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课程模式改革总结12
七年级课堂模式改革总结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七年级课程模式改革已开展了一年,这一年来在学校领导和全体七年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校领导细致入微的指导,全体七年级老师的深入实践、创新求实,确定了以合作型小组为依托的新型课堂模式。在这种新的课堂模式下,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理念,营造了“兵教兵、生帮生”的良好学习氛围,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新局面。
一、变革思想寻求发展学习实践明确方向
1、变革思想寻求发展
自学校恢复公办以来,学校的生源发生了极大地转变,以往那些听话、懂事的学生少了,调皮、浮躁的学生在逐步的增加,而且这种局面会逐年上升。面对这样的新挑战,09年7月,校领导首次在学校大会上提出“改革课堂模式,迎接新型挑战”的理念。可是怎么改呢?学生的生源差、学习习惯差?没有理论引领,也没有方法指导?再一个学生家长会站在学校的立场同意改革吗?面对改革可能遭遇的重重困难,很多老师对改革产生了质疑。见此情形校教导处在会上向在场的老师详细介绍了全国知名学校“洋思”、“东芦”和“杜郎口”三所学校的先进做法,并对“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模式做了细致的说明。在听完教务处领导的介绍后,很多老师对这种 “轻负高效”课堂模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会后,教务处要求七年级的全体老师利用暑假认真学习“洋思”、“东芦”和“杜郎口”的课模改理念。整个暑假,七年级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收集整理了不少先进、实用的教学理念。开学伊始,学校就组织召开七年级组会议,提出了先学习、模仿,再创新的课改思路,制定《宜昌市第九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确立以“学教稿”为基础的新型课堂。“学教稿”的确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2、创建特色小组明确改革方向
“洋思的做法固然切实可行,但那毕竟是人家的东西,只能作为参考,我们必须创建一套适合九中学生的新型课堂模式。”温校长在开学初的动员会上这一番话敲碎了很多准备沿袭洋思做法的老师的梦。的确,学情不同、校情不同怎能用相同的模式来对待。于是,一场新的探寻之路就此展开。学校、教导处、年级组、备课组、每一个参与课改的老师都积极参与进来。外出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网上搜寻全国推广的新课堂模式改革的成果;备课组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总结反思。在经过4个多月的深入研究、探讨,结合学校的学情、校情。七年级备课组的会议上,温校长提出了“二元归类小组合作”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并向在座的各位备课组组长展示了这种新型课堂教学体系,即“三程式”训练、“五段式”法则、“六项”策略和“七项”准则。“二元归类小组合作”的新型课堂教学体系为课堂模式改革奠定了基础,为今后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二、学习与创新并举反思与总结同行
1、集体备课常抓不懈努力创建优质课堂
集体备课课堂模式改革的一个重点,根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的基本环
节。每一周的教研活动是现在七年级教师最为期盼的时间,这个时间是每科老师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的最好时机。在交流的过程中,每位老师把本周课堂上探索的有效教学方式与其他老师共同分享,同时研究学生有哪些解决不了的问题。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全体教师共同研究学习目标,制定自学指导,研究学生自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到定时、定点、定人员统一筹划,严格把关,不留于形式,讲究实效,做到预习统一,目标统一,讲授内容统一,作业训练统一,检测评估统一,真正抓住了事先研讨,资源共享,技能互补,因材施教四个要素。在扎实推行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提高了备课的质量,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发展,真正做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2、坚持每周一会推动课改步伐
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七年级各备课组坚持每周召开一次课改研讨会,涉及的内容主要有课堂教学交流、听课评课、成果展示、创新设想、质疑解惑、总结反思等。每周三、周四、周五的第三节课从温校长办公室门口经过都能听到办公室内的争鸣声和探讨声,这就是各备课组的每周一会时间,虽只有短短的一节课时间,但这节课却让每位老师获益匪浅。“每一周我都盼望能快点召开一周一会,因为我又能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做法,又能把自己的困惑和大家探讨了”尤启萍老师如实说。“这一次的会议让我知道我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动起手来”张文姬老师如是说。“会议太短暂了,看来我还要会后去向她们再讨教讨教”姚书峰老师如实说。这些背后的故事还有很多,这让我们看到了我们每周一会给老师们带来的实惠,也让我们看到了我们勤于学习的教师团队,更让我们看到未来。
3、长于学习与创新善于反思与总结
