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9-15刘坊—听课笔记—胡茂良老师——实习日志
九月十五日实习日志
早上七点半开始的早读和第一节课是十班的,我跟随胡茂良老师进入教室,学生们都已经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好了,铃声一响,就开始大声地读起课文来,读书的内容是这段时间学习的诗歌单元和语文读本上的内容,最大的要求就是大声,这样一方面有一个互相促进的作用,另外也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背诵能力。
早读和第一节可之间没有休息时间,语文课开始,由一名同学上讲台去讲自学的语文读本上的一篇文章,全班人轮流讲,每个人都锻炼了搜集资料、独立思考和当众表达的能力,而其他的同学则锻炼了听的能力并分享了其他同学的劳动成果,这就节省了学习的时间。今天讲的是穆旦的《赞美》,该同学把诗歌的艺术特色、时代背景、主题等方面分析了之后,又分节讲解了诗歌的重要部分。讲完后,胡老师进行了讲评并表扬了该同学的表现。
老师开始讲课了,是《再别康桥》的最后一课时,开始衔接上节课预留的问题:诗的倒数第二节,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悄悄是没有声音的,为什么又是笙箫呢?生1:笙箫音调哀怨,适合别离的气氛。胡老师对这个答案表示了赞同,并请同学们注意,诗歌的解释没有统一的答案,请同学们做个性化的解读,只要能讲通道理就好。生2:离别时候应该有音乐,因此此处提出笙箫。胡老师:对,唐朝时候白居易的《琵琶行》就有“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的句子。生2:但是沉默却是最好的音乐。胡老师:此时无声胜有声。想要悄悄的走,心绪却不平静,也有“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的诗句,由音乐引发思乡之情。可见,胡老师非常注意知识的拓展延伸、融会贯通。
接下来同学们又读了一遍诗,品味感情的变化,在上节课分析了诗歌的整体美、意象美之后,体会“感情的层次美”,得出的结论是:2、3、4节的感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