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心得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心得
江苏丹阳市界牌中心校(212323)黄华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语文大师于永正也说过:“学语文是为了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课文不同于一般文章,文章一旦成为课文便含有两重意义:内容意义和形式意义。课文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阅读教学要意文兼得,不能始于‘批文’,止于‘得意’,‘得文’是更重要的。”
下面就《最后的姿势》一课的两份案例谈谈我自己的一点看法。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人间真情”为主题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根据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80级特大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感人故事。课文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人间大爱,赞颂的是他对学生的情,是他对学生的爱与责任。
课文用环境和场景描写渲染人物、推进情节的发展:用侧面描写升华人物的精神品质;用动作、语言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是本文的最大写作特色。
【案例1】
第一板块:感受独特姿势
师:灾难降临的瞬间,谭老师是怎么做的?请画出文中描写那一瞬间谭老师姿势的语句。
出示:“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护住了四个学生。”
师:请圈出谭老师临终时的三个动作,读一读,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谁能通过朗读将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板块:追忆震撼瞬间
师:在危急时刻,谭老师做出了怎样的选择?读课文4-7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最令你感动的词句。
师:谁能用成语形容一下当时危急的情形?谁能将危急紧张的情况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课件出示地震时的场面:“忽然,课桌摇晃起来……”
师:在这危急关头,谭老师做出了惊天壮举。那一瞬间,谭老师来不及思索,“救助孩子”就是他唯一的念头。“拉、撑、护”只是他潜意识的动作,那么自然,那么沉稳!
第三板块:定格英雄姿势
师:这样的姿势,定格在坍塌的废墟下,定格在每个人心中。面对这样的姿势,观者无不动容。请听他们的叙述——
出示救援者的话:“我们发现他的时候……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师:让我们带着感情来朗读这句话。(生读)
师:面对此情此景,救援人员眼含热泪,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有什么话要说呢?(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
【案例2】
第一板块:你眼中的谭老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谭老师在平时是一位慈爱的父亲,一位尽责的老师,那么当面对巨大灾难来临的时候,他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请大家打开书,认真读读课文(2-7小节),画出描写谭老师语言、动作的句子,抓住关键的字词,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
1.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师:能抓住关键的字词,谈谈感受吗?(来不及多想)
师:刚才你提到这是地震刚来临时谭老师的表现,那么当时外界的情况如何呢?谁来读一读当时的场面描写?
出示:“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教学反思 www.xiexiebang.com)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
师:从这环境描写中能读出什么?(情况危急)从这三个感叹号,我们也能读出情况危急!(生齐读)
师:此时,我们再来读读谭老师的表现,能读出什么?
(谭老师恪尽职守、无私大爱、临危不惧)
当遇到突然的灾难时,逃难、求生是人的本能,而当大地震来临时,谭老师的本能是呼喊学生逃生。这正是谭老师对教师岗位恪尽职守,对学生无私大爱的体现。这正是谭老师人生信念的体现。
(环境描写在此时的作用便是侧面烘托)
师:让我们分角色读一读这段内容,女生读环境描写,男生读谭老师的表现。
2.谭老师立刻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师:你能抓住关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评析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评析
背景:
中年级的片断训练,既是低年级字、词、句训练的归结,又是高年级篇章训练的基础。片断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认识和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全文围绕题眼“美丽、富饶”展开,行文思路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构段句群典型且多样,遣词用语精确且具体,所以教学这篇课文除了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外,还是学生学习片段训练的典范。针对我班学生作文不具体、事情叙述不清楚等情况,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 “重视语言的积累”,我设计了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积累语段和仿课文写片段,目的是通过加强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指导,让学生主动记忆,摘抄美词佳句,真正把积累语言落在实处,自觉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另外是通过创设语言运用的情境,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词语、句式、段落,迁移到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活动中进行重组,引导学生围绕一句话,把内容说清楚、说具体。
案例
教学片断 三年级语文上册22《富饶的西沙群岛》
一、复习。1.听写练习
深蓝 威武 形状 肥料 懒洋洋 成群结队 2.齐读课文
二、新授课
1.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学生:海水、海底、鱼、海滩、海岛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把它背下来。3.学生说出喜欢的那个自然段把它背诵下来。
三、理解感悟课文
1.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学生: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老师:作者围绕这句话来写来具体写了海水的颜色多而且很美,这句话就叫做中心句。
2.出示第六自然段,生读,找出中心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3.老师示范:
根据中心句来写一段话,师出示:
西沙群岛的海底物产真丰富啊!岩石上长着…… 4.出示句子让学生练习口语表达。春天真美呀!