为了更好的推进改革,有效推广每个老师的先进做法,让每位在课改一线的老师学会反思和总结。各备课组的老师在课余积极撰写在课改中的先进做法,以课堂为主阵地总结课堂上得失之处,并撰写论文,发表在学校的课改通讯上。教导处张主任把每个老师精心撰写的论文经过细致的整理,快速推广到每位在教学一线的老师手中,使得每个老师能在第一时间吸取到其他老师的先进做法。在本学年度,我们七年级老师共计发表课堂模式改革论文、教学反思、教育叙事100余篇,这和我们全体七年级教师的勤于思考、善于学习是分不开的。胡本莉老师、程雪琼老师和胡其红老师是我们七年级的备课组长,这三位老师平时的教学任务重,长期奋战在课模改的第一线,但她们每次都是以最快的速度把最新的理念、最实际的做法撰写成文,分享给其他的老师。刘丹老师、高长艳老师是后加入我们课改队伍的,但这两位老师工作热情高、善于学习、长于反思,她们撰写的课堂反思和教育叙事真实、贴切,多次受到学校领导的赞赏。刘芳老师和潘灯老师善于从细节处入手,在学习先进理念的同时结合实际,关注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模式改革中的变化,并把这些变化转化成第一手资料撰写成文,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发表于《宜昌教育通讯》。改革还要继续,反思还要继续,希望我们老师能积极的思考,撰写更多更优秀的文章。
三、确立小组合作机制提升学生自主能力
1、确立小组合作实现全面发展
开学初,各班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好中差三个互补的原则将班内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一般4-6人),目的是为了发挥组员之间互帮互助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随着小组合作模式的展开,诸多问题也应运而生:学生不积极思考,讨论懈怠依赖好学生,时间把握的不准确„„于是,一场颇具特色的小组长培训就此展开。
2、定期培训组长实现均衡教育
由于学生、班级之间存在很多差异,导致每个班的学生的成绩、能力出现差异,不能真正实现均衡教育。为此,各备课组在年级组的组织和学校的统一协调下,召开了学生小组长会议。在语文小组长的会议上,语文备课组组长胡老师细致的为每位在场的组长讲解了组内成员的任务分工,强调在每次组内交流时组长作为组内核心人物应尽到的职责。小组在接到教师的命令后组长迅速将组内成员分为计时员、记录员、中心发言人等多个角色,接着开展独立思考、集体讨论、追问探讨、统一答案、中心发言等多个环节,实现小组讨论的时效性和课堂的高效性。数学组程老师在为数学组长培训时,针对学科间的差异性,制定了数学小组学习的策略,并现场开展了小组讨论的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程老师抓住每一个细节为在场的各班数学小组长进行详细的讲解,并对讨论过程中错误的地方进行纠正,力求精益求精,会后每位组长都获益匪浅。英语组胡老师在组长培训时主要从课堂学生的参与和课后基础知识的落实两个方面展开。强调组长立足这两个方面展开工作,课堂上组长要做到每一位组员会读敢读、能说想说,课后组长在基础落实方面要做到“好生帮差生有人帮、差生想学好有人教”,做到从简单的单词到稍难的句子再到最难的作文能层层落实。会后,胡老师还与在场的组长展开了互动,针对组长在平时工作中的遇到的疑难胡老师给予了细致的指导和帮助。小组长是我们课模改中“兵教兵”的核心人物,是实现均衡教育的关键点,只有正确指导我们的小组长动起来,我们才能实现均衡教育。
3、提升学生能力加大评价力度
合理的评价制度对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起着重要的导向和监督作用。推行课模改过程中,我们在大量实践摸索后,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创造性的开展多种评价方式共存的评价制度。生生互评、组长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的推行,不仅从教育细节上落实了课模改理念,也培养了学生互相监督,自我完善的意识。每周五,是各班开展评价的时间。首先是学生在小组内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让学生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完善自我。其次开展小组评价,小组评价是组内成员对某一学生的整体评价,小组评价由组长牵头完成,组长先全面评价该小组的整体表现,接着由组内成员互评,互评是在自评基础上学生又一次自我认识的过程,能更好的促进学生进步。第三、开展班级评价。班级评价是由班级评价小组来实施,班级评价小组主要评价的是班级各个小组的整体情况,他们评价的主要内容是班级进步最大、最优秀小组,这项殊荣是对小组、学生的充分肯定,也是每个小组最关注的评价。第四、开展教师评价。教师评价主要是教师对学生全面的评价,是在班级评价小组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和最终确定。从自我评价到最终的教师评价,这是一个细致而周密的过程,是学生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是认识自我到完善自我的过程,是自我辐射趋于集体融合的过程。
四、喜迎硕果再创辉煌
从09年7月至今,学校的课堂模式改革已开展了一个学年度。在这一年里,我们的付出今天得到了回报,下面由我来回报一下2008届学生七年级期末考成绩和我们七年级期末考成绩对比情况:
五、团结协作展望未来
回首这一个学期是忙碌的但更是收获的,学校领导和全体七年级老师挥洒汗水、凝结智慧、团结协作、改革创新,确定了二元归类小组合作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指明了今后学校课堂模式改革的方向。但这只是一个起点,今后的改革中我们可能还会遭遇更多的困难,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全体老师团结一心、积极探索,不久的将来就会是我们微笑的时刻。最后,本学期即将结束,希望我们每位老师利用假期加强自身业务学习,积极探索课改的新方向!
第二篇:美术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总结和计划
《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总结和计划
美术系
(结合课程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和研究,完成不少于2000字的教学总结和计划。)
一、课程设置情况(主要包括教学目的、学时学分、教学要求等内容)
《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视觉传达方向的必修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历史,熟悉古今中外代表性的书籍装帧设计风格及流派,初步具备书籍装帧设计的鉴赏能力和基本的理论研究能力;系统掌握书籍装帧设计的规律和方法,并对书籍装帧的生产工艺和制作流程有初步的了解;通过实验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对新材料、新工艺、新潮流的敏感性及对材料和工艺应用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观,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质。该课程共80学时,计2.5学分。教学方面要求学生了解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历史和当前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趋势,掌握书籍装帧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能够对书籍装帧设计进行整体把握,结合具体课题独立完成书籍作品的设计和制作。
