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4做最好的自己之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后有感
做最好的自己
——读《第56号教师的奇迹》后有感
我的读书收获:
闲暇之余,我捧起了雷夫老师写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慢慢的,我被书中那种奇迹的出现吸引了。我敬佩这位美国老师那海纳百川般的胸怀,执着坚毅的勇气以及充满激情的工作态度。雷夫老师在这本书中处处传递着做老师的理念:“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教育是没有捷径的。”的确,教育是没有捷径的。教育是需要不断的去探索的,去创新的。在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时,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从第56号教室走出来的学生,他们的人生因此而改变了方向,改变了高度······这个教室与其它的教室有哪些不同呢?一间流动的教室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正如本书的序中尹建莉所说的那样,它主要取决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延伸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决定着教室的尺度呢?是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质,决定了教室的容量。然而,在第56号教室里,这位20多年如一日坚守在这里的这位雷夫老师,他总能在教育中准确的找到教育目标,从不偏离轨道。他对待教育与学生的的坚持、慈父般的亲切,还有哲人的敏锐、自信、勇敢,让第56号教室变得无比的宽阔,变成了孩子们自由发展、健康成长的乐园。雷夫老师用他的智慧、他的力量创造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我坚信:只要坚持,我们也可以用我们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创造属于我们班级的奇迹。
虽然雷夫老师是一位小学老师,这本书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讲他作为小学老师的一些经验,但是我觉得他的一些理念在幼儿教育中还是可以借鉴的。作为教师,仅仅拥有激情与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智慧。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很多老师很有激情,但是班里的学生经常叫苦连天,厌烦这样的老师。因此,做老师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工作,是需要不断的去挖掘自己的智慧的。
全书分为三大部分,共十六个篇章。每一部分都是雷夫老师通过自己多年的教育经验分享自己的教育故事,并且给当代教师提供了一些宝贵的建议。书中着重讲述了作为老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什么样的学习环境以及用什么样的方法教育学生。掩书而思,给我一些真相、寻找第六阶段、培养终身阅读的习惯、艺术教育、独立思考等这些教育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交给我作为教师该怎么教育自己的学生。
首先,第一部分:家最温暖,它告诉我们让教室里充满温暖,丢掉害怕;老师要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信任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这是让孩子茁壮成长的重要因素。很多时候,在刚开学的时候,我们总是来点下马威,让他们清楚老师才是老大,之后我们就看到了孩子们守规矩的成功果实。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事实,班上很多孩子守规矩,是因为他们害怕;当然,也有喜欢班级的学生。但是,我们想要的不仅仅是这些,还有更多。因此,不管是教导自己的孩子还是学生,一定要时时的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
身教重于言教;老师可以严格,但不公平的老师会被学生看不起。作为教师,要随时的为孩子建立挺起可靠的肩膀。我们不需要对孩子们谈我们多么负责任,而是要他们自己把信任放在我们肩膀上,以实际行动展示给学生,再次我们要公平的对待每位学生。从这我就想到了:因为某个学生在教室里捣蛋,老师决定下午整个班级都不能上体育课。孩子们默默的接受了惩罚,但心里却恨死这个老师了。再比如某个学生作业没写完,老师不准他上接下来的课等。这样的案例在我们教育中是经常见到的。我有时候在想,这样的惩罚公平吗,合乎逻辑吗?读了这本书后,我觉得这样的做法是荒谬的。老师应该用合乎逻辑的方法来做出相应的决策,要公平的处理事情,不要因为一个人而影响整个班级;不要应为你的课而影响学生接下来其它的课程。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不要冲动的作出决定。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会经常跟着老师,他们经常会以老师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幼儿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作为老师要时刻记着:你要学生做的事情,你自己首先必须做到。在幼儿园里,孩子们正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很多动作都是模仿别人的,模仿意识相当的强。记得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一生中最感谢的老师是幼儿园的老师,是他让我在很小的时候养成了许多良好的习惯。可见:教师要注意自己作为榜样的各种表现。
作为幼儿教师,对待孩子要仁慈,仁慈是有感染力的。人与人之间是可以相互感染的。别人对我们好的时候,我们也对别人很好;别人对我们不好的时候,我们也会对别人不好。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切忌对孩子发脾气,要有耐心的对待孩子。雷夫老师对待他的学生就很有耐性,如果他的学生对某道题不会做,他会讲给他听,讲一遍不懂,将两遍、三遍······直到学生明白为止,从不对学生发火。如果我们对待我们的学生每天都用很严肃的语气,很可能多年后我们的学生也会形成像你这样的性格。
第二部分主要讲方法,他告诉我们促进孩子进步的一些方法,如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艺术教育、旅行教育等。雷夫老师说到:阅读是生活的基石;要让孩子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的成人———能考虑他人的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的基础。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孩子们对于汉字的认识还是很有限度的,因此他们经常看一些漫画型的书或者带有拼音的书。这个时候,需要大人陪同孩子看书,或者大人读给孩子听,之后在探讨自己的看法。在这里,教师与家长必须以身作则,做个好榜样。