老师: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说?
学生:小花、小草、小树、小鸟、风姑娘……
老师:把你刚才说的围绕着春天真美呀!写下来,把段写具体,写流利。
四、展示自己的作品。
学生自己读写出的片段,老师来评价。
结果:
我们的读写结合主张读为基础,从读学写,写中促读,突出重点,多读多写,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读写能力。我们结合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实质上是在更大范围、从深度和广度上对学生进行写作知识和方法的“渗透”,有利于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针对三年级学生实际水平和教材特点,我在设计每一节的阅读教学课时,都充分考虑教材特点,找准本课的训练点,让读写结合,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有时模仿课文中的某种句式,让学生在阅读之后,进行练习;有时让学生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的描写刻画大家熟悉的人物;有时根据所学课文内容,让学生大胆展开想象来写想象作文。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学生作文不具体、作文无话可说的现象越来越少,部分学生仿写能力越来越强。
反思:
三年级是学生学写作文的起始阶段,如果正确处理好阅读与作文的关系,制定科学高效的训练方法,可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快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和习作练习的指导。
1.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
阅读和写作是个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加有力。因此,“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依照课标要求,在阅读训练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而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战场”,我们应该在课堂上多方面指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掌握积累的方法,指导多读多背,采用多种形式多读名篇课文,精彩部分还要多品读,直到能背下来,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尽可能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指导摘录好词佳句,要求学生准备一本摘录本,指导学生把读过的好词佳句摘录到本子里,并进行仿句练习,做到笔记、脑记相结合。
2.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练习的指导
叶圣陶老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与写作技巧。”因此,在阅读训练中要渗透作文练习指导。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效果才会显著。在指导过程中,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a.指导运用新学的词语、句式练习说话、写话,可模仿说写,也可创造性说写。B.指导模仿学到的段落结构和篇章结构,练习说、写新的内容。三年级的作文训练是以写片段为重点,要做到怎么说怎么写,能把片段写具体、写清楚。在语文教学中应该突出段的训练这一重点,扎扎实实进行片段训练,真正做到读写结合。三年级学生应侧重练好连续、并列、总分和概括与具体四种结构段。《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既有总分结构又有并列结构,所以是学生模仿练习写作的最佳范例。以上教学片断中,我主要是让学生进行了总分结构段的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以课文为范例,从阅读中学写作,是一条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一条捷径。这需要老师们练就一双慧眼,认真钻研教材,并创造性的整合教材内容,使之为我所用,发挥无限价值。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本站推荐)
解写日记的意义。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掌握写日记的要
求和方法。
3、拓展学生日记的内容。
4、帮助学生形成坚持写日记的良好意识,努力培养学
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拓展学生日记的内容。
【教学难点】
1、通过各种形式,帮助学生形成坚持写日记的良好
意识。
【教学准备】挂图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师: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我们受益终身,今天,我们要学习,要着力培养的学习习惯是什么呢?教师板书:坚持写日记
2、过渡:为什么要养成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它有什么好处呢?请同学们看幻灯……
二、明确意义。
1、学习名人关于写日记的心得。
(播放幻灯片)
指名读,集体讨论。
“你要仔细观察身边的老王或老李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这样的记录很重要,它能锻炼你的文字表达能力,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刮一阵风,你要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记录下来。因为不知哪一天,你的作品里就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经常观察生活,经常积累,养成一种观察研究生活的习惯。……这样日积月累,你肚子里的东西就多了起来。……写作品不仅仗着临时观察,更需要随时留心,随时积累。”———老舍
“文章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了。”————鲁迅
2、师生交流写日记的好处。
师:看了上面的两段著名作家关于写日记的心得,你觉得写日记有什么好处呢?
