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会—人大代表篇

时间:2019-05-14 22:33: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会—人大代表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会—人大代表篇》。

第一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会—人大代表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他们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与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联系。因此,人大代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发挥知情参政作用,反映社情民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建立畅通、公正、规范的表达机制,保证人民群众的意愿能够及时、充分、有序地得到反映。为此,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这一制度成为充分反映人民意愿、维护人民利益的渠道。知情参政是人大代表履职的主要任务之一。人大代表应从维护大局出发,认真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责。一方面,应了解民情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通过专题调研、视察和参加评议、执法检查等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全面准确地把握社情民意,为自己参政履职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改革发展的全局,都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把国家政策和民情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提出利国利民的议案和建议。另一方面,应如实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意愿,把自己深入基层了解到的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通过各种方式如实反映出来,使党和政府真正了解社情民意,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各级人大代表作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应从关心群众利益入手,认真做好群众工作。一是为群众排忧解难。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二是教育和引导群众顾全大局。主动向群众宣传国家法律,提高群众知法守法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教育和引导群众正确看待形势、认识大局,通过法律程序表达自己的愿望。三是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把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协同基层组织,从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入手,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等手段,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充分发挥人大信访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加强与相关部门及社会组织的联系与沟通,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促进社会和谐。

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凝聚民心,增强社会创造活力。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选举出来的各个方面、各个阶层的代表人物,在群众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发挥好人大代表的表率作用,能够带动群众,促进各项事业发展。人大代表应积极带头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真正承担起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协调利益、化解矛盾的任务,把广大群众团结凝聚起来,确保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人大代表在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应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接受选民和选举单位的监督,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发挥好代表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人大代表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应积极配合、支持各级党委和政府,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凝聚民心、促进改革,为各行各业的人们干事创业提供舞台,努力营造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

第二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会—工会篇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工会要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有所作为,就必须大力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创造才能,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既有利于形成广大职工之间、职工与企业之间以及职工与社会之间和谐的关系,又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工会应更加自觉地把推进职工队伍知识化进程、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素质作为紧迫任务,鼓励和支持职工学习,在职工中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通过开展“学习先进模范、争做金牌工人”等学习创新活动和抓好骨干培训、典型示范、经验推广等工作,提高广大职工素质,促进职工全面发展。

发挥职工创造才能。广大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工会应把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与健全培养劳模、选树劳模、表彰劳模、关心劳模的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广大职工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积极性;把深入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与推广职工创新成果有机结合起来,使广大职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努力营造鼓励广大职工干事业、支持广大职工干成事业的社会环境。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和谐是企业和谐的重要内容。工会要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就必须致力于建设劳动关系和谐的企业,以维护职工权益促进企业和谐发展,以企业和谐发展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把保持职工队伍稳定与维护社会安定结合起来。各级工会应健全依法调解劳动关系矛盾的工作机制,妥善处理职工反映的问题;积极引导广大职工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及时发现和化解职工队伍中的不稳定因素,并教育广大职工正确对待社会利益关系调整,自觉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关心职工生产生活

切实解决职工的生产生活问题,让广大职工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是工会的基本职责。

千方百计促进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工会应坚持维护职工利益与保障企业改革顺利推进的有机统一,积极协助政府做好扩大就业政策的实施工作。要有效监督企业规范职工下岗程序,依法维护下岗失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并督促企业妥善处理经济补偿和债权债务问题;积极支持政府实施扩大就业政策,协助政府做好国有企业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工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教育引导下岗失业职工转变就业观念,鼓励他们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积极办好工会的职业介绍所,为下岗失业职工实现再就业提供服务和帮助。

积极推动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工会应积极推动社会保障政策的贯彻执行,提高个体、私营和外资企业职工的参保率;健全帮扶救助困难职工的机制,不断扩大帮扶救助面,及时缓解职工生活中遇到的突出困难;积极配合政府部门落实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督促各方面认真执行,并努力把工资共决、工资调整、随经济发展增长工资机制引入企业。