二、课程教学改革情况(包括教学内容的完善和优化、教学方式方法的有效运用与改革、考核方式的改革等以及教学效果评价和教学研究中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根据学生所使用教材,在教学过程对中国传统线装书、欧洲线装书以及现代书籍形态加工三部分内容的介绍比以往教学更加详细和深入。通过增加以上三部分内容的介绍使学生对中外传统线装书有了深入了解.该课程主要是以理论讲授、信息收集、专业调研、草图构思、讨论讲评、材料选择、作业制作、课程总结等方面构成综合与多样的教学方法,同时通过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尽量提升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与师生的讨论,教师可以充分的了解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以便及时制定出解决办法,提高教学效果。
考核内容的改革:
通过学习相关资料,对考核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原来的考核内容主要是考勤+课程练习+最后作业效果,以次为标准进行评分。调整后实行“2+1”考
核评价。“2”是学生自我展示和设计作品展示,学生自我展示将展现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沟通能力和社交能力,提高学生对表达构图的重视度,而设计作品展示可以展现学生的专业技能,对岗位的理解,展示学生创意思维和效果再现的控制力。
经过教学改革,教学效果逐步提高,任课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受到学生的好评,通过评价与考核效果看,学生考试的不及格率明显下降,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形成了良好的教学互动,学生的实践能力显著提高。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目前,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
1、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性较差,在理论知识方面掌握不够深入。
2、部分学生电脑软件不熟,作业制作缓慢或效果不佳。
3、教师缺乏印刷方面的知识及实践经验,学生缺乏实践基地的训练。
四、课程改革计划(围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本课程的教学改革计划)
1、深入研究书籍教学的现状,建立适合本专业学生现状的书籍教学体系,逐步完善书籍教学的相关文档与教学资料;
2、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请印刷方面的专业人员进行面对面讲解,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大力发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4、实行“2+1”考核评价,真正做到对学生整体能力的衡量。
2012年6月3日
第三篇:课程改革总结
某某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全面 推进基
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结
回顾和总结这一年来的工作,我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所以能够比较顺利地实施并取得初步成效,这主要是各级领导重视,广大一线教师、校长、教研人员团结奋斗、积极参与的结果。课改带给大家的,不仅仅是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的可喜变化,它还使一批教师养成了“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角色定位,反思学校的教学研究,反思我们的校园文化,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是无意中抵制了学生特长的发挥还是真正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可以说,没有课改,就没有这种深层次的反思,没有这种深层次的反思,就不可能从过去的错误认识中走出来。通过实践,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将为我校课程改革发挥重要作用。
(一)更新教育观念是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基础 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教育创新,课程改革的全过程都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参加课程改革实验的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切体会到,实施新课程,必须树立新型的人才观,自觉地围绕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着眼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发展学生的潜能;必须树立新型的教学观,自觉地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建立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必须树立新型的评价观,自觉地发挥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素质提高和不断改进教学的作用;必须树立新型的课程资源观,鼓励教师跳出封闭的教材和教室,贴近学生,贴近社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广大教师、校长、教研人员、科研人员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就是在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观念的基础上,推进课程改革并获得较大成果的。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是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
