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民心者得天下——《为人民服务》评课稿

时间:2019-05-14 23:45: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得民心者得天下——《为人民服务》评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得民心者得天下——《为人民服务》评课稿》。

第一篇:得民心者得天下——《为人民服务》评课稿

管他风雨还是晴关注生命是本真

——听吕珍瑛老师《为人民服务》有感

胡月园2014年4月14日

风雨飘摇中,语文课一路走来,进进退退,看多了繁华,也欣赏了朴素。但唯独对吕老师的课有很多期待,有很多欣喜。我一直感觉吕老师的课堂,与技巧无关,与情感相溶,与孩子的生命相联结,以至于让我们能更从容、淡定地来欣赏《为人民服务》一课。开放的课堂,放大了课的细节,让课堂的纹路和脉络显得清晰的同时,也敞露了吕氏课堂更为本真的东西——学以致用,尊重生命。

首先,从教学主线看,它以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话语形式完结全课,而将话语内容(诸如张思德生平,毛主席的情感,“为人民服务”的演化足迹等)作为一粒粒教学明珠点缀其间。全课由三个版块构建而成:第一版块,初次审题,提炼出本文的三个“独识”(讲什么,怎么讲,为什么讲),在学生起点上,实现对全文的整体感知;第二版块,关注“怎么讲”,用“引用、对比、举例”的方式,感悟本文的基本论证方式,即引用论证,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等方法,实现对重点的各个击破;第三个版块;以读导写,读写互动的方式虽在课堂上未各个言明,但实现对话语的形式迁移,意图显然。三个版块的教学指向和逻辑关联是统一,明晰的。

其次,从教学内容看,它的目标设定是指向议论文的话语形式感受、理解和积累的。本课是学生小学阶段第一篇议论文,让学生了解、熟悉并能尝试运用议论文的话语形式,这确实是语文教学的独胆之任。吕老师的课堂,就是关注了这几个要素:1.作者为什么讲?2.怎样讲的?3.讲给谁听的?4.讲了什么?课堂教学中,吕老师根据学生起点,梳理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着重关注了整个篇章中的“作者是怎样讲的?”这个重点。

最后,从教学细节看,吕老师自觉的语文意识,敏锐的课堂艺术,无痕的教学机智,让我们不得不叹服吕老师卓越的教学素养的同时,也一次次深感“课堂处处皆语文”的精妙。如:课中吕老师关于“死的语境义”的开掘,真切地让学生感受到了“语言有温度,字字总关情”的妙处,这种“掘地三尺”之举,确给人醍醐灌顶的感觉;又如:课堂中,看吕老师一举手一投足,就牵出了孩子们的心与吕老师之间的千丝万缕的关系。那是聚焦,还是追随,我说不好,但只感觉课堂是温热的,孩子们甚至有沸腾的可能;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有撞击的轻响;课堂的增长是可见的,甚至能听见拔节的声响。此时,不禁又想起了王尚文老师说过的:“教师能教给学生的只有自我!”确是如此!

不知是谁说过:“教学是通达灵魂的镜子。”听课观课评课,也是如此,看别人,思自己,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语文教学面目。于是,站在吕老师的这面镜子前,我又得以重新发现:原来,语文还是语文,在尊重的基础上,黯淡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针锋相对后,关注课堂的生命成长,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就是教师自己的生命成长!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第二篇:《建国大业》观后感:得民心者得天下

所谓的历史片,一定是打了时代的标签,《建国大业》所讲的,其实是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10月前的国家编年史,并顺便道出人心向背定成败、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千古道理。共产党的胜利和国民党的失败,历史书上已经讲了无数遍,正义和邪恶也摆的明朗,《建国大业》所突破的一个思想关卡,就是把国军从牢笼中解放,用国民党也是人的全新观念替代了国民党是吃人老虎的陈腐思想。这当然是思想领域的一大进步,既顺应了和谐社会的理念,又弘扬了和平解放的思想,相信海峡那边的朋友听到这样的消息,也会觉得宽慰的吧。

看过《建国大业》,你应该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那个历史反复的年头风云诡谲,充斥着尔虞我诈和暗地纷争,党中央和毛主席用胸怀回应纷至沓来的利剑,毫无计较本方的利害得失。从重庆谈判、政协会议的和平时光,到烽烟再起、内战轰鸣的残酷岁月,作为中国旗帜的共产党屹立不摇,靠的是领导人的气魄,以及人心向背的逐渐升级。黄建新的任务基本上是在还原历史,他抛弃了明暗对立的固有模式,更多的安插了第三方,即民主党派的历史视点,主席说的好:民族资产阶级有种两面性,我们要把他们争取过来所以这部片子的重心,并不是耍枪杆子玩炮灰炫耀武力,而是以千千万万革命者的气场、无穷无尽国民军的沮丧、隔岸观火的民主党派之转变来看待人心问题,这个江山并不是打来的,而根本是以民心换来的。

