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暑期读书心得(高三年级物理组刘桂云)
诚心诚意做老师才会成为好老师
------2012暑期学习感悟
高三年级物理组刘桂云
这个假期学校安排了读书活动,作为一个年轻的老师,当然是希望自己尽快成长,所以我读的是刘良华老师的《教师专业成长》。加之假期里县局安排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中,有多位专家谈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结合专家讲的谈一些个人想法,贻笑大方,见谅。
《教师专业成长》一书中开篇就列出了最受学生欢迎的十种老师:像父亲一样严而有度,像母亲一样慈爱,像“实习老师”一样年轻、平等、精力充沛、有激情,“宽容的老师”,“帅哥老师”,温柔而美丽的老师,风趣而幽默的老师,充满爱心的老师,以身作则的老师,有真才实学的老师。读了之后反观自身,不觉背脊发凉,自己现在是属于哪种呢?要成长成哪种呢?
书中谈到做老师的人应该要有一个基本的精神气质,要有完美的人格,外貌要落落大方,姓名都要有一定要求,要响亮,要能代表一些特质;最重要的是要有教育人的智慧。知识是学来,能力是练来的,智慧需要的是悟性。一个合格的老师特别是要谋求专业发展的老师要有课程智慧、教学智慧和管理智慧。这些智慧怎样才能获得?
刘良华老师把“主动精神”作为教师人格魅力的第一要素提出。主动就意味着创造性的执行,任何人都需要执行力,在别人需要你做什么事的时候你立即动身去做,这是一种雷厉风行的习惯。这点上我好像很欠缺。任何动植物要生存,他都必须凭借自己的力量去主动地生长,没有什么能帮它,这是自然的道理。刘老师还强调乐观心态与
主动精神是两个相辅相成的品格,主动的人往往比较乐观,如果不乐观就很难主动。
怎么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很多专家给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办法。市教育的李建国教授还提炼出来了教师成长的公式:
教学+反思+行为改进+及时的提炼=优秀教师的成长。
儒家所提出的八目(平天下,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意,格物,致知)表面看来是古代王侯将相走向成功的规范。其实各行各业要寻求专业发展的人都应该按照这个轨迹走下去。治国、平天下是古代读书人的终极目标,也就是“明明德”。老师做到“明明德”就是走到专业发展的最高层次,做一个好老师或大老师。从大学校门走出来只意味着完成了前两步,格物和致知。接下来的诚意、正心是最难逾越的。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果能做到毋自欺,一定会把教书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老师自己的灵魂完美吗?谁去塑造呢?那就需要自己修炼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如果能守住心中的原则,那就会以平和心来看待每一件事,每一个人(学生)。这样刘良华老师所要求的智慧和人格魅力自然就会在老师身上出现。我想在这个基础上再按照李建国教授的公式去操作,肯定会走向专业发展的最高层次。
要寻求发展的老师应该多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能发表不同的看法(尽管不一定对),而不应该是唯唯是诺,更不应该太世故,毕竟老师要对学生的灵魂负责。老师的气度决定了学生的胸怀,老师的高度决定了学生的出路。老师承担的责任很庄严,具有历史性。社会
乱象给老师的压力是空前的。老师需要坚强的后盾。正如刘良华老师所说,老师的一生的历程,都应该以使自己变成一个好老师为准则,不断进步,不断超越。
第二篇:读书心得(刘桂萍)
读书心得
让低年级孩子也感受到合作的快乐
教师:刘桂萍
我最初认为小组合作太多是流于形式,而且低年级孩子小,不会合作,低年级不适合小组合作,但是通过近一段时间的专家引领,自己琢磨、细细分析,我感觉小组合作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要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如果低年级不培养什么时候培养?从小让他们明白:很多事情只有通过与别人的共同努力,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因此我认为我们低年级重在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
但是在合作学习时也应考虑到以下几点:
一接受式与探究式相结合我们知道,学习方式的选择运用,要受到教学内容、学生水平、个性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认为:第一,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让学生通过探究去解决。第二,“探究式”适合智力好、主动性强的学生,而学生的智力发展、知识水平不平衡是客观现实,如果一味地追求“探究”,就会脱离学生的实际,挫伤积极性。第三,学生个性不同,“探究式”也好,“接受式”也罢,适合学生个体特点的学习方式 才是最有效的。
事实上,“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的取中、平衡,按本国传统来整合,真理往往在两个极端的中间。”
“接受学习”对小学生来说,应该还是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不要轻视、排挤它!对于小学生来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能比“探索”这种提法更好!我想,如果学习对学生是有意义的,它肯定在启迪着学生的思考,它肯定具有“探索”的成分!二教师要掌握合作学习的尺度
教师在进行学习方案设计时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把握教材,对课堂上所要解决的问题要有一个基本估计:哪些问题学生能够独立解决,哪些需要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在具体操作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科学设计、合理组织学习小组。要实现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明确哪些内容应该进行小组合作。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小组合作,不能为了小组合作而合作,比如很多教师经常在用“你们猜猜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你们给它起一个名字”等问题让学生探索,许多的“发现”与“探索”也是教师刻意安排的。我不想全盘否定这样的问题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用,可是,在很多时候,我发现课堂中此类的提问给老师添了许多的麻烦,无疑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其次,小组合作要有具体目标,学生要明
确自己要做什么。这就需要老师明确小组学习的负责人,维持好学习的秩序,避免个别学生乘机开小差,玩耍。避免学生间的纷争。同时,还要教给学习方法,步骤。让学生有章可循。如提出以下四步:
(一),我能读。每个小朋友自己读。
(二),我会问。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我能帮。说说我的理解,我的想法。
(四)我会读。把自己的理解读给同学听。每一个同学都来读读,问问,说说,听听。同学间,相互补充,相互扩展。组长调控中间的每一步骤。同时,也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采取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教师巡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以指点,辅导。现在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形式上是合作,但在思想上多半还处于“单打一”的状态,自己说自己的,自己学自己的,小组汇报时还是仅仅说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没有落实好。小组汇报时代表的是小组的意见,叙述时语言要逐步做到有一定的条理,听的同学要做到学会倾听别人的讲话,学会尊重别人。小组成员应定期更换,常在一起合作思想已互相同化了,学习效率就会降低,因此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小组合作,有横向小组合作、纵向小组合作、好朋友小组合作等,根据课堂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适时把握、激起合作学习的需要。