接触艺术教育的孩子学到的,远远超过他们所学的艺术本身。在幼儿教育中,孩子们经常学习艺术课程。雷夫老师说:在教育的领域里,戏剧本身不是重点——孩子们才是。艺术对孩子们的会有积极的影响。艺术家为什么创作?是因为处于表达自己的需要。同样,我们的生活中需要表达的东西很多,我们可以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出来。艺术能够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其实,正如雷夫老师说的那样:创造和呼吸是一样的,因为我们的生活中需要这些。
旅行教育可以扩大孩子们的知识面,增长孩子们的视野。可能这种方式在幼儿教育中还是比较适合的。在这里,所谓的旅行在幼儿教育中主要指的是参观所在学校附近的或者距离学校不是很远的一些名胜古迹的地方。这些对幼儿教育的促进作用还是很大的。
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很优秀,希望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可是,往往因为我们的教育方式不正确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很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通过读这本书,让我学会了,我们要用孩子的思维方式去看
待身边孩子们的一些事情,不要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去强加给孩子。作为教师,有时要回到教育的起点,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心灵,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找到教育孩子的真正办法。
作为老师,我们说的话,一定要做到,以实际行动证明给孩子看。教育也是相互感染的。老师的一些习惯可能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因此,教师的职业是一项非常特殊的职业,选择这个职业,意味着教师的众多放弃和倾其精力的奉献。当然,其所获得的价值成就感是其他任何职业所无法超越的。正如雷夫老师在整本书中渗透的教育理念一样,教育是没有捷径的。我们必须在我们教育的道路上不断的摸索与探索,不断的反思与创新,不断的追求自己的教育目标,做最好的自己。
第二篇:读《做最好的自己》有感
读《做最好的自己》有感
读书自学是每个护理人员获取知识、提高技能、增长才干的主要途径。结合我院开展的党员读书周活动,工作闲暇之余,读完李开复博士的《做最好的自己》一书,细细品来,回味悠长,感慨颇深。
做最好的自己,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指导所有态度和行为的根本因素。《大学》中说:“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与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这段话点明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为人处事乃至建功立业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人的价值观不正确,无论他怎样努力,都会像南辕北辙的赶车人那样离成功越来越远;如果一个人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他就可以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如果一个人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就意味着他可以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做出正确的抉择;如果一个人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就意味着他是一个有道德、讲诚信、负责任的人,是一个值得信赖、值得托付的人。
做最好的自己,需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态度是行动的前提,态度受价值观的指导,态度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态度是一个人所具有的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社会和他人心目中的映射结果---如果一个人没有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他就不可能体现出这些正确的态度或品质来。现在社会需要积极向上、勇于参与、勇于挑战的人,只要拥有积极的态度,乐观面对人生;远离被动的习惯,从小事做起;对自己负责,把握自己的命运;积极尝试,邂逅机遇;充分准备,把握机遇;积极争取,创造机遇;积极地推销自己;要敢于面对失败和挫折;要有“海纳百川”的境界和勇往直前的精神,融会中西,协调均衡,成功就不会太远。
做最好的自己,需要有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和合作沟通的行为。行为是态度在具体行动中的反映;行为是一个人与社会、他人乃至自己接触和沟通的必然结果;行为是社会衡量每个人的价值的外在指标;行为是态度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具体表现。我们在追寻成功的时候,要以勇气指导自己追寻理想、以自信培养兴趣、以自省指导有效执行、以积极的态度努力学习、以同理心指导人际交流、以宽广的胸怀促进团队合作与相互沟通。我们要善于接受不同的思想和意见,善于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缺陷,善
于从各种不同的思潮中汲取力量。我们要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以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真正体现自我的价值。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你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你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掌握自己;你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运用今天;你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顺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应用到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等最基本的行为方式中去,按照这样的逻辑顺序寻找通往成功的道路,每个人才有可能真正做好自己,真正取得多元化的成功。