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各级工会应进一步强化“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群防群治、依法监督”的观念,充分发挥工会在安全生产中的监督作用,督促企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改善职工的劳动卫生条件;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活动,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并提出解决措施,避免出现职业危害和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重大事故。

第三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会(村镇方面)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建设和谐村镇,使杨汛桥镇由昔日的农业小乡跃居为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安定、环境优美的江南小镇。从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在基层,重在夯实基础。

一、以发展促和谐。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构建和谐村镇的基本前提,根据本地产业基础和优势,提出建设“实力型经济”的目标,鼓励和支持发展科技含量高、专业化程度高、经济结构好、经济效益好的行业,形成了合理的产业结构和特色鲜明的块状经济。特别是经编产业,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全镇共有各类经编机械2600多台,从业人员近万名,已经具备经编机械制造、花样设计、原料开发应用、配件制造、织物后整理等一系列生产和服务能力,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经编名镇”称号。为了扩大经营资本,我们鼓励、支持企业筹建股份公司,通过境内与境外、主板与创业板、自建与买壳等多种途径或形式积极运作。2001年,我镇的“浙江玻璃”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在香港发行H股的民营企业。经过多年的努力,我镇已拥有7家上市公司,使企业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以勤政廉政保和谐。领导就是服务,勤政就是服好务。正是基于这种认识,镇党委、政府着力在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上下工夫。目前,大病医疗统筹、计划生育养老保险、职工养老和工伤保险、扶贫帮困等已覆盖全镇,并且建立起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失地农民“三有一化”(有保障、有股份、有技能,社区化)保障机制。所有这些举措,切实满足了农民的现实之需,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与此同时,我们还专门兴建了外来工公寓及其子女学校,使他们能够在我镇安居乐业。为了提高执政能力,加强廉政建设,我们狠抓了以下工作:一是深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抓好整改,极大地增强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表率意识和自律意识。二是扎实进行机关效能建设,设立了“党政办”、“调处服务中心”和“驻村指导中心”等机构,使机关行政职责更为明确,人员更为精干,效率更为提高。特别是“驻村指导中心”的设立,效果更为明显。“中心”将指导员派到各行政村,帮助、指导那里的工作,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三是果断进行机关公务用车改革,将公车全部拍卖,实行交通补贴,既节约了财政开支,又根绝了“轮子腐败”的隐患。

三、以生态文明村镇建设求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建设美好、文明的家园。为此,我们投入资金5亿多元,全面完成了集镇路网硬化、绿化、亮化工程,新建和扩建了邮电、广电、水厂、医院、老年公寓、生态广场、文化广场及中小学校等一大批功能性基础设施,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交通便捷、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城镇格局。同时,对12家污染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并累计投资5000多万元,将全镇工业污水及生活污水接入县外排管网进行统一处理。投入2000多万元,对镇村主要河道进行净化、靓化和绿化。封山育林2万亩,使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49%。进行殡葬改革、治理村庄环境,大力开展卫生村、文化村建设等专项活动,同时兴建了中王文化山庄、芝塘湖休闲度假区、紫薇广场等一大批镇民求知、求美、求乐的场所。这一系列持之以恒的工作,极大地改变了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目前,热心公益、乐善好施、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等已在这个江南小镇蔚然成风。

第四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会(村镇方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会(村镇方面)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建设和谐村镇,使杨汛桥镇由昔日的农业小乡跃居为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安定、环境优美的江南小镇。从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好范文版权所有重在基层,重在夯实基础。

一、以发展促和谐。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发展

作为构建和谐村镇的基本前提,根据本地产业基础和优势,提出建设“实力型经济”的目标,鼓励和支持发展科技含量高、专业化程度高、经济结构好、经济效益好的行业,形成了合理的产业结构和特色鲜明的块状经济。特别是经编产业,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全镇共有各类经编机械2600多台,从业人员近万名,已经具备经编机械制造、花样设计、原料开发应用、配件制造、织物后整理等一系列生产和服务能力,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经编名镇”称号。为了扩大经营资本,我们鼓励、支持企业筹建股份公司,通过境内与境外、主板与创业板、自建与买壳等多种途径或形式积极运作。2001年,我镇的“浙江玻璃”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在香港发行h股的民营企业。经过多年的努力,我镇已拥有7家上市公司,使企业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好范文版权所有

