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那么在翻译文言文句子时,我主要指导学生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1、保留法:人名、官名、朝代、年号等名词可以保留下来,不要求翻译。
2、添加法:文言文中一般只有单音词,有些看似双音词的词语其实是两个词组成,如“因
为”“中间”“ 卑鄙”“可以”等。一般的办法是加字,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解释这个3,如“必细察其纹理” 中的“细” 解释为“仔细”,“察”解释为“观察”。
3、删除法:删除句中无意义或没有必要翻译的虚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者,私我也”中的“之”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删去不译。
4、调整法:按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将一些特殊句子的语序调整过来。如《隆中对》中“时
人莫之许也”是宾语前置句,翻译个现代文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当然,在翻译句子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做到“信”,“信”的要求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
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不可随意增减内容。
2、做到“雅”,“雅” 的要求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
式以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3、做到“达”,“达”的要求是翻译出的现代语句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
4、力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5、学会辨析文言特殊句式,如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使动句、意动句等等,并按相应的要求翻译句子。
第二篇: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含义,读懂文章内容。现
教语文多年了,我抓住的是以下三点:
一、重预习,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含义,读懂文章内容。现在的学习辅导书五花八门,名目繁多,很多学生就是因为有了这些,才放松了对文言文文本的熟悉,初看是懂了文章内容,其实一检测就发现好多都是模模糊糊,似懂非懂,结果可想而知。只有学生自己花时间逐字逐句地对照注释或工具书进行翻译和理解,才有了足够的印象和熟悉度,也就能够在老师上课时纠正错误,知识内化程度高了。
二、勤积累,要求学生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这三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做到了足够的积累,在实际练习中很容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抓背诵,对于诵读的重要性,朱熹在《训学斋规》 中说得明白不过了:凡读书 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多诵读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所以要求学生诵读古诗词和文言文,务必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立足诵读,也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