保证
课程改革作为一项全方位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社
会各界十分关注。学校领导能清醒地认识到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自觉地以课程改革为抓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我校专门成立了由主管教育的副校长任组长的课改工作领导组织,课改实验领导小组,全面规划实验方案,制定工作计划,指导课改实验工作,为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提供
了组织保障。
(三)开展培训、提高师资素质是课程改革和实施的关
键
教师培训工作在课程改革实验各项工作中处于重中之
重的地位。我们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十分注重师资培训工作,并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培训途径与方法,基本做到了“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把培训与教研相结
合,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为课改实验顺利实施创造了条件。我们建立了研、训一体化的校本培训制度,立足岗位,采用“说课说评”、“教后反思”、“课题研究”、“教学研讨”、“案例分析”等形式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在培训中,坚持把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学科培训与教研活动相结合,把理论学习与参与研讨相结合,并注重以点带面,把培训工作由课改教师向全体教师辐射。为了将新课程理念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以教学方式的变革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我们还开展了“课改教师汇报课”、“新课程教学大赛”、“新课程理论论坛”等系列化主题活动,以活动为载体,用新课程倡导的先进理念影响并引导教师的教学实践,“以人为本、以学定教、和谐施教”的教学理念已形成共识,这为推进课程改革实验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
三、正确审视课改实验存在的问题
我们看到,课改工作给学校、教师、学生带来了可喜的变化,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丰厚的成果,但来自课改一线的信息反馈,也使我们深感困难和问题不容忽视。
(一)课改资金投入不足,制约着教育教学设施装备,影响着教师外出参加学习、培训活动,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教材内容的开放性和教材配套资源不足,给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带来困难,表现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乏力无术,学生的学习负担难以真正减下来。
(三)师资队伍素质仍然是课改实验的瓶颈,绝大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是接受的,但是,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与新课程要求下的教育教学能力之间的落差是明显的,对于《课程标准》的解读能力、对于教材的驾驭能力、对于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能力,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深感底气不足。
(四)机制改革与运行相对迟缓,评价制度、升学制度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
(五)课程改革的均衡发展问题,教师之间,学校之间,特别是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小学和初中之间的不平衡性客观存在。这种种不平衡性固然有来自于管理机制、硬件条件,但是,也不得不承认,观念层次上的差异,影响着学校课程改革的进程。
可见,新课程改革问题和困难客观存在,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如何应对,已是摆在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这需要
我们坚定课程改革的信心,有必要从教育哲学层面上来分析和认识课程改革的目的和意义,从教学论层面上来分析课程改革实验中出现的种种困惑和方法问题,多从学校管理层面上来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学管理的重新构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回顾过去的工作,需要我们总结经验,珍惜成绩,正视不足,巩固成果,坚定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信心;展望将来的工作,更需要我们振奋精神,团结协作,重道务实,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进程,共同为我校教育事业均衡、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课程改革总结
课 程 改 革 总 结
(2013——2014学)
果香峪中心小学
刘全利 2014.07
2013--2014学课程改革总结