二、以勤政廉政保和谐。领导就是服务,勤政就是服好务。正是基于这种认识,镇党委、政府着力在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上下工夫。目前,大病医疗统筹、计划生育养老保险、职工养老和工伤保险、扶贫帮困等已覆盖全镇,并且建立起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失地农民“三有一化”(有保障、有股份、有技能,社区化)保障机制。所有这些举措,切实满足了农民的现实之需,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与此同时,我们还专门兴建了外来工公寓及其子女学校,使他们能够在我镇安居乐业。为了提高执政能力,加强廉政建设,我们狠抓了以下工作:一是深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抓好整改,极大地增强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表率意识和自律意识。二是扎实进行机关效能建设,设立了“党政办”、“调处服务中心”和“驻村指导中心”等机构,使机关行政职责更为明确,人员更为精干,效率更为提高。特别是“驻村指导中心”的设立,效果更为明显。“中心”将指导员派到各行政村,帮助、指导那里的工作,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三是果断进行机关公务用车改革,将公车全部拍卖,实行交通补贴,既节约了财政开支,又根绝了“轮子腐败”的隐患。

三、以生态文明村镇建设求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建设美好、文明的家园。为此,我们投入资金5亿多元,全面完成了集镇路网硬化、绿化、亮化工程,新建和扩建了邮电、广电、水厂、医院、老年公寓、生态广场、文化广场及中小学校等一大批功能性基础设施,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交通便捷、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城镇格局。同时,对12家污染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并累计投资5000多万元,将全镇工业污水及生活污水接入县外排管网进行统一处理。投入2000多万元,对镇村主要河道进行净化、靓化和绿化。封山育林2万亩,使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49%。进行殡葬改革、治理村庄环境,大力开展卫生村、文化村建设等专项活动,同时兴建了中王文化山庄、芝塘湖休闲度假区、紫薇广场等一大批镇民求知、求美、求乐的场所。这一系列持之以恒的工作,极大地改变了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目前,热心公益、乐善好施、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等已在这个江南小镇蔚然成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会(村镇方面)》

第五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高分子学院讲稿用)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过十六届六中全会的精神即《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这个决议。“和谐社会”一词,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现已成为当前国内政治主题词之一。和谐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演进和升华。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我们执政党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目标,同样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更是新时期下的我们青年大学生理所担当的历史责任。稳定是和谐的前提,稳定提压倒一切。作为当代大学生,在创建和谐社会中,更要努力做到创造安定有序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

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

我们党之所以今天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和我们已经具备的各方面条件紧密相联。《决定》指出:“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拥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保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决定了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本质上是相适应相协调的,它们之间的矛盾属于非对抗性矛盾,可以通过改革进行自我调节;决定了人民是生产资料的主人,是国家的主人;决定了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绝大多数利益矛盾可以通过民主、协商、调解等方法,在法制的范围内获得解决,这为整个社会的和谐奠定了最重要的制度基础。

其次,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们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日益巩固,我们已经具备了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精神条件。

第四,党领导社会建设的能力不断提高。我们党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先进的执政理念。各级

1党委和领导干部,在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和把握新形势下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决定》指出:“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这是一个符合我国当前的重要判断,也是我们开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前提。我们说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可以通过和平的法治的办法加以解决。不能否认,由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任务仍然艰巨而繁重,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发生矛盾不可避免。但是,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的,我们党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主要通过和平的、渐进的方法,通过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的调整和改革,解决各种社会矛盾。

第二,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衷心拥护和充分信任,党群干群关系日益和谐。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致力于为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对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和深切关怀落实到具体的政策措施中,体现到实现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上。我们党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不断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并取得重要进展。人民群众从切身利益和实际生活中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亲民爱民为民的思想、行动和作风。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使我国社会充满活力。我们党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使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业活动蓬勃开展。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得到空前发挥。我们党始终高举改革的旗帜,通过深化改革破除各种障碍,完善公平竞争机制,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三、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前所未有