生:写日记能使我们平时注意多观察、多记录,能使我们写作文时有内容可写。
生:多写日记,能够帮助我们提高作文水平。
生:写日记不是写一天就完事儿的,它需要我们坚持不懈,这样能锻炼人的毅力。
生:写日记能帮助我们练好字。
生:写日记需要我们把每天的想法写下来,能帮助我们总结思想。
2、教师总结。
师:是啊,写日记好处很多,写日记不但为我们积累珍贵的资料和见闻,还可以为我们提供写作的机会,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除此之外,它还有两个好处,就是磨练我们的意志,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北京有一个著名的特级教师就称写日记是一种“道德长跑”。因为,一方面,写日记必须持之以恒,一曝十寒,时断时续,意志薄弱,没有恒心和毅力,只凭心血来潮是写不好日记的,将来也必然是个无所作为的人;另一个方面,它还要求我们每天总结自己的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点评: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教师通过增设讨论“名人关于写日记的心得,”这个环节,大大地丰富了教材的内容,也增强了学生对写日记好处的感性认识。教学方式灵活,很有新意,使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而且这样设计,要比空谈写日记的意义要来得实在,也更使学生印象深刻。】
三、明确写日记的要求。
过渡:写日记好处既然很多,那么应该怎样写日记呢?
(一)揭示写日记的秘诀。
1、指导看图。第一页(上半部)
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1)指名说
(2)小结、过渡:这是老师在向学生讲解写日记的要求,那么写日记有
什么样的要求或者说有什么样的秘诀呢?。
2、指导看图。第一页(下半部)
(1)这个班学生的日记就写得非常好,我们来看一看他们的秘诀是什么?教师放幻灯,指名读坚持写好日记的三条要求。
(2)师生交流。
这三点中,你对哪一点深有感触,为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点评: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谈体会,这样的课堂,才是教师、学生、文本互相对话的课堂,才是充满活力与生机的课堂,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才可能实在,有针对性,同时才可能加深学生对写好日记几点要求的理解。】
(二)拓宽学生日记的内容。
师:我们的生活看起来平平淡淡,每天都是学校、家里,两点一线,非常枯燥,整天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这平淡无奇的每天,天天叫我们写日记,叫我们写所见、所闻、所想,我们有没有内容可写呢?
(1)小组讨论:日记可以写什么?
每个人给自己假想的一篇日记定一个题目。并四人小组交流一下说一说为什么给自己的日记起这个名字?(学生热烈讨论)
(2)各小组汇报。(学生发言,教师请上说的有新意的同学把日记的题目写在黑板上。)
生:我给我的日记起名字叫“我的梦”,虽然有时我的白天生活平淡无奇,但有时我夜里会做一些稀奇古怪的梦,我想如果哪一天把我的梦都记录下来,一定会成为一部十分精彩的科幻小说。
师:说得真好!我们确实不能小看自己每天做的梦,我们有很多人都做过“自己在天上飞的梦”,可就是没有人把它写下来,外国有一个作家就把它写了下来,这个会飞的人物便是我们小朋友都很熟悉的“超人”。
生:我给我的日记定的题目叫“后园的小鸟”,我要写的是有一天,我在我们家后面的菜园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小鸟,在我的精心呵护下,小鸟的伤好了。后来,我就把它给放跑了。不过,到现在,有时到后园的时候,还会想起这只小鸟呢。我要
写一篇日记来纪念一下我的小鸟。
生:我想写一下今天早晨发生在课间的一件事,我洗完手,在甩手时,有几滴水溅到某某某同学的脸上,我们之间发生的一件不愉快的事。我给这篇日记取名叫“几滴水”。
生:……
【点评: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说自己日记的题目和内容。学生有的给自己的日记取的名字叫“我偷偷地扔了一张纸”“一个错别字”还有的是“一滴水”“上课时,我没有回答出老师的问题”等等,并且说出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学生说得生动翔实,引人入胜。他们在黑板上写了许多题目。这么多可写的事,让学生形象、直观地体会到原来生活中有那么多可写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是有的放矢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帮助学生解决了实际问题,也给学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四、复习写日记的方法。
1、复习日记的格式。
(1)观察插图。第二页和第三页。学生同座位讨论。
(2)学生小结:开头写上某年某月某日,星期几,天气怎样;后面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2、学习别人的日记。
讨论:图上的日记有什么地方值得让我们学习的?
生:图上的同学写字姿势很端正,字也写得很好。
生:图上的同学写日记态度很认真,日记写得也很生动、具体。
生:日记的格式很规范、正确。
……
五、总结。
上完课,我们同学准备后面怎样写日记?