一学年以来,课程改革实验给我们的教育事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扎实的培训、考察学习,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了新课程;优秀观摩课展示、论文评比、专题研讨,为我们搭建了交流的平台;成长记录、教学反思,引导我们走上一条研究之路;课改实验,带动了教科研工作的开展,使我具有了研究意识,养成了课后反思的习惯,不仅重视授课前的设计,而且重视课后的总结和反思;研究方式的改变带动了我的工作方式的改变,我走出封闭的教室,打破学科壁垒,与其他学科教师相互沟通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师之间更加紧密地合作。一学年以来,我有必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一次总结,找出在课改教学中的成功之处,使其能继续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得到发扬,查找出教学中不当之处,以便加以改正,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一、我转变了教育观念
课程改革是一场文化的变革,教师要融入这个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树立全新的教育观。
1、树立了新的教学观
我们认识到教学的本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是交流的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是师生合作、互动的过程,通过教学达到师生共进、共识、共享。课堂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培养,强调的是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学生形成积极进取乐观的人生态度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不仅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更要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树立了新的学生观
由于我校地处农村,父母外出打工较多,无暇照顾孩子,全由爷爷、奶奶照料。因此我们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和蔼、亲切的姿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承认不同学生具有独特性,并为其创造成功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议,大胆地评,让创新的火花在学习中迸发。我努力做到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了个性教育意识。
3、树立了新的教师观
通过学习,我已经认识到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者,新课程的实践者。新课程的综合化和探究性学习的出现,使我不能像以往那样完全单独地完成教学工作,因为单个的教师不能驾驭对学生在知识、方法、过程、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所有指导工作。针对这一方面的情况,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我们制定了集体备课制度,由备课组长制定备课和听课、评课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每周一次集体备课,讨论备课情况,并及时交流上周教学情况,并且重视教学反思。每学期两次公开教学,听课、评课,积极参加教师之间随堂听课。平时常常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信息,到电脑室、图书馆查阅先进的教学资料。
4、树立了新的评价观
评价应着眼于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着眼于引导、促进学生的继续学习和发展,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评价必须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应该是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因此我在评价过程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评价方法要多样化。变单一的考试考核为多种途径考核。考核成绩与平时的课堂表现、英语学习档案本,家长评价等结合起来。考核形式以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结合教师评价与家长评价,使评价形式更全面,考核方法更科学。其次,评价内容要科学化。变以前的单纯考试为日常考核与期中、期末评价相结合,将学生平时在课堂内外的表现与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考评,使评价更科学,更接近学生学习水平。再次,评价方式要人性化。变由学校的单方面评价为学校与家庭共同评价。通过英语达标评价,家长随时抽查,家长意见反馈等形式,将学生在校的学生情况及时向家长通报,同时将家长的意见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并通过发放喜报、等激励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快乐英语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二、我们更新了教学方法
课堂上我努力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让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努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在学习中我们让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课堂中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还注意解放学生的头脑、手脚,开放课堂、教材,组织学生到电子阅览室上网学习英语,让教学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向各传媒、电子网络延伸,使之与社会发展、知识巨增相适应。通过课改以来,我的课堂教学有了明显变化