《决定》全面分析新世纪新阶段我们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提出了“两个前所未有”的科学论断,这对于我们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和自觉具有重要意义。

进入21世纪,国际环境总体稳定,和平、合作、发展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为我们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对我国产品的技术壁垒、生态壁垒、安全合作壁垒等呈上升之势,制约发展的外部因素更多,面临的外部风险和挑战也在增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任务更加艰巨。

从国内来看,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保持平衡较快增长,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改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继续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取得重要进展,就业和社会保障得到加强,人民生

活水平明显提高;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不断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势完善,科教兴国战略稳定实施,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公民民主参与意识、法治意识不断提高,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社会政治长期保持稳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一步发展,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得到巩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加强,党的领导更加有力,党的威信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同时,给我国发展带来强大动力和巨大活力的空前社会变革,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一些长期性根本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显露,一些新的阶段性矛盾集中凸现,此外,还会遭遇各种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对我们党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提出的新要求,同样是前所未有的。

四、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决定》指出,目前,我国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这些问题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

《决定》指出,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进步的。这是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概括,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概括。

世间万物都是矛盾统一体,矛盾的运动、变化和对立统一构成了万物存在和发展的历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否定矛盾,而是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解决的过程中求得和谐统一。“和谐”不等于没有矛盾,“和谐”本身就包含着差异、多样性和对立统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法则,是在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从现实的人类存在和社会发展出发,强调社会和谐状态是通过发展和矛盾运动而实现的,这就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正视矛盾、化解矛盾的方法论指导。

我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也要注意到,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我们今天面对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表现形式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改革初期,我们主要是要解决社会缺乏活力和效率的问题,今天我们同时要面对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分配不公的突出问题,因此需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改革成果的普惠性,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改革初期,我们面临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实现经济数量上的快速增长,解决人民生活的温饱问题;今天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这个小康水平还是低水平的、不平衡的和不全面的,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成为更加紧迫的任务。改革初期,我们比较侧重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注意发挥市场的资源基础配置作用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今天我们还需要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认真解决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

我们要坚持对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研究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现形式,准确把握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始终不渝地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解决我们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和物质基础。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长期而伟大的历史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目标,它的基本要求应该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不断完善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建设和谐社会也不可能完全消除社会矛盾,旧的矛盾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矛盾,但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建立健全能够不断化解矛盾和解决矛盾的体制机制,在化解矛盾和解决矛盾中保持社会的基本和谐和快速发展。

五、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决定》指出,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要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共同享有。不能认为建设和谐社会只是政府的事情,而是要有广泛的社会参与,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合力。以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之间的团结和谐,来促进社会和谐。要充分发挥城乡社区、各种社会组织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共产党员要在建设和谐社会中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每一个公民都应当把促进社会和谐作为一种社会责任切实履行。要在全社会形成万众一心、共创和谐伟业的局面。

要使用各种方法、各种手段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首先,要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力、履行义务,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其次,要运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教育、卫生、文化、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公共服务领域,使财政税收政策有利于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第三,要坚持执政为民,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建设服务型政府,实行政务公开,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把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第四,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规范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同学们,中国要真正强大,走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务之急,也是必由之路。身为青年,我们要面对新的挑战,创建和谐社会,这不仅仅是青年的一种责任,更是青年一种肩负的使命,而且任重道远,是青年必须不懈追求的目标,让我们共同努力,创建出和谐共存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

下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会—人大代表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会—人大代表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首次完整提出,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个《决定》在第三部分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中......

    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首要的问题是落到实处,扎实有效地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把努力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和......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引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选]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背景材料: 2005年2月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吸收借鉴古今中外关于社会和谐的理论成果,但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特别是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界已经从目标与手段、目的性......

    浅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丰富内涵论文摘要: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奋目标。在新世纪、新......

    《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和谐社会作为多方面、多层次与广范围的系统工程,无疑需要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多方面的协调、和谐与深入发展。要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经验的深刻总结,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尽管说马克思主义中有和谐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