民心所向,意味着大多数人支持,《建国大业》在数量这个字眼上做的尤其漂亮,除了参与出演的人数创下了国产片记录,其他诸如布景、道具、服装也都刷新了历史,一百七十二位明星都是独挡一面的好手,摆在一起都能开春节联欢晚会了。如此全民皆兵的演出自然也离不开主旋律的号召力,它证明了我们党依然拥有旺盛的生命力,而且这绝然不是空话,譬如说《建国大业》省下了三四个亿的演员工资,大腕只拿饭盒分文不取,除了高尚的爱党爱国热情驱动,真想不出其他合理解释的理由了。当然有些猥琐舆论会批评这些演员摆姿态、唱高调、假热情、马屁精&&我想说这话的人要不是心理阴暗,就是自由主义、资产阶级分子,如今社会开明世风日上,方才会放他们一马,要是换阶级斗争时代,估计早就拖出去枪毙掉了。

当然,数量是人心最有利的表达形式,蒋公能坐下来和伟大毛主席心平气和的谈判,就是因为咱有几十万条破枪,那时候还是双十协定,国共定下了互不侵犯的盟约,末了蒋公反悔开火,民主党派开始认清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并在情感上倒向了我党一方;国际友人也同样识趣,不管是杜鲁门、马歇尔、司徒雷登还是斯大林,都缓缓的开始对失落的蒋公说不。环境的颠覆更映衬了双方的多助寡助,毛主席身边团绕了无数赤胆忠肝的角色,有范伟扮演的厨子、黄晓明扮演的解放军,登高一呼开城牵马的傅作义,战功显赫无人能及的林副统帅&&甚至在淮海战役之后,主席和周、刘、朱等几位统帅醉酒当歌,更是难能的洒脱和气魄。张国立扮演的蒋公虽然足够压场,能表现的却只是落寞惆怅,一个在风雨飘摇中守不住寸土的亡国之君,脱了军服坐在冰冷的石级上,胜败也早已一目了然,编剧不会忘了给蒋公的痛处撒把盐,于是又安排了冯玉祥的灯笼会、蒋经国与孔家大少的互掐、以及蒋公和李宗仁白崇禧的掰手腕,意在告诉我们国军内部早已不合,从而不动声色的反衬我方同志大团结的和谐局面。

片中战斗打响的篇幅不多,但是只要一出来就是人山人海,《大决战》曾经给的最宏大、最全面的视角,《建国大业》用一个全镜头就可以压倒这种气魄。西苑机场的阅兵式成就了轰轰烈烈的造神运动,毛主席气镇全局,俨然揭开了历史新的篇章;闻一多慷慨激昂的演讲台下同样是人头攒动,这个中学课本上描述过的场面讲的还是数量的意义:杀了李公朴,还有闻一多,杀了闻一多,还有后来人&&革命先烈是永远杀不完的,所谓的前仆后继就是这个道理,闻一多死在明亮的灯光下,等于竖起了一个大大的丰碑。黄建新当然不是百分百的歌功颂德,至少他在片中安排了一个向毛人凤出卖主席寓所位置的奸细,后来一出现就被枪毙掉了,历史上的争议人物也没有给与回避态度,譬如东北野战军司令林彪,就受到毛主席肚子里吃下国军百万兵的夸赞;对国民党高官的刻画,黄建新基本上是宽容化的,不过一旦转到毛人凤和特务分子,就总是阴险和奸诈,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至于蒋家父子被描写的有血有肉,可能是在照顾台湾同胞的情绪,不过就我目前看到的这个版本来说,去宝岛上映的概率应该是零。

比较揪心的是在两个多小时里讲完四年多的故事,实在是一件和抗战同样艰巨的任务,剧情赶得很紧,事件、会议、人物一个接一个,看着压根就不嫌烦,就是有点短了。如果能延长到十几个小时(指环王三部曲就这么干的)俺就更愿意看,而且乐的再多买两张票支持票房。片中会议贼多,压缩了故事情节和人物戏份,就免不了走马观花的感觉,腕儿们在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他们本人都能当做标签,即使人物贼多,我们也压根没法认错。影片中对历史会议、历史人物,都用了字幕解释法,显得有点臃肿,不过为了普及中国人的历史知识,这些标注又有存在的必然性,我纳闷的是字幕还能讲历史,那些贴片广告是干啥用的呢?一部主旋律电影的片头贴上十几分钟的广告,实在是够我崩溃的,如果是宣传国产品牌我也认了,但是看来看去好些外国牌子就有些不伦不类了。

