设,完善便民、利民窗口,努力将门户网打造成检察机关联系群众的重要平台。三是积极发动群众拓展案源。坚持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向群众学习,认真了解、掌握职务犯罪多发易发领域、系统、行业的业务知识,把握发案规律和趋势,有针对性地开展查案工作。受理人民群众对诉讼活动中违法行为的控告,强化诉讼法律监督。

(三)扎实做好群众工作能力的培养,着力在“为民”上下工夫、求实效。一是加强群众观念教育。检察工作必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观念,真正解决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进一步增进对群众的感情,自觉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甘当人民群众公仆。二是加强群众工作能力培训。加强对检察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培训。鼓励检察干警到基层一线锻炼,直接面对群众,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三是树立良好执法作风取信于民。强化执法为民观念,更加注重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用群众信服的方式执法办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强化程序意识和效率观念,及时、高效、公正地处理有关案件,坚持文明执法,注重人文关怀,营造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和谐关系。

(四)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着力在“亲民”上下工夫、求实效。一是认真接受群众对检察执法活动的监督。建立健全人民群众评判检察工作的机制,坚持办理职务犯罪案件“四表四卡”制度,坚持对群众反映的执法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坚决纠正检察机关或者检察人员不作为、乱作为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二是认真接受人民监督员的监督。定期听取人民监督员对检察工作的意见,邀请人民监督员参与执法检查、检务督察等活动。进一步完善督办检查、监督备案等工作机制,为人民监督员有效开展监督工作提供保障。三是进一步深化检务公开。依法向社会和诉讼参与人公开与检察职权相关的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有关活动和事项。探索开展“检察开放日”等活动。进一步完善检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四是认真接受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建立经常性联系。探索建立情况通报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开检察机关的重大决策、重要信息和重要情况,增强新闻发布的及时性和权威性。遇有重大紧急情况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客观事态,表明处理态度。

(五)积极探索完善工作机制,着力在“便民”上下工夫、求实效。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完善接访制度,坚持检察长接待群众来访制度。检察长、分管检察长应当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带头办理群众信访案件。积极开展法律服务活动。通过讲座、发放宣传材料、网上答疑等形式,向群众提供日常法律咨询服务。积极推进普法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等活动,结合履行检察职能开展以案说法等活动,广泛开展法制宣传,主动提供法律服务。对检察机关办理的案件、做出的决定等,如果人民群众存在疑问和异议,检察机关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有责任进行答疑说理,耐心做好答疑解惑、政策宣讲、思想疏导等工作,真正把化解矛盾、定纷止争、理顺情绪融入执法办案的全过程。切实履行诉讼权利告知义务。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证人、被害人等诉讼参与人,严格依法执行诉讼权利义务告知。认真执行《律师法》,依法保障律师会见权、阅卷权、调查取证权等各项执业权利。建立健全保障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的工作机制,探索进一步加强保障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第三篇:如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如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市卫生局

2011年7月27日

结合卫生局工作实际 , 我就如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密切联系群众,了解群众需求,全心全意服务群众。一是做好政(院)务公开工作。深入推进政(院)务公开,加强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及时公布医院资质、医疗服务、服务告知、服务价格等群众关心的信息,保障群众、患者获取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透明度。二是坚决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规范基本药物采购和配送行为,加大对滥检查、滥用药、大处方、收红包、开单提成、过度诊疗等医疗服务不良行为的监管力度,不断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三是不断拓展联系群众的渠道。设立便民窗口、便民热线、便民信箱等,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广泛听取群众的呼声和诉求,及时妥善处理人民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四是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便民利民服务。建立健全医疗卫生单位服务窗口,健全制度,完善流程,改进服务,将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程序公开,便于群众办事和监督。

二、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切实提高各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实效。一是建立完善医患纠纷投诉管理机制,畅通投诉渠道。组织、协调做好群众及患者投诉处理工作,定期汇总、分析投诉信息,提出加强与改进工作的意见或建议。二是建立医患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加强“源头预防”。切实抓好医患纠纷隐患排查调处工作。对排查出来的各类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要及时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三是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严肃工作纪律。严格信访工作纪律和问责规定,对群众来信不交办不转办、敷衍了事、推诿扯皮,以及对上级领导交办的信访案件拖延不按时限反馈或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通报批评;对因措施不力、错误处理导致矛盾纠纷激化升级,或引发群体性事件、发生非正常上访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四篇: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决定