在书中,李开复老师用成功同心圆来阐述成功的秘诀,他告诉我们成功=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具体的行为。价值观是人生的基石,是成功的前提,所以它是同心圆的圆心;而态度则是行动的前提,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因而积极、同理心、自省、自信、勇气、胸怀这六种可适应当代社会的人生态度构成了同心圆的第二层;同心圆的最外层是由六种行为构成,每一种态度都主导了一种具体的行为,以勇气指导自己追寻理想;以自信培养、发现兴趣;以自省指导有效执行;以积极的态度努力学习;以同理心指导人际交流;以胸怀促进团队合作与相互沟通。只有按照这样的逻辑顺序寻找通往成功的道路,每个人才能有可能真正做最好的自己,真正取得多元化的成功。然而物极必反,所以这里提到的六个方面,并不是说要朝着最极端的方向去发展,例如自省过度则会自卑。所以在这六个方面,提倡中庸之道,中庸并非无能,“老好人”,而是在合理范围内控制自己这六点的表现,并可根据个人性格及实际情况做出合适的调整,也可以说获得成功最困难的地方就在如何掌握这六点的尺度。是让读者用“智慧选择成功”,成功也能选择吗?当然,智慧并不是指人的智商,而是主动发现并选择最完整,最均衡的状态,以此来获得成功。当你做出选择后,就要“轻轻”放下,不要过多去考虑,而是用实际行动去完成你的选择,那么这就是成功。“选择成功”的智慧概括起来有七句话:用中庸拒绝极端;用理智反对片面;用务实发挥影响;用冷静掌控抉择;用学习积累经验;用自觉端正态度;用真心追随智慧。
所以,让我们都做最好的自己,客观地审视自己、评价自己,有一种平和的心态,从容淡定,宁静谐和,把护理当作一种享受;对工作充满激情,因小事而
高兴;有勇往直前,追求理想的勇气;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优待身边的每个人。相信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只要我们好好把握机会,就会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的成绩。
其实,成功的真谛就是不虚度此生,让自己的人生快乐、充实、有意义。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做最好的自己。我们应该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态度,积极主动、充满自信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诠释自己的职业价值。
2010年7月
第三篇:读《做最好的自己》有感
读《做最好的自己》有感
我是一个书虫,不愿意让任何好书与自己擦肩而过,加之开复先生在我心目中一贯的良师形象,使得《做最好的自己》成了我当然之选。在我看来,一本好书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阅读过程的片刻愉悦,更是为人打开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在这一点上,《做最好的自己》没有辜负我的厚望。
书中,开复先生提出了“成功同心圆”,即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核心,辅以积极、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气、胸怀六种重要的人生态度作为同心圆的第二层,再以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六种行为方式构成同心圆的最外一环。
这本书大多的观点在开复老师先前的文章中已有阐述,对于拜读过那些文章的我来说,这本书并没有太多全新的观点。但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将所有散落于各处的观点系统化,汇集成册,让人一次领略,就如同转瞬之间遍览名山大川一般,痛快!
在阅读过程中,我总会情不自禁用自身与之对比,不经意间,便成就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对我而言,这是一次很好的自省,让我对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有了一个相对清醒的认识,也让我得以重视自己曾经忽略的一些东西。课前的预习可以让人更好的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反之,仅仅被动接受一本书带给你的内容并不意味可以深刻的理解。一本好书,不同的人品味,感受差之甚远。工作的几年,我学会了思考,而这本书上的内容恰好是我近一年多时间里思考的问题,许多道理都是付出相当的代价才得以悟出,无意间的预习让我从阅读中得到了更多的震动。虽然感叹开复先生没有早点完成此书,但转念,即便那时我读到此书,没有一些刻骨铭心的东西,对于开复先生的箴言,我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体会。
读过这本书后,我对成功有了新的认识,成功就是不断的超越自己,让自己的人生快乐、充实、有意义。事业进步是成功,给家人快乐是成功,广交朋友是成功,帮助他人也是成功。成功不遥远,不虚度此生就是成功。成功就是做好每件事,快乐每一天。
详细说来,感悟有三点:
感悟其一:成功的标准不是单一的,社会给每个人提供了不同的舞台,只要在自己的舞台上竭尽全力扮好自己的角色,将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极限,不管是令人瞩目的,还是普通平凡的,那都是一个成功者。比如:梅的凌寒,兰的幽香,竹的坚贞,菊的淡泊,他们都在自己的天地中展示他们独有的风韵;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虎啸深山,驼走大漠,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中尽显独特的魅力。当然,在现实社会中,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无法实现的梦想,或许我们的理想和现实存在差距,但是,许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不要茫然,改变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情绪,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自己的生命充分燃烧,追求做最好的自己。