1、我注意了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以前每堂课有着固定的模式: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小结。现在我们以师生共同探讨问题、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起组织、示范、引导的作用。我们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比如知识竞赛、辩论会、动手做、游戏等等,教室里有笑声、有掌声,气氛活跃,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学着并快乐着”的思想。
2、我注重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新教材增添了许多图表、图像、文字资料,非常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把有关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突出了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与人交流的能力,同时知识点不断循环往复,注重新旧知识的结合,让学生“温故知新”。学生由初期的不适应逐渐转变为接受,从不爱开口,到积极发言,踊跃参与,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学会主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尤其是在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得以提高。
三、课程改革中的困惑与思考
1、课改中,我在参加了各级各类的培训之后,在实施阶段似乎全凭教师摸索,缺少专家指导,难免要走弯路。能否给我们一线教师多一些实质性的帮助。
2、课改要求减轻学生的负担,也确实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教师却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更苦了,更累了,教师如何在课改中减轻负担。
3、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智力较好、反应较快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可能掌握较多的方法,学到较多的知识,进步很快,但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讲,很可能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有的甚至连最基础的知识都不能掌握,两极分化现象明显。
第五篇:课程改革总结材料
崇信县铜城中学课程改革总结材料
我校按照市县两级教育局关于新课程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制定了周密且适合我校实际的新课程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目标。现就三年来做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做以总结。
一、更新理念,向教研培训要效益 1.思想转变
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学习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和核心理念。分批次,多形式的组织教师参与网络学习,集中培训,外出观摩学习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旨在让所有教师清楚的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认识到只有课堂改革,只有观念的转变,只有师生关系的重新建立,只有课堂角色的彻底转变和课堂结构的重新组合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发展教师的唯一途径。全校形成了一股解放思想、更新教学理念的热潮。教体局因势利导,全校上下普遍认识到教学模式必须在传承中创新,必须致力于课堂教学从“讲堂”到“学堂”的转变。
2.教研为先
思想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前提和基础。在此基础上,我校积极挖掘整合洋思、杜郎口和高效课堂经验与方法,创建了适合我校的“三段四环节”(三段:三维目标引领,教师深入参与,学生全面展示。四环节:学,帮,点,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模式的引领,大部分教师的课堂结构和组织形式有了质的转变,达到了课堂活了,学生乐学了,教师乐教了的良好局面,教学成绩在全县有了明显的提升。经过课堂教学形式的转变,教师体会到自己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快乐的良好效果,极大的激发了教师教学改革的热情,促进了教师进行教研教改工作的积极性,学校教研氛围得到了很大的改观,气氛浓厚。形成了人人想改革,人人主动改革的良好局面。通过教研会,教师之间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和相互学习,教研气氛浓厚。教师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课堂教学大赛活动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先后有朱伟,马玫获市级奖励,更有多名同志获县级和学区奖励,获奖率每年占到教师总数的70%以上。学校每年组织一次观课和教师基本能力四过关活动,效果良好。通过活动的开展,调动了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热情和积极性。三年来,有一位老师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先后有六位老师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和教学案例。多为老师在《崇信教育》上都有文章发表。
3.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我县先后开展了理论讲座、专题研究、案例交流等活动,撰写教学日志故事、教学反思等成为常态的校本培训。通过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校本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把教师的教学研究与在职培训融为一体,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2016年学校所有教学班配备了电子白板,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实现了多样化。起初,教师对于多媒体教学接受很差,原因一是操作不熟练,二是备课太麻烦,学校组织专业老师对全校老师每周定期进行培训和指导,两个月后,各位老师的水平明显提高。另外,学校在对教师的课堂评价中把多媒体的使用作为一项硬性指标来考核,促使多媒体教学经常化。