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决定

(2011年7月22日)

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是构建和谐湖北、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十二五”时期是湖北发挥优势、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加快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做好群众工作更为迫切、要求更高。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群众工作对象更加多样化,群众工作内容更加丰富,群众工作环境更加复杂,对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巩固我省“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成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现就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作出如下决定。

一、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自觉性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基本原则。一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尊重民意、改善民生、促进民和、确保民安。二要坚持依法办事原则,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工作,让执法守法、依法办事成为做好群众工作的行为准则。三要坚持群众主体原则,尊重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和首创精神,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提高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能力。四要坚持服务为先原则,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保障群众权益。五要坚持实践创新原则,联系实际,大胆实践,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不断探索群众工作新机制、新方法、新途径。

3、总体要求。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工作放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中去谋划,丰富群众工作内容,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创新工作方法,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做好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工作,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形成群众工作齐抓共管和全方位推进的良好格局,把我省群众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二、解决突出问题,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4、全面落实惠民政策。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增长水平,实施改善民生重大措施,逐步扩大民生工程范围。每年省级新增财力的大部分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集中人力财力物力为群众办一批实事好事,努力满足群众在文化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保障住房等公共服务方面的基本需求,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加强对涉及民生的政府专项资金、惠民补贴资金、群众负担和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的监督检查。逐步增加民生指标在各类综合性考核中的权重。

5、切实扩大就业和促进创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扩大就业和稳定就业并举,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和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优化创业环境,完善创业帮扶政策和担保体系,加快各级青年创业就业促进中心建设,利用好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支持和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保障劳动者权益。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加强对企业工资分配的指导和监督,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

6、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原则,着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完善接续办法。推动非公有制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险。加快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12年基本实现全覆盖。逐步建立统筹城乡的生育保险制度。建立健全企事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城乡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完善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门诊统筹制度。

完善大额医疗保险办法,扩大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试点范围。加快实现省内异地就医及时结算制度。加快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加快各类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

7、扩大教育、卫生和文化公共服务。全面落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落实财政对教育的优先保障,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改善农村和贫困地区办学条件,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不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解决好经济困难家庭子女、流动人口子女、三类残疾儿童上学问题。加快学前教育发展,规范幼儿园管理。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项目落实,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强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切实降低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抓好重大传染病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下乡、文化惠民活动,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8、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面提升农业抗灾救灾、旱涝保收能力。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健全饮用水安全运行的长效管护机制。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进度,满足农村中小加工企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用电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网络,加强通村公路断头路、循环路建设,加强山区通村公路安保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长效机制。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大乡镇、村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度。推广普及环保清洁能源。

9、积极做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工作。大力发展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建立重要生活必需品储备专项补助资金,落实重要商品储备调控制度,完善价格调节基金制度,增强价格调控监管能力。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完善价格补贴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认真做好城镇贫困居民水、电、气等民生保障工作。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上涨过快势头,降低农民生产成本。

10、加大对城乡特殊人群关爱帮扶力度。

按照“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方针,省、市(州)、县(市、区)、乡镇(街道)党(工)委成立关爱农村留守人员工作领导小组,由本级党委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财政安排专项经费。增加项目建设专项资金,依托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和村(社区)综合便民服务中心(或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加快建设覆盖全省的乡镇留守人员服务中心和村(社区)留守人员服务室。广泛开展以生产帮助、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的邻里关照互助活动。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立高龄老人补贴制度,重点抓好留守老人生活上的照顾、身体上的医护和精神上的安慰。大力推进适合留守妇女的创业就业培训,帮扶留守妇女搞好生产,提高留守妇女增收致富能力。重视做好留守儿童的文化教育、安全保护、心理健康、习惯养成等工作,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大力推广志愿服务活动,构建留守儿童的社会教育和监护体系。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加强问题青少年、刑释解教人员、流浪人员、吸毒人员、精神病人等人群的服务管理。