感悟其二:人所处的位置是不相同的,社会给每个人提供了不同的生活环境,只要正确找准自己位置努力去做,不盲目的比较,不管是出类拔萃,还是默默无闻,那都是一个成功者。比如:拿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比,可能会比出上进心,也可能是比出沾沾自喜;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优点比,可能比出自卑,也可能比出努力奋斗。其实,成功有大小之异,无轻重之别,何必在意是否超越了别人,要在乎的是超越自己。因为,这个社会需要居里夫人、爱因斯坦,也需要李素丽、徐虎,只要敢于和不断超越自己,就有资格,也有可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感悟其三:选择成功的道路是多样的,成功给每个人提供了不同的途径,只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利弊,选择一条最理想、最适合自己的道路,不管是功成名就,还是身败名裂,那都是一个成功者。比如:中庸就是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审慎而冷静地选择最好的解决方案;中庸就是要在诸多对立统一的因素中,敏锐而智慧地寻找最佳的均衡状态。其实,无论抉择正确与否,无论结果如何,已经做出的决定就无法收回了,只有坦然接受。因为,现实社会上不是每个人做每件事情都能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只要达到择前“重重”思考、择后“轻轻”放下,那就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如此,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一个能够从思考中认识自我、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验自主,从计划中把握时间、从表达中锻炼口才、从交友中品味成熟,从实践中赢得价值、从兴趣中攫取快乐,从追求中获得力量的人;一个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的人。
结合当下的工作,首先,摆正工作心态,这是成功的基础。在平时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该把心态回归到零,始终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次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历程。在刚工作的时候,我热情满怀,踌躇满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但当初的热情减少了很多,而且有时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这样的心态首先让我失去了对工作的积极性,显得很消极,没有正确的心态,连成功的基础也没有,如何到达成功?所以,只要我争取摆正心态,积极面对一切,每天都有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一定会有所收获。
其次,在生活、工作中要诚信待人,努力做到言行如
一、言出必行。尤其在对待老同志方面,老同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作为一名为老干部服务的工作人员,要用真心换真心,只有充分理解老同志的心情和要求,得到他们的尊重和支持,才能体验到其中无穷的快乐。
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工作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对待老同志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书中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便会不断地向最好的自己的境界靠拢。”
我想这也许不算最成功,但已经做到了最好的自己。
良师益友对一个人的成长大有助益,但良师益友却可遇不可求,良师尤为如此。可称之为良师的人,大多是在某一领域经验丰富且善于思考者,如此才能高屋建瓴为人指出明路。虽然不遇良师并不妨碍继续前行,但良师的催化作用,可以让人少走许多弯路,加速成长。开复先生便是一位良师,《做最好的自己》算得上这位良师悉心打造的一本好教材,通过它,虽不曾与开复先生谋面,却不妨碍与先生神交,听着先生将一些道理娓娓道来,辅以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乐在其中。
尽信书不如无书,简单的照搬书中建议恐怕也不是开复先生希望看到的,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再好的一本书也不会让人读罢便脱胎换骨,成就一番大事业,它给人带来更多的是一些可以指导我们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原则,和一些对待问题的思考方法。
作为一名读者,我感谢开复先生带来了《做最好的自己》。
第四篇:读《做最好的自己》有感
读《做最好的自己》有感
保养车间机械维修班---吴祖英
向来喜欢读励志的书,不仅可以洗净心中因现代的生活压力和快节奏积淀下的灰尘包袱,轻松上路,更可以使心灵得到放松升华,从而更加热爱生命,生活和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中去,更加坚强的面对生活中的坎坷和艰辛,更加真切用心地体味生命的真谛。生命只有一次,难道我们不该做最好的自己吗?只有这样,当我们回首走过的漫长人生道路,才会无所遗憾。
《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极好之处便在于,它帮你更好的理清了这个目标、这个过程,好书的魅力便在此:医治你心灵的创伤,解答你心头的疑问,在你迷茫痛苦犹豫不前时,给你重新上路的勇气和决心。
《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中说到首先我们要有很好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态度决定一切,决定着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决定,自己的行动,自己的感受,从而也就决定着我们自己的人生。书中讲到“拥有积极乐观的态度,乐观面对人生。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襟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短短几句话却道出了快乐人生,做真实自己的真谛.话虽简单,却需要智慧和勇气来执行。其次是自我定位,自我认识非常重要,应该说是人生最重要的第一步。如果我们连自己都无法认清,还怎么去认识别人、认识世界、创造世界呢?如果感到迷惑了,感到痛苦了,那么很有可能把自己丢了,或是自己没考虑到内心的需要,但是它还是深深的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它在呼唤着我们,渴望着我们的重视。有了很好的自我定位,就可以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目标了。当年周瑜被诸葛亮气死,就是没有通达这个道理,没有给自己一个很好的定位,不是既生瑜何生亮,而是上天生瑜有瑜存在的理由,而生亮又有亮存在的道理,人和人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任何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找到自己的位置,兴趣和努力的方向,瑜岂不也乐哉?