4.基地带动
根据各学校教学教研水平,我校被评为全县物理学科教研基地校,我校责无旁贷地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领头雁、排头兵,承担起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引领、辐射和带动全县课堂教学改革的重任,全县20多位物理教师到基地校观摩学习,推动了全县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
5.校本开发
开发了切合学校实际的校本课程。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要求,积极组织教师调研,并开发了以铜城本土文化,健美操和口风琴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并能在平时的教学中落到实处。
二、明确目标,向教学管理要效益
课堂教学改革面临学校和教师的惰性、安于现状等多种阻力,因此,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目标,强化教学管理,推动教学改革尤其重要。
1.改进教学评估标准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对原有政策文件进行了适当修改,明确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先后制订了《关于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性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方案》《备课制度》《校长听评课制度》《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教研活动评比方案》等文件,从关注教师讲得怎么样转到关注学生学得怎么样,加大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考察权重,引导教师自我松绑,解放学生,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2.加强校长教学管理
校长是教师中的首席,更是学校教学改革的第一责任人,为此,我们提出“教学是一把手工程”,把校长推向教学工作的第一线,明确对校长教学管理的具体要求:校长要深入一线课堂听评课,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20节,每周将听课记录,包括听课时间、听课学科、年级、内容、授课人、参加教研活动记录,上交到局办公室。后来,我们又提出校长工作要做到三个到位:一是管理到位。重传达,更重具体操作,常态中思变化,一般中思创新,稳妥中思进取,建章中思实抓;二是参与到位。对校长深入课堂、听评课作出具体要求,每位校长每周至少听一节推门课,每月至少主持一次教研活动;三是保障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出现瓶颈,要在教师外出学习、校本研修方面给予资金保障和制度支持。
三、重心下移,向教学实践活动要效益 1.开展推门听课活动
重点检查学校和教师是否推行了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听课,发现和解决在课改中出现的问题,重点解决学校和教师对课改的模糊认识问题、不敢放手问题、课改唯模式论问题等,倡导教师在新课改理念下实现高效课堂、创新课堂。
2.组织以高效课堂创建为目的的教研活动
一是提高教研员自身业务能力。定期组织教研员学习前沿教育理论,积极参加国家和省市组织的教学业务培训,结合在听课过程中出现的本学科个性和共性问题,分别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在指导教学、服务基层的过程中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二是扎实开展高效课堂主题教研。我县中小学已形成浓厚的教研之风,听评课式、教法研讨式、说课式、学情分析式、试题评价式、教材过关式、教学比武式、经验交流式等已成为学校常态教研活动形式,呈现出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研教结合、互促共进的良性互动局面。三是集体备课,聚焦高效课堂。我县双轨以上的学校都实行了集体备课,教师共同钻研教材、研究学情、关注课堂、形成通案,每位教师再根据本班情况个备,从而规范了教师的教学研究行为,有效凝聚了集体智慧,提高课堂效率。四是针对我县地域广、教育资源、教育质量不均衡状况,整体谋划,合理定位,确立了“城乡联动,均衡发展,整合资源,形成特色”的总体思路,构建了“大手牵小手,强校带弱校,区域联片教研”的校本教研新模式,促进了我县教育的均衡发展、整体提高。
3.坚持以求实为核心的教学质量检测
每个学期末的教学质量检测工作,我们严格流程,通过统一试题、统一时间、统一标准,统一组织视频考场,统一组织阅卷,让考风考纪成为正学风、正教风、正校风的主抓手,促进了学校和教师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升教学质量的主动性。两年多来的高效课堂实践给故城教育带来众多变化。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创建高效课堂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学生整体成绩得以提高,“为了一切学生”的目标初步实现。
四、精准定位,向课堂教学模式要成果