话说回来,《建国大业》的雄浑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还在质量上,在电影里,那就是气场。唐国强演毛主席、演帝王都好多年了,压住场自然不成问题,张国立也演过帝王,当然也不差,这二位爷摆在一起,估计谁都不敢再上镜头凑热闹。爱飚戏的孙红雷号称抢戏王,平日抢的人家主角惨白,这次跟二位爷打了个照面,就输的很惨,戏没抢到还换的贱相百出,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姜文这个戏精倒还是老辣,挺挺胸脯就抢了张国立不少风头,甚至是那位帝王专业户陈道明,在车里密谋的一场戏中也黯淡下来。冯小刚的气场是假的,陈凯歌却是真的,只可惜那版冯玉祥一脸贱相,狠狠的颠覆了人们对这位枭雄的崇高敬意,片中凯爷朝特务脚底开枪,命令他们不许搞暗的,耳边不自觉的又冒出当年那句话:做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

国军的军装还是比咱的漂亮,据说腕儿们今年抢着做国军,就是为了跟剧组要一套衣服,整部剧中的明星大体扫一眼,两伙阵营还是分得很明显:我党领导人还是那些特型演员,基本特征就是形神俱备,名气就基本上扔一边了;扮演国军的诸人就是不折不扣的明星,范儿要紧,像不像就不算问题了,王学圻、尤勇、胡军、李连杰、陈宝国、刘德华等人赫然在列,就是为了能压得住场。还是有些演员的戏份被剪掉了,比如侯勇版的陈赓,李幼斌版的报社记者、邓超版的徐悲鸿都没了,那些有笑点的演员却都还保留着,范伟、葛优、王宝强、郭德纲、冯巩等人出来就是让你乐,这也反映了咱们的主旋律影片向主流电影的跨越,《建国大业》告诉我们革命历史题材不必瞪着眼握着拳看,咱们完全可以靠着椅背伸懒腰,可以大笑,还可以吃爆米花,所谓的严肃,都可以丢垃圾桶了。

除了国共两党,民主党派的刻画同样很有力道,民革、民盟等党派屡屡受毛主席邀请北上,虽心有所属,采用的策略还都是打太极。张澜、李济深、宋庆龄等人还是很好的反射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以及他们的软弱(这是毛主席说的),他们作壁上观、静待时局,不轻易为动,更加重了他们本身的复杂性以及身处这个水深火热时局里的身不由己。这些民主党派在大局落定之际投诚,毛主席不计前嫌亲迎接纳,并许以国家副主席和人大代表之席位,从而将共产党、毛主席的豁达胸怀铺展的淋漓尽致。影片最后以定国歌、国旗而结束,众代表在激烈讨论选定四星环绕的五星红旗,只是再度重申了建国大业其实是人心所向的道理,在那个风口浪尖的年头,也只有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

第三篇:得民心者得天下——《建国大业》观后感

得民心者得天下

——《建国大业》观后感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推进“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汶上县司法局组织全体工作人员积极落实“走红色路线、读红色书籍、唱红色歌曲、观红色电影、听红色故事”。这次活动使我接受了一次爱国教育和革命精神的洗礼,影片《建国大业》,深深打动了我,它带人重温革命传统精神,增强了新时代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

这部影片,集中反应了自1945年抗战胜利国共两党重庆谈判,一直到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五年间的风云变幻,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

影片以抗战胜利至建国前夕为背景,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校场口事件、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定都北平、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宋庆龄、张澜、李济深、沈钧儒、何香凝等民主爱国人士纷纷登场,仿佛把我们带到那个艰难而又催人振奋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

电影以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的飞机上拉开序幕。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各阶级、各党派、广大人民群众反战情绪高涨。于是,在民主爱国人士张澜等人的斡旋下,毛泽东代表的共产党与蒋介石代表的国民党拉开了重庆谈判的序幕。为了表示诚意,中国共产党主动放弃了部分占领的解放区,然而,国民党却丝毫没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驱赶民主党派,逐渐走向了军政府独裁统治的灭亡之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展开了白色恐怖下的血腥屠杀,一大批爱国民主人士遭到杀害。此举遭到了以共产党为首的各党派的强烈反对。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一幕戏中,冯将军大白天手持白灯笼闯入蒋介石的府第,要求见蒋介石,被拒绝后。冯将军义愤填膺的说:“这个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见。”足以看出当时的时局是多么的恐怖,而冯将军也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

以毛泽东为领导的共产党人通过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获得了全中国人民群众的支持,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李公朴、闻一多为代表的革命人士为了政协会议的召开,奉献了一切,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最让人难忘的镜头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革命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于是,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观众的眼睛似乎也在这一刻湿润了,多么艰难的历程啊。

解放上海,解放军战士打仗累了,没有占民宅,集体整齐的睡在马路上。宋庆龄看到了,看到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胜利。这就是我们最亲爱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