11、做好扶贫助困和移民工作。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切实抓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不断推进脱贫奔小康试点,全力推进大别山革命老区和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努力缩小区域和城乡发展差距。逐步提高扶贫搬迁补助标准,重点解决环境恶劣地区特困群众的生存发展问题;继续实施整村推进,提高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采取产业化扶贫、发放贴息贷款、“雨露计划”转移培训等多项措施,对建档立卡低收入户进行扶持。建立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和特殊群体关心帮扶制度,维护病、老、孤、残、智障等特殊群体合法权益。加强残疾康复和预防工作,研究制定对残疾人特殊困难的社会保障政策。将移民工作纳入各地各部门整体工作范畴,切实做好移民的社会适应和融合工作;积极组织开展移民实用技术和外出务工就业技能培训;认真落实各项移民帮扶政策和措施,鼓励移民开展自主创业活动,切实解决生产生活困难,提高生活水平,使广大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12、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程序,改进执法方式,强化执法监督,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长期不变,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促进土地流转。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建立征地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严格履行程序,坚决制止和纠正违法违规征地拆迁行为。加强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矿山、交通安全管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保障食品安全。集中整治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严肃查处环境保护方面的违纪违法行为。加大行业不正之风治理力度,治理行政事业单位和经营服务性单位乱收费和加重企业负担问题,着力整治医药购销及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规范企事业单位转制行为,加大对下岗职工的关爱帮扶,积极推进遗留问题的解决。严肃查处群体性事件、重大责任事故及执法司法不公等背后的腐败案件和渎职行为。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侵犯群众合法权益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增强群众的安全感。

13、保障群众民主权益。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动员和组织群众依法管理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积极推进党务公开,健全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全面推进企事业单位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事项公开。涉及企业重大决策和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问题,要提交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完善村(居)务“五议五公开”、校务公开、厂务公开等制度,加大落实力度,扩大群众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群众工作长效机制

14、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和管理机制。

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合法性审查作为重大改革方案出台、重大决策作出、重点项目实施的前置程序,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进行科学周密的稳定风险评估。凡未经风险评估或评估不过关的重大事项,一律不予决策研究,更不得擅自实施。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法规、重大决策、重大政府投资项目等,都要通过座谈会、听证或向社会公示等形式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对群众意见要认真吸纳,反对意见较多或意见分歧较大的,要慎重决策。

15、建立健全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和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建立健全群众建议征集制度,引导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工作积极献计献策。支持新闻媒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进一步畅通行政复议渠道,落实行政复议权利告知制度。畅通人民来信绿色通道,不断拓展省(市州、县市区)长信箱、专线电话(传真)、网上信访等多种渠道,引导群众更多地以书面形式表达诉求。加快信访信息系统建设,方便群众网上投诉和查询。

16、建立健全社情民意调研制度。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调研,每年就1-2个重点问题,到条件最艰苦、矛盾最突出、社情最复杂的地方深入调查研究,每年下基层的时间不少于30天。认真落实蹲点调研制度,领导干部要结合各自分工,建立不同类型的基层联系点,选择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协调有关方面研究解决。对各种涉及群体性事件问题,领导干部要亲自到一线,面对面地做工作,及时妥善处理。在重大节日、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等特殊时期,领导干部要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和群团组织网络健全、联系群众广泛的优势,及时收集了解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在收集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

17、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集中梳理、归口办理,责任明确、措施到位”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坚持日常排查、专项排查和重点时期集中排查相结合,及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大调解体系,把“调判结合、调解优先”贯穿于司法审判全过程,在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建立行政调解室,在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建立人民调解员制度,实现“三大调解”联调联动、有机衔接,推动矛盾纠纷化解的群众化、社会化和专业化。加强调处过程的法律援助,组织引导律师参与信访工作和调解活动。建立群众工作台账和定期分析制度,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明确责任,及时化解;重大、敏感信息及时报告上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

18、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四访四包”制度。

领导干部要坚持“开门接访、主动约访、带案下访、上门回访”的“四访”制度。省级领导干部每年、市(州)领导干部每季度、县(市、区)领导干部每月至少接待群众来访一次,县(市、区)每周要明确一名党委、政府班子成员接待群众来访。乡镇(街道)领导干部要随时接待群众来访。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要结合工作职责和特点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和阅批群众来信。纳入领导干部“四访”的信访事项要落实“包掌握情况、包思想教育、包调处化解、包息诉息访”的“四包”责任制,努力做到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

19、建立健全处理突出问题综合协调机制。对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农村集体土地征用、土地和山林承包经营纠纷、城镇房屋拆迁、劳动保障、涉法涉诉等问题,组织专门力量,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加以解决。对跨地区的信访问题,由上级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对跨部门的信访问题,由本级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对人事分离的信访问题,明确本级有权处理的职能部门为牵头单位,相关单位或地方配合解决;对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由各级政法委组织协调有关政法机关受理。