生源的减少、班额的变小,使得课堂上学生人均占有课时时间较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机率增大,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和课堂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小班额的教学。加之近年来小班化教育在我县农村小学的全面实施,已储备了丰厚的基础,无论从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来说,都有所提升、成长和收获,因此市局提出的“一人一策、精准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是适合我校实际的,因此,我们在全校农尝试个性化教学,使之成为我校教育的常态。个性化教学立足学生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以教师个性化的教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健康发展。目前我校班级人数不超过40个,具有实行个性化教学的基本条件和独特优势。按照市县两级教育局的要求,我校率先创建个性化课堂教学。学校制定了详实的个性化课堂教学研究实施方案,参与学习了崇信县小学个性化课堂教学现场会,对个性化课堂教学的内涵和理论做了前期的调查,并做了多次讨论。结合出自崇信本土的小班化教学理念,提出了以分类指导,分层教学,尊重个性,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按照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的个性化课堂教学,并完善制定了我校的教学设计。
五、课改中的困惑与反思 1.小组讨论和课堂活动存在着“收”与“放”的问题。纵观我校的课堂教学,小组讨论近乎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标志。的确,学生在一定教学目标的引导下进行小组讨论,不仅扩大了课堂的参与率,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耐心,倾听别人观点,吸收他人思想,优化自身学习效果的能力。但是小组讨论这一颇为盛行的学习活动形式,究竟发挥的实效如何,在课堂上,仅有少数学生能围绕老师提的问题展开讨论,其它学生则无所事事,结果可想而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期待包含着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宽容,可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并且能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其实,学生精彩的表现与教师热切的期待是密不可分的,期待仅是过程,而精彩才是结果。
2.在听课过程中,我们都可以看出,作为教师,为了追求表面的流畅,当提出的问题后,从内心深处总是希望回答问题的学生少出错,不出错,能直奔主题,节省时间最好,当学生对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上来,或者有困难时,作为教师显得就那么不沉稳了,甚至有些急躁,不愿意继续等待,或催促,或换人,还有的甚至自问自答,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哪有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呢?当然也就毫无精彩可言。
六、今后工作的规划与展望 1.继续加强对课改重要性的认识。农村学校的学生家长往往只注重孩子的学业成绩,但从事课改的一线老师千万不能只顾跟着家长的言论走,仅仅关注孩子一般性的学习,而要确立对孩子终身负责的理念,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和适应竞争作准备;不仅要重视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不仅要使学生具有学习知识的能力,更要培养他们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不仅要使学生有良好的智力水平,更要帮助他们的形成强健的体魄。让每一个农村孩子都享有同等的教育,都能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今后能立足于社会、具备服务社会的本领打好基础。
2.大力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只有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平等,学生才能真正得到发展。农村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爱、尊重,更需要尽最大可能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农村教师同样要搬掉讲台,走进孩子,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既要传授知识,又要激励学生的思考、发现和创新。与学生共同探讨新知识,共同得到进步,逐步使课堂成为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题的场所,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主阵地,成为引发师生共振的磁场。
3.科学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在课改中,教师既是教育研究者,又是教学实践者,学校要引导教师在研究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农村学校的教学存在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教师付出很多,学生却没有得到所期望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的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更多的内容”。教师自己可以上“文山”进“题海”,决不能让学生负担过重。只有把思考的时间、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4.切切实实加强课改督导检查。学校每学期要对课改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评选出一批课改的先进个人,为全校的课改树立典型。同时也要及时地发现掌握课改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阶段的课改提供决策的依据。
课堂教学改革任重道远,但这是一条教育必由之路,我们惟有坚定信念、充满信心、明确方向,坚持不懈地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行走在愉悦的追寻中,成长在课改的诗篇里。总之,我们学校会认真学习兄弟学校的工作特色与亮点,积极创新工作举措,继续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
崇信县工业集中区铜城中学
2017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