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一个崭新的国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台湾那边,落寞的是蒋介石那悲情的身影„„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电影《建国大业》在毛主席的庄严宣告中结束了,那一幕幕令人振奋的场景,在脑海里久久回荡,挥之不去。

共产党得天下,一是得民心,二是得人才。从《建国大业》一片来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基调始终灌注整部影片,当时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产党阵营,这也是政治协商制度诞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证。相比之下,另一阵营的国民党,派系纷争内耗,一党独揽,自挖墙脚,众亲叛离,诸如蒋经国、白崇禧等经世之才的一度无奈落寂,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民族危机,内外战争不断,人民出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曾经一度辉煌耀眼的东方,燃起的是熊熊的战火,滚滚的狼烟。看着电影,想着历史,心中无限感慨。遐想当年历史的种种,心中激起了年轻人澎湃的涟漪,心在起伏,随着60国庆,我百感交集,伴着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回想起60年前,中国说民主政治协商,60年后,中国说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这是60年抒写的新中国。

在电影中感受着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为建立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建立了新中国,我激动的内心久久不能平息,也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必须要努力学习,踏实工作,以实际行动告慰革命先烈,争当时代楷模。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继承和发扬爱岗敬业、忠于职守、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弘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作风,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努力争创一流业绩。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回忆那段历史,追忆那段历程,我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衷地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人们幸福安康。

第四篇:《建国大业》得民心者得天下 300字观后感

《建国大业》“得民心者得天下”300字观后感

《建国大业》讲述了1945―1949年这五年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影片以毛泽东从延安飞往重庆,进行重庆谈判拉开序幕。依次讲述了双十协定、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等事件。

同时我认识到,国民党败在了共产党的脚下,其实是败在了自我手里。不仅仅是国民党党的腐败、势力贪污,更是不团结、得不到民心。连老国民党李济深,也被蒋介石排挤,蒋介石总想一人贪污权利,最后成为了“光杆司令”,不得不下台。而共产党团结人民,取得了民心,连对李济深也不计前嫌。国民党的军队要比共产党的军队先进的多,有飞机有大炮,而共产党却好比是小米加步枪;国民党穿的是挺拔精干的军装,而共产党穿的却是烂棉服,但是凭着团结与智慧,取得人民的支持,共产党最终统领了中国。

俗话说得好,得民心者得天下,国家不是一个人的,而是人民的,只有取得民心,才能统领全国,走向繁荣富强。

第五篇:为人民服务评课稿

管他风雨还是晴 关注生命是本真 ——听吕珍瑛老师《为人民服务》有感

胡月园 2014年4月14日

风雨飘摇中,语文课一路走来,进进退退,看多了繁华,也欣赏了朴素。但唯独对吕老师的课有很多期待,有很多欣喜。我一直感觉吕老师的课堂,与技巧无关,与情感相溶,与孩子的生命相联结,以至于让我们能更从容、淡定地来欣赏《为人民服务》一课。开放的课堂,放大了课的细节,让课堂的纹路和脉络显得清晰的同时,也敞露了吕氏课堂更为本真的东西——学以致用,尊重生命。

首先,从教学主线看,它以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话语形式完结全课,而将话语内容(诸如张思德生平,毛主席的情感,“为人民服务”的演化足迹等)作为一粒粒教学明珠点缀其间。全课由三个版块构建而成:第一版块,初次审题,提炼出本文的三个“独识”(讲什么,怎么讲,为什么讲),在学生起点上,实现对全文的整体感知;第二版块,关注“怎么讲”,用“引用、对比、举例”的方式,感悟本文的基本论证方式,即引用论证,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等方法,实现对重点的各个击破;第三个版块;以读导写,读写互动的方式虽在课堂上未各个言明,但实现对话语的形式迁移,意图显然。三个版块的教学指向和逻辑关联是统一,明晰的。

其次,从教学内容看,它的目标设定是指向议论文的话语形式感受、理解和积累的。本课是学生小学阶段第一篇议论文,让学生了解、熟悉并能尝试运用议论文的话语形式,这确实是语文教学的独胆之任。吕老师的课堂,就是关注了这几个要素:1.作者为什么讲?2.怎样讲的?3.讲给谁听的?4.讲了什么?课堂教学中,吕老师根据学生起点,梳理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着重关注了整个篇章中的“作者是怎样讲的?”这个重点。

最后,从教学细节看,吕老师自觉的语文意识,敏锐的课堂艺术,无痕的教学机智,让我们不得不叹服吕老师卓越的教学素养的同时,也一次次深感“课堂处处皆语文”的精妙。如:课中吕老师关于“死的语境义”的开掘,真切地让学生感受到了“语言有温度,字字总关情”的妙处,这种“掘地三尺”之举,确给人醍醐灌顶的感觉;又如:课堂中,看吕老师一举手一投足,就牵出了孩子们的心与吕老师之间的千丝万缕的关系。那是聚焦,还是追随,我说不好,但只感觉课堂是温热的,孩子们甚至有沸腾的可能;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有撞击的轻响;课堂的增长是可见的,甚至能听见拔节的声响。此时,不禁又想起了王尚文老师说过的:“教师能教给学生的只有自我!”确是如此!