20、建立健全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及国有企业要为做好群众工作提供财力物力保障,对于群众工作涉及的人员调配、办公场所、交通工具等,要优先安排,对专项工作给予专项支持。根据财力,逐步调整增加对村(社区)转移支付经费,适当提高村(社区)干部和专职工作人员的补助。加大资金投入,加快群众服务场所的硬件建设,强化党务、政务、村(居)务、服务、商务“五务”合一功能,服务场所日常运转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证服务场所建得起、管得好、用得久。县级以上政府建立信访解难基金,对诉求合理但无相应政策规定、生活确有困难的信访群众,本着实事求是、解决问题的原则,给予适当救助。

21、建立健全巡视督查制度。各级成立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检监察干部、群众代表组成的巡查组,全面督查与重点督查相结合、经常性督查与阶段性督查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全面了解民情动向、舆论动态以及群众工作的实际情况。

四、加强组织领导,为群众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22、落实群众工作领导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群众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党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议每年至少听取两次群众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群众工作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对群众工作实行党委、政府“双线领导”,省、市(州)、县(市、区)、乡镇(街道)党(工)委成立群众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本级党(工)委副书记担任,成员由党委、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群众工作格局。领导小组建立定期会议制度,省、市(州)每半年召开一次,县级每季度召开一次,乡镇(街道)每月召开一次。选择部分市(州)和县(市、区),在信访局的基础上开展“群众工作部”试点,“群众工作部”引入联合办公机制。各地要积极整合力量,健全群众工作机构,形成上下联动、层级清晰、覆盖城乡的群众工作体系。

23、建立群众工作考核奖惩制度。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评办法,把群众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体系,与领导班子评价和干部奖惩任用挂钩。健全群众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于违反群众工作纪律、损害群众利益、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行为,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

24、健全基层群众工作网络。加强省、市(州)、县(市、区)群众信访接待服务中心建设;依托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或综治信访维稳中心,设立群众工作站;依托村(社区)综合便民服务中心(或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代理群众日常生产生活需审批的事项。充分发挥城乡社区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功能。各级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把群众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整合力量,掌握本单位、本系统的群众工作动态,协调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

25、加强群众工作队伍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工作精力和注意力更多放到基层,推动乡镇(街道)、村(社区)把工作重心转到群众工作上来。要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党建“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形成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重点选好配强农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书记。对群众工作战线的干部职工,在政治上关心成长进步,在工作上创造必要条件,在生活上帮助解决具体困难。探索建立后备干部和新提拔干部到群众工作部门锻炼的制度,把群众工作部门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基地,建设一支乐于做群众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有奉献精神、年富力强的群众工作队伍。

26、增强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各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领导干部要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用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取信于民。

27、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把群众工作理论作为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和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的群众观念和服务观念,切实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政治思想素质。加强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创新群众工作方法,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注意运用现代科技,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依法办事观念,普及法律知识,严格按照法律和政策开展群众工作。善于和群众沟通,多说群众能懂的话、多办群众认可的事,增强群众工作的亲和力、感染力。

28、加强作风效能建设。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深化机关和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的企事业单位效能建设,完善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党员干部作风中存在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及“庸、懒、散”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投诉受理、政风行风评议和政风热线工作。建立群众满意度测评制度,每年选择部分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

29、正确教育引导群众。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增强主流思想价值观对群众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切实提高群众法律素质。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引导群众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深入开展国情教育,引导群众合理表达诉求。深入开展社会诚信宣传引导,营造诚信的社会氛围。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及舆情监测研判,完善快速应对机制。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充分运用各类媒体正面引导社会热点,解答群众疑惑,疏导群众情绪。

30、形成群众工作合力。高度重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的优势,充分发挥他们的桥梁作用。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依照法律法规和各自章程,切实履行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职能,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和信赖的“职工之家”、“青年之家”、“妇女儿童之家”。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爱国宗教人士的作用,认真做好团结各界、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的工作。培育发展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加强志愿服务者队伍建设。城乡基层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行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等要共同做好群众工作,形成强大合力,不断开创群众工作新局面。