书中阐述了几个成功的要素:积极、同情心、自信、自省、勇气、胸怀,包括所讲的:只要是对别人有用有益的事就会感到快乐和幸福。这其实是一个人高尚品质和修为的表现。厚德载物,厚德才能载的起生命的重量,载的起快乐和成功。一个人只有具备替他人、替社会考虑的善心,才不会局限于自我狭隘的小世界里,才能对事情拿得起放得下,才能享受内心充实、平静祥和。成功的定义不是一夜致富,不是获得不义之财,不是暂时在某个方面占了所谓的优势和便宜,那是狭隘的暂时的心理满足而不是成功。成功是做最好的自己,做对他人有益的自己,从中收获的喜悦、幸福是最美的体验。
我从书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我本身做为保养车间机械维修班的一名机械修理工,我的职责就是做好每一辆车辆的例行保养、项修,保质保量的完成保养任务,“做最好的自己”就是在每天的保养中及时发现车辆存在的问题,把“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为现场用车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做最好的自己”就是要把机械修理这门行当做好、做精,平时认真学习相关专业书籍,我认为在保养车辆中收获的喜悦是幸福最美的体验。
“最好”这两个字代表今天和明天的自己比昨天的那个我更出色、更自信、更进步,也就是不断攀爬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的阶梯,一步一步接近人生的成功高台!
请做最好的自己!
第五篇:读《做最好的自己》有感
读《做最好的自己》有感
读完《做最好的自己》,我从中看到李开复博士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中国青年的关爱以及鼓励。李开复博士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事业成功的经验,用通俗的语句及例子向我们提出了他对成功的理解、方法等。事实上,李开复博士也是一个普通人,他所用的例子也都是身边发生过的,也许只有这样,我们才比较容易接受并喜欢读,也才能将自己融入那个情景中,体会那个故事所蕴含的意义。
李开复博士的《做最好的自己》也让我们反省自身。他希望我们这些青年能成为:一个运用“成功同心圆”法则均衡自己的价值观、态度、行为的人;一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一个既有勇气又有胸怀,既有理智又有激情,既自信又谦虚,既聪慧又善于表达的人;一个追寻理想和兴趣、终身学习和执行、深谙与人相处之道的人;一个能够从思考中认识自我、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验自主,从计划中把握时间、从表达中锻炼口才、从交友中品味成熟,从实践中赢得价值、从兴趣中攫取快乐、从追求中获得力量的人;一个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的人;一个“拥有选择的智慧”,并用智慧选择成功的人;一个融会中西的国际化人才;一个最好的自己。他的这些话也深深错动我的心灵。
然而,在现在这种一元化的成功模式下,我们总是被动的接受在学校看成绩、在社会看名利的评价标准。试问现在的我们,从我们读幼儿园开始到现在步入大学,我们有哪一个不是只为考高分而去学习,有哪一个不是被逼着考第一名或者希望自己是那个第一名,又有哪一个是把学习当成一门兴趣?这种一元化的成功模式下,我们获得快乐和幸福了吗?这种一元化成功的模式扼杀了我们的想象和自由,是很多人失去了正确的奋斗方向。
因此,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就多参加一些活动,找到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事情,找到自己的理想,确定自己的目标。然后,我们应该规划一下自己的人生以及大学这四年要学什么,为自己的目标的实现做最充分的准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在认真完成每一件事,力求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做最好的自己,积极学习新知识,按时完成每一件事,勇敢的尝试及超越原本的自己。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同时,我们也应倡导多元化的成功模式,从不同角度理解成功,不管是什么行业,只要是最适合的自己就行了,社会上的成功是不分等级的。我们要完整和均衡的理解好李开复博士讲到的“成功同心圆”规则,并将其付诸实践。这样社会才会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