不知是谁说过:“教学是通达灵魂的镜子。”听课观课评课,也是如此,看别人,思自己,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语文教学面目。于是,站在吕老师的这面镜子前,我又得以重新发现:原来,语文还是语文,在尊重的基础上,黯淡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针锋相对后,关注课堂的生命成长,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就是教师自己的生命成长!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篇二:评课稿

1、评郑晓艳《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优点:(1)教师板书工整,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2)生字词的识读扎实,特别对“莞尔一笑”的理解很到位。

(3)体味“多么奇丽的景色”一部分时,很有层次,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又当堂积累语言,有成效。

(4)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如让学生说一说当他们行走在路上时,当他们坐在公交车上时,当他们面临突如其来的灾难时——————,应该怎么做,学生结合课文学习理解较深刻。建议:(1)要找准文本的突破点,如:“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他们与其他国家相比较而到底“奇”在哪里?要围绕“奇”字做好文章,不能给学生以误解:德国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得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而我们放在屋里,就是自私吗?就是小气吗?

(2)要抓住看似不经意的时间词,如:“四五十年以前”“今天”,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这句话的深层含义。

2、评王琦《小嘎子与胖墩比赛摔跤》

优点:(1)能从单元的整体角度切入文本。如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导读内容,从而明确本单元教学总的指导思想。

(2)对文中生僻词的理解较为到位,方法恰当。

(3)在体会人物的写法上有特点,且能抓住主要句子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4)成功实现了语言及其写法在理解和运用中的迁移。

建议:可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体会文中遣词用语的生动性与准确性,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受祖国语言的独特魅力。

3、评王艳芝《为人民服务》

优点:(1)能从文体特点上入手,既抓住了主要内容,又了解了演讲稿的一般写法。

(2)能抓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论点,对文本进行了适当的取舍。

(3)补充的大量的背景资料,对有助于本文的深入理解。

(4)对体会作者表达特点上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处理较为到位。建议:新时期如何更好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适当的拓展,做到论点的与时俱进。

4、评李倩倩《威尼斯的小艇》

优点:(1)文本重点突出,教学环节完整。

(2)注重了学生的自我体验与语言的训练。如:发挥自己的想像,用下面的句式练习说话:()乘小艇()。

(3)注重了学生语言的积累。

建议:对个别语句的体会还要再深入些,要多了解学生的学情,不能让学生往教师准备的答案的靠,文中最后的写调查报告对于本地学生来说有难度,不适合。

5、评咸金霞《北京的春节》

优点:(1)整个教学思路清晰,对重点处理到位。(2)能抓住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来设计,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详略的写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对“除夕”一部分的品读有层次,且有味道,能很好地唤醒学生已有生活经验。(4)板书以对联的形式出现很有新意。

建议:对字词的检查上要充分了解并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不要把任何词语都看成要点。要在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上下功夫,要在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京味”、“年味”上做文章。

6、评郭向芹《真理诞生在一百个问号之后》

优点:(1)从题目出发,读出两个不同的标点有助于对本文的理解。

(2)对生字新词的理解扎实有效,特点对“司空见惯”“见微知著”的理解很到位。(3)表格引导学生读书,很直观,有利于学生从对比中理解什么叫“见微知著”。(4)注重了写法的迁移,如让学生依照文中的写法写一段话,在写中进一步认识到本文的写作特点。

建议:从“司空见惯”“见微知著”切入文本,更有利于学生对文中列举事例的感知。在写法的渗透上要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做到自然。

7、评杜加芹《卖火柴的小女孩子》

优点:(1)从“小女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入手,对小女孩子的形象体会较深。

(2)注重了学生思维与语言的并轨训练。建议:对文本解读可再立体些,这样小女孩子的形象会更丰满,要充分体现教路、学路、文路的统一。

8、评田野《凡卡》

优点:(1)词语盘点对生字新词的识读及理解非常扎实。

(2)明确文中主人公的读法及身份是很有必要的,初步感知外国文学作品的一些特点。(3)从信的内容入手抓住主要部分感悟凡卡的悲惨命运很透彻。

(4)对于《伏尔河上的纤夫》油画及文字材料的补充,更有利于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大背景。

建议:齐读太多,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体会。师大段的讲述太多,对本文的表达特点还需引导学生好好体味。