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

第五篇: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

我国目前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但我们共产党人必须居安思危,保持清醒头脑,切实加强新时期的群众工作,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当前我们在群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群众观念淡薄少数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呼声臵若罔闻,甚至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工作中不踏踏实实为群众做事,而是为自己着想、为政绩着想,群众利益与地方发展发生矛盾时,不能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一些党员干部把自己甚至把党放在了群众利益的对立面,如某地一领导面对记者采访时竟质问“你们究竟是为党说话,还是为群众说话”。

(二)工作方法落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阶层多元化,群体利益多元化,利益冲突增多,解决难度增大。面对新情况、新形势,一些党员不加强学习,缺群众工作的本领,思想意识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方法简单粗暴,喜欢命令式强迫群众服从。在信息化背景下,有的党员缺乏运用法律手段和舆论手段来动员、组织、指导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在少数基层党员中出现“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说不到一起去”的现象。一些人觉得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面对复杂的群众问题束手无策,无所适从。

(三)不会协调群众利益过去的群众工作,主要是围绕政治问题展开,政治利益居于中心地位。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则主要围绕经济问题展开,经济利益居于中心地位。群众与地方政府、群众与企业以及群众间的利益冲突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更为复杂。少数党员干部不会协调群众利益,在遇到复杂的群众问题时往往采取“拖、躲、捂、推”的办法,既:遇到难题绕着走,任期一到,拍屁股走人,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群众前门来,领导后门溜,群众烦心事,一躲了之;怕暴露问题,影响升迁,掩盖矛盾蒙混过关;对群众的诉求推来推去、转来转去,让群众跑来跑去。

二、群众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具体分析来看,这些问题的存在有以下原因:

(一)理想信念不坚定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之所以能由小变大,由少变多,由弱变强,是因为我们老一辈的共产党人有着坚定的信念,为广大穷苦百姓打天下,谋福祉。当我们党执政60年后,党内少数领导干部,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忘记了我们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忘记了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极少数党员干部更是见利忘义,贪污腐化,鱼肉百姓,站到人民的对立面。

(二)作风飘浮脱离群众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深入基层的扎实工作作风。一些干部工作在县里住在市上,或者工作在乡镇住在县城,下基层也是车来车往,蜻蜓点水,干部不认识群众,群众也认不到干部。有的党员干部把群众工作作为负担,觉得群众素质低打交道麻烦,看见上访群众就头痛。遇到群体性事件,就束手无策,举措失当,驾驭不住局势。一旦为群众做了点应该做的事就大肆宣传,自以为是。群众形象地说:交通便利了,干部离群众反而更远了;通讯发达了,干部和群众的交流反而更难了;干部文化水平高了,群众工作水平反而降低了。

(三)工作目标错位漠视群众需求发展是第一任务,但也不是经济繁荣了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如今经济发展了,一些地方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却降低了。一些基层党委政府在抓发展时牺牲本地的生态环境和群众利益,甚至漠视群众利益,与民争利。所以有识之士指出:干部在GDP的迅速增长中陶醉,而群众却在安全感和幸福指数的不断下滑中埋怨。当前,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更加强烈,希望党和政府化解他们因收入差距拉大导致的被剥削感,不公平竞争导致的被侵害感,社会保障有限导致的不安全感。作为执政党,我们不能回避人民群众的重大关切。

三、改进和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建议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心向背,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正确政绩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再次强调了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为人民谋福党员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新时期的群众工作,核心是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群众利益。建立融洽和谐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关键还是要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党员干部要深入体察民情,了解民众疾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带领广大人民共同致富,不断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会拥护党跟党走。重点要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就业、物价、住房、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现实利益问题。千方百计帮助下岗职工、失地农民、毕业大学生、城镇困难群体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目前,首要的就是控制好物价。受金融危机、美元超发影响,国际大宗物品价格快速上涨,我国面临输入性通胀和结构性通胀的双重压力,必须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遏制物价较快上涨,确保人民生活质量。

(二)建立公正的利益分配机制,维护公平正义利益分配机制改革,已成为当前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第一次分配注重效率,第二次分配要注重公平。我们在把经济规模做上去的同时,不仅要把蛋糕做大,还要把蛋糕分好。目前,我国基尼系数已接近0.5,贫富差距不断扩大,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又缺乏社会责任感,部分地方政府的工作目标发生偏差,导致普通群众在工作就业、创业致富和参与社会管理、参政议政等多个方面受到阻碍。社会流动性差,阶层间流动性减少,社会群体出现阶层分化,有固化、僵化危险,甚至会转化为阶层对立,这严重威胁着社会的稳定。我们要充分利用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工具发挥好调节收入的作用,切实做好第二次第三次分配,在民政救助、住房保障、医疗和养老等社会保障上下功夫,逐步实现均富和机会平等。司法机关要固守公平正义的社会底线,防止把改革的成本和补偿代价推向普通群众。我们不仅要让群众生活得更好,还要生活得更有尊严。