【教学随笔】
趣味性拓展性互动性针对性
—————浅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教学策略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课型的教学,很多教师称之为“鸡肋”,教者教得枯燥,学生听得无味,可是放弃了不上又觉着可惜。这种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怎样才能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呢?开学检查时,听了很多这样的课,惟独这节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受这节课的启发,我觉得,要上好这种课,起码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学方法的趣味性。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就爱听爱上,这是我们每个教师都明白的道理,但是,在上这种类型的课时,我们的教师往往忽视趣味性,使得本来就枯燥的内容更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除了需要我们教师提高对这种课的重视程度之外,还需要我们教师多动动点子。我们教师可以采取“讲讲故事”“学习名人名言”甚至是组织学生“玩玩游戏”“演演小品”等等方式,这样做,也许很费时间和精力,有时,甚至完不成任务,但“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为了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真正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做,是值得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2、教学目标的针对性。上面的这节课之所以给别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主要还是由于教师在针对本班学生写日记时觉得没有内容可写的情况下,确定了“拓展学生写日记的内容”这个十分恰当的教学重点。这个教学重点的确定是有的放矢的,是有着很强的针对性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围绕重点展开讨论,拓展了学生写日记时的视野,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克服了对于写日记的畏难心理。学生上到这里时,十分兴奋,各个跃跃欲试,纷纷要求说出自己假想日记的题目和内容,这是我在听这种课型时,从来没有见到过的。这也说明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是如何的重要。
3、教学内容的拓展性。我们的教师在进行这种类型课的教学时,往往,只是就教材讲教材,只是引导学生看看图,说说图意,这样的课必然是枯燥的。相反,我们的教师如果能在充分地利用教材的基础上,努力拓展教材,不断地丰富教材的内容和内涵,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针对性、实用性,学生就会感到了十分新鲜有趣。因为,这是在他预习和独立阅读时,无法知道的,就会使他觉得学有所获,而不是像就教材讲教材那样,使学生觉得听老师讲课和不听老师讲课一个样,课堂气氛也就当然不同了。
4、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教师用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只知道来迎合教师,这也是教师在上这种课型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这必然促使学生产生一种消极心理,对上这种课丧失兴趣。[当前第1页/共2页]<<上一页下一页>>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1000字]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抓重点词句进行阅读教学
—《掌声》教学片段的启发
案例主题
词汇是文章实体的建筑材料,是文章思想灵魂的细胞,关键词常常是作者用意所在,往往字字传神。教学中思想感情的渗透,都离不开这些可以独立运用活跃的最小言语单位。
抓关键词进行语文教学是由语文阅读的终极目标决定的,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读中了解作者的意图,学习作者的思想,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作者的境界,而这一切都要依靠对文本中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才能够得以实现。在平时的教学中教者要引导学生扣住语言文字,特别是抓住关键词句咬文嚼字,因为关键词句是文章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这些词句在文章中统领全文或全段,或提示中心,或蕴含深意,可以据此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文本,与作者、文本达成心灵的对话,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洗礼。
抓关键词句进行教学也是由三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决定的,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对于篇章段落的理解都建立在对重点字词把握的基础上。字词句是语文学习的最基本知识,也是朗读的起点。我们要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首先要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词句可以为我们的朗读起到提示作用,读好关键词句为读好全文奠定了基础。学生也正是通过关键词句来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情境描述
这天的语文课,我上的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三年级上册《掌声》这篇课文。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它以其细腻生动的文笔讲述了一个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女孩在同学们的掌声中上台演讲,在同学们掌声的激励下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
教学过程中,通过抓重点词句注重了对学生语言的训练,包括表达方式的训练,有感情朗读训练,在读中悟,以悟促读。例如有这样一个片段的教学:
一开始,英子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1、课文读完了,从这篇课文中挑选了三小段话,谁能读一读?(屏幕出示下列句子)
(1)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2)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3)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三小段话中,有哪几个词写了英子的动作?(指名回答描写英子动作的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坐、来到、离开、低、站”)
坐、来到、离开、低、站都是非常普通的动作,可是英子的这些动作与我们正常人的动作有什么不同吗?(分别加了‘默默地’、‘早早地’、‘最后’、‘立刻’、‘慢吞吞地’。教师板书)
2、体会这些动作背后英子的内心情感。