9、评凌思颀《桥》

优点:(1)能很好地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感受洪水之猛,人们之慌乱。

(2)能结合上下文体会老汉的高大形象。

(3)板书起到了很好的提炼作用。

建议:教学环节可再整合,老师问题可再精练,人物形象体会可再丰满些。

10、评辛莉《十六年前的回忆》

优点:(1)注重了单元的训练重点,教材处理扎实。

(2)能抓住重点体会李大钊的光辉形象。

(3)教师感情投入,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4)能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形象。

(5)对生词的理解能尊重学生的知识经验,如学生对“宪兵、军阀”不理解,老师直接出示其产生的背景及意思是很有必要的。

建议:对重点部分的处理平均用力了,且处理方式不变,过程显得较为呆板。要充分理解作都的身份及文中出现的几个时间,对理解文本能起到很到的铺垫作用。

11、评王娜《将相和》

优点:(1)对于字词的理解处理方式很好,图文结合理解“和氏壁、鼓瑟、击缶、荆条”很到位。

(2)对于廉颇、蔺相如的形象体会较为丰满。

建议:(1)要正确解读文本,廉颇最后能负荆请罪是自己听到蔺相如的一番话后,自己主动做的,而不是别人劝的,以如何劝廉颇切入文本,以它为线索是不合适的。

12、评李秀志《再见了,亲人》

优点:(1)对于教材处理详略得当。

(2)对于背景的补充较为到位,对本文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3)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中朝两国人民那血浓于水的浓厚情谊。建议:教师较为投入,但走教案现象很严重,教师大段大段的过渡语并没能起到很好的激情作用。相反整堂气氛较压抑。对于第三段的处理可简略些,但一定要在学生以往感情基调的基础上让学生读透读好。

13、评李传芹《曹船借箭》

优点:(1)对本课的教学重点落实到位,如理清本文的写作顺序,读篇三:为人民服务说课稿1 《为人民服务》说课稿

一、课标教材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当这优美、激昂的旋律在耳畔响起,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呢?是呀,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先辈,不应该忘记英雄。因为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本组课文的主题是“牢记先辈与英雄”,《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为人民服务》《一夜的工作》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展现了革命志士的共同理想、信念与高尚情操。教学这一组课文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更要让学生发扬光大,以开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局面。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这是一篇演讲稿,属论说文范畴。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

文章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

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选编这篇文章,有几方面的意义:一是让小学生初步接触议论文,感受议论文的表达方式,为初中学习议论文打下一点儿基础;二是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教学本课的重点是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难点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根据课标要求,教学时一要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熟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说说课文围绕主要观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军队应该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二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讨论、交流。除了课后思考题2所列的两个句子外,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再提出几个句子。讨论、交流时,可在引导学生理解语句含义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联系实际。

二、教法学法

(一)突出主体,选择教法:

课堂是学习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以上的认识,我选择教法如下:

1、以读为主,读思写结合法;

2、引扶放相结合,意在引导学生注意议论文的特点与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与习惯。

(二)重在实践,指导学法: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 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与方法,也就是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为此,我指导学生以读为本,体会文章论述方法、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课文,你还记得课文中心论点是什么吗?哪个句子点明了这个观点?(指名答,板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课文从哪些方面对这个观点展开叙述?(指名答,板书:死的意义、正确对待批评、团结人民)

3、板书课题,说明:议论文论点:观点论据:材料论证:方法 《为人民服务》说课稿 《为人民服务》是一篇讲演稿。讲演,是一种强调阐明观点和宣传效果,并注重感情感染的论说方式。讲演稿属于论说文的范畴。教学《为人民服务》的要求是: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朗读和默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老师应该从深文浅教出发,花一番功夫设计教学方案。

一、教师讲述背景材料。出示课题后,让学生看课文后面的练习第二题: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是在什么情况下、对谁讲的?然后由教师简明地讲述有关资料: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对敌作战不断取得胜利的同时,各解放区都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对支援战争、减轻群众负担、巩固和扩大解放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八路军战士张思德(属中共中央警卫团)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1944年9月5日因炭窑崩塌而牺牲。9月8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同志召开大会,毛泽东同志在追悼会上发表了著名的讲演《为人民服务》。

二、引导学生初读课文。1.全文生字少,学生初读时不会有困难。但是,课文有不少由熟字组成的词语,学生在理解上却有困难。教师除了要提示他们查字典独立理解一些词义(如鸿毛固或卖力等)外,还应出示小黑板补充一些注释,如司马迁法西斯精兵简政等。学生第一遍读课文,要求他们抓住词语,初步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2.为悼念张思德,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对张思德的革命精神进行了热情赞扬,同时对他的牺牲表达了哀悼之情。组织学生第二遍读课文时,要他们思考课文中哪些段落直接表达了讲演人对死者的评价和悼念。