现在大多数的小组合作学习都是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几名同学讨论,然后教师发现时间不够了,就匆忙结束合作学习,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实际上这是教师没有完全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和重点,没有很好地设计怎样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没有向学生说清楚合作的要求和目的是什么。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究其原因,低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没有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教师应当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必需对研究的问题形成初步的认识,然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问题要有价值,有值得合作的地方,学生愿意合作,也需要合作,这样的合作才有意义。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的,只有当学生遇到困难时,需要他人帮助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更有价值。
3、合理引导、训练学生学会合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期,往往会出现许多不和谐的现象,如几张桌子拼凑在一起,学生坐成“u”字形或围成一圈(小组内有大半的学生身体朝着左或右,头却要转过去朝着前,一堂课下来
腰酸脖子痛);当老师号令一下“现在开始合作”,学生马上动了起来,有的学生连合作干什么还没有搞明白,老师又说“停止”,学生马上恢复原状,过一会当听到老师的号令又再来一次“合作”;当老师说“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组内每个学生马上都开始了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教室里很是热闹,可小组内谁也没有听清同伴的发言,有的甚至连自己说了什么都不清楚;当老师让小组推选代表发言时,总有个别学生“代表”了全组,成了专门的发言人,更多的只是陪客、旁观者(某种程度上,在小组内产生的旁观生的心理伤害比大班教学中更甚);有的小组合作因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而变成了学生说笑或玩耍的机会;还有的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时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于是就这里看看,那里站站,有的还干脆去干自己的事去了„„这时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六会”:学会尊重与倾听;学会质疑与求异;学会接纳与放弃;学会宽容与帮助;学会评价与创新;学会求助与生存。
三、合作学习≠小组讨论
新的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的能力。在数学学习中,何谓合作?有大多数人都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小组讨论。但严格的说合作学习即是在课堂上形成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除了小组讨论外很多合作学习的方法。例如以下几点。
1、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纵观低年级的课堂,很多学生的发言轻声细语,不能大大方方。或许他们怕说错了同学会取笑,老师会责备。或许,在他们的头脑中发言的概念只是回答老师的提问,而不懂得是和同学交流。很多学生的学习都是自顾自,根本就不听同学的发言,不懂得吸取同学发言中的优点,补充同学发言中的不足,或是对同学发言中的错误进行改正。他们怎样想的就坚持着自己的想法,一直到老师对之进行评定。在这样的情况下,课堂就无法实现学生的合作交往。因此在课堂上,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尽力讲响亮话。一次次地强调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你努力了,错了也是有价值的,有借鉴作用。另一方面,要重视交给学生听的任务,让学生由有意注意逐步地形成无意注意,从而养成良好的听话习惯。如在学习时,请一名学生读题,可她读得就算站在她旁边也听不清。顿时,教室哗然。教师连忙鼓励,xx的音色很美,字音也非常准,如果能大声朗读,一定很出色!我们再来听听她的朗读,比一比,谁听得最认真,能听出别人没听出的内容。这样一来,读的学生能大声朗读了,听的也是专心致志。之后,有的学生提出她读的优点,有的指出发现的缺点,并提出改进意见。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也就实现了学生的互助,互补,学生在合作交往中得以互相提高。
2、有的放矢选择学习的内容。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学习交往中,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教师,同时又都是学生。学生消极被动,那就无法实现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教师要按内容选择方法,根据教材的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可以画一画,可以读一读,可以讲一讲,也可以演一演。这样,以多样的形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学生兴致高涨,兴趣昂然!这样的形式也避免了学生自己顾自己的现象。充分体现了合作学习。这样课堂也就能成为学生与学生交流,互补,互学的实践场所。
四、激发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精神领域,就能发挥有效的作用。教师的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动情的鼓励,适时的表扬,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激励学生的情感。尽可能地寻找学生中的闪光之处,或投一个赞赏的目光,或伸一伸大拇指,拍一拍后背,或者树榜样,以多样的方式来刺激全体学生。
以上就是我对低年级小组合作式学习的几点认识,在自己的尝试中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一但让每个小组的代表发言汇报时间不够时,就匆忙结束合作学习,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实际上这是教师没有完全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和重点,没有很好地设计怎样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没有向学生说清楚合作的要求和目的是什么。教师对教材重点内容编排意图的理解和设计是影响合作学习非常重要的因素。为了完成目标,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及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并精心设计合学方法。
2、评价和奖赏重整体、轻个体。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有评价标准,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我们都知道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它是为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教师应想一想怎样才能处理好小组合作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