(三)建立群众利益冲突协商机制,化解矛盾市场经济条件下,动态多元的社会,必然导致各类利益冲突增多,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必须建立有效的群众利益协商平台,完善利益冲突协调机制,保障和实现群众的根本利益。首先要建立群众诉求表达机制,收集民意、聆听民众声音、了解群众诉求。除领导下访、群众上访外,还应该通过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各民主党派多途径多渠道收集民意,发挥人民团体、行业协会、大众传媒等的社会利益表达功能。其次推进科学民主决策。抓经济促发展,关键要协调好维护好群众利益。抓项目发展既要注重经济效益也要注重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上项目前要做好稳定风险评估、环境风险评估等。要树立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政府主要是做好服务和管理工作,不要越位,不要包办过多,如对敏感的征地拆迁、旧城改造、农村土地流转等问题,要让市场主体去与群众协商,政府做好服务协调工作就行了。第三完善利益冲突协商制度。我们共产党人不怕矛盾,不怕冲突,有时这些矛盾和冲突恰恰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关键的是我们要协调好矛盾,增进社会和谐,团结绝大多数人民群众共同建设好我们的家园。要建立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群众利益冲突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切实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通过行政听证制、信息公开制、与民众对话制度,保证群众能通过合法规范的渠道、程序表达和维护自身利益。利益的协商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双方多次的博弈,主要是要把双方的博弈纳入法制的轨道,平等理性的进行,最后达成互利共赢的结果。

(四)改进群众工作方法,做群众贴心人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首先是群众利益的代表,是一个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人。近年来,党员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文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群众工作的能力却没有得到明显提高。我们要建立一支善于化解矛盾、推动科学发展的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现在亟须做的,是让干部在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和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面前,不断增强服务本领,化解社会矛盾,把中央精神与上级要求转化为服务百姓的具体措施和方法。要在基层党员干部中开展群众观念和群众工作方法的教育培训,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群众工作方法和本领,提高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讲话让群众“听得进”;提高依靠群众贴近群众的能力,交往让群众有“亲近感”;提高准确把握群众心理的能力,处事让群众 “信得过”;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执法司法让群众“心里服”。领导干部要大力开展网络问政,发挥互联网通达社情民意渠道作用,积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共产党员要主动上网、上线,设立电子邮箱和“留言板”,提高在线处理群众诉求的能力。积极倡导党员干部进万家门,知千家事,解百家愁,爱民利民为民着想,依法公正公平办事,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五)创新社会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动态多元的社会需要动态灵活的社会管理手段。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总揽全局、把握方向、整合力量、统筹各方,提高引领社会、组织社会、服务社会、管理社会的能力,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服务型管理能力。”而当前,我们的许多基层党员干部仍固守计划经济时代、单一社会结构下的管理方式,缺乏适应动态多元社会的服务和管理手段。流动性、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创新社会管理成为基层党委和政府一项紧迫而重要的历史使命。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基层党员干部不要以管理者自居,而要以服务者的姿态和敬业精神投入到社会管理创新中,在服务群众中体现我们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我们不仅要知道“民可覆舟”,更要知道“民可载舟”。在创新社会管理中要重视群众的力量,要发动群众、引导群众(如各类志愿者、社会组织)主动参与社会管理,推进基层乡村自治、社区自治、群体自治,形成广大公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社会自治制度。

下载积极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积极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若干意见

    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若干意见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完成“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实现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

    工会组织积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工会组织积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各级工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重点,以维护......

    安徽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若干意见

    安徽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若干意见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完成“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实现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优秀范文五篇)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实现„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加强和......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优秀范文5篇)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永仁县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和正在开展的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活动,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置,以解决好群众最直接、最关心、......

    创新社会管理 积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创新社会管理 积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实现„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

    加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加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促进开展创先争优近日,西盟县政府接待处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了《中共西盟佤族自治县委员会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领导重要批示精神深......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 赵 锋 我们新形势下党群关系、群众工作特别难做,有两句话能说明这个问题,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又不会用。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3年4月19日召开会议,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