课文的第一、二段表达了对张思德的评价:张思德生前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第五段表达了讲演人的哀思。3.要求学生重点阅读第三、四段,并画出表达主要意思的句子: 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一切革命联合会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4.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通读全文,概括地说说各个段落的大 意。

三、引导学生细读课文。

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然后组织大家讨论。1.第一段,课文用革命点明我们这个队伍的性质,用为着解放人民的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点明我们这个队伍的任务。第三句话指出张思德同志生前参加了革命队伍,而且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2.第二段的中心句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什么不同。这一句跟下面三句是总(起)分(述)关系。这样说可以启迪革命的同志分清人生的不同意义,从而充分肯定张思德同志生前的功绩。3.第三段共六句话,其中有不管......都......只要......就......连接的三个表示条件关系的复句。用这样的句式来说,加强了语言的力量,突出强调了我们这个队伍坚持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4.第四段可以分三层。第一层指出我们这个队伍现时的任务:要团结全国大多数人民,去争取全民族的解放。第二层和第三层指出怎样才能完成这个任务:要努力奋斗;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5.第五段在讲演结束时仍回到追悼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紧扣讲话中心,又进一步表达了对张思德同志的哀悼之情。篇四:为人民服务说课稿

《为人民服务》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14号选手,我说课的题目是《为人民服务》,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为人民服务》是八年级上册的一篇演讲词。演讲词属于议论文范畴,逻辑性很强,而且演讲词强调阐明观点和宣传效果,是一种注重感情感染的论说文体。毛泽东同志非常擅长演讲,他的演讲教育了千千万万的革命志士。而这篇以“为人民服务”为主题的演讲稿更是入情入理,对中学生有非常大的教育效果。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虽然在上学期学习了议论文,有一定的判断论点,分析论据和论证的能力,但是演讲词是他们初次接触的文体,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教师正确的引导,会使他们在阅读中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科学、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三、基于以上分析,我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演讲词的一般特点。

2、过程与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研讨文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概括文

章内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努力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四、教学重点:

了解演讲词的特点,能够掌握围绕主要观点分层次论述的方式。

五、教学难点:

逻辑思维的培养和对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

六、教学方法: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诵读法、点拨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七、学法分析:

以学生诵读为基点,通过学生个性化的阅读,理清文章的内容。在自主合作探究的交流中,获得新知并得到拓展延伸。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中国历史上有许许多多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为历史的发展和人民的利益,而牺牲个人的生命,在这无数的英雄中,有一个人叫“张思德”(接着以课件展示张思德的图片并以文字对其生平和主要事迹作介绍)在他的追悼会上,伟大领袖毛泽东亲笔题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并在会上作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今天我们就再次聆听毛泽东同志这篇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演讲词《为人民服务》(板书课题)

(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演讲词的内容,体会演讲者的感情。

先自读,憨厚同座两人听读,最后选出同学有感情的朗读。

(三)研读探究

1、让学生动笔画出每段的中心句或概括小标题,予以批注。

旨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这篇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写了五层意思,通过列提纲可以理清内容,符合“把厚书读薄”的理念,又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的概括能力。(交流展示后板书:党的宗旨 死的意义 是非标准 具体做法)

2、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引导提问结合起来。

教师可课件展示问题引发小组讨论:

(1)这篇演讲词的主题是什么?演讲者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2)从文中找出你认为最有教育意义的被人们视为格言警句的句子或段落并理解其

含义。

(3)找出文中的事实论据并说说它的作用。(同时教师板书 :为人民服务 重于泰山 不怕批评 不怕困难牺牲 努力奋斗)这种形式给了学生以较大的思维和发言交流的空间,从而形成了一种师生互动争先发言的热烈课堂气氛)

(四)拓展升华

再次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使学生在心里埋下一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的种子。诵读后教师严肃的提出:现在社会上有些人老人摔倒了不扶,工作需要加班就怨天怨地,他们说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早就过时了。同学们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好,现在咱们就开展一次小小的批驳会,请各小组讨论后轮流发言批驳错误观点。

通过这次批驳会,让学生受到了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教学目标落实到实处。

(五)布置作业

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正,只要是对的我们一定改正。”那么课后请同学们敞开心扉真诚的与自己的好朋友做一次交流,相信你们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一定会加深感情深化友谊!