3、教师监控不够。“自然”合作时,在一些课堂上,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后,立刻简单地让同桌或前后桌的学生组成小组,展开讨论。教师既不指导学生如何相互交流,也不监控学生在小组
内的交往活动。小组活动表面上热热闹闹,气氛高涨,一改以往静听——接受的学习方式,但是小组内学习效率低下。
4、合作价值不大的学习任务。小组学习任务通常根据教材、教参来设计。若既不考虑学生的实际兴趣和需要,也不考虑合作学习的特点,结果往往是:学生对任务缺乏兴趣和准备,合作学习积极性不强,一些原本只通过简单讲授就可以让学生获得的一般性知识技能,偏偏要花时间、费力气,在小组内反复讨论交流。
这样的问题该如何有效解决?在教学过程中,我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尽量避免负面影响的滋长,发挥合作学习对教学工作的积极作用,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继续研究和探讨的。
希望我们低年级的同学们也能在合作学习中提高素质!
第三篇:物理组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物理组 张兆燕
假期里我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主编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如何成为最
好的教师?引用编者的话就是:“我们教师应努力提升自我,修炼教师之贤,做最好的自己,成为最好的教师。”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
——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
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
界靠拢。我想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有点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
天有进步,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正如书中所提到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倘
若当教师的,自己天天去研究,有所得的,即随时输入于学生,如此则学生受益较多,即当
教师者也觉得有无穷的乐趣。所以学生求学,固然要学而不厌,就是当教员的,也要真正做
到学而不厌”。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最好的老师”呢?编者在《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中将影响教
师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经典感言分别进行了阐述,对于我们教师具有深刻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作为老师的我也不由地思考了从教十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的得失,并将其与读完本书后的感悟深入地融合在一起,得到了一种体会,即“如何做最好的教师”最基础、最根本的是要
做到两点:(1)时刻保持对学生的爱;(2)始终坚持将这种爱付之实施的心态与行动。
本书中提到狄德罗提出:“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 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不允许漠视学生的情感,因为教师的漠视就是一种摧残,这是不能容忍的。情感淡漠
使人平庸,情感衰退使杰出的人失色,有意摧残情感是绝对的蠢事。我们当以自勉——不论
对自己还是对学生。”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
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
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都说人没当母亲之前看学生是
一种心态,当了母亲之后又是一种心态,以我的理解,可能当了母亲,有了自己的孩子,对
待学生便有了孩子自己母亲的心境。不管听话的、不听话的、漂亮的、不漂亮的、聪明的或
是不聪明的孩子,在母亲的眼中都是有无数优点的。我们常说要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我想,如果有了母爱之心,我们就会发现,原来这种“闪光点”无处不在。并不是有了爱就
有了一切,这种对学生的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
中真正的“爱”,意味着要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所以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只喜
欢那些自己认为“可爱”的孩子,而应该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和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包括
“差生”。并且真正的教育之爱,并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而
是要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我们要给与学生的,是他们走出校园多年以后仍
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习惯和性格。这种带有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必然
带有“强制性”,离开了严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爱。同时,这种爱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内容,如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怀着一颗爱才之心;对淘气、不守纪律的学生怀着一颗宽容
之心;对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怀着一颗关怀之心„„这些爱是成为最好老师的基础。作为班主
任的我,要从“喜欢学生”向“爱学生”发展!要为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对于怀着“做最好的自己”心愿的老师们,为达
成所愿“做最好的教师”,还应该把这些爱化作“润物细无声”的“爱心之雨”通过教学实
践“洒向”所教授的所有学生。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
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书中所提到的教育家们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因此,只有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始终如一地把对学生的爱进行到底,才能真正地“做最好的教师”。
在现实生活中,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想当,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当上,这是为什么?难道说做最好的老师、成为名师真的就这么难吗?我想不是这样的,只是我们缺少了勇气与自信,更缺少了作为纯粹教育人的那种激情!要做最好的老师,那就要带着“爱”这个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爱教育事业,把教育当作自己的一项事业,爱学生,用真正的爱——师爱,去对待学生,为学生的的未来服务!
由此我也感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还要在自身的工作生活中学会适时适度对自己进行心理调节,快乐地面对自己的人生和事业,面对你的学生和家长,只有保持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你就会感动自己的每一天都是充实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