(1)英子的这些与众不同的动作背后都有自己的想法。(屏幕出示第一小段话)你知道英子为什么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为什么总是早早地来又最后一个走?(她不愿别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她默默地坐着的时候心里又会有些什么想法呢?(学生回答)读了这一小段,你觉得英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自卑 忧郁)
(2)(屏幕出示第二小段话)在讲故事时,当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英子,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此时她又会想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出英子的自卑、胆怯)
(3)(屏幕出示第三小段话)最后,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这时她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英子的矛盾、痛苦、无奈和不自信)
3、过渡:多么可怜的孩子!此时英子的内心一定充满了矛盾,她是多么不想上台表演啊!可是,没办法,今天是一位新老师,而他对英子的一切又是一无所知,英子不得不上台表演。按理说,英子应该和班上其他同学一样有一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快乐童年,和大家一起在操场上游戏,在舞蹈房跳舞,在林荫道上散步,在公园里游玩,可是她却没有!因为小儿麻痹症让她的一条腿落下了残疾。她总是觉得别人会笑话她,她总是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她甚至失去了生活和学习的信心!多么可怜、多么自卑、多么不幸的一个孩子啊!面对这样一位与我们年龄差不多大的不幸小女孩,此时你的心情怎样?(学生回答)
4、屏幕出示课文英子上台讲故事前的部分。
下面就请一位同学把英子讲故事之前的部分读一读,试着读出你刚才的心情来。(指名试着把自己的心情读出来,读时配乐)。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学。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一天,老师让同学们轮流上讲台讲故事。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老师是刚调来的,还不知道英子的情况。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5小结:同学们读得真动情。刚才,我们就是通过抓住描写英子动作和神态的词语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的。希望同学们学会这种表达方式。
学生能跟着教师创设的情境,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透彻,深深感受到英子的忧郁和自卑,这样一个人后来变得开朗、自信。学生就能对于掌声的含义理解到位。
教学反思
1、探索抓关键词句,理解文本,升华体验的方法。比如移情体验法、创设情境法、联想法、填补空白的方法等。课文是以文字的形式再现的,避免学生的认识停留在文字表面,情感浮于浅层,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可触的,可体验的语言,无疑是符合小学生学习心理特点,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一些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情境,增强体验,提高实效。
2、洞悉中段语文课文中语素内涵,挖掘课文语境中的关键词句。能精确找到每课的关键词句。
3、提高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升华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在活动,体验更多是指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种种体会和感受。语文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多边互动、融合和提升的复杂体验,而学生的主体体验正是这一过程进入最佳状态的重要保证。
在本课中我主要体现的是:训练点一定要集中,就是通过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上述的情境描述中这三个句子都是描写英子在掌声前的样子,每句中都有表示动作和神态的词。这三处描写我抓了,也训练了学生找出有关英子当时神态、动作,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英子的情感,最后再读找出的句子,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英子的内心世界,真正做到了读中体味,在读中感悟,真正地让学生在朗读中具有了独特的内心体验,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总之,抓关键词句进行细读感悟,有利于更好的训练语感,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为深入,情感领悟更为深刻,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抓重点词句进行阅读教学
—《掌声》教学片段的启发
作者单位:胜利桥东小学
作者姓名: 贺 莉 荣
荐荐二2014下
语
文
教
案
(3000
字)二语文教案下册(500字)荐语文教学设计参赛优秀模板(含高中和初中)荐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案)的常规格式
荐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1]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语文教学案例
我在教学阅读短文《程门立雪》时,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你觉得杨时是一个怎样的人?”许多同学都理解的是杨时“立雪”的行为,这一行为说明他是一个尊敬老师、求知好学的人。可是,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却说:“我觉得杨时有些傻!”顿时,课堂上议论声一片。孩子的理由是,杨时“立雪”,万一冻坏了身子,不但自己难受,还会影响他的学习,那老师就得给他单独补课,老师的休息时间就没有了,从这点说,他也没有尊敬老师。
这个学生不同于“标准答案”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他的回答虽然与文章本身要表达的意思、思想有所不同,但他的理解、联想也是根据文章本身所隐含的内容而展开的,合情合理,还体现了一丝人情味,怎能用“标准答案”将其否定掉呢?于是我说:“你能为杨时的身体健康着想,是个细心的孩子。我想,要是杨时听了你的这番话,肯定会衷心地谢谢你的!让我们为班里的这个细心体贴的同学鼓掌!我觉得这样一个小小的鼓励,充分尊重了学生,还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创新,对学生的个性思维的形成很有益处。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的学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其实,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是在显示他们的个性魅力,展示自己在语文学习上的与众不同之处。如果我们单纯地去否定其他看法或含糊地置之不理,那么将使学生独特的阅读个性陷入困境,这会是语文教学上的失误。处理好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是一门技术。如果做得好,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我们应该积极动脑,用方法、用行动来提高我们的课堂调控能力,也让它成为一种教学艺术!