(六)结束语

张思德的高尚品质如同一座丰碑,屹立在全中国人民的心中,“为人民服务”四个大字牢牢的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同学们让我们牢记毛泽东同志的教导,做一名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吧!篇五:为人民服务说课稿(1)《为人民服务》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小学语文20大组3小组第()号说课者,我抽到的题目是《为人民服务》。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过程两个大

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为人民服务》是人教版小学语文12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三篇课

文。首先,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下本课的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

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课文理解“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

所”的意思。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2、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为人民服务的内涵,树立正确的为人民服务价值观。

其次,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结合六年级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我确定

本课的重难点为:

重点: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难点:

1、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以及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注意议论文的特点与学习方 法,从而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与习惯。

二、说教学过程

(一)了解写作背景,导入新课

1、疑问式导入(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建国六十周年国庆大典的盛况吗?胡锦涛主席亲切慰问:“同志们辛苦了!”战士们齐声高呼:

“为人民服务!”那铿锵雄壮的话语,至今还回荡在耳畔。那么,为

什么要为人民服务?怎样为人民服务呢?)

这种疑问导入利于学生质疑破题,直奔课文重点,着眼于提高学

生认识能力的思维训练,让他们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全面

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

2、了解特殊背景

因为这篇文章的写作年代与学生所处环境相对久远,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体会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具有重

要意义。根据学生课前预习,搜集资料情况,由学生介绍本文写作背

景及张思德同志的生平事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良

好的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习惯,为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二)理清思路,概括内容

因为本文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所学的第一篇议论文,所以本节课

教师将围绕“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这一主线,以疑导读,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想,走进文章。

首先,需要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意思,理清本课的结构。通过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全班交流后得出结论

(首先讲了我党及人民军队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接着讲了人的死有两种不同意义;然后讲为人民服务要坚持好的,改正错的;又讲

为人民服务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最后讲开追悼会的目的。)教师小结:这五个自然段讲了五层意思,每一个自然段都可以

独立成为一段。

(三)找出论点,突出主要内容

1、通过对全文的整体感知,找出课文中心论点并板书:(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

2、小组讨论课文从哪些方面对这个观点展开叙述?(指名答,板书:死的意义、正确对待批评、团结人民)

3、分段学习,突出重点

对“死的意义”“正确对待批评”“团结人民”逐段进行分析,重

点分析意义深刻的句子: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结合搜集的资料

讨论张思德的死为什么比泰山重,并举例哪些人的死比泰山重,哪些

人又比鸿毛轻。

(2)结合课后第三题,学习第三自然段:(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

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

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

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段话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句. 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重点体会关联词的妙用。

(3)结合事例,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理解。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

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通过设计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对文章层次有了更清晰的了解,进

一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从结构上对议论文严谨的论证也有

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四)感情叙述,结束本课

1、为人民服务不是句空话,需要我们一如继往努力工作,心想

群众,为民办事,为人民服务,正如李素丽同志说的:为人民服务没

有终点站。雷锋同志也告诉我们,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

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

2、课外延伸: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本节教学,教师主要围绕学校“问题引领,自主参与”这一课题

中“拓展延伸,创新问题”展开教学。通过大量事例,让学生明白在当下如何做到为人民服务。延伸所学,对学生日常行为起到有效的指

导作用。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评委和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下载得民心者得天下——《为人民服务》评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得民心者得天下——《为人民服务》评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种瓜得豆评课稿

    《种瓜得豆》评课稿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善于引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了解转基因技术知识。在引导学生感受、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创......

    高考作文:得套路者得天下,省时间者为俊杰[共5篇]

    高考作文:得套路者得天下,省时间者为俊杰 作者|Guenlan编辑|一白来源|知乎.新全国卷下的高考作文:得套路者得天下,省时间者为俊杰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众所周知,2017年高考全国卷语......

    为人民服务导学稿

    演讲和演讲词: 在某一特定的、正式的场合,面对听众把自己对某一问题或事件的看法较为系统全面地说出来,这就是演讲。演讲时所说的内容就是演讲词。 在内容上,应视有关集会或活动......

    问渠哪得清如许 评课稿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关于 老师《》一课评课 娄底四小聂元庆 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在这次活动中的所思所感。 首先我想用一首诗来作为我评......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 为人民服务(说课 稿)人教版

    12.《为人民服务》说课稿 一、课标教材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当这优美、激昂的旋律在耳畔响起,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呢?是......

    《走遍天下书为侣》评课稿

    周主任《走遍天下书为侣》示范课评课稿 东街小学 杜淑珍 1、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周主任在开始时设置了问题:“假如你驾舟环游世界,你会选择带什么?” 让学生各......

    毛概实践课读《为人民服务 》有感(范文模版)

    读《为人民服务》有感 今天,应毛概课的要求,本来怀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查阅《为人民服务一文》,没有想到读完过后由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变成了一种敬佩,感慨的心态。读完过后,心情......

    七年级下道德与法治 《10.1法律为我们护航》评课稿 获奖评课稿大全

    七年级下《道德与法治》 10.1法律为我们护航评课稿 应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改革趋势,我设计了七年级下《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现在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以下